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士照明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519.00 KB
- 文档页数:32
雷士照明控制权之争雷士照明作为中国最大的照明企业一直受到外界关注,然而其内部控制权之争也十分激烈。
案例中吴长江与王冬雷之争已经不是雷士第一次股权斗争了,在这之前吴长江与他身边的合伙人不断地决裂,其中有与他一同创办雷士的同学,也有投资公司软银赛富,前几次他都在千钧一刻时夺回了控制权。
这一次王冬雷在经历了两个月的斗争后成功上位,而吴长江因为涉嫌挪用资金被立案调查。
吴长江能否东山再起我们不得而知,我们主要分析的是在这次股权争斗中我们进行模拟应该支持哪一方。
在进行模拟之前我了解了一下雷士照明股权斗争的相关背景,然后进行了选择。
先看雷士照明股权纷争的的背景历程。
雷士照明在创始人吴长江和第一大股东王冬雷进行股权之争前,公司的股权不断发生变化,曾经先后进行6次融资。
并且在融资的过程中,吴长江的股权不断被稀释,引入的投资者也不断增加,也就导致了后来控制权的争夺。
首先事件的起源在1998年,吴长江和他的两位同学杜刚、胡永宏一起出资创办了雷士照明。
其中吴长江出资45万元,其他两人分别出资27.5万,共100万元注册资金。
在这一阶段,吴长江属于单一大股东,占股45%,但是对于其他两个创始人股权合计来说,他又是小股东。
2002年,由于某些原因雷士进行了股权调整(一种说法是因为吴长江好赌,从公司拿了许多钱而不得不转让股份,另一种说法是雷士其他两个股东认为利益分配不均,而吴长江为保全大局为无偿相赠),三个股东分别占股33.3%。
但是到了2005年,又因为吴长江想要进行渠道变革而引发了股权纷争。
在这场纷争中,吴取得胜利,其他两位股东退出,但最终也付出了1.6亿现金流的代价,让雷士照明不堪重负。
因此吴长江开始寻找资金。
第一次融资,亚盛投资总裁毛区健丽出资594万美元,取得雷士30%的股份。
随后,又因为还债将10%股份转给陈金霞、吴克忠、姜丽萍三人,这时吴长江股份已经稀释成70%。
后来因为资金还是不够雷士的发展所需,吴长江又进行了第二次融资,找到了软银赛富。
案例分析——雷士光电(采用案例回顾与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案例关键词:股东当前利益、企业长远价值一、公司起步与发展1998年,吴长江、杜刚和胡永红三人出资100万,共同创立雷士,三人平分股权比例。
角色分析:杜刚、胡永红:股东、董事吴长江:股东、董事、总经理(特殊身份)2005年,在雷士成立7年后,随着利润的不断迅速增长,创始人股东在收益分配上产生严重分歧,并且随着公司的发展和业绩的提高而逐步升级,最终发生所谓的“股权之争”!二、原因(开端)吴长江:坚持将利益用于扩大再生产,提高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使长远利益最大化.胡、杜:坚持按持股比例分红,使股东实现当前利益。
三、过程初期:企业初期盈利能力比较低,三位创始人目标一致,关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注企业持续增长能力,实行品牌先行的战略,扩开市场,实现公司的稳步发展;发展到一定规模:企业有了高额利润,有高价值的股份收益回报加大生产投入(吴)面临选择开始意见分歧股东分红(胡、杜)分歧表现:当期利润是该用于股东分红还是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分歧实质:少数控制性大股东对公司财务管理目标意见不统一,即在企业步入正轨后,对股东当期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还是企业长远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权衡不同,从而导致对企业资源分配的意见不统一.四、第一次矛盾升温(独断!)从意见分歧后,三人制定决策方式转变:讨论→沟通→争执→争吵吴为了提高效率,开始独自做决断,把赚来的钱一次一次用于扩大生产规模吴一怒之下请辞,合作彻底决裂。
胡、杜召开股东大会,吴被迫离开公司,并出让自己手中股份五、第二次矛盾升温(支援!)雷士约200家供应商与分销商听到吴长江辞职消息后,即刻聚集雷士总部支援吴长江,冲突一触即发。
思考:为什么几乎全部供销商会选择站在吴身后?是什么样的利益驱使使他们统一战线?分析:供销商关注的不是企业的股权纷争,而是与他们合作的企业能否持续发展,而他们能否保持住以往稳定的业务关系并从中获利。
而处在纷争中的吴所坚持的公司持续增长理念无疑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机会,更大的利润.所以他们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力挺吴长江!!!六、釜底抽薪迫于压力的胡、杜二人提出条件:以总计16000万元(即1亿6千万)的价格出让各自股份并退出公司,但吴必须在一个月之内向两人各付5000万元,余款半年内全部结清,如果不能,就拍卖吴的股份和雷士品牌.目的: 1.要回经营管理权(如果他们走了,就意味着公司的全部资金被抽走,企业将陷入瘫痪)2.使吴与供销商产生决裂,打破统一战线(他们一走,面对企业空壳的供销商依然没有利益)七、再次转机几乎所有的供销商都向雷士伸出了援助之手经销商→提前预付货款供应商→主动延长应收款期限供应商与客户以各种方式支持着雷士的资金运转,使吴长江再次成为掌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