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价格策略
- 格式:ppt
- 大小:292.00 KB
- 文档页数:54
二00 六年九月《市场营销学》习题第十章定价策略一、单项选择题:1.随行就市定价法是()市场的惯用定价法。
A.完全垄断B.异质产品C.同质产品D.垄断竞争2.()是企业把全国分为若干价格区,对于卖给不同价格区顾客的某种产品,分别制定不同的地区价格。
A.FOB原产地定价B.分区定价C.统一交货定价D.基点定价3.某服装店售货员把相同的服装以800 元卖给顾客甲,以600元卖给顾客乙,该服装店的定价属于()。
A.顾客差别定价B.产品形式差别定价C.产品部位差别定价D.销售时间差别定价4.为鼓励顾客购买更多物品,企业给那些大量购买产品的顾客的一种减价称为()。
A.功能折扣B.数量折扣C.季节折扣D.现金折扣5.企业利用消费者具有仰慕名牌商品或名店声望所产生的某种心理而制定的价格为()。
A.尾数定价B.招徕定价C.声望定价D.反向定价6.统一交货定价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定价。
A.分区定价B.运费免收定价C.基点定价D.邮资定价7.按照单位成本加上一定百分比的加成来制定产品销售价格的方法称为()定价法。
A.成本导向B.需求导向C.认知导向D.随行就市8.企业因竞争对手率先降价而做出相应降价的策略主要适用于()市场。
A.垄断竞争B.差别产品C.完全竞争D.同质产品9.准确地计算产品所提供的全部市场认知价值是()的关键。
A.反向定价法B.认知价值定价法C.需求差异定价法D.成本导向定价法10.招徕定价指()利用部分顾客求廉的心理,特意将某几种商品的价格定的较低以吸引顾客。
A.生产者B.竞争者C.批发商D.零售商11.企业的产品供不应求,不能满足所有顾客需要的情况下,企业就应考虑()。
A.降价B.提价C.维持价格不变D降低产品质量12.企业因竞争对手率先降价而做出跟随竞争对手相应降价的策略主要适用于()市场。
A.寡头B.差别产品C.完全竞争D.同质产品13.体育馆对于不同座位制定不同的票价,采用的是()策略。
A.产品形式差别定价B.产品部位差别定价C.顾客差别定价D.销售时间差别定价14.以高于价值的价格将新产品推入市场,然后再降价,这种新产品定价策略属于()。
2014电大《市场营销学》第十章定价策略第十章定价策略一、影响定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价格形成及运动是商品经济中最复杂的现象之一,除了价值这个形成价格的基础因素外,现实中的企业价格的制定和实现还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对此,企业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全面的考虑。
1.市场需求及变化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如果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消费者对某一商品需求量的变化与这一商品价格变化的方向相反,如果商品的价格下跌,需求量就上升,而商品的价格上涨时,需求量就相应下降,这就是需求规律。
需求规律是企业决定市场行为特别是制定价格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企业在制定商品价格时,市场需求状况常常是主要参考因素。
2.市场竞争格局企业定价的“自由程度”,首先取决于市场竞争格局。
在不同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定价的自由度有所不同,企业定价时必须对其产品的市场模式予以考虑。
在现代经济中可分为四种竞争格局:(1)完全竞争。
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买卖双方都只是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价格的决定者,价格完全由供求关系决定,各自的行为只受价格因素的支配,企业无需去进行市场分析、营销调研。
完全竞争的市场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它主要被用于理论分析。
对于某些产品差异性很小、有大量买主和卖主的近似完全竞争的市场,企业的主要竞争策略是降低成本。
(2)纯粹垄断(或称完全垄断)。
指某种产品或服务完全被一个企业所独占。
从理论上分析,垄断企业有完全自由定价的可能,但在现实中,其价格也受到消费者情绪及政府干预等方面的限制。
(3)不完全竞争(也叫垄断性竞争)。
这是一种介于完全竞争和纯粹垄断之间的市场条件。
不完全竞争市场上众多卖方企业的产品在质量、外观、花色、式样,包装、厂牌等存在着差异。
某些企业依仗“差异”的优势,由价格的消极接受者,变为强有力的价格决定者。
(4)寡头竞争。
指一个行业中几家少数的企业生产和销售的产品占该行业市场销售量的绝大部分,价格实际上由他们共同控制。
各个寡头之间相互依存、影响,一个寡头企业调整价格都会引起其他寡头企业的连锁反应,因此,寡头企业之间互相密切注意着对方战略的变化和价格的调整。
面对激烈的竞争,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在任何时候都应始终坚持只降价不提价的原则. ( )[1分]对错2.竞争导向定价法包括随行就市定价法和需求差异定价法. ( )[1分]对错招徕定价指_____利用部分顾客求廉的心理,特意将某几种商品的价格定得较低以吸引顾客.[1分]A生产者B竞争者C批发商D零售商4.随着生产和销售收入变化而改变的成本是[1分]A变动成本B流动成本C固定成本D流通成本5.新产品上市之初将价格定得较低,吸引大量的购买者,扩大市场占有率,这种方法称为[1分]A撇脂定价B渗透定价C声望定价D招徕定价6.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和消费者对产品的感觉差异来确定价格的方法是[1分]A竞争导向定价法B成本导向定价法C价值导向定价法D顾客导向定价法7.当产品市场需求富有弹性且生产成本和经营费用随着生产经营经验的增加而下降时,企业便具备了_____的可能性.[1分] A渗透定价B撇脂定价C尾数定价D招徕定价8.按照单位成本加上一定百分比的加成来制定产品销售价格的定价方法称为_____定价法.[1分]A成本加成B目标C认知价值D诊断9.投标过程中,投标商对其价格的确定主要是依据_____制定的.[1分]A市场需求企业自身的成本费用C对竞争者的报价估计D边际成本10.影响需求的最主要因素是[1分]A收入B价格C替代品价格D消费偏好11.在订货合同中不明确价格,而是在产品制成以后或者交货时才进行定价的方法是对付_____的一种价格策略.[1分]A通货膨胀B经济紧缩经济疲软D经济制裁12.企业利用消费者具有仰慕名牌商品或名店声望所产生的某种心理,对质量不易鉴别的商品的定价最适宜用_____法.[1分] A尾数定价B招徕定价C声望定价D反向定价13.企业的产品供不应求,不能满足所有顾客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必须_____.[1分]A降价B提价C维持价格不变D降低产品质量14.在强大竞争者的压力之下,企业的市场占有率_____,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需考虑降价.[1分]A下降B上升C波动D不变15.企业因竞争对手率先降价而做出跟随竞争对手相应降价的策略主要适用于_____市场.[1分]A寡头B差别产品C完全竞争D同质产品16.( )是企业向为其产品进行广告宣传,橱窗布置,展销等促销活动的中间商所给的一定价格折扣或让价。
第十章定价策略(一)单项选择题1、随行就市定价法是________市场的惯用定价方法。
A.完全垄断 B.异质产品C.同质产品 D.垄断竞争2、某服装店售货员把相同的服装以800元卖给顾客A,以600元卖给顾客B,该服装店的定价属于_________。
A.顾客差别定价 B.产品形式差别定价C.产品部位差别定价 D.销售时间差别定价,3、如果企业按FOB价出售产品,那么产品从产地到目的地发生的一切短损都将由_________承担。
A.企业 B.顾客C.承运人 D.保险公司4、当产品市场需求富有弹性且生产成本和经营费用随着生产经营经验的增加而下降时,企业便具备了_________的可能性。
A.渗透定价 B.撇脂定价C.尾数定价 D.招徕定价5、准确地计算产品所提供的全部市场认知价值是_________的关键。
A.反向定价法 B.认知价值定价法C.需求差异定价法 D.成本导向定价法6、投标过程中,投标商对其价格的确定主要是依据_________制定的。
A.市场需求 B.企业自身的成本费用C.对竞争者的报价估计 D.边际成本7、企业因竞争对手率先降价而做出跟随竞争对手相应降价的策略主要适用于__ _______市场。
A.寡头B.差别产品C.完全竞争 D.同质产品8、企业的产品供不应求,不能满足所有顾客的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必须_________。
A.降价 B.提价C.维持价格不变 D.降低产品质量9、体育馆对于不同座位制定不同的票价,采用的是_________策略。
A.产品形式差别定价 B.产品部位差别定价C.顾客差别定价 D.销售时间差别定价10、若运用需求价格弹性理论,通过降低产品价格提高其销售量,一般情况下,这种策略对类产品效果明显。
A.特效药 B.原材料C.生活必需品 D.高级化妆品11、不属于心理定价策略。
A 品牌差价策略B 尾数定价策略C 如意定价策略D 声望定价策略12、某商店经营以下四类产品,其中类适宜采用声望定价。
第十章价格策略教学内容一、价格的心理功能二、消费者的价格心理三、定价的心理策略教学要求【知识目标】1.学习价格的心理功能;2.掌握消费者的价格心理;3.学习产品定价的心理策略及价格调整的心理策略;4.了解价格变动对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技能目标】1.掌握消费者的价格心理;2.了解价格变动对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教学重点 1. 消费者的价格心理。
2. 产品定价的心理策略。
3. 价格调整的心理策略。
教学难点产品定价的心理策略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课时数2课时导入案例用“新“十元店”——名创优品”的实例导入,说明名创优品中的商品变贵了,花10元能买到的商品越来越少,有人说名创优品已不是人们印象中的“十元店”了,少数高单价商品为699~999元。
正如其提出的新口号:“相信美好生活,就是与价格无关。
”第一节价格的心理功能一、价值认知功能从理论上来说,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应该以商品的价值为尺度来判断是否购买。
现实生活中,消费者不具备鉴定每一种商品价值和质量的能力,因此,会把价格高低作为衡量商品价值大小和品质优劣的尺度。
二、自我意识比拟功能第一,社会地位的比拟。
第二,文化修养的比拟。
第三,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的比拟。
三、调节需求功能商品价格和需求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供求规律的作用,消费需求量的变化与价格变动呈相反的趋势:价格上涨时,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
实践中,价格对需求的调节还会受到需求弹性、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强度和价启发思考:1.你是否购买过名创优品的商品?其商品和价格具有什么特点?2.为什么名创优品能保持低价?如果名创优品提高了价格,你认为它是否还拥有同样的竞争力?格心理预期的制约。
第二节消费者的价格心理一、习惯性心理习惯性心理是由于消费者长期、多次购买某些商品,通过对某些商品价格的反复感知而逐步形成的。
基于这种习惯性心理,消费者心中会形成对某种商品价格水平的大致规定,一般会有上下限标准。
第十章价格策略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合适的答案)1、()是实现企业经营总目标的保证和手段,同时还是企业定价策略和定价方法的依据。
A. 定价目标B. 固定成本C. 定价方法D. 价格弹性2、需求导向订价法是以()对商品价值的理解和需求程度为出发点的订价方法。
A. 企业B. 竞争者C. 政府D. 顾客3、若某皮鞋公司的单位成本为20元,其加成率是20%,那么皮鞋的销售价格为()A. 18B. 24C. 26D. 284、企业制定价格的第一步是()A. 测定需求的价格弹性B. 估算成本C. 分析竞争对手的产品与价格D. 选择定价目标5、某种产品本应定价90元,厂商定价时实际订为89.88元,这种定价策略为()A. 声望定价B. 尾数定价C. 招徕定价D. 整数定价6、企业产品订价的最终目的是()A. 获得最大利润B. 使顾客满意C. 价格具有竞争力D. 符合政策要求7、企业定价方法中,目标定价法属于()A. 成本导向定价B. 需求导向定价C. 竞争导向定价D. 市场导向定价8、某商场规定,顾客一次性购买其产品满200元,给予10%的折扣,这种折扣属于()A.数量折扣 B. 现金折扣C. 季节折扣D. 以旧换新9、在()的情况下,需求的价格弹性最大A. 市场上无替代品B. 市场无竞争者C. 购买者极易改变D. 购买者对高价不在意10、指出下列哪些产品缺乏弹性()A. 生活必需品B. 高档消费品C. 奢侈品D. 替代性强的产品11、下列产品中()的需求价格弹性最小A. 手表B. 食盐C. 化妆品D. 时装12、中国服装设计师李艳萍设计的女士服装以典雅、高贵享誉中外,在国际市场上,一件“李艳萍”牌中式旗袍售价高达1千美元,这种定价策略属于()A. 声望定价 B. 基点定价C. 招徕定价D. 需求导向定价13、某企业欲运用需求价格弹性理论,通过降低产品价格提高其销售量,一般情况下,这种策略对下列()类产品效果明显。
第十章价格策略1.价格概述涵义及影响因素价格(Price)狭义:为了取得产品所须付出的金额广义:取得产品的代价(金钱、精力、时间)影响因素:内部因素:定价目标:利润导向——获得目标回报率、利润最大化;销售导向——提高销量或市场占有率;维持现状导向——稳定价格、适应竞争。
成本:价格构成的最基本因素,给出了企业产品定价的下限。
外部因素:顾客需求:顾客对产品价值的看法与需求水平决定了价格的上限。
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威望商品竞争因素:影响企业在成本和顾客需求决定的上下限之间的区间内的价格水平选择。
对定价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市场类型& 主要竞争对手其他:营销组合因素:产品的生命周期、最终使用等,渠道和中间商类型,促销责任及促销力度等;其他环境因素:政府政策和社会因素、国民经济状况、通胀、利率波动等。
2.定价的一般方法、步骤步骤:选择定价目标---测定需求价格弹性----估算成本-----分析环境及竞争对手----选择定价方法----确定最终价格一般方法:成本导向定价法成本加成定价法:基于每种产品的全部成本,在其基础上加一定百分比的利润来制定产品价格;边际贡献定价法:又称变动成本定价法,即仅计算价格对产品的变动成本的弥补,暂时不考虑产品的固定成本的方法。
盈亏平衡定价法:也称保本点定价。
它是运用盈亏平衡的原理来确定价格的一种方法,即在假定企业生产的产品全部可销的条件下,决定保证企业不发生亏损的产品最低价格水平,或者是在由于市场条件的限制,产品的可销价格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企业通过收支均衡的方法可以测算出企业该产品的保本产量(假定其可销率为100%)。
目标利润定价法:根据预计的生产能力情况,推算出销售量,并在此基础上把价格定在能补偿所需的成本费用并完成一定的成本利润率的价格水平上,其实质是将成本利润看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来定价。
需求导向定价法觉察定价法:也称认知价值定价法,是基于顾客对产品价值的看法和理解程度来制定价格,价位和知觉价值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