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水》教案1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地球上的水教案(通用5篇)地球上的水教案 1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缺乏。
2、知道什么是“水污染”,了解污染水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造成的灾害。
3、学生意识到节水的重要性,并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
4、能够从适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5、能够向大家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淡水资源的缺乏和水污染现象。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数据,形象的比喻以及学生的动手行动来深刻理解体会地球上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的缺乏。
四、教学准备1、相关课件2、学生活动材料:杯子、小勺、滴管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出所提出的问题教师提问:1、老师很爱旅游,课前老师和几位同学也聊了聊,发现他们也很爱旅游,而且去过很多地方。
省内的、省外的,国内的、国外的。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我们都没有去过的地方,哪里呢?地球外,你们去过吗?2、但是我们国家的宇航员杨利伟却去过,这是他在“神舟五号”上为地球拍摄的照片,从太空看地球,你们发现了什么?(播放课件)教师小结:你们对地球上的水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来研究这个话题“地球上的水”。
(二)认识水在地球上的分布教师提问:1、既然地球上有这么多的水,那它们都在哪里呢?学生回答:海洋、河、湖泊、小溪、冰川、高山积雪……(教师帮着整理、并板书)2、空气中有水吗?对,水蒸气是水的气态形式。
3、那谁来总结一下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在哪里呢?那我们来认识一下这几种不同地方的水。
(播放课件)4、可见地球上的水分布确实很广,它分布在祖国及世界的各个地方。
根据这个特征,你们能给地球起个更加形象美丽的名字吗?(水的星球)教师讲述:1、这个名字非常美!还有吗?(水球)2、好,这个名字非常形象!我们生活的地球不愧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水球。
(三)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的缺乏。
教师提问:1、既然地球是个大水球,那么地球上所有的水都能被人利用,为人们服务吗?哪些水我们不能用呢?为什么?(海洋中的水不能用,因为那里的水是咸水。
浙教版八上科学§1.1地球上的水(1)教学设计课题 1.1地球上的水(1)单元一学科科学年级八上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1节,介绍的是学生最熟悉的物质——水。
教材通过分析地球上水的存在,围绕水为中心,介绍了地球上的水以不同形式分布于不同的空间位置,水的互相转化和循环,以及揭示了水对生命的重要性。
从而树立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本节内容拟用2课时完成,第1课时介绍水的分布和水循环;第2课时介绍水资源的分布、水与生命等内容。
学习目标科学观念: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分布和名称,并能描述水体间联系的途径;概述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认识到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科学思维:学会利用图表来获得信息的科学方法;通过对水体的分类,认识到分类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探究实践:通过读图等方式获得地球上水循环的途径和方式,并理解植物对水循环的作用;态度责任:通过学习水与生命的关系,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和习惯。
重点淡水的重要性;水循环的过程及特点难点地球上水循环产生的原因;水循环的意义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浩瀚无际的大海、奔腾不息的江河、缓缓流淌的小溪、晶莹剔透的冰川……我们的周围充满了水。
导入新课讲授新活动:你能根据下列标准,将地球上的水进行分类吗?一、地球上的水1、地球是个大水球:(1)地球表面大部分面积被水覆盖。
除了地球,太阳系中再没有其他星球表面有如此丰富的水资源。
(2)地球因水而充满生机。
正因为地球拥有大量的水,它才会如此丰富多彩,充满生机。
2、水的状态:水一般以三态存在于地球上:液态水、固态水、气态水。
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以液态的形式存在的。
在寒冷的极地和高山上,水常常以固态形式存在。
在空气中,水则主要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地球是个大水球,水多得是课3、水的分类与分布:(1)按水的空间存在分类:(2)按水中所含成分不同分类:4、地球上水的储量:地球上的水的总储量约为1.386×1018米3,它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
1.1地球上的水教学设计(五篇材料)第一篇:1.1地球上的水教学设计§1.1 地球上的水【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介绍的是学生最熟悉的物质——水。
教材通过分析地球上水的存在,围绕水为中心,介绍了地球上的水以不同形式分布于不同的空间位置,水的互相转化和循环,以及揭示了水对生命的重要性。
从而树立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学情分析】从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上看,八年级的学生已熟悉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学习方法,通过七年级的学习训练,已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十五岁左右的他们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其有意注意和责任感意识有所增强,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能积极思考,主动寻找答案,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培养他们学会利用图、表等数量关系获得知识信息的能力,认识分类这种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分布和名称,并能描述水体间联系的途径。
2、概述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
3、认识到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学会利用图表来获得信息的科学方法。
2、通过对水体的分类,认识到分类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树立学好科学的信心。
2、通过学习水与生命的关系,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水的重要性及水循环的过程及特点二、难点:地球上水循环产生的原因【教学仪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谜语导入(2分钟)【提问】小溪中散步,池塘里睡觉,江河里奔跑,海洋里舞蹈。
打一物体。
【学生活动】猜出谜底是——水。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下地球上的水。
(板书标题)二、新课教学(35分钟)1、水的分布(10分钟)【提问】有人说我们居住的地球应当叫水球,你知道为什么吗?【教师】因为我们生活的地球有71%的表面积被水占着,从天空到地下,从陆地到海洋,到处都是水的世界,那大家想知道地球上水的分布到底是怎样的吗?请看大屏幕。
《地球上的水》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地球上的水”,主要围绕水的分布、性质、变化及其对地球生态环境的影响展开。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了解地球上水的循环、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以及水对生命的重要性。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性质及循环过程;认识水的重要性和水资源的珍贵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交流,学会分析水的变化过程及水资源利用的合理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形成珍惜自然资源的价值观。
三、评价任务1. 知识点掌握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小测验,评价学生对水的基本知识、水的循环过程和水资源分布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能力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的表现和实验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分析问题、合作学习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和学后反思,评价学生是否形成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上水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水的意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水的分布、性质及循环过程,通过图表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3. 实验观察:组织学生进行水的实验,观察水的变化过程,加深对水循环的理解。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水资源的珍贵性和合理利用方法,培养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课重点内容,强调水的重要性和保护水资源的意义。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水的基本知识和循环过程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和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并提交,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3. 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实践活动,如参加学校或社区的节水宣传活动等。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应反思本课学习的内容和方法,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2. 教师反思:教师应对本课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备课教案课题(章节) 1.1 地球上的水(第一课时)上课时间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使学生认识地球上的水的种类、分布、水循环及水与生命的关系等内容,为本章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河分布,并能描述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
2、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认识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
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上水的分类和分布特点2、知道水循环及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和原因教学重点水的重要性及水循环的过程及特点教学难点地球上水循环产生的原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地球是一颗“水”的行星,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大气、岩石和生物等圈层中。
在地球引力和太阳辐射能的作用下,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组成了地球上连续但不规则的水圈。
让学生谈谈对水的认识。
二、地球上水的组成及分布:海洋水 96.53%冰川冰 68.69%1、水陆地淡水 2.53% 其他水体………… P2地下淡水 30.06%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 0.94%2、多水体是相互联系的——水有三态,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三、水的循环——水体运动的重要形式1、水循环的过程特点:蒸发,蒸腾,凝结,降水,径流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水的物理属性,即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会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出现。
导致水循环的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水循环:(1)小循环1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练习:根据图1—1,写出图示有关过程的名称。
①______;③_____;④___。
2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2)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2、水循环的重要性:水循环是地球上各水体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成为一个动态的系统。
通过水循环,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
备课教案。
《地球上的水》教案与反思《《地球上的水》教案与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目标确定论据1.课标陈述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有限。
知道大部分的水污染是人类造成的。
知道污染的水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有害。
能做过滤水和咸水变淡水的实验。
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
2.教材分析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水在地球上的分布,知道我国的淡水资源的匮乏,提高学生的节水意识。
本科围绕“一大一小”开展,“一大”指的是水的存在范围大,即地球上的3/4的地方被水所覆盖,显得水的多。
“一小”,指的是可供人类饮用的淡水存量的小。
因而要号召学生节约用水,减少污染。
3.学情分析学生对水资源缺乏的认识可能并不太深,对节水意识还不够。
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有限。
2.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
3.知道污染的水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有害。
4.能做过滤水和咸水变淡水的实验。
5.知道大部分的水污染是人类造成的。
评价任务教学重点:淡水资源的缺乏和水污染现象。
教学难点:分析数据,理解地球上缺乏水资源。
教学准备:滴管、滤纸、烧杯、石块、咸水、保鲜膜、泥水等教学过程课前互动:同学们喜欢玩球吗?咱们来猜个有关球的谜语:说它象球不是球,肚子里面啥都有。
人物、动物和植物,全都生活在里头。
高山、森林处处见,江河、湖水向海流。
天天围着太阳转。
猜猜它是什么球?——地球一、导入1.谈话:曾有宇航员从太空中观察地球,发现地球是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
你们知道这么多的蓝色代表的是地球上的什么吗?——海洋那把蓝色的海洋面积和彩色的陆地面积相比,哪个面积大?——海洋所以,地球还被人们称为大“水球”。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上的水。
(板书:地球上的水)二、新课1.谈话:地球上这么多的水主要分布于哪些地方呢?把你们所知道的说出来(学生答)看来,同学们的了解还不全面。
咱们边看大屏幕边听老师介绍:(课件出示图片):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于海洋、河流、湖泊、冰川以及地下暗河中。
大班科学《地球上的水》课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和分布情况。
2.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思维能力。
3. 教育幼儿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
二、教学内容1. 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海水、河流、湖泊、冰川、地下水等。
2. 地球上水的分布情况:地球表面的70%被水覆盖。
三、教学准备1. 课件:地球图片、各种水体图片、水资源分布地图等。
2. 教具:地球模型、水杯、水滴模型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课件中的地球图片,引导幼儿发现地球上的蓝色部分,引发幼儿对水的关注。
2. 探究:(1)展示各种水体图片(海水、河流、湖泊等),让幼儿说出它们的名字,并简单了解它们的特点。
(2)通过地球模型和水滴模型,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和分布情况。
(3)引导幼儿观察水资源分布地图,了解世界各地水资源的丰富程度。
4. 延伸活动:组织幼儿进行“保护水资源”的绘画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水资源的珍惜和保护。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和分布情况的认识。
2. 关注幼儿在延伸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
3. 搜集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和回答,分析他们的思维发展和认知水平。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和分布情况,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思维能力。
难点:让幼儿理解水对人类和地球生物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七、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课件、教具等直观展示地球上的水体,让幼儿直观地了解水的存在形式和分布情况。
2. 问题引导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讨论,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3. 操作活动法:组织幼儿进行绘画、制作等操作活动,巩固幼儿对水资源的认识。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课件中的地球图片,引导幼儿发现地球上的蓝色部分,引发幼儿对水的关注。
大班科学《地球上的水》课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地球上水的存在和分布,知道水对人类和动植物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地球上的水分布及作用。
2. 培养幼儿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1. 地球上的水分布及作用的理解。
2. 幼儿如何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地球上的水分布图、水的作用图片等。
2. 教具:水杯、水壶等。
3.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学习氛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课件,展示地球上的水分布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水的存在形式。
2. 讲解:教师讲解水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以及水对人类和动植物的重要性。
3. 互动: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水的知识。
4. 实践: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节约用水的实践活动,如关紧水龙头、用淘米水浇花等。
5.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6. 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查找更多关于水的知识,并尝试运用到生活中。
7.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幼儿是否掌握了所学内容。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名称:地球上的水分布图2. 活动目标:让幼儿认识地球上的水分布,了解各种水体的重要性。
3. 活动准备:地球仪、水分布图、各类水体图片等。
4. 活动过程:a. 教师展示地球仪,引导幼儿观察地球上的水分布。
b. 教师讲解各种水体(如海洋、湖泊、河流、冰川等)的特点和作用。
c.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对各类水体的了解。
d.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水对地球生态的重要性。
七、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名称:水的重要性2. 活动目标:让幼儿了解水对人类和动植物的重要性,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3. 活动准备:课件、图片、实物等。
4. 活动过程:a.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水对人类和动植物的重要性。
大班教案地球上的水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2. 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意识。
3. 提高幼儿保护水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了解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2. 培养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1. 水的循环过程。
2. 保护水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 图片:河流、湖泊、海洋、雨滴、冰山等。
2. 视频:水的循环过程。
3. 节水小故事。
4. 绘画材料:水彩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水存在形式,如河流、湖泊、海洋等。
2. 基本知识学习:1. 教师通过视频讲解水的循环过程,让幼儿了解水是如何从天空降落到地面,再经过蒸发、降水等过程不断循环的。
2. 教师讲解水在生活中的作用,如饮用、洗涤、灌溉等。
3. 教学实践:1. 教师讲述节水小故事,引导幼儿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2.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绘画活动,画出自己心中的“节水小能手”。
4. 总结与拓展:1.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2. 教师提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爱护环境的要求,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习惯。
5. 课后作业:1. 家长协助幼儿观察家庭用水情况,提出节水建议。
2. 家长引导幼儿了解身边的水资源,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
六、教学内容:1. 水的分布: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主要分为海洋水、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水。
2. 水的利用: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等。
七、教学重点:1. 了解水的分布情况。
2. 知道水在不同领域的利用。
八、教学难点:1. 水的分布数据的理解。
2. 水的利用效率的提高。
九、教学准备:1. 图片:地球仪、海洋、河流、湖泊等。
2. 数据:地球表面水覆盖比例、水资源利用情况等。
3. 案例:水资源利用成功的例子。
十、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地球仪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地球上的水分布情况。
2. 基本知识学习:1. 教师讲解地球表面水的分布情况,让幼儿了解海洋水、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水的关系。
《地球上的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缺乏,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
教学方法:
能从适当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向大家表达自已的发现和感受。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水资源的缺乏,我们应该保护它,体验缺水的痛苦和节水的好处,养成节水的行为习惯。
教学准备:
1、教材配套录相资料、各种美丽水体的图片;烧杯、小勺、滴管。
2、学生查找水的分布资料,调查学校、家庭浪费水的现象,收集节水的有关
措施。
教学重点:淡水资源的缺乏和水污染现象。
教学难点: 分析数据,理解地球上缺乏水资源。
教学过程:
引入:上节课我们认识水的神奇功能,它会向上爬、会团结、会喷射、会托举,还可以溶解许多物质,水对我们人类真是太重要了。
那么地球上的水主要在哪里呢?我们厦门市是一个海岛,四面都是大海,我们的水资源真的是多到用不完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4课《地球上的水》。
一、欣赏自然界美丽的水体。
1 、教师导入:(观看地球仪)同学们,呈现在眼前的大部分面积是什么颜色?你知道,那是什么吗?那就是地球表面数量最多的水。
它覆盖了地球的大部分表面。
前面几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水在生命活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其实,水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也有重要作用。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水景图。
2、教师课件出示几幅美丽水景的图片,先问学生:你知道这是哪里吗?看到这些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再请学生把自己知道的美丽水景的事情告诉大家。
3、教师小结:这些美景都是地球上的江河湖海的水给自然界带来的种种奇观,
把大自然打扮得绚丽多姿,给我们生活带来欢乐,给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效益。
二、指导学生亲身感受淡水资源的缺乏。
1、想一想;地球上的水多吗?
2、给课本P36的地图空白处涂上蓝色代表地球上的水。
说说涂完后的感受。
3、教师讲解:海洋面积与陆地面积各占地球表面的比例,地球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水球。
4、想一想:地球上的水都能用吗?
5、教师讲授:尽管地球表面大多数被水覆盖着,但这些水中绝大部分是海水,真正与我们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淡水却很少很少。
6、教师地球上水的分布情况(课件展示水的分布图)。
,再次强调水资源的匮乏。
7、教师指导学生参照教材第36页上图,用杯子、小勺、滴管分别取出“地球上的水”、“淡水”、“可开发利用的淡水”。
(1)学生分组活动。
(2)学生汇报动手做后的感受。
三、了解水污染情况及处理方法
1、说说自己周围水的状况。
2、提问:你们周围的水是怎么被污染的?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3、学生讨论。
4、(看课件)教师讲解:农作物上喷洒农药、施加化肥、工厂中排放有毒气体,生活中乱扔垃圾等人类活动都会对水源造成污染,严重时将导致动植物死亡,人体中毒得病。
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四、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浪费水现象,提出节水措施。
1、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现象?你能为节水做些什么?
2、学生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3、教师总结归纳。
4、教师小结:节水是全社会的大事情,我们小学生一定要从自己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人人树立“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的思想。
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做节约用水小标兵!
五、体验活动:
1、师:水资源危机,已经是全球人类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为了得到更多的干净淡水,人们想了很多办法,如:用过滤法净化泥水,咸水变淡水等,今天我们也试试咸水变淡水的方法。
2、师生共同做实验。
2017.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