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饲料粗纤维

饲料粗纤维

饲料粗纤维
饲料粗纤维

母猪饲料粗纤维营养特性

近几十年来,猪的营养研究已相当深入,特别是对妊娠和哺乳母猪的营养需要量的研究,已使规模化猪场中母猪的营养性疾病大为减少。过去困扰养猪业的一些营养问题,如哺乳母猪能量摄入不足、下床母猪乏情和钙磷平衡等,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但由于目前猪饲料依然是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其中的粗纤维成分含量高、变异大,在不同的猪场会引发不同的问题,对母猪饲料中粗纤维的适宜含量,也并未有一个很一致的看法。因此,本文拟对粗纤维在母猪营养上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粗纤维的定义粗纤维作为一种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是一个比较粗略的概念,传统的测定粗纤维的方法是对样品经稀酸、稀碱消煮后,剩余的成分即为粗纤维。这不是一种精确的分析方法,因为实际上粗纤维中还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成分,这些成分营养特性是有很大差异的。鉴于此,目前发展了以Vansoest的可溶性为基础定量测定纤维素的方法,即通过中性洗涤剂(主要成分通常是十二烷基硫酸钠)、酸性洗涤剂(主要成分是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铵)对样品进行稍煮,直接测定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洗木质素含量,中性洗涤纤维素是对总的植物细胞壁含量的估计,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酸性洗涤纤维是对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的估计,根据中性洗涤纤维素和酸性洗涤纤维的差值可估测饲料中半纤维素含量。

粗纤维的营养特性反刍动物瘤胃有很强的发酵能力,因此可较好地利用纤维类成分。单胃动物由于其生理特点,对粗纤维中不同成分的利用程度有较大差异。单胃动物的胃和小肠对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利用能力都较差,但在大肠部位,可通过寄居于大肠的微生物对纤维素、半纤维素等成分进行发酵,产生挥发性脂肪酸。与反刍动物类似,大肠微生物很难分解木质素,已有研究表明,木质素含量及其与纤维素、半纤维素的结合程度,会影响大肠微生物对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利用。单胃动物对纤维素的利用程度因纤维素的来源、木质化程度、饲粮水平和加工程度不同而变化很大。对纤维素的利用也受日粮的物理和化学组成、饲喂水平、动物年龄和体重、对纤维源的适应性及猪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因此,在各种研究报道中,纤维素消化率变化很大。据估测,挥发性脂肪酸提供给猪的能量占维持需要量的5%~28%。猪利用大肠发酵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的能量,其利用效率低于小肠能量利用效率(52%对76%或57%对74%),原因可能是母猪为了消化和代谢饲料里的粗纤维,使得肠胃蠕动增加,产生过多的热量,这些热量猪只本身无法吸收利用,却造成母猪额外的负担与应激。所以当母猪摄取高纤维含量的原料时,会产生过多无法利用的热量。有研究表明,

提高日粮纤维素水平会降低蛋白质消化率,但也有报道认为,当纤维源为日粮提供的蛋白质极少时,增加纤维水平不显著影响蛋白质消化率。这也说明粗纤维作为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会限制与其结合的蛋白质及细胞内蛋白质的利用。粗纤维增加会降低日粮能量浓度,同时,粗纤维还可促进胃肠蠕动,缩短饲料通过消化道的时间。

高纤维日粮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向猪饲料中添加粗纤维可降低日粮消化能浓度。为了维持DE进食量,猪通常增加对这种饲料的采食量。然而,当日粮中粗纤维含量超过10%~15%时,由于容积过大或适口性降低使采食量下降。在低温环境下,母猪可通过增加采食量,使低能(高纤维)日粮能够维持猪的妊娠和泌乳需要与喂高能日粮时相同;但在高温条件下,由于受采食量的限制,低能(高纤维)日粮一般难以满足妊娠和泌乳需要。高纤维日粮可增加热应激,夏季母猪如果采食高纤维日粮,会导致体热增加,产生热应激。尤其是怀孕后期的母猪,常因热应激造成气喘、不安、厌食及发热等现象,导致无乳、缺乳及养猪者经常忽略的非炎症性乳房水肿。饲料中粗纤维含量过高,会影响养分的吸收利用。

高纤维饲料通过胃肠的速度会加快,导致养分的吸收利用率降低,饲料效率变差,原因是:(1)由于母猪肠道末端的微生物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消化饲料里的养分,而影响到猪只对饲料的利用。(2)在自由采食状况下,随着粗纤维的增加,能量的吸收也愈差。根据实验,每摄取1千克高纤维饲料可减少64千卡的消化能。同时,过多的纤维素还会影响饲料中矿物质的吸收与利用。若饲料中粗纤维量高时含有的植酸、草酸盐及矽酸盐等,会与矿物质形成不溶性的络合物等,从而影响到钙磷等的利用率;母猪本身对钙磷的需求量高,若粗纤维量偏高,影响钙磷的吸收利用,将导致母猪营养失调,泌乳不正常,离乳后母猪后肢脆弱等困扰。粗纤维含量过高,饲料内的其他养分相对降低,而必须大量提高单味原料的用量,亦不符合经济效益。

低纤维日粮对母猪的影响日粮中粗纤维含量太低,亦会引发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的一系列问题。如易引起母猪便秘,原因可能是饲料在消化道中停留时间太长,水分吸收太多,粪便干燥而引起便秘;另外,工厂化养殖中母猪的胃溃疡等消化道问题,可能也与日粮纤维素含量高低有关。妊娠前期的母猪如果饲料喂低纤维日粮,受采食量的限制,很难有饱腹感,从而会引发跳圈之类的问题。

合理调控母猪饲料中的粗纤维含量要确定各生理阶段母猪饲料中粗纤维的适宜含量,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妊娠前期母猪饲喂含较高纤维的饲料肯定有好处;妊娠后期由于胎儿的发育,母猪腹压增加,对营养摄入亦增加,因此不宜大量采食容积过大的饲料(高纤维

饲料),但同时考虑便秘问题,纤维含量不宜降得太低;哺乳母猪由于泌乳的需要,不可使用低能(高纤维)饲料。

对于补充纤维素的问题,许多生产者和研究者主张对妊娠母猪甚至哺乳母猪,提供青绿多汁饲料,在解决便秘等问题的同时,可补充部分维生素。但这种办法在规模化猪场中,会因为生物安全体系的限制等原因而很难具体操作。实际上也可考虑在饲料中添加苜蓿草粉等高品质纤维类饲料,也可收到相同的效果。

综合上述,粗纤维含量过高或过低的饲料,对母猪生产性能都会造成相当大影响,尤其是夏天,温度高又加上高纤维饲料,对猪只生长将造成很大的热应激,而热应激所产生的各种不良影响,实为目前养猪业者最大的困扰。但饲料中粗纤维含量太低,又使母猪产生便秘、厌食和可能的消化道溃疡等问题。根据母猪的不同生理阶段、营养需要,以及饲料原料的不同品质,合理搭配日粮,可较好地解决这些生产上遇到的问题。

饲料粗纤维-粗纤维在母猪饲料中的应用

摘要介绍了粗纤维的含义、营养特性,分析了高纤维、低纤维日粮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以为粗纤维在母猪饲料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粗纤维;母猪饲料;应用

随着现代养猪业的快速发展,对猪的营养研究逐步深入,特别是对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的营养需求的认知,使母猪的营养性疾病大为减少。但由于目前猪饲料仍然是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其中的粗纤维成分含量高、变异大,在不同的猪场会引发不同的问题。拟对粗纤维在母猪营养上的应用进行探讨,以为母猪的饲喂提供借鉴。

1粗纤维的含义

粗纤维作为一种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是一个比较粗略的概念,传统测定粗纤维的方法是对样品经稀酸、稀碱消煮后,剩余的成分即为粗纤维[1]。这不是一种精确的分析方法,因为实际上粗纤维中还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成分,这些成分营养特性存在很大差异。鉴于此,目前发展了以Vansoest的可溶性为基础定量测定纤维素的方法,即通过中性洗涤剂(主要成分通常是十二烷基硫酸钠)、酸性洗涤剂(主要成分是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铵)对样品进行消煮,直接测定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洗木质素的含量,中性洗涤纤维是对总的植物细胞壁含量的估计,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酸性洗涤纤维是对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的估计,根据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差值可估测饲料中半纤维素含量。

2粗纤维的营养特性

反刍动物瘤胃有很强的发酵能力,可较好地消化利用纤维类成分。单胃动物由于其生理特点,对粗纤维中不同成分的利用程度有较大差异。单胃动物的胃和小肠对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利用能力都较差,但在大肠部位,可通过寄居于大肠的微生物对纤维素、半纤维素等成分进行发酵,产生挥发性脂肪酸。与反刍动物类似,大肠微生物很难分解木质素,已有研究表明,木质素含量及其与纤维素、半纤维素的结合程度,会影响大肠微生物对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利用[2]。单胃动物对纤维素的利用程度因纤维素的来源、木质化程度、饲粮水平和加工程度不同而变化很大。对

纤维素的利用也受日粮的物理和化学组成、饲喂水平、动物年龄和体重、对纤维源的适应性及猪只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各种研究报道中,纤维素消化率变化很大。据估测,挥发性脂肪酸提供给猪的能量占维持需要量的5%~28%。猪利用大肠发酵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的能量,其利用效率低于小肠能量利用效率,原因可能是母猪为了消化和代谢饲料中的粗纤维,使得肠胃蠕动

增加,产生过多的热量,这些热量猪只本身无法吸收利用,却造成母猪额外的负担与应激,所以当母猪摄取含有高纤维的原料时,会产生过多无法利用的热量。有研究表明,提高日粮纤维素水平会降低蛋白质消化率,但也有报道认为,当纤维源为日粮提供的蛋白质极少时,增加纤维水平不会显著影响蛋白质消化率[3]。这也说明粗纤维作为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会限制与其结合的蛋白质及细胞内蛋白质的利用。

3高纤维日粮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向猪饲料中添加粗纤维可降低日粮消化能浓度。为了维持DE进食量,猪通常增加对这种饲料的采食量。然而,当日粮中粗纤维含量超过10%~15%时,由于容积过大或适口性降低使采食量下降。在低温环境下,母猪可通过增加采食量,使低能(高纤维)日粮能够维持猪的妊娠和泌乳需要,达到与喂高能日粮时相同的效果;但在高温条件下,由于受采食量的限制,低能(高纤维)日粮一般难以满足妊娠和泌乳需要。高纤维日粮可增加热应激,夏季母猪如果采食高纤维日粮,会导致体热增加,产生热应激。尤其是怀孕后期的母猪,常因热应激造成气喘、不安、厌食及发热等现象,导致无乳、缺乳及养猪者经常忽略的非炎症性乳房水肿。饲料中粗纤维含量过高,会影响养分的吸收利用。

高纤维饲料通过胃肠的速度会加快,导致养分的吸收利用率降低,饲料效率变差,原因:一是由于母猪肠道末端的微生物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消化饲料中的养分,而影响猪只对饲料的利用。二是在自由采食状况下,随着粗纤维的增加,能量的吸收也会变差。试验证明,每摄取1 kg高纤维饲料可减少267.78 kJ的消化能。同时,过多的纤维素还会影响饲料中矿物质的吸收与利用。若饲料中粗纤维含量高时,其中含有的植酸、草酸盐及矽酸盐等,会与矿物质形成不溶性的络合物等,从而影响钙、磷等的利用率。母猪本身对钙、磷的需求量高,若粗纤维量偏高,影响钙、磷的吸收利用,将导致母猪营养失调、泌乳不正常、离乳后母猪后肢脆弱等。粗纤维含量过高,饲料内的其他养4低纤维日粮对母猪的影响

日粮中粗纤维含量太低,会引发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的一系列问题。如易引起母猪便秘,原因可能是饲料在消化道中停留时间太长,水分吸收太多,粪便干燥而引起便秘。另外,工厂化养殖中母猪的胃溃疡等消化道问题,可能与日粮纤维素含量过低有关。妊娠前期的母猪如果喂低纤维日粮,受采食量的限制,很难有饱腹感,会引发跳圈之类的问题。

5合理调控母猪饲料中粗纤维含量

要确定各生理阶段母猪饲料中粗纤维的适宜含量,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妊娠前期母猪饲喂纤维含量较高的饲料肯定有好处[4]。妊娠后期由于胎儿的发育,母猪腹压增加,对营养摄入亦增加,因此不宜大量采食容积过大的饲料(高纤维饲料),但同时应考虑便秘问题,纤维含量不宜降得太低。哺乳母猪由于泌乳的需要,不可使用低能(高纤维)饲料。

对妊娠母猪甚至哺乳母猪,提供青绿多汁饲料,在解决便秘等问题的同时,可补充部分维生素。但这种办法在规模化猪场中,会因为生物安全体系的限制等原因而很难具体操作。实际上也可考虑在饲料中添加苜蓿草粉等高品质纤维类饲料,亦可收到相同的效果。

综上所述,粗纤维含量过高或过低的饲料,对母猪生产性能都会造成相当大的影响。尤其是夏天,温度高再加上高纤维饲料,对猪只生长将造成很大的热应激,而热应激所产生的各种不良影响,是目前养猪业最大的困扰。但饲料中粗纤维含量太低,又会使母猪产生便秘、厌食和可能的消化道溃疡等问题。根据母猪的不同生理阶段、营养需要,以及饲料原料的不同品质,合理搭配日粮,可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6参考文献

[1] 吴淑妍.母猪饲料中粗纤维的营养特性[J].养殖技术顾问,2010(1):54.

[2] 范中林,刘强,闵向波. 粗纤维对母猪的影响与调控[J].养殖技术顾问,2010(2):59.

[3] 孙占田.饲料中粗纤维的有效作用[J].国外畜牧学,1999(5):38.

[4] 刘远升,赵书平.日粮纤维营养价值及其应用[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

报,2002(2):41-43.分相对降低,而必须大量提高单原料的用量,亦不符合经济原则。

常见饲料原料的营养特性

饲料的营养特性 一、青绿饲料 1、豆科青饲料:主要有苜蓿、苕子、紫云英、三叶草等。 ①含水量高,75-90%,因此,单位重量含热能低。 ②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较平衡。 ③开花期前粗纤维含量低,开花后高。④含钙高,钙、磷比例适宜。 ⑤维生素含量丰富,胡萝卜素含量高,苜蓿V B2丰富。 2、禾本科:①含水量高。 ②蛋白质含量较豆科低。 ③含糖量高,粗纤维含量高为。 ④钙、磷比例适宜。 ⑤维生素含量丰富。3、蔬菜类:①含水量高。 ②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高。 ③粗纤维含量低。 ④钙、磷比例适宜。 ⑤维生素含量丰富,适口性好。 二、青贮饲料:①含水量高,PH4.0左右,适口性好。 ②消化率高于原料。 ③有一定的轻泻性。 三、粗饲料:包括干草、干树叶、秸秆、秕壳等。 ①粗纤维含量高。 ②豆科干草、干藤蔓类粗蛋白含量高,禾本科次之。秸秆和秕壳类低,且难消化。 ③磷含量低,豆科含钙较丰富。 ④V D丰富,优质干草含较多胡萝卜素,其它维生素缺乏。 ⑤体积大,有填充、促进胃肠道蠕动作用。 \ ▲青干草:①粗纤维含量较高; ②在粗饲料中, 蛋白含量高较高, 消化率较高. ③磷含量低, 钙磷比例较适宜. ④维生素损失少,不含V D2 ⑤体积大,有填充、促进胃肠道蠕动作用。 四、能量饲料 1、▲玉米:①有效能值高,主要含淀粉、脂肪。粗纤维含量低。 ②蛋白质含量低,且品质差。赖氨酸、甲硫氨酸、色氨酸含量都低。 ③矿物质含量低,且钙少磷多。 ④黄玉米含胡萝卜素、叶黄素,含有丰富的VE、VB1,其它B族维生素缺乏。 ⑤易霉变而产生黄曲霉毒素。 2、高粱:①富含无氮浸出物,能值高。②蛋白质含量低,缺赖氨酸、甲硫氨酸、色氨酸等。 ③钙低磷多。④含有单宁,适口性差。 3、▲大麦:①粗纤维含量高,消化率低。②缺蛋白质及必需氨基酸,赖氨酸含量较玉米高。 ③钙低磷多。 4、▲小麦:①富含无氮浸出物,能值高,但低于玉米。②蛋白质含量、氨基酸构成好于玉米。 ③矿物质、维生素类似于玉米。 5、▲稻谷:①富含无氮浸出物,带壳稻谷粗纤维含量高,②蛋白质含量稍高于玉米。 ③钙低磷多。 6、▲小麦麸:①与原料比,粗纤维含量高,淀粉含量低,有效能值不高。 ②蛋白质含量稍高。③粗灰分含量较高,钙少磷多 ④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尤其是VB1。缺VB12 ⑤结构疏松,含有轻泻性盐类,可刺激胃肠道蠕动。 7、▲米糠:①粗纤维含量比麦麸高,含脂肪,故能值高,但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易酸败。 ②蛋白质含量较高。

饲料中粗纤维的测定

饲料中粗纤维含量的测定过滤法 Feeding stuffs-Determination of fiber content-Method with intermediate filtration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粗纤维含量测定的过滤法,描述了手工操作和半自动操作的测定步骤。。 本方法适用于粗纤维含量大于10g/kg的饲料。 注:对粗纤维含量等于或小于10g/kg的饲料,可用ISO6541[7]描述的方法测定。 本标准还适用于谷物和豆类植物。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neq ISO3696:1987) GB/T 20195 动物饲料试样的制备(ISO6498:1998,IDT) GB/T 14699.1 饲料采样(ISO 6497:2002,IDT)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粗纤维含量 crude fiber content 在样品按本标准规定的分析步骤用酸和碱消煮后所获得的干燥残渣灰化所丢失的质量除以试样的质量。 注:粗纤维含量以克每千克表示,也可用质量分数(%)表示。 4 原理 用固定量的酸和碱,在特定条件下消煮样品,再用醚、丙酮除去醚溶物,经高温灼烧和扣除矿物质的量,所余量称为粗纤维。(试样用沸腾的稀释硫酸处理,过滤分离残渣,洗涤,然后用沸腾的氢氧化钾溶液处理,过滤分离残渣,洗涤,干燥,称量,然后灰化。因灰化而失去的质量相当于试料中粗纤维质量。)它不是一个确切的化学实体,只是在公认强制规定的条件下,测出的概略养分。其中以纤维为主,还有少量半纤维和木质素。 5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规定,只用分析纯试剂。 5.1水至少应为GB/T6682规定的三级水。

饲料中粗纤维含量的测定方法

饲料中粗纤维含量的测 定方法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饲料中粗纤维含量的测定方法 GB/T 6434—94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饲料中粗纤维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混合饲料、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及单一饲料。 2 引用标准 GB/T 601 化学试剂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3 原理 用浓度准确的酸和碱,在特定条件下消煮样品,再用乙醇除去可溶物,经高温灼烧扣除矿物质的量,所余量为粗纤维,它不是一个确切的化学实体,只是在公认强制规定的条件下测出的概略成分,其中以纤维素为主,还有少量半纤维素和木质素。 4 试剂 本方法试剂使用分析纯,水为蒸馏水。标准溶液按GB601制备。硫酸(GB 625)溶液±/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标定,GB 601。

氢氧化钠(GB 629)溶液,±/L 邻苯二甲酸氢钾法标定GB 601。 酸洗石棉HG 3─1062。 95%乙醇(GB 679)。 乙醚(HG 3─1002)。 正辛醇(防泡剂)。 5 仪器设备 实验室用样品粉碎机。 分样筛:孔径1mm,(18目)。 分析天平:感量。 电加热器(电炉),可调节温度。 电热恒温箱(烘箱):可控制温度在130℃。 高温炉:有高温计可控制温度在500~600℃。 消煮器:有冷凝球的600mL高型烧杯或有冷凝管的锥形瓶。 抽滤装置:抽真空装置,吸滤瓶和漏斗。(滤器使用200 目不锈钢网或尼龙滤布)。

古氏坩埚:30mL,预先加入酸洗石棉悬浮液30mL(内含酸洗石棉~再抽干,以石棉厚度均匀,不透光为宜。上下铺两层玻璃纤维有助于过滤。 干燥器,以氯化钙或变色硅胶为干燥剂。 粗纤维测定仪器 国内外生产的符合本标准测定原理,且测定结果一致的仪器。 6 试样制备 将样品用四分法缩减至200g,粉碎,全部通过1mm筛,放入密封容器。 7 分析步骤 仲裁法 称取1~2g试样,准确至,用乙醚脱脂,(含脂肪大于10%必须脱脂,含脂肪不大于10%,可 不脱脂),放入消煮器,加浓度准确且已沸腾的硫酸溶液200mL和1滴正辛醇,立即加热,应使 其在2min内沸腾,调整加热器,使溶液保持微沸,且连续微沸 30min,注意保持硫酸浓度不变。试样不应

【免费下载】饲料中粗纤维含量的测定方法

饲料中粗纤维含量的测定方法 GB/T 6434—94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饲料中粗纤维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混合饲料、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及单一饲料。 2 引用标准 GB/T 601 化学试剂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3 原理 用浓度准确的酸和碱,在特定条件下消煮样品,再用乙醇除去可溶物,经高温灼烧扣除矿物质的量,所余量为粗纤维,它不是一个确切的化学实体,只是在公认强制规定的条件下测出的概略成分,其中以纤维素为主,还有少量半纤维素和木质素。 4 试剂 本方法试剂使用分析纯,水为蒸馏水。标准溶液按GB601制备。 4.1 硫酸(GB 625)溶液0.128±0.005mol/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标定,GB 601。

4.2 氢氧化钠(GB 629)溶液,0.313±0.005mol/L 邻苯二甲酸氢钾法标定GB 601。 4.3 酸洗石棉HG 3─1062。 4.4 95%乙醇(GB 679)。 4.5 乙醚(HG 3─1002)。 4.6 正辛醇(防泡剂)。 5 仪器设备 5.1 实验室用样品粉碎机。 5.2 分样筛:孔径1mm,(18目)。 5.3 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5.4 电加热器(电炉),可调节温度。 5.5 电热恒温箱(烘箱):可控制温度在130℃。 5.6 高温炉:有高温计可控制温度在500~600℃。 5.7 消煮器:有冷凝球的600mL高型烧杯或有冷凝管的锥形瓶。 5.8 抽滤装置:抽真空装置,吸滤瓶和漏斗。(滤器使用200 目不锈钢网或尼龙滤布)。

5.9 古氏坩埚:30mL,预先加入酸洗石棉悬浮液30mL(内含酸洗石棉0.2~0.3g)再抽干,以石棉厚度均匀,不透光为宜。上下铺两层玻璃纤维有助于过滤。 5.10 干燥器,以氯化钙或变色硅胶为干燥剂。 5.11 粗纤维测定仪器 国内外生产的符合本标准测定原理,且测定结果一致的仪器。 6 试样制备 将样品用四分法缩减至200g,粉碎,全部通过1mm筛,放入密封容器。 7 分析步骤 7.1 仲裁法 称取1~2g试样,准确至0.0002g,用乙醚脱脂,(含脂肪大于10%必须脱脂,含脂肪不大于10%,可 不脱脂),放入消煮器(5.7),加浓度准确且已沸腾的硫酸溶液(4.1) 200mL和1滴正辛醇,立即加热,应使 其在2min内沸腾,调整加热器,使溶液保持微沸,且连续微沸 30min,注意保持硫酸浓度不变。试样不应 离开溶液沾到瓶壁上。随后抽滤,残渣用沸蒸馏水洗至中性后抽干。

饲料中酸性洗涤纤维的测定

饲料中酸性洗涤纤维的测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饲料中饲料中酸性洗涤纤维(ADF) 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植物性单一饲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601 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 6682-199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 14699.1 饲料采样 GB/T 20195 动物饲料试样的制备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酸性洗涤纤维(ADF)acid detergent fiber 用酸性洗涤剂去除饲料中的脂肪、淀粉、蛋白质和糖类等成分后,残留不溶解物质的总称,包括纤维素、木质素及少量的硅酸盐等。 4 原理 植物性经酸性洗涤剂浸煮,再用水、丙酮洗涤后不溶解的残渣为酸性洗涤纤维,包括纤维素、木质素和少量硅酸盐等。 5 仪器和设备 5.1 样品粉碎机。 5.2 分析筛:孔径为1mm。 5.3 分析天平:感量为0.0001g。 5.4 电热式恒温烘箱。 5.5 可调温电路或电热板。 5.6 回流消煮装置:配冷凝球600mL高型烧杯或配冷凝管的锥形瓶。 5.7 30mL烧结玻璃过滤坩埚(G2)。 5.8 干燥器:无水氯化钙或变色硅胶为干燥剂。 5.9 抽滤装置:烧结玻璃过滤坩埚、抽滤瓶和真空泵组成。 5.10 纤维测定仪:符合本标准测定原理。 6 试剂和溶液 本标准所用水,一律指GB/T 6682-1992中的三级水,化学试剂为分析纯。 6.1 硫酸。 6.2 丙酮。 6.3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6.4 1.00mol/L 硫酸(1/2 H2SO4)溶液:按GB/T 601配制并标定。 6.5 酸性洗涤剂(2%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液):称取20g CTAB溶解于

饲料粗纤维

母猪饲料粗纤维营养特性 近几十年来,猪的营养研究已相当深入,特别是对妊娠和哺乳母猪的营养需要量的研究,已使规模化猪场中母猪的营养性疾病大为减少。过去困扰养猪业的一些营养问题,如哺乳母猪能量摄入不足、下床母猪乏情和钙磷平衡等,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但由于目前猪饲料依然是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其中的粗纤维成分含量高、变异大,在不同的猪场会引发不同的问题,对母猪饲料中粗纤维的适宜含量,也并未有一个很一致的看法。因此,本文拟对粗纤维在母猪营养上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粗纤维的定义粗纤维作为一种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是一个比较粗略的概念,传统的测定粗纤维的方法是对样品经稀酸、稀碱消煮后,剩余的成分即为粗纤维。这不是一种精确的分析方法,因为实际上粗纤维中还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成分,这些成分营养特性是有很大差异的。鉴于此,目前发展了以Vansoest的可溶性为基础定量测定纤维素的方法,即通过中性洗涤剂(主要成分通常是十二烷基硫酸钠)、酸性洗涤剂(主要成分是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铵)对样品进行稍煮,直接测定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洗木质素含量,中性洗涤纤维素是对总的植物细胞壁含量的估计,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酸性洗涤纤维是对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的估计,根据中性洗涤纤维素和酸性洗涤纤维的差值可估测饲料中半纤维素含量。 粗纤维的营养特性反刍动物瘤胃有很强的发酵能力,因此可较好地利用纤维类成分。单胃动物由于其生理特点,对粗纤维中不同成分的利用程度有较大差异。单胃动物的胃和小肠对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利用能力都较差,但在大肠部位,可通过寄居于大肠的微生物对纤维素、半纤维素等成分进行发酵,产生挥发性脂肪酸。与反刍动物类似,大肠微生物很难分解木质素,已有研究表明,木质素含量及其与纤维素、半纤维素的结合程度,会影响大肠微生物对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利用。单胃动物对纤维素的利用程度因纤维素的来源、木质化程度、饲粮水平和加工程度不同而变化很大。对纤维素的利用也受日粮的物理和化学组成、饲喂水平、动物年龄和体重、对纤维源的适应性及猪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因此,在各种研究报道中,纤维素消化率变化很大。据估测,挥发性脂肪酸提供给猪的能量占维持需要量的5%~28%。猪利用大肠发酵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的能量,其利用效率低于小肠能量利用效率(52%对76%或57%对74%),原因可能是母猪为了消化和代谢饲料里的粗纤维,使得肠胃蠕动增加,产生过多的热量,这些热量猪只本身无法吸收利用,却造成母猪额外的负担与应激。所以当母猪摄取高纤维含量的原料时,会产生过多无法利用的热量。有研究表明,

饲料行业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饲料行业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2007年7月18日)共341项 综合标准(19项) 1.GB/T 10647-1989 饲料工业通用术语 2.GB 10648-1999 饲料标签 3.GB 13078-2001(2003年1号修改单)饲料卫生标准 4.GB 13078.1-2006 饲料卫生标准饲料中亚硝酸盐允许量 2006-07-01实施 5.GB 13078.2-2006 饲料卫生标准饲料中赭曲霉毒素A和玉米赤霉 烯酮的允许量 2006-07-01实施 6.GB 13078.3—2007 配合饲料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允许量 2007-03-01实施 7.GB/T 16764-2006 配合饲料企业卫生规范2007-03-01实施 8.GB/T 18695-2002 饲料加工设备术语 9. GB/T18823-2002(2003年1号修改单) 饲料检测结果判定的允许误差 10.GB 19081-2003 饲料加工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11.GB/T 20192-2006 环模制粒机通用技术规范 2006-09-01实施 12.GB/T 20803-2006 饲料配料系统通用技术规范2007-03-01实施

13.NY 929-2005 饲料中锌的允许量 14.NY/T932-2005 饲料企业HACCP管理通则 15.NY/T 1023-2006 饲料加工成套设备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16.NY/T 1024-2006 饲料混合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17.NY/T 1025-2006 青饲料切碎机安全使用技术条件 18.NY/T 1031-2006 饲料安全性评价亚急性毒性试验 19.SBJ 05-1993 饲料厂工程设计规范 方法标准(115项) 1. GB/T 5917-1986 配合饲料粉碎粒度测定法 2. GB/T 5918-1997 配合饲料混合均匀度的测定 3. GB/T 6432-1994 饲料中粗蛋白测定方法 4. GB/T 6433-1994 饲料粗脂肪测定方法 5. GB/T 6434-2006 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测定过滤法 2006-11-01实施 6. GB/T 6435-2006 饲料中水分和其他挥发性物质含量的测定(代替GB/T6435-1986 ) 2007-03-01实施 7. GB/T 6436-2002 饲料中钙的测定 8. GB/T 6437-2002 饲料中总磷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9. GB/T 6438-1992 饲料中粗灰分的测定方法 10. GB/T 6439-1992 饲料中水溶性氯化物的测定方法 11. GB/T 8381 饲料中黄曲霉素B1的测定

饲料检验化验员

国家职业标准 饲料检验化验员 1.职业概况 1.职业概况 1.1职业名称 饲料检验化验员。 1.2职业定义 从事饲料的原料、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检验、化验分析的人员。 1.3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1.4职业环境:室内、常温。 1.5职业能力特征 有一定的观察、判断能力和计算能力,有一定的空间感、形体感,手指、手臂灵活,手眼动作协调,视觉、嗅觉敏锐。 1.6基本文化程度:初中毕业。 1.7培训要求 1.7.1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36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26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150标准学时。 1.7.2培训教师 培训初级、中级饲料检验化验员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饲料检验化验员的教师必须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7.3培训场地设备 标准教室及必要仪器设备、试剂、药品及相关设施的实验场所。 1.8鉴定要求

1.8.1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申报条件 ——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两年以上。 (3)取得相关专业中专毕业证书。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两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四年以上。 (3)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六年以上。 (4)取得相关专业大专毕业证书。 ——高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四年以上者,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七年以上。 (3)相关专业的大专毕业生,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4)取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本科毕业证书。 1.8.3鉴定方式 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技能操作考核采用现场实际操作方式;两项考试(考核)均采用百分制,两项考试(考核)的成绩皆达60分以上者为合格。 1.8.4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 理论知识考试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为1:20,每个标准教室不少于2名考评人员;技能操作考核考评员与考生配比为1:5,且不少于3名考评人员。 1.8.5鉴定时间 各等级的理论知识考试时间为90分钟;各等级的技能操作时间由考评小组依据具体的考

饲料学

饲料:能被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可促进动物生长或修补组织、调节动物生理过程的物质。 粗蛋白:用凯氏法测定的氮,除了蛋白质中的氮,还包括其他含氮化合物的氮。在根据含氮量计算蛋白质时,假设所有氮都是以蛋白质形式存在,所有蛋白质均含16%的氮。而实际上这两个假设都不完全成立,因此,这样计算出的蛋白质在营养上称为粗蛋白。 粗饲料:指自然状态下水分在45%以下、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大于等于18%、能量值低的一类饲料。青绿饲料:主要指天然水分含量等于或高于60%的青绿多汁饲料。主要包括天然牧草、人工栽培牧草、青饲作物、叶菜类、非淀粉质根茎瓜类、水生植物及树叶类等。 青贮饲料:指将新鲜的青饲料切短装入密封容器里,经过微生物发酵作用,制作成的具有特殊芳香气味、营养丰富的多汁饲料。 能量饲料:以干物质计,粗蛋白含量低于20%、粗纤维含量低于18%的一类饲料。类别:谷实类、糠麸类、脱水块根、块茎及其加工副产品、动植物油脂及乳清粉等。作用:在动物饲粮中所占比例最大,一般为50%~70%,对动物主要起着供能作用。 饲料添加剂:(1)狭义的饲料添加剂概念是指各种用于强化畜禽饲料效果和有利于配合饲料生产和贮存的一类非营养性微量成分,如防霉剂、抗氧化剂、增味剂、酶制剂等。(2)广义的饲料添加剂概念是指在天然饲料的加工、调剂、贮存或饲喂过程中,人工加入的各种微量物质的总称。 配合饲料:指按照动物的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生理要求、不同生产用途的营养需要和饲料的营养价值把多种单一饲料,依一定比例、并按照规定的工艺流程均匀混合而生产出的营养价值全面的能满足动物各种实际需求的饲料,也称全价饲料。 浓缩料:由蛋白质饲料、常规矿物质饲料和添加剂预混料组成,通常为全价饲料中除去能量饲料的剩余部分。 饲料学是一门研究饲料的营养、饲料生产、饲料加工、饲料配合、人畜卫生、畜产品品质以及环境保护等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一门涉及农业、工业、食品、医药、机械、内外贸等十多个行业的综合性学科。

粗纤维对反刍动物的营养作用

粗纤维对反刍动物的营养作用 饲料与添加剂 粗纤维对反刍动物的营养作用 马德芳'王英微 (1.哈尔滨市道里区太平镇政府畜牧站150079,2.哈尔滨市道里区太平镇永和村150079) 我国粗饲料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人们对纤维 素营养研究不多.过去一直认为是饲料中难以消化 利用的物质,而未很好地加以利用,不仅浪费资源, 而且由于焚烧和任其腐烂,严重污染了环境.直到20 世纪70年代,人们才认识到日粮纤维对动物生产有 重要意义.粗饲料是反刍动物的重要营养源,占反刍 动物日粮的40%一80%,其中的粗纤维大部分是经瘤 胃微生物发酵,形成挥发性脂肪酸,二氧化碳,甲烷 等产物.形成的挥发性脂肪酸不仅为反刍动物提供 能量,而且参与各种代谢形成产品.此外,粗纤维还 为反刍家畜提供数量不等的矿物质元素,维生素等. 1促进唾液分泌 干草的粗纤维含量与奶牛的咀嚼时间有一定的 相关性.随着粗纤维含量的增加,咀嚼的时间也会增 加,从而促进唾液的大量分泌,唾液的分泌对奶牛有 重要的意义.纤维和淀粉是瘤胃内挥发性脂肪酸的 主要底物,纤维水平过低,淀粉迅速发酵,大量产酸, 降低瘤胃pH值,抑制纤维分解菌的活性,严重导致 酸中毒.饲粮粗纤维刺激咀嚼和反刍,促进反刍动物 唾液分泌增加,维持瘤胃正常pH值,有利于纤维的 消化.适量的粗纤维是防止酸中毒,瘤胃黏膜溃疡和

蹄病不可缺少的.此外粗纤维为动物提供大量的能源,可维持奶牛较高的乳脂率和产奶量.饲粮粗纤维 能结合氢离子,本身是缓冲剂,其缓冲力比籽实高 2~4倍.唾液的pH值在8以上,可以起到缓冲瘤胃 液的重要作用,使瘤胃内的pH值稳定在一定水平, 有利于瘤胃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繁殖,保证瘤胃对 饲料的正常消化与吸收.当瘤胃pH值下降到6以下时,纤维分解菌对酸性极其敏感,其活性就会受到不 同程度的抑制;当pH值降为5.6肘,纤维分解菌完 全失活,纤维素的分解将会被完全抑制. 2促进肠道的蠕动和微生态平衡 肠道正常蠕动是影响养分吸收的重要因素.粗 纤维可刺激胃肠道,促进胃肠蠕动和粪便的排泄,从 而提高采食量.此外,粗纤维还能维持肠道微生物正 常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保证肠道正常的功能. 3为奶牛提供养分和能量 营养水平不足将严重影响产奶量,而营养水平 过高将导致奶牛脂肪过度沉积于乳腺组织,降低产 奶量.因此,必须控制乳房发育期奶牛的营养水平. 粗纤维富含易消化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有利于乳腺 的发育和促进乳房的健康发育.另外,围产期母牛在 粗饲料品质差,采食量不足,营养缺乏的情况下,很 容易造成体重的下降,能量代谢紊乱,发病率高.在 奶牛围产前期,若精料的喂量过高,会导致瘤胃酸中 毒等病的发生,也会导致奶牛过肥,不利于奶牛分娩 和产后生产性能的正常发挥.所以应该调节粗饲料 和精料的比例,适当增加粗料的饲喂量,而减少精料 的饲喂量.对于围产后期的奶牛,泌乳高峰期出现在 产后40~5O天,而采食高峰期出现在产后80~9O天,

粗纤维测定方法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饲料和单一饲料。 原理 用固定量的酸和碱,在特定条件下消煮样品,再用乙醚、乙醇除去醚溶物,经高温灼烧扣除矿物质的量,所余量称粗纤维。它不是一个确切的化学实体,只有在公认强制规定的条件下,测出的概略养分。其中以纤维素为主,还有少量半纤维素和木质素。 仪器和设备 实验室用样品粉碎机或研钵。 3.2 分样筛: 孔径0.45mm(40目)。 3.3 分析天平: 感量0.0001g。 3.4 电热恒温箱: 可控制温度在130℃。 3.5 高温炉: 电加热, 有高温计且可控制炉温在550-600℃。 3.6 消煮器: 有冷凝球的高型烧杯(500ml)或有冷凝管的锥形瓶。 3.7 过滤装置: 抽真空装置、吸滤瓶及漏斗。 3.8 滤器: 200目不锈钢网或尼龙网, 或G2号玻璃滤器。 3.9 古氏坩锅: 30ml, 预先加入30ml酸洗石棉悬浮液, 再抽干, ?以石棉厚 度均匀、不透光为宜。 3.10 干燥器, 以氯化钙(干燥试剂)或变色硅胶为干燥剂。 试剂 硫酸(GB 625-77): 分析纯, 0.255±0.005N, 每100ml含硫酸1.25g, 应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标定。 4.2 氢氧化钠(GB 629-81): 分析纯, 0.313±0.005N, 每100ml含氢氧化钠1.25g,?应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法标定, 不含或微含碳酸钠。 4.3 酸洗石棉: 市售或自制(中等长度酸洗石棉在1:3的盐酸中煮沸45min, 过滤后于550 ℃灼烧16h, 用0.255N硫酸浸泡且煮沸30min, 过滤且用水洗净酸, 同样用0.313N氢氧化钠溶液煮沸30min, 过滤, 用少量硫酸溶液洗一次, 再用水洗净, 烘干后于550℃灼烧2h, 其空白试验结果为每克石棉含粗纤维值小于1mg。 4.4 95%乙醇(GB 679-80): 化学纯。 4.5 乙醚(HG 3-1002-79): 化学纯。 4.6正辛醇:分析纯,防泡剂。 试样的选取和制备 取具有代表性试样, 粉碎至40目, 用四分法缩减至200g,放入密封容器,防止试样成分变化和变质量。 测定步骤 称取1-2g试样,准确至0.0002g,用乙醚脱脂(含脂肪小于1%可不脱脂,?含脂肪1-10%不是必须的, 但建议脱脂。含脂肪在10%以上必须脱脂,?或用测脂肪后的试样残渣),放入消煮器,加浓度准确为0.255N的且已沸腾的硫酸溶液200ml和1滴正辛醇,立即加热,应使其在2min内沸腾,且连续微沸30±1min,注意保持硫酸浓度不变,?试样不就离开溶液沾到瓶壁上(可补加沸蒸馏水)。随后过滤,用沸蒸馏水洗至不含酸,取下不溶物,放入原容器中,加浓度准确且已沸腾氢氧化钠溶液200ml,?同样准确微沸 30min。立即在铺有石棉的古氏坩埚*上抽滤,先用硫酸溶液25ml洗涤,?

粗纤维测定仪

CXC—06粗纤维测定仪使用说明书 CXC—06型粗纤维测定仪是依据目前常用的酸碱消煮法来消煮样品,并进行重量测定来得到试样的粗纤维含量的仪器。适用于对各种饲料、粮食、谷物、食品等对粗纤维含量的测定。 本仪器采用浓度准确的酸和碱,在特定条件下消煮样品,再用乙醇除去可溶物质,经高温灼烧后扣除矿物质的量,所含量称粗纤维。它不是一个确切的化学实体,只是在公认强制规定条件下测出的概略成分,其中以纤维素为主,还有少量半纤维素和木质素。 技术指标 1.测定对象:各种饲料、粮食、谷物、食品及其他需测定粗纤维含量的农副产品; 2.测试样品数:6个/次; 3.重复性误差:粗纤维含量在10%以下,绝对误差≤0.4; 粗纤维含量在10%以上,相对误差≤4%; 4.测定时间:在仪器上所需大约为90min(包括酸30分、碱30分、抽滤和洗涤约30分); 5.电源电压:AC 220V/50HZ; 6.功率:3.3KVA; 7.体积:540×450×670mm3; 8.重量:28Kg。

CXC—06粗纤维测定仪详细使用说明书 仪器的操作 一.化验室需配备的仪器设备: 1.粗纤维测定仪; 2.实验室用样品粉碎机; 3.分样筛:孔径1mm(18目); 4.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5.电热恒温箱:可将温度控制在130℃; 6.高温炉:在200℃—800℃可调; 7.干燥器:以变色硅胶为干燥剂。

二.需配备的试剂: 1.硫酸(GB625)溶液:0.128±0.005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标定(GB601); 2.氢氧化钠(GB629)溶液:0.313±0.005mol/L,邻苯二甲酸氢钾法标定(G B601); 3.95%乙醇(GB679); —1002); 4.乙醚(HG 3 5.正辛醇(消泡剂); 6.试纸。 三.操作前的准备: 1.将仪器放置于工作台上,工作台就近应有水池和水嘴。将三个烧瓶放置于仪器顶部的电加热板上,并将顶部小孔中伸出的写明酸、碱、蒸馏水的橡胶管套在相应烧瓶下部的水嘴上,三个烧瓶的位置从左至右相应为酸、碱、蒸馏水。然后将进出水嘴(位于机箱左下侧)分别套上橡胶管。5个水嘴分别为:靠前的两个为进水嘴,分别用橡胶管接自来水龙头,靠后的上两个为出水嘴,靠后的下面一个为抽滤出水嘴,均用橡胶管引入水池。 2.将样品用粉碎机粉碎,全部通过18目的分样筛后放入密封容器。 3.样品中若脂肪含量大于10%,则必须脱脂;脂肪含量若小于10%可不脱脂。 4.将坩埚用蒸馏水洗净,使其不带任何杂质,并将其置于恒温箱内,在温度100℃左右烘30分左右,然后移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并将其编号,再置于干燥器内备用。 5.将电源线一头插入仪器右下侧的电源插座中,另一头插入交流220V的电源插座中。注意:实验室的电源插座必须用三脚插座,并且必须可靠接地。 操作步骤 1.在仪器顶部的酸、碱、蒸馏水烧瓶中分别加入已配制好的酸、碱和蒸馏水,应基本加满(不少于2000ml),将瓶盖盖上。 2.在坩埚内放入1-2g(精确到0.0002g)试样,并将装好式样的坩埚分别放入6个抽滤座中,注意要放在抽滤座中央的白色硅橡胶密封圈上,并使其与上面的消煮管下套中的硅橡胶密封圈对齐,不要将坩埚放偏或放斜,否则将会漏液。当6个坩埚均放置准确后用右手握住胶木球,稍稍压下操纵杆,使坩埚的上口刚刚套入消煮管下套中(但不要锁紧),同时用左手分别依次捏住6个坩埚转动并崴一下,看看6个坩埚的上口是否都落在消煮管下套中,在确信完全对准后再加力压下操纵杆并自动锁紧(听到嗒的一声即是锁紧的声音)。 3.打开冷却水的进水龙头,应注意水量要适中。将面板上的预热调压旋钮和消煮调压旋钮逆时针旋到底,打开电源开关,调整定时器的设定时间为30分

饲料中基本营养成分测定标准

实际上,100多年来世界各国一直沿用的是由德国科学家Hennberg和Stohman所创立的Weende饲料分析体系。该分析体系是把饲料分成6种组分来分析测定:①水分(干物质); ②粗灰分(矿物质);②粗蛋白(N x 6.25);④粗脂肪(乙醚浸出物)⑤粗纤维;⑧无氮浸出物(NFE,计算值)。这种饲料分析体系显然是饲料的概略分析(Feed Proximate Analysis) ,但也是最基本的饲料成分分析。按照GB10648-1999 饲料标签的规定:蛋白质饲料、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复合顶混料等饲料都要把水分、粗蛋白、粗纤维和粗灰分做为保证值项目进行标注。 饲料组成成分的分析 对饲料组成成分的分析是研究营养物质的利用,评价饲料营养价值最基础的工作。 饲料中最重要的营养物质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矿物质和维生素。概略养分分析法把饲料组成成分分为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CP)、粗脂肪或乙醚浸出物(EE)、粗纤维(CF)和无氮浸出物(NEF)。 (一)水分 饲料中的水分有两种存在形式,游离水和结合水。饲料分析中经常测定总水分,采用干燥失重的方法。对于不同饲料,干燥的方法应考虑其理化性质而有所区别。尽管饲料中的水分营养价值不大,但是测定饲料中的水分可得出饲料干物质的含量,这与饲料的能量含量密切相关,因此水分的测定意义重大。 本方法依据GB6435—86 饲料中水分的测定,它适用于配合饲料和单一饲料水分含量的测定,但不适用于做饲料的奶制品、动植物油中的水分测定。 1.方法原理 试样在(105±2)℃烘箱内和常压条件下烘干至恒重的质量为水分。 2.仪器设备 (1)植物样品粉碎机或研钵; (2)试验筛:孔径0.42mm(40目) (3)分析天平:分度值0.0001g; (4)称量皿:玻璃或铝质,直径40mm、高25mm (5)电热式恒温烘箱:控制±2℃;

饲料学试题库222

一、填空题 1、根据国际饲料分类和我国传统分类方法,可以将饲料分为8 大类,16 亚类。 2、根据国际饲料分类原则,蛋白质饲料是指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小于 18% ,粗蛋白质含量大于或等于20% 的饲料。 3、根据国际饲料分类原则,能量饲料是指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小于 18% ,粗蛋白质含量小于20% 的饲料。 4、国际饲料分类的编码共有 6 位数,首位为饲料的国际饲料分类号(大 类)。我国现行的饲料分类的编码共有7 位数,其首位数为饲 料的国际饲料分类号(大类),第2、3位数为饲料的我国 传统分类号(亚类)。 5、我国现行的饲料分类的编码中,编号为4-07-0000的饲料为能量大类,谷实 亚类。编号为4-08-0000的饲料为能量大类,糠麸亚类。编号为5-10-0000 的饲料为蛋白质大类,饼粕亚类。编号为5-15-0000的饲料为蛋白质 大类,动物性蛋白亚类。5-11-0006表明饲料为蛋白质饲料类的糟渣亚类。 4-06-0075表明饲料为能量饲料大类的农副产品亚类。4-04-0068表明饲料为能量饲 料大类的块根块茎亚类。 6、根据国际饲料分类法则,玉米属于能量饲料,豆粕属于蛋白质饲料,骨粉 属于矿物质饲料。 7、饲料的基本属性通常分为商品属性和营养属性。 8、正常晒制干草的过程中,维生素的变化很大,其中维生素A(胡萝卜素)部分 遭到氧化破坏,同时所含的麦角固醇(维生素D原)却因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 而转化为维生素D2 。 9、青贮饲料乳酸发酵期,乳酸菌大量繁殖,产生大量乳酸。当pH值降至 4.0以 下,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当pH值进一步下降到 3.8以下,则乳酸菌也停止 了活动。 10、常规青贮是要求原料含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在3%以上,含水量在 65%-75%左右。 11、饲料青贮的步骤关键是切碎、压实、密封。 12、谷实类能量饲料的共同特点是碳水化合物含量很高,而粗纤维含量很 低,因而有效能含量高。 13、小麦麸的物理特性是轻松性、轻泻性、吸水性。 14、为防止脂肪的氧化和酸败,可在饲料中添加抗氧化剂。 15、棉籽饼粕中含抗营养因子主要为游离棉酚,故在单胃动物配合饲料使用比 例应控制在7-8%以下。 16、菜籽饼粕中的硫葡萄糖苷水解会产生有毒的异硫氰酸脂和恶唑烷酮。 17、菜籽饼粕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主要为硫葡萄糖苷和芥子碱。花生饼粕中 抗营养因子含量不高,但其极易感染黄曲霉而产生黄曲霉毒素而致使动物中毒。 18、乳清粉含乳糖高,适口性好,在猪饲料中可作为代乳料的重要原料。 19、矿物质饲料中食盐可用来补充动物所需的钠和氯之需,其中动物饲料中的用量一 般为0.25%-0.5%。 20、矿物质饲料中的磷酸氢钙可作为动物钙和磷的补充来源,其含磷量应不低于18%。 21、矿物质饲料磷酸氢钙通常含钙23%,含磷18%。 22、石粉的基本成分为碳酸钙,含钙量为38%。骨粉中含钙量通常为34%,

饲料中基本营养成分测定标准(精)

实际上, 100多年来世界各国一直沿用的是由德国科学家 Hennberg 和 Stohman 所创立的 Weende 饲料分析体系。该分析体系是把饲料分成 6种组分来分析测定:①水分 (干物质 ; ②粗灰分 (矿物质 ;②粗蛋白 (N x 6. 25 ; ④粗脂肪 (乙醚浸出物⑤粗纤维;⑧无氮浸出物 (NFE,计算值。这种饲料分析体系显然是饲料的概略分析(Feed Proximate Analysis , 但也是最基本的饲料成分分析。按照 GB10648-1999 饲料标签的规定:蛋白质饲料、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复合顶混料等饲料都要把水分、粗蛋白、粗纤维和粗灰分做为保证值项目进行标注。 饲料组成成分的分析 对饲料组成成分的分析是研究营养物质的利用,评价饲料营养价值最基础的工作。饲料中最重要的营养物质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矿物质和维生素。概略养分分析法把饲料组成成分分为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CP 、粗脂肪或乙醚浸出物(EE 、粗纤维(CF 和无氮浸出物(NEF 。

(一水分 饲料中的水分有两种存在形式,游离水和结合水。饲料分析中经常测定总水分,采用干燥失重的方法。对于不同饲料, 干燥的方法应考虑其理化性质而有所区别。尽管饲料中的水分营养价值不大, 但是测定饲料中的水分可得出饲料干物质的含量, 这与饲料的能量含量密切相关,因此水分的测定意义重大。 本方法依据 GB6435— 86 饲料中水分的测定, 它适用于配合饲料和单一饲料水分含量的测定,但不适用于做饲料的奶制品、动植物油中的水分测定。 1. 方法原理 试样在 (105±2 ℃烘箱内和常压条件下烘干至恒重的质量为水分。 2. 仪器设备 (1植物样品粉碎机或研钵; (2试验筛:孔径 0.42mm (40目 (3分析天平:分度值 0. 0001g ; (4称量皿:玻璃或铝质,直径 40mm 、高 25mm (5电热式恒温烘箱:控制±2℃; (6干燥器:变色硅胶干燥剂 3.样品的制备 (1选取有代表性的原始样品不少于 1000g 。按四分法缩分到 250g , 风干或以60℃烘干, 用植物样品粉碎机碾细,过 0.42mm 试验筛 (注意一定要将样品全部过筛,并混合均匀。封入样品袋,放在阴凉处保存,以备测定。

动物饲料的纤维含量分析

电子书动物饲料的纤维 含量分析 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 和酸性洗涤纤维 ——标准和自动化选项2018年4月

植物性纤维来源于构成细胞壁的物质。 其中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纤维成分。 其余部分则是不会降解的蛋白质、果胶、水和灰分。 按分析方式定义 您可能已经猜到了,纤维并不是按一组组分来明确定义的,而基本上是按我们历史上进行过的分析方式来定义的。 AAFCO(美国饲料管理协会)的报告总结了这种情况:“因为没有化学溶解性与营养性之间直接对应关系的保证,实际上,纤维是用分离它的方法定义的。 纤维的实际定义依赖于方法,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纤维分析方法。”摘自《饲料和饲草中纤维测定的重要影响因素》,AAFCO实验室方法及服务委员会纤维最佳实践工作组,2017年2月(第1版)。 洗涤纤维分析概述 尽管在19世纪初就已经发展起来了,但蔬菜和饲草营养价值的很多估计值仍然是采用所谓的Weende法,根据粗纤维值进行计算的。 但是,用粗纤维法估计纤维或植物细胞壁有很多问题。 然而,近年来,家畜营养学家已经开始使用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酸性洗涤木质素(ADL)作为膳食能量和摄入量的指标,特别是反刍动物配给的指标。 结果,在世界上许多地方,这些纤维组分已经替代了粗纤维(CF)配给配方。 如今,ADF和NDF值经常用于

估计可以被动物消化的饲草量、总消化养分和其他能量值,以及用于干草定价和评估饲草管理、收获和存储技能的相对饲料价值(用于将正确的饲草分配到特定动物表现的指标)。 对于反刍动物,纤维是瘤胃中进行新陈代谢的重要部分。

DB37T 3370-2018 饲料中粗纤维含量的测定 聚酯网袋法.pdf

ICS65.120 B 04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T 3370—2018 饲料中粗纤维含量的测定聚酯网袋法 Determination of crude fiber content in feedstuffs-Method with bags of polyester fiber bolting cloths 2018-07-19发布2018-08-19实施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畜牧兽医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畜牧总站、山东久久和牧农牧集团有限公司、泰安市新农方舟饲料有限公司、山东九牛饲料有限责任公司、临沂科牧饲料有限公司、山东美事达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桂国、张崇玉、曲绪仙、杨在宾、杨维仁、姜淑贞、李福昌、马书珍。

饲料中粗纤维含量的测定聚酯网袋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聚酯网袋法测定饲料中粗纤维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饲料和植物性饲料原料中粗纤维含量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01 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 14699.1 饲料采样 GB/T 20195 动物饲料试样的制备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粗纤维(CF)含量 Crude fiber content 饲料经稀酸、稀碱处理后剩下的不溶性有机物的含量,主要为纤维素,含有少量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成分。 3.2 聚酯合成纤维筛网袋 Bags of polyester fiber bolting cloths 规格5 cm×6 cm,三面封口,一面开口。筛网型号规格为DPP180,丝径为34 μm,孔径为20 μm。本标准中聚酯合成纤维筛网袋简称聚酯网袋。 3.3 聚酯网袋法 Method with bags of polyester fiber bolting cloths 利用聚酯网袋测定饲料中纤维组分含量的方法。 4 原理 试样用稀酸、稀碱溶液分别煮沸处理除去样本中的蛋白质、淀粉和糖等,用石油醚、丙酮除去脂肪,再去除灰分后,剩余的不溶性有机物称为粗纤维。其中以纤维素为主,也包括少量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

2018届《畜禽营养与饲料》测试题(第一章:营养学基础部分).

通二中《畜禽营养与饲料》月考测试题 (第一章:营养学基础) 专业班级总分126分姓名 一判断题(共6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蛋白质的主要组成元素有碳、氢、氧、氮、硫,有些含有少量磷、铁、铜、碘、锰和锌等元素。() 2.占体重%以上的矿物质元素为常量元素,占体重%以下的矿物质元素为微量元素。 () 3.非必需氨基酸就是动物体不需要的氨基酸。() 4.动物体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 5.反刍动物体脂肪的组成不受饲料脂肪性质的影响。() 6.矿物质和维生素不能为机体提供能量。() 7.尿素可以单独饲喂或溶于水中饮用。() 8.产蛋鸡对矿物质钙的需要量低于生长鸡。() 9.反刍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10.粗纤维是日粮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11.水溶性维生素都能在动物体内合成,因此不必从饲料中补给。() 12.日粮中添加过量的微量元素没有副作用。() 13.按照常规饲料分析,构成动植物体的化合物为水分、矿物质、脂肪、蛋白质、纤维素和糖类等。 14.必需脂肪酸包括脂肪酸、亚麻油酸、花生四烯酸。 15.动物消化的方式有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微生物消化。 16.成年维持动物的必需氨基酸需要通常为八种。 17.动物体水的来源包括饮水、饲料水、代谢水三个方面。 18.饲料的化学成分以粗蛋白质和粗纤维对消化率影响最大,饲料中粗蛋白越多,消化率越高。 19.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是以形成挥发性脂肪酸为主,形成葡萄糖为辅。20.粗纤维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组成。 21.净能包括生产净能和维持净能。

22.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C、维生素K。 23.饲料总能指被畜禽消化吸收的总能量。 24.饲料消化率畜禽消化私聊的效率。 25.必须氨基酸指畜禽生长发育必须的氨基酸。 26理想蛋白质蛋白质含量高的蛋白。 27.消化能指畜禽笑话饲料的能力。 28.糖类的营养作用主要是为畜禽提供直接能量。 29.影响畜禽消化力的主要因素有种类、品种、年龄、个体差异。 30.滑键症主要是因为缺锰。 二、单项选择题(44分) 1.碳水化合物中,单胃动物主要的能量来源有() A.无氮浸出物B.纤维素C.木质素D.半纤维素 2.猪饲粮中钙,磷比为()最适合. A.2:1 B.:1 C.1:1 D.:1 3.下面不属于蛋白质营养作用的是()。 A.是构成机体组织器官的原料B.可供能量和转化为糖、脂肪 C.可提供必需脂肪酸D.可形成特殊的具有生物学功能的活性物质4.反刍家畜补充微量元素钴可促进瘤胃微生物利用钴合成()。 A.维生素B1 B.维生素B12 C.维生素B2 D.维生素B3 5.()是各种动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A.瘤胃B.小肠C.食管D.口腔 6.动植物体内一切含氮物的总称为() A.粗脂肪 B.粗蛋白质 C.粗灰份 D.粗纤维 7.对粗纤维消化能力最强的是() A.猪 B.马 C.鸡 D.牛 8.成年动物、生长动物、雏禽分别需要的必须氨基酸有()种 、8、10 、10、13 、13、8. 、6、8 9.生长猪、产蛋鸡的第一限制性必须氨基酸分别是() A.赖氨基酸、色赖氨基酸 B.甲硫氨基酸、色氨基酸 C. 赖氨基酸、甲硫氨基酸 D.组氨基酸、色氨基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