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结构-长沙为例
- 格式:ppt
- 大小:30.01 MB
- 文档页数:188
96 | 城市研究作者简介陈群元长沙市城市规划研究室主任,高级工程师,博士,****************蒋 伟湖南中规设计院有限公司副院长,高级工程师,硕士Research on the Residential Floor Area Ratio Assignment Method under the Constraint of Density Zoning: A Case Study of Changsha强度分区约束下的居住容积率赋值方法研究——以长沙市为例陈群元 蒋 伟 CHEN Qunyuan, JIANG Wei传统容积率赋值方法主观性较强,具有很大程度的片面性。
首先分析长沙市现行容积率确定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基于容积率强度分区,推算各强度分区的居住平均容积率。
进而选取交通、服务、环境等多方面影响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容积率影响因子及其权重,构建居住用地容积率影响因子模型和计算方法,并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求得各地块综合得分。
最后以长沙滨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运用此方法为各居住地块容积率赋值,并与原控制容积率进行对比,评估其合理性。
The traditional FAR assignment method is highly subjective and has a large degree of one-sidedness. First, it analyzes the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etermin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current floor area ratio in Changsha City, and calculates the average residential floor area ratio of density zoning. By selecting traffic, service, environment and other influencing factors, this paper uses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o determine the floor area ratio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ir weights from a combination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constructing an influencing factor model and calculation method and using GIS spatial analysis to obtain the comprehensive score of each block. Finally, taking the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of Changsha Binjiang New City as an example, this method is used to assign the floor area ratio of each residential plot and compare it with the original value to evaluate its rationality.容积率;控制性详细规划;赋值方法;长沙floor area ratio;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 assignment method; Changsha文章编号 1673-8985(2022)04-0096-06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11982/j.supr.20220416摘 要Abstract 关 键 词Key words 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当前重要的法定规划之一,其法定地位由2008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确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发展长沙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加强城市环境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市民身心健康,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和规划建设经管水平,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府相关文件,结合本市实际,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是长沙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之一,凡在规划区范围内有关绿地的一切生产与建设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划。
如对本规划进行调整修改,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有关法规程序进行。
第二条本规划范围分市域和都市区两个层次,市域范围包括市区(即五个行政区:芙蓉区、天心区、雨花区、开福区、岳麓区),一个县级市(浏阳市)、三个县(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总面积11819.5平方公里,主要确定域内绿地系统总体布局结构和自然保护区范围;都市区范围包括市区,长沙县的星沙镇、暮云镇、黄花镇、榔梨镇,望城县的高塘岭镇、坪塘镇、丁字镇、雷锋镇、星城镇、含浦镇、黄金乡,总面积1450平方公里。
第三条划定市域重要绿色空间的保护范围,明确要突出体现的自然地域风貌特色。
重点表现长沙山、水、洲、城相融相彰的基本构架,创造平衡协调的城市生态系统,规划绿地应合理安排、均匀分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规划思想。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发扬充分结合。
考虑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发展,使物种的多样性通过科学的物种规划与安排来促进和提高。
注重植物景观的塑造和树种选择,绿化建设应该与实际发展相结合,合理安排近、远期开发建设的内容和进度,最大程度达到城市绿地按计划、有步骤建设的目的。
本规划期限为2003年~2020年,其中分近、远两期,近期为2003年~2008年,远期为2009年~2020年。
第四条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城市绿地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设部城建[1993]784号文件)●《城市绿线经管办法》(建设部[2002]112号令)●《城市绿地分类规范》(2002年)●《园林城市指标》(2000年)●《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1997年)●《关于印发〈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技术方案〉、〈国家园林城市规范〉的通知》(建设部城建[2000]106号文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务院[2001]20号令)●《湖南省实施〈城市绿化条例〉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经管法》(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0年)●《湖南省风景名胜区经管条例》●《长沙市城市绿化经管条例》●《长沙市古树名木保护经管办法》●《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经管办法》●《长沙市城市规划经管技术规定》●《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已编制的各类专项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相关修建性详细规划。
力度空前,也展示了北京市长远的战略和责任担当,为首都第二个百年预留空间。
预控多层次多元化的战略留白资源也将持续为北京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和机会。
(三)共识与思考1.共识。
从国内典型城市战略留白实践对比来看,战略留白主要有 “定空间,不定用途”的空间留白与“定指标,不定空间”的指标预留两种方式,这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空间预备”能最大限度满足不确定性事件的落地要求。
在土地约束、政策背景之下,选址主要集中于存量建设用地,用地权属主要为集体土地或国有土地,地块尺度层次多元,与城市留白的主要目标相呼应。
过渡期一般允许合理使用,支持公益、改善环境型的开发建设,但一切建设行为须严格管控。
触发启用则须经过市级层面的审议决定,契合战略目标的要求。
2.思考。
根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要求,战略留白区划定的目标主要是应对城市的不确定性和重大事件,为城市的战略性机遇预留,但并未对具体的实施管控做出具体要求。
上海、北京的留白实践在这一基本要求上根据各自的发展背景、发展阶段进一步延展了战略留白的定义,衍生了城市结构功能调整等更丰富多元的内涵,使战略留白与城市未来发展目标产生了直接的联动关系,进化出了国土空间战略留白规划2.0甚至是3.0版本。
三、留白策略的阶段性(一)留白策略的阶段性行动安排不同发展阶段,城市暴露的问题各有差异,城市规划的留白策略也应随之变化调整(图1)。
在城市发展初期,规划留白的目标一方面是搭建城市发展和功能结构框架,另一方面是做好空间发展的战略预留。
在城市高速态势发展的中期阶段,这一阶段城市在快速扩张的同时内部结构的矛盾凸显,环境污染、社会公平正义等问题相继出现,生态留白、推行“白地”策略或综合用地发展策略、加强历史文化的留白都刻不容缓。
在城市发展的中后期,城市总体上从“增量发展”进入“存量发展”,这一阶段留白策略应侧重自下而上的公众参与、社区营造以应对城市不断的存量更新。
由此可见,留白策略应该贯彻于城市发展的全周期。
基于多源大数据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以长沙市为例黄思佳,舒倩摘要:通过对互联网数据的抓取和提炼分析,识别出城市商业活力空间以及城市生活便利空间的结构,再通过对两者进行加权叠加分析,对城市整体空间结构加以识别。
并进一步与现行城市总体规划中空间体系结构进行对比,了解总规空间体系的实施程度。
关键词:大数据,空间识别,商业活力,生活便利性1前言在城市规划实施评估中,一项重要内容的就是评估城市空间分布与城市发展方向是否与总规空间布局规划。
在以往对城市进行实施评估中,主要运用样本调查、人口数据统计、社会各类指标等统计数据来判断城市规划的实施效果。
这样的传统蓝图式城市规划评估模式[1]受政策制度、技术方法和数据获取的影响,以物质空间评估为主,缺乏对城市活动主体需求的评价,导致规划评估的系统性、动态性和实效性不足。
本文在基于传统统计方法之外,尝试引用大数据对城市现状建设情况进行实时反馈,研究方法由以传统的统计年鉴、社会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等为主向以网络数据(特别是商业点评网络数据)的抓取与空间定位技术的应用为主转变;数据内容呈现出大样本量、实时动态和微观详细等特征,且更加注重对研究对象地理位置信息的提取,从“以人为本”角度看待城市规划建设成就。
2数据来源和技术思路2.1数据来源本次研究主要针对于城市商业空间和生活空间的识别,因此在数据的选择上主要是针对商业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生活性相关设施等内容的收集和捕获,主要数据来源为以下四个方面:(1)大众点评网:该网站是国内最早建立的第三方点评平台,始建于2003年4月,截至2017年大众点评月均活跃用户数超过2亿,收录商户数量查过1400万家,并且月综合浏览量(网站及移动设备)超过150亿。
已形成一个庞大、能够客观体现餐饮、消费决策和分布的数据库。
(2)手机信令数据,通过联通公司获取长沙市域约200万联通用户手机信令数据(数据经过180天动态跟踪数据标定而来,根据运营商市场份额乘以相应系数进行扩样得到的,能够在特定时间段反映区域内差异化的比例与相对关系),通过数据清洗、筛选、处理、扩样,分析居民出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