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城市空间格局
- 格式:ppt
- 大小:11.29 MB
- 文档页数:50
大河西先导区大河西先导区概述长沙大河西先导区是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区,承担着国家探索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道路的重任。
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沙市成立大河西先导区。
发展目标三个层级区域范围根据《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建设总体方案》,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区域范围规划区总面积为1200平方公里,包括三个层级。
一是规划区,包括岳麓区、高新区、望城县的含浦镇、坪塘镇、莲花镇、雨敞坪镇、乌山镇、黄金乡、白箬铺镇、雷锋镇、高塘岭镇、星城镇,以及宁乡县的夏铎铺镇、金洲乡、历经铺乡、玉潭镇、城郊乡,用地总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
二是核心区,包括岳麓区、高新区和望城县的含浦镇、坪塘镇、雷锋镇、黄金乡、星城镇、高塘岭镇,用地总面积约570平方公里。
三是起步区,包括岳麓区的滨江新城、岳麓山景区、含浦镇、坪塘老工业区、高新区等,用地总面积约150平方公里。
“四区、三带”产业总体结构四区分别是黄金都市农业与农产品精加工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教文化产业区、高星综合功能区。
三带为金洲配套产业带、岳麓山人文生态旅游带、湘江西岸创新创意产业带。
先导区建设“三步走”第一步,起步阶段(2008—2012年),核心区骨架基本拉开,起步区主体功能区基本形成;第二步,快速发展阶段(2013—2020年),综合实力全面提升,核心区主体功能区基本形成;第三步,成熟发展阶段(2021—203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带动辐射能力显著增强,先导区基本建成。
滨江新城2010年1月19日,滨江新城片区规划已获得长沙市政府原则通过。
根据规划,滨江新城将建可容纳57万人的长沙复合型新都会中心。
总体规划:建成后可容纳57万人滨江新城片区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侧,是大河西先导区启动区的核心区。
片区呈南北狭长形,东临湘江风光带,西至银杉路,北达北二环线,南到潇湘嘴,规划区面积6.7平方公里。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长沙岳麓区整体规划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第五部分岳麓山片区城市设计方案一、项目概况规划范围位于先导区中部,北倚龙王港,南至二环线,东临湘江,西至西环线。
规划面积为21.7平方公里。
二、功能与角色定位功能定位——岳麓山片区是以风景名胜区和大学城为特征的区域创新中心、城市综合服务中心,是城市的品牌和名片。
角色定位——人文鼎盛风光独特的风景名胜文教繁荣富于底蕴的大学园区科技创新充满活力的智慧高地环境优美形象突出的城市名片区位图三、规划设计方案1、土地利用规划:充分体现片区的整体功能分工即北部为城市综合服务中心;中部为传统校区;南部为新校区。
用地布局充分尊重和结合现实条件,利用改造提升契机,结合三个湖泊——咸嘉湖、桃子湖、后湖形成三片与功能分区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中心。
结合现状的分布特点,综合安排校区、公共服务区、绿化休闲区和居住社区。
学校区建设与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形成共生关系,并成为岳麓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道路交通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充分体现内外分离。
外部为城市主干路和快速路,强调通过性和区域可达性;内部道路分片区形成相独立的内部系统,内部道路设计充分尊重现状的肌理和延续性。
轨道交通系统在片区核心穿过,在新一佳、东方红广场、后湖服务区、阳光100、湖南师范大学分别设立轨道车站。
在片区内鼓励进行非机动车系统的设计和安排,并积极利用改造空间形成完整有机的步行系统。
在大学城中倡导健康环保的交通出行方式3、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方案重点体现南北两个湖区的空间形态组织,并成为未来的城市综合服务中心和新校区的共享服务中心。
核心区的布局充分结合轨道站点,采用TOD的建设模式。
长沙大河西先导区梅溪湖规划为推进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建设,打造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重要载体,建设长沙大河西未来的城市中心。
长沙梅溪湖实业有限公司代表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管委会对梅溪湖片区进行整体开发建设。
一、项目基本情况梅溪湖综合开发项目是集防洪、生态产业、文化旅游和高档住宅开发于一体的综合型项目,规划范围北起枫林路、南接桃花岭景区界线、东起二环线、西至绕城高速,总规划面积约14.8平方公里,核心区范围7.8平方公里。
梅溪湖片区开发将围绕建设“梅溪湖国际服务及科技创新中心”这一战略目标,通过6到8年的建设,将片区建设成为一个生态环境友好、配套设施齐全、地标建筑突出、产业特色明显的具有国际水准的高端城市功能区。
近期目标为在2011年基本完成片区基础设施建设:梅溪湖湖泊完成蓄水,湖泊系统工程竣工,形成湖面和沿湖公共绿地景观;主干道路竣工通车,片区路网基本建成;龙王港防洪截污工程竣工,完成河道改道与疏浚工程,排水、通讯、管网等设施竣工,形成承载功能。
二、项目主要内容按照“一大中心,两轮驱动,三个带动”的指导思想,在规划范围内,突出生态整治和城市建设两大主题,按照“以基础设施带动产业发展、以环境整治带动新城建设人、以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的三大原则,通过多方筹措资金进行片区综合开发,努力建设成以下四个具有国际水准的功能区:(一)国际会议会展中心:是整个项目的功能核心,占地约570亩,建成国际一流的标志性建筑。
会议中心的主会议厅至少可容纳2000人—2500人举行会议,拥有同声翻译系统,能承办大型国际性会议,并能同时召开湖南省人大、省政协等会议;会展中心按大规模、高标准、国际性和现代化标准设计,能承办大型国际会展,满足世界性的展会要求,室内展馆面积要超过10万平方米,同时可进行空间灵活组合,以适应不同规模的会展要求。
(二)国际智力拓展和科技创新中心:拥有一流的科研中心、高端先进的公共技术平台、开放的实验室、共享的尖端实验设备和信息平台、专家楼等,能吸引全球顶级企业、顶尖专家来此进行学术交流、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各类高级人才创业发展。
第一部分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一、规划概况2007年12月14日,经报请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长沙市成立大河西先导区,进行国际招标。
经过两轮竞标,最后由深圳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形成大河西先导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规划区:湘江以西,涉及4个区县,15个乡镇,包括岳麓区,高新区,望城县的雨敞坪镇、乌山镇、黄金乡、白箬铺镇、高塘岭镇、星城镇,宁乡县玉潭镇、城郊乡、金洲乡、历经铺乡、夏铎铺镇,用地总面积约为1200平方公里。
核心区:黄桥大道以东,岳麓区,高新区,望城县的黄金乡、高塘岭镇、星城镇,用地总面积约570平方公里。
起步区:规划面积230平方公里,近期启动重点建设地区:包括岳麓区的梅溪湖周边地区、岳麓山周边地区、洋湖垸、坪塘片,用地总面积109平方公里。
二、规划目标和定位1、规划目标:着眼于带动全省、辐射全球,力争到2020年把先导区建设成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的示范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低于全国省会城市平均水平;高新产业的集聚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70%以上,高新技术总产值4000亿元以上;城乡统筹的样板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0000和40000元以上;生态宜居的新城区——建成区面积2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0万;支撑发展的增长极——核心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00亿元。
2、发展定位职能定位: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先导突破区,长株潭城市群战略整合核心承载区,长沙市提升主体功能区。
产业定位:湖南省产业先行先试区,长株潭产业转型示范引领区,长沙市高新产业核心集聚区。
生态定位:全国知名的生态文明区域,资源节约的循环集约新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标杆。
城镇定位:城乡统筹发展的区域城市,新型增长模式的城镇典范,环境友好的山水宜居新城。
三、规划理念1、规划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实行生态优先,环境优先;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促进资源集约利用,促进城市集约发展,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文明和谐城市。
长沙东部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长沙将推动形成发展协调的区域空间、蓝绿交织的生态空间、优质高效的农业空间、集约高效的城镇空间以及魅力凸显的特色空间,形成高效、安全、美丽、宜居、魅力、和谐的国土空间发展新格局。
1.城市空间总体格局以千万级人口的国际化大城市为目标,着力构建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集约型的空间发展模式,坚持“东拓、西提、南融、北进、中优”,形成“一核两副十片、一轴一带两廊”的城市空间总体格局。
一核两副十片:围绕五区联动,做大城区,构建核心带动、片区优化、新城发力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一核”,即长沙中心城区,重点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促进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突出国家中心城市和省会担当的核心职能,建设最能代表国家中心城市能级水平的高品质高质量城市服务核心和生活城区;“两副”,即浏阳城区和宁乡城区,面向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做实县区的要求,构建浏阳、宁乡城区省会副中心,培育省会城市新增长极;“十片”,即以“十个重大城市片区”推动长沙都市区提质,突出重点优片区,高标准打造金阳新城、金洲新城、金霞新城三大产业功能片区,高水平建设滨江金融、国际会展、高铁西城、南部融城等四大高端服务功能片区,高质量塑造隆平、大泽湖、大王山三大特色功能片区。
2.构建“一带五园五区”先进制造业格局在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核心功能布局上,长沙有着这样的思路:优化制造业空间布局、优化科技创新空间布局、优化综合交通物流空间布局,引导现代服务业空间集聚,着力优化提升开放空间。
优化制造业空间布局。
将围绕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构建“一带五园五区”的先进制造业格局,推进“五好园区”建设。
“一带”指浏长宁先进制造业产业带;“五区”指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含星沙产业基地)、宁乡经开区、浏阳经开区、望城经开区五个核心园区。
“五园”指宁乡高新区、天心经开区、金霞经开区、雨花经开区、岳麓高新区五个先进制造业重点园区。
提高工业用地效益,保障产业用地向宁长浏先进制造业产业带集中、向五区五园集中,着力培育一批产业配套完善、龙头企业主导、创新能力突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智能智造示范基地。
长沙大河西先导区规划一、规划概况二、2007年12月14日,经报请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长沙市成立大河西先导区,进行国际招标。
经过两轮竞标,最后由深圳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形成大河西先导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三、规划区:湘江以西,涉及4个区县,15个乡镇,包括岳麓区,高新区,望城县的雨敞坪镇、乌山镇、黄金乡、白箬铺镇、高塘岭镇、星城镇,宁乡县玉潭镇、城郊乡、金洲乡、历经铺乡、夏铎铺镇,用地总面积约为1200平方公里。
四、核心区:黄桥大道以东,岳麓区,高新区,望城县的黄金乡、高塘岭镇、星城镇,用地总面积约570平方公里。
五、起步区:规划面积230平方公里,近期启动重点建设地区:包括岳麓区的梅溪湖周边地区、岳麓山周边地区、洋湖垸、坪塘片,用地总面积109平方公里。
六、规划目标和定位七、1、规划目标:八、着眼于带动全省、辐射全球,力争到2020年把先导区建设成为:九、“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的示范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低于全国省会城市平均水平;十、高新产业的集聚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70%以上,高新技术总产值4000亿元以上;十一、城乡统筹的样板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0000和40000元以上;十二、生态宜居的新城区——建成区面积2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0万;十三、支撑发展的增长极——核心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00亿元。
十四、2、发展定位十五、职能定位: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先导突破区,长株潭城市群战略整合核心承载区,长沙市提升主体功能区。
十六、产业定位:湖南省产业先行先试区,长株潭产业转型示范引领区,长沙市高新产业核心集聚区。
十七、生态定位:全国知名的生态文明区域,资源节约的循环集约新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标杆。
十八、城镇定位:城乡统筹发展的区域城市,新型增长模式的城镇典范,环境友好的山水宜居新城。
“两型社会建设”长沙市河西先导区空间布局研究1研究背景2007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获国家批准。
面对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长株潭城市群的改革发展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战略层面。
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长沙大河西先导区,是落实国家统筹区域发展战略,探索“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的迫切需要;是扩大长株潭城市群辐射功能,促进中部地区快速崛起的现实选择;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探索内生型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途径。
河西先导区需要适应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置身我国中西部地区及全省总体战略发展的框架内,探索属于自身科学的空间布局,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持续发展,是本文着重研究的方向。
2研究意义2.1 融入区域协调发展的规划思想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中部崛起的大背景下,地处中国华东经济圈与华南经济圈的接合部、京广与长江两大产业带交汇处的长沙市,成为中西部地区的核心城市之一。
特殊的地理位置把长沙推到“9 2”泛珠三角经济圈与华中、长三角、西部经济圈相互对接、辐射、交融最重要的前沿位置。
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长沙2007年GDP突破2000亿元大关,在全国省会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排名中位居第八,中部城市首位。
从全国层面看,建设河西先导区,有利于增强长株潭城市群的辐射效应,促进中部地区快速崛起,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区域协调新格局;从湖南省经济发展层面看,河西先导区位于长株潭三市的结合部,可以使三市资源对接、流动和共享,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以强大的先发效应和聚辐效应辐射益阳、常德、娄底、岳阳、衡阳五个城市,带动湖南“3 5”城市群和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2 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统筹体系当前,统筹城乡发展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径之一。
我国正自上而下推行农村管理体制改革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功能组团与高效农业产业区协调发展,对河西先导区来说是非常好的机遇。
加快打破城乡二元制结构,探索破解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制约、资源制约、环境制约的新机制,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居住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
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十二五”发展规划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管理委员会二0一一年四月目录第一章创造发展模式基本建成两型社会示范区(1) 第一节发展环境(1)一、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1)二、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3)三、存在严峻的发展挑战(4)第二节总体要求(5)一、指导思想(5)二、发展原则(6)三、发展战略(7)第三节战略目标(8)一、核心任务(8)二、具体目标(9)第二章推进跨江发展建设长沙城市新中心(10) 第一节发展要求(10)一、发展定位(10)二、具体目标(11)第二节建设重点(12)一、打造品质一流的城市主轴(12)二、建设现代繁荣的功能片区(13)三、奠定核心区基本框架(14)四、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15)第三节战略工程(17)一、建设交通枢纽中心(17)二、建设文化艺术中心(18)三、建设科技研发中心(18)四、建设现代金融中心(19)五、建设区域商务中心(19)第三章培育高端产业显著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19) 第一节主要目标(19)一、基本要求(19)二、具体目标(20)第二节产业布局(20)一、现代服务业布局(20)二、工业布局(20)第三节产业重点(21)一、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21)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22)三、改造提升传统优势制造业(24)第四章提升环境质量建设生态宜居家园(25) 第一节建设目标(25)一、基本要求(25)二、具体目标(26)第二节重点工程(26)一、实施节能减排工程,实现落后产能退出(26)二、实施循环经济工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7)三、实施生态提质工程,建设五大生态系统(27)四、实施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安全幸福家园(31) 第五章加快农村发展初步实现城乡一体化(32)第一节主要目标(32)一、基本要求(32)二、具体目标(32)第二节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32)一、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33)二、实施农村电力扩容工程(33)三、实施农村安全用水工程(33)四、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工程(34)第三节建设两型示范村镇(34)一、建设特色示范乡镇(34)二、建设新农村示范村(35)第六章加强自主创新建设人才创业示范区(37)第一节主要任务(37)一、总体要求(37)二、具体目标(37)第二节建设创新创业平台(38)一、加快建设一流的大学城(38)二、加快建设高水平的研发区(38)三、加快建设高效能的孵化群(39)四、加快建设充满活力的创业园(39)第三节优化创新创业环境(40)一、建设开明包容的新区文化(40)二、建立创新创业的激励政策体系(40)第七章深化配套改革创造体制机制新优势(41) 第一节主要任务(41)一、基本要求(41)二、主要目标(41)第二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42)一、健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体制机制(42)二、完善市场配臵资源的体制机制(42)三、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机制(43)四、创新社会建设体制机制(44)第三节构建两型标准体系(45)一、实施两型规划建设标准体系(45)二、实施两型产业发展评价体系(45)三、实施两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46)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先导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长沙大河西综合交通枢纽工程背景资料1、长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2009年12月9日,市人民政府市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组建长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投资运营平台,由长沙先导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湖南龙骧交通发展集团公司、长沙市公共交通投资管理公司、长沙轨道交通发展集团共同出资组建,长沙先导投资控股公司代表政府控股。
2010年2月,长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 2.5亿元人民币,由大河西先导区管委会副主任、长沙先导投资控股公司董事长刘继雄担任公司董事长。
作为我市综合交通枢纽唯一国有建设运营商,公司授权投资交通枢纽项目、运营交通枢纽资产,开发交通枢纽项目配套项目。
根据我市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发展规划,大河西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启动建设后,还将陆续启动其他交通枢纽建设,经过5至10年的努力,整体打通城市公共交通与对外交通衔接节枢纽,大大提升城市交通通行能力和服务质量,服务市民出行和区域经济发展。
2、综合交通枢纽是区域综合运输网络的节点,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的平台,是实现交通一体化的核心。
综合交通枢纽具有“无缝高效衔接、零距离换乘”的特点,分为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一般枢纽三个层次。
根据《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和《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综合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大河西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按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规划建设,建设目标为:——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提高运输能力和效率;服务于现代综合交通运输,强化运输过程的无缝衔接;服务公路快速客货运输,强化快速客货运输组织功能;服务现代物流业发展,强化货运枢纽的物流功能;服务交通信息化建设,提供及时有效的客货运输信息。
——服务公众便捷安全出行:方便公众出行,加强源头安全管理,提升运输服务水平,为公众提供便捷、安全、可靠的出行条件;——保障国家安全:加强运输组织,协调运力,保障国家重点物资和紧急物资运输,保障春运、黄金周旅客运输,确保社会稳定,维护经济安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