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者心态害了谁?
- 格式:pptx
- 大小:243.72 KB
- 文档页数:6
盘点11个职场不良心态职场上有人成功有人失败,除了学识能力之外,其实和职场心态也有很大的关系。
职场不良心态会限制人的思路,导致工作能力也不能尽情的发挥,处理不当的人际关系也会成为绊脚石,这样的情况之下要想在职场上有一番作为,实在是难。
一起来看一下不能要的职场心态有哪些吧。
1、性格过分悲观有的人因为天生的或者后天环境影响,导致性格过分的悲观。
这样的人往往在职场上也是没有大的作为,悲观的性格导致他们一直将自己陷入受欺压、被打击的状态中,这样的性格也让他们看到的只是灰暗、没有出路,任何的希望在他们眼前也是失望。
即使眼前摆明了有退路、有出口,但是他们往往也是视而不见,甚至是看见了,但是却拒绝利用。
职场上,往往是绝对可以胜任的工作,到他们手上就一再的失败。
2、过分自负自信过头就变成自负了,职场上这样的人并不少见。
妄自尊大、过分自负、过分的对自己有莫名的自信,往往这种人的能力绝对是在自己的想象之下的,没有能力却又希望被人追捧、赞美,能力不足又好出风头,能够成功才奇怪。
3、情感幼稚情感上不够成熟,用幼稚的方式来引起其他人的注意,在工作场合里以扮小丑的方式吸引人的目光,这样的行为实在是难以让人尊重。
情感幼稚的行为,只会严重的打击自己的事业,而没有任何的帮助。
4、过分缺乏自信人一定要对自己有适当的自信,相信自己是可以的,相信自己的能力,过分缺乏自信的人,划地为限,从心底里就总是认为自己一定不会成功,做什么都只会想到失败,长期都有这样的预期心理,又怎么会成功呢?5、自视过高对于自己的能力、潜能做出过高的期望,对自己的要求过高,不从实际出发,生活工作目标的设立都不符合实际,这样并不能算是目标,只是妄想。
职场上最不能要的就是自视过高,能力在哪里,目标就在哪里,稳扎稳打的才能有完成目标的一天。
6、自卑感严重自卑感重的人,有可能在自尊心的作祟下,做出荒诞的举动,希望以此证明自己的价值,这样往往只会得到反效果。
7、报复心理强报复心理强的人,容易意气用事,心中经常满是怨恨,一旦到了爆发之日,往往会丧失理智,只顾着发泄情绪而无法思考,甚至不听人劝。
影响职业工作的七大不良心态引导语:如果您还没有打算退休,那么你就得预防自己“变心”了,每一个人对待自己的职业和工作有不同的心态,不同的时间段也会不同,预防和调节自己的职业心态成为职场顺利的关键。
下面是为你带来的影响职业工作的七大不良心态,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哲学史大家冯友兰曾讲过一个故事:“一小儿走路,为一石所绊倒,此小儿必大怒而恨此石。
但一成人为一石所绊倒,那么并不怒,不恨此石……其所以如此者,因小儿对于此石无了解,以为此石有意和他捣乱,所以恨之。
而成人对石有了解,知石是无知之物,绝不会有意与他捣乱,所以并不恨之。
”冯先生是在说一个什么道理呢?——对于事情背后的道理有了解,进而不为事情所累,才能想得开、看得透,才不至于因外界的环境刺激而被动地做出的反响,害得自己做无谓的烦恼。
这也是冯先生强调的一个重要的心态修炼方法——以理化情。
不是没有阳光,是因为你总低着头;不是没有绿洲,是因为你心中一片沙漠。
未来学家佛里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说,“二十一世纪的核心竞争力是态度与想象力,而保存我们最好的想象力必须是心怀谦卑。
”佛里曼的预言告诉我们,积极的心理态度已经成为新世纪比黄金还要珍贵的最稀缺的资源,是个人和企业决胜大未来的最为根本的心理资本,是职场和市场最核心的竞争力!在我们的身边,或者我们自己或多或少就有一些心态的影子。
一个人一旦被的职业心态所支配,他对事物永远都会找到的解释,并且总能为自己找到抱怨的借口,最终得到的结果。
接下来,的结果又会逆向强化他的情绪,从而又使他成为更加的人。
心态的人总是在关键时刻疑心自己,并将自己的情绪传染给他人;永远悲观失望,抱怨他人与环境;常常自我设限,让自己本身无限的潜能无法发挥;整天生活在负面情绪当中,不能享受人生固有的乐趣。
详细来说,影响我们职业生涯的心态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浮”指性情飘浮,不能深入,浮光掠影,不踏实:“躁”脾气急躁,自以为是,骄傲自满。
急躁其实是一种病态心理表现,其特点有:(1)心神不宁。
不要给朋友打工不要给老板朋友打工,笔者这番话不知道会不会得罪商界朋友,因为,有一位朋友总想我到他的公司里供职,只要我去,还能持有股份,朋友是一家药企,公司销售额一年也有百万元的收益,产品能立项,还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何况老板还是自己的朋友,这种事情的确让我心动,可是我拒绝了。
很感谢朋友的信任和大度,我在此再三表示感谢。
为什么不去呢?其实,我这是为朋友好,作为朋友公司的经营顾问,我的一些看法和建议能时常与朋友交流,他听者有理就行之,听者无意就且姑之。
这就足够了,钱钟书老先生曾说过:“你吃了鸡蛋,又何必想见那只下蛋的母鸡呢?”众多案例表明,给朋友打工也不是一个好的方式,我也认为,给老板朋友打工不是一件明智的选择。
可能,在合作初期,两大欢喜,可是在日常经营中,这种关系双方往往会把持不住,矛盾会越来越尖锐,从而会使公司的经营偏离方向,得不偿失。
所以我说非不得已不要有这种合作关系,作为朋友能时常探讨不好吗?局外看事与躬身入局人总是很怪,在局外往往看得很清楚,一旦在局内就容易迷糊。
可能是因为牵扯太多的顾忌或关系到自身的利益。
为朋友支招,这可以是你的爱好和热心。
但是你想过没有,你的爱好和热心是否可以作为一种职业?如果不是,那么,你就不要多想,职业与爱好的反差并不矛盾,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物理学家,但并不妨碍他的音乐天才,据说爱因斯坦的小提琴拉得有专业水平。
但爱好是代替不了职业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
因为,你入局了,入局者与观局者主要还是一个责任身份的不同,观局者求现状,自己在外,可以借古谈今,举一反三,谋略案例可能是滔滔不绝,件件拈来都有理有据,在企业身上,真是良药苦口,倒也恰到好处,但是我们身处局外,往往会忽略一个问题,就是企业成立的背景和运营特点,良药虽好,可病人的身体状态是否对症?并不是所有的药都是治好同一种病,体质不同,药量和组方可不能通用。
入局者思未来,而一旦公司之中,往往又会过多的想到企业的承受力和潜在的管理危机,在市场的动荡中,可能就会因为自已的大胆一掷,造成内外爆发,瞻前顾后,不敢越雷池一步,只叹自己体质不好,好药不敢乱补啊。
抱着老板的心态去打工一、我还在打着工!我还会打多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打工真是害人不浅,长期的打工固化了人的思维,淡化了人的责任感,扼杀了人的创新思维,没有成本概念,缺乏长远规划。
最为关键的是,打工打得越久,看问题的视角就越悲观,自己也就越自卑。
一群老板聚在一起,大家所交流的话题大多是商业环境,以及如何更好地发展生意等等。
向对方展示的也是自己光辉灿烂的一面和发展的一面。
一群打工者聚集在一起,牢骚往往占了多数,骂老板刻薄,埋怨工作量大且与收入不对称等等,很少有打工者对自己目前的状况满意的,向对方展示的也更多的是自己没有得到重用没有得到发挥的一面。
当然,有牢骚未必是不重视自己的工作,因为”嫌货的才是买货的”。
留心一下你就会发现,人在跳槽前反而异常平静,而成天把跳槽挂嘴边的人一般是那些一直做下去的人。
为什么打工者会选择用语言而不是实干来获得心理平衡呢?这与打工者抱着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在打工密不可分。
我从1994年出道,打了四年工,跳出来自己开公司当老板,因根基不稳,一年后破产,又出来打工,四年后,又跳出来开公司当老板。
在每次从打工者到老板,又由老板到打工者的转换过程中,都难免要经历一次耗时数月的心态调整和角色转换,逼着自己进行换位思考,每次的转换与脱一次皮也差不了多少。
生意后来做大了,打算让太太来帮我接管我原来的那家公司,我自己重开一家,可太太打了八年工,接管公司后却把公司搞得乱七八糟。
追查原因,原来太太还是按照打工的那一套在管理公司,我又足足花了两年时间来帮助太太实现由一个打工者向老板的转换。
由此想到,如今报纸杂志电视上招商广告到处飞,好像有点资本就可以当老板了,好像老板可以速成?其实这就是许多创业以失败告终的原因。
根据自己在老板与打工者角色之间不断转换的过程,我总结出以下老板与打工者心态的几点不同:长远目标与短期行为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老板,知道自己最终想要什么,要达到目标需要经过哪些过程,具备长远眼光,拥有战略意识。
打工者与老板的心态对比
老板与打工者,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却又是相通的。
你想做老板还是做打工者,这完全取决于你的心态!
做老板的8个心态。
1.积极的心态
2.投资的心态
3.学习的心态(归零的心态和空杯的心态)
4.助人的心态
5.忠实的心态
6.持久的心态
7.乐观的心态
8.包容的心态
老板是为自己而工作的人,他要为企业创造业绩同时也要对自己负责任,也要敢于承担责任。
摈弃打工心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打工心态真是害人不浅,长期的打工心态固化了人的思维,淡化了人的责任感,扼杀了人的创新思维,没有成本观念和质量意识,缺乏长远规划( )。
最为关键的是,打工打得越久,看问题的视角就越悲观,总是站在受害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结果自己也就越自卑。
老板心态与打工心态对照表
老板心态打工心态
眼光关注企业的战略与长远发展保住眼前的工资和饭碗
责任承担责任,信守承诺漫不经心,得过且过
效率日事日毕,决不拖延懒惰拖拉,消极应付
成本精打细算,多快好省大手大脚,花公司的钱不心疼
质量精益求精,产品等于人品差不多就行了
失败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寻找借口,竭力为自己辩护团队群策群力,分享共赢单枪匹马,个人英雄
结果以结果论英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事业把企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企业当成别人的事业
所以,作为一名职业人,即使一时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也要抱着老板的心态去打工或者工作,没有人天生就是当老板的料,也并非注定你就永远是一名打工者。
企业老板如何经营自我经营的本质是创造,经营就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发展到发展、从不安定到安定的创造过程。
大家都说企业要经营才能发展。
那么我们个人要怎样能经营呢?下面的故事告诉你们如何经营自我?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既有打工的经历,也有创业的经历。
我很反对那些一毕业就创业的做法,以及社会上流行的相关论调。
相比较打工,创业更是一项对人的综合素质挑战更高的工作。
在正式创业之前,你有必要去打一段时间工,对社会、对职场都要有一个最起码的了解。
否则,盲目创业的结果,只是死路一条。
除非——你真是一个商业奇才!经营自我之道:要成为创业者,首先要具备“创业者思维”我毕业后进入了一家管理咨询公司。
虽然这家公司已经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咨询公司之一,但我刚进公司那会儿,公司还只是一个拥有20几个员工的小公司,成立不超过3年,只有3个客户。
公司的董事长是个典型的工作狂,每天早出晚归,外出谈业务,经常见不到人。
在此后的几年中,由于公司经营得方,业务发展得很快,员工队伍也迅速壮大,但我们还是经常有“人手不够”的感觉。
员工们加班加点,甚至完整的周末休息日都没有。
有时候这个客户的项目还没有做完,老板一个电话,就让我们去参加另外一个新项目的启动,风雨无阻。
当时弟兄们都在抱怨:业务都做不完了,为什么老板还要拼命接新客户?也有人向老板反应员工压力太大,不要再接那么多的业务了,但无济于事。
后来我自己创业,创办了第一职场网,要深刻地理解我的老板当时为什么要这么做。
对于一个老板来说,最害怕的不是业务做不过来,而是压根儿就没有业务!刚成立公司的时候,因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经营模式,我们曾经有整整半年的时间没有业务。
很多人觉得老板很强,比如马云,始终展现一种自信。
但实际上,老板的内心很脆弱,很害怕,最令他害怕和担心的就是没有业务!因为这意味着公司正在坐吃山空,等死啊!如果说你的工作压力大,我承认;但压力最大的绝对不是你,而是老板!你要想成为一个创业者,你必须要具备的第一个素质就是“创业者思维”,即:像你的创业老板那样去思考,如何去经营好这家公司?你必须想老板之所想,急老板之所急,学会站在老板的角度去思考。
培养企业主人翁精神——负责学习奉献节约成就——献出自己所有的,就能得到需要的!做好自己该做的,就能得到该得到的!一、主人翁精神。
主人翁精神,并不是说把自己当成企业的主人这么简单,而是以一种与公司血肉相连、心灵相通、命运相系的感觉,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去面对每一个客户,在你每一个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里面,渗透出企业以及你个人这种共同的精神气质。
主人翁精神固然是有“奉献”的一面,但其实在“奉献”的同时,不仅对公司有正面的帮助,而且收获最大的还是自己,她是在实实在在收获“属于自己”的财富。
岗位主人翁理论的基础是人力资源衰减理论。
即人们拥有的知识、经验、技能、体能等人力资源随着时间的延续会自然衰减〔绝对衰减:由于遗忘以及与遗忘类似的生物学原因导致的人力资源衰减。
相对衰减:由于社会的发展,新知识的发明而导致的原有知识的过时、失效或低效〕。
因此基于人力资源衰减理论,就告诉我们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要保持饱满热情去学习、去思考、去改良。
经验是积累出来的,只有训练才能具备,只有使用才能提升。
“当企业每一名职工都能用主人翁精神工作时,我们的企业将成为和谐企业、效率企业。
”主人翁态度:我可能不是企业的主人,但,我是所在岗位的主人。
还要全面消灭主人翁精神的敌人:拖延、拖拉、应付、懒惰、贪婪、马虎、急躁、推卸、推诿、推脱、借口、理由、明天、下次、以后、低效、埋怨、迁就、被动、草率、冒失、缺位、错位、本位、麻木、计较、糊涂、糊弄、疏忽、大意、松懈、麻痹、怕麻烦、怕担责、怕吃亏、不小心、无所谓、得过且过、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一知半解……我们应该记住主人翁家族成员名单,工作中多请他们帮助,那么你会快速成功,你所在的组织也会快速发展,社会也会更加和谐。
即主动、积极、责任、承担、行动、认真、大度、补位、替位、奉献、创新、追求成功、永不言败、不贪图名利、不计较得失,全身心投入工作,全力以赴完成任务。
二、主人翁心态与打工者心态。
随着社会发展,打工者心态越来越深地影响着包括一定层次管理人员在内的企业职工,职工的主人翁意识缺失,并相继导致奉献精神、责任意识、集体观念的冷淡。
《“打工”心态废掉了多少人》有感最近我认真研读了一篇董事长推荐文章打工心态废掉了多少人,很有感触,下面我就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打工心态,这里的心态如果指的是一种态度,和后面的废掉形成了关联,如果一个打工者,没有进取之心,每天盲目的开始他的任务,虽然他很努力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日复一日,每天如此,虽然最后领到了报酬,但是却什么也没有收获到,然后他会继续寻找下一个工作,继续打工心态,那么他很难有所发展;如果一个打工者,他对每天的生活有计划,在打工的过程中留心身边的事,知道每天收获了什么,自己哪里需要加强,那么他会越来越优秀,直到某一天也许他会抓住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他会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文章中有一个讲述杰克工作的小故事,杰克在一家贸易公司上班,从一开始对收入低的抱怨、对自己工作不满意的沮丧,到后来的被公司委以重任,升职加薪。
故事虽然简单,但里面却蕴藏着大学问。
年轻的杰克在刚来公司工作不到一年的时间,却整日发着牢骚,抱怨自己的工资最低,自己的劳动强度最大,老板也不把自己当回事,但是他从来没有问过自己:公司的主要业务自己搞清楚了吗?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了吗?自己能否独当一面吗?答案是否定的,杰克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报着打工心态在公司混沌的工作着,每天都是按部就班的完成上级布置的各类任务,每天都是期盼着赶快下班好回家去玩自己心爱的游戏,每天都是思考着下班去吃什么好吃的;从来没有考虑过今天上级为什么会给我安排这个事情,从来没有想过这次没做好该如何改进,从来也没有静下心来想想如何真正的提高自己,所以整日的抱怨和沮丧也就不足为奇。
别人都在进步,自己却原地踏步,实际上就是一种退步,久而久之,公司怎么可能会重用你呢?后来,一个朋友不经意地在他又一次抱怨的时候反问他的话立即将他警醒,听从朋友的建议,一改往日工作的散漫习惯,开始认认真真工作,甚至下班后,还常常加班加点地留在办公室里研究商业文书的写法,之后的升职加薪委以重任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