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dutpn_a地质生产毕业实习指导书
- 格式:doc
- 大小:83.00 KB
- 文档页数:7
普通地质学实习大纲一.实习性质地质专业第一次野外实习,属认识性实习。
二.实习意义通过野外实习可以培养学习科学的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的精神;利用野外实习可以很好的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野外实习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巩固、对课堂知识的补充和深化,同时也是对综合素质的全面锻炼和提高;野外实习可以激发同学们学习兴趣,对培养观察能力、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三.实习目的树立正确的地球科学观;培养学生热爱地球科学、主动钻研地球科学的专业思想感情;养成正确的地质观察、思维方法及动手能力;通过实习,能够正确的判断所见到的岩石的类型是三大岩石中的哪一种;验证、复习和巩固课堂和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联系;通过观察、解剖、描述和采集标本,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通过实习,进一步培养独立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实习任务明确地质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地质学入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建立正确的时空和物质运动、变化的观念。
五.实习内容三大类岩石的肉眼鉴定;认识地质剖面;主要化石的识别;基本的褶皱和断裂构造的判别;内外动力地质现象的认识;整合接触关系与不整合接触关系;黄河地质作用;层面构造;观察点上的内容进行记录的基本格式和基本要领;地质罗盘的使用及测量岩层产状要素和地形地物方位的方法。
此外,学会判读地形图、在地形图上定点、放大镜的使用、记录地质现象、绘制路线地质平面图、路线地质剖面图、地层柱状图、地质素描图、采集和编录标本的方法以及编写实习地质报告。
同时,应注意培养学生耐劳、热爱地质科学和集体主义的精神。
六.实习要事1、罗盘仪使用地质罗盘仪各个部件的名称、功能及地质罗盘仪测定各种方位及倾角的方法,能熟练使用地质罗盘仪测定岩层的产状要素及导线的方位与仰(俯)角。
2、认识地层、岩性各地质时代的地层、岩性的描述方法和三大岩类的不同描述内容,认识三大岩类的代表性地层,地层接触关系的识别方法,区分层理、节理、劈理。
地质认识实习指导书一、前言野外实习是对地质学所学理论的验证和加深,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
通过野外实地认识各种地质现象,掌握野外地质的基本工作方法及对野外基本地质现象的观察与描述等基本训练。
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将来能更好地适应地质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习内容1.学会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地质图;2.学会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产状、断层产状、节理产状的方法;3.观察地层接触关系,学会野外地质剖面素描;4.认识常见的造岩矿物,认识常见的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注意它们的外貌区别,观察它们野外的产状,认识常见的古生物化石;5.观察内、外力地质作用现象。
三、实习安排:(一)指导教师:何保、禚喜准等。
(二)时间安排:一周,其中野外三天(2012年6月,实习动员及实习准备一天,写实习报告一天。
(三)实习路线及内容:本次实习地点选在:(1)义县杨彪沟—大柳河沟一带;(2)北砖城子—坟茔沟一带;(3)阜新海州露天矿。
1、义县杨彪沟—大柳河沟实习路线(1)本区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本区位于义县境内。
地理坐标在东经121º16′至121º22′,北纬41º42′至41º46′。
2) 交通实习地点交通较为便利,自阜新可乘车至清河门再向西12公里即到实习区。
(2)地质概况1)地层本区位于阜新盆地北部边缘、大柳河沟背斜核部—东翼。
本区出露的地层综合划分如下:A. 新生界第四系(Q ): 河床泥、沙、砾石堆积,黄土覆盖B.中生界白垩系(K):a.孙家湾组(K1s):浅紫色砾岩为主,夹砂岩、泥岩,角度不整合于阜新组之上,地层厚度450m左右。
b.阜新组(K1f):岩性以褐灰色紫色砾岩为主,夹有灰色、灰黑色砂岩、泥岩。
局部含薄煤层和炭质泥岩。
c.沙海组(K1s):四段:深灰、暗灰绿、灰黑色泥岩、粉砂岩,厚层状,局部夹厚层砾岩。
三段:深黑色、灰白色砂岩、粉砂岩夹可采煤层0.7-13m,四层细砂岩夹薄层河流相砾岩,含软体动物和叶支介化石。
《地质学》野外实习指导书 - 内容目录一、实习目的与实习内容....................................2 二、南京地区地质概论....................................3 三、野外实习路线 (21)四、实习安排与要求 (26)1一、实习目的与实习内容(一)实习目的地质学野外实习是地质学课堂教学之后的重要实践环节。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巩固、消化已学的理论知识,初步学习野外工作方法,进行野外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观察地质现象的能力,为后继专业课打下一下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 1、矿物与岩石野外实习中认识实习地区常见岩石,主要为沉积岩,少量火成岩。
了解岩石的岩性包括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了解矿物的集合体。
2、地层野外实习中熟悉实习地区各不同地质时代的地层,包括群与组,弄清岩层产状,地层之间接触关系。
3、地质构造与构造运动认识明显的水平构造,单斜构造。
认识明显的褶皱构造,断裂构造,特别是断层证据。
结合各种地质构造现象,理解构造运动概念。
4、外动力地质作用认识明显的风化现象,了解各种岩石风化程度;认识地面流水地质作用及塑造的地貌类型单元;认识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及对石灰岩的溶蚀作用,认识斜坡动力地质作用及产生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现象。
认识冲积物、洪积物、坡积物、残积物、重力堆积物。
5、简单的工程问题建筑物区域、场地地质状况,斜坡地质状况,隧道工程地质状况等。
2二、南京地区地质概论引言从南京向东到镇江再折向南东,东抵武进县境孟河一带,绵延了一列丘陵、低山,称为宁镇山脉。
它全长约100余公里,标高一般为100~200米,少数山峰超过300~400米,如钟山、孔山、九华山、华仑山、栖霞山、宝华山等。
这里地层山露齐全,不仅对于下扬子,而且在华南均具代表性;构造变形程度中常,构造形象清楚、典型;火成岩类多而且出露广泛;有各种内生及外生矿床,加之这里地质研究程度高,交通方便,观察容易,其中许多地点已成为地质旅行和教学实习的良好场所,在国内享有盛誉。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地质实习指导书篇一:地质实习指导书1一、实习目的和要求1. 实习目的工程地质野外教学实习是本课程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巩固和加深理解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学会野外观察地质现象和分析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初步能力,为今后学习、工作中使用分析地质资料打好基础。
2. 实习要求? 在教师指导下,逐渐学会野外地质勘测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如地质罗盘仪的使用,岩层产状的测定,地质点的工作内容,地质路线的观测,地质剖面的测绘及节理的测量与统计方法等。
? 仔细观察与认识不同时代地层的主要岩石性质,地质构造特征,地下水及物理地质现象,达到初步具有观察和分析野外地质现象的能力。
? 对实习地区的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初步归纳、分析,并结合水工建筑物、港工建筑物、工业民用建筑物以及道路和桥梁工程等,进行稳定和渗漏等方面的工程地质条件初步评价。
? 认真并按时完成所规定实习内容,根据野外观察实测资料、记录、标本及作业等,实习结束时编写实习报告和绘制基本图件,以利于巩固实习效果和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二、实习准备工作1. 思想方面实习前首先要做好思想动员和组织准备工作。
讲明实习的目的和具体要求,宣布实习守则,要求严格遵守。
为保证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和做好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
野外实习的生活、学习条件相对较差、困难较多,要求同学做好吃苦耐劳、敢于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要求实习队必须是一支战斗性强纪律性严的组织。
在实习队部领导下,每班设正、副班长各一人,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设小组长一人,小组是完成实习任务最基本单位。
各班设学习、生活、宣传、卫生、文体、保密安全干事若干人,分别负责各项具体工作。
2. 学习方面为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采取校内课堂讲授,野外现场进行教学实习的方式。
地质勘查实习指导书实习概况1.1 实习的目的和任务本实习是地球科学相关本科专业低年级的野外认识实习,在学习了《普通地质学》等部分专业基础课之后进行。
实习的目的是:获得地球各圈层运动造成的地质、地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常见现象的感性认识;学习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培养野外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独立思考等科学素质;体验野外生活;训练对野外工作的适应性;增加对地球科学工作的了解。
1.2 实习的时间根据培养计划,本实习的时间为2周。
其中前期准备工作1-2天,野外观察5-7天,整理资料和编写报告5天,总结工作1天。
1.3 实习的内容和要求根据安徽省内实习地区、南京地区及其邻近地区的野外观测条件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安排以下内容:1、认识地层。
地层是各类地球科学工作的基础。
要求建立岩层、层理、岩性、接触关系、层序、相对地质年代、组、群等基本概念;认识典型的地层单位;认识常见的化石种类;学习野外观察和描述地层的基本方法;学习绘制路线地层剖面图。
2、认识常见的岩石和矿物。
区分常见的三大类岩石,学会分析安徽省内合肥大蜀山、淮南八公山、安庆天柱山、枞阳浮山等山体岩性组成,学习野外鉴定常见岩石和矿物的方法,要求认识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石灰岩、白云岩、硅质岩、常见的侵入岩和火山岩等岩石;认识石英、长石、方解石、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黄铁矿等常见的矿物。
3、观察地壳构造运动造成的各种现象。
认识背斜、向斜、节理、断层、不整合等;学习用罗盘测量产状;学习绘制构造剖面图。
训练恢复地质体空间形态的想象力和恢复地壳运动历史的分析能力。
4、认识河流心滩、边滩、阶地、湖沼、滑坡、断层三角面、次生谷、平原、丘陵、山地、分水岭、溶洞、泉、黄土等各种地质、地貌现象及其形成原因。
5、认识土壤。
观察土壤的组成,认识土壤的颜色、质地、结构、孔隙、温度、水分、酸碱度等性质。
观察土壤剖面,认识土壤的形成。
观察土壤与植被的关系。
6、观察几种生态系统。
地质认识实习指导书 符 勇 司荣军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二零一四年十二月1 实习目的、内容及实习安排1.1 实习目的地质实习是课堂教学的野外延伸,野外地质实习是培养学生观察、认识地质现象,掌握野外地质工作方法的现场教学活动,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能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
素质培养与业务教育的结合、树立良好的思想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是野外地质实习的最重要内容。
嵩山地质认识实习地质启蒙教育,是以认识为重点的地质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实践过程。
嵩山地质认识实习的目是通过短期野外实践使同学们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地质学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通过嵩山地质实习,要求学生基本掌握在野外观察、认识、记录、描述地质现象的方法,熟练掌握地质罗盘等地质工具的使用,熟悉地形图的使用和判读知识,初步了解分析地质问题的一般方法,掌握地质素描图基本方法和地质报告的写作方法。
通过嵩山地质实习,使学生的野外地质工作能力得到初步的训练,专业思想进一步巩固,为今后的地质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1.2 实习内容为实现地质认识实习的目的,本次实习安排以下实习内容:(1)由老至新了解华北型沉积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岩性特征及其沉积环境和沉积矿产,建立地质发展的时、空概念。
(2)初步掌握工作区出露的三大类岩石主要岩石类型及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特征和鉴定标志,进一步锻炼矿物、岩石的鉴定方法,学会野外观察和描述矿物岩石。
(3)观察区内褶皱构造和主要断裂构造及其鉴别特征和依据,学习在野外识别断层和褶皱的方法,了解其形成作用及其对区域地层分布和矿产的控制作用。
(4)沿石淙河观察外动力地质作用,重点是岩溶作用过程及其所形成的各种地貌景观。
沿书院河观察河流阶地,建立地壳演化的基本概念。
(5)熟练掌握地形图的使用、路线地质剖面的测量,利用地质罗盘测量地层产状、节理、断层产状,及野外地质记录等基本地质工作方法。
淮南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指导书第一章实习区概况实习区主要位于淮南市境内,恰好在我国南北地理、地质分界线上。
其地质特征虽属华北类型,但又有其特殊地方。
因煤炭资源丰富,更由于早期三胚层动物化石—“淮南虫”的发现而蜚声海内外,引起国内外地质界的重视。
因而地质研究程度较高,资料也很丰富,为认识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实习区地处北纬32゜40´,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年平均降雨量为969毫米,属大陆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这里农业南北特色兼有,南稻北麦,东果西蔬,种类繁多,更有“八公山豆腐”为之一绝,人称“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
工业以煤炭开采、电力、化工为主,是闻名中外的能源城市。
区内淮南铁路横贯市内,东接津浦,西连京广,北上京九,南下皖赣。
水路、公路交通也很便利。
市内总面积2121平方公里,人口180万。
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市内。
淮河以南为丘陵山区,八公、舜耕、上窑“三山鼎立”,海拔多在200米以下,最高峰为八公山区的白鹗山,海拔242 米。
淮河以北为黄淮海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海拔20—40米。
从现在起,让我们以一个未来地质学家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淮南这块美丽的山水,探索其中的地质奥秘。
图1 淮南市交通图第二章野外矿物岩石的观察和认识第一节基本方法了解地球的物质组成,是从认识矿物岩石开始的。
矿物岩石的野外识别能力,是地质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
目前地球上已被发现的矿物总数已达3300余种,我们在课堂实验室内所见到的还不到1%,如此多的矿物如何才能辨认过来?其实与人类关系密切的仅200余种。
其中长石、石英、橄榄石、辉石、角闪石、云母、粘土矿物、方解石等是常见的造岩矿物,它们占了地球上矿物总量的90%以上。
其余如硫化物、氧化物、卤化物等一般少见,只是在一定区域、一定地质时代、富集到一定程度形成金属或非金属矿产。
在野外,矿物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它们的分布并非杂乱无章,而与地球的演化密切相关。
它们随着区域、地质时代的不同有规律地分布。
X X 大学毕业设计工作指导书(矿山地质专业)毕业设计是学生在学完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全部理论课程,完成各种实习实训的基础上进行的最后一实践性教学工作,是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实际知识,并使之系统化、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一次重要教学方式。
一、毕业设计的目的1、在教学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2、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受到一次全面的、独立的和系统的专业技术训练,从而掌握找矿勘探设计或者说生产勘探设计的内容、方法和步骤,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3、进一步提高学生编制地质图件和文字报告的技能。
4、学会收集地质资料,和运用地质资料、参考资料解决实际问题。
二、毕业设计任务和要求任务: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一个找矿勘探或一个中段(或一个块段)的生产勘探设计的全部工作。
具体要求:1、每人提交一份完整的找矿勘探或生产勘探设计,该设计内容由文字报告(设计说明书)、图件和附表三个部分组成。
文字叙述力求层次清楚,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图件和附表要求准确、规范和整洁美观。
2、该项设计要严格按照生产矿山的标准进行设计和审核。
因此,要求每个学生从一个矿山工程技术的角度进行设计工作。
3、对设计内容,要求做到目的、任务明确,方案合理,依据充分,布置得当。
与生产矿山的同类设计比较,理论部分要加强。
4、设计中,要勤学好问,善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发挥想象力,按自己的思路,提出有创见的切合实际的设计。
5、设计必须按时独立完成。
同组的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但不允许互相抄袭。
三、毕业设计题目和设计资料毕业设计题目和设计资料,可由毕业实习中获得: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相结合,在毕业实习的前期,由指导教师根据实习矿山的具体情况,拟定毕业设计题目下达给每个学生,学生应根据自己的设计题目,在实习过程中收集必要的文字、图件、表格和标本资料等。
四、设计方法和步骤1、接受毕业设计任务:由指导教师下达设计题目和任务。
工程地质实习指导书第一篇:工程地质实习指导书工程地质学实习指导书(土木工程专业使用)一、地质野外实习记录及工作任务书(一)野外地质观察记录进行野外地质观察必须做好记录,地质记录是最宝贵的原始资料,是进行综合分析和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也是地质工作成果的表现之一。
1.野外记录要求(1)详细观察和记录:包括地质内容和具体地点两方面(2)客观地反映实际场区地质情况(3)记录清晰、美观、文字通达(4)图文并载2.综合性地质观察的记录综合性地质观察的记录要全面和系统,应用于对某一地区的全面、综合性地质调查。
如进行区域地质测量,常采用观察点和观察线相结合的记录方法。
观察点是观察的点位置,是地质上具有关联性、代表性、特征性的地点。
如地层的变化处、构造接触线上、岩体和矿化的出现位置及其它重要地质现象所在。
观察线是连接观察点之间的连续路线,即沿途观察,达到将观察点之间的情况联系起来之目的,是观察和记录的一般对象。
作为实习时的参考,现将观察点、线的记录内容和格式介绍如下:(1)日期与天气:当天工作的日期与天气晴或天阴等(2)工作地区的地名(3)路线:从何处开始经过何处到达何处,要写得具体清楚(4)观察点编号:可从01开始依次为02,03,……(5)观察点位置:尽可能详细交代方位、地形地貌等。
(6)观察目的:了解在本观察点着重观察的地质构造特点。
如观察某时代的地层及接触关系,观察某种构造现象(如断层、褶皱……)、观察火成岩的特征,观察某种外力动力地质现象等(7)观察内容:详细记录观察的地质构造现象,这是观察记录的实质部分。
观察的重点不同,相应地有不同的记录内容。
如果观察对象是层状地质体,则可按以下程序进行记录:① 岩石名称、岩性特征,包括岩石的颜色、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等;② 化石情况,有无化石,化石的多少,保存状况,化石名单;③ 岩层时代的确定;④ 岩层的垂直变化,相邻地层间的接触关系,列出证据;⑤ 岩层产状,按方位角的格式进行记录;⑥ 岩层出露处的褶皱状况,岩层所在构造部位的判断,是褶皱的翼部或轴部等;⑦ 岩层小节理的发育状况,节理的性质、密集程度,节理的产状,尤其是节理的力向;岩层破碎与否,破碎程度,断层存在与否及其性质、证据、断层产状等;⑧ 地貌、第四系,水文特征及其它外动力地质现象;⑨ 标本的编号,如采取了标本,样品或进行照相等应加以相应标明;⑩ 补充记录上述内容尚未包括的现象。
△矿山地质专业毕业实习指导书△矿山地质专业毕业实习指导书矿山地质专业毕业实习指导书为了确保毕业实习能够圆满完成,达到使学生所学地质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实习目的,同时也是确保后续的毕业论文选题、选材和编写顺利完成,特编制本毕业实习指导书。
一、矿井地质实习指导(一)收集原始资料1.文字材料收集(1)矿井地质报告书通过地质报告书可以尽快地帮助我们了解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地层、主要地质构造、煤层及其顶底板等地质资料。
同时也是为下一步毕业论文选题、选材、编写收集资料。
应尽可能详细地记好阅读笔记。
(2)各类地质说明书通过采区、掘进、回采地质说明书分别了解并熟悉采区、工作面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对于开展煤矿地质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专题分析报告为解决某个地质及水文地质问题编制的专题分析报告,通过阅读可以学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2.图纸资料煤层底板等高线图、水平切面图、地质剖面图、煤系地层综合柱状图、瓦斯地质图、水文地质图等图件。
(或金属矿相关图件)巷道、工作面地质素描图等原始资料。
3.台账、卡片井上、下钻孔台帐、储量表、构造卡片等。
以上资料除地质报告、煤层图、剖面图和地层柱状图必须查阅外,其余地质可以根据实习情况酌情选择。
(二)实习内容指导1.地质编录(参见《煤矿地质》第九章第一节原始地质编录相关内容)2.地质预想剖面图编制(参见《煤矿地质》第九章第二节综合地质编录相关内容)3.常见岩石鉴定(参见《煤矿地质》第二章第三节岩石和《矿物岩石学》相关内容)4.地质说明书编制(参见《煤矿地质》第十章第二节煤矿地质勘查分类及地质说明书相关内容)二、勘探地质实习指导(一)资料收集1.文字资料收集(1)勘探地质报告书/勘探设计通过勘探地质报告书/勘探设计可以尽快地帮助我们了解勘探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地层、主要地质构造、矿层及其顶底板等地质资料。
、|
!_
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
地质学专业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指导书
一、目的与要求
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是地质学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对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起着关键作用,也是学生在校期间最后一次宝贵的实践机会。
2007级地质学专业拟采用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一并进行的方式,尽量与实习单位的野外工作时间同步,以求参加一个较为完整的野外地质工作过程。
实习学生:07级地质学专业(大三)男生175名女生52名
计划时间:2010年7月19日至2010年10月24日。
生产实习6周,毕业实习7周,国庆节假1周。
本次实习采用实习单位专业技术指导教师与专职教师相配合,以专业技术指导教师指导为主的双指导教师制。
参加实习单位的地质填图、勘查和矿产调查的野外和室内工作。
实习生,在实习前学完所有基础理论课程,以及《地球科学概论》、《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结晶学》、《矿物学》、《晶体光学》、《岩石学》、《地层古生物学》、《构造地质学》、《矿床学》、《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地质学》等专业课程;参加了《地质认识实习》和《地质教学(填图)实习》。
在实习中应深入生产一线,完成专业技术指导教师所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在生产或科研实践中,获取直接知识,巩固所学理论,增强动手能力,为毕业论文和就业做好准备。
其具体要求如下:
1、实习生主动联系实习单位,双方达成意向后,应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联系函(见附录一)。
由实习单位指定专门的技术人员(专业技术指导教师)对实习生进行指导。
2、实习生应参加实习单位的生产和科研项目,在野外地质工作实践中,熟悉地质工作和生活环境;学习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工作方法、工作程序;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勘查设计书与报告书的编写内容和格式,相关的地质图件编绘方法和基本要求。
3、结合不同生产任务和科研项目的具体情况,通过野外实习,生产实习阶段,要提交
“生产实习报告”;毕业实习阶段,要选定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做到每人一题,并注意收集相关的实际资料,做好撰写毕业论文(设计)准备,最好能在实习结束时形成毕业论文(设计)提纲。
4、实习生应积极主动地投入实习单位的实际工作之中,不怕吃苦,虚心学习,服从工
作分配,完成实习单位交给的工作任务,做到使实习单位满意,争取学习和思想的双丰收,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5、在实习过程中,实习生要严格接受实习单位的要求和管理,确保安全顺利的完成实
习任务。
6、通过实习,鼓励实习生与实习单位,在双方互利自愿的情况下,签订相关的就业意
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向选择。
二、实习生注意事项
1、认真阅读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教学大纲和实习指导书,明确实习任务和目的要求。
2、遵守国家法律,尊重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尊重实习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
3、端正实习态度,要与自己的专业技术指导教师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尽快适应野
外工作和生活环境,遇事多向实习指导技术人员反映、请教,不要擅自处理。
4、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注意保密工作。
5、实习中要不怕吃苦,团结互助、积极主动,遵守纪律,服从安排,虚心向工程技术
人员学习。
6、理论联系实际,在参加具体工作中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7、生活上要艰苦朴素,不搞特殊,要珍惜粮食、工具和材料等,要爱护公物。
8、自觉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严格考勤(见附录三),确保人身和财物安全。
实
习期间一般不准事假,特殊情况要取得实习指导人和学校的同意,病假要有县级医院医生证明。
在实习未结束前,不得提前离开实习单位,不得擅自离开现场外出,不得进行与实习无关的活动,否则将严肃处理。
三、专职教师及专业技术指导教师注意问题
1、专职教师应提前了解实习单位的情况,结合实际情况和专业技术指导教师一起制定
每个学生的实习计划。
2、指导内容:生产实习阶段指导学生完成符合地质报告或勘探报告要求的“生产实习报告”。
毕业实习阶段,指导学生做好论文答辩前应提交的文件和资料的准备,包括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选题、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毕业论文(设计)撰写。
3、专业技术指导教师应经常检查实习计划执行情况,了解学生的要求,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业务问题;要全面掌握学生的业务学习、工作表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习纪律等情况。
4、实习结束后,专职教师应联系实习单位专业技术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综合评定(见附录三、四)。
地球科学与资源系 2010年6月1日
附录一: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联系函
:
兹介绍我校地质学专业学生_______________前往贵单位联系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事项。
该同学在实习前已修习《地球科学概论》、《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结晶学》、《矿物学》、《晶体光学》、《岩石学》、《古生物地史学》、《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矿床学》、《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地质学》等专业课程;参加了《地质认识实习》和《地质教学(填图)实习》。
可参加地质填图、矿产勘查和矿产调查等野外及室内工作。
要求学生通过实习,增强劳动观念,培养吃苦精神,学习专业技术与管理方面的技能,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请接收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提供食宿上的方便,指定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实习指导,协助学校加强学生安全与纪律方面的教育。
实习结束后,对实习学生写出实习评语。
实习时间为14周(7月19日~10月24日),望给予支持。
此致
…………………………………………………………………………………………………
回执
学生姓名性别班级实习单位意见
实习单位名称实习单位
联系人
实习单位盖章
2010年月日
实习单位通信地址电话邮编
专业技术
指导教师
其他
附录二:地质学专业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考勤表姓名性别班级
月日星期
出勤情况
实习内容备注上午下午
实习单位盖章
注:1、出勤√、缺席×、事假-、病假+、迟到●、早退△;
2、由实习单位的专业技术指导教师打考勤;
3、病假必须有县级医疗单位的疾病证明单;
4、一般情况不准事假。
附录三:实习单位专业技术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评语工作表现与学习态度:
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遵守纪律与规章制度的情况:
综合评价(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实习单位专业技术指导教师(签名):实习单位(盖章):
附录四:地质学专业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成绩评定表姓名性别班级
返校时间
成绩评定
实习
表现
实习
日记
出勤
情况
实习
报告
毕业论文
(设计)
准备
实习成绩专业技术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附录五:毕业论文答辩需提交文件内容及格式、要求、规定、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