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士照明控制权纷争
- 格式:pptx
- 大小:117.41 KB
- 文档页数:18
雷士照明股权之争始末近日,雷士照明突然宣布创始人吴长江辞去公司所有职务,与此同时赛富亚洲创始合伙人阎焱接任董事长,这被外界认为是风险资本在和创始人争夺公司控制权中胜出。
这不禁让人想起之前的国美电器创始人黄光裕被资本逼宫。
为什么公司创始人会突然失去公司控制权?外国投资人是如何一步步夺权成功的?企业引入风险投资是否真意味着“引狼入室”?背景1998年,吴长江出资45万元,杜刚、胡永宏各出资27.5万元,创立雷士照明。
2010年5月20日,雷士照明以每股2.1港元的发行价格顺利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交易,募集资金近15.3亿港元。
软银赛富成为雷士照明第一大股东,股份比例为30.73%,超过吴长江29.33%的持股份额。
雷士经销商逼宫资方要求进入董事会创始人分家引入风险资本阎焱昔日是吴长江的救命恩人2005年,吴长江和公司两位创始人就公司经营发展理念出现分歧,吴长江被迫让出董事长职位。
随后,戏剧性的一幕上演,全体经销商“倒戈”,要求吴长江重掌企业。
经过投票,其余两股东被迫各拿8000万元离开。
吴长江这次反败为胜,保住了自己对公司的控制权。
当时雷士照明拿不出1.6亿元现金,于是只好融资补足缺口。
这时,找钱成了吴长江最重要也最头疼的事情。
首战告捷吴长江接受了毛区健丽以994万美元入股雷士,占股30%。
这样他就借助资本的力量,用股权作为交换解决了与创业股东之间的纠纷。
双方进入蜜月期雷士为扩展业务和顺利上市,甚至不惜让出第一股东,引入投资者。
此后赛富亚洲成为第一股东。
就这样资本和公司创始人进入了蜜月期,但是也埋下了几年后吴长江被迫出局的隐患。
2010年5月,作为内地唯一与国际资本结合的照明企业,雷士照明在外国资本的扶持下成功在香港上市,吴长江与资本的友好关系在这时达到顶点。
上市之时,吴长江对资本的好感仍然溢于言表,也不怕失去控制权,因为他自认为会给投资机构赚钱,投资机构在公司经营上离不开他,可以安枕无忧。
风云突变资方逼宫吴长江离职,公司股价暴跌今年5月25日,雷士照明突然宣布,吴长江因个人原因已辞任董事长、公司执行董事兼公司首席执行官,并辞任公司董事会所有委员会职务。
关于雷士照明创始人和大股东之争的几点看法罗小静2005年,雷士照明吴长江因与其他两位合伙创始人意见不合,被迫出让全部股份,携8000万元出走。
随后,全体经销商要求吴重掌企业,其余两股东被迫各拿8000万元离开,为解决资金问题,引入高盛、软银赛富。
2012年5月25日,雷士照明公告称,吴长江因个人原因辞任董事长、执行董事及首席执行长职务。
同一天,雷士照明宣布,该公司股东、赛富基金管理合伙人阎焱接任雷士照明董事长职务。
另一股东施耐德中国区低压终端运营总监张开鹏,被委任为雷士照明首席执行长。
此时,吴长江为第二大股东,占18.41%。
随后7月12日,雷士照明召开会议。
大部分支持吴长江的员工代表、供应商、经销商出席,并提出要求:改组董事会,争取更多员工期权,让吴长江尽快回到雷士工作,让施耐德退出雷士,部分代表威胁,如果意见得不到尊重,将“无限期罢工”。
雷士股票大跌,最终德豪润达入主雷士,软银赛富施、耐德妥协,逐步退出雷士,吴长江于2013年1月被重新任命为公司CEO。
2014年8月8日,雷士照明召开董事会,创始人吴长江被罢免雷士照明首席执行官职务;同时任命王冬雷担任临时CEO,董事会还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以罢免吴长江公司执行董事职务。
此时,吴长江占股份2 .54%,而德豪润达27.1%的股权,为雷士照明最大单一股东。
此次吴长江再度搬出经销商和供应商,但随着争斗的继续,37家雷士省级运营商中有33家选择了“归顺”德豪润达,吴长江失算了,最终只能把持住雷士最大的生产基地万州基地作为平台同王冬雷抗争。
此次的斗争据说源于与一纸协议有关。
德豪润达入主雷士之前与雷士与吴长江的三家关联公司签订了协议,授予三家公司使用雷士品牌权利,为期20年。
吴长江成为中国产业界三次被资本方驱逐的企业家。
有雷士股东表示,“是因为吴长江为首的原雷士系高官对公司的把控已超越了上市公司的管理规则。
长期的关联交易及利益输送,不仅违背上市公司原则,也影响到了上市公司的发展,致使上市公司及大小股东利益受损。
中华建筑报/2013年/5月/17日/第018版照明王冬雷成“新掌门”雷士照明控制权之争是否终结?江海波曹丹王冬雷终于完成了控制雷士的最后一步。
近日,雷士照明发布公告称,阎焱因须专注于其他商业事务,已请辞雷士董事长职务,王冬雷获选为雷士董事长。
这是德豪润达自2012年12月26日入主雷士以来,对其作为主要股东及单一最大股东所拥有权力的最终确认。
此举亦同时宣告,自去年5月吴长江辞任雷士董事长以来,纷纷扰扰长达近一年的控制权之争已经进入尾声。
吴长江意外落选!尽管王冬雷在入主雷士之初就清晰地对外表达过“雷士战略层面的发展将由德豪润达主导”的信号,但对于吴长江的诸多拥趸而言,此次雷士董事会选举表决王冬雷接替阎焱为新的董事长仍让他们大为意外。
自去年5月远赴海外、辞任雷士董事长以来,吴长江就从未停止过为重返雷士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但近一年来,吴长江的种种努力遭遇到了职业投资人阎焱的顽强抵抗。
实际上,自投资雷士以来,阎焱就发现吴长江在雷士的不受约束的绝对权力既损害了其他股东的权利,也给雷士的公司治理和未来发展埋下了不可预料的隐患。
强势的阎焱,一面与吴长江交手,一面试图将雷士引入到符合其想象的治理模式上来。
但一年来,“水火不容”的吴阎之争不但没有给雷士开辟新的方向,反而让其元气大伤。
2012年,雷士照明的收入同比下降6.6%,净利润同比下降98.5%。
德豪润达的到来终于打破了两王相争的僵局。
2012年12月26日,吴长江把其直接和间接持有雷士照明11.81%的股份转让给德豪润达之香港全资子公司德豪润达香港,使德豪润达持有雷士照明的股份达到20.05%,成为后者的单一最大股东。
与此同时,吴长江的股份骤减到6.79%,并自此不再作为雷士的主要股东。
由于吴长江同时是德豪润达的第二大股东,因此,在许多人看来,吴长江此举乃是通过“金蝉脱壳”的方式打败阎焱而间接成为雷士的控制者。
尤其是吴长江的拥趸们,他们更是认为,在阎焱退出之后,吴长江接替其出任董事长乃是“顺理成章”之事。
案例正文:单边治理的逻辑被突破了吗?——雷士照明控制权之争1摘要:本案例在对雷士照明因三位原始股东观念分歧而爆发的一系列控制权纷争进行详尽叙述的基础上,探究了现代企业多边治理模式的可行性问题。
虽然案例中企业股东的内战结果在利益相关者的强势介入下峰回路转,但其对多边治理模式的借鉴价值仍有待商榷。
本案例通过对理论和事实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动机和局限,并以此探讨了现代公司治理模式是否已由单边治理转为多边治理的现实问题,为公司治理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案例素材。
关键词:公司治理;单边治理;多边治理0 引言中国企业的公司治理理论沿用的是传统的单边治理结构,但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的发展壮大和企业边界的不断延伸,利益相关者作为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愈发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并由此引发了对多边治理的广泛讨论和探索。
随着对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的深入研究,有些国内学者开始建议对公司法进行修改,以加入利益相关者的作用。
然而,我国企业至今并没有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成功模式,多边治理仍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
雷士照明的控制权纷争事件正是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一个典型案例。
在公司成立初期,三位原始股东兼同学基于相互间的友情与共同的愿景齐心合力迅速将公司做大做强,雷士照明仅用几年时间便发展为行业龙头,在业内以“雷士速度”而闻名。
随着公司规模的日益壮大,三位股东在权力与利益之间的矛盾却开始显现并持续升温,导致昔日同窗变得水火不容,创始人之一的吴长江被迫离场。
然而,股东分家激发了经销商等利益相关者对管理权的强势介入,并最终使整个事件峰回路转,公司也在多方的合力帮助下渡过了经营危机。
1.本案例由暨南大学管理学院的黄文锋、谭小平、王莉、马飞撰写,作者拥有著作权中的署名权、修改权、改编权。
2.本案例授权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使用,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享有复制权、修改权、发表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改编权、汇编权和翻译权。
雷士照明股权之争始末近日,雷士照明突然宣布创始人吴长江辞去公司所有职务,与此同时赛富亚洲创始合伙人阎焱接任董事长,这被外界认为是风险资本在和创始人争夺公司控制权中胜出。
这不禁让人想起之前的国美电器创始人黄光裕被资本逼宫。
为什么公司创始人会突然失去公司控制权?外国投资人是如何一步步夺权成功的?企业引入风险投资是否真意味着“引狼入室”?背景1998年,吴长江出资45万元,杜刚、胡永宏各出资27.5万元,创立雷士照明。
2010年5月20日,雷士照明以每股2.1港元的发行价格顺利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交易,募集资金近15.3亿港元。
软银赛富成为雷士照明第一大股东,股份比例为30.73%,超过吴长江29.33%的持股份额。
雷士经销商逼宫资方要求进入董事会创始人分家引入风险资本阎焱昔日是吴长江的救命恩人2005年,吴长江和公司两位创始人就公司经营发展理念出现分歧,吴长江被迫让出董事长职位。
随后,戏剧性的一幕上演,全体经销商“倒戈”,要求吴长江重掌企业。
经过投票,其余两股东被迫各拿8000万元离开。
吴长江这次反败为胜,保住了自己对公司的控制权。
当时雷士照明拿不出1.6亿元现金,于是只好融资补足缺口。
这时,找钱成了吴长江最重要也最头疼的事情。
首战告捷吴长江接受了毛区健丽以994万美元入股雷士,占股30%。
这样他就借助资本的力量,用股权作为交换解决了与创业股东之间的纠纷。
双方进入蜜月期雷士为扩展业务和顺利上市,甚至不惜让出第一股东,引入投资者。
此后赛富亚洲成为第一股东。
就这样资本和公司创始人进入了蜜月期,但是也埋下了几年后吴长江被迫出局的隐患。
2010年5月,作为内地唯一与国际资本结合的照明企业,雷士照明在外国资本的扶持下成功在香港上市,吴长江与资本的友好关系在这时达到顶点。
上市之时,吴长江对资本的好感仍然溢于言表,也不怕失去控制权,因为他自认为会给投资机构赚钱,投资机构在公司经营上离不开他,可以安枕无忧。
风云突变资方逼宫吴长江离职,公司股价暴跌今年5月25日,雷士照明突然宣布,吴长江因个人原因已辞任董事长、公司执行董事兼公司首席执行官,并辞任公司董事会所有委员会职务。
民营企业控制权之争———以雷士照明为例张憬摘要:近几年由于争夺控制权而产生纷争的民营企业越来越多,其本质目的还是为了争夺利益。
控制权之所以成为企业股东之间争夺的焦点,主要还是因为控制权的拥有就代表着一家企业决策权和话语权的掌握,这样就更有方便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决策行为。
雷士照明公司作为行业里的佼佼者,其在发展历程中发生的三次控制权争夺之战更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
阅读相关文献发现针对控制权对的研究大都是围绕产生的各种经济后果分析,对专门研究公司治理的较少,所以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方法,选择更具代表性的雷士照明企业控制权争夺案为此次范例,结合对企业已然出现的3次控制权争夺问题以及最终结果予以分析,借此对国内类似民企发展给予经验支持,尽可能的规避企业发生控制权争夺情况,尽可能的降低企业权力争夺情况的出现,实现可靠稳定发展。
关键词:公司治理;民营企业;雷士照明一、案例背景介绍(一)雷士照明企业简介1998年,雷士照明公司成立,并于2010年在香港上市,目前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惠州市汝湖镇雷士工业园。
雷士照明主要从事照明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业务,属于家庭电器及用品行业,目前拥有四大生产基地、两大国际研发中心、近40家运营中心,同时在国外也建立了符合当地资质的研发中心和经营机构,而且其曾为奥运会以及世界杯等特大全球性赛事给予照明和有关方案支持,足以说明企业在行业中的实力,近些年,雷士照明在不断的整合上下游的资源,已经率先完成了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
(二)雷士照明企业控制权之争过程1.第一次控制权争夺战这场争夺战是围绕着三位创始人:吴长江、胡永宏和杜刚开展的。
三人在1998年共出资100万元创立了照明公司,吴长江占有45%的股份,胡永宏和杜刚各占27.5%的股份。
但是从2002年开始,三人在公司的发展战略上产生了分歧,作为销售责任人胡永宏一而再的涉足企业经营工作,这也致使企业决议无法顺利落实,经营理念的不一致给公司的运作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为应对这一情况,包括吴长江等人联合向胡永宏转售了个人5.8%的企业股份,由此三人各占公司1/3的股份,从而实现整个的平衡局面。
案例之四:雷士控制权之争:缘起与化解1摘要:创立于1998年的雷士开展至今,已由原来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开展成为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知名公司,并逐步成为中国照明行业的领头羊。
然而,雷士的开展并非一帆风顺。
2005年,在公司以号称“雷士速度〞的开展迅猛时期,发生了创始人之间的控制权之争。
2012年,公司在吸引了众多国际著名投资公司的目光,并获得投资后,出现了创始人与投资者之间的控制权之争。
本案例正是以此为着眼点,以雷士创始人之一吴长江在公司不同开展阶段与股东之间的冲突为主线,通过对两次控制权之争台前幕后的描述,揭示了公司治理中经销商、供给商和员工等利益相关者行为及其影响,进而引发对“公司控制权之争的深层次原因〞以及“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等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雷士照明;利益相关者;公司控制权;创业者;投资者;0 引言谁也不曾想到,雷士的创始人吴长江,在借助于资本的力量完美地解决了创业股东之间的纠纷后,又陷入了一场资本的“局中局〞,前后历经了两次控制权之争。
2013年6月的一个晚上,作为雷士创始人之一的吴长江单独坐在咖啡厅中,一边品味着咖啡的苦涩,一边陷入了沉思。
回首自己的创业之路:从农村到城市,由令人羡慕的白领干部到工厂保安,由一名辞职下海的打工者到创办国内最大照明公司的老板,似乎并不平坦。
自1998年创立至今,一路走来,雷士已由原来的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开展成为在香港上市的知名公司,并屡获殊荣。
“雷士〞的异军突起,不但赢得了飞利浦等知名公司的尊敬,而且让高盛、软银赛富这些跨国投资公司“闻香而至〞。
凭借国际投资背景,“雷士〞一跃成为国内最具国际化潜质的中国照明企业。
然而,雷士快速开展的14年中,在辛酸与荣光的交叠下,吴长江作为公司的创始人、总经理、董事长,却历经了两次离开雷士,而后又重返雷士的坎坷历程。
也许,在吴长江看来,没有哪个公司的高层会像他一样已然两次出演这样一部跌宕起伏的“公司控制权之争〞大戏。
雷士照明控制权之争雷士照明作为中国最大的照明企业一直受到外界关注,然而其内部控制权之争也十分激烈。
案例中吴长江与王冬雷之争已经不是雷士第一次股权斗争了,在这之前吴长江与他身边的合伙人不断地决裂,其中有与他一同创办雷士的同学,也有投资公司软银赛富,前几次他都在千钧一刻时夺回了控制权。
这一次王冬雷在经历了两个月的斗争后成功上位,而吴长江因为涉嫌挪用资金被立案调查。
吴长江能否东山再起我们不得而知,我们主要分析的是在这次股权争斗中我们进行模拟应该支持哪一方。
在进行模拟之前我了解了一下雷士照明股权斗争的相关背景,然后进行了选择。
先看雷士照明股权纷争的的背景历程。
雷士照明在创始人吴长江和第一大股东王冬雷进行股权之争前,公司的股权不断发生变化,曾经先后进行6次融资。
并且在融资的过程中,吴长江的股权不断被稀释,引入的投资者也不断增加,也就导致了后来控制权的争夺。
首先事件的起源在1998年,吴长江和他的两位同学杜刚、胡永宏一起出资创办了雷士照明。
其中吴长江出资45万元,其他两人分别出资万,共100万元注册资金。
在这一阶段,吴长江属于单一大股东,占股45%,但是对于其他两个创始人股权合计来说,他又是小股东。
2002年,由于某些原因雷士进行了股权调整(一种说法是因为吴长江好赌,从公司拿了许多钱而不得不转让股份,另一种说法是雷士其他两个股东认为利益分配不均,而吴长江为保全大局为无偿相赠),三个股东分别占股%。
但是到了2005年,又因为吴长江想要进行渠道变革而引发了股权纷争。
在这场纷争中,吴取得胜利,其他两位股东退出,但最终也付出了亿现金流的代价,让雷士照明不堪重负。
因此吴长江开始寻找资金。
第一次融资,亚盛投资总裁毛区健丽出资594万美元,取得雷士30%的股份。
随后,又因为还债将10%股份转给陈金霞、吴克忠、姜丽萍三人,这时吴长江股份已经稀释成70%。
后来因为资金还是不够雷士的发展所需,吴长江又进行了第二次融资,找到了软银赛富。
雷士照明控制权之争雷士照明作为中国最大的照明企业一直受到外界关注,然而其内部控制权之争也十分激烈。
案例中吴长江与王冬雷之争已经不是雷士第一次股权斗争了,在这之前吴长江与他身边的合伙人不断地决裂,其中有与他一同创办雷士的同学,也有投资公司软银赛富,前几次他都在千钧一刻时夺回了控制权。
这一次王冬雷在经历了两个月的斗争后成功上位,而吴长江因为涉嫌挪用资金被立案调查。
吴长江能否东山再起我们不得而知,我们主要分析的是在这次股权争斗中我们进行模拟应该支持哪一方。
在进行模拟之前我了解了一下雷士照明股权斗争的相关背景,然后进行了选择。
先看雷士照明股权纷争的的背景历程。
雷士照明在创始人吴长江和第一大股东王冬雷进行股权之争前,公司的股权不断发生变化,曾经先后进行6次融资。
并且在融资的过程中,吴长江的股权不断被稀释,引入的投资者也不断增加,也就导致了后来控制权的争夺。
首先事件的起源在1998年,吴长江和他的两位同学杜刚、胡永宏一起出资创办了雷士照明。
其中吴长江出资45万元,其他两人分别出资万,共100万元注册资金。
在这一阶段,吴长江属于单一大股东,占股45%,但是对于其他两个创始人股权合计来说,他又是小股东。
2002年,由于某些原因雷士进行了股权调整(一种说法是因为吴长江好赌,从公司拿了许多钱而不得不转让股份,另一种说法是雷士其他两个股东认为利益分配不均,而吴长江为保全大局为无偿相赠),三个股东分别占股%。
但是到了2005年,又因为吴长江想要进行渠道变革而引发了股权纷争。
在这场纷争中,吴取得胜利,其他两位股东退出,但最终也付出了亿现金流的代价,让雷士照明不堪重负。
因此吴长江开始寻找资金。
第一次融资,亚盛投资总裁毛区健丽出资594万美元,取得雷士30%的股份。
随后,又因为还债将10%股份转给陈金霞、吴克忠、姜丽萍三人,这时吴长江股份已经稀释成70%。
后来因为资金还是不够雷士的发展所需,吴长江又进行了第二次融资,找到了软银赛富。
Industry·Company始于上周末的雷士照明董事会之争已经持续数天,创始人吴长江与公司董事长兼德豪润达(002005)董事长王冬雷各执一词。
然而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并不关心二人指责对方的“罪证”,更多的担心是此次风波后市场对相关的两家上市公司德豪润达以及雷士照明未来的预估和判断。
强强联手曾被一致看好雷士照明于2010年5月在港交所上市,但自其引入资本以来,股东之间、创始人之间、创始人与投资者之间的利益之争就从未中断。
2005年,吴长江因与其他两位创始人矛盾被迫出让全部股份,携8000万元出走。
随后,全体经销商要求吴重掌企业,其余两股东被迫各拿8000万元离开。
2011年底,吴长江再次与雷士照明的投资人、软银赛富合伙人阎焱发生争执被迫辞去雷士照明所有职务,双方面对媒体互相指责。
2012年12月,吴长江将其手中11.81%的雷士照明股份,出售给德豪润达,在此次交易中德豪润达是作为吴长江“盟友”被引入,2013年1月,在德豪润达的助力之下,吴长江被重新任命为公司CEO。
根据雷士照明2013年财报,其股权结构为德豪润达占股20.24%,成为雷士照明的第一大股东。
赛富投资持股18.50%,吴长江通过控股公司以及个人持股占股10.36%,施耐德持股9.22%。
对于此番雷士照明与德豪润达的联姻,当时多数机构也极为看好,这与吴长江带着德豪润达回归雷士照明后的业绩是分不开的,雷士照明2013年取得销售收入约37.74亿元,毛利约7.97亿元,相较于2012年,分别增长6.4%和4.7%,而净利润则上涨481.1%至2.82亿元,国信证券就明确指出“雷士一直以来都是照明行业下游的领导者。
凭借其强大的经销网络及近3300家品牌店,公司是最大的中国照明品牌,而且在商业领域有着极强实力。
在2013年,雷士终于从股权斗争中恢复过来,并引入了德豪润达作为单一大股东。
创始人吴长江先生继续负责公司的管理,并带领公司在13年获得盈利的显著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