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品质变异现象培训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951.00 KB
- 文档页数:29
《中药储存与养护 》中药常见质量变异现象----其他变质现象中药常见质量变异现象----其他变质现象一、气味散失概念:含有易挥发成分中药储存保管不当挥发损失中药气味改变中药的气味散失既是所含挥发油的散失,也是有效成分散失。
一、气味散失原因:挥发越快挥发气味散失越多挥发油(中药内具有芳香气味的油质储存时间越久常温温度越高气味散失的原因是挥发油被氧化、分解或自然挥发的结果。
一、气味散失原因:薄荷荆芥麝香中药芳香性气味是起治疗作用的有效成分,也是鉴别中药质量的标志之一。
二、风化概念:中药表面形成粉末状物失去一部分或全部结晶水含有结晶水的无机盐类中药空气干燥二、风化概念:胆矾硼砂任何一种中药风化后都会不同程度的改变其重量和成分的含量,风化后的中药的药用价值依风化产物而定中药常见质量变异现象----其他变质现象二、风化概念:任何一种中药风化后都会不同程度的改变其重量和成分的含量,风化后的中药的药用价值依风化产物而定质量和药性改变芒硝风化硝芒硝风化硝风化作用:泻热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主治:实热便秘、肠痈病证质量纯净、清上焦热主治:用于治疗牙龈肿痛、目赤肿痛等上焦病证中药常见质量变异现象----其他变质现象绿矾碱式硫酸铁不宜用药二、风化概念:任何一种中药风化后都会不同程度的改变其重量和成分的含量,风化后的中药的药用价值依风化产物而定风化中药常见质量变异现象----其他变质现象二、风化与空气相对湿度关系:风化现象越快药材的风化空气中的相对湿度空气中的相对湿度成反比越低空气的温度只起间接推动作用中药常见质量变异现象----其他变质现象二、风化与空气相对湿度关系:各种矿物药的结构组成不同,正常温下的风化程度也不相同。
芒硝风化中药常见质量变异现象----其他变质现象二、风化与空气相对湿度关系:各种矿物药的结构组成不同,正常温下的风化程度也不相同。
绿矾风化中药常见质量变异现象----其他变质现象二、风化与空气相对湿度关系:各种矿物药的结构组成不同,正常温下的风化程度也不相同。
2024年度中药材性状及鉴别培训课件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中药材的性状特征外观性状气味特征味道特点2. 第二章:中药材的显微鉴别细胞结构组织构造粉末特征3. 第三章:中药材的理化鉴别溶解性试验沉淀反应光谱分析4. 第四章:中药材的化学成分鉴别主要成分分析特征成分检测含量测定二、教学目标1. 使学员掌握中药材的性状特征,能够准确鉴别不同中药材。
2. 使学员了解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的方法,能够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3. 使学员熟悉中药材的化学成分鉴别,提高中药材质量控制的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中药材的性状特征、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和化学成分鉴别。
难点: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的方法应用,以及化学成分的检测技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中药材标本、显微镜、理化仪器等。
学具:培训教材、笔记本、笔、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介绍中药材市场现状,分析中药材质量问题,引出中药材性状及鉴别的重要性。
2. 理论知识讲解:第四章:中药材的化学成分鉴别主要成分分析特征成分检测含量测定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讲解中药材鉴别的方法和技巧。
4. 显微鉴别实践:使用显微镜观察中药材标本的细胞结构、组织构造和粉末特征。
5. 理化鉴别实践:进行溶解性试验、沉淀反应等理化实验,鉴别中药材的真伪。
复习中药材的性状、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和化学成分鉴别的方法。
7. 课后练习: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中药材的性状特征外观性状气味特征味道特点2. 中药材的显微鉴别细胞结构组织构造粉末特征3. 中药材的理化鉴别溶解性试验沉淀反应光谱分析4. 中药材的化学成分鉴别主要成分分析特征成分检测含量测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中药材性状鉴别练习2. 作业题目:显微鉴别练习3. 作业题目:理化鉴别练习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培训结束后,进行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中药调剂学——第十一单元中药品质变异影响中药品质变异的因素中药变质的自身因素1.中药的含水量水分与虫害——枸杞子水分与霉变——霉菌新陈代谢在水的作用下水分与潮解——大青盐、柿霜水分软化——含亲水集团的动物胶质阿胶、龟板胶、鹿角胶水分与风化——玄明粉水分与走味——芳香、苦味、水溶性水分与其他质变——过于干燥,干裂、脆化、变形中药水分测试方法:烘干法、甲苯法、红外线干燥法、电阻法、中药水分测定仪速测法中药水分的平衡与安全Ⅰ.水分的平衡吸湿和散湿能力水蒸气层Ⅱ.水分的安全中药的安全水分:在一定条件下,能使其安全储存,质量不发生其他异变的临界含水量北方地区30℃,红枣12%-17%,党参11%-16%,麦冬为11%-15%。
中成药蜜丸11%-15%,水丸6%-9%,片剂4.5%-6%。
2.中药的化学成分及对中药贮存的影响生物碱类:干燥方法不适宜,含量降低;与空气和日光,氧化分解而变质;避光贮藏。
苷类:55℃~60℃干燥,避免酶分解。
鞣质类:在空气与日光中,渐渐变成棕黑色;在碱性溶液易氧化变色;遇铁盐变成黑色。
油脂类:光线、温度、水分、杂质等加速酸败。
挥发油类:密闭、凉爽避光、不宜紧密、重压;常较低温度干燥(35℃以下);某些含挥发油具有杀虫、杀菌(丁香)。
植物色素类:花色素酸红、碱蓝、中紫;与金属盐类变蓝以至黑色,沉淀;加热分解、褪色;日光和空气氧。
中药变质的环境因素1.温度5℃~20℃,药材成分稳定,利于贮藏;34℃以上,杏仁、桃仁、柏子仁走油;薄荷、荆芥、肉桂、丁香芳香气味降低;天冬、玄参、党参含糖质较多软化;动物胶、植物树脂、干浸膏、蜜丸发软粘连或熔化;30℃左右,利于害虫霉菌的生产繁殖;0℃以下,鲜活中药,鲜姜、鲜石斛水分结冰。
2.湿度一般药物含水量10%~15%左右。
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上,糖质多的中药,糖人参及蜜制品吸潮发霉虫蛀。
盐附子与芒硝会潮解溶化。
空气相对湿度60%以下,胆矾、芒硝易风化;叶、花、胶干裂发脆,蜜丸剂类失润发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