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前胃弛缓病治疗实例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一例肉牛瘤胃积食继发前胃弛缓的治疗发病情况该牛已发病4天,由于第一天偷食精料15余斤,第二天便出现不吃不喝,不反刍,胀肚,拉的粪便干燥发黑,精神不好,体温稍高。
请当地的兽医人员治疗3天,用了安乃近、青霉素、庆大霉素、维生素B1等,还灌服了健胃散、食母生片、维生素B1片等,均无效果,且一天比一天严重,特求助我公司技术人员来帮助治疗。
临床检查该牛为母牛,未孕,膘情中等,体温39.3℃,精神沉郁,眼结膜发绀,口腔干燥且酸臭,黏膜潮红,舌苔重,嗳气多,腹围稍大,皮肤柔软无弹性,呼吸稍急促,粪便干燥且臭味大,尿少色黄,耳尖发凉。
听诊瘤胃蠕动音消失,阵发性瓣胃蠕动呈金属音,肠音微弱,心音亢进,脉搏细软。
确诊瘤胃积食继发轻微酸中毒及前胃弛缓综合症。
治疗原则加强瘤胃蠕动,清除瘤胃内容物,补液,强心,缓解酸中毒,调整瓣胃及小肠的正常蠕动。
⒈洗胃因瘤胃蠕动波消失,贮存在里面的内容物已完全腐败分解,一些病毒微生物通过胃部毛细血管循环到全身,造成机体免疫力急剧下降,所以说洗胃疗法应放在治疗本病的首位,这样便于及时遏制住病原体对机体的继续侵害。
用0.05%的高锰酸钾温水60-80斤一次用胃导管灌入瘤胃,然后让牛头低下再由胃导管及时排出,这样反复3次,瘤胃内的腐败物质随水排出体外大部分,一般掌握在用手触之瘤胃内松软,肷窝下陷即可。
⒉补液强心①10%氯化钠注射液500ml、10%安钠咖注射液30ml、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000ml、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50ml、10%氯化钾注射液20ml、5%碳酸氢钠注射液500ml、青霉素注射粉剂1600mg、VC10g,静脉注射,1次/日。
②维生素B1注射液40ml、甲基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12ml,肌肉注射,2次/日。
③治疗后第二天疗效观察如下:体温38℃,瘤胃蠕动波达到每2分钟1次,排出了较多的黑色稀粪,能喝水,未见反刍,精神好转。
继续按方1方2治疗,减方1中的青霉素,添加方2中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1000IU肌注;再灌服中药“补中益气汤”,黄芪80克、党参60克、白术50克、当归40克、陈皮30克、枳壳40克、大白80克、云苓40克、苍术40克、厚朴30克、内金60克、焦三仙60克、柴胡25克、升麻615克、白芍40克、甘草30克,水煎用胃导管灌服。
2019年第1期(总第206期)人参归脾丸治疗牛前胃弛缓陈胜娟'甘肃省永靖县小岭乡畜牧兽医站,731600)中图分类号:S853.7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8655 (2019) 01-0087-01牛前胃弛缓是较常见的病症,中兽医又称之 为牛的脾虚慢草,是反刍动物的前胃神经兴奋性 降低,肌肉收缩力减弱,反刍和嗳气减少即前胃 中的食物不能正常消化并进入下一个消化步骤,食物会因为停留在前胃得不到消化而腐败产生 有毒物质,从而引起疾病。
这种病多发于舍饲的 牛群,笔者多年通过人参归脾丸治疗牛前胃弛缓 共42例,治愈39例,效果显著。
现介绍如下。
1发病的主要原因牛出现前胃弛缓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牛饲 养管理不到位,例如长期喂养粗劣、坚硬等难以 消化的饲料,包括花生秧、豆秸、麦秸等,所含纤 维质较粗,若是食用过多,不但不易消化而且还 会刺激胃黏膜。
并且在食用期间饮水不足,食物 会在前胃结成硬块,抑制前胃的有益微生物活 动,影响正常的消化功能。
或者是与这种情况恰 恰相反,长期使用的饲料过于细碎,胃黏膜刺激 不足,前胃机能很难正常发挥其作用,进而导致 前胃迟缓。
此外,变质的饲料、饲料配置不科学导 致正常机理所需的维生素缺乏、饲养管理工作不 到位,卫生差,缺乏户外运动等都会造成牛的前 胃弛缓。
2 临床症状牛的前胃弛缓在临床上分为两种症状,一种 是急性型,一种是慢性型。
急性型初期表现为突 发性食欲不振或是废绝,消化不良,反刍变得缓 慢甚至是停止,机体其他状态没有明显变化。
听诊则会发现胃蠕动缓慢,次数减少且持续时间 短,会发生嗳气便秘的现象,若是奶牛患病,其乳 汁分泌量也会降低。
触诊左侧瘤胃,其内部被充 满,若病症是因为食用了变质饲料引起的,在瘤 胃停止收缩的同时伴随轻至中度的胀气或便秘。
粪便暗黑色且干硬,属于单纯的消化不良,治疗 便捷快速。
若是出现瘤胃炎或酸血症,病牛排出 的粪便则会发出恶臭,酸血症代表病情恶化,病 牛可能出现脱水或酸中毒的现象,最终导致死 亡。
牛前胃弛缓病治疗实例摘要介绍了牛前胃弛缓病的发病情况、症状及治疗方法。
关键词牛;前胃弛缓病;症状;治疗前胃弛缓是胃神经兴奋性降低、收缩力减弱、食物在前胃内不能正常消化和后送,因而腐败分解,产生有毒物质,引起消化机能障碍和全身机能紊乱的一种疾病。
该病是反刍动物的一种常见病,主要发生于牛。
近年由于保护生态,退耕还林政策的出台,舍饲牛、羊,或老弱牛、羊此病发生率较高,同时高产奶牛、老龄奶牛也常发病。
在近几年笔者收治的40例牛羊中,年老体弱的有28例,饲喂不当引起的有11例,其它前胃疾病诱发的9例。
该病发病季节不定,但夏秋交替时为多发期。
1 发病原因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饲养管理不当而引起。
因体瘦、脾胃虚弱、腐熟草料功能减退而引起。
如在养殖中利用干农活的空间,或胡乱饲喂农作物的副产品(如瓜藤、菜梗、烂菜叶等),粗、硬、腐、嫩、干湿不一,或久渴失饮,以致草谷难以腐熟化导,对胃黏膜感受器过度刺激,或长期饲喂粉状饲料也能导致该病的发生。
此外,突然改变饲养方式,使役或饥饿后一次贪食过多粗硬、难以消化的饲料或偷食大量精料(如玉米、小麦及大豆等),引起瘤胃积食继发该病。
同时维生素、矿物质缺乏也能引起该病。
另外,多种传染病、热性病和寄生虫病皆能引起本病。
2 症状及诊断主要症状是精神不振,卧地懒动,瘤胃蠕动减弱或停止;饮、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缓慢减弱,鼻镜干燥,嗳气增多且有酸臭;有时腹痛,回头顾腹,间歇性臌气;体温、脉搏、呼吸变化不太明显。
严重时出现痛苦状,有磨牙啼腹表现。
2.1 主寒夹湿型症见耳鼻、四肢发凉,粪稀尿清,口流清涎,苔青微黄、鼻汗不成珠,脉象迟缓。
2.2 主湿热型鼻镜干燥龟裂,症重期长,龟裂严重。
口黏膜乏津,舌色红带黄。
粪稀软,粘黑恶臭,重者夹血丝黏液或干而成圆珠状;尿短黄,脉数。
2.3 脾虚型发病慢、病期长。
见消瘦,毛焦卷腹,精神不振。
鼻汗时有时无,不成珠;粪便粗糙,含未消化的草料,口色黄而脉弱;尿少,时清时黄。
牛前胃弛缓病治疗实例
摘要介绍了牛前胃弛缓病的发病情况、症状及治疗方法。
关键词牛;前胃弛缓病;症状;治疗
前胃弛缓是胃神经兴奋性降低、收缩力减弱、食物在前胃内不能正常消化和后送,因而腐败分解,产生有毒物质,引起消化机能障碍和全身机能紊乱的一种疾病。
该病是反刍动物的一种常见病,主要发生于牛。
近年由于保护生态,退耕还林政策的出台,舍饲牛、羊,或老弱牛、羊此病发生率较高,同时高产奶牛、老龄奶牛也常发病。
在近几年笔者收治的40例牛羊中,年老体弱的有28例,饲喂不当引起的有11例,其它前胃疾病诱发的9例。
该病发病季节不定,但夏秋交替时为多发期。
1 发病原因
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饲养管理不当而引起。
因体瘦、脾胃虚弱、腐熟草料功能减退而引起。
如在养殖中利用干农活的空间,或胡乱饲喂农作物的副产品(如瓜藤、菜梗、烂菜叶等),粗、硬、腐、嫩、干湿不一,或久渴失饮,以致草谷难以腐熟化导,对胃黏膜感受器过度刺激,或长期饲喂粉状饲料也能导致该病的发生。
此外,突然改变饲养方式,使役或饥饿后一次贪食过多粗硬、难以消化的饲料或偷食大量精料(如玉米、小麦及大豆等),引起瘤胃积食继发该病。
同时维生素、矿物质缺乏也能引起该病。
另外,多种传染病、热性病和寄生虫病皆能引起本病。
2 症状及诊断
主要症状是精神不振,卧地懒动,瘤胃蠕动减弱或停止;饮、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缓慢减弱,鼻镜干燥,嗳气增多且有酸臭;有时腹痛,回头顾腹,间歇性臌气;体温、脉搏、呼吸变化不太明显。
严重时出现痛苦状,有磨牙啼腹表现。
2.1 主寒夹湿型症见耳鼻、四肢发凉,粪稀尿清,口流清涎,苔青微黄、鼻汗不成珠,脉象迟缓。
2.2 主湿热型鼻镜干燥龟裂,症重期长,龟裂严重。
口黏膜乏津,舌色红带黄。
粪稀软,粘黑恶臭,重者夹血丝黏液或干而成圆珠状;尿短黄,脉数。
2.3 脾虚型发病慢、病期长。
见消瘦,毛焦卷腹,精神不振。
鼻汗时有时无,不成珠;粪便粗糙,含未消化的草料,口色黄而脉弱;尿少,时清时黄。
2.4 外感型被毛粗乱无光,皮温不均,忽冷忽热,流涕,有时咳嗽,口色淡红,脉浮数,畏寒怕冷。
3 治疗
治疗原则是兴奋前胃蠕动,制止腐败发酵,排出内容物,促进食欲,恢复反刍。
治以健脾益气,温化水湿,扶正祛邪,多以健脾散加减。
3.1 病例1 2006年4月1日城关镇南峪村孙某的1头4岁母牛发病。
主诉3 d前不吃食,当地兽医以安乃近、青霉素肌注,并服中药3剂,不见好转前来求治。
症状:病牛精神萎顿,卧地,瘤胃内气胀不严重,蠕动减弱,体温、呼吸正常,口色青黄,鼻汗不成珠,四肢凉,便稀含渣。
症似感冒,诊为主湿夹热型前胃弛缓。
方药以健脾散(党参40g、白术30g、茯苓25 g、厚朴20 g、陈皮20 g、槟榔20 g、肉桂15 g、白芍30 g、甘草15 g),加三仙各40 g、附子10 g,l剂见效,3剂痊愈。
3.2 病例2 2007年3月17日洛门镇文家寺1头奶牛发病。
主诉:牛自更换饲料后,一直慢草,食欲时好时坏,日见消瘦,前邀诊治。
症状:病牛精神不佳,毛焦肷掉,被毛粗乱无光,鼻汗散摊,便稀带未消化草料渣,口色淡黄,脉弱,呼吸正常,瘤胃蠕动音弱,反刍减少,角温正常,年老体瘦,泌乳量减少,无胀气食积。
笔者诊为脾虚型前胃弛缓,用白术散(党参60 g、白术40 g、扁豆6 0g、陈皮30 g、生山药30 g、甘草20 g、莲子20 g、茯苓3 0 g,砂仁20 g、苡米100 g),加三仙各60 g、芒硝200 g煎服,1日1剂,连用2d,该牛痊愈。
4 体会
以上例病例较有代表性,而临床上往往易误诊。
如病例l中患牛所表现为外感风寒以感冒治之,不但不好转,而渐加重。
笔者认为,因该牛年小体壮,虽有外感之症状,而粪稀带渣,消化不良,便可考虑到前胃疾病,故治之见效。
病例2所述也有外感之态,但从整体入手,患畜为奶牛,且体瘦毛焦,虽有神而被毛无光,既表现脾虚症又表现出外感症,两者较难分辨。
以年老体瘦、便稀为切入重点,故诊为脾虚型前胃弛缓。
健脾散重于健脾益气,温化水湿;而白术散偏于补气健脾,和胃渗湿,两者虽有相同处,可不同之处则是对症的关键。
益气和补气,看似相同,实则有异,体虚宜补,体健宜益。
病例2以补中加泻,清理胃肠积毒而达到治本的目的,为虚中之实。
病例1为益中加清,扫除胃肠湿热。
参考文献
[1]柴绍芳,李鹏,南金鱼. 波尔山羊前胃弛缓导致代谢性酸中毒的治疗[J]. 农技服务,2005(2):44.
[2]河生德. 牦牛异物性前胃弛缓病的诊治[J].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6 ,36 (5):50.
[3]张春宝,孙江娜,孙次军. 浅谈奶牛前胃弛缓的预防和治疗[J]. 畜
禽业,2006(18):52.
[4]卢慧,谷新利,刘刚,等. 奶牛乳房炎和前胃弛缓的中草药防治[J]. 草食家畜,2006 (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