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曲线第二定义及应用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12.00 KB
- 文档页数:13
第三讲 双曲线的第二定义知识梳理(一)双曲线的第二定义:平面内一动点 的比为常数 e 到一定点 F (c, 0) 的距离与到一定直线 L : x a2 的距离 cc (e>1) a定点 F (c, 0) 是双曲线的焦点,定直线 L 是双曲线的准线,常数 e 是双曲线的离心率。
(二)焦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S1 r1r2 sin b 2 tan 2 23.双曲线的方程,图形,渐进线方程,准线方程和焦半径公式: 标准方程 图像 渐进线方程x2 y 2 1(a 0.b 0) a 2 b2b x a a2 x c M 在右支上 r左 =|MF1 |=ex0 a yy 2 x2 1(a 0.b 0) a 2 b2a x b a2 y c y准线方程半径公式r右 =|MF2 |=ex 0 a M 在左支上 r左 =|MF|=-ex 1 0 a r右 =|MF2 |=-ex 0 a典例分析 题型一:与双曲线准线有关的问题 例 1.(1)若双曲线x2 y 2 1 上一点 P 到右焦点的距离等于 13 ,则点 P 到右准线的距离为______ 13 12x2 y 2 1 的离心率为 2,则该双曲线的两条准线间的距离为________ A.若双曲线 m 3练习:已知双曲线的渐进线方程为 3x 2 y 0 ,两条准线间的距离为 解:双曲线渐进线方程为 y 16 13 ,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33 x 21所以双曲线方程为x2 y 2 ( 0 )在分 0 时 4 和 0 时。
。
。
4 9题型二:双曲线第二定义及其运用 例 2:设一动点到 F(1,0)和直线 x=5 的距离之比为 3 。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练习:已知双曲线x2 y 2 1(a 0, b 0)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F1F2 ,点 P 是左支上的一点,P 到左准线的 a 2 b2距离为 d ,若 y 3x 是已知双曲线的一条渐进线,则是否存在这样的 P 点使得 d , | PF1 |,| PF2 | 成为等比 数列?若存在,求出 P 点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双曲线的第二定义:到定点F 的距离与到定直线l 的距离之比为常数()0ce c a a=>>的点的轨迹是双曲线,其中,定点F 叫做双曲线的焦点,定直线l 叫做双曲线的准线,常数e 是双曲线的离心率。
1、离心率:(1)定义:双曲线的焦距与实轴长的比aca c e ==22,叫做双曲线的离心率; (2)范围:1>e ;(3)双曲线形状与e 的关系:1122222-=-=-==e ac a a c a b k ; 因此e 的形状就从扁狭逐渐变得开阔。
由此可知,双曲线的离心率越大,它的开口就越阔; (1)双曲线的形状张口随着渐近线的位置变化而变化; (2)渐近线的位置(倾斜)情况又受到其斜率制约; 2、准线方程:对于12222=-by a x 来说,相对于左焦点)0,(1c F -对应着左准线c a x l 21:-=,相对于右焦点)0,(2c F 对应着右准线ca x l 22:=;位置关系:02>>≥c a a x ,焦点到准线的距离cb p 2=(也叫焦参数); 对于12222=-bx a y 来说,相对于下焦点),0(1c F -对应着下准线c a y l 21:-=;相对于上焦点),0(2c F 对应着上准线ca y l 22:=。
3双曲线上任意一点M 与双曲线焦点12F F 、的连线段,叫做双曲线的焦半径。
设双曲线)0,0( 12222>>=-b a by a x ,21,F F 是其左右焦点,e d MF =11, ∴e cax MF =+201,∴10MF a ex =+;同理 20MF a ex =-; 即: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的焦半径公式:1020MF a ex MF a ex ⎧=+⎪⎨=-⎪⎩同理: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的焦半径公式:1020MF a ey MF a ey ⎧=+⎪⎨=-⎪⎩( 其中12F F 、分别是双曲线的下、上焦点)点评:双曲线焦半径公式与椭圆的焦半径公式的区别在于其带绝对值符号,如果要去绝对值,需要对点的位置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