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地球上的水 教案6(浙教版八上)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第1节地球上的水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分布和名称,并能描述水体间联系的途径。
2.概述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
3.认识到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学会利用图表来获得信息的科学方法。
2.通过对水体的分类,认识到分类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树立学好科学的信心。
2.通过学习水与生命的关系,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和习惯。
重点:水的重要性及水循环的过程及特点难点:地球上水循环产生的原因多媒体课件【提问】小溪中散步,池塘里睡觉,江河里奔跑,海洋里舞蹈。
打一物体。
【学生活动】猜出谜底是——水。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下地球上的水。
(板书标题)1.水的分布(10分钟)【提问】有人说我们居住的地球应当叫水球,你知道为什么吗?【教师】因为我们生活的地球有71%的表面积被水占着,从天空到地下,从陆地到海洋,到处都是水的世界,那大家想知道地球上水的分布到底是怎样的吗?请看大屏幕。
【PPT】课本图1-1 水的分布图。
【小组活动】观察、思考并回答:①从图中可看出,地球上的水可以分为哪几类?②各类水体所占的比例如何?③从中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或者你有什么样的想法?【教学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总结。
引导学生得出陆地淡水很少以及人类可利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少之又少的结论。
引导学生谈感受,并自觉的提出要节约用水的想法。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标准,对水进行不同的分类。
等等。
【思考与讨论】你能用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说明在我们周围的空气中含有水吗?2.水的循环(25分钟)【提问】前几天有个小朋友问我,江河的水都源源不断地流入大海,那大海会不会有一天满上来淹没地球呢?你们觉得呢?【教学活动】学生思考、讨论并说说自己的看法和原因。
【过渡】地球上的水不是静止不动的,它们是时刻在进行惊天动地的运动和相互转化的过程中,我们称之为水循环。
浙教版新八年级上《地球上的水》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生活离不开水。
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故有人把地球称为“水球”。
那么,地球上的水是怎样的呢?地球上水的分布很悬殊,从全球来看,淡水储量仅占全球总水量的2.53%,而且分布不均。
有的地方水多,有的地方水少。
据《人民日报》报道: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的中国,在广东、湖北、江西、河南等10个省份正遭受严重干旱。
而此时我国北方正在大面积地发生洪涝灾害。
因此我国水资源的情况可概括为“北方水少田丰南”,而可供我们利用的淡水资源则是“西北少、东北多”。
水是生命之源,是生命之本。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心水、珍惜水、保护水。
我国规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每年的3月22日到28日为“中国水周”。
而我国又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在日常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屡见不鲜。
因此我们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平时我们要做到不浪费一滴水。
水是人类的生存之本,是人类的生命之源。
如果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如果没有水就没有世界。
让我们一起来珍惜每一滴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11地球上的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掌握淡水资源的珍贵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演绎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自主探究地球上水的奥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激发其对大自然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一系列关于地球上水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上的水是如何分布的?我们身边的水是如何循环的?淡水资源对我们有何重要性?2、新课学习(30分钟)a.地球上水的分布:通过地图和图片,详细介绍地球上水的分布情况,包括海洋、陆地淡水、冰川、地下水等。
b.水循环: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渗透等环节。
同时解释水循环的意义,如维持地球生态平衡、为人类提供生活用水等。
1.1 地球上的水课题:地球上的水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
2、了解地球上的水以不同形式存在于不同的空间位置;3、了解地球上的水以不同形式存在于不同的空间位置;了解水体间的循环、转化;了解水对生命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以水的分类为载体,学会从不同角度对事物进行分类。
情感目标:通过对水的分类和水循环对学生进行辩证观的渗透;教学重点:地球上水的存在位置;水对生命的重要性以及水循环教学难点:水循环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计备注一、引入新课出示一幅地球图片(投影)问:在太空中看地球,看到的蓝色、白色和黄色分别是什么?其中地球表面大部分面积是什么?生答:水。
讲述:地球可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水球。
水在地球上是怎样分布的?二、新课教学问:地球上的水分布在哪里?答:海洋、河流、湖泊、土壤、空气、生物体内……(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在课件中打出水存在的各种图片)引导:地球上的水分布在地球的各个角落,有的在海洋,有的在陆地,有的在大气中,有的在生物体内,有的高空,有的在地下,那么我们能否根据它们积聚情况,分布的地点不同,进行归类?学生讨论,并归类(学生可能将生物体内的水归为陆地水,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板书:一、水的分布:海洋水 96.53%陆地水湖泊咸水 0.94%地下咸水陆地淡水 2.53% 、、、、、、、、大气水生物水讲解:海洋水含量最多,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其他三种水总和只有占 3.47%,因此我们看到地球表面大部分面积为蓝色就是这个原因。
教师要求学生阅读第2页图表,并布置任务:任务一:图表中的列出的水中哪些不可以被人们直接且方便饮用?学生讨论并总结:地球上的水①咸水不能直接饮用:海洋水、湖泊咸水、地下咸水②不方便饮用:冰川水、深层地下水、永冻土底水、大气水、生物水。
说明:经计算可方便被人们直接利用的水只占2.53%中的3.472%,也就是该占全球总量的0.00759%。
分析:刚才同学们都将我们周围常见的河流水、湖泊淡水等列为可以直接利用且方便利用的,而实际上近年来,这些水真的可以直接饮用吗?列出:③被污染的水。
浙教版八上科学§1.1地球上的水(1)教学设计课题 1.1地球上的水(1)单元一学科科学年级八上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1节,介绍的是学生最熟悉的物质——水。
教材通过分析地球上水的存在,围绕水为中心,介绍了地球上的水以不同形式分布于不同的空间位置,水的互相转化和循环,以及揭示了水对生命的重要性。
从而树立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本节内容拟用2课时完成,第1课时介绍水的分布和水循环;第2课时介绍水资源的分布、水与生命等内容。
学习目标科学观念: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分布和名称,并能描述水体间联系的途径;概述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认识到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科学思维:学会利用图表来获得信息的科学方法;通过对水体的分类,认识到分类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探究实践:通过读图等方式获得地球上水循环的途径和方式,并理解植物对水循环的作用;态度责任:通过学习水与生命的关系,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和习惯。
重点淡水的重要性;水循环的过程及特点难点地球上水循环产生的原因;水循环的意义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浩瀚无际的大海、奔腾不息的江河、缓缓流淌的小溪、晶莹剔透的冰川……我们的周围充满了水。
导入新课讲授新活动:你能根据下列标准,将地球上的水进行分类吗?一、地球上的水1、地球是个大水球:(1)地球表面大部分面积被水覆盖。
除了地球,太阳系中再没有其他星球表面有如此丰富的水资源。
(2)地球因水而充满生机。
正因为地球拥有大量的水,它才会如此丰富多彩,充满生机。
2、水的状态:水一般以三态存在于地球上:液态水、固态水、气态水。
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以液态的形式存在的。
在寒冷的极地和高山上,水常常以固态形式存在。
在空气中,水则主要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地球是个大水球,水多得是课3、水的分类与分布:(1)按水的空间存在分类:(2)按水中所含成分不同分类:4、地球上水的储量:地球上的水的总储量约为1.386×1018米3,它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
备课教案课题(章节) 1.1 地球上的水(第一课时)上课时间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使学生认识地球上的水的种类、分布、水循环及水与生命的关系等内容,为本章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河分布,并能描述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
2、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认识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
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上水的分类和分布特点2、知道水循环及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和原因教学重点水的重要性及水循环的过程及特点教学难点地球上水循环产生的原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地球是一颗“水”的行星,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大气、岩石和生物等圈层中。
在地球引力和太阳辐射能的作用下,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组成了地球上连续但不规则的水圈。
让学生谈谈对水的认识。
二、地球上水的组成及分布:海洋水 96.53%冰川冰 68.69%1、水陆地淡水 2.53% 其他水体………… P2地下淡水 30.06%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 0.94%2、多水体是相互联系的——水有三态,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三、水的循环——水体运动的重要形式1、水循环的过程特点:蒸发,蒸腾,凝结,降水,径流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水的物理属性,即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会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出现。
导致水循环的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水循环:(1)小循环1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练习:根据图1—1,写出图示有关过程的名称。
①______;③_____;④___。
2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2)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2、水循环的重要性:水循环是地球上各水体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成为一个动态的系统。
通过水循环,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
备课教案。
第1节水在哪里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举例说出水对生命体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这就需要师生共同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感受水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水是普遍存在的,在生活中也时时处处离不开水,这可以为同学们深入学习本课打下情感基础.但是,同学们对水体的存在位置还不太关心,缺乏理论指导.
【教材分析】
科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对其生存的自然环境有个初步的认识.水作为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而且是本章的第一节内容,对本章起提纲挈领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说出水的存在形式和整个水体的循环过程.
2.情感目标:使学生充分感到水的重要性,知道节约用水.
3.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方法选择】
强化学生的体验和观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以观察、讨论、归纳为主要方式.
【教学准备】
旱生、水生、湿生等不同的植物(强调叶、根系形态等)图片;沙漠、湿地、热带雨林、草原、湖泊等不同的自然环境图片;各种含水量各不相同的动物图片;我国严重缺水地区的照片及文字说明;水循环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水对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又无处不在,到底水在哪里,它又是怎样循环的呢?
二、水的存在
1.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回忆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2.用“水”组词,以此分析和讨论水的种类;
3.回忆水的三态,想办法证明空气中有水.(学生讨论,教师指导)
三、水与生命
故事:大地震中的幸存者为什么能活下来?
1.出示各种植物图片和各种环境图片,学生说说不同地区所分布的植物类型(与七年级学过的“适应性”相联系).
讨论1:植物的叶和根系与所生长环境的关系
讨论2:千年的古莲子为什么在一千多年中不会发芽?
2.出示各种动物图片,猜测各种动物体的含水量,体会水的重要性.
3.出示缺水地区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在生活中缺水的感受
4.讨论:如果我家断水了,我的生活将会怎么样?
四、水的循环
认真观察P5水的循环图并阅读课文,总结出水的循环过程并说出水循环大致可分几种类型,为什么?
五、课堂小结
1.回顾水的存在
2.根据水循环图说说地球上的水循环
【作业布置】
1.课本P7的2.3.4.
2.作业本和同步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