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纳什均衡
- 格式:ppt
- 大小:435.01 KB
- 文档页数:73
简述纳什均衡的完整定义纳什均衡是经济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商业市场中的结构和行为,从而制定更有效和合理的市场规则和监管政策。
纳什均衡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纳什在1952年提出的,它是一种经济系统中发现的一种特殊状态,在该状态下每一方都达到了自我利益的最优化,也即互利共赢的状态。
完整的定义:纳什均衡是一种经济系统中的元素之间的特殊状态,在该状态下参与者均衡主体之间的行为,使他们能够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最佳状态,也即互利共赢的状态。
纳什均衡可以用于研究各种市场状况下的抉择决策,其中每一方都在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也有利于其他参与者获取最大利益。
在具体的经济学中,纳什均衡的概念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研究市场结构及其行为的基础。
纳什均衡的概念可以用来分析商业市场的作用、判断行为的合理性以及指导政府有效地实施市场监管政策。
从宏观层面来讲,纳什均衡是一种很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它可以使所有参与者都能实现利益最大化;而从微观层面来讲,纳什均衡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市场结构中某一方可能采取的行为态度,以及市场如何做出反应。
纳什均衡的分析模型包含了三个基本假设:第一,存在多个参与者,每一方都希望达到最大的利益;第二,这些参与者都具有完备的信息;第三,参与者之间可以自由协商。
这三个基本假设能够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市场行为的决定因素。
另外,纳什均衡独特的结构特性也是其重要的特点之一。
它可以通过对各种不同的定价策略和其他参数,来模拟不同类型的商业市场,从而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市场中的不同类型行为。
此外,纳什均衡也被用于评估政府政策的影响,以及制定公平、合理的市场规则。
它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分析政府改革举措的影响,以及确定最有效的市场监管政策。
总之,纳什均衡是一个概念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不仅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商业市场中的结构和行为,而且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分析政府改革举措和市场监管政策的影响。
纳什均衡简介纳什均衡,又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是博弈论的一个重要术语,以约翰·纳什命名。
在一个博弈过程中,无论对方的策略选择如何,当事人一方都会选择某个确定的策略,则该策略被称作支配性策略。
如果两个博弈的当事人的策略组合分别构成各自的支配性策略,那么这个组合就被定义为纳什均衡。
一个策略组合被称为纳什均衡,当每个博弈者的均衡策略都是为了达到自己期望收益的最大值,与此同时,其他所有博弈者也遵循这样的策略。
纳什均衡的得来关于纳什均衡的普遍意义和存在性定理的证明等奠定非合作博弈理论发展基础的重要成果,是约翰·纳什在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完成的。
实际上,博弈论的研究起始于1944年冯·诺依曼(Von Neumann)和奥斯卡·摩根斯坦(Oscar Morgenstern)合著的《博弈论和经济行为》。
然而却是纳什首先用严密的数学语言和简明的文字准确地定义了纳什均衡这个概念,并在包含“混合策略(mixed strategies)”的情况下,证明了纳什均衡在n人有限博弈中的普遍存在性,从而开创了与诺依曼和摩根斯坦框架路线均完全不同的“非合作博弈(Non-cooperative Game)”理论,进而对“合作博弈(Cooperative Game)”和“非合作博弈”做了明确的区分和定义。
阿尔伯特·塔克(Alberttucker)教授评价其论文,“这是对博弈理论的高度原创性和重要的贡献。
它发展了本身很有意义的n人有限非合作博弈的概念和性质。
并且它很可能开拓出许多在两人零和问题以外的,至今尚未涉及的问题。
在概念和方法两方面,该论文都是作者的独立创造。
”纳什均衡例子博弈论中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是一个非零和博弈,说的是两个嫌疑犯甲和乙私人民宅联手作案,被警方逮住但未获证据。
警方于是将两个嫌疑犯分开审讯。
警官分别告诉两个囚犯,如果你招供,而对方不招供,则你将被判刑3个月,对方将被判刑10年;若两人都不招供则因未获证据但私人民宅将各拘留1年;如果两人均招供,每人将被判刑5年。
1.纳什均衡:给出对方的策略,你所选的是最优的(至少不比其它策略差),如果每个局中人都是这样,那么所构成的策略组合(对局),就称为纳什均衡。
2.效用:消费者偏好与收入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人们做出消费选择,效用则是人们从这种消费选择中所获得的愉悦或满足。
3.边际产量:当其他要素不变时,可变要素增加一个单位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
4.生产成本:经营一个企业,为达到利润最大化,必须支付一些资金来维持运营,如建造厂房,采购机器及原料,雇用员工等支出都可视为厂家的生产成本。
5.帕累托标准:如果一种变化可以改善某些人的处境,同时对其他人都没有伤害。
则这种变化是好事,应该给予实行。
6.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者家庭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者家庭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将会下降。
恩格尔系数是用来衡量家庭富足程度的重要指标。
7.效用:消费者偏好与收入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人们做出消费选择,效用则是人们从这种消费选择中所获得的愉悦或满足。
8.价格管制:是指政府对新药定价以及上市药品价格上涨实施严格的管制,企业不能自由定价,而是由政府和制药企业谈判决定新药的价格。
9.软着陆:当一个国家经过强劲的经济增长后,仍维持缓和的增长,并未因此转入衰退,即使“软着陆”。
10.硬着陆:一个国家的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伴随着高度通货膨胀,使得经济迅速从增高长直接走入低增长甚至衰退。
11.通货膨胀:平均物价水平持续上扬的状态,通货膨胀率通常是以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变化率来表示。
指数上升→物价上升,货币购买力下降。
12.再贴现率:一般商业银行可以直接向中央银行借贷的利率。
所谓“贴现”:通过一定的方式把发生在未来(或不同时间)的费用和效益转化为现值的方式就叫贴现。
13.机会成本:在资源一定的情况下,多生产一个单位的某种产品,就要以少生产若干单位的另一种产品为代价。
纳什均衡大白话解释纳什均衡是一个在经济学和博弈论中非常重要的概念,由著名数学家和经济学家约翰·纳什提出。
虽然这个概念在理论上可能显得有些复杂,但其实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以及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它。
什么是博弈?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博弈”。
博弈,简单来说,就是多个参与者之间为了各自利益而进行的一种策略性互动。
这种互动可以是合作,也可以是竞争,关键在于每个参与者的行动都会影响到其他人的利益。
纳什均衡的概念那么,什么是纳什均衡呢?纳什均衡指的是这样一个状态:在一个博弈中,所有参与者都选择了一个策略,并且没有哪个参与者可以通过单独改变策略来获得更好的结果。
换句话说,就是大家都觉得“这样挺好,我不想再变了”。
日常生活中的纳什均衡交通拥堵想象一下你每天上班都要经过的一个拥堵的路口。
如果大家都遵守交通规则,有序通过,虽然可能还是会有点慢,但至少能保持一定的流动性。
这个时候,就形成了一个纳什均衡:没有人愿意冒险去闯红灯或者插队,因为那样做虽然可能暂时让自己快一点点,但很可能会引发更大的混乱,到头来反而得不偿失。
价格战再来看一个商业竞争的例子。
假设市场上有两家卖相似产品的公司A和B。
如果A降价,可能会吸引更多顾客,从而增加销量;但B看到A降价后,为了不失去市场份额,也可能跟着降价。
这样一来二去,最后两家公司可能都会因为价格过低而赚不到钱,甚至亏损。
这种情况下,如果两家公司都能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决定保持一个合理的价格水平,那么它们就达到了一个纳什均衡:谁也不想先降价,因为那样做对自己没好处。
合作与竞争中的纳什均衡在合作中,纳什均衡表现为一种稳定的合作关系。
比如两个人一起抬一张桌子,如果大家都出力,桌子就能稳稳当当地被抬起来;但如果其中一个人偷懒不出力,那么另一个人就会感到吃力甚至可能受伤。
在这种情况下,出力均衡就是一种纳什均衡:没有人愿意单方面减少出力,因为那样做对自己和对方都没好处。
在竞争中,纳什均衡则可能表现为一种僵持状态。
纳什均衡的概念纳什均衡是博弈论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在一个博弈中,所有参与者都选择了自己的最佳策略,不存在更好的选择,即达到了一种均衡状态。
纳什均衡是在参与者之间相互博弈的情况下,每个参与者都选择了自己的最佳策略,并且其他参与者也同时选择了最佳策略,从而实现了一种平衡状态。
纳什均衡最早由约翰·纳什提出,他于1950年发表了研究博弈论的著名论文《非合作博弈》。
在该论文中,纳什定义了纳什均衡,并利用数学方法证明了简单博弈的纳什均衡存在性。
由于纳什均衡的提出和研究,他获得了199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纳什均衡的理论适用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众多社会科学领域,如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
在经济学领域,纳什均衡被广泛运用于市场竞争、价格确定、产出决策等方面的分析。
在政治学领域,纳什均衡被应用于国际关系、选举竞争等问题的研究。
在社会学领域,纳什均衡被用于解析社会合作、集体行动的机制等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纳什均衡的概念,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具体的博弈案例来说明。
假设有两个企业A和B在某个市场上销售相同的产品,它们可以选择两种不同的定价策略:高价策略和低价策略。
企业A和B都知道,如果它们选择相同的策略,市场将会处于均衡状态;如果它们选择不同的策略,市场将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
在这个博弈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个博弈表来表示两个企业的策略和回报。
假设高价策略带来的利润分别为5和2,低价策略带来的利润分别为3和4。
根据这个博弈表,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如果企业A选择高价策略,那么企业B选择高价策略可以带来较高的利润,所以企业B将会选择高价策略。
如果企业A选择低价策略,那么企业B选择低价策略可以带来较高的利润,所以企业B同样会选择低价策略。
综上所述,无论企业A选择高价策略还是低价策略,企业B都会选择低价策略,从而形成了一个纳什均衡。
在这种均衡状态下,企业A的最佳策略是低价策略,而企业B的最佳策略也是低价策略,两个企业都无法通过改变自己的策略来获得更高的利润。
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 ,又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是博弈论的一个重要术语,以约翰·纳什命名。
纳什均衡名称来源及简介:约翰·纳什1948年作为年轻数学博士生进入普林斯顿大学。
其研究成果见于题为《非合作博弈》(1950)的博士论文。
该博士论文导致了《n人博弈中的均衡点》(1950)和题为《非合作博弈》(1951)两篇论文的发表。
纳什在上述论文中,介绍了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的区别。
他对非合作博弈的最重要贡献是阐明了包含任意人数局中人和任意偏好的一种通用解概念,也就是不限于两人零和博弈。
该解概念后来被称为纳什均衡。
假设有n个局中人参与博弈,给定其他人策略的条件下,每个局中人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个人最优策略可能依赖于也可能不依赖于他人的战略),从而使自己利益最大化。
所有局中人策略构成一个策略组合(Strategy Profile)。
纳什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战略组合,这种策略组合由所有参与人最优策略组成。
即在给定别人策略的情况下,没有人有足够理由打破这种均衡。
纳什均衡,从实质上说,是一种非合作博弈状态。
纳什均衡经典案例:囚徒困境1950年,数学家塔克任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在给一些心理学家作讲演时,讲到两个囚犯的故事。
)假设有两个小偷A和B联合犯事、私入民宅被警察抓住。
警方将两人分别置于不同的两个房间内进行审讯,对每一个犯罪嫌疑人,警方给出的政策是:如果一个犯罪嫌疑人坦白了罪行,交出了赃物,于是证据确凿,两人都被判有罪。
如果另一个犯罪嫌疑人也作了坦白,则两人各被判刑8年;如果另一个犯罪嫌人没有坦白而是抵赖,则以妨碍公务罪(因已有证据表明其有罪)再加刑2年,而坦白者有功被减刑8年,立即释放。
如果两人都抵赖,则警方因证据不足不能判两人的偷窃罪,但可以私入民宅的罪名将两人各判入狱1年。
表2.2给出了这个博弈的支付矩阵。
表2.2 囚徒困境博弈关于案例,显然最好的策略是双方都抵赖,结果是大家都只被判1年。
纳什均衡概念名词解释纳什均衡是博弈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博弈双方在特定条件下做出的最优策略选择,这个选择不会被单方面的改变,否则对于另一方来说,选择其他策略反而更劣。
1. 概念解释纳什均衡的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
从个人角度看,纳什均衡是指当每一个人都实施最优策略时,其它人不能从自己的策略中获得进一步的盈利收益;从社会角度看,纳什均衡则是指,当所有人都做出了最优策略时,整个社会得到了最大的总收益。
2. 纳什均衡的前提条件在博弈论中,纳什均衡并不是所有博弈都存在的。
对于一个博弈,存在纳什均衡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所有博弈者都采取了最优策略,即无法通过改变策略来提高自己的收益;(2)每个博弈者的策略是对其他博弈者实施的策略的最佳反应;(3)每个博弈者都清楚地了解其他博弈者的策略。
3. 纳什均衡的类型在实际的博弈中,纳什均衡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纯策略均衡:指每位参与者都只选定一个策略,并根据它的期望收益来进行决策,不存在概率因素。
(2)混合策略均衡:指每位参与者按一定的概率选定多个策略,并根据它的期望收益来进行决策,存在概率因素。
(3)多重纳什均衡:指博弈中存在多个均衡策略组合,每个均衡策略组合都符合博弈的前提条件。
4. 纳什均衡的意义和应用纳什均衡是博弈论的一个核心概念,其意义和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纳什均衡可以用来预测和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决策行为,如市场竞争、政府政策制定等。
其次,纳什均衡也可以用来指导协商和谈判的过程。
最后,纳什均衡还可以用来研究其他领域的决策行为,如军事战略、生态环境等。
综上所述,纳什均衡是博弈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博弈双方在特定条件下做出的最优策略选择,是一种使得所有参与者都满意的稳定状态。
纳什均衡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其理论和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名词解释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又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是博弈论的一个重要术语,以约翰·纳什命名。
在一个博弈过程中,无论对方的策略选择如何,当事人一方都会选择某个确定的策略,则该策略被称作支配性策略。
如果任意一位参与者在其他所有参与者的策略确定的情况下,其选择的策略是最优的,那么这个组合就被定义为纳什均衡。
一个策略组合被称为纳什均衡,当每个博弈者的均衡策略都是为了达到自己期望收益的最大值,与此同时,其他所有博弈者也遵循这样的策略。
纳什均衡是指博弈中这样的局面,对于每个参与者来说,只要其他人不改变策略,他就无法改善自己的状况。
在每个参与者都只有有限种策略选择并允许混合策略的前提下,纳什均衡一定存在。
以两家公司的价格大战为例,价格大战存在着两败俱伤的可能在对方不改变价格的条件下既不能提价,否则会进一步丧失市场;也不能降价,,因为会出现赔本甩卖。
于是两家公司可以改变原先的利益格局,通过谈判寻求新的利益评估分摊方案,也就是纳什均衡。
我们用一个浅显的例子来解释。
假如你喜欢一个女孩儿,现在这个女孩儿把你当做很好很好的朋友。
如果你表白,女孩儿可能会觉得这样当朋友太尴尬,那以后可能一起玩的机会都没有了。
如果女孩儿把你拒绝了,她也会失去一个很好的朋友,这一点对现在的她来说也是比较糟糕的结果。
于是,你们俩谁都不愿意主动做出改变,也不愿意了解互相的根本想法,
即是纳什均衡。
你们俩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达到了貌似最优解,但是在外人看来却不是。
12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贝叶斯纳什均衡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Bayesian Game完全信息complete information不完全信息incomplete information完美信息perfect information不完美信息imperfect information信息不对称的例子拍卖暗标拍卖密封递交标书统一时间公正开标标价最高者以所报标价中标中标者的支付取决于标价和其对标的物的估价信息不对称的例子结婚信息不对称的例子市场进入在位者新企业信息不对称的例子信用困境良商奸商2 2信念Belief1 11 1商人B有两种可能的类型 type 良商奸商商人B的类型是自己的私人信息private information商人A对商人B有不同的信念 belief信念不同收益不确定信念不同均衡解也不同商人A如何确定B的类型如何作出理性的选择海萨尼转换The Harsanyi transformationNature良商 p奸商 1-pBelief共同知识海萨尼转换The Harsanyi transformationA的类型B的类型A知道自己的类型知道B的概率分布B知道自己的类型知道A的概率分布1212商人ANature1212A的选择H CB的选择HH HC CH CC商人A的期望收益厂商A的最优反应B选HH A选H B选HC A选HB选CH A选H B选CC A选C1212厂商B的最优反应A选H良商B选H奸商B选CA选C良商B选C奸商B选C均衡解 H HC BNE不完全信息的古诺模型假设两个厂商 A B市场需求厂商A的成本函数厂商B的成本函数以的概率为以的概率为信息是不对称的B知道自己的成本函数和A的成本函数A知道自己的成本函数但却只知道B为高成本或低成本的概率共同知识A的成本B的成本概率分布A知道B享有信息优势B知道A知道自己的信息优势利润函数如果B是高成本厂商如果B是低成本厂商情况1 情况2B是高成本厂商 B是低成本厂商B的选择 B选择概率为概率为A 面临的可能情况厂商A的目标同时求解三个最大化问题期望收益最大反应函数不完全信息的古诺均衡解完全信息的古诺均衡解不完全信息条件下贝叶斯博弈的战略表达式参与者空间参与者的行动空间参与者的类型空间参与者的信念参与者的收益函数参与者i 的类型 ti 是参与者i 的私人信息决定其效用函数 ui ai a-i ti参与者i 只知道自己的类型ti 而不知道其他参与者的类型 t-i参与者i 的信念 pit-i|ti 表示i 在给定自己的类型 ti 时对其他n-1个参与者可能的类型 t-i 的概率参与者i 的期望效用函数为贝叶斯纳什均衡在静态贝叶斯博弈 G A1An T1Tn p1pn u1un 中战略组合 a a1 an 是一个单纯战略贝叶斯纳什均衡如果对每一参与者i 及对i 的类型Ti 集中的每一 ti ai ti 满足古巴导弹危机苏联美国Cuban Missile Crisis1962古巴导弹危机假设Va Vb∈ 1 -7如果双方都选择进攻则会发生一场战争如果一方撤退则会避免战争苏每一方都知道自己属于哪一派但这一信息是自己的隐私美国的选择苏美国的选择如果苏联采取进攻当Vb1 鹰派时最好反应是进攻当Vb -7 鸽派时最好反应是撤退如果苏联选择撤退那么无论私人信息是什么最好反应都是进攻如果苏联是鹰派则进攻将是苏联的占优战略如果苏联选择进攻则美国的最优反应为如果美国是鹰派进攻如果美国是鸽派撤退美国的选择如果苏联是鸽派若美国进攻苏联将撤退若美国撤退苏联将进攻美国的选择美国的信念美国情报部门所掌握的信息赫鲁晓夫强硬的姿态苏联决策集团内部各种意见的综合苏联的实力赫鲁晓夫执行其意旨的能力美国的选择赫鲁晓夫可能断定美国人太胆小肯尼迪是个软弱的总统不敢冒核战争的风险美国人一旦实际面对着这些导弹除了抗议之外不会做什么别的苏联的选择赫鲁晓夫错误地估计了对方的反应认为美国会容忍这种后果而事实相反古巴导弹危机的结果美国施行封锁态度强硬苏联寻求妥协撤回在古巴的导弹1962年11月苏联从古巴撤回导弹。
纳什均衡名词解释在博弈论中,对于一个最优化问题,如果对方选择最优策略的概率与自己选择该策略的概率相等,这就是纳什均衡( Nash equilibrium)。
其中,如果双方所选择的最优策略是不相同的,那么也可以叫非纳什均衡。
如果两个人的最优策略分别为A和B,则我们称之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记作: A和B。
在博弈中,当某一方不考虑对方的策略情况下,另一方必须满足的策略称为纳什均衡。
如果博弈各方的策略彼此独立,则他们的行为是均衡的。
若其中一方受到了来自另一方的威胁或吸引时,便有可能改变自己的策略。
纳什均衡的存在,使得策略互换具有可能性。
因为纳什均衡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集团所能达成的,而是通过各方的相互作用达到的。
任何纳什均衡都不能单独实现,它必定是一个特定的合作博弈中的某种组合。
要想获得纳什均衡,策略互换必须发生在重复博弈的各博弈方身上。
当然,纳什均衡并非处处存在,因为每一个博弈方都会有自己的最优策略,且他可能将其改变,但只要博弈方多次选择这一策略,那么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就一定能达到纳什均衡。
另外,即使博弈各方采取了完全相同的策略,也不一定能达到纳什均衡。
如纳什均衡产生的前提是信息完全,但在现实中,却往往不是这样的。
总之,纳什均衡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条件,纳什均衡不是固定不变的。
在纳什均衡的基础上,经济学家又研究出了新的均衡模型,通常我们把纳什均衡看成是“静态”的均衡,而新的均衡模型则被称为“动态”均衡。
【纳什均衡的概念】。
纳什均衡作为一种策略选择机制,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许多经济学、管理学及社会科学领域,如均衡理论、激励理论、经济博弈论、非合作博弈论、群体行为学、演化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组织理论、拍卖理论等。
纳什均衡的意义,不仅仅限于这些纯经济学范畴。
纳什均衡被广泛运用到经济学、管理学的许多领域。
例如,均衡价格和平均收益,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结论,与此类似,也是纳什均衡的一个核心概念。
【纳什均衡的特征】。
纳什均衡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纳什均衡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在博弈论中,多个决策者在互相影响下,选择最优策略的一种状态。
它是由美国数学家约翰·纳什提出的,因此得名。
在纳什均衡中,每个决策者都会选择最优的策略,同时考虑到其他决策者的选择。
这种状态下,所有决策者都无法通过单方面改变策略来提高自己的利益,因为其他决策者也会相应地调整自己的策略,从而保持均衡状态。
具体来说,纳什均衡有以下几个特点:1.每个决策者都选择最优策略。
在纳什均衡中,每个决策者都会选择能够最大化自己利益的策略。
2.所有决策者的策略相互独立。
在纳什均衡中,每个决策者的策略都是独立的,没有任何一个决策者能够通过单方面改变自己的策略来影响其他决策者的策略。
3.所有决策者都认为其他决策者的策略不会改变。
在纳什均衡中,每个决策者都认为其他决策者的策略不会改变,因此不会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策略来影响其他决策者的策略。
纳什均衡的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在经济学中。
例如,在市场竞争中,每个厂商都会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策略来选择自己的生产策略,从而达到最大化利润的目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每个厂商都选择最优策略,并认为其他厂商的策略不会改变,那么市场就会达到纳什均衡状态。
除了经济学之外,纳什均衡还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
例如,在国际关系中,不同国家之间的互动往往也是一个博弈过程,每个国家都会根据自己的利益来选择策略。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每个国家都选择最优策略,并认为其他国家的策略不会改变,那么国际关系也会达到纳什均衡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纳什均衡并不一定是最优的状态。
在某些情况下,虽然达到了纳什均衡状态,但是每个决策者的利益都不是最大化的。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纳什均衡是否是最优的选择。
总之,纳什均衡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了解纳什均衡的原理和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竞争、国际关系等领域中的博弈过程,从而更好地制定策略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