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雷士照明控制权之争—第三次“逼宫”
- 格式:pptx
- 大小:312.49 KB
- 文档页数:3
雷士三次内斗暴露各方博弈作者:暂无来源:《中国名牌》 2014年第18期本刊记者/ 赵宇航张翅距离上次内讧不足24 个月,中国最大照明品牌供应商之一,港交所上市公司雷士照明第三次陷入内斗。
雷士三次情节雷同的内斗剧情背后,折射出中国民营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创始人与投资人之间的利益博弈。
两者无休止的内斗只会两败俱伤,只有遵循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原则下的契约精神才能实现互利共赢。
雷士照明2014 年8 月8 日晚间发出公告称,经董事会成员多数表决通过,吴长江不再担任惠州雷士光电及雷士照明(中国)等10 家公司董事长,改由雷士照明集团董事长王冬雷任临时首席执行官。
公告还称,罢免理由是,吴长江绕过董事会将雷士商标授予关联企业,涉嫌因关联交易损害公司利益。
这一公告立即遭到了吴长江方否决,2014 年8 月11 日下午3 时,吴长江在重庆召开发布会,称8 日免职董事会因流程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罢免理由站不住脚,罢免无效。
与此同时,王冬雷在北京也召开了媒体发布会,再次重申罢董有效。
吴长江现场播放打砸视频,王冬雷拿出“赌博欠款4亿元”录音,双方相互指责。
这一场面是在不到10 年的时间里,雷士照明创始人吴长江遭遇的第三次“逼宫”。
雷士风波的背后,折射出中国民营企业转型过程中企业创始人与投资人的微妙关系,尴尬的角色定位使得两者之间的斗争屡见不鲜,从贝恩和国美、鼎晖和俏江南再到阎焱、德豪对雷士,类似戏码一再上演。
“任何一个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都会面临资本引入的问题。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同生辉教授指出,一方面,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扩大经营规模,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时都需要资本的支持;另一方面,资本引入也是企业发展的战略需要,企业在职业化投资者的帮助下,可以更好地实现现代化管理和规范化经营。
“一旦资本进入,股东利益最大化就成为毫无争议的公司治理目标。
”同生辉说。
按照现代公司治理原则,在大多数情况下,创始人与投资人之间是委托代理关系,投资人委托创始人作为CEO管理公司,而股份和话语权大多具有直接关系。
雷士照明控制权之争雷士照明作为中国最大的照明企业一直受到外界关注,然而其内部控制权之争也十分激烈。
案例中吴长江与王冬雷之争已经不是雷士第一次股权斗争了,在这之前吴长江与他身边的合伙人不断地决裂,其中有与他一同创办雷士的同学,也有投资公司软银赛富,前几次他都在千钧一刻时夺回了控制权。
这一次王冬雷在经历了两个月的斗争后成功上位,而吴长江因为涉嫌挪用资金被立案调查。
吴长江能否东山再起我们不得而知,我们主要分析的是在这次股权争斗中我们进行模拟应该支持哪一方。
在进行模拟之前我了解了一下雷士照明股权斗争的相关背景,然后进行了选择。
先看雷士照明股权纷争的的背景历程。
雷士照明在创始人吴长江和第一大股东王冬雷进行股权之争前,公司的股权不断发生变化,曾经先后进行6次融资。
并且在融资的过程中,吴长江的股权不断被稀释,引入的投资者也不断增加,也就导致了后来控制权的争夺。
首先事件的起源在1998年,吴长江和他的两位同学杜刚、胡永宏一起出资创办了雷士照明。
其中吴长江出资45万元,其他两人分别出资27.5万,共100万元注册资金。
在这一阶段,吴长江属于单一大股东,占股45%,但是对于其他两个创始人股权合计来说,他又是小股东。
2002年,由于某些原因雷士进行了股权调整(一种说法是因为吴长江好赌,从公司拿了许多钱而不得不转让股份,另一种说法是雷士其他两个股东认为利益分配不均,而吴长江为保全大局为无偿相赠),三个股东分别占股33.3%。
但是到了2005年,又因为吴长江想要进行渠道变革而引发了股权纷争。
在这场纷争中,吴取得胜利,其他两位股东退出,但最终也付出了1.6亿现金流的代价,让雷士照明不堪重负。
因此吴长江开始寻找资金。
第一次融资,亚盛投资总裁毛区健丽出资594万美元,取得雷士30%的股份。
随后,又因为还债将10%股份转给陈金霞、吴克忠、姜丽萍三人,这时吴长江股份已经稀释成70%。
后来因为资金还是不够雷士的发展所需,吴长江又进行了第二次融资,找到了软银赛富。
2017级公司治理课程-蓝发钦案例之四:雷士照明控制权之争案例之四:雷士控制权之争:缘起与化解1摘要:创建于1998年的雷士发展至今,已由原来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发展成为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知名公司,并逐步成为中国照明行业的领头羊。
然而,雷士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2005年,在公司以号称“雷士速度”的发展迅猛时期,发生了创始人之间的控制权之争。
2012年,公司在吸引了众多国际著名投资公司的目光,并获得投资后,出现了创始人与投资者之间的控制权之争。
本案例正是以此为着眼点,以雷士创始人之一吴长江在公司不同发展阶段与股东之间的冲突为主线,通过对两次控制权之争台前幕后的描述,揭示了公司治理中经销商、供应商和员工等利益相关者行为及其影响,进而引发对“公司控制权之争的深层次原因”以及“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等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雷士照明;利益相关者;公司控制权;创业者;投资者;0 引言谁也不曾想到,雷士的创始人吴长江,在借助于资本的力量完美地解决了创业股东之间的纠纷后,又陷入了一场资本的“局中局”,前后历经了两次控制权之争。
2013年6月的一个晚上,作为雷士创始人之一的吴长江独自坐在咖啡厅中,一边品味着咖啡的苦涩,一边陷入了沉思。
回首自己的创业之路:从农村到城市,由令人羡慕的白领干部到工厂保安,由一名辞职下海的打工者到创办国内最大照明公司的老板,似乎并不平坦。
自1998年创建至今,一路走来,雷士已由原来的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发展成为在香港上市的知名公司,并屡获殊荣。
“雷士”的异军突起,不但赢得了飞利浦等知名公司的尊敬,而且让高盛、软银赛富这些跨国投资公司“闻香而至”。
凭借国际投资背景,“雷士”一跃成为国内最具国际化潜质的中国照明企业。
然而,雷士快速发展的14年中,在辛酸与荣光的交叠下,吴长江作为公司的创始人、总经理、董事长,却历经了两次离开雷士,而后又重返雷士的坎坷历程。
也许,在吴长江看来,没有哪个公司的高层会像他一样已然两次出演这样一部跌宕起1选自王世权著,第五届全国优秀百篇案例。
雷士照明股权之争始末近日,雷士照明突然宣布创始人吴长江辞去公司所有职务,与此同时赛富亚洲创始合伙人阎焱接任董事长,这被外界认为是风险资本在和创始人争夺公司控制权中胜出。
这不禁让人想起之前的国美电器创始人黄光裕被资本逼宫。
为什么公司创始人会突然失去公司控制权?外国投资人是如何一步步夺权成功的?企业引入风险投资是否真意味着“引狼入室”?背景1998年,吴长江出资45万元,杜刚、胡永宏各出资27.5万元,创立雷士照明。
2010年5月20日,雷士照明以每股2.1港元的发行价格顺利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交易,募集资金近15.3亿港元。
软银赛富成为雷士照明第一大股东,股份比例为30.73%,超过吴长江29.33%的持股份额。
雷士经销商逼宫资方要求进入董事会创始人分家引入风险资本阎焱昔日是吴长江的救命恩人2005年,吴长江和公司两位创始人就公司经营发展理念出现分歧,吴长江被迫让出董事长职位。
随后,戏剧性的一幕上演,全体经销商“倒戈”,要求吴长江重掌企业。
经过投票,其余两股东被迫各拿8000万元离开。
吴长江这次反败为胜,保住了自己对公司的控制权。
当时雷士照明拿不出1.6亿元现金,于是只好融资补足缺口。
这时,找钱成了吴长江最重要也最头疼的事情。
首战告捷吴长江接受了毛区健丽以994万美元入股雷士,占股30%。
这样他就借助资本的力量,用股权作为交换解决了与创业股东之间的纠纷。
双方进入蜜月期雷士为扩展业务和顺利上市,甚至不惜让出第一股东,引入投资者。
此后赛富亚洲成为第一股东。
就这样资本和公司创始人进入了蜜月期,但是也埋下了几年后吴长江被迫出局的隐患。
2010年5月,作为内地唯一与国际资本结合的照明企业,雷士照明在外国资本的扶持下成功在香港上市,吴长江与资本的友好关系在这时达到顶点。
上市之时,吴长江对资本的好感仍然溢于言表,也不怕失去控制权,因为他自认为会给投资机构赚钱,投资机构在公司经营上离不开他,可以安枕无忧。
风云突变资方逼宫吴长江离职,公司股价暴跌今年5月25日,雷士照明突然宣布,吴长江因个人原因已辞任董事长、公司执行董事兼公司首席执行官,并辞任公司董事会所有委员会职务。
经济法作业企业创始人和投资人控股权之争【相关资料】案例1:雷士照明风波近日,$士照明突然宣布创始人吴长7工辞去公司所有职务,与此同时赛富业洲创始合伙人阎篆接任董事长,这被外界认为是风险资本在和创始人争夺公司控制权中胜出。
这不禁让人想起之前的国美电器创始人黄光裕被资本逼宫。
为什么公司创始人会突然失去公司控制权?外国投资人是如何一步步夺权成功的?企业引入风险投资是否真意味着引狼入室”?背景:1998年,吴埒工出资45万元,杜刚、胡永宏各出资27.5万元,创立$ 士照明。
2010年5月20日,雷士照明以每股2.1港元的发行价格顺利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交易,募集资金近15.3亿港元。
软银赛富成为$士照明第一大股东,股份比例为30.73%,超过吴长7工29.33%的持股份额。
创始人分家引入风险资本:2005年,吴长7工和公司两位创始人就公司经营发展理念出现分歧,吴长7工被迫让出董事长职位。
随后,戏剧性的一幕上演,全体经销商倒戈”,要求吴长7工重掌企业。
经过投票,其余两股东被迫各拿8000万元离开。
吴长7工这次反败为胜,保住了自己对公司的控制权。
当时$士照明拿不出1.6亿元现金,于是只好融资补足缺口。
这时,找钱成了吴长7工最重要也最头疼的事情。
吴长7工接受了毛区健丽以994万美元入股$士,占股30%。
这样他就借助资本的力量,用股权作为交换解决了与创业股东之间的纠纷。
$ 士为扩展业务和顺利上市,甚至不惜让出第一股东,引入投资者。
此后赛富业洲成为第一股东。
就这样资本和公司创始人进入了蜜月期,但是也埋下了几年后吴长7工被迫出局的隐患。
2010年5月,作为内地唯一与国际资本结合的照明企业,$士照明在外国资本的扶持下成功在香港上市,吴长7工与资本的友好关系在这时达到顶点。
上市之时,吴长7工对资本的好感仍然溢于言表,也不怕失去控制权,因为他自认为会给投资机构赚钱,投资机构在公司经营上离不开他,可以安枕无忧。
风云突变资方逼宫今年5月25日,$士照明突然宣布,吴长7工因个人原因已辞任董事长、公司执行董事兼公司首席执行官,并辞任公司董事会所有委员会职务。
雷士照明股权之争始末近日,雷士照明突然宣布创始人吴长江辞去公司所有职务,与此同时赛富亚洲创始合伙人阎焱接任董事长,这被外界认为是风险资本在和创始人争夺公司控制权中胜出。
这不禁让人想起之前的国美电器创始人黄光裕被资本逼宫。
为什么公司创始人会突然失去公司控制权?外国投资人是如何一步步夺权成功的?企业引入风险投资是否真意味着“引狼入室”?背景1998年,吴长江出资45万元,杜刚、胡永宏各出资27.5万元,创立雷士照明。
20RR年5月20日,雷士照明以每股2.1港元的发行价格顺利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交易,募集资金近15.3亿港元。
软银赛富成为雷士照明第一大股东,股份比例为30.73%,超过吴长江29.33%的持股份额。
雷士经销商逼宫资方要求进入董事会创始人分家引入风险资本阎焱昔日是吴长江的救命恩人20RR年,吴长江和公司两位创始人就公司经营发展理念出现分歧,吴长江被迫让出董事长职位。
随后,戏剧性的一幕上演,全体经销商“倒戈”,要求吴长江重掌企业。
经过投票,其余两股东被迫各拿8000万元离开。
吴长江这次反败为胜,保住了自己对公司的控制权。
当时雷士照明拿不出1.6亿元现金,于是只好融资补足缺口。
这时,找钱成了吴长江最重要也最头疼的事情。
首战告捷吴长江接受了毛区健丽以994万美元入股雷士,占股30%。
这样他就借助资本的力量,用股权作为交换解决了与创业股东之间的纠纷。
双方进入蜜月期雷士为扩展业务和顺利上市,甚至不惜让出第一股东,引入投资者。
此后赛富亚洲成为第一股东。
就这样资本和公司创始人进入了蜜月期,但是也埋下了几年后吴长江被迫出局的隐患。
20RR年5月,作为内地唯一与国际资本结合的照明企业,雷士照明在外国资本的扶持下成功在香港上市,吴长江与资本的友好关系在这时达到顶点。
上市之时,吴长江对资本的好感仍然溢于言表,也不怕失去控制权,因为他自认为会给投资机构赚钱,投资机构在公司经营上离不开他,可以安枕无忧。
风云突变资方逼宫吴长江离职,公司股价暴跌今年5月25日,雷士照明突然宣布,吴长江因个人原因已辞任董事长、公司执行董事兼公司首席执行官,并辞任公司董事会所有委员会职务。
【财富堂】那些被逼宫的创始人近日,雷士照明在香港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表决罢免吴长江。
这是10年来吴长江第三次被从自己创立的雷士照明赶走。
投资人真的是“门口的野蛮人”?被赶走的那些创始人,他们的遭遇会否是“命中注定”?<饮鸩止渴引狼入室>2005年底,吴长江与雷士照明另外两名创始人彻底闹崩。
在经销商的力挺下,吴长江留下,另外两名创始人出局。
撕破脸皮谈判的结果是,吴长江必须要在半年内支付另外两名创始人1.6亿元的股份转让费。
这让雷士照明陷入资金困境。
关键时刻,赛富亚洲首席合伙人阎焱出手相救,向雷士照明注入资金2200万美元。
作为回报,赛富获得雷士照明35.71%股权。
然而,2013年11月,吴长江公开指责投资人,“特别是那些所谓的海归PE,中国的传统他们丢掉了,把西方的那种唯利是图,追求利益最大化这块学得淋漓尽致”。
<业绩考量引发斗争>在创始人眼里,资本并不总是“和善的导师、救急的兄弟”,他们更多时候在扮演“唯利是图、没有人情味”的角色,甚至被称作“门口的野蛮人”--虎视眈眈,随时可能闯进门来,夺走你一手带大的“孩子”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双方在企业发展上的战略分歧,引入的股东对业绩考量也更重视,投资人对于企业业绩不满意是造成与创始人之间争端的主要因素。
比如说乔布斯,上世纪80年代,苹果公司因为误判市场形势,在个人电脑市场节节败退,董事会将作为公司创办人、董事长的乔布斯逐出苹果公司。
<股权集中风险较高>从诸多已经公开的案例来看,与美国、日本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相对分散不同,中国至少90%以上的上市公司都存在实际控制人,非上市公司股权亦高度集中,实际控制人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公司。
“一个人把另一个人赶走”的事情,很容易发生。
不过,在成熟企业,创始人对公司有很强的控制权,这种控制权又不仅仅体现在股权上。
由于他经营的年头比较久,不管是供应商、分厂厂长,还是管理层,更支持他,他具有一种事实上的控制权,他通过这种权力对抗投资人在股权层面上的管理权。
雷士照明大败局:一代枭雄没落,吴长江被判14年!(来源:商界新媒体文丨商界记者杨沁锟)2016年12月21日,广东省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挪用资金、职务侵占罪判处雷士照明(中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吴长江有期徒刑14年。
至此,轰动一时的雷士照明案,以令人扼腕的结局宣布告一段落。
谁能想到,昔日中国照明界的大佬,最后竟落得如此结局,前半生风光无限,后半生却只能在监狱里消弭时光。
诚然,雷士照明的灯光能射向未来,却无法照清吴长江脚下的路。
企业家遭遇逼宫并不新鲜,特别是近十年随着投资人力量崛起,创始人与资本的博弈常有发生,但吴长江的劫数仍是典型样本:联合创始人与他割袍断义,投资者与他反目成仇,曾经一拍即合的兄弟与他对簿公堂,一直力挺他的经销商也在利益抉择中摇摆。
吴长江的每次发狠都意在扼住雷士,可雷士却仍如流沙逝于掌心,最终都化作虚无。
兄弟式结伙,仇人式散伙与许多同年代企业家类似,吴长江家境贫寒却天资聪颖,一朝金榜题名,大学毕业后他分配到了陕西汉中航空公司工作。
即便捧着“金饭碗”,但吴长江心底始终有个“老板梦”,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迫切。
1992年,在即将被提拔为副处长的前夕,吴长江提出了辞职,临行时原单位的老领导对他说:“小吴,你太理想化又太重义气,这样的性格是你最大的优点,也是最大的缺点。
以后你若成功是性格使然,若栽跟头也是因为你的性格。
”今日回观,竟一语成谶。
吴长江开始了独闯广东的生活。
他在一家台资自行车厂做储备干部,中途还临时做过公司保安。
干了半年,吴长江机缘巧合去了雅耀电器,那是一家七十个人规模的灯具厂,老板对吴长江的能力十分欣赏。
就这样,吴长江无意中进入了照明行业。
企业的高速发展,让吴长江深刻认识到照明行业的前景,他再次动了辞职的心思。
尽管老板极力挽留,甚至开出给他买套房的优厚条件,吴长江依然毫不犹豫地拒绝,他直截了当地告诉老板:“我来广东就是想创业的。
”在仲夏的一个夜晚,吴长江喊来高中同学杜刚、胡永宏。
雷士照明股权之争始末近日,雷士照明突然宣布创始人吴长江辞去公司所有职务,与此同时赛富亚洲创始合伙人阎焱接任董事长,这被外界认为是风险资本在和创始人争夺公司控制权中胜出。
这不禁让人想起之前的国美电器创始人黄光裕被资本逼宫。
为什么公司创始人会突然失去公司控制权?外国投资人是如何一步步夺权成功的?企业引入风险投资是否真意味着“引狼入室”?背景1998年,吴长江出资45万元,杜刚、胡永宏各出资27.5万元,创立雷士照明。
2010年5月20日,雷士照明以每股2.1港元的发行价格顺利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交易,募集资金近15.3亿港元。
软银赛富成为雷士照明第一大股东,股份比例为30.73%,超过吴长江29.33%的持股份额。
雷士经销商逼宫资方要求进入董事会创始人分家引入风险资本阎焱昔日是吴长江的救命恩人2005年,吴长江和公司两位创始人就公司经营发展理念出现分歧,吴长江被迫让出董事长职位。
随后,戏剧性的一幕上演,全体经销商“倒戈”,要求吴长江重掌企业。
经过投票,其余两股东被迫各拿8000万元离开。
吴长江这次反败为胜,保住了自己对公司的控制权。
当时雷士照明拿不出1.6亿元现金,于是只好融资补足缺口。
这时,找钱成了吴长江最重要也最头疼的事情。
首战告捷吴长江接受了毛区健丽以994万美元入股雷士,占股30%。
这样他就借助资本的力量,用股权作为交换解决了与创业股东之间的纠纷。
双方进入蜜月期雷士为扩展业务和顺利上市,甚至不惜让出第一股东,引入投资者。
此后赛富亚洲成为第一股东。
就这样资本和公司创始人进入了蜜月期,但是也埋下了几年后吴长江被迫出局的隐患。
2010年5月,作为内地唯一与国际资本结合的照明企业,雷士照明在外国资本的扶持下成功在香港上市,吴长江与资本的友好关系在这时达到顶点。
上市之时,吴长江对资本的好感仍然溢于言表,也不怕失去控制权,因为他自认为会给投资机构赚钱,投资机构在公司经营上离不开他,可以安枕无忧。
风云突变资方逼宫吴长江离职,公司股价暴跌今年5月25日,雷士照明突然宣布,吴长江因个人原因已辞任董事长、公司执行董事兼公司首席执行官,并辞任公司董事会所有委员会职务。
民营企业控制权之争———以雷士照明为例张憬摘要:近几年由于争夺控制权而产生纷争的民营企业越来越多,其本质目的还是为了争夺利益。
控制权之所以成为企业股东之间争夺的焦点,主要还是因为控制权的拥有就代表着一家企业决策权和话语权的掌握,这样就更有方便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决策行为。
雷士照明公司作为行业里的佼佼者,其在发展历程中发生的三次控制权争夺之战更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
阅读相关文献发现针对控制权对的研究大都是围绕产生的各种经济后果分析,对专门研究公司治理的较少,所以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方法,选择更具代表性的雷士照明企业控制权争夺案为此次范例,结合对企业已然出现的3次控制权争夺问题以及最终结果予以分析,借此对国内类似民企发展给予经验支持,尽可能的规避企业发生控制权争夺情况,尽可能的降低企业权力争夺情况的出现,实现可靠稳定发展。
关键词:公司治理;民营企业;雷士照明一、案例背景介绍(一)雷士照明企业简介1998年,雷士照明公司成立,并于2010年在香港上市,目前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惠州市汝湖镇雷士工业园。
雷士照明主要从事照明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业务,属于家庭电器及用品行业,目前拥有四大生产基地、两大国际研发中心、近40家运营中心,同时在国外也建立了符合当地资质的研发中心和经营机构,而且其曾为奥运会以及世界杯等特大全球性赛事给予照明和有关方案支持,足以说明企业在行业中的实力,近些年,雷士照明在不断的整合上下游的资源,已经率先完成了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
(二)雷士照明企业控制权之争过程1.第一次控制权争夺战这场争夺战是围绕着三位创始人:吴长江、胡永宏和杜刚开展的。
三人在1998年共出资100万元创立了照明公司,吴长江占有45%的股份,胡永宏和杜刚各占27.5%的股份。
但是从2002年开始,三人在公司的发展战略上产生了分歧,作为销售责任人胡永宏一而再的涉足企业经营工作,这也致使企业决议无法顺利落实,经营理念的不一致给公司的运作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为应对这一情况,包括吴长江等人联合向胡永宏转售了个人5.8%的企业股份,由此三人各占公司1/3的股份,从而实现整个的平衡局面。
资本主导股权连环局雷士照明创始人三振出局来源:新财富时间:12年07月18日吴长江一手将自己创立的雷士带入商业照明行业的领先行列,不过在与资本的三次交手中,吴长江从第一次的“输了钱”,到最后的“输了人”,演绎了一段企业创始人与资本合作方博弈模式的新版本。
第一阶段引入融资中介,吴长江付出的代价是半价出让了30%股权,但解决了创业股东之间的纠纷,保住了绝对控股股东的地位;第二阶段的数次融资中,吴长江获得了企业发展所需的宝贵资金,但失去了绝对控股权,并因一心发展壮大企业甘居二股东;第三阶段,他却因资本方引入的产业合作伙伴,陷入又一场资本“局中局”,无奈从自己一手创办的企业出局。
吴长江的出局,也给创业者警醒:融资稀释股份也许在所难免,但对董事会席位的控制绝不能掉以轻心。
雷士变局的真相至今依然众说纷纭。
2012年5月25日,雷士照明(02222.HK)发布公告:吴长江“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董事长、执行董事、CEO及下属所有企业的一切职务。
此消息一出,投资者还未来得及作出反应,雷士照明股价已暴跌超过三成。
接任董事长一职的阎焱,来自雷士第一大股东软银赛富基金;而出任CEO的张开鹏,则来自雷士第三大股东法国施耐德集团。
这样的人事“地震”,疑似两大投资人股东联合向创始人股东发难。
虽然,相关当事方在第一时间均通过微博进行澄清,坚称股东之间没有任何矛盾分歧—阎焱表示:“按上市规则要求,董事会早就安排把董事长和CEO职务分开,吴总本人非常支持”;吴长江也表示:“由于我近期身心疲惫,想休整一段时间,所以辞职,并不是外界猜疑的什么对赌输了出局,也与董事间股东间没有任何分歧矛盾”。
但是,吴长江紧接着发布的第二条微博称:“等我调整一段时间以后,我依然会回来的,我为雷士倾注了毕生的心血,我不会也永远不会放弃,请大家相信我。
”这条只存在几分钟随即被他删除的微博,引发了外界无数猜想。
除此之外,相关当事人再也没有对吴长江的辞职做更多的解释,令事件至今扑朔迷离。
吴长江的第三次出局,倒在了王冬雷这个昔日盟友的手上。
历史在发生时未被发现,在发现时已被重组。
2014年8月8日的拳脚相向、8月11日的隔空指责,吴长江和王冬雷连番上阵,为市场呈现了一出出精彩的大戏,同时也留下一个个待解的疑团——双方争执的焦点也许还需要时间来证明真伪。
残酷的现状是,由于股权的一步步转让,吴长江在雷士照明的话语权已降至历史最低的1.71%,与此同时,已有30家(全部共36家)雷士照明经销商表示支持董事会决议,吴长江要想第三次重返董事会困难重重。
在双方原先设想中,借由德豪润达的入股,吴长江重返董事会,王冬雷则赢得与雷士照明的合作机会。
然而,也正是在一系列合作中,双方之间的罅隙越来越大,相互指责对方掏空雷士照明。
在吴长江看来,“在雷士照明和德豪润达整合之前,论行业知名度、影响力,雷士比德豪大多了。
”业内普遍认可,雷士照明具备国内前列的照明品牌和渠道优势,而德豪润达虽然为国内第二大芯片厂商,具备LED上中下游完整的产业链,但在盈利能力上并不占优势,2013年仅实现净利润882.60万元,远落后于55亿市值雷士照明的2.44亿。
而这也成为吴长江指责德豪润达借助关联交易侵占雷士照明利益的一大原因。
吴氏无奈:2次重返,3次离开历史总是这么惊人地相似,这一次站在吴长江对手位置上的王冬雷,同样也是昔日的盟友。
吴长江第三次被迫离开雷士照明董事会。
8月8日下午,雷士照明董事会电话会议上,吴长江被免去执行董事、CEO 职务。
王冬雷则通过投票成为临时CEO,和肖宇、魏宏雄成立紧急事务处理委员会。
刚履新CEO的王冬雷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前往雷士照明重庆总部进行交接,只是,“交接”最终却意外地演变成暴力冲突事件,让第三次雷士风波迅速传遍江湖。
吴长江事后接受采访时表示,“三次风波都是股权之争、公司控制权之争,只是形式不一样而已,第一次,大家还有着同学情,比较友善;第二次,是用了资本的手段,让我损失很大;第三次,暴力手段血洗。
血的教训!他把企业做到中国老大,但三次被资本驱逐,刚刚被判刑14年,为什么?在中国的商业史上,吴长江势必要留下自己的印迹,不是因为成功,而是因为教训。
据媒体报道,12月21日,雷士照明原董事长吴长江因挪用资金罪、职务侵占罪,经惠州中院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50万元,责令退赔人民币370万元。
吴长江助理陈严则以挪用资金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
吴长江是重庆铜梁人,1965年出生,如果按照此次获14年的刑期计算,到刑满出狱,那时吴长江已经65岁。
对一个企业家而言,这意味着人生黄金时间已过,一生是否还有翻盘机会?回顾吴长江的创业历史,令人嘘唏不已,他是中国民企历史上唯一一个被三次驱逐的创始人,创造了中国商业史上的奇迹。
1998年吴长江创办了惠州雷士照明有限公司,梦想把雷士照明打造成为一家世界级照明用具企业和品牌,由于性情豪放,颇具山城袍哥义气,被媒体称之为草莽英雄。
在他把雷士照明做到中国第一的过程中,从2005年到2014年,短短9年,他三次被资本驱逐出自己创建的公司。
第一次是被两位创始合伙人逼宫驱逐,第二次是被投资方赛富亚洲阎焱逼宫驱逐。
第二次被阎焱逼宫亦是中国商业史上一次标志性事件,引发舆论大争论。
更是招来京东刘强东的助阵,与资本方代表阎焱互撕,还写下一封炮轰资本的公开信。
尽管前两次驱逐中,都夹杂着理不清的股权份争与道德指责,但最终吴长江还是踉踉跄跄的闯过来。
在最困难的时候,近乎偏执的他,从来没想过有朝一日会失去他一手创办的企业。
2014年8月8日,吴长江被雷士照明董事会罢免CEO 职务,2014年8月29日,雷士照明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占投票股东所有持股数95.84%均赞成罢免吴长江董事及董事会下属委员会的所有职务,第三次驱逐使得吴长江从此彻底从雷士出局。
2014年9月,吴长江在微博上这样总结雷士照明控制权争夺战:这些天我一直在反省自己,造成今天的现状,我要负80%的责任。
雷士照明控制权之争雷士照明作为中国最大的照明企业一直受到外界关注,然而其内部控制权之争也十分激烈。
案例中吴长江与王冬雷之争已经不是雷士第一次股权斗争了,在这之前吴长江与他身边的合伙人不断地决裂,其中有与他一同创办雷士的同学,也有投资公司软银赛富,前几次他都在千钧一刻时夺回了控制权。
这一次王冬雷在经历了两个月的斗争后成功上位,而吴长江因为涉嫌挪用资金被立案调查。
吴长江能否东山再起我们不得而知,我们主要分析的是在这次股权争斗中我们进行模拟应该支持哪一方。
在进行模拟之前我了解了一下雷士照明股权斗争的相关背景,然后进行了选择。
先看雷士照明股权纷争的的背景历程。
雷士照明在创始人吴长江和第一大股东王冬雷进行股权之争前,公司的股权不断发生变化,曾经先后进行6次融资。
并且在融资的过程中,吴长江的股权不断被稀释,引入的投资者也不断增加,也就导致了后来控制权的争夺。
首先事件的起源在1998年,吴长江和他的两位同学杜刚、胡永宏一起出资创办了雷士照明。
其中吴长江出资45万元,其他两人分别出资万,共100万元注册资金。
在这一阶段,吴长江属于单一大股东,占股45%,但是对于其他两个创始人股权合计来说,他又是小股东。
2002年,由于某些原因雷士进行了股权调整(一种说法是因为吴长江好赌,从公司拿了许多钱而不得不转让股份,另一种说法是雷士其他两个股东认为利益分配不均,而吴长江为保全大局为无偿相赠),三个股东分别占股%。
但是到了2005年,又因为吴长江想要进行渠道变革而引发了股权纷争。
在这场纷争中,吴取得胜利,其他两位股东退出,但最终也付出了亿现金流的代价,让雷士照明不堪重负。
因此吴长江开始寻找资金。
第一次融资,亚盛投资总裁毛区健丽出资594万美元,取得雷士30%的股份。
随后,又因为还债将10%股份转给陈金霞、吴克忠、姜丽萍三人,这时吴长江股份已经稀释成70%。
后来因为资金还是不够雷士的发展所需,吴长江又进行了第二次融资,找到了软银赛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