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实习指导书(精)
- 格式:doc
- 大小:80.50 KB
- 文档页数:13
目录一、实习目的与实习内容 (2)二、南京地区地质概论 (3)三、野外实习路线 (21)四、实习安排与要求 (26)一、实习目的与实习内容(一)实习目的地质学野外实习是地质学课堂教学之后的重要实践环节。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巩固、消化已学的理论知识,初步学习野外工作方法,进行野外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观察地质现象的能力,为后继专业课打下一下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1、矿物与岩石野外实习中认识实习地区常见岩石,主要为沉积岩,少量火成岩。
了解岩石的岩性包括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了解矿物的集合体。
2、地层野外实习中熟悉实习地区各不同地质时代的地层,包括群与组,弄清岩层产状,地层之间接触关系。
3、地质构造与构造运动认识明显的水平构造,单斜构造。
认识明显的褶皱构造,断裂构造,特别是断层证据。
结合各种地质构造现象,理解构造运动概念。
4、外动力地质作用认识明显的风化现象,了解各种岩石风化程度;认识地面流水地质作用及塑造的地貌类型单元;认识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及对石灰岩的溶蚀作用,认识斜坡动力地质作用及产生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现象。
认识冲积物、洪积物、坡积物、残积物、重力堆积物。
5、简单的工程问题建筑物区域、场地地质状况,斜坡地质状况,隧道工程地质状况等。
二、南京地区地质概论引言从南京向东到镇江再折向南东,东抵武进县境孟河一带,绵延了一列丘陵、低山,称为宁镇山脉。
它全长约100余公里,标高一般为100~200米,少数山峰超过300~400米,如钟山、孔山、九华山、华仑山、栖霞山、宝华山等。
这里地层山露齐全,不仅对于下扬子,而且在华南均具代表性;构造变形程度中常,构造形象清楚、典型;火成岩类多而且出露广泛;有各种内生及外生矿床,加之这里地质研究程度高,交通方便,观察容易,其中许多地点已成为地质旅行和教学实习的良好场所,在国内享有盛誉。
从进行低年级地质认识实习的要求出发,将南京地区的地质情况作一介绍,供教学之参考。
(一)地层南京地区的地层单元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分区宁镇地层小区。
构造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构造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篇一:构造地质学实践报告构造地质教学实习实习报告班级学号姓名导师日期一.绪言1. 实习概况构造地质教学实习是一次旨在旨在培养我们观察、认识地质现象、掌握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方法、训练实际工作能力的现场教学活动,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能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通过野外地质教学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地质基本知识和内容,掌握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工作方法和技能,培养正确的地质思维方法,进一步巩固专业思想,为后续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及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通过为期两周的实习时间,我们掌握野外沉积岩分类的基本方法,熟悉野外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描述地质构造的基本方法和内容等专业技能。
2. 实习目的构造地质学野外实习是《构造地质学》课程结束后,进行的野外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本次野外实习,能直观地反映课堂所讲的内容,使我们直接观察和了解一些野外地质现象,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将认识、掌握到了在书本上学不到的许多东西。
为我们以后在学习专业课方面奠定了基础:1).在老师指导下,通过实地的野外观察、认识、描述和分析,获得对构造地质学的进一步认知,加深对课堂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培养地质思维能力和时空观念。
学会观察并认识常见的地质现象,分析其相关的地质作用和形成机制。
2).掌握并应用一些野外地质工作的技能。
练习野外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包括岩性点的观察和记录、构造点的观察和记录、路线地质观察和记录。
进行常见沉积岩、沉积现象的野外识别。
3).培养吃苦耐劳、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生活作风和科学精神,锻炼意志,增强体质,努力适应野外地质工作环境。
4).了解人与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关系,增进人文和社会意识,增强地质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实习安排6月24日—6月26日:实习动员6月27日:漳州火山地质公园6月28日—7月4日:数据整理7月5日:青云山7月6日:长乐下沙海滩7月7日—7月10日:数据整理,撰写实习报告4. 实习区地质概况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部,濒临西太平洋,属华南褶皱系的一部分,是环太平洋成矿带中的重要成矿区之一。
《构造地质学》实习课教案赵温霞李志勇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教研室2004.3.24.实习一认识和阅读地质图(水平、单斜岩层展布区)学时:4(课堂学时)╋4(自学学时)═8学时一.目的要求1. 初步建立地质图的概念,了解图式规格;2. 学会读图的一般步骤及方法;3. 厘定不整合类型并描述其特征;4. 掌握不同产状之岩层在地形地质图上的出露特征;5. 于地形地质图上求解面状构造(岩层)产状要素;6. 利用“三点法”求解面状构造(岩层)产状要素;7.学会制作图切地质剖面图。
二.作业:1. 读凌河地形地质图(附图1),分析该区地形地貌表现特征;2. 总结凌河地区水平岩层和倾斜岩层出露特征(后者用“V”字形法则);3. 按练习与思考题的要求(P220——1)完成附图1作业;4. 在凌河地形地质图(附图1)上制作图切地质剖面图(沿A——B线);5. 按练习与思考题的要求用三点法求岩层产状要素(P221-3-①,附图3);三. 要求:1.读图前先着色。
2.交作业:①文字报告500—800字;②图件3份——附图1、附图3、图切地质剖面。
3.交材料费,1元/人,以班为单位→612室肖军老师(女)。
四. 实习步骤:1. “V”字形模型示意及“V”字形图图示;2.讲授“目的要求”之1、2条:地质图的概念,成图原理及方法;3.带读附图1,附图3;4.用间接法求岩层产状⑴在地形图上求岩层产状(附图1、图16-1)讲解示范步骤:以立体图或模型示倾斜岩层,有100、150m不同高程走向线位于其上,用一简单三角关系可以看出其产状关系,即沿层面作垂线AC,则倾斜线AB线与其水平投影线AC之夹角а为岩层倾角,CA即为岩层倾向,Ⅲ——Ⅲ为150m走向线,Ⅱ——Ⅱ为其水平投影线,BC为二走向线高差;将该三角形置平,其关系不变,B C1即为B C,仍为其高差(图16-1),а1即为а,CA仍为倾向,皆可用量角器和直尺直接度量。
工程地质实习指导书第一篇:工程地质实习指导书工程地质学实习指导书(土木工程专业使用)一、地质野外实习记录及工作任务书(一)野外地质观察记录进行野外地质观察必须做好记录,地质记录是最宝贵的原始资料,是进行综合分析和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也是地质工作成果的表现之一。
1.野外记录要求(1)详细观察和记录:包括地质内容和具体地点两方面(2)客观地反映实际场区地质情况(3)记录清晰、美观、文字通达(4)图文并载2.综合性地质观察的记录综合性地质观察的记录要全面和系统,应用于对某一地区的全面、综合性地质调查。
如进行区域地质测量,常采用观察点和观察线相结合的记录方法。
观察点是观察的点位置,是地质上具有关联性、代表性、特征性的地点。
如地层的变化处、构造接触线上、岩体和矿化的出现位置及其它重要地质现象所在。
观察线是连接观察点之间的连续路线,即沿途观察,达到将观察点之间的情况联系起来之目的,是观察和记录的一般对象。
作为实习时的参考,现将观察点、线的记录内容和格式介绍如下:(1)日期与天气:当天工作的日期与天气晴或天阴等(2)工作地区的地名(3)路线:从何处开始经过何处到达何处,要写得具体清楚(4)观察点编号:可从01开始依次为02,03,……(5)观察点位置:尽可能详细交代方位、地形地貌等。
(6)观察目的:了解在本观察点着重观察的地质构造特点。
如观察某时代的地层及接触关系,观察某种构造现象(如断层、褶皱……)、观察火成岩的特征,观察某种外力动力地质现象等(7)观察内容:详细记录观察的地质构造现象,这是观察记录的实质部分。
观察的重点不同,相应地有不同的记录内容。
如果观察对象是层状地质体,则可按以下程序进行记录:① 岩石名称、岩性特征,包括岩石的颜色、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等;② 化石情况,有无化石,化石的多少,保存状况,化石名单;③ 岩层时代的确定;④ 岩层的垂直变化,相邻地层间的接触关系,列出证据;⑤ 岩层产状,按方位角的格式进行记录;⑥ 岩层出露处的褶皱状况,岩层所在构造部位的判断,是褶皱的翼部或轴部等;⑦ 岩层小节理的发育状况,节理的性质、密集程度,节理的产状,尤其是节理的力向;岩层破碎与否,破碎程度,断层存在与否及其性质、证据、断层产状等;⑧ 地貌、第四系,水文特征及其它外动力地质现象;⑨ 标本的编号,如采取了标本,样品或进行照相等应加以相应标明;⑩ 补充记录上述内容尚未包括的现象。
构造地质学野外实习指南一、实习地点本课程把野外实习地点泾阳县口镇-淳化县金川湾,实习沿公路进行。
实习区位于鄂尔多斯地块的南缘,汾渭地堑北缘的渭北隆起带(图1)。
地貌上属于渭河盆地北缘泾阳县与淳化县交界的嗟峨山。
该区褶皱、断裂发育,构造形态多种多样,是研究渭河地堑及其北缘渭北隆起带构造特征及形成过程的良好区段,长期以来受到教学、科研、生产单位的普遍关注,而且不同研究者对该区段构造发育的几何学、动力学已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认识,是实施野外教学、训练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思维的良好实验室。
二、实习目的配合构造地质学的课堂教学,通过口镇一金州湾地质剖面实习,有望达到以下目的:①客观识别自然状态下的各种构造要素(招皱、断裂、面理、线理)及其几何学特征;②学习野外各种构造要素的产状测量、性质确定和构造要素的运动学分析.;③进行构造要素形成序列、构造组合和运动学分析的初步训练,并对构造形成的动力学过程和构造叠加、改造关系进行一定的探讨和讨论。
三、实习要求及注意事项l.注意安全。
由于实习沿着公路进行,山路狭窄且路上来往车辆较多,请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安全。
2.多观察。
仔细观察地质现象(包括地层、构造等),对典型地质构造要作素描图。
3.勤思考。
结合课堂上所讲内容,对所观察到的地质现象作一定的几何学、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
4.在实习结束后的一周之内,每个同学都要交回关于此次实习的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包括的主要内容有。
①实习名称(构造地质学野外教学实习人时间、地点、带队老师和参加实习的人员;②实习目的;③实习地区的地质概况;④描述本次实习所观察到的地质现象(对典型地质现象最好附上素描图),并结合课堂上所讲内容对这些地质现象作一定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⑤本次实习的体会(取得的认识、对实习的建议等)。
四、实习时间实习时间初步安排在学完褶皱和断裂构造的有关内容之后的某个星期六。
五、实习区地质概况1.地层实习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寒武一奥陶系、二叠系和中生界(图2)。
《构造地质学》实习课教案一、实习目标1. 理解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地质图的阅读和分析方法。
3. 学会使用地质罗盘进行地质测量。
4. 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类型的地质构造。
5. 掌握构造地质学野外数据采集和记录方法。
二、实习材料与设备1. 地质图和地形图。
2. 地质罗盘。
3. 野外调查记录本。
4. 岩石和构造标本。
5. 登山鞋、雨具和防晒用品等。
三、实习内容和步骤1. 实习前期准备:学习构造地质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实习地点的地质背景。
2. 实习第一天:学习地质图的阅读和分析方法,熟悉实习地点的地形地貌。
3. 实习第二天:学习使用地质罗盘进行地质测量,掌握测量原理和方法。
4. 实习第三天:识别和描述实习地点的地层、岩石和构造特征,采集地质标本。
5. 实习第四天:分析实习过程中采集的地质数据,编写实习报告。
四、实习评价1. 评价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对构造地质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对地质图阅读和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
3. 评价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使用地质罗盘进行地质测量的能力。
4. 评价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识别和描述地质构造的能力。
5. 评价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野外数据采集和记录的准确性。
五、实习注意事项1. 实习期间要注意安全,遵守实习规定,听从指导教师安排。
2. 实习过程中要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不破坏地质景观。
3. 实习期间要尊重他人,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实习任务。
4. 实习过程中要注重实践操作,积极参与,勤于思考。
5. 实习报告要真实记录实习过程和观测数据,严禁抄袭。
六、实习任务分配1. 学生分组: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4-5人。
2. 实习任务:每组负责实习地点的某一特定区域的地质调查和构造分析。
a. 读取和分析该区域的地质图和地形图。
b. 使用地质罗盘进行地质测量,记录测量数据。
c. 识别和描述该区域的地质构造,采集相关地质标本。
d. 分析实习过程中采集的地质数据,编写实习报告。
构造地质学实习指导书构造地质学实习指导书(基地班使用,共54学时,实习课20学时)实习一学习使用《构造地质学》CAI课件一、目的要求了解《构造地质学》CAI课件的特点、功能和使用方法二、说明CAI 是computer assistant instruction 的缩写,即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一般称作CAI课件或多媒体课件。
CAI课件具有直观、美观、立体感强、可以进行动态模拟、容易操作、具有很强的交互性等特点,利用CAI课件进行教学,可以由教师结合软件进行讲授,也可以由学员开展自学,达到调动学习积极性、启发主动性思维、增加学习乐趣的目的,从而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CAI课件在21世纪的大学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这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界的共识。
目前国内外正在掀起一股CAI研制和开发的热潮。
国外已有相当数量的CAI课件面市。
我国政府和有关教育部门对研制开发自己的CAI课件也给予了高度重视。
在国家教委领导下已经分别成立了全国理科、工科和文科CAI研制协调小组。
部分院校如北大、清华、科大、暨南大学、上海交大等也纷纷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和管理机构,同时注入了大量资金开展CAI课件研制和开发。
《构造地质学》是地学各专业本、专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系统地介绍与岩石变形和构造作用有关的基础知识。
课程涉及许多的概念、术语,尤其是构造作用的动态过程较难仅仅通过书本学习或教师讲解获得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一些难点。
《构造地质学》CAI课件是西北大学地质系师生自行开发的。
该课件系统展示《构造地质学》课程的有关内容。
通过图、文、声、二维和三维动画的有机结合,提供一个轻松、有趣、能够充分发挥学习者主观能动性的教学工具。
目前该课件处于试用期,某些功能和内容有待进一步改进。
希望同学们在利用该课件进行学习的同时,能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使课件趋于完善。
课件的主要功能如下:(1)对课件的教学内容通过简单的操作,进行顺序或任意浏览。
《构造地质学》实习指导软件应用部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学院构造地质学系李志勇实习一Surfer软件在构造地质学中的应用【目的要求】1)使用Surfer软件获取和处理地质数据2)使用Surfer软件进行图形绘制,实现地质数据可视化1 软件简介Golden Software Surfer 8.0是美国GOLDEN软件公司一套在Windows 操作环境下运行的二维和三维图形绘制软件。
软件具有强大的绘图能力,能将离散数据经过插值生成规则的格网数据,绘制丰富多彩的等值线图、3D立体图、矢量图、影像图、阴影地貌图、地貌晕渲图等,而且能很方便标注、修改绘制好的图件。
具有简单的数学运算、数据统计、平滑、滤波、微分、积分、傅立叶和谱分析等多种数据分析功能。
也具有趋势面分析、体积、面积计算、地形分析、剖面计算等三维空间分析功能。
用户包括测绘、矿业、工程、医药、地学、生物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工程师和科学家,是科技工作者特别是地学研究人员必备的软件。
软件对中、小离散数据进行插值处理具有绝对的优势。
正是因为其强大的插值功能,已经使它成为用来处理数据首选的软件,能迅速地将离散点的测量数据通过插值转换为连续的数据曲面。
软件提供了12种插值方法: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克里金插值法、最小曲率法、改进谢别德法、自然邻点插值法、最近邻点插值法、多元回归法、径向基函数法、线性插值三角网法、移动平均法、局部多项式法和数据度量法。
图1-1 使用Surfer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绘图的基本流程2 软件应用2.1软件界面Surfer软件具有两种工作界面:Worksheet界面数据文件的建立、打开、保存、统计等。
plot界面网格文件处理和图形绘制。
软件运行后进入默认的Plot界面(图1-2)。
图1-2 Surfer软件Plot界面2.2建立XYZ数据文件一个XYZ数据文件至少包含三列数据:其中两列数据为数据点的X坐标和Y坐标值,第三列数据为对应数据点的Z值。
《构造地质学》课程实验指导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用)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学期南京工业大学岩土工程实验室编2006年1月目录实习一分析地质图,作剖面图(水平、倾斜岩层)实习二分析褶皱区地质图实习三绘制和分析节理玫瑰花图实习四分析断层地区地质图实习五构造地质综合实验实习一分析地质图,作剖面图(水平、倾斜岩层)一、目的要求初步认识地质图(水平、倾斜岩层)。
学习作地质剖面图。
二、说明图名表明图幅所在地区和类型。
一般采用图内主要市镇、居民点及主要山岭、河流等命名。
如果比例尺较大,图幅面积较小,地名不为人们所知,则在地名前要写上所属省(区)、市或县名。
如《北京市门头沟区地质图》。
地质图的比例尺与地形图或地图的比例尺一样,有数字比例尺和线条比例尺。
图例是地质图上各地质现象的符号和标记,用各种规定的符号和色调来表明地层、岩体的时代和性质(见附录Ⅰ“地层代号和色谱”以及附录Ⅱ“各种常用构造符号”)。
图例要按一定顺序排列。
地层图例在前,次为代号图例,构造图例一般排在最后。
地层图例的安排从上到下由新到老;如横排,一般由左向右从新到老。
确定时代的喷出岩、变质岩可按其时代排列在地层图例相庆的位置上。
岩浆岩体图例放在地层图例之后。
已确定时代的岩体可按新排列,同时代各岩类按酸性到基性顺序排列。
构造图例,如地质界线、断层应区分是实测的还是推断的。
地形图的图例一般不列于地质图图例中。
2.图切地质剖面图正规地质图均附有一幅或几幅切过图区主要地层、构造的剖面图。
如单独绘剖面图时,则要标明剖面图图名,如周口店(指图幅所在地区)太平山-升平山地质剖面图。
如为图切剖面并附在地质图下面,则以剖面标号表示,如Ⅰ-Ⅰ′地质剖面图或A-A′地质剖面图。
剖面在地质图上的位置用细线标出,两端注上剖面代号,如Ⅰ-Ⅰ′或A-A′等。
在相应剖面图的两端也相应注上同一代号。
剖面图的比例尺应与地质图的比例尺一致。
垂直比例表示在剖面两端竖立的直线上,按海拔标高标示。
地质实习指导书土木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指导书(用于土木工程20xx级)一、实习目的及要求1.土木工程地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进行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是非常重要而且必不可少的一环,可以有效地强化理论教学效果,提高同学们对工程地质基础知识、常见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处理、不良地质现象及处理的感性认识。
2.要求同学们认真对待此次实习,服从安排,统一行动,认真作好实习笔记,多看、多问、多思,实习完后一周提交《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日记》及《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3.每位同学须带笔记本、笔;有照相机的同学最好带相机。
4.每一位同学都必须参加本次工程地质野外实习,不得无故缺席。
5.本次实习记1个学分,野外实习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实习日志及实习成果报告各占30%,实习期间表现占40%。
二、实习内容观察点1:岳阳市体育馆西侧金鹗山隧道工程人工开挖剖面实习 1. 地层及岩性、岩层层理、节理的观察;2. 高陡边坡的坡度、台阶设置情况;高陡边坡顺岩层面的崩坍、滑坡现象观察; 3.隧道位置的选择与岩性、岩层走向的关系观察; 4.风化壳的认识。
观察点2:郭镇岳兴公路沿线(岳阳职院至茅栗铺)1.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的认识;2.断层的形成机理,断层面、断层破碎带、断层裂隙、断层劈理、断层破碎带及裂隙充填的石英脉、断层伴随的牵引现象,如断层面形成的弯曲现象等;3. 褶皱的认识及其形成机理。
4. 风化壳的认识。
观察点3:岳阳市南湖广场岳洲帝苑勘察现场实习 1.认识不同型号的钻机、钻进方法、钻探操作过程 2.了解野外钻探岩性记录内容 3.现场认识钻探孔的布置 4.认识现场原位测试三、概念提示褶皱构造:层状岩层呈一系列的波状弯曲而未丧失其连续完整性的构造称褶皱构造,它是岩层塑性变形的结果,是地壳上广泛发育的地质构造基本形态之一。
褶皱的基本形态是褶曲,是岩层的一个弯曲,其基本形态有背斜和向斜。
背斜在外形上是一个中部向上拱起来的弯曲;向斜是一个中部向下坳陷的弯曲。
樊光明主编编者的话构造地质学的实习课是构造地质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习,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进一步理解讲课的内容,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构造能力的目的。
本实习指导书根据构造地质学64学时安排的,教学可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专业,在实习内容上有所偏重,有一定的挑选余地,有些实习,如褶皱和断裂部分,虽只各安排一次,教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将一次实习内容分解为两次,即读图一次,作地质剖面一次。
本实习指导书是在四院合编教材,徐开礼、朱志澄主编教材;朱志澄、宋鸿林主编教材;朱志澄主编教材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有缺点和错误之处,敬希读者批评指正。
2006年4月28日目录实习一认识地质图及读水平岩层、倾斜岩层和不整合地质图 (1)实习二用间接方法确定岩层产状要素 (7)实习三编制水平岩层、倾斜岩层地质剖面图 (9)实习四读褶皱区地质图及编制图切地质剖面图 (11)实习五编制和分析构造等高线图 (15)实习六极射赤平投影在构造地质学中的应用(一) (20)实习七编制和分析节理玫瑰花图 (28)实习八编制节理极点图和等密图 (32)实习九读断层地区地质图并求断层产状及断距 (36)实习十极射赤平投影在构造地质学中的应用(二) (39)实习十一构造模拟与实验研究 (45)实习十二构造标本的观察与分析 (521)实习十三构造地质综合作业 (522)附录Ⅰ各种常见岩石花纹图例 (56)附录Ⅱ真视倾角换算表 (59)附录Ⅲ地层代号及色谱 (61)附图1.凌河地质图 (63)附图2.望洋岗地质图 (64)附图3.松溪地形图 (65)附图4.金山镇地质图 (66)附图5.凉风垭地区地形图 (67)附图6.暮云岭地区地形地质图 (68)附图7.吴尔福网 (69)附图8.施密特网 (70)附图9.赖特网 (71)实习一认识地质图及读水平岩层、倾斜岩层和不整合地质图一、目的和要求:(一)明确地质图的概念,了解地质图的图式规格;(二)了解阅读地质图的一般步骤的方法;(三)掌握水平岩层、倾斜岩层及不整合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
地质实习指导书辽宁科技学院资源与建筑工程学院2 0 1 0年9月地质实习指导书一、实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地质野外实习,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巩固和验证在课堂教学中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搜集野外地质资料的能力,增加感性认识,初步建立正确的地质思维。
本次野外实习,要求学生学会使用简单地质工具(放大镜、罗盘等),在野外独立鉴别三大岩类,并给予正确描述。
利用罗盘测量岩层产状要素,识别地质构造;要求学生认真记录所观察到的地质现象,及时进行整理,独立撰写实习报告。
二、实习内容及时间1、三大类岩石野外鉴别的基本方法,认识几种常见的造岩矿物及岩石类型。
2、常见地质构造(单斜构造、褶皱、断层)的野外识别,通过对地质构造的野外观察,了解其形成过程,简要分析其对矿产形成及开采的影响。
3、认识不良地质现象并提出治理措施。
4、学习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5、地质野外实习时间为2周,以野外观察为主,如因天气等原因不能外出时,进行室内讲座和观看录像。
三、出队前的准备工作(1) 实习动员,安全教育。
(2) 划分实习小组,领取罗盘、地质锤等实习用品。
(3) 准备记录本等备品。
四、野外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1.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1)熟悉地质罗盘仪的结构及各部件的功能圆盘式罗盘,由磁针、刻度盘、瞄准器、水准器等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各部件的主要功能如下:磁针:用来指示南北方向。
刻度盘:用来读方位角。
图1 罗盘的结构半圆刻度盘:用来读倾斜角和坡度角。
长瞄准器和小瞄准器:在测量方位角时,用来瞄准所测物体,使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反光镜、椭圆孔和中线:反光镜起映像的作用,椭圆孔和中线用来透过视线瞄准被测物体。
圆水准器和长水准器:前者用来保持罗盘水平;后者用于指示测斜器保持铅直位置。
制动螟丝:起固定磁针的作用,以保护顶针,减少磨损。
磁偏角校正螺丝:用来转动圆刻度盘,校正磁偏角。
(2)罗盘的作用在野外工作中罗盘常起到以下两个方面的作用:①测量岩层产状要素。
绪论一、地质测量与工程地质测绘实习的意义作为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应具有扎实的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理论基础和从事野外地质工作技能的素质。
只有具备上述条件,才能更好地学习勘查技术与工程的专业课程,并在今后从事勘查技术与工程的工作中能正确使用勘查技术,合理布置勘查工程,取得最佳的勘查效果。
因此,按着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教学大纲要求,在该专业二年级开展地质测量与工程地质测绘实践教学,对于深化已学过的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课程内容,进行野外地质调查能力的培养,为新学年各门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实践基础,都是十分必要的。
这也是地学类专业学生培养中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通过野外教学实习,可以培养同学观察地质现象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培养同学们吃苦耐劳,对艰苦生活、工作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并激发同学们从事地质工作的热情。
二、实习内容1.地质测量地质测量工作是地质调查、开展地质研究和找矿勘探工作中的基本方法。
属于基础地质工作。
其方法是通过对地表出露的地质现象观察和标测方式,确定测区内各类岩石、土的岩性,成份,成因、地层单位,时代与层序;查明区内地质构造类型与分布规律,研究地质演化规律,并给予地质环境和矿产资源评价,调查区内地形地貌形态特征及其成因类型。
将各项地质要素用不同的花纹、线条、符号和颜色表示在地形图上。
地质测量工作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收集工区已有地质资料,在分析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拟定踏勘计划。
第二阶段:开展野外地质踏勘,在工区内通过选定的若干条有代表性的踏勘路线,了解区内地质、地形特征,统一思想认识,统一地质术语,统一岩石定名和地层划分标准,统一工作方法,选定详细工作的实测地质剖面。
第三阶段:实测地质剖面测量,通过实地测量地形剖面,标定出剖面上各类岩石的岩性、位置、产状、层序、接触关系、厚度及含矿性质;确定地质构造性质和地貌特征。
在绘制实测地质剖面图和综合柱图的基础上,建立本区的层序系统和确定地质填图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