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区地价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格式:pdf
- 大小:573.26 KB
- 文档页数:9
长沙市自然条件及工程地质条件1.自然条件⑴自然条件长沙市为湖南省省会,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地处湘江下游,地理坐标:东经111°53'-114o15,北纬27°51,-28°40,之间,扼南北要冲,东邻江西,南与株洲、湘潭两市相接,西与娄底及益阳市毗邻,北与岳阳市接壤。
长沙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辖五个区,一个县级市、三个县。
市域土地总面积11819.5平方公里,其中五区面积523平方公里。
(2)地形地貌长沙市位于新华夏第二沉降带之长平断陷盆地西南部,燕山运动造就了地貌骨架之雏型。
尔后在第四系以来的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湘江侵蚀、堆积作用,塑造了河床、阶地及其两侧不同成因类型的丘陵地貌景观。
长沙市地处湘江下游、滨临洞庭。
市西区为丘陵地貌,东部主要为河流阶地,地势展现西南高、东北低的特点,最高点岳麓山,海拔293.5m,最低点为湘江、浏阳河、捞刀河畔,海拔约30%地貌单元为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由河床、江心洲、漫滩及阶地组成。
湘江大道解放路〜劳动路段主要沿湘江东河岸展布,为阶地、河流侵蚀-堆积地貌,属于湘江I~II级阶地,I级阶地与II级阶地属内叠阶地,其中地面标高变化在34.20~37.50ni间。
(3)水文和气象长沙地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温暖潮湿、雨量充沛、严寒期短等特点。
据1960-2003年长沙市气象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7.4度,日平均最高气38.1度,日平均最低气温0.4度,7月份平均气温28.5度,极端最高气温40.6度,(1963.8.31),1月份平均气温6.1度,极端最低气温TO.1度,(1977.1.30);年平均相对湿度79.5%,年最小相对湿度14.2%,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多年平均降雨量1394.6mm,最大年降雨量1751.2mm(1998),最小年降雨量708.8D1nI(1953),最大月降雨量515.3mm,最小月降雨量1.2mm,最大日降雨量192.5mπι,每年5-9月为雨季,其降雨量约占全年的80%o长沙地区的主要灾害天气是低温、雨雪、冰冻,可能出现的时期主要在1月初至2月中旬,根据统计结果,1月13日至2月2日,历年日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平均分别为2(ΓC∖7.90℃,2008年同期分别为0℃和一1.6t,低温强度为建国以来所罕见,第一次强冷空气入侵,降幅明显,1月13日出现寒潮天气,降温幅度达16t,同时先后出现了降雨、雨夹雪转雪天气,并出现了严重的冻雨;1月28日和2月1日,由于水汽充足,出现两次暴雪过程,积雪深度达12cm。
湖南省地级城市间住宅地价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由于区位、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不同城市之间的住宅地价存在明显差异,认识不同城市间住宅地价差异格局并揭示其形成机制,一直是土地管理学和土地经济学关注的重点。
本文以地租地价理论、区位理论和供求理论为指导,以湖南省13个地级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以ArcGIS、SPSS软件为研究手段,以修正到2016年12月31日的住宅用地“招拍挂”交易样点数据为主要数据源,计算出各城市中心城区住宅用地均价,对湖南省域范围内的城市间住宅地价的差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和GWR模型分析湖南省13个地级市住宅地价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从整体特征、等级特征、空间分布特征三个方面对湖南省13个地级城市住宅地价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省会长沙市住宅地价最高,在空间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大致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长株潭地区城市住宅地价明显高于洞庭湖地区、湘南地区和大湘西地区的城市,湘南地区和大湘西地区集中了城市住宅地价较低的几个城市。
2、在参考2014年《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分等因素选取原则,充分考虑湖南省各地级城市基础资料可获得性的基础上,从城市区位、城市集聚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用地投入产出水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综合服务能力、区域土地供应潜力等七个方面建立了影响城市住宅地价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 5个主成分,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1%以上,说明提取的5个主成分包含影响地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以解释数据的大部分信息。
3、为了进一步研究不同影响因素在不同城市的作用程度,引入GWR模型对城市住宅地价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剔除具有共线性的因素之后最终剩下5个因素进入模型,结果表明在不同城市之间各个影响因素的作用程度和作用方向存在差异。
地价的构成与影响因素地价是指土地的市场价格,它是由各种因素共同影响形成的。
地价的构成与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本身特性:土地的位置、面积、形状、地形地势等是影响地价的重要因素。
地理位置优越、土地面积较大、形状规整、地势平坦等特点通常会使地价上升。
2.城市经济因素: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发展前景等都会对地价产生较大的影响。
经济发达的城市往往吸引更多的人口流入和资本投入,从而增加了土地的需求和价值。
3.地区资源:土地本身的资源丰富程度及利用价值也会对地价产生较大的影响。
例如,富含矿产资源或者具有农业生产潜力的土地往往比较高价。
4.土地政策和规划:土地政策和规划的变化也会对地价产生影响。
政府的土地使用政策、土地供应政策、土地开发规划等都会对地价形成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5.市场需求和供应:市场的需求和供应关系直接决定了地价的高低。
需求大于供应时,地价会上涨;供应大于需求时,地价会下降。
6.土地用途:土地用途的不同也会对地价产生影响。
一些特定用途的土地,如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等,根据各自的需求和供应情况,其地价会有所差异。
7.公共基础设施: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也会对地价产生影响。
优质的道路、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会提高土地的使用价值和市场价格。
8.自然环境因素:土地所处的自然环境、景观特色等也是地价产生影响的因素之一、如地处风景名胜区、近水亲近山等地段,其地价会相对较高。
以上是地价的构成和影响因素的主要方面,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会对地价产生影响。
总体来说,地价的高低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
长沙市土地利用发展趋势分析Z已成为城市化的显著特征之一,建设用地的粗放利用与城市用地的外延扩张给有限的土地资源带来巨大的压力。
在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推进土地利用方式根本1.研究区概况长沙市位于111°53′—114°15′E,27°51′—28°40′N,地处长江经济带和华南经济圈的结合部,经济区位优势显著,是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中的核心城市。
市区总面积556.3K㎡,辖芙蓉、天心、雨花、开福和岳麓5区。
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2005年市区总人口2086500人,建成区面积,148K㎡,耕地100k㎡,市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1435亿元,人均GDP为30472元,为全省平均水平的,3.77倍。
2.长沙市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长沙市区位于湘中丘陵与洞庭湖冲积平原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辖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5个区总面积556.3km2。
近十年来长沙市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年均GDP增长率达13.1%按2000年可比价计算人均GDP由1996年的13184元增长为2005年的30472元总人口则由160.38万人增至2005年的208.65万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长沙市区土地利用大幅变化。
研究数据来源于长沙市国土局1995年末至2005年末土地利用变更资料表1。
由表1可知1996—2005年长沙市区耕地、园地、林地、水域、未利用土地面积均呈减少趋势减幅最大的是耕地达21.98%共减少2819.14hm2林地、园地和水域减幅分别为14.65%、8.91%、8.45%分别减少1472.65hm2、233.92hm2、741.15hm2。
增幅最大的是牧草地达666.67%但因其基数很小实际增加量仅为6.4hm2增量最大的是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总计增加4602.39 hm2交通用地增加803.72 hm2。
十年来大量农业用地转换为建设用地,建设用地净增5406.11hm2。
地块区域价值分析报告一、长沙市房地产各区位(板块)分析: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楼市发展越来越快,楼盘规模不断扩大,各区域楼盘主要是围绕东塘板块、烈士公园板块、城南板块、人民东路板块、城北板块、河西板块、五一商圈板块这八大板块展开。
1、各板块分析:⑴东塘板块:代表楼盘有名都花园、亚华·香舍花都、曙光大邸、书香名邸、鑫天鑫城、维一星城、明星村、鸿鸣中心等,主要分布在劳动路沿线,规模较大,以高层建筑为主,因地处于东塘成熟商业圈内,配套设施完善、商业繁华、乃寸金之地,均价一般处于2800元/平米以上。
成熟的商业和明显的地段优势是该板块先天的优势,也决定了该板块楼盘的高档市场定位。
在楼盘的产品开发特别是环境和户型方面,从维一星城到亚华香舍,该板块始终走在最前列,代表着长沙房地产高档产品开发和销售的最高水平。
⑵烈士公园板块:代表楼盘有梦泽园、王府花园、公园11号、滨湖嘉园、都市先锋、新华联家园、泰时新雅园、四季花城。
该板块中高档楼盘比较集中,供应量大,竞争相对激烈。
在环境方面主要依托烈士公园的自然环境以及与火车站的近距离,规划都为高档住宅,以小高层和高层建筑为主,另有少量的别墅(梦泽园)。
目标消费群主要为三湘、南湖大市场的个体私营业主,均价在2600元/平米以上。
⑶城南板块:代表楼盘有华丽家族、翡翠林居、湘中海·星之都、华盛家园、湘银嘉园、白沙花园、万事佳景园等。
该板块的楼盘主要分布在芙蓉南路两侧和赤岭路南侧,在交通方面主要依托已建成的芙蓉路、二环线和规划的书院路。
在同档次产品开发上,该板块各楼盘的品质都较高,该板块在长沙消费者心中已形成高品质中、高档商品房区域的形象,因此,该板块楼盘在同档次的市场竞争中有一定的优势。
⑷人民东路及体育新城板块:代表楼盘有南都·西街花园、仁和·香堤雅境、星城世家、水云间、颐美园、佳润新城、朝阳欣园、美林景园、绿城·桂花园等项目。
长沙市土地资源利用情况调查报告一、长沙市土地资源利用背景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在我国,人多地少,始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矛盾。
本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虽然使人类利用土地的广度和深度有了巨大的发展,但是伴随而来的人口剧增、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又严重威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004年10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文),文件明确要求要严格保护基本农田,从严从紧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总量和速度。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
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都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为“两型社会”试验区,而“两型社会”的实质是指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在这种背景下,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国家正自上而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而对我们国土管理部门而言,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就是要充分了解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严格按国家有关政策和文件规定,保护好有限的耕地资源,同时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
二、长沙市土地资源利用趋势长沙市位于湘中偏东北,湘江下游,洞庭湖以南,地势较为平坦,是湖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信息、交通和商贸中心。
同时,长沙市作为“中部崛起战略”中重要发展城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核心的华东经济圈和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核心的华南经济圈的结合部,受两大经济圈的辐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
所以,我市土地利用正面临着经济持续高位运行与宏观调控从紧的局面,社会经济发展对用地需求的急剧增加与国家对土地资源保护力度日益加强的矛盾更加尖锐,主要体现在如下六个方面: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阶段与资源瓶颈凸显阶段的不期而遇,加剧了用地矛盾;二是我市已步入三个以大量用地为支撑的需求“高峰”,即人口高峰、城市化高峰、工业化高峰,对用地的刚性需求越来越大;三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仍会维持较高水平,从而造成用地势头依然强劲;四是社会消费结构正处于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型升级的过程,汽车、居住、休闲、娱乐、自然保护等用地需求将大幅度增加;五是大河西先导区的设立,长沙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提出了大量建设用地需求,用地规模压力大增。
基于GIS的普通住宅价格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房价成为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
本文基于GIS技术,对某城市普通住宅价格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普通住宅价格空间分布1.数据来源和处理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该城市房产交易信息中心,包括2018年1月至12月的普通住宅成交价格、地址等信息。
通过ArcGIS软件将地址信息转化为地理坐标点,生成空间数据。
2.空间分布将普通住宅成交价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作为上下限,根据等比例分级法构建6个价位区间,并生成普通住宅价格分布图。
通过空间分布图可以看出,该城市普通住宅价格整体呈现出东高西低、南北分化的特点,高价区集中在城市核心和繁华商圈,如市中心、金融中心和购物中心,低价区则分布在城市的远郊和偏远地区。
3.空间聚类分析利用Getis-Ord Gi*算法进行空间聚类分析,找出具有显著性贡献的高价区和低价区。
结果表明,高价区集中在市中心和繁华商圈周围,如岳麓区、芙蓉区和雨花区等;低价区则分布在城市的南部和北部偏远地区,如长沙县和望城区等。
二、影响因素分析2.相关性分析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各要素与普通住宅价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城市规划、基础设施、交通、教育、医疗等要素都与普通住宅价格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其中教育和交通对普通住宅价格的影响最大。
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综上,本文通过GIS技术对某城市普通住宅价格的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普通住宅价格的要素较为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城市规划、基础设施、交通、教育、医疗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长沙市基准地价调整体系
背景
长沙市是湖南省的省会城市,地价在城市发展和土地利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土地市场的稳定和公平,长沙市建立了基准地价调整体系。
基准地价的定义
基准地价是指按一定程序和方法确定的土地市场价格,具有指导作用,在土地交易和土地评估中起到参考价值。
基准地价的调整机制
长沙市基准地价调整体系由以下几个要素组成:
1. 市场调研:长沙市定期对土地市场进行调研,了解市场供求情况,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为基准地价的调整提供依据。
2. 评估方法:长沙市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考虑土地的位置、用途、规划和市场需求等因素,确定基准地价的调整幅度。
3. 参与主体:基准地价的调整过程中,市政府、土地部门以及
专业机构等多个主体参与,确保决策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4. 透明公开:长沙市基准地价调整的相关信息及调整结果在政
府官方网站和其他媒体上公开发布,提供给市民和土地经营者参考。
基准地价调整的目的
基准地价调整体系的目的是:
1. 维护土地市场的稳定:通过基准地价的调整,控制土地价格
的波动,维护土地市场的稳定性,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2. 保障市民利益:基准地价的调整侧重公平,确保土地交易的
公平性,对买卖双方提供公正的交易参考价值,保障市民的合法权益。
3. 促进城市发展:合理的基准地价能够引导土地的有效利用,
促进城市建设和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总结
长沙市基准地价调整体系是一个科学、公正和透明的机制,通过市场调研和评估方法,以保障市民利益和促进城市发展为目标,为土地市场提供稳定和公平的指导作用。
城市土地价格空间分布布局及其影响因素作者:李悦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上旬》2017年第08期[摘要]我国在城市土地价格空间的分布布局上面正处于一个变化发展的时期,虽然他的发展状态还不是很成熟,但是城市土地供给是城市扩张的重要支撑.城市不同类型的土地价格空间分布特征对于城市土地的合理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要对我国城市土地价格空间分布布局方面未雨绸缪,及时进行布局上面的研究整改。
随着我国各方面行业力量的逐渐膨胀,我国对城市土地价格空间的制定也正在处于一种全面更新以及扩建的迅速发展时期,由此我们更应该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着力的去进行城市土地价格控制实施的效应、变化与思考。
[关键词]城市土地;价格空间;分布布局影响因素本文主要是通过列举某城市规划主城区土地价格空间分布布局上的相关实践与调查数据,来说明我国城市土地价格空间分布布局的相关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国土面积庞大、南北极跨度极大的经济发展型国家,与此同时它具有极其丰富的资源,也具有比较原始的生态环境,因此对于他的城市土地的管理也是极为复杂的,就目前来说,我国城市土地规划部门一般都比较看好通过城市价格空间发生的变化来对城市土地价格的空间分布布局进行相应的分析。
因此城市土地价格空间分布的合理规划对于分析我国复杂的国土地势与面积来说它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他也会存在着许多不为人所看好的劣势,比如我国的城市土地价格上下浮动的频率总体来说还是快的,它的自我改进能力不强,基础的价格调控模式十分落后,而且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城乡化的发展趋势,已经加剧了他自身的调节难度。
1、城市地价随时间所发生的变化分析城市地价的演变是一个动态的时空复合过程。
城市土地价格具有时效性、空间性。
时效性是指具体地块单元的地价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而空间性除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外。
还表现在由地价突变增长点或城市中心带动周边区域土地价格呈波动上涨的趋势。
城市空间格局演变意味着地价影响因素的变化.整体上导致地价空间分布和地价与影响因素相关关系的动态变化:对个别地块而言.则导致该地块地价水平上涨或下降。
地下空间基准地价评估的理论与⽅法—以长沙市为例2019-10-06前⾔·地下空间使⽤权概念《物权法》规定建设⽤地使⽤权可以在⼟地的地表、地上或者地下分别设⽴,把建设⽤地使⽤权表述成⼀个空间的概念,往下延伸就是地下空间使⽤权(以下简称“地下权”),是指对于不动产的地下部分的使⽤和收益权,如利⽤地下空间建造地铁、地下停车场、隧道、铺设地下管线、电线、电话线等的权益。
·地下空间使⽤权实例对于地下管线,如供电线路、煤⽓管道、⾃来⽔管线、电话线等可以⽤《物权法》中的地役权来设定权益。
对于可以单独设⽴使⽤权的地下空间,从建筑形式上可分为两种:⼀种由同⼀主体结合地⾯建筑⼀并开发建设的地下⼯程,出现⽐较多的情况是地上为公园、⼴场等公共设施⽤地;⼀种是独⽴开发建设的地下⼯程,如杭州武林⼴场地下空间开发利⽤项⽬,其地上为现状的武林⼴场,项⽬东⾄武林⼴场东通道、南⾄体育场路、西⾄杭州剧院和杭州⼤厦、北⾄环城北路,总建筑⾯积6.9万平⽅⽶,规划建设地下三层,其中,地下⼀⼆层为购物商场,地下三层为地下停车库及地铁区间。
2005年2⽉,深圳市国⼟资源局⼟地房产交易中⼼成功挂牌出让两宗地下空间项⽬⽤地,平⾯投影⾯积接近1.4万平⽅⽶,建设地下空间总建筑⾯积2.4万平⽅⽶,⼟地使⽤年期为40年,⾦额为1680万元,单位地下空间价格为1200元/平⽅⽶,单位建筑⾯积上分摊的地下空间价格为700元/平⽅⽶。
这是全国有史以来以经营性⼟地⽅式⾸次出让的地下空间使⽤权。
国外城市地下空间估价研究综述德国:各楼层之间的经济价值分配评估主要采取史基墨滚动法。
该⽅法的原理是将每层楼房的交易价格分别列出,求取其每平⽅⽶的价值点数,以之代表各楼层的经济价值。
价值点数应视个别价值估算⽬的、⼟地位置、⽤途、建筑物外观等条件,经⼟地估价委员会加以修正调整,以符合实际情形。
⽇本:⽇本《公共⽤地取得损失补偿基地细则》对楼层效⽤⽐率作了规定,以此作为评估⼟地⽴体利⽤价值的依据。
长沙市基准地价修正体系一、商业用地宗地地价区域因素指标说明表一级商业用地宗地地价区域因素指标说明表二级商业用地宗地地价区域因素指标说明表三级商业用地宗地地价区域因素指标说明表四级商业用地宗地地价区域因素指标说明表五级商业用地宗地地价区域因素指标说明表六级商业用地宗地地价区域因素指标说明表商业用地宗地地价区域因素修正系数表一级商业用地宗地地价区域因素修正系数表二级商业用地宗地地价区域因素修正系数表三级商业用地宗地地价区域因素修正系数表四级商业用地宗地地价区域因素修正系数表五级商业用地宗地地价区域因素修正系数表六级商业用地宗地地价区域因素修正系数表住宅用地宗地地价区域因素指标说明表一级住宅用地宗地地价区域因素指标说明表.级住宅用地宗地地价区域因素指标说明表三级住宅用地宗地地价区域因素指标说明表四级住宅用地宗地地价区域因素指标说明表五级住宅用地宗地地价区域因素指标说明表六级住宅用地宗地地价区域因素指标说明表四、住宅用地宗地地价区域因素修正系数表一级住宅用地宗地地价区域因素修正系数表二级住宅用地宗地地价区域因素修正系数表三级住宅用地宗地地价区域因素修正系数表四级住宅用地宗地地价区域因素修正系数表五级住宅用地宗地地价区域因素修正系数表六级住宅用地宗地地价区域因素修正系数表五、工业用地宗地地价区域因素指标说明一级工业用地宗地地价区域因素指标说明表二级工业用地宗地地价区域因素指标说明表三级工业用地宗地地价区域因素指标说明表四级工业用地宗地地价区域因素指标说明表五级工业用地宗地地价区域因素指标说明表六级工业用地宗地地价区域因素指标说明表六、工业用地宗地地价区域因素修正系数表一级工业用地宗地地价区域因素修正系数表二级工业用地宗地地价区域因素修正系数表三级工业用地宗地地价区域因素修正系数表四级工业用地宗地地价区域因素修正系数表五级工业用地宗地地价区域因素修正系数表六级工业用地宗地地价区域因素修正系数表宗地地价个别因素修正系数及临街用地特别因素修正体系编制土地开发配套程度费用分配表(%)2长沙市由于湘江的存在,将市区分为河东、河西两部分,河东以五一路为繁华中心,河西以洙湾镇为中心,长沙市形成了一主一辅两个中心。
第一章概述第一节概况一、县域概况长沙县属长沙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东岸。
东邻浏阳市,南接湘潭县、株洲县,西南滨湘江,西北毗望城县,北靠平江县、汨罗市。
县境从东、南、北三面环绕长沙市。
地理坐标:东经112º56′-113º36 ′,北纬27º55′-28º40′,总面积1997.15 平方公里。
自然环境优美。
东、北、西三面环山,境内岗地、平原、山地、丘陵、水面五类地貌齐全。
自然资源丰富。
矿产有花岗石、矽砂、石灰石、高岭土、绿柱石等非金属矿和钴土、旎、钽、铜等金属矿。
树种达80 科412 种之多,其中银杏、水杉、胡桃、鹅掌楸等列为国家级保护。
野生动物100 余种,大灵猫、穿山甲、绶带鸟等异兽珍禽,列入国家级保护。
农业生产条件好。
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土地肥沃,地势平坦,土壤主要为红壤、紫色土、潮土、水稻土;全县农用地面积为163537.43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1.89%,其中耕地面积为57562.0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8.82%,林地80642.62 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40.38%。
主导耕作制度水田为稻——稻,旱地为麦——甘薯,随着现代化农业进程的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已呈现出典型的“大农业”格局;农产品中“大围子”和“罗戴”良种猪闻名全国,“谷塘鲤鱼”和“崩墈白鲢”誉满京华,金井、高桥、春华的茶叶已跻身于中国名茶之列,跳马、黄兴、安沙的花卉苗木和无公害蔬菜畅销全国各地。
立体交通网络发达。
浏阳河、捞刀河由东向西流经县境,汇入湘江。
湘江由南向北经县境西南边缘,注入洞庭。
京广铁路(复线)在县境西南穿过,货物可在暮云车站中转,运往全国各地。
黄花国际机场坐落在县境黄花镇,与国内主要航空港有班机往返,并有直通香港和东南亚的航班。
京珠高速公路,107 国道以及省道1819 线纵贯南北,319 国道横穿县境东西。
全县实现了乡乡镇镇通油路(或水泥路),村村通公路,大部分乡镇汽车可入组到户,交通十分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