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大戟散”加瓣胃注射治疗牛前胃弛缓病
- 格式:pdf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1
牛前胃弛缓的中西医治疗方法李荣超(河北省泊头市农业局河北泊头062150)前胃弛缓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反刍动物前胃(瘤胃、网胃和瓣胃)兴奋性降低、收缩力减弱,内容物运转迟滞等前胃运动和消化机能紊乱综合症。
其特征是食欲、反刍紊乱,前胃蠕动减弱,因此又称前胃减弱。
临床上前胃蠕动减少或停滞、缺少反刍和嗳气为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舍饲牛、老龄牛、使役重牛更易发病。
1发生原因1.1原发性病原。
原发性前胃弛缓多因饲养管理不善导致。
如饲料品种单一,长期使用稀软饲料(如磨细的精细饲料、煮熟的洋芋啤酒糟)或粗硬且未加工处理(碱化、氨化)、难以消化的作物秸秆(麦秸),使用了发霉变质、有霜冻或富含泥土、石子等杂质的饲草饲料;长期栓系饲养,缺乏运动或运动量小,青饲料缺乏,光照不足,过度劳役,长途运输等等,均可直接引起前胃驰缓。
1.2激发性病因。
某些疾病或不当的疾病治疗方法,可以激发牛的前胃驰缓。
如,口炎、瘤胃积食、瘤胃臌气、网胃炎、胃肠炎、乳房炎、子宫内膜炎等,传染病中的结核病、布病线虫病等,产科的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等,都可引起本病发生。
2诊断要点前胃弛缓在临床上可分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类。
2.1急性型前胃弛缓的病牛,表现为食欲减退,进而多数病牛食欲废绝,反刍无力,次数减少,甚至停滞。
体温正常或稍低,在38℃~39.7℃。
瘤胃蠕动音较弱或消失,网胃和瓣胃动音减弱。
瘤胃触诊,其内容物松软,有时出现间歇性膨胀。
病初期,粪便一般变化不大,粪便坚硬,色暗,被覆黏液;激发肠炎时,出现胃肠卡他症状而腹泻,排棕褐色粥样、水样粪便。
2.2慢性前胃弛缓的病程较长,病势起伏不定。
病牛精神沉郁,鼻镜干燥或汗不成片,食欲减退或据食、偏食、经常磨牙,反刍逐渐迟缓,嗳气减少,嗳出的气体带酸臭味。
因瘤胃内容物酸败刺激,瘤胃蠕动音减弱或消失,内容物松软或呈坚硬感,多见间隙性瘤胃膨胀。
可致使病牛出现胃肠炎症状,临床上可见病牛腹痛呻吟,后肢踢腹,不肯运动。
中兽医学在牛病防治中的应用作者:杨英来源:《兽医导刊》 2014年第11期杨英/ 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院一、前胃迟缓前胃的运动机能减弱,兴奋性降低,收缩力下降,瘤胃内容物运转缓慢,消化机能障碍的一种疾病。
此病为牛的一种常见疾病,尤其是舍饲牛、老龄牛、使役过重的牛发病率较高。
(一)病因1.原发性:主要是饲养、管理上的错误。
(1)长期饲喂难以消化、富含粗纤维、品质低劣的饲料。
(2)长期饲喂过于单纯、过多粉状、矿物质和维生素的缺乏饲料。
(3)长期饲喂发酵过酸或腐烂、变质的青贮、饲料、青草。
(4)饲养失宜:饲料调制不当、突然更换饲料、改变饲养方式。
饲喂过寒(冷水、冰冻饲料)、过热。
(5)管理不当及应激反应。
2.继发性:是其他疾病在临床上呈现的一种消化不良的综合征。
(1)牛消化道疾病:口炎、瘤胃臌气、瘤胃积食、皱胃疾病及肠炎。
(2)某些炎症性疾病:子宫炎。
(3)某些营养代谢病:Ca、P 代谢障碍病、生产瘫痪、酮病、维生素缺乏等。
(4)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布病、结核、副结核、肝片吸虫病、血孢子虫病等。
(5)用药不当:长期大量使用磺胺类和抗生素制剂。
(6)中毒病。
(二)症状1.急性型:(1)精神倦怠,食欲减退或废绝,咀嚼缓慢,反刍无力、次数减少或停止,鼻镜干燥,时常磨牙。
(2)视诊:左肷部凹陷。
(3)触诊:瘤胃内容物不多,压之松软或粘硬。
瘤胃蠕动减弱、次数减少。
(4)间歇性轻度或中度瘤胃臌气。
(5)排粪量、排粪次数减少,粪干且色深,表面被覆粘液,内部混有不消化的饲料,或便秘。
以后排恶臭的稀便。
(6)T、R、P 无明显异常。
(7)奶牛泌乳量下降。
2.慢性型:食欲、反刍减退前胃蠕动减弱、减少瘤胃触诊变化消化,瘤胃液性质检查,瘤胃液性质变化的检查,常检查瘤胃液的PH 值和纤毛虫的活性:PH 值:可用PH试纸检查;纤毛虫的活性:纤维素消化试验,纤毛虫计数。
(三)治疗1. 原则:消除病因,恢复前胃运动机能,制止腐败发酵及防止中毒,加速胃内容物排除,促进食欲、反刍恢复。
牛前胃弛缓的防治措施作者:木斯塔帕·卡甫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5年第3期木斯塔帕·卡甫�(新疆青河县查干郭勒乡畜牧兽医站836203)前胃弛缓是由各种病因导致前胃神经兴奋性降低,肌肉收缩力减弱,瘤胃内容物运转缓慢,微生物区系失调,产生大量发酵和腐败的物质,引起消化障碍,食欲、反刍减退,乃全身机能紊乱的一种疾病。
�1加强护理�立即停止饲喂发霉变质饲料等饲料,病初绝食1~2d(但给予充足的清洁饮水),再饲喂适量的易消化的青草或优质干草,轻症病例可在1~2d内自愈。
�2清理胃肠�为了促进胃肠内容物的运转与排除,可用硫酸钠或硫酸镁300~500g,鱼石脂20g,酒精50mL,温水6~10L,一次内服,或用液体石蜡l~3L,苦味酊20~30mL,一次内服。
对于采食多量精饲料而症状又比较重的病牛,可采用洗胃的方法,排除瘤胃内容物。
洗胃后应向瘤胃内接种纤毛虫。
重症病例应先强心、补液,再洗胃。
主张用粗口径(内径25~28mm)长胶管碱性溶液冲洗瘤胃,可取得良好效果。
将粗口径胶管经口插入瘤胃内,尽量排出胃内液体和食糜,而后注入石灰水或1%氯化钠溶液,注入后再排出,如此反复多次,直至瘤胃液呈碱性。
�3应用缓冲剂�当瘤胃内容物pH降低时,宜用氢氧化镁或氢氧化铝200~300g,碳酸氢钠50g,常水适量,牛一次内服;也可应用碳酸盐缓冲剂:碳酸钠50g,碳酸氢钠350~420g,氯化钠100g,氯化钾100~140g,常水10L,牛一次内服,每日1次,可连用数次。
当瘤胃内容物pH升高时,宜用稀醋酸30~100mL或常醋300~1000mL,加常水适量,一次内服;也可应用醋酸盐缓冲剂:醋酸钠130g,冰醋酸30mL,常水10L,一次内服,每日1次,可连用数次。
必要时,给病牛投服从健康牛口中取得的反刍食团或灌服健康牛瘤胃液4~8L,进行接种。
先用胃管给健康牛灌服生理盐水10L、酒精50mL,然后以虹吸引流的方法取出瘤胃液。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牛前胃迟缓摘要:前胃迟缓又称之为单纯性消化不良,是牛的常见内科疾病。
主要以前胃兴奋运动性降低,临床表现为食欲减少,瘤胃蠕动音减弱或停止,造成全身酸中毒,进而引起心力衰竭、导致病畜死亡。
本文基于此,探讨分析了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牛前胃迟缓,以供参考。
关键词:肉牛前胃;诊断;治疗导言牛是反刍动物,共计4 个胃,即皱胃、瘤胃、网胃、瓣胃,由于瘤胃、网胃、瓣胃没有胃腺,无法分泌胃液,因而称之为前胃。
皱胃能够分泌胃液,和人胃相似,即为“真胃”。
牛前胃迟缓,是指牛的前胃运动机能和收缩力弱化,导致消化系统紊乱的疾病,中兽医称其为脾虚慢草。
1病因分析1.1原发性病因牛的前胃迟缓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以前胃兴奋性和收缩性减弱为主要的特征症状,主要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所导致,或长期饲喂难以消化的饲料或发霉变质的以及有刺激性的饲料(如发霉酒糟),致使胃就膜感受器刺激不够,导致前喂运动机能减弱,引起本病的发生特别是农村农忙季节,农户无力管理,让耕牛吃到含有沙土的饲料,饲料进入胃内,难以消化或是刺激胃就膜;或是长期饲喂粗的桔梗饲料,时饥时饱,过度劳役,都能导致瘤胃机能紊乱而引发本病,所以农忙季节是本病的发病高峰此外,农药中毒、感冒发热也可波及前胃而引起前胃迟缓。
1.2继发性病因多发于瘤胃积食、瘤胃鼓气、创伤性网胃炎等前胃疾病以及多种传染病(w 病、布氏杆菌病等)、寄生虫病和热性病的发热过程。
2临床症状前胃迟缓病畜一般精神都比较差,病初食欲减退,除中毒或感染严重的外,患畜都保持少许食欲,多数情况下患畜反当减少或停止,暖气增多,瘤胃蠕动减弱,蠕动声音减少或停止,指压瘤胃柔软,常呈间歇性瘤胃鼓气;体温、脉搏、呼吸一般无明显变化,如果为细菌感染、中毒等,则体温明显升高,脉搏加快,呼吸急促,鼻镜干燥、流涎、排稀便,瘤胃1H值小于6.5 -,触诊瘤胃及腹部常感觉松软,有轻微鼓气;听诊瘤胃蠕动声音弱小或停止,瘤胃音间隔较长,呈现起音好,但落声音太小、太慢的情况,病程较短的鼻镜干燥(有时湿润),如果病程较长,鼻镜大部分干燥甚至龟裂,同时伴有磨牙现象,初期粪便基本正常,量少;后期量少,干小,呈黄牛屎一样,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粪便干硬或为褐色糊状从牛的整个个体来看,行走基本正常,行动稍为迟缓,患畜反应前期灵敏,后期呆滞,表现为只吃青贮料,干草而不吃精料;或吃精料而不吃干草,重者呆工不吃草慢性前胃迟缓与急性相似,但病程延长,呈周期性时好时坏,病畜逐渐消瘦,全身衰弱无力,被毛蓬乱,鼻镜皮肤干燥,慢性鼓胀,便秘,贫血,最后衰竭死亡。
牛前胃弛缓的中医疗法作者:刘世霞来源:《科学种养》2016年第11期牛前胃弛缓又称脾胃虚弱,是由患牛前胃(包括瘤胃、网胃和瓣胃)收缩力减弱,食物在胃内不能正常消化和向后推送而腐败分解,产生有毒物质,引起消化障碍和全身机能紊乱而导致的疾病。
临床上,常见有下列3种证候,要辩证施治。
一、寒湿困脾型证见脘腹稍有胀满,弓背发抖,左肷部叩之疼痛;反刍停滞,少食纳滞,时有翻胃吐草;耳鼻俱冷,鼻出冷气;口淡不渴,流清涎,便稀溏;苔白腻,脉濡缓。
寒湿困脾型前胃弛缓多因过食精料或过食生冷饲料,如雪天喂给霜草,饮冷水,或劳役后急饮冷水,脾胃不和,寒湿困脾所致。
过食精料,脾胃难以腐熟运化,脾阳受困,运化失司,故见脘腹胀满,疼痛;脾胃不和,胃失和降,则见反刍停滞,少食纳滞,翻胃吐草;饮喂失节,寒伤脾胃,寒湿为阴,阴不伤津,故口淡不渴,耳鼻发凉,鼻出冷气;湿注肠中,故见便稀水泻。
治宜温中散寒,健脾燥湿。
方用加味厚朴温中汤:厚朴、陈皮、广木香、草豆蔻、干姜、茯苓、甘草、当归、茴香各80克,桂心、苍术各60克,砂仁35克。
方中厚朴味辛苦、性温,辛能行能散,可行气消胀,苦温燥湿可除满;陈皮、木香行气宽中,助厚朴消胀除满;当归甘辛大温,补血和血,润燥滑肠;草豆蔻辛温芳香,干姜、茴香温中散寒,和胃理气;桂心辛甘热,开腠理;砂仁行气调中,和胃醒脾,合而止痛,燥湿健脾,温胃和胃;茯苓、苍术、甘草渗湿健脾而和中。
诸药相和,共奏行气温中,燥湿除满之功。
此外,平胃散(苍术50克,厚朴45克,陈皮30克,甘草20克)也可温阳除寒,化湿理气,对寒湿困脾型前胃弛缓效果也很好。
理中汤(党参、干姜各45克,白术35克,炙甘草20克)合用,并加藿香、砂仁各30克,治之,数剂即见显效。
二、脾胃虚弱型证见病程缠绵,水草迟细,反刍下降,偶见磨牙,消化不良,毛焦体瘦,神志欠佳。
舌质如绵,口色淡白,呼吸气短,前胃蠕动差,蠕动次数少且无力,胃内容物软而少,偶有轻微臌气。
摘 要:近年来,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牛业的不断兴起,特别是肉牛养殖,其产品不但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而且其经济效益显著,成为不少养殖户所选择的养殖种类,就我区而言,南部山区肉牛养殖大有取代传统养殖的趋向,而且各乡镇都涌现出百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大户,而对快速发展的肉牛养殖业,如何能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降低养殖风险,其肉牛在引进后的疫病防治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前胃弛缓;症状;治疗
近几年,笔者根据临床总结,发现大多养殖场在肉牛引进后,由于应激等因素的影响,前胃弛缓病例占据所发疫病的30%以上。
如处理不当,治疗不及时,通常会直接影响肉牛饲养的成败,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我区六个乡镇近三年新建的72个养殖场中累计从外地新引进牛316头,发病85头,我采用纯中医“大戟散”加辨胃注射的方法,治愈率达到98%,受到养殖场户的好评。
1 病因分析
大多肉牛到达新场1周左右出现病情,有些可能会更早地表现出异常,病牛主要是受到长途运输中的严寒、酷暑、饥饿、缺水和到场后的饲料更换、环境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刺激,导致前胃神经兴奋性降低,肌肉收缩能力减弱,瘤胃运转胃内容物的速度变缓慢,瘤胃正常菌群失调,从而导致大量发酵和腐败物质的产生,引起消化功能障碍,食欲、反刍减退,乃至全身机能紊乱的一种疾病。
2 临床主要症状
起初病牛食欲减退,慢食,精神萎靡,反刍减少,瘤胃蠕动音减弱,蠕动次数减少,每次蠕动持续时间缩短,瓣胃蠕动音微弱,瘤胃伴有轻度膨气或积液,触诊有拍水音,便秘,有时下痢,有时交替发生,尿量减少。
此时体温、呼吸、脉搏一般无明显变化,随着病程的进一步发展,食欲、反刍完全停止,瓣胃秘结,病牛精神沉郁,卧地不起,脉搏急速,呼吸困难,鼻镜龟裂,眼球下陷,结膜发绀,呈现脱水和自体中毒状态。
3 治疗
在疾病的初期,大多采用西医的方法,通常用促进瘤胃蠕动、润肠通便的药物。
先静脉注射10%氯化钠液100~200ml,10%氯化钙100ml,20%安呐咖10ml,混合一次静脉注射,同时口服植物油、石蜡油、人工盐等。
有一定的疗效,但对一些发现较晚,瓣胃已阻塞,病情严重的病例往往效果不佳,我们改用中医药“大戟散”的基础上,同时进行瓣胃注射硫酸钠或石蜡油,均达到预期的效果。
“大戟散”方:大戟30g,甘遂30g,甘草25g,丑牛30g,滑石90g,大黄60g,官桂25g,白芷30g,白术30g,上药为一般成年牛用量,全药冷水煎两次,灌服或将全药共碾细粉煎水连渣一次性灌服,每天一剂,连用三剂。
瓣胃注射,用500ml石蜡油加温开水1000ml,充分搅拌后用瓣胃注射针,在右侧肩关节水平线8~10肋间,以第9肋间最好,注射到瓣胃内或用硫酸钠300g加温水1500ml溶化后静置15min,去掉下面沉渣杂物,同法注射,以上两法只择其中一种,隔天一次,一般两次即可。
4 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1)肉牛引进后隔离期,应建立严格消毒制度,确定专人每天进行圈舍消毒,一方面可防止肉牛之间病源传播,另一方面可防止外来病源的侵入。
当个别牛发生疾病时,应认真对待,彻查病因,及时有效地进行对症治疗,并注意圈舍卫生,加强消毒,使其不要蔓延,有条件的场可进行单独隔离治疗,同时,应对健康牛进行预防性治疗。
治疗期间不可盲目注射疫苗,由于应激等因素的作用,注射疫苗、过敏反应发生的概率相对上升。
(2)在病的初期阶段,当发现有异常的病牛后,要及时进行临床细致检查,分析其病因,同时应了解肉牛所在地常发病的情况,可在诊断治疗过程中进行参考,以排除其它疾病可能。
(3)确诊为牛前胃弛缓病后,在治疗时,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尽早解除瘤胃及瓣胃的阻塞问题,尽早疏通瓣胃及瘤胃,除了瓣胃直接注射润滑剂外,还必须配合应用“大戟散”,利用其兴奋胃肠蠕动的功能,慢慢的将胃内容物排出,将二者紧密配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4)瓣胃注射治疗中使用石蜡油较注射植物油效果更好。
(5)在瓣胃注射过程中,大多数病例有可能出现呼吸加快,站立不安,全身发抖等轻度不良反应,此时暂停注射,约10min 后,症状缓解后再缓慢注射,不需另外用药救治。
(6)对停药后痊愈的肉牛,不能立即转入正常圈舍,还应在隔离间再观察五日,无反弹后才能转入圈舍。
(7)对隔离期结束确定为正常的牛群,应及时注射疫苗,再用伊维菌素按剂量驱虫,并对其进行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车间。
(8)在隔离治疗期间,饲草料不宜太充足,以七成为准,但饮水要充足。
参考文献
[1] 林斌,陈铖.牛前胃弛缓的病因及防治措施[J].中国动物保健,
2017,19(8):45-46.
[2] 张强,王丽梅.一例肉牛前胃弛缓治疗的体会[J].养殖技术顾问,
2004,(5):30.
[3] 谈鹏,王英姿.牛前胃弛缓病的治疗[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1,(9):53-54.
[4] 韩学明.牛前胃弛缓的诊断和防治[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6,
(6):155.
[5] 萨仁其其格.一例牛前胃弛缓病的防治[J].兽医导刊,2014,
(17):72.
中医“大戟散”加瓣胃注射治疗牛前胃弛缓病
白亚丽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畜牧局,甘肃天水 741000)
作者简介:白亚丽(1981—),甘肃省天水市人,本科学历,初级兽
医师,研究方向:动物医学。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