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粗纤维对反刍动物的营养作用

粗纤维对反刍动物的营养作用

粗纤维对反刍动物的营养作用
粗纤维对反刍动物的营养作用

粗纤维对反刍动物的营养作用

饲料与添加剂

粗纤维对反刍动物的营养作用

马德芳'王英微

(1.哈尔滨市道里区太平镇政府畜牧站150079,2.哈尔滨市道里区太平镇永和村150079)

我国粗饲料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人们对纤维

素营养研究不多.过去一直认为是饲料中难以消化

利用的物质,而未很好地加以利用,不仅浪费资源,

而且由于焚烧和任其腐烂,严重污染了环境.直到20

世纪70年代,人们才认识到日粮纤维对动物生产有

重要意义.粗饲料是反刍动物的重要营养源,占反刍

动物日粮的40%一80%,其中的粗纤维大部分是经瘤

胃微生物发酵,形成挥发性脂肪酸,二氧化碳,甲烷

等产物.形成的挥发性脂肪酸不仅为反刍动物提供

能量,而且参与各种代谢形成产品.此外,粗纤维还

为反刍家畜提供数量不等的矿物质元素,维生素等.

1促进唾液分泌

干草的粗纤维含量与奶牛的咀嚼时间有一定的

相关性.随着粗纤维含量的增加,咀嚼的时间也会增

加,从而促进唾液的大量分泌,唾液的分泌对奶牛有

重要的意义.纤维和淀粉是瘤胃内挥发性脂肪酸的

主要底物,纤维水平过低,淀粉迅速发酵,大量产酸,

降低瘤胃pH值,抑制纤维分解菌的活性,严重导致

酸中毒.饲粮粗纤维刺激咀嚼和反刍,促进反刍动物

唾液分泌增加,维持瘤胃正常pH值,有利于纤维的

消化.适量的粗纤维是防止酸中毒,瘤胃黏膜溃疡和

蹄病不可缺少的.此外粗纤维为动物提供大量的能源,可维持奶牛较高的乳脂率和产奶量.饲粮粗纤维

能结合氢离子,本身是缓冲剂,其缓冲力比籽实高

2~4倍.唾液的pH值在8以上,可以起到缓冲瘤胃

液的重要作用,使瘤胃内的pH值稳定在一定水平,

有利于瘤胃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繁殖,保证瘤胃对

饲料的正常消化与吸收.当瘤胃pH值下降到6以下时,纤维分解菌对酸性极其敏感,其活性就会受到不

同程度的抑制;当pH值降为5.6肘,纤维分解菌完

全失活,纤维素的分解将会被完全抑制.

2促进肠道的蠕动和微生态平衡

肠道正常蠕动是影响养分吸收的重要因素.粗

纤维可刺激胃肠道,促进胃肠蠕动和粪便的排泄,从

而提高采食量.此外,粗纤维还能维持肠道微生物正

常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保证肠道正常的功能.

3为奶牛提供养分和能量

营养水平不足将严重影响产奶量,而营养水平

过高将导致奶牛脂肪过度沉积于乳腺组织,降低产

奶量.因此,必须控制乳房发育期奶牛的营养水平.

粗纤维富含易消化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有利于乳腺

的发育和促进乳房的健康发育.另外,围产期母牛在

粗饲料品质差,采食量不足,营养缺乏的情况下,很

容易造成体重的下降,能量代谢紊乱,发病率高.在

奶牛围产前期,若精料的喂量过高,会导致瘤胃酸中

毒等病的发生,也会导致奶牛过肥,不利于奶牛分娩

和产后生产性能的正常发挥.所以应该调节粗饲料

和精料的比例,适当增加粗料的饲喂量,而减少精料

的饲喂量.对于围产后期的奶牛,泌乳高峰期出现在

产后40~5O天,而采食高峰期出现在产后80~9O天,

营养供给量跟不上泌乳营养需要,母牛将处于营养与能量负平衡状态,导致奶牛体况下降,繁殖率低下. 缓解负平衡的有效措施便是提高饲料干物质的采食量,适当补喂粗饲料.

瘤胃微生物消化利用纤维的基础是可以产生纤

维素酶类,借助微生物产生的B一糖苷酶,消化宿主动物不能消化的纤维性物质,将其降解为乙酸,丙酸,丁酸,这3种物质简称为挥发性脂脑酸(VFA),

增加饲料中总能量的可利用程度.日粮纤维在瘤胃内发酵产生的VFA是反刍动物主要能源物质.反刍动物采食量的调节以物理调节为主,化学调节为辅, 饲料磨碎和颗粒化可增加采食量.粗纤维由于体积大,吸水性强,有强烈的填充作用,使动物产生饱感. 纤维素降解产物也有~定的化学刺激作用,产生化学调节,其中乙酸和丙酸对采食量影响较大.

4维护正常的生产性能

如果日粮纤维水平过高,会导致动物热增耗增

加和饲料利用率下降.如果控制在适宜的水平,则有利于肉牛的育肥,提高奶牛的产乳量和维持较高的乳脂率.反刍动物体内主要的生糖物质是丙酸,主要生糖器官是肝和肾,VFA中如果丙酸比例增加,则有利于育肥.如果乙酸比例增加,则有利于提高乳脂率.一般情况下,VFA的比例为乙酸70%,丙酸20%, 丁酸10%.但受日粮组

剂等因素的影响,饲喂

例较高,有利于提高乳月

司料加lI方法和饲料添加

:,苜蓿或干草时,乙酸比

养殖技术顾问2011.7

第二章 植物的营养成分

第二章植物的营养成分 【教学目标】 1、掌握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判断标准和种类。 2、掌握植物对矿质营养的吸收及根外营养特点和注意事项。 3、了解营养元素的生理作用。 4、了解营养元素的缺素症及其诊断。 【教学重点】 1、掌握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判断标准和种类。 2、掌握植物对矿质营养的吸收及根外营养特点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掌握植物对矿质营养的吸收及根外营养特点和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 项目引导教学法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我们在第一章学习了土壤的概念及组成,土壤的力学性质和耕性,土壤肥力。 导入新课: 我们都知道,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第三章我们开始学习合理施肥。要合理施肥就需要知道植物都需要哪些营养元素。 什么是营养?什么是营养元素? 营养:植物从外界环境中吸取所需的物质,以维持其生长和生命活动的作用称为营养。 营养元素:植物所需的化学元素也成为营养元素。 第一节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 一、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 1、判断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三条标准: (1)对所有植物完成生活周期是必不可少的。 (2)其功能不能由其他元素代替,缺乏时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 (3)对植物起直接营养作用。 2、植物必须的营养元素有16种: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硼B;锰 Mn;铜Cu;锌 Zn;钼Mo;氯Cl。 大量元素:占干重千分之几以上 C、H、O、N、P、K 微量元素:万分之几以下 Fe、B、Mn、Cu、Zn、Mo、Cl 中量元素:Ca、Mg、S 各元素对植物营养和生理功能都是同等重要的,不可相互代替。 3、肥料三要素 在植物必需营养元素中,植物对氮、磷、钾三种元素的需要量多,而土壤中一般含量都很低,常通过施肥补充才能满足植物营养的需要,故称为肥料三要素。 二、植物矿质营养的吸收 1、植物吸收养分的形态: 离子态:阳离子、阴离子 分子态:二氧化碳、尿素 2、植物根部营养

第十章 反刍动物营养实验技术.(DOC)

第十章反刍动物营养实验技术 第一节人工瘤胃技术 一. 人工瘤胃技术概述 人工瘤胃技术是体外研究瘤胃微生物营养与代谢的一类技术方法,又称瘤胃模拟培养法。由于人工瘤胃技术不受试验动物的限制,可以在常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研究,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早期的人工瘤胃技术主要应用于较简单的研究目的。如Woodman和Evans(1938),通过体外瘤胃发酵证实纤维素在瘤胃内降解的唯一中间产物是葡萄糖,终产物是VFA 和乳酸。Quin(1943)用体外法研究了不同碳水化合物瘤胃发酵的产气量。Pearson 和Smith(1943)用体外法研究了瘤胃微生物对尿素的利用等。McDougall(1948)关于绵羊唾液矿物质组成的研究在人工瘤胃技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之后的各种人工瘤胃系统人工唾液的配制均参照了McDougall的研究结果。早期的人工瘤胃发酵装置比较简单,不少装置仅是在厌氧的条件下对瘤胃液进行简单的培养。由于发酵产物在系统内的不断积累,这类系统不能用于要求长时间发酵的研究工作,通常有效的发酵时间为12~24小时。Louw于1949年设计了一套带有透析系统的人工瘤胃装置,将瘤胃液和底物放入渗析袋或半透膜中,然后悬浮在缓冲液内。该装置在一定程度上将底物和发酵终产物分离开,延长了有效发酵时间。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人工瘤胃技术在牧草有机物和纤维素瘤胃降解研究方面得到了大量应用。用人工瘤胃技术研究的内容包括不同牧草以及牧草与纯纤维体外降解速度比较;牧草颗粒大小对体外降解速度的影响;体外评定牧草营养价值;用体外牧草发酵测定结果预测体内发酵等。这一阶段的人工瘤胃装置也趋于复杂,以更加接近瘤胃发酵的真实情况。如Donfer使用的发酵装置由32个发酵瓶组成,每个发酵瓶的容积为90ml,装入的发酵液容量为50ml。每个瓶均有进气口和出气口,以每分钟160个气泡的速度向瓶内通入二氧化碳。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研究的深入,人工瘤胃技术开始应用于饲料蛋白质的瘤胃降解率评定。1972年,Ben Braver发现体外培养法中的氨浓度与瘤胃内氨浓度有很好的相关,并用短期培养法对饲料蛋白质的瘤胃降解率进

四川农业大学《植物营养与肥料》复习题及答案

《植物营养与肥料》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扩散:由于根系不断向根际吸收养分,因而造成根际养分低于土体养分浓度,从而形成分浓度差,在浓度差的推动下,养分就从土体向根际迁移。 2.养分质流:由于植物的蒸腾作用造成根际的水势低于土体的水势,在水势差的推动下,溶解在水中的养分就随水分的运动而迁移到根表。 3.养分的主动吸收:消耗能量使养分有选择的透过质膜进入到细胞内部的吸收。 4.养分的被动吸收:指不需要消耗植物代谢能的吸收方式,依电化学势梯度吸收,一般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方向。 5.离子颉抗作用:指一种离子的存在会抑制根系对另外一种离子的吸收。 6.养分共质体运输:共质体是由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胞间连丝连接起来的一个连续体系,养分通过此体系的运输称养分共质体运输。 7.根外营养:植物通过地上部器官吸收养分和进行代谢的过程。 8.氨化作用:指土壤中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形成氨(或铵离子)的过程。 9.硝酸还原作用:硝态氮被植物吸收后,不能直接与酮酸结合,必须经过还原过程,使硝态氮转变为氨态氮,才能与酮酸结合形成氨基酸、蛋白质。 10.反硝化作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在一定条件下被硝化细菌还原为气态氮的过程。 11. 磷的固定作用:过磷酸钙异成分溶解过程产生的磷酸具有很强的酸性,在向周围扩散时,能溶解土壤中的铁、铝、锰或钙、镁等,当这些阳离子达到一定浓度后,就会产生相应的磷酸盐沉淀。 二、填空题 1.肥料是具有功能的物质。(提供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或兼有改变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 2.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是指对植物具有、和的元素。(不可缺少性;不能代替性;作用的直接性) 3.肥料三要素是指、和。(N;P;K) 4.植物营养临界期是指,一般是指。(养分缺乏、过多或不平衡对植物生长影响最大的时期;幼苗期) 5.确定施肥量的方法有定性的、和。(定性的丰缺指标法;目

反刍动物营养消化代谢试验手册

反刍动物营养试验手册 -------消化代谢试验部分(修改版) 反刍动物营养研究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二〇〇四年六月一日

前言 2003年在本研究室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奶牛消化代谢实验,实验操作过程中,采用了许多方法,成功失败皆有。每每在失败之后方知实验操作之重要,经验积累之难得,于是便有了将这些看似简单的方法和提示落实于文字的想法,希望能给做相关实验的人员些许提示和帮助。但毕竟能力有限,在实验过程中因力求细致准确而有因简就繁之嫌,有些文字表达方面过于累赘,错误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同时,由于实验内容要求,所涉及的方法有限,所以这只能是抛砖引玉,希望大家能够不吝指出,并不断改进,使之逐渐完善! 手册的形成是在导师王加启研究员指导督促以及实验室各位老师同学帮助下,集实验小组各成员(王吉峰博士、汪水平硕士和姚美蓉硕士)的工作结果而成! 2002级博士研究生李树聪 2004年7月13日 于反刍动物营养研究室

目录 饲料及其剩余料样品的采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瘤胃液pH,NH3-N和VFA样品采集和保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瘤胃动态食糜样品采集和保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离瘤胃微生物样品采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瘤胃原虫计数用样品的采集和保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乳样的采集和保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小肠液采集及其预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粪样采集及其预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尿样采集及其预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瘤胃原虫计数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酸性洗涤不溶灰分的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氨氮测定方法--氧化镁直接蒸馏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瘤胃液氨氮检测方法-靛酚比色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瘤胃液VFA测定---气相色谱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瘤胃微生物量测定方法-嘌呤碱基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 Co—EDTA 配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铬染纤维的制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原子吸收测定用容器洗涤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干法灰化食糜流量监测用指示剂(Co Cr Yb)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湿法消化食糜流量监测用指示剂(Co Cr Yb)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瘤胃液中Co浓度的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指示剂的配合和使用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

植物营养与肥料复习题

《土壤肥料学》肥料部分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植物营养学 2、养分归还学说 3、最小养分律 4、限制因子律 5、报酬递减律 6、同等重要律 7、不可代替律 8、截获 9、质流10、扩散11、自由空间12、长距离运输13、短距离运输14、根外营养15、拮抗作用16、协助作用17维茨效应18、植物营养期19、植物营养临界期20、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21、生理酸性肥料22、生理碱性肥料23、弱酸溶性磷肥24、难溶性磷肥25、复混肥料26、掺和肥料27、磷的退化作用28、有机肥料29、热性肥料30、冷性肥料31、堆肥32、厩肥33、沤肥34、绿肥 二、简述题 1、试将你知道的氮素化肥按其形态进行分类。 2、试将你知道的磷素化肥按其溶解性进行分类。 3、试述植物叶部营养的特性。 4、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有哪几种?各写出相应的一种肥料名称。 5、试述铵态氮肥的共同特性。 6、简述硝态氮肥的共同特性。 7、养分的主动吸收可以说明哪三个方面的问题? 8、简述判断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 9、复合肥料的优缺点? 10、磷肥与有机肥料配合施用有何好处? 11、为什么提倡磷肥早施其原因是什么? 12、作物缺钾的症状如何? 13、简述微量元素肥料的有效施用方法。 14、简述秸秆直接还田时的注意事项。 15、磷肥高效施用的原则及提高磷肥利用率的技术途径。 16、植物营养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17、复合肥料的发展方向趋势。 三、综合题 1、从化肥和有机肥料的特点方面谈谈两者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 2、化学肥料混合的原则。 3、试述铵态氮与硝态氮的营养特点。 4、试述氮磷肥配合施用的理论基础。 5、将你知道的有机肥料的种类、性质举例说明之。 6、试述土壤养分离子向根部迁移的途径。 7、试述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措施。 8、论述外界环境条件对植物吸收养分的影响。 9、论述绿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10、你所在的地区在积制、贮存人畜粪尿方面有何经验?存在什么问题?今后如何改进?

动物营养学课程论文

提高反刍动物饲料转化效率的措施 摘要: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反刍动物饲料转化效率的措施;为了更好的掌握查阅、收集、整理、归纳与分析《动物营养学》相关资料的方法;为了对《动物营养学》的最新研究进展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同时也为了毕业论文的写作打好基础。故而归纳各家对提高反刍动物饲料转化效率的措施的研究写了这篇综述论文。 关键词:转化;措施;效率;反刍动物 引言 反刍动物属哺乳纲,偶蹄目,反刍亚目。我们在生活中所熟知的反刍动物以牛、羊为最。其他不怎么常见的如骆驼、鹿、长颈鹿。这类动物都生有复杂的反刍胃,可以反刍食物,即可以把吞入胃中的食物呕到嘴部咀嚼充分后再吞入腹中。反刍动物一般都有四个胃骆驼较为特殊有三个胃。四个胃分别为瘤胃、网胃、瓣胃以及皱胃。不同的胃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具有不同的功能与作用[1]。我国作为一个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农业大国,具有丰富的饲料资源。这对我们研究提高反刍动物饲料转化效率的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我国的畜牧业来讲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文 1提高植物性饲料转化效率的方法 我国作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农业大国,秸秆饲料资源相当丰富。如何很好的利用这些饲料资源成为我们必须要认真面对的问题。由于秸秆类饲料中各有机物质的消化率普遍较低,一般很少超过50%[2]。其中粗蛋白在3%~6%不等。粗灰分含量很高,对动物有营养意义的矿物元素很少。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都很低,尤其是钙和磷的含量很低[3]。含磷量在0.02%~0.16%,而日粮配方所需的含磷量都在0.2%以上。远低于动物的日需要量。于是如何提高饲料的转化效率成为动物科学工作者的重中之重。 1.1 物理法 我国作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农业大国,秸秆饲料资源相当丰富。如何很好的利用这些饲料资源成为我们必须要认真面对的问题。由于秸秆类饲料中各有机物质的消化率普遍较低,一般很少超过50%。其中粗蛋白在3%~6%不等。粗灰分含量很高,对动物有营养意义的矿物元素很少。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都很低,尤其是钙和磷的含量很低。含磷量在0.02%~0.16%,而日粮配方所需的含磷量都在0.2%以上。远低于动物的日需要量。于是如何提高饲料的转化效率成为动物科学工作者的重中之重。 对于植物饲料在我国主要就是各种秸秆,且多为农作物秸秆。提高饲料的转化效率不外乎破坏植物细胞壁,弱化或破坏木质素与纤维素或半纤维素之间的结构,使饲料主要是

浅谈反刍动物营养

学号:14720210 姓名:徐修志专业:养殖 反刍动物营养浅谈 摘要:本文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对小肽、蛋白能量比、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等物质对反刍动物的作用进行综合性总结,进而更深刻了解反刍动物营养的各方面机理。蛋白质的营养实际上就是小肽和氨基酸的营养,经过深入研究,人们认识到动物对蛋白质的需要完全由游离氨基酸来满足,小肽的营养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能量是评价饲料的重要指标,饲料能量浓度高低决定动物采食量。因此,蛋白质和能量水平是决定动物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但两者之间并不是孤立的,也不是二者水平越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越好。反刍动物日粮中的碳水化合物可分为纤维性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调整反刍动物日粮中纤维的组成和含量,可以调控瘤胃中碳水化合物的分解速度和程度、pH值和挥发性脂肪酸产生的量和比例,调节氮源的利用,最终影响微生物的合成和动物的生产性能。 关键词:反刍动物营养小肽蛋白能量比碳水化合物粗纤维 以往的观点都认为,蛋白质在肠道中都被消化成氨基酸,然后通过肠壁被机体吸收,为使畜禽获得最佳生产性能,饲粮中只要提供各种必需氨基酸,就能达到目的。事实上,许多试验表明,饲粮中粗蛋白含量过低,既使添加足够的必需氨基酸也不能获得预期的结果。近几十年的研究表明,当动物采食按理想氨基酸模式配制的纯化日粮或氨基酸平衡的低蛋白日粮时,不能获得最佳生产性能和饲料效率。为了达到最佳生产性能,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小肽(二、三肽)。 1 小肽在反刍动物营养中的应用 1.1 小肽对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的调控作用 由于小肽对反刍动物具有特殊的调控作用,这使肽营养研究成为瘤胃微生物氮素营养研究的新热点。尽管大多数瘤胃微生物能利用氨和氨基酸作为氮源生长,但是肽合成微生物蛋白质的效率高于氨基酸。肽对瘤胃微生物生长的主要效应是加快微生物的繁殖速度、缩短细胞分裂周期,瘤胃细菌的生长速度在有肽时比有氨基酸时快70%。 1.2 小肽在瘤胃内的代谢主要由瘤胃微生物的肽酶完成 最新研究发现,瘤胃内的肽酶以外切酶为主。肽分子量的大小对其利用途径有影响,细菌对大分子肽的摄取速度比对小分子肽和氨基酸的摄取速度快,使大分子的肽更易于转化为菌体蛋白(Broderick等,1988),研究发现,氨基酸残基大于3和4时,肽的摄取速度下降。因此,分子量大小对肽代谢有影响。而且肽链的氨基酸序列对肽的利用效率也有影响。 1.3小肽的吸收机制和特点 反刍动物吸收的主要部位是瓣胃,其次是瘤胃等其他非肠系膜和肠系膜组织。小肽的吸收是一个主要依靠H+或Ca2+浓度电导而进行的消化能量的转运过程。由于小肽的吸收具有耗能低、不易饱和且各种肽之间运转无竞争性与抑制性的特点,再加上肽本身对于氨基酸或肽的转运的促进作用,动物对肽中氨基酸残基的吸收比对游离氨基酸的吸收更迅速、更有效。 1.4 小肽对瘤胃微生物生态体系的影响 肽能底否对微生物生长有促进作用,主要取决于碳水化合物的发酵速度。

植物营养

名词解释: 1.植物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收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用以维持其 生命活动的过程。 2.营养元素:植物体用于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完成生命周期所需的化学元素。 3.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 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4.肥料: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改 善产品品质的物质 5.大量元素:碳、氢、氧、氮、磷、钾 6.中量元素:钙、镁、硫 7.微量元素:铁、锰、铜、锌、硼、钼、氯 8.养分归还学说: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每次收获必从土壤中带走某些养分, 使土壤中养分减少,土壤贫化。要维持地力和作物产量,就要归还植物带走的养分 9.最小养分律:指植物的产量由含量最少的养分所支配的定律。 10.矿质营养学说: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原始养分是矿物质(无机物)而不是 腐殖质(有机质),因为腐殖质是在地球上有了植物后才出现的。 11.腐殖质营养学说:土壤肥力取决于土壤腐殖质的含量,腐殖质是土壤中唯一 的植物营养物质,而矿物质只是起间接作用,即它是加速腐殖质的转化和溶解,使其变成易被植物吸收的物质。 12.必须营养元素:是指所有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须的,缺乏它植物就不能完 成其生命史。 13.有益元素:对某些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刺激作用,是某种植物种类, 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所必需但不是所有植物所必需。 14.有害元素:这些元素进入植物体内,不仅会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影响植物 的生长发育,造成减产,同时由于其在植物体内的残留,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或人体内,危害他们的健康。 15.环境五毒:即五种有害元素汞(Hg) 镉(Cd) 铅(Pb) 铬(Cr) 砷(As) 16.重金属:一般泛指能够引起环境污染的金属元素 17.根际:由于植物根系的影响而使其理化及生物性质与原土体有显著不同的那 部分根区土壤。 18.根际效应:在根际中,植物根系不仅影响介质土壤中的无机养分的溶解度, 也影响土壤生物的活性,从而构成“根际效应”。 19.根分泌物:是指植物生长过程中向生长基质中释放的有机质的总称。 20.菌根:是高等植物根系与真菌形成的共生体,分布很广,分外生菌根,内生 菌根。 21.截获:是指植物根系在生长过程中直接接触养分而使养分转移至根表的过程 22.质流:是指由于水分吸收形成的水流而引起养分离子向根表迁移影响因素 23.扩散:是指由于植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导致根表离子浓度下降从而形成土 体——根表之间的浓度梯度,使养分离子从浓度高的土体向浓度低的根表迁移的过程。 24.拮抗作用: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存在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 25.协助作用: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有利于根系对另一些离子的吸收。

植物营养与肥料本科

西昌学院成人本科《植物营养与肥料》辅导 1.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对于植物生长具有必需性、不可替代性和作用直接性的化学元素为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2. 生理酸性肥料:化学肥料进入土壤后,如植物吸收肥料中的阳离子比阴离子快时,土壤溶液中就有阴离子过剩, 生成相应酸性物质,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土壤酸化。这类肥料称为生理酸性肥料。 3. 化学诊断:分析植物、土壤的元素含量,与预先拟订的含量标准比较,或就正常与异常标本进行直接的比较而作 出丰缺判断。 4. 分期效应:指某一个生育阶段中,水稻所吸收的单位重量养分(如氮、磷、钾)所能增加的稻谷产量,以PE(partial effeciency)表示。 5. 过磷酸钙的退化作用:过磷酸钙吸湿后会引起肥料中一些成分发生化学变化,导致水溶性的磷酸一钙转变为难 溶性的磷酸铁、磷酸铝,从而降低过磷酸钙有效成分的含量。 6、下列哪种元素不属于高等植物所必需的17种营养元素。(钴) 7、番茄缺钾会得(筋腐果)。 8、下面哪种病症不是由于缺钙造成的。(苹果缩果病) 9、通过测定与呼吸有关的(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可以作为钾营养状况的诊断指标。 10、(叶柄(叶鞘) )常成为组织速测的十分适合的样本。 11、植物缺硼会造成下列何种病症。(油菜的“花而不实”) 12、蚕豆缺(铜)时,花的颜色由深红褐色变为白色 13、镍是(脲酶)的金属辅基。 14、苹果锰营养过剩时会造成(粗皮病)。 15、下列哪种方法不能用于水稻植株氮水平的穗肥诊断。(测定NH4—N含量) 16、(氮、磷、钾)素有“肥料三要素”之称。 17、水稻缺钾因其症状发生时期、斑点形式以及易发土壤条件都有些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褐斑型、胡麻 斑型、赤枯型)。 18、植株缺锌会造成下列哪些病症:(玉米白苗病、小叶病)。 19、营养诊断的一般方法有(形态诊断、化学诊断、施肥诊断、酶学诊断)。 20、小麦在缺乏下列哪几种元素时会出现“不稔症”。(硼、铜) 21、植物缺氮的主要外部症状是什么?答:植物缺氮有以下的外部症状:(1)作物缺氮的显著特征是植株下部叶 片首先褪绿黄化,然后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失绿均一。(2)禾本科作物表现为分蘖少,茎秆细长;双子叶作物则表现为分枝少。后期若继续缺氮,禾本科作物则表现为穗短小,穗粒数少,籽粒不饱满,并易出现早衰而导致产量下降。(3)花少,果稀,生育期缩短,产量低,品质差。 22、作物缺钾的一般症状有哪些?缺钾的植株为什么会出现褐色坏死组织?答:作物缺钾的一般症状有:植株生 长缓慢、矮化;植株下部老叶上出现失绿,然后变褐,焦枯;有些作物叶片呈青铜色,向下卷曲,叶表叶肉突起,叶脉下陷;根系生长不良,色泽黄褐;种子、果实小,产量低,品质差;早衰。 植株出现褐色坏死组织是因为植株供钾不足会使植物组织中原有的蛋白质分解,导致胺中毒,即在局部组织中出现大量异常的含氮化合物,如腐胺、鲱精胺。 23、硅元素对水稻的生长发育有哪些促进作用?答:(1)硅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运转;(2)提高根系活力, 减轻土壤中有害物的危害;(3)使土壤有效磷增加,促进水稻对磷的吸收;(4)增加防御病虫害的能力。 24、叶菜类蔬菜营养吸收特点?答:(1)在氮、磷、钾养分吸收中,主要以氮、钾为主,两者比例约为1:1。与 果菜类相比,氮的需要量明显增加。(2)叶菜类蔬菜多数属浅根型作物,根系入土较浅,抗旱、抗涝能力都比较低。(3)叶菜养分吸收速度的高峰是在生育的前期,结球叶菜吸收高峰是在结球初期,生育后期的养分吸收量与果菜相比,相对要少些。因此,叶菜类蔬菜前期的营养非常重要,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较大。 25、缺锌、缺锰、缺铁和缺镁的主要症状都是叶脉间失绿,如何来辨识?答:辨别微量元素缺乏症状有三个着 眼点,就是叶片大小、失绿的部位相反差强弱,分析如下:(1)叶片大小和形状:缺锌的叶片小而窄,在枝条的顶端向上直立呈簇生状。缺乏其他微量元素时,叶片大小正常,没有小叶出现。(2)失绿的部位:缺锌、缺锰和缺镁的叶片,只有叶脉间失绿,叶脉本身和叶脉附近部位仍然保持绿色。而缺铁叶片,只有叶脉本身保持绿色,叶脉间和叶脉附近全部失绿,因而叶脉形成了细的网状。严重缺铁时,较细的侧脉也会失绿。缺镁的叶片,有时在叶尖和叶基部仍然保持绿色,这是与缺乏微量元素显著不同的。(3)反差:缺锌、缺镁时,失绿部分呈浅绿、黄绿以至于灰绿,中脉或叶脉附近仍保持原有的绿色。绿色部分与失绿部分相比较时,颜色深浅相差很大,这种情况叫作反差很强。缺铁时叶片几乎成灰白色,反差更强。而缺锰时反差很小,是深绿或浅绿色的差异,有时要迎着阳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与缺乏其他元素显著不同。

沉痛悼念冯仰廉教授

Ⅰ 沉痛悼念冯仰廉教授 中国反刍动物营养学科奠基人与开拓者、著名动物营养学家、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冯仰廉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11月26日15时5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冯仰廉先生,1931年4月2日生于江苏徐州,汉族,中共党员。1953年南京农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56年调入北京农业大学畜牧系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直到 70岁退休。曾多年担任畜牧系总支副书记,1964—1966年受国家派遣在中国驻荷兰、丹麦大使馆做科技工作,1980—2000年多次在英国、法国等国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究。在60多年从 教工作中,冯仰廉先生曾任农业部动物营养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顾问、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理事长、养牛学分会理事长、《中国畜牧杂志》和《动物营养学报》主编等职务。 冯仰廉先生是一位卓越的科学家,开创并发展了我国反刍动物营养学科,创建了以奶牛能量单位(N N D)、肉牛综合净能(R N D)、小肠蛋白质营养新体系为核心的中国特色反刍动物营养需要体系;创造性地自主研制了我国第一个自控大型双呼吸测热室,系统揭示了反刍动物能量转化代谢规律;主持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奶牛饲养标准》、《肉牛饲养标准》,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项,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编著如《实用肉牛学》、《反刍动物营养学》等多部著作,其中《反刍动物营养学》是国内第一部反刍动物营养学专著,已成为国内研究生教材,为我国反刍动物营养学科和产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冯仰廉先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恪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之道,一丝不苟、兢兢业业致力于我国养牛学、反刍动物营养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培育了一批肩负中国反刍动物营养科学研究、教书育人、产业发展的科学家、学者、企业家。1989年获农业部“部属院校优秀教师”称号,1990年被国家教委和科委联合授予“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光荣称号,2009年被评为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先进工作者”,2010年被中国奶业协会授予“中国奶业终身贡献奖”,2015年被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牛学分会授予“终身成就奖”,2016年被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授予“终身成就奖”。 冯仰廉先生一生成绩卓著,为人谦逊,平易近人。他曾自评,“我不是什么天才,我是一个苦学派”。冯仰廉先生严谨治学的态度、勇于创新的学术思想、率先垂范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情操、宽厚慈爱的长者风范为年轻一代树立了人生典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 让我们牢记先生的教诲,继承和发展先生的事业! 追忆往昔,峥嵘岁月;还看今朝,桃李芬芳。 音容宛在,馨香不散;德范长存,流洒人间!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反刍动物蛋白质的营养调控

反刍动物营养!饲料研究!!够 收稿日期:#$$%+$%+#,满足代谢与生产的需要。但高产奶牛却是例外(杨赵军,*"">)。随着产奶量的提高,日粮中精粗比例增加及饲料加工过程对烟酸和体内可以合成烟酸的色氨酸的破坏,奶牛会缺乏烟酸。@<8+8277等人进行的体内与体外试验发现,烟酸可以促进瘤胃微生物合成蛋白质。在以玉米、棉籽饼和粗料为日粮条件下,向牛的瘤胃液中分别添加维生素A 、维生素B 、维生素C ,在各自适宜浓度下能促进瘤胃微生物的生长(林海,*""’)。 *?*?#!硫化物 硫是反刍动物所必需的矿物质之一。瘤胃微生物合成某些氨基酸、维生素、酶时需要硫。硫化物是合成菌体蛋白硫的主要来源(D<11E;=,*",%;FG;=H I23,*">#)。日粮中适宜的硫水平可促进瘤胃内细菌蛋白质的合成(J<21K ,*""()。 *?*?(!肽与氨基酸 肽是瘤胃微生物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底物(A3EH 912;821K ,*""();@099277等(*"’()和:<=6等(*"’>)的研究结果均表明,肽的摄取是瘤胃蛋白质降解的限速因素,它能够刺激瘤胃微生物的生长。A3I472等(*"’")证明,用肽或肽和氨基酸的混合物作氮源比单独以氨作为氮源更能促进微生物的生长。*?*?%!酵母培养物 通过酵母活细胞或酵母中的某些微生物生长促进因子对瘤胃微生物的作用,可促进瘤胃中纤维分解菌、乳酸菌等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日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能促进纤维素分解菌生长,使瘤胃厌氧菌增加/倍(B;L96=,*"’>,*""();补饲酵母培养物能显著地增加进入真胃的微生物蛋白量。

!反刍动物营养!!"饲料研究!!

四川农业大学《植物营养与肥料》平时作业答案

《植物营养与肥料》平时作业 一、问答题(总分100分) 1.简述根外营养的特点。 答:①提高肥料的利用率。直接供给植物养分,防止养 分在土壤中固定和转化。 ②转化吸收速度快。养分吸收比根部快,能及时满足植 物需要。 ③促进根部营养,强株健体。 ④节省肥料,使土壤施肥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经济 效益高。 但根外营养只是根部营养的补充,不能替代根部营养。 2.植物氮素营养失调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答:①植物氮素营养过剩:叶色深绿,组织多汁,易遭病虫害,易受早害;营养体生长旺盛,易倒伏;花、果易脱落。 ②植物氮素营养缺乏:叶色淡绿均匀,叶老发黄、枯死脱落,植物瘦弱、矮小、早衰。 3.铵态氮肥、硝态氮肥和尿素在土壤中的转化有何不同?在生产中如何合理施用此三类肥料?

答:铵态氮肥:(1)易溶于水铵态氮肥都易溶于水,并能产生铵离子及相应的阴离子。作物能直接吸收利用;由于它是速效性养分,所以作追肥时肥效快。(2)能被土壤胶粒吸附铵态氮肥与土壤胶粒上已有的阳离子进行交换后,可吸附在土壤胶粒上,形成交换态养分。铵离子被吸附后,移动性小,不易流失,可逐步供应作物吸收利用。所以相对来说,它比硝态氮肥的肥效长。因此,铵态氮肥既可作追肥也可作基肥施用。(3)碱性条件易分解铵态氮肥遇碱性物质会分解,分解后释放出氨气而挥发损失。因此,铵态氮肥在贮存、运输和施用过程中都应注重防止氨的挥发损失。(4)在土中会转化在通气良好的土壤中,铵态氮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可进行硝化作用,转化成硝态氮素。形成硝态氮素以后,可增加氦素在土壤中的移动性,有利于作物根系吸收。 硝态氮肥:(1)易溶于水,肥效迅速,溶解度很大,吸湿性强,尤其是 Ca ( NO 3 ) 2 和 NH 4 NO 3 ,在湿度大的雨季可吸潮自溶,故储存时严格防潮。(2)NO 3 —为带有负电荷的离子,施入土壤后因负吸附而存在于土壤溶液中,流动性大,降雨量大或水田易遭流失.(3)NO 3 —在嫌气条件下,受反硝化细菌作用而形成 N 2 或 N 2 O 等气态物质而失氮。所以水田中不易用此肥料而改用 NH 4 +-N 肥。(4)硝态氮肥受热时能分解出氧气,助燃性极强,强烈打击下会发生爆炸,故储存时既要防潮又要防热。从硝态氮肥的共性可以看出,它们不宜作基肥和种肥,也不宜在水田中施用,而做旱田追肥最为适宜。

反刍动物饲料营养价值表

反刍动物常用饲料营养价值表 饲料名称干物质% 粗蛋白% 粗脂肪% 粗纤维% 无氮浸出 物% 钙% 磷% 消化能(兆焦/千克)综合净能(兆焦/千克) RND千克 NND千克产奶净能(兆焦/千克) 大麦青割 甘薯藤 黑麦草 苜蓿 沙打旺 象草 野青草 狗尾草 玉米秸青贮 冬大麦青贮 苜蓿青贮 甘薯蔓青贮 甜菜叶青贮 甘薯片 胡萝卜 马铃薯 甜菜 羊草 苜蓿干草 野干草 干黑麦草 碱草 大米草 玉米秸 小麦秸 稻草 谷草 甘薯蔓 花生蔓 玉米 高梁 大麦 稻谷 燕麦 小麦 小麦麸 玉米皮

高梁糠 黄面粉 大豆皮 豆饼 菜籽饼 胡麻饼 花生饼 棉籽饼 向日葵饼高梁酒糟玉米酒糟啤酒糟 粉渣 马铃薯粉渣甜菜渣 酱油渣15.7 13.0 18.0 26.2 14.9 20.0 18.9 25.3 22.7 22.2 33.7 18.3 37.5 24.6 12.0 22.0 15.0 91.6 88.7 85.2 87.8 91.7 83.2 90.0 89.6

90.7 88.0 91.3 88.4 89.3 88.8 90.6 90.3 91.8 88.6 88.2 90.2 91.1 87.2 91.0 90.6 92.2 92.0 89.9 89.6 92.6 37.7 21.0 26 15 15 8.4 24.3 2.0 2.1 3.3 3.8 3.5 2.0 3.2 1.7 2.4 2.6 5.3 1.7 4.6

1.1 1.6 2.0 7.4 11.6 6.8 17.0 7.4 12.8 5.9 5.6 2.5 4.5 8.1 11.0 8.6 8.7 10.8 8.3 11.6 12.1 14.4 9.7 12.1 9.6 9.5 18.8 43.0 36.4 33.1 44.6 32.5 46.1 9.3 4.0 8.10 2.8 1.0 0.9 7.1 0.5

如何为反刍动物提供安全粗饲料

我国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发展反刍动物,特别是奶牛和细毛羊的养殖。反刍动物在消化生理上具有消化粗纤维素的特点,能够利用农作物秸秆和非蛋白氮的功能,因此,发展草食动物属于节粮性畜牧业,对于我国的国情非常有益。反刍动物日粮中粗饲料是一种很重要、不可替代的成分,它对于保持瘤胃中微生物正常连续发酵是必需的。一方面瘤胃微生物可以降解粗饲料,充分利用粗饲料的营养成分,合成微生物蛋白质供反刍动物生产活动使用;另一方面,反刍动物需要粗饲料刺激瘤胃和其它消化道部位进行消化活动,比如反刍活动、胃肠运动。反刍动物饲喂粗饲料还可以降低饲料成本,充分利用大量的饲料资源。 粗饲料的营养特点 国际饲料分类法与我国饲料分类法均将饲料中自然含水量低于45%、粗纤维高于18%的饲料划为粗饲料,包括青绿饲料制得的干草(粉)、脱谷收得的农副产品(秸秆、秕壳等)以及糟渣类、饼粕产物、草籽、油料籽实等。 粗饲料的最大特点就是粗纤维含量高,粗蛋白质含量差异大。干草的粗纤维含量约为25~30%,蛋白质的含量范围为7%~20%。秸杆秕壳类粗纤维含量范围为30%~45%,蛋白质含量在2%~8%之间。不同干草秸秆的粗纤维、蛋白质含量及其消化率见表1。一般禾本科秸秆的粗纤维消化率要高于豆科秸秆,例如,玉米秸粗纤维的消化率为54%,小麦秸为50%,稻草为62%,而大豆秸粗纤维的消化率只有36%。对于秸秆而言,其营养价值取决于纤维物质的消化率的高低,所以禾本科秸秆的营养价值一般高于豆科秸秆。对于干草而言,其营养价值的高低与其蛋白质含量密切相关,因此,豆科牧草的营养价值要高于禾本科牧草。例如,苜蓿干草的蛋白质含量在16%~20%,大豆干草蛋白质含量为12%,而羊草蛋白质含量为7%左右。 粗饲料的另一特点是钙、磷含量丰富,各种维生素含量不等。粗饲料中甘薯蔓含钙在1.69%以上,豆科干草和秸秆、秕壳含钙亦很高,在1.5%左右,禾本科干草和秸杆含钙较低,约为0.2~0.4%。磷的含量,各种干草约在0.15~0.3%之间,而各种秸杆多在0.1%以下。粗饲料含钾较多,属碱性饲料。粗饲料的维生素D含量丰富,其他维生素含量则较少。优良的干草中有较多的胡萝卜素、日晒后品质不良的干草含胡萝卜素民少,秸秆和秕壳几乎没有胡萝卜素。干草中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B族,其中豆科干草如苜蓿干草的核黄素含量相当丰富,秸杆类中缺乏维生素B族。各种粗饲料,特别是日晒的豆科干草含有大量维生素D2,是舍饲羊维生素D的良好来源。常见粗饲料的钙、磷及其他营养物质的含量见表1。 粗饲料的第三个特点就是来源广泛,成本低廉。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非常丰富,据估算,我国年产各种农作物秸秆约6亿吨,目前仅有30%用做反刍动物饲料。有相当数量的秸秆被毁弃甚至焚烧于田间。因此,充分利用这些潜在的饲料资源,可保证我国反刍动物优质、高效和安全生产,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粗饲料在反刍动物养殖中的作用 营养作用 粗饲料是反刍动物的重要营养源,其用量占反刍动物日粮的40~80%。优质粗饲料纤维含量较低,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可以为反刍动物供应部分蛋白质。比如苜蓿干草,蛋白质含量可达到20%左右,对于高产反刍动物是非常好的粗饲料来源。 粗饲料更主要的营养作用就是满足反刍动物对纤维素的需要。粗饲料中的纤维素大约有55%~95%经瘤胃微生物发酵,形成VFA(挥发性脂肪酶)、CO2(二氧化碳)和甲烷等产物。而日粮纤维在瘤胃内发酵产生的VFA是反刍动物主要能源物质。据Merten和V anHoutert (1996)报道,VFA能提供反刍动物能量需要量的70%~80%。VFA除了为反刍动物提供能量,还参与各种代谢,并形成产品。此外,粗饲料还为反刍家畜提供数量不等的矿物质元素,维生素等必需营养素。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反刍动物营养中的应用

第31卷第4期黄牛杂志VO1.31NO.4 2005年7月JOurnal Of yellOW Cattle Science Jul.2005文章编号:1001-9111(2005D04-0062-04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反刍动物营养中的应用 韩爱云黄仁录李建国 (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河北保定071001D 摘要:本文对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改造或生产动物性营养物质;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营养与基 因表达~调控的关系以从根本上阐明营养对机体的作用机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饲料资源 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O最后探讨了分子生物学在动物营养中的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O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基因表达;分子营养;微量元素 中图分类号:S813.3文献标识码:A 近几十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及实验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各学科的渗透及应用产生了许多新兴学科其中分子生物学原理和技术与动物营养学的有机结合产生了分子营养学O虽然分子营养学的提法颇有争议但动物营养的诸多方面研究确实已经进入到分子水平[1]O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动物营养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改造或生产动物性营养物质;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营养与基因表达~调控的关系以从根本上阐明营养对机体的作用机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饲料资源等O 本文就以上三个方面进行简要介绍O 1利用分子生物技术改造或生产动物性营养物质 1.1促进动物生长 自Palmiter(1982D等获得超级巨鼠以后大大鼓舞了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探索改良畜禽品种的热情O对家畜的转基因研究最早是向家畜体内导入生长激素(G~D基因人们以此期望提高家畜的生长速度改善饲料报酬O目前已有不同结构的G~基因序列已经在羊上进行了移植但还没有比金属硫蛋白启动子调控的G~基因序列更成功的O在金属硫蛋白基因启动子调控的G~基因中OMTSG~-10是在绵羊上应用的很有前景的一种结构形式O Ward和BrOWn等报道OMTSG~-10转基因羊经历了3个繁殖周期动物的健康状况良好并且还发现转基因羊在4个月以后生长速度与对照组相比快15%~20%胴体瘦肉率也得到显著提高O 1.2改善畜产品质量 外源基因不仅能在转基因动物中得到整合和表达而且能获得组织特异性(乳腺组织D和发育特异性表达O因此只要转入相关的基因不仅可以提高产乳~肉~皮~毛等畜产品的产量而且也可以改变畜产品的质量这是常规育种和突变方法所不能完成的O 1.2.1改善产乳性状外源基因在乳腺中的表达可改变乳汁的成分它的应用有两个方面:一是提高乳汁的营养价值如导入乳铁蛋白基因提高乳铁蛋白在乳中的含量弥补牛奶中铁含量的相对不足;导入溶菌酶基因可以降低乳中细菌的含量O英国培育出一只转基因绵羊其乳中含人G 1- 抗凝蛋白酶含量高达30mg/mL O对于乳用家畜天然乳汁中的溶菌酶水平较低可能是导致乳房炎高发病率的主要原因而人乳中溶菌酶含量比牛~绵羊和山羊乳中含量高出1500~4000倍O Murray等将人乳溶菌酶基因导入小鼠获得了有活性的乳腺专一性表达通过这一途径有可能实现对乳用家畜乳用成分的改良乳汁成份中溶菌酶含量的提高不仅可以减少乳畜乳房炎的发生还能延长奶的保鲜期O另外研究证明牛奶常使人感染结核杆菌而马乳脂具有抗牛型结核杆菌的作用肉用马乳腺细胞基因改造牛奶品质即可起到治疗结核病的作用O二是生产药用蛋白[2 3]O胰岛素牛奶~生长激素山羊奶可治疗血友病的凝血因子IX的山羊奶以及带有疟疾裂殖体表面蛋白(MSP-1D的疫苗山羊奶均已取得成功O 收稿日期:2004-08-02 作者简介:韩爱云(1981-D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农业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O

养分对植物的营养作用

养分对植物的营养作用 (一)氮素的营养作用 高等植物组织平均含有氮素约2%~4%,氮素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部分,参与植物体内叶绿素的形成,从而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以增加碳水化合物,提高产量。当植物缺氮时,植物的碳素同化能力降低,植物生长明显受抑制,叶颜色由绿变黄,下部老叶提早枯黄,叶片窄小,新叶出得慢,叶数少,茎秆矮短,分蘖少,根少而细短,籽粒不饱满,成熟早,产量低。这说明氮素的含量对植物营养及产量的提高十分重要。 (二)磷素的营养作用 高等植物组织中平均含磷0.2%左右。磷是植物细胞核的重要成分,对植物分裂和植物各器官组织的分化发主育,特别是开花结实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植物体内生理代谢活动不可少的一种元素。磷对提高作物的抗病性、抗寒必和抗旱能力也有良好的作用。在豆科植物中,磷能促进根瘤的发育,提高根瘤的固氮能力,间接地改善作物的营养状况。磷还具有促进根系的发育作用,特别促进侧根、细根的生长,增强抗倒伏能力,以及加速花芽分化,提早开花,提早成熟的作用。作物缺磷时生长缓慢,植株矮小,根系不发达,叶片出现暗绿色或灰绿色,严重时成紫红色。禾谷物类作物缺磷时分蘖迟或不分蘖,开花成熟延迟,成穗率低,籽粒不饱满,玉米果穗秃顶,油菜脱荚,果树落花、落果,甘薯薯块变小、耐贮藏性差等。 (三)钾素的营养作用 高等植物组织含有钾素约1.0 %左右。钾能加速植物对二氮化碳的

同化过程,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转化、蛋白质的合成和细胞分裂。钾能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土壤中钾素供应充足,植物体内形成的糖、淀粉、纤维素和脂肪等多,不仅产量高,而且产品的品质好。例如,钾素供应充足,甘薯、甜菜、水果、西瓜的含糖量增多;甘著、马铃薯淀粉含量高;棉花的纤维长,黄麻的拉力强;油菜作物的籽粒含油量增加等。 水稻缺钾时首先是老叶尖端和边缘发黄变褐,形成红褐色斑点,最后老叶呈火烧状枯死。玉米缺钾时老叶从叶尖开始沿叶缘向叶鞘处逐渐变褐而焦枯。 (四)微量元素的营养作用 铁对作物的生长作用是促进叶绿素的形成,加速光合作用。作物缺铁时首先是新叶缺绿,叶片叶脉间由黄变白,叶脉仍为绿色,叶片变小。禾本科作物生长旺盛期最容易出现缺铁症状。 锰对作物的光合作用、蛋白质形成及促进种子发育和幼苗早期生长匀有很重要的作用。作物缺锰时植株叶片由绿变黄,出现灰色或褐色斑点和条纹,最后枯焦死亡。 锌能促进作物体内生长素的形成,加速生长。玉米缺锌时早期出现白苗病,叶片失绿,病株抽雄吐丝期推迟,生长后期果穗缺粒秃尖。水稻缺锌时基部叶片中段出现锈斑,逐渐扩大成条纹,植株矮小僵苗。果树缺锌时叶片变小,并发生小叶病。 硼对作物的生长、繁殖特别是开花结实具有重要的作用,对豆科作物根瘤的固氮活性、固氮量的增加,也具有良好的作用。油菜缺硼时表现出“花而不实”,棉花缺硼出现“蕾而不花”,大豆缺硼出现芽枯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