(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上册第23课《三顾茅庐》省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58 MB
- 文档页数:25
编制人: 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 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 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 日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翼大家下载后,能够匡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味、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middle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activities, comments, messages, speech drafts, work plans, work summary, experience,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want to know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这是三顾茅庐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4、三顾茅庐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三国演义》,把握整体内容。
2.掌握小说中刘备和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3.体会烘托这一写作手法在文中的使用。
4.体会小说情节发展的特点。
教学重点1.刘备和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2.小说情节发展的特点。
教学难点烘托手法在文中的使用。
课时安排3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方面:了解《三国演义》的相关知识及“三顾茅庐”故事梗概。
教师方面:1.准备电视剧《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影音资料片段。
2.阅读《三国演义》中关于“三顾茅庐”这一情节的前后内容,查阅关于刘备及诸葛亮的评价,以便给学生以适当的指导和补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段“三顾茅庐”。
刚才我们观看的“三顾茅庐”的故事是历史上有名的一段佳话,是导演根据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片段改编而成的,生动地再现了刘备三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
那么,小说是如何表现这一情节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作,共同去体会和感受其感人之处。
二、研读课文。
1.朗读,教师可安排学生以分角色的形式进行朗读。
强调加点字字音。
拜谒呕心寰宇荷锄篡逆猝定斡旋匡扶朔风邂逅不省慵懒千仞不栖熟谙薰沐鄙悃悒怏荏苒揲蓍愧赧存恤2.学生概括主要情节,要求说出每一个情节的主要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刘备拜访诸葛亮之前,司马徽赞诸葛亮。
刘备一顾诸葛亮未得,遇崔州平,论天下事。
刘备二顾诸葛亮未得,遇亮友、弟、岳父,留下书信。
刘备三顾诸葛亮,孔明隆中对策,感其诚,出山辅佐。
三、作业。
熟读课文,分析诸葛亮、刘备二人的形象。
第二课时一、继续研读课文。
1.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刘备、诸葛亮的形象特征及作者塑造人物采用的手法。
刘备:谦虚、礼贤下士、不耻下问、求贤若渴、气度宽宏。
手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衬托(张飞、关羽)。
诸葛亮:淡泊名利、高雅不群、超拔不凡、不出门便知晓天下事、足智多谋。
手法:语言描写、外貌描写、人物及景色的烘托陪衬。
(此处具体分析见教参。
三顾茅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4.《三顾茅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在文本解读的基础上,我设定了三个教学目标一一感受小说情节的曲折,体会构思写法的精妙;分析形象特征的独特,感悟人物的家国情怀;通过背景策略的运用,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
同时创意一个课堂活动:用思维导图助读,探究“隆中对”的内容。
【学情分析】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能启发学生运用多维视角,去思考解决问题,拓展学生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满足他们的探究欲、表现欲。
【教学目标】1.语言运用: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2.思维能力:疏通文意,把握小说情节,理解人物形象。
3.审美创造: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4.文化自信:通过古典小说的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古典小说的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法学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课型】新授课【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第1课时【活动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歌曲影像资料。
师:大江裹挟着浪花奔腾而去,英雄人物随着流逝的江水消失得不见踪影,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
今天,我们学习的《三顾茅庐》,就如滚滚长江东逝水中的一朵最美丽的浪花,让我们“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设计意图】引进相关课程资源一一《三国演义》电视剧片头曲,那熟悉的歌词、熟悉的旋律和大气磅礴的影像资料可振奋学生精神,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活动二】资料链接,检查预习任务1.资料链接(I)作者简介。
课件出示: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生卒年不详,是中国章回体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其他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
(2)《三国演义》简介。
课件出示:《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3* 三顾茅庐》【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迨”“拜谒”“疏懒”等字词的音形义,了解作者及《三国演义》相关文学常识。
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1.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详略,读懂重点句子。
2.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等人物形象,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教学重点能理清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体味精练畅达的语言。
教学难点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等人物形象。
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作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正是因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一起学习的课文,就是发生在那个时代的一个故事,节选自《三国演义》,它就是《三顾茅庐》。
二、了解作者罗贯中(约1330 年~约1400 年),元末明初小说家。
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
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
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
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
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罗贯中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三、文本链接1.三顾茅庐。
“茅庐”即草庐。
汉末,诸葛亮隐居隆中,刘备三次亲临拜访,邀请诸葛亮帮助打天下。
后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人。
2.刘备(161~223),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
公元221 年称帝,建都于成都,国号汉。
3.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公元207 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向刘备提出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
著作有《诸葛亮集》。
1、课文《三顾茅庐》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掌握多音字:塞。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4、通过朗读,对学生进行理解性诊断与矫治,使学生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体会刘备求才若渴的心情。
朗读出刘备虔诚的心情。
教学过程:一、揭题,基础性诊断1、板书课题,解题:茅庐即草房子;顾即拜访2、你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吗?说说你搜集到的有关资料。
二、初读课文,自主性学习诊断1、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中的生字,语句。
2、检查,进行群体性诊断与矫治。
(1)认读生字。
(2)认读词语。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3、朗读课文。
三、精读感悟,理解性诊断与矫治(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2、沟通,群体诊断与矫治。
3、集体朗读。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看多媒体课件。
注意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2、沟通:张飞鲁莽刘备对诸葛亮敬重3、读课文,同桌沟通,课文是怎样描写人物的。
4、沟通:群体诊断与矫治张飞:嚷、捆刘备:第三次拜访,训斥张飞5、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2、沟通:群体诊断与矫治。
环境烘托:a、看图,感受景色宜人,出示比喻句那天的山冈卧龙把什么比作什么?体会诸葛亮的性格及胸才大略。
b、感情朗读。
细节描写:a、从哪些词看出(诸葛亮是刘备访求的贤士)刘备对人才的尊重。
虔诚。
(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的走进、恭恭敬敬地等候、快步走进)b、看多媒体课件,进一步感受。
c、指导朗读(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2、沟通:群体性诊断与矫治。
刘备听了像把什么比作什么?好在哪里?3、有感情的朗读。
(五)、学习第5自然段。
课文《三顾茅庐》的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1、课文《三顾茅庐》的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和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朗读体会比喻的作用。
3、学习课文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刘备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出示四年级上学期表示才华横溢的成语: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同学们,这些成语里可藏着秘密,你们想知道吗?大声地读两遍,爱动脑筋的你一定会发现。
2、在古代才华横溢的人被称为名士、圣贤。
(老师板书: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知道这两成语的意思吗?开动小脑筋猜猜看。
3、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故事。
(1)齐读课题,理解三顾茅庐。
(2)自渎读课文。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②读熟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思考: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4、检查自读情况。
①检查字音掌握情况A.生字卡片;诸葛亮辅助捆来尊重卧龙疏疏朗朗潺潺吩咐恭恭敬敬半晌时辰策略茅塞顿开同塌讨论B.重点字音:疏潺晌辰诸尊吩塞策C.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②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要求:不破词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复读,不唱读。
边读边评议。
③感知文章主要结构:略写前俩次,详写第三次。
④讨论: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板书:刘备:尊重人才;诸葛亮:雄才大略)三、作业:1、描红,并抄写生字新词。
2、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吩(feng fen) 辅(fu fu)晌(__ang shang )辰(cheng chen ) 诸(zhu zu ) 卧(wo wu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东汉末年,那是一个天下大乱、战火纷飞的时代,曹操、董卓、孙权等都拥兵自重,各据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