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优化方案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知能过关检测:必修4
- 格式:doc
- 大小:67.00 KB
- 文档页数:5
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训练题必修4能力过关演练一、基础训练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不顾恩义,畔主背亲B.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C.召有司案图D.连辟公府不就解析:选D。
A.“畔”通“叛”;B.“孰”通“熟”;C.“案”通“按”。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凄凄惨惨戚戚..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B.回首向来萧瑟..处萧瑟:形容冷落、凄凉C.无人会.,登临意会:领会D.异日图.将好景图:动词,画解析:选B。
萧瑟:句中指风吹雨落的声音。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武与李陵俱为.侍中再转复为.太史令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秦贪,负.其强C.虞常果引.张胜左右或欲引.相如去D.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大王亦幸.赦臣解析:选A。
A.都是动词,做,担任;B.动词,辜负,对不起/动词,凭借,倚仗;C.动词,牵攀,招供/动词,拉、牵;D.动词,希望/副词,幸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②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③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④使不辱于.诸侯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解析:选B。
①之,指示代词,译为“这”;②之,代词,译为“他”;③介词,引出对象;④介词,表被动。
5.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精思傅会,十年乃.成B.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C.夫以.秦王之威以.货物与常D.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哉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解析:选B。
B.均为转折连词,但是;A.副词,于是,就/副词,才;C.介词,凭借/介词,把;D.连词,虽然/连词,即使。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与例句中加点词同类的一项是( )例:宁许以负.秦曲A.泣.孤舟之嫠妇B.大将邓骘奇.其才C.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D.宦官惧其毁已,皆共目.之解析:选A。
单元综合检测(二)(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吟啸.(xiào)樯.橹(qiáng)天堑.无涯(qiàn) 玉簪.螺髻(zān)B.羌.管(qiāng) 暮霭.(ǎi)料峭.春风(qiào) 寻常巷陌.(mò)C.罗绮.(qǐ) 凝噎.(yē)羽扇纶.巾(lún) 钓叟.莲娃(sǒu)D.箫.鼓(xiāo) 憔.悴(qiáo)鲈鱼堪脍.(kuài) 舞榭.歌台(xiè)解析:选C。
“羽扇纶巾”的“纶”应读“guān”。
2.下列词语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狼狈良晨好景江山如画红巾翠袖B.萧瑟封狼居胥暗香盈袖惊涛拍岸C.遥想人生如梦薄雾浓云玉枕纱厨D.寻觅因噎废食壮志难酬暴风骤雨解析:选A。
“良晨好景”的正确写法为“良辰好景”。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部队对报名参军的有志青年的检查是十分严格的,在应届高中毕业生中选拔军队院校学员更是________,除去高考成绩,身体、心理、政治审查也是检查的内容。
②七年前,何炅已经担任北京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的辅导员十年,他的工资每月在五千元左右,远比不上他在电视台做一期节目的收入,对他一年近千万的广告代言收入来讲更是________。
③据记者了解,职业网络游戏玩家每个月的收入最多时能有四五千元,而顶级电竞选手年收入可以达到百万元。
当然,能够每年赚到上百万元的只是________。
A.凤毛麟角九牛一毛百里挑一B.百里挑一九牛一毛凤毛麟角C.九牛一毛凤毛麟角百里挑一D.百里挑一凤毛麟角九牛一毛解析:选B。
百里挑一:形容人才十分出众;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九牛一毛:比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亚洲近期多数国家对美国所主导的金融体制表示出强烈的憎恨,纷纷表示将参加由中国所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单元质量评估(四) 古代人物传记A 卷·学业达标(时间:45分钟 满分:50分)一、基础达标(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召有司案图B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C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D .遂乃研核阴阳解析:A 项,“案”通“按”;B 项,“畔”同“叛”;C 项,“去”同“弆”。
答案:D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①我见相如,必辱之.②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 B .⎩⎪⎨⎪⎧ ①效死于.前②游于.三辅 C .⎩⎪⎨⎪⎧ ①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②秦强而.赵弱 D .⎩⎪⎨⎪⎧①恐汉袭之,乃.曰②十年乃.成 解析:A 项,①代词,他;②音节助词。
B 项,均为介词,在。
C 项,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并列。
D 项,①副词,于是,就;②副词,才。
答案:B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宁许以负.秦曲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③其一人夜.亡 ④单于壮.其节 ⑤且庸人尚羞.之 ⑥皆共目.之 ⑦反欲斗.两主 ⑧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⑨卒廷.见相如 ⑩舆.归营 A .①④/②③⑤/⑥⑦/⑧⑨⑩B .①⑦/②/③⑨/④⑤⑧/⑥⑩C .⑦⑧/①②/③⑨/④⑤⑥/⑩D .①④⑤/②/③⑨/⑦⑧/⑥⑩解析:①⑦使动用法,②形容词作动词,③⑨名词作状语,④⑤⑧意动用法,⑥⑩名词作动词。
答案:B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 .明年..复攻赵 B .皆为陛下所成就.. C .衡下车..,治威严 D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解析:A 项,“明年”古义为第二年;今义为今年的下一年。
B 项,“成就”古义为栽培提拔;今义为①事业上的成绩,②完成(多指事业)。
C 项,“下车”古义为官吏初到任;今义为从车上下来。
答案:D5.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而君幸于赵王C.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D.何以复加解析:A、B、C三项为被动句,D项为宾语前置句。
单元质量评估(三)杂文随笔A卷·学业达标(时间:45分钟满分:40分)一、基础达标(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脑髓.(suǐ)蹩.进(bié)孱.头(càn)给.予(ɡěi)B.玄.虚(xuán)刹.那(shà)幼稚.(zhì)糟粕.(bō)C.吝啬.(sè)专横.(hénɡ)牲畜.(xù)苇.草(wěi)D.自诩.(xǔ)譬.如(pì)履.行(lǚ)倘.使(tǎnɡ)解析:A项,“给”应读jǐ;B项,“刹”应读chà,“粕”应读pò;C项,“横”应读hènɡ,“畜”应读chù。
答案:D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国粹残羹冷灸磕头礼上往来B.罪孽咄咄逼人渊源归根结蒂C.撕碎休戚相关辜负稍纵既逝D.囊括燥动不安推衍风合日丽解析:A项,灸—炙,上—尚;C项,既—即;D项,燥—躁,合—和。
答案:B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1月16日,50余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国际组织主要负责人,数以千计的全球商业精英纷至沓来....,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
②在大众传播媒介高度发展的今天,“名人”辈出,而过去要成为名人必须在某一领域出类拔萃,才能通过薪火相传....、书籍记载等方式广为人知。
③在跨年雾霾中,防霾产品种类繁多,花样翻新,但是经科学研究证明,许多被宣传得天花乱坠的产品纯粹是无稽之谈....。
④他读了青年作家郝景芳的获奖科幻小说《北京折叠》后,掩卷沉思,惊觉人生如梦,白云苍狗....,因此不必执念太多,要学会放手。
⑤特朗普早在大学时代就孜孜不倦地汲取商业领域新知,加上父亲耳提面命的教诲,年轻的特朗普就已蠢蠢欲动....,欲在商界闯出一片天地。
⑥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的周有光一生熠熠生辉....:50岁之前是经济学教授、金融家;近50岁时“半路出家”,主持拟定我国《汉语拼音方案》。
语文·必修4(人教版)单元过关检测卷(二)(限时:150分钟满分:150分)一、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天堑./暂.时摇头晃.脑/一晃.而过翘.望/翘.楚B.荧.光/坟茔.千载.难逢/载.歌载舞羌.管/无恙.C.巷.陌/巷.道鲈鱼堪脍./人文荟.萃关卡./卡.片D.数轴./压轴.买椟.还珠/舐犊.情深烽.火/峰.峦解析:A项,qiàn/zàn,huàng/huǎng,qiáo;B项,yíng,zǎi/zài,qiāng/yàng;C项,xiàng/hàng,kuài/huì,qiǎ/kǎ;D项,zhóu/zhòu,dú,fēng。
答案:C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1)老师和同学们的误解让班长感到十分________,他把头扭向一边,不愿同学们看见自己的泪水。
(2)今年9月25日是鲁迅先生________一百周年。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3)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学修养,就谈不上________作品。
A.委曲诞辰品位B.委屈诞辰品位C.委屈诞生品味 D.委曲诞生品味解析:“委曲”是指事情的底细和原委;“委屈”指受到不该有的指责,心里难过。
根据①的语境,应选“委屈”。
“诞辰”指生日;“诞生”指出生。
此处应选“诞生”。
“品位”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品味”有“品鉴、玩味”之意(也可指物品的品质和风味,或指格调和趣味)。
此处应选“品味”,使“作品”有所附着。
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美国某些政客看热闹不嫌事大,多次捕风捉影....,宣称《日美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
(山东专用)2013高考语文总复习电子题库第十四章第四节优化演练知能闯关新人教版题组一概括主旨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对雪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注]。
【注】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此诗与作者的《春望》为同一时期的作品,联系全诗,说说本诗的主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主旨的概括能力。
杜甫这首诗是在被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写的。
长安失陷时,他逃到半路就被叛军抓住,押解回长安。
幸而安禄山并不怎么留意他,他也设法隐蔽自己,得以保存气节;但是痛苦的心情和艰难的生活,仍然折磨着诗人。
这首诗表现了杜甫对国家和亲人的命运深切关怀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答案:这是一首忧国伤时之作。
“战哭多新鬼”表明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数州消息断”表明家人离散,消息全无,“愁吟”“愁坐”表达作者的忧思之情。
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亲人命运的深切关怀(深沉的忧思)。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唐]李珣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1)这首词表现的主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词中的含意和作用是什么?请作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鉴赏这类诗歌,准确品读意象、意境是非常关键的。
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重.湖(chónɡ)珠玑.(jī)豪奢.(shē) 千骑.高牙(qí)B.罗绮.(qǐ) 骤.雨(zhòu)钓叟.(sǒu) 暮霭.沉沉(ǎi)C.雨霖.铃(lín) 都.门(dū)箫.鼓(xiāo) 无语凝噎.(yè)D.天堑.(qiàn) 羌.管(jiánɡ)参差.(cī) 吟.赏烟霞(yín)解析:选B。
A项中“骑”应读jì;C项中“噎”读yē;D 项中“羌”读qiānɡ。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帐篷声声慢叠清嘉晓风残月B.婉约醉花阴菱歌泛夜良晨美景C.不堪蝶恋花寒蝉凄切千种风情D.今宵望海潮轻灵飞动错落有致解析:选B。
B项,“良晨美景”应为“良辰美景”。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图将.好景(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参差..十万人家(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B.风帘..翠幕(挡风的帘子)有三秋..桂子(深秋)C.对长亭晚.(傍晚)都门帐饮无绪..(没有心思,心情不好)D.此去经年..(年复一年)念去去..(往前走了又走)解析:选B。
B项,“三秋”译为“秋季”。
4.与“杨柳岸,晓风残月”所用的表现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杏花春雨江南。
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解析:选C。
“杨柳岸,晓风残月”纯用名词组合,C项中的“是”“在”是动词。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
甘草子柳永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
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5.试分析“乱洒衰荷”一句中“乱”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乱洒衰荷”既是自然景观,又写出词中主人公的心境,可从这两个方面来考虑。
2021学年高中语文知能优化演练(yǎn liàn) 第四单元第12课语文版必修4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那么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者师焉,或者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那么群聚而笑之。
问之,那么曰:“彼与彼年相假设也,道相似也,位卑那么足羞,官盛那么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以下各句中,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一样的一项是哪一项( )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C.此世所以不传.也D.得璧,传.之美人解析:选C。
C项,与例句“传〞均为“流传〞之意。
A项,为传授;B项,为“解释经文的著作〞;D项,为“传递〞。
2.对下面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 )A.圣益圣,愚益.愚益:增加B.那么耻.师焉,惑矣耻:以……为耻C.吾未见其明.也明:明达,聪明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乃:竟解析:选A。
益:更加。
3.以下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哪一项( )A.本段古今比照,赞美“古之圣人〞,批评“今之众人〞,指出他们在学习上的态度是不同的。
B.本段既论证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还阐述了从师的原那么,还指出学习不要(bùyào)有门户之见。
C.本段重点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
D.本段从论证方式上来看,立足于“破〞,逐层批判了“今之众人〞“士大夫之族〞和“君子〞,从反面论证了观点。
解析:选B。
B项,“门户之见〞错。
优化方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考法揭秘第4板块实用类文本阅读(选做)第12题传记阅读不分版本第4板块实用类文本阅读(选做)第12题传记阅读12.(XXXX·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将军赋采薇戴安澜任第73旅旅长后,回忆多年对日作战的经验教训,认定要取得胜利必须依靠部属努力,而部属的旺盛士气来自他们的爱国热情。
他特意抄录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印发给各级官兵背诵吟唱,激发大家精忠报国的爱国热忱。
为了抗战大业,戴安澜摒弃党派成见,团结爱国人士。
《自由报》记者宗祺仁前来采访,与他彻夜讨论时局,探讨国共合作抗日的未来,两人很快成为莫逆之交。
这时有人提醒戴安澜,说宗是共产党,须多加提防。
他坦然答道:“现在是国共合作抗战,何防之有?宗是否共产党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是新闻记者,写过许多真实感人的报道,有卓越的见解。
我们正缺少这样的爱国志士。
〞几天后,他还把自己的军事著作交给宗祺仁修改并题词。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决定派远征军赴缅甸对日作战。
当命令到达时,已升任第200师师长的戴安澜高唱《满江红》,并向官兵宣讲诸葛亮远征的事迹,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鼓励官兵,赴缅途中,他激情满怀,赋《远征》二首以明志。
其一云:“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
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
〞其二云:“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
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
〞入缅不久,日军主力迫近东瓜,军长杜聿明决定集中主力击溃日军。
戴安澜立下誓言:“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国威之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
〞这时,英军突然撤走,我方援军未至,形势危急,戴安澜决心以身报国。
他宣布:“本师长立遗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
〞他给夫人王荷馨写了绝命家书:“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前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报国家养育。
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丈人行.(辈) 厚赂.(赠送礼物) B .阴.相与谋(暗地里) 治.其事(审理) C .此必及.我(牵连到) 见犯..乃死(看见犯罪) D .当相坐..(相连坐治罪) 畔主背.亲(背叛,离弃) 解析:选C 。
C 项,见犯:受到侵犯、侮辱。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左右欲刃.相如 A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B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C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D .欲因此时降.武 解析:选B 。
B 项中“目”与例句中“刃”皆为名词用作动词。
A 项中“奇”为意动用法;C 项中“廷”为名词作状语;D 项中“降”为使动用法。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且庸人..尚羞之 B .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C .公车..特征拜郎中 D .上下肃然..解析:选A 。
B 项古义“方向”,今义“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事物中的一部分,叫一个方面”;C 项古义“汉代官署”,今义“公用车辆”;D 项古义“秩序井然”,今义“十分恭敬的样子”。
4.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②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B.⎩⎪⎨⎪⎧ ①以.精铜铸成②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 ①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②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 D.⎩⎪⎨⎪⎧①宦官惧其.毁己②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解析:选B 。
B 项中“以”皆为介词,用。
A 项中“乃”分别为“于是,就”/“才”;C 项中“而”分别为“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D 项中“其”分别为“代词,代张衡”/“代词,代地动仪”。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活用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欲因此时降.武B.武能网.纺缴,檠弓弩C.臣请完.璧归赵D.宁许以负.秦曲解析:选B。
B项是名词作动词,其余均为使动用法。
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丈人行.(辈) 厚赂.(赠送礼物) B .阴.相与谋(暗地里) 治.其事(审理) C .此必及.我(牵连到) 见犯..乃死(看见犯罪) D .当相坐..(相连坐治罪) 畔主背.亲(背叛,离弃) 解析:选C 。
C 项,见犯:受到侵犯、侮辱。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左右欲刃.相如 A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B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C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D .欲因此时降.武 解析:选B 。
B 项中“目”与例句中“刃”皆为名词用作动词。
A 项中“奇”为意动用法;C 项中“廷”为名词作状语;D 项中“降”为使动用法。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且庸人..尚羞之 B .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C .公车..特征拜郎中 D .上下肃然..解析:选A 。
B 项古义“方向”,今义“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事物中的一部分,叫一个方面”;C 项古义“汉代官署”,今义“公用车辆”;D 项古义“秩序井然”,今义“十分恭敬的样子”。
4.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②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B.⎩⎪⎨⎪⎧ ①以.精铜铸成②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 ①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②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 D.⎩⎪⎨⎪⎧①宦官惧其.毁己②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解析:选B 。
B 项中“以”皆为介词,用。
A 项中“乃”分别为“于是,就”/“才”;C 项中“而”分别为“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D 项中“其”分别为“代词,代张衡”/“代词,代地动仪”。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活用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 .欲因此时降.武 B .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C .臣请完.璧归赵 D .宁许以负.秦曲解析:选B 。
B 项是名词作动词,其余均为使动用法。
6.下列句中加点的“因”字的用法与“相如因.持璧却立”的“因”相同的一项是( )A .因.其无备,卒然击之B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 .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D .伺者因.此觉知 解析:选C 。
例句与C 项中的“因”有“于是,就”的意思。
A 项译为“趁着”。
B 项译为“通过、经由”。
D 项译为“靠,凭借”。
二、能力提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
武,字子卿。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稍迁至栘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虞常果引张胜。
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
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武气绝,半日复息。
惠等哭,舆归营。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单于募降者赦罪。
”举剑欲击之,胜请降。
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
”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
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
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7.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阴谋 B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 候:拜访 C .而收.系张胜 收:逮捕 D .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坐:连坐(治罪) 解析:选A 。
A 句的“阴”作“相与谋”的状语,是“暗地里”的意思。
8.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②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 ⎩⎪⎨⎪⎧③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④虽生.,何面目以归汉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解析:选D。
第①句的“会”是恰逢、恰巧的意思。
第②句的“会”从会合中引申为共同、一起的意思。
第③句的“生”是活着的意思,作状语。
第④句的“生”也是活着的意思,但是动词,作谓语。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使”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单于使.使晓武A.欲因此时降.武B.单于壮.其节C.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D.其一人夜.亡解析:选C。
例句中的“使”是名词用作动词,派遣的意思。
C项的“壁”也是名词作动词,驻扎的意思;A项的“降”是使动用法,使苏武投降的意思;B项的“壮”是意动用法;D项的“夜”是名词作状语。
10.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候,本不该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里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反行动,导致了苏武被匈奴扣留。
B.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体现。
C.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节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匈奴的尊敬。
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二的崇高气节。
解析:选B。
他想杀卫律的目的,是想使在汉朝的母亲和弟弟受到汉朝的赏赐,这是谋取私利,不是爱国行为。
再则,他的计划还没有付诸实施,还不应叫做“行动”。
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汉亦留之以相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见犯乃死,重负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何以汝为见?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汉朝也扣留他们作为抵押。
(2)等到被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3)要见你干什么?(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先祖事略王士祯山人名士祯,姓王氏,字子真,青州诸城人。
始祖讳责迁,济南新城著藉焉,称琅琊公。
后避居新城之曹村,为某大姓佣作。
一日大风晦暝,有一女子从空而堕,良久既霁.,公于尘坌中得之。
云即诸城县初氏女也。
晨起取火,不觉至此。
时公方鳏居,女子年十八九。
主人以为天作之合,遂令谐伉俪焉。
二世祖讳伍,有善行,称善人公。
琅琊公五子,善人最少,性醇谨,事父母诸兄皆得其欢心,尤好施予。
岁时勤力治家,人产计口给食,余悉以赈乡里贫乏者。
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
诸饿者以次受糜,纺其笠于槐,累累如也。
乡人呼之曰“王菩萨”,而称其家曰“大槐王氏善人”。
三世祖讳麟明,经官颍川王府教授,称颍川公。
颍川为善人次子,生而警颖强记,于书无所不睹。
十四补博士弟子员,每试辄冠其群。
数.困棘闱,随例应里选,官永平郡司训,劝学兴行,为多士式.。
最后迁教授颍川王府。
既至,疾作,期年而卒。
志传称公内廉行修。
人伦醇备。
事大父琅琊公至孝,遇诸兄弟门以内,蒸蒸如也。
高祖讳重光,字廷宣。
颍川公卒,哀毁如礼,服阙除户部。
当事以.其能,晋秩佥事,守云中。
强直奉法,军民赖之。
寻晋参议,守上谷。
条上谷机宜十二事,悉中昒要。
以忤当事意,调贵阳。
丁巳,肃皇新三殿,求大木,取办贵竹。
公至,彝人争以所知异木走报公。
公深入其阻,冲风瘴疠,勤事以死。
事闻,特加恩恤,赐祭葬。
壬戌秋,三殿告成,以公前绩诏赠太仆寺少卿。
公性孝友,为颍川公次子,方龀而母沈安人亡。
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生。
两弟早夭,抚其遗孤,不殊己子。
居乡,恂恂退让,君子也。
遇事慷慨,不避艰险。
及卒,无一语及家事。
世庙谕祭文,有“忠勤报国”之褒,故称忠勤公焉。
(选自《渔洋山人自撰年谱》,有删改)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良久既霁.,公于尘坌中得之 霁:明朗 B .数.困棘闱,随例应里选 数:屡次 C .劝学兴行,为多士式.式:榜样 D .当事以.其能,晋秩佥事 以:凭借 解析:选D 。
D 项,以:因为。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先祖“讲究孝道”和“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 A.⎩⎪⎨⎪⎧①事父母诸兄皆得其欢心②岁时勤力治家,人产计口给食 B.⎩⎪⎨⎪⎧ ①遇诸兄弟门以内,蒸蒸如也②余悉以赈乡里贫乏者 C.⎩⎪⎨⎪⎧ ①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生②诸饿者以次受糜,纺其笠于槐,累累如也D.⎩⎪⎨⎪⎧①颍川公卒,哀毁如礼②遇事慷慨,不避艰险 解析:选C 。
A.②勤于持家。
B.①对兄弟们的尊敬。
D.②对待事情的态度。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琅琊公的婚姻颇有传奇色彩,夫人初氏从天而降,主人认为是天赐良缘,于是令其结为夫妻。
B .善人公生活简朴,乐善好施,人称“王菩萨”,在琅琊公五个儿子中排行第五,故名王伍。
C .颍川公聪敏好学,博览群书,为官即赴颍川王府任教授,刚到任就患病,一年后去世。
D .忠勤公忠孝双全,在上司面前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在家乡父老面前则温文尔雅,恭敬而有礼貌。
解析:选C 。
C 项, “为官即赴颍川王府任教授”错。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