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地球上的水 教案(浙教版八年级上)(1)
- 格式:doc
- 大小:92.50 KB
- 文档页数:4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第1节地球上的水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分布和名称,并能描述水体间联系的途径。
2.概述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
3.认识到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学会利用图表来获得信息的科学方法。
2.通过对水体的分类,认识到分类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树立学好科学的信心。
2.通过学习水与生命的关系,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和习惯。
重点:水的重要性及水循环的过程及特点难点:地球上水循环产生的原因多媒体课件【提问】小溪中散步,池塘里睡觉,江河里奔跑,海洋里舞蹈。
打一物体。
【学生活动】猜出谜底是——水。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下地球上的水。
(板书标题)1.水的分布(10分钟)【提问】有人说我们居住的地球应当叫水球,你知道为什么吗?【教师】因为我们生活的地球有71%的表面积被水占着,从天空到地下,从陆地到海洋,到处都是水的世界,那大家想知道地球上水的分布到底是怎样的吗?请看大屏幕。
【PPT】课本图1-1 水的分布图。
【小组活动】观察、思考并回答:①从图中可看出,地球上的水可以分为哪几类?②各类水体所占的比例如何?③从中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或者你有什么样的想法?【教学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总结。
引导学生得出陆地淡水很少以及人类可利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少之又少的结论。
引导学生谈感受,并自觉的提出要节约用水的想法。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标准,对水进行不同的分类。
等等。
【思考与讨论】你能用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说明在我们周围的空气中含有水吗?2.水的循环(25分钟)【提问】前几天有个小朋友问我,江河的水都源源不断地流入大海,那大海会不会有一天满上来淹没地球呢?你们觉得呢?【教学活动】学生思考、讨论并说说自己的看法和原因。
【过渡】地球上的水不是静止不动的,它们是时刻在进行惊天动地的运动和相互转化的过程中,我们称之为水循环。
第1节地球上的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第一章第1节地球上的水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的第1节《地球上的水》。
接下来,把本课说课的内容分为三个方面,一说学什么?二说怎么学?为什么这么学?三说学得怎么样?一、说学什么?我认为学什么是由学情、学科素养和教材内容所决定的。
1.说学情从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上看,八年级的学生已熟悉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学习方法,通过七年级的学习训练,已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十五岁左右的他们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其有意注意和责任感意识有所增强,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能积极思考,主动寻找答案,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培养他们学会利用图、表等数量关系获得知识信息的能力,认识分类这种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说教材本节课选自《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介绍的是学生最熟悉的物质一一水。
教材通过分析地球上水的存在,围绕水为中心,介绍了地球上的水以不同形式分布于不同的空间位置,水的互相转化和循环,以及揭示了水对生命的重要性。
从而树立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3.说教学目标①了解水的分类,掌握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的概念,知道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
②能够向大家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③能够从适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④学生意识到节水的重要性,并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4.说重难点①重点:水的重要性及水循环的过程及特点②难点:地球上水循环产生的原因二、怎么学?为什么这么学?确定了学习目标,下面重点说说怎么学?为什么这么学?1.怎么学?现代教学设计积极倡导”为学习设计教学”的理念,在教学设计时,强调学生“如何学二据此,我结合本学科综合课程的特点,本课的学习方法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具体将在教学环节里落实。
2.教学思路那么如何实现以上目标呢?教学思想:“依标施教、以史导论、提升学力”策略方法:采用探究一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开展阅读、讨论和分析。
《第1节地球上的水》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上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有限;2.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3.知道大部分得水污染是人类活动造成的;4.知道污染的水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有害。
教学重点认识地球上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有限。
教学难点理解地球上缺乏水资源,树立保护水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课前预习作业教师准备:课前预习作业、限时作业、课件、地球仪、地图、烧杯、汤匙、滴管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大家天天用水,水滋润着地球上的万物,同时又把大自然打扮的多姿多彩。
下面我们来欣赏几幅水在自然界中构成的美景。
怎么样?二、汇报展示那你们知道地球上的哪里有水吗?(板书:地球上的水)把你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展示一下。
学生自由汇报:大海、小河、小溪、湖泊……三、教师点拨1.你们喜欢企鹅吗?她们生活在什么地方?在南北极存在着大量的冰川,你们认为冰川是水吗?为什么?冰川就是固体的水。
所以说南北极的冰川中也有大量的水。
2.想一想哪里还有水?天上下的雨水,有的流入了江河湖海,而有的则到哪里去了?在农村有许多地方都在使用井水,井水是从哪来的?(地下)地下也有水。
3.谁来概括地说一说地球上究竟哪有水?生: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地下。
四、二次观察1.这是什么?面对地球仪或地图,呈现在眼前的大部分颜色是什么?地图上的蓝色代表什么?2.在地球表面有30%是陆地,70%是海洋,而在30%的陆地上,还有大大小小的河流、湖泊,可见地球上水的分布是多么的广泛,根据这个特征,你们能给地球起一个更加形象的名字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太空中拍下的地球的照片。
3.地球上的这些水都一样吗?为什么?(海洋里的水是咸水,有的地方的水是淡水。
)(1)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海洋里的咸水,只有极少量的淡水。
而淡水绝大部分储藏在南极和北极的冰川中,大气中也有小部分看不见的水蒸气,只有一些河流、湖泊、何浅层地下水可以供人类直接使用。
(2)打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我们把地球上所有的水比做一个大西瓜,那淡水只相当于一小块西瓜,而可被人类直接使用的淡水只相当于一颗小西瓜籽。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第1节地球上的水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和分布,并能描述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
2.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认识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
3.通过学习,认识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观念。
1.水的重要性,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
2.水循环过程和产生原因。
一、地球上水的分布地球是一颗“水”的行星,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大气、岩石和生物等圈层中。
在地球引力和太阳辐射能的作用下,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组成了地球上连续但不规则的水圈。
1.地球上的水主要以液态形式存在,也有少量的水以固态和气态形式存在。
2.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它覆盖了地球大部分的表面。
其次是淡水,占2.53%;最少是的陆地咸水,占0.94%。
3.淡水中最多的是冰川,可利用的淡水只占总淡水量的0.3%。
4.陆地淡水尽管只占总水量的2.53%,但水体的种类却非常多,与人类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为我们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
5.地球上各种状态的水,在温度等条件的改变下会发生变化,因此地球上各种水体是相互联系的。
【讨论】你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证明我们周围的空气中也有水吗?二、水的循环1.阅读水的循环图。
2.水循环的涵义:在一定的条件下,河流水、湖泊水、海洋水、冰川水和植物体内的的水分通过蒸发、升华和蒸腾进入大气。
空气中的水汽在一定的条件下,重新凝结成液态水或凝华为固态水,通过雨、雪、冰雹等形式回到地表或海洋。
在重力的作用下,降落到地表的水经流动汇集到江河湖海。
3.水循环的领域。
(1)海陆间循环。
可以表示如下: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是水循环中最重要的,它能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以再生和补充。
(2)内陆循环。
(3)海上内循环。
三、水与生命1.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物质之一。
人和所有的动植物都需要水。
如果生物体内缺水到一定程度,生命就会停止。
2.水和生命的关系。
(1)水是地球生命有机体的组成之一。
1.1 地球上的水地球表面大部分面积被水覆盖。
除了地球,太阳系中再没有其他星球表面有如此丰富的水资源。
正因为地球拥有大量的水,它才会如此丰富多彩,充满生机。
一、水的分布1、水的分布:在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其中海洋水是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
2、存在形式: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在极地和高山上,水常常以固态的形式存在。
在空气中,水则主要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在通常环境条件下,水的状态可以发生改变。
(1)海洋水是咸水,是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地球上的淡水(包括陆地淡水和大气水)仅占总水量的2.53%,剩余的0.94%的水量是陆地咸水。
(2)陆地淡水包括冰川水、地下淡水、湖泊淡水、土壤水、河水等。
它虽然占总水量的比例很小,但水体的种类较多,并为人类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
(3)生活用水大多来自浅层地下水或江河湖泊水。
二、水的循环1、水的循环: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处于无规则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
(1)在一定的条件下,陆地上的河流水、湖泊水和海洋水以直接蒸发的形式,转化为大气水。
植物体也会将根系吸收的水分,以蒸腾的形式释放出来。
冰川在一定条件下,也会直接升华为水蒸气,或融化成液态水补给河流、湖泊和地下水。
空气中的水汽在一定的条件下,又会重新凝结成为液态水或凝华为固态水,并以液态雨水或固态的雪、冰雹等形式降落到地表或海洋。
(2)降落到陆地上的水,一部分汇集成为河流水、湖泊水,或转化为冰川,另一部分则下渗转变为地下水和土壤水。
汇集到河流、湖泊或渗透到地下的水,又会流入大海,成为海洋水体的一部分。
(3)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沿地表或地下流动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进行着持续不断的循环。
通过水循环过程,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2、水循环的原因(1)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水的物理属性,即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会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出现。
1.1 地球上的水课题(章节) 1.1 地球上的水(第一课时)上课时间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使学生认识地球上的水的种类、分布、水循环及水与生命的关系等内容,为本章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河分布,并能描述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
2、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认识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
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上水的分类和分布特点2、知道水循环及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和原因教学重点水的重要性及水循环的过程及特点教学难点地球上水循环产生的原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地球是一颗“水”的行星,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大气、岩石和生物等圈层中。
在地球引力和太阳辐射能的作用下,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组成了地球上连续但不规则的水圈。
让学生谈谈对水的认识。
二、地球上水的组成及分布:海洋水 96.53%冰川冰 68.69%1、水陆地淡水 2.53% 其他水体………… P2地下淡水 30.06%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 0.94%2、多水体是相互联系的——水有三态,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三、水的循环——水体运动的重要形式1、水循环的过程特点:蒸发,蒸腾,凝结,降水,径流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水的物理属性,即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会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出现。
导致水循环的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水循环:(1)小循环1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练习:根据图1—1,写出图示有关过程的名称。
①______;③_____;④___。
2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2)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2、水循环的重要性:水循环是地球上各水体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成为一个动态的系统。
通过水循环,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
备课教案。
《第1节地球上的水》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上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有限;2.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3.知道大部分得水污染是人类活动造成的;4.知道污染的水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有害。
教学重点认识地球上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有限。
教学难点理解地球上缺乏水资源,树立保护水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课前预习作业教师准备:课前预习作业、限时作业、课件、地球仪、地图、烧杯、汤匙、滴管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大家天天用水,水滋润着地球上的万物,同时又把大自然打扮的多姿多彩。
下面我们来欣赏几幅水在自然界中构成的美景。
怎么样?二、汇报展示那你们知道地球上的哪里有水吗?(板书:地球上的水)把你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展示一下。
学生自由汇报:大海、小河、小溪、湖泊……三、教师点拨1.你们喜欢企鹅吗?她们生活在什么地方?在南北极存在着大量的冰川,你们认为冰川是水吗?为什么?冰川就是固体的水。
所以说南北极的冰川中也有大量的水。
2.想一想哪里还有水?天上下的雨水,有的流入了江河湖海,而有的则到哪里去了?在农村有许多地方都在使用井水,井水是从哪来的?(地下)地下也有水。
3、谁来概括地说一说地球上究竟哪有水?生: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地下。
四、二次观察1.这是什么?面对地球仪或地图,呈现在眼前的大部分颜色是什么?地图上的蓝色代表什么?2.在地球表面有30%是陆地,70%是海洋,而在30%的陆地上,还有大大小小的河流、湖泊,可见地球上水的分布是多么的广泛,根据这个特征,你们能给地球起一个更加形象的名字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太空中拍下的地球的照片。
3.地球上的这些水都一样吗?为什么?(海洋里的水是咸水,有的地方的水是淡水。
)(1)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海洋里的咸水,只有极少量的淡水。
而淡水绝大部分储藏在南极和北极的冰川中,大气中也有小部分看不见的水蒸气,只有一些河流、湖泊、何浅层地下水可以供人类直接使用。
(2)打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我们把地球上所有的水比做一个大西瓜,那淡水只相当于一小块西瓜,而可被人类直接使用的淡水只相当于一颗小西瓜籽。
1.1 地球上的水课题:地球上的水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
2、了解地球上的水以不同形式存在于不同的空间位置;3、了解地球上的水以不同形式存在于不同的空间位置;了解水体间的循环、转化;了解水对生命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以水的分类为载体,学会从不同角度对事物进行分类。
情感目标:通过对水的分类和水循环对学生进行辩证观的渗透;教学重点:地球上水的存在位置;水对生命的重要性以及水循环教学难点:水循环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计备注一、引入新课出示一幅地球图片(投影)问:在太空中看地球,看到的蓝色、白色和黄色分别是什么?其中地球表面大部分面积是什么?生答:水。
讲述:地球可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水球。
水在地球上是怎样分布的?二、新课教学问:地球上的水分布在哪里?答:海洋、河流、湖泊、土壤、空气、生物体内……(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在课件中打出水存在的各种图片)引导:地球上的水分布在地球的各个角落,有的在海洋,有的在陆地,有的在大气中,有的在生物体内,有的高空,有的在地下,那么我们能否根据它们积聚情况,分布的地点不同,进行归类?学生讨论,并归类(学生可能将生物体内的水归为陆地水,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板书:一、水的分布:海洋水 96.53%陆地水湖泊咸水 0.94%地下咸水陆地淡水 2.53% 、、、、、、、、大气水生物水讲解:海洋水含量最多,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其他三种水总和只有占 3.47%,因此我们看到地球表面大部分面积为蓝色就是这个原因。
教师要求学生阅读第2页图表,并布置任务:任务一:图表中的列出的水中哪些不可以被人们直接且方便饮用?学生讨论并总结:地球上的水①咸水不能直接饮用:海洋水、湖泊咸水、地下咸水②不方便饮用:冰川水、深层地下水、永冻土底水、大气水、生物水。
说明:经计算可方便被人们直接利用的水只占2.53%中的3.472%,也就是该占全球总量的0.00759%。
分析:刚才同学们都将我们周围常见的河流水、湖泊淡水等列为可以直接利用且方便利用的,而实际上近年来,这些水真的可以直接饮用吗?列出:③被污染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