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笔花鸟画中的写意性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工笔花鸟画的特点在工笔花鸟中,写意性亦是其一贯的诉求。
工笔画的意象性是东方的哲学观念和审美取向决定的,其最高境界是“传神写意”的境界。
工笔画虽以严谨细致见长,工笔画多用工整细密的笔法来描绘物象,追求绘画手段的装饰意味,但并不是自然主义的描绘,写意传神、气韵生动的内在要求,以及笔墨意识与文化内涵的审美价值的追求,都随处可见对写意性的追求。
工笔花鸟画的写意性应贯穿于其思维和运作过程之中,这两个过程相互依托,互有渗透。
而写意的思维又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就是前面讲的创作方法,也就是构思立意的过程,它不但受作者的天赋学养、性情风度、思想特征的影响和制约,还包含一定时空的内容与气质。
思维过程的第一个层面最终还要落在第二个层面,即形式、题材等因素上,题材的确立,形式的构成是立意的直接体现。
写意画不是对水墨画的专称,而是指中国画传统精神里,运作与思维的独特方式。
之所为写意画,首先是“写”,写是指笔墨行为相应的点线迹划,是形式美的肇端。
“意”即构思立意。
立意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思考:即生活内容和表现形式。
工笔花鸟画生活内容的立意,无法偏重于社会功利目的,词、书、画、印相结合表达作者心胸、逸气、学识修养的传统立意也不能增添工笔花鸟画绘画语言本身的魅力。
而表现形式的立意则属绘画本体的、内在的思考,形式和形式美的思考。
但生活内容是表现形式的前提与保证,形式美的创造是人的智慧对生活内容的剖析与结晶,是纷繁和谐中不与它同的提取,至少是对前人形式美的综合消化与再创造,最后,逐渐脱离生活而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工笔花鸟画由于表现题材,表现方法极易雷同,独特形式美的创造应植根于本地区和独特的文化背景之下,把生活内容演变成具有象征性的结构、节奏、韵律、均衡等形式规律的框架,再把物象按其形态特征简化、归纳、概括为相应的能揭示其本质精神的明确的图形,使其落实在形式规律的框架之上,使之既对立又和谐,既变化又统一,从而获得准确体现作者性情、气质和审美思想的理想画面。
浅谈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中国工笔花鸟画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分支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首先,中国工笔花鸟画重视“工”,即绘画技巧的精湛和准确,注重用形似骨、色似丹、写似镜的技法,刻画精细细腻,构图严谨,细节处理细致入微,力求还原花鸟的真实形态、动态和气息。
同时,工笔花鸟画的色彩丰富鲜艳,通过中西方先进的绘画技法深化升华了传统的工笔画,不但严谨规范,更增加了立体感和现代感。
其次,中国工笔花鸟画注重“笔”,即艺术家绘画的笔墨、构图和意境的表达。
工笔花鸟画笔触清晰挺拔,写出了花鸟的骨气和精神,构图严谨有序,符合自然和谐之美,意境深邃幽远,传递了画家的内心感受和审美情趣。
工笔花鸟画常以“写意”的表现方式来表现画家的抒情情感,从而达到境界的提升。
最后,工笔花鸟画还强调“用心”,即艺术家对绘画题材的深入研究和理解,以及在绘画过程中的专注和用心。
中国工笔花鸟画常选取花鸟等自然物象作为绘画题材,寓意丰富,更具文化内涵。
在绘画过程中,艺术家需要耐心细致,逐步堆砌,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中国工笔花鸟画具有工、笔、用心三个方面的艺术特点,这些特点不仅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气质,也是现代工笔花鸟画艺术家不断探索的方向。
中国花鸟画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适应中国人的社会审美需要,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以寓兴、写意为归依的传统。
所谓写生就是“移生动质”,就是“变态不穷”地传达花鸟的生命力与各不相同的特性。
所谓寓兴,通过花鸟草木的描写,寄寓作者的独特感处,以类似于中国诗歌“赋、比、兴”的手段,缘物寄情,托物言志。
所 谓 写意 ,就是强调以意为之的主导作用,就是追求象 中国书法艺术 一样淋漓尽致地抒写作者情意,就是不因对物像的描头画脚束缚思想感情的表达。
为此,中国花鸟画的立意往往关乎人事,它不是为了描花绘鸟而描花绘鸟,不是照抄自然,而是紧紧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生活遭际、思想情感的某种联系而给以强化的表现。
它既重视真,要求花鸟画具有“识夫鸟兽木之名”的认识作用,又非常注意美与善的观念的表达,强调其“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主张通过花鸟画的创作与欣赏影响人们的志趣、情操与精神生活,表达作者的内在思想与追求。
表现在造型上,中国花鸟画重视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甚至追求“ 不 似之似 ”与“似与不似之间”,借以实现对象的神采与作者的情意。
在构图上,它突出主体,善于剪裁,时画折技,讲求布局中的虚实对比与顾盼呼应,而且在写意花鸟画中,尤善于把发挥画意的诗歌题句,用与画风相协调的书法在适当的位置书写出来,辅以印章,成为一种以画为主的综合艺术形式。
在画法上,花鸟画因对象较山水画具体而微,又比人物画丰富,所以工笔设色更具写实色彩或带有一定的装饰意味,而写意花鸟画则笔墨更加简练,更具有程序性与不可更易性。
写意花鸟画的形成和发展 ( 1 )花鸟形象比人物、山水出现要早,如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出现的花木鸟兽、虫鱼、龙凤等纹样。
如长沙马王堆的帛画《人物夔凤图》等,当时还没有产生专门从事花鸟画创作的画家和理论,花鸟画也多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的。
这些作品或是常有较多的装饰性,或是主要表现人物生活环境。
( 2 )唐代经济繁荣, 统治者 生活奢侈豪华,社会习俗与审美观念都有新的要求(此期间出现不少花鸟画高手,如画鹤的 薛稷 ,画马专家 曹霸 、韩干,还有如 韦偃 画龙,戴嵩画牛等)。
2019·11一、白描写意性的表现(一)白描题材与功能的转换白描在唐以前是人物画起稿的粉本,被称为“白画”或“线描”。
早期白描画线描技法以均匀流畅的线条为主,到了唐代,吴道子为了能生动表现人物衣服的厚度与质感,把白描线条发展出粗细轻重的变化。
南朝谢赫在《画品》中说:“图画者,莫不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
”白描题材早期主要运用在人物画中,绘画的主要功能是统治阶级传播社会文化的途径,特别是道德教育。
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提到:“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远,发于天然,非由述作。
”否定了将绘画仅看成是怡情悦性之事的观念。
此时,山水画与花鸟画也出现并发展,张彦远认为山水画的功能是“图画者,所以鉴戒贤愚,怡悦情性”,再现自然之美,有“畅神”的作用。
到宋代,文人画思潮及由此而生的艺术审美与品评标准的转换,主导了当时的文化艺术,绘画美学观念的政教走向悦情。
北宋李公麟的画作题材广及人物、花鸟、鞍马、山水、侍女等,画面很好地融合了真实感与文人情趣,所作皆不着色,其精湛的白描笔法与画风,使白描不再依附于工笔画底稿的存在,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科。
李公麟的鞍马无论骨气、精神、绘画技法还是社会功能与前代相比都出现了变化,代表作《五马图》(图1)中的马上升为画面的主体,不是作为坐骑和人物画的附属,而是被赋予了独立的美学内涵。
由此可见白描题材与功能发生了变化,白描开始成为画家抒发情感、寄寓心情的绘画。
(二)白描技法上的写意性白描技法的写意性首先是白描不拘泥于表现物象的真实形象,而是通过总结物象规律加以主观处理,运用线条的变化完善丰富画面。
例如陈洪绶《水浒叶子》中运用不同的线条来表现人物不同性格和形象,水浒英雄中宋江的人物形象在小说中描写他个头矮小,皮肤黝黑,又称“黑宋江”,但陈洪绶并没有按照小说中所写的那样如实地刻画,而是根据自己在社会生活中对人的观察,凭借自己小说中人物的深刻理解,加以丰富的想象力,抓住他的神态、动作、衣物去表现,显示出宋江是一位敢于挑战封建势力的梁山好汉首领的形象。
Literarytheorytoexplore 文艺理论探索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7工笔花鸟画色彩的写意性研究文/雒冲摘要:自宋徽宗创立宣和画院以来,宋代院体花鸟画在赵佶的领导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画师所绘制的工笔花鸟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对物象的刻画极为细致入微,将宫廷绘画推向了一个高峰。
“写意性”是推动工笔花鸟画发展的主要因素,使花鸟画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和丰富,创新了工笔花鸟画的绘画技法,也创新了画家的思想观念。
本文将着重对工笔花鸟画色彩的写意性进行研究。
关键词:工笔花鸟画;色彩;写意性;研究色彩作为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之一,具有传达画面情感的作用。
在中国绘画艺术史上,设色是艺术创作中的关键环节,古人对工笔花鸟画的着色有着较高的要求。
如果画家在创作时不能根据画面的需要来进行着色,就会导致作品被客观物象色彩所干扰,所以画家要重视色彩创作的写意性与主观性。
当代画家要主观的运用色彩,激发新的创作灵感,打破工笔花鸟画千篇一律的局面,赋予工笔花鸟画新的艺术生命,使工笔花鸟画创作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更加契合当代人的审美情趣。
1 工笔花鸟画色彩写意性的重要性艺术表现的关键是色彩的运用。
我国绘画设色的基本原则是“随类赋彩”,主要是指画家在进行上色时,要根据自然事物的颜色来进行不同的着色,目的是将不同的自然事物区分开来,使画作可以因环境、感知和内心色彩而不断变化,进而体现画家内心情感的表达。
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色彩变化是需要通过人的感知来认定的,这是一种遵循内心情感的主观行为,画家如果忽略对写意的表现,仅仅依靠客观事物的特点来进行着色,就会使画作失去精神和灵气。
由于不同的自然事物具有不同的色彩,在进行色彩创作时也要考虑外界环境、季节等多方面的因素,根据画面的色彩需要来进行艺术创作,进而实现在艺术创作主客观的完美统一。
当代工笔花鸟画家在表现画作的写意性时往往使用色彩创作的手段,遵循内心的艺术创作理念,根据万物色彩的变化去主观地运用色彩,然后表现出内心的创作精神,解决用色时的被动局面,打破了客观物象色彩的创作局限,真正实现了画家内心情感的传达,同时也能够让画作欣赏者感受到画家的精神追求,从而使两者之间产生精神层面的思想共鸣。
工笔花鸟画的写意性浅析作者:沈庆祺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6年第01期摘要:工笔花鸟画是一门古老的传统绘画艺术,具有时代的审美特征和鲜明的艺术特点。
随着当今时代文明的发展,工笔花鸟画打破了传统工写分家的画法,现代画家们运用新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新的审美思想和表现形式。
其中“写意性”是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特征,也为当代工笔花鸟画继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工笔花鸟画同样可以很好地达到“托物言志,於情于景”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工笔花鸟画;写意性;传统;现代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03-0041-01在“写意性”相关概念的内涵阐释中,“意”是表现自己的主观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观察,与自我的审美情趣、思想相融之后产生的意象。
它既包括客观事物,也指个人主观意识。
它既是抽象又是具象的,既有客观性,也有主观性。
这是一种来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的思想,“意”不仅仅存在绘画中,音乐文学也是如此,意是一种精神所在。
“写意”是当画家的心中的“意”需要表达出来的时候,就会遇到所谓“写意”一说,通俗的来说“写意”是一种表达手法,它存在于中国画形式中,又被普遍运用在写意画中,是写意画的独特之处。
“写意性”在工笔画中,意同样是画的灵魂。
工笔花鸟画的写意性不但表现客观事物的形态特征,也表现出画家自我的主观意识和内在精神,它们形意相融,主客相合,使工笔花鸟画具有了更加独特的艺术魅力。
“写意性”在工笔花鸟画中主要表现在线条、墨和色、造型与构图、技法等几个方面。
首先,线在我们客观现实的物象中是不存在的,是人们经过观察、理解后得出的。
在数千年的绘画发展中,中国绘画被称为线条的艺术,以线立骨成为工笔画的重要造型手段之一,工笔花鸟画中线的造型支撑着整个画面的结构,线成为表达精神内涵的工具,所以线的本身就具有写意性。
在传统工笔花鸟画中的线,作为主要的造型要素,构建、支撑着整个画面的结构,是表现化的一种形式,是渗透了主观“意”韵的一种客观反映。
中国古代绘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
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人物形象和社会风貌,古代绘画艺术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主要艺术表现形式,包括工笔画、写意画、山水画、人物画和花鸟画。
一、工笔画工笔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一种主流表现形式,它以细腻、精细的笔触和严谨的绘画技法为特点。
工笔画追求细节的精确描绘,常用于描绘人物形象、花鸟、山水等题材。
画家使用细毫笔触细致地表现物体的轮廓线和纹理,以及光影效果,使作品更加真实生动。
工笔画的色彩鲜艳明快,常选用质地良好的颜料,给人以色彩明亮、画面丰富的感觉。
二、写意画与工笔画不同,写意画更注重表达主观情感和意境,追求意象的形成。
写意画通过简洁、概括的笔触和形式,充分发挥了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写意画通常运用浓墨重彩的表现手法,通过笔墨的运用和形象的构成,表达出画家对于自然和人物的独特理解。
写意画重视意境的抒发,艺术家往往通过画面的布置和构图手法,展示出内心深处的思考和感悟。
三、山水画山水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代表作品之一,通过描绘自然山水的壮丽和美妙,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向往和追求。
山水画追求意境的营造,通过线条、墨色、贴近意境的构图、布局表达绘画家的情感和主观感受。
山水画往往采用“一泼一拓”、“云烟渺渺”等构图手法,使画面更具深度感和空间感。
四、人物画人物画在中国古代绘画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描绘人物的形象和神态,展现了人物的性格、情感和社会地位。
人物画虽然也追求细致的描绘,但更注重形象的塑造和人物性格的把握。
人物画的造型和人物的动态表达都是画家临摹和创作的重点,艺术家通过绘画技巧的运用,使观者能够感受到人物形象的丰富内涵。
五、花鸟画花鸟画以花卉和鸟类为题材,是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重要分类之一。
花鸟画具有写意性和工笔性的结合,追求物象的形态和感觉的表达。
花鸟画以细腻的线条描绘花朵和鸟类的形态,注重色彩的感染力和鲜明度,形成充满生命力的画面。
浅谈中国画的写意性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而中国画中的写意性则是中国画的一大特色,它表现了中国画家对于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和审美情趣,注重意境和艺术境界,有着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表现手法。
本文将从写意性的概念、特点以及在中国画中的体现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探讨,希望能够带领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画的写意性。
一、写意性的概念写意,最早起源于唐代,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表现方式。
写意即意从心来,笔从意上。
它不仅是绘画的技法,更是一种审美趣味和艺术追求。
写意作品一般不追求形象的逼真,而是通过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和意境表达来展现客观事物的内涵和情感。
写意的力求以简写的形式表达形象,以追求精神的传达为主。
写意性的中国画有其独特的审美特点和表现手法,是中国画的一大特色。
1. 主观审美情趣中国画的写意性注重作品背后的主观感受和审美情趣,画家通过自己的心灵感受和对客观世界的理解来表达意境和情感。
写意作品追求的是画家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和情感抒发,而非客观事物的形象真实。
2. 自由灵动的笔墨写意中国画的笔墨常常显得自由灵动,它不受形式的约束,强调笔墨的变化和表现力。
中国画家在作画时会运用各种不同的笔墨技法,如点、线、面并用,留白运笔等,在画面中创造出丰富的变化,以展现出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
3. 强调意境和情感写意中国画注重意境和情感的表达,画家通过笔墨的运用和画面的构图来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内在理解和感悟。
画家通过笔墨的运用和构图的布局来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情感氛围,将外在事物与内在情感融为一体,力求达到画心。
三、写意性在中国画中的体现1. 山水画中国的山水画是中国画中写意性的典型体现。
山水画以山水为主题,强调山水的神韵和意境表达。
画家在作画时,常常通过墨色的运用和笔法的表现来创造出一种悠远、空灵的意境,强调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
2. 花鸟画中国画的花鸟画也是写意性的重要体现。
花鸟画以花鸟为主题,画家通过对花鸟的形态和神韵的理解,以及笔墨的运用,表现出对花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书画评介Painting and C alligraphy Review浅论“工笔”如何“写意”—以苏百钧工笔花鸟为例刘瑞儿近年来工笔绘画发展势头强劲,而写意绘画则 在画坛赛事中颇受冷落,两者对比之鲜明在代表中 国美术最高水平的全国美展中尤为凸显。
此一现象 已经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其中不乏对于工笔绘画 的质疑与争论。
有人认为,工笔画的盛行从某种程 度上看是当代画坛血液中对我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轻 视与流失,毕竟在历史语境中,写意绘画由于受到 文人精神加持,曾一度引领中国传统美术创作风骚。
有关“工笔”与“写意”技法特性的著述已浩如烟 海,此处笔者无意加以赘述,下文谨以苏百钧工笔 花鸟为例,着意探讨“工笔”绘画应当如何“写意”,试论两者在艺术创作中的矛盾统一。
本文所论述的 “写意”,可以从广义上理解为艺术作品中对画家 主观意识进行表达的创作,也可在此基础上将其解 释为艺术作品所具有的能够呈现画家创作观念的写 意性功能。
苏百钧是当下国内享有盛誉的花鸟画家。
他的 工笔花鸟画不仅以自然美的咏叹表现出对生活的热 爱,更以意象造型及高超的艺术技巧享誉画坛。
应 该说,苏氐在工笔花鸟领域之成就斐然,与其能够 深刻领会和驾驭工笔绘画的写意性功能是密不可分 的。
中国画的“写意”,追求运用有限笔墨表现诗 意万象,不仅再现自然形态的外在的活泼生动,同时还对自然与人文相互映射的深邃世界进行探索。
绘画之“意”的确立和表达,往往决定作品的雅俗 高下。
立意在中国花鸟画创作过程中相当重要,正 所谓“作画须先立意,若先不能立意而蓮然下笔,则胸无主宰,手心相错,断无足取”。
111立意是作 者对作品主题思想的提炼和确定,而写意则正是将 这种思想感情进行有效表达的必由之路。
画家通过 立“意”和写“意”,把自己的精神情感、气质修 养、品格性情与自然界相互融合,创作出富有意境 的作品,形成自己的特色。
苏百钧的工笔花鸟作品 具有品位高雅、立意深刻的特点。
26艺术家The artists花鸟画的“意写观”展开了探析,希望能为花鸟画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国画;花鸟画;意写观中国画根据绘画题材、内容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三大科,写意花鸟画是花鸟画的一种,写意花鸟画指通过简练概括的手法描写对象的一种画法。
我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注重社会审美需求,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以寓兴、写意为归依的传统,写意非常强调以意为之的主导作用,比较注重抒发作者的情感,在表达作者感情时不会因为对物象的描绘而束缚思想感情的表达[1]。
中国花鸟画非常重视人事的描绘,重视通过动、植物和人们生活遭际、思想感情的某种联系来立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强化表现。
写意花鸟画不仅重视真的表达,还非常重视美与善的表达,绘画者主张通过花鸟画的创作和欣赏来影响人们的情趣及精神生活。
写意花鸟画注重体现作者内在思想的表达和追求,写意花鸟画一定程度上最能见美见性,能够体现人的性情与修养。
一、中国画的研究分析中国画是我国非常传统的绘画形式,主要通过笔、墨、水、彩作画于绢或纸上。
从美术史的角度来看,中国画在古代没有确定的名称,一般被称为丹青之术,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
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能够体现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联系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2]。
宋代以前绘图在绢帛上,绘画材料十分昂贵,所以题材多以王公贵族肖像或生活记录等为主;宋代,纸质得到改良和推广,加之文人画的兴起等因素,一定程度上让绘画题材、技法向多元发展,也是书画同源的开始;明代后,大众绘画不断发展,绘画成为广大市民生活的一部分,风俗画由此产生;清代,西方绘画传入中国,绘画材料和题材更加丰富,同时中国画也受西方画的影响,呈多元化发展。
中国画有着明显的特征。
它的表达不强调利于物体外表的相似,而是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
它非常讲究以形写神,追求的是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它非常讲求笔墨神韵,其在笔法上要求平、圆、留、重、变;在墨法上强调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
传统工艺花鸟画的写意性探究摘要:魏晋时期工艺花鸟画开始兴起,是当时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表现形式,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与渗入下,随着文人写意画的出现,工艺花鸟画也具有写意性的显著特征。
写意性是中国画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画是特别强调文体的抒情性,从审美特征来看其具有强烈的“写意”特点,在比较细密而又严谨的工艺画中闪烁着、散发着精神的光芒。
关键词:工艺花鸟画;写意性;审美特征;意象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053-01中国画发展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它是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蓬勃发展的,与同时期的文化风俗紧密联系。
而传统的工艺花鸟画是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北宋的推行下才在中国的国画市场上名声大起,然而,工艺花鸟画也经历了相当长的蛰伏期,在几度兴衰中发展至今。
中国的绘画艺术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在中国画的范围中的表现形式是“写意”,它是一个画家,一个文人经过自己的眼睛所观察,心理之所想象,脑之描绘,并加上自我的审美情趣以及思想观念相互融合所产生的一种新的审美意象,并体现出“借景生情”以及“托物言志”的艺术境界。
一、工艺花鸟画的写意性中国传统工艺画的“写意性”是在一个绘画作品中体现作品的自然灵性,并把作者的笔墨与人格精神融为一体,强调的是表现出作品所显现的主观情趣,是主体对自然的一种有感而发的一种内在的自由心理状态,目的在于寻找在内心的精神归宿与绘画理念精神层面的一个显著的契合点。
在更深的层面上,工艺花鸟画的“写意性”是主体通过自己的想象,亲身的细微观察,较高境界的精神领悟,把自己内在的情感与大自然所透漏出情思融合在一起,达到主体与客体的交流,打破客体对象的局限性,把握好自然界这一客体内在的精髓。
归根结底,任何国画的兴起,都是来源于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美学思想,继承了中国绘画传统的精髓,使得工艺花鸟画的“写意性”愈发明显。
论传统工笔花鸟画中的写意性
摘要:在传统观念中工笔画和写意画相差甚远,但是通过分析,传统的工笔花鸟画中不论是从构图、用线还是设色上,其写意性特征都是表现得格外突出的。
研究传统工笔花鸟画中的写意性对于整体把握中国传统绘画的脉络,理清传统绘画门类的关系,加强对中国传统绘画的了解都有着很大帮助。
关键词:传统;工笔花鸟画;写意;构图;设色
在传统观念中中国传统绘画的工笔和写意仿佛两条平行线随着
历史轨道缓缓发展着,工笔尚形,尚精细,尚三矾九染;写意尚意,尚粗放,尚不拘一格。
然而,本人在中国画的学习中感到工笔与写意在某种程度上有着相通之处,在传统工笔花鸟画中其写意性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传统工笔花鸟画中构图的写意性
从传统绘画方式来说,工笔画更注重写实,而写意画更注重对内心情感的抒发,因此显得不拘一格。
工笔花鸟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到宋朝出现了高峰。
此时的工笔花鸟画在构图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构图形式和规则。
工笔花鸟画在处理构图的问题上敢于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而又能体现画中情境所需要的时间与空间。
为了表达画家自己的心境与胸襟,画家往往把景物、空间、时间根据画面结构的需要进行重新安排和处理。
而这些构图形式使工笔花鸟画不再是对客观事物思考的再现,而是通过画家对生活的感受和自然的感受,经过思考、想象,主观得创造出比客观对象更集中典型,
更概括完美的艺术形象。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宋代的《出水芙蓉》,一朵盛开的粉红色荷花占据整个画面,在碧绿的荷叶映衬下抢眼而夺目,叶脉隐隐凸起,瓣筋丝丝可见,布局端庄大气,笔法精妙,线条轻盈,设色富丽精致。
充分展现了荷花的清雅淡然,盎然生意。
而在《疏荷沙鸟图》中以枝上沙鸟对一只小虫的回眸凝视,充分表现了深秋的寂静萧瑟。
这其中,画家为了抒发自身的思想感情或美学主张,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感受,采用主观构想去处理整个画面各部分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种构图的处理方法突出了主题表达,以工笔的手法充分揉入了写意的特点。
二、传统花鸟画中用线的写意性
中国传统工笔画以线造型,因此被称为“线条的艺术”。
以线造型不仅支撑着整个工笔画发展的结构,也是工笔画家表达生活的形式。
工笔花鸟画也不例外,勾线讲究以书法用笔入画,强调用线的书法性,讲究化静为动,用笔灵活。
为了表现物象的体积、形态、质感和动感,工笔花鸟画家们往往采用灵活多变的线条。
而线在我们客观现实的物象中是不存在的,通常对于线条的描绘则是以画家主观情感为中心,不受物体本身的形态等约束。
传统工笔画的造型以写生为基础,强调其写实性,这给工笔花鸟画家的造型能力提出了更高挑战。
如林椿的《果熟来禽图》特别是在线条上通过对小鸟翘起的小尾巴和挺起的毛茸茸的小胸脯的描绘体现出线的圆润和
生动,以柔润而富有弹性的线去勾勒和刻画、赞美弱小的血肉之躯。
而在另外一幅宋代的《百花图》中这种线条的写意性表现得更为突
出。
《百花图》中以折枝花的形式描绘了数十种花卉,绢本以墨设色,以线构图,通过笔在落笔运行过程中笔锋的顿挫折转,速度的徐疾,力度的轻重来表现事物的不同姿态,虽然颜色单调,但表现出来的内容相当丰富,具有生命力。
工笔花鸟画中线条的变化,并不是单纯的刻画物体的形象,更多是为了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使画面充满灵性。
线条的变化都蕴含了无限情趣,而写意性就蕴含在韵味之中。
三、传统工笔花鸟画中设色的写意性
色彩是传统工笔花鸟画中的重要元素之一,传统工笔花鸟画在色彩运用上基本都是遵循南北朝时期谢赫“随类赋彩”的方式,不论是艳丽的重彩敷色还是素雅的淡彩晕染,都以“再现”对象的固有色彩特征为主要目的。
而宋代是我国传统工笔花鸟画的鼎盛时期,比如画叶片就是在赭石或朱砂底子上统罩传统色相中的青色或石
绿色等。
这就是传统工笔花鸟画的设色,尽管如此,画家们也是遵循着写意性的原则来进行绘画创作,因为中国传统中的工笔花鸟画的色彩是根据客观化后理想的主观的色彩,是经过画家艺术再造之后而表现出来的意象性的色彩。
色彩的写意性对于画面的艺术效果来说也是尤为重要。
在《海棠霞蝶图》中叶子是用墨和花青层层分染,衬托出姿态清丽的海棠花,而画面的用色则是以实物作为参考,以敷固有色为主,虽有变化却仍显得颜色单一。
而边景昭的《春禽花木图》整体颜色是统一在偏黄的暖色调中,画家并没有按照客观事物的固有色来机械的着色,而是经过了自己的主观处理,几块重
的颜色是画面显得很沉稳,桃花的点缀又使画面不缺乏生气。
画家把理想的色彩与客观事物的色彩相结合,形成了这幅画的色彩,用色彩来表达自身的意趣。
艺术是相通的,在传统中国绘画中这种相通性是体现得相对完好的。
写意性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特征,来源于我们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美学思想。
贯穿于中国绘画的整个发展过程,因此我们才更应该注重画面中写意性的表现,充分吸收传统养分,在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创作中,将写意性不仅通过绘画内容来表现来真正使画面中通过绘画的效果,使写实与写意相融合,使两者能更好地融合与整幅画中,使自己的画真正能够表达自己所感所想,使自己的思想能通过艺术的创作与文化相连,与社会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