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研究》知识类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5
鲁迅研究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鲁迅的原名是什么?A. 周树人B. 周作人C. 周建人D. 周立人2. 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于哪一年?A. 1915年B. 1917年C. 1918年D. 1920年3.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鲁迅创作的?A. 《呐喊》B. 《彷徨》C. 《故事新编》D. 《子夜》4. 鲁迅的《阿Q正传》中,阿Q的最终结局是什么?A. 成为革命英雄B. 被枪决C. 流亡海外D. 病逝5. 鲁迅在《热风》中提倡的文学创作主张是什么?A. 现实主义B. 浪漫主义C. 古典主义D. 现代主义6. 鲁迅的《朝花夕拾》属于哪种文学体裁?A. 小说B. 散文C. 诗歌D. 戏剧7. 下列哪篇作品是鲁迅的杂文?A. 《药》B. 《故乡》C.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D. 《孔乙己》8. 鲁迅的《坟》是在哪一年出版的?A. 1925年B. 1926年C. 1927年D. 1928年9. 鲁迅的《野草》中,哪篇作品被认为是其思想转变的标志?A. 《风筝》B. 《秋夜》C. 《雪》D. 《热风》10.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如何评价《红楼梦》?A. 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B. 封建社会的反叛C. 封建社会的颂歌D. 封建社会的批判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2. 分析《阿Q正传》中阿Q形象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3.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提到“文学救国”的思想,请谈谈你的理解。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鲁迅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2. 以《狂人日记》为例,分析鲁迅如何运用文学手法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
四、材料分析题(共30分)阅读下列鲁迅的《药》片段,分析其语言特色和主题思想。
(片段略)五、作文题(共70分)以“鲁迅与当代青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语言流畅。
《鲁迅研究》作业答案一、填空题1、鲁迅的三大文化遗产是————、————和————。
(批判旧传统,反省新传统,批判国民劣根性)2、鲁迅的第一篇小说,是1918年发表于《新青年》第4卷第5号的————。
(《狂人日记》)3、鲁迅的著名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自他的散文集————。
(朝花夕拾)4、赵太爷、鲁四老爷等人物,分别出自鲁迅的小说————和————。
(《阿Q正传》和《祝福》)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出自鲁迅的旧体诗————。
(《自嘲》)6、鲁迅的生平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它们分别是————、————、————和————。
(少年鲁迅、青年鲁迅、中年鲁迅、晚年鲁迅)7、鲁迅生前的第一个杂文集是————,最后一个杂文集是————。
(《坟》、《且介亭杂文》(末编))8、鲁迅的小说《故乡》,出自他的小说集————。
(呐喊)9、史涓生、吕纬甫、魏连殳等人物,分别出自鲁迅的小说————、————和————。
(伤逝》、《在酒楼上》、《孤独者)10、“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出自鲁迅的旧体诗————。
(自题小像)11、所谓的“周氏三兄弟”分别为————、————和————。
(周树人、周作人、周建人)12、鲁迅的小说《祝福》,出自他的小说集————。
(彷徨)13、请填写出《阿Q正传》中的几个重要人物———、————、————、————。
(阿Q、小D、王胡、赵老太爷(假洋鬼子、赵秀才、吴妈、小尼姑)等)14、鲁迅散文,有两种表述方式,一是————,一是————。
(独语(自言自语)、闲话(闲谈))15、“瑶瑟凝尘清怨绝,可怜无女耀高丘”,出自鲁迅的旧体诗————。
(《悼丁君》)16、鲁迅晚年,参加了一些政治性的组织,这些组织有————、————和————。
(“左联”、“人权保障同盟”、“中国自由大同盟”)17、“宴之敖”是鲁迅历史小说————中的人物。
(《铸剑》)18、鲁迅一生曾经任教过的大学有————、————和———。
名词解释1“匕首”、“投枪”——这是鲁迅对杂文的社会作用的认识,他认为杂文应该针砭时弊批判现实社会的黑暗,具有独特的战斗性。
2.“过客”——这是鲁迅在散文诗《野草》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
他是鲁迅反抗黑暗,反抗绝望的精神象征。
3.“吃人”——这是鲁迅在小说《狂人日记》中对中国历史所作的形象化的总结,其内涵是指封建专制统治对人的精神控制和毒害。
4.真的猛士——这是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所提到的。
一种“敢于正视现实、正视人生”的人生态度,也是鲁迅的理想人格的精神象征。
5.《摩罗诗力说》—。
这是鲁迅早期撰写的一部介绍外国文化、文学的论文,从中反映了鲁迅对外国文化、文学的基本态度,是研究鲁迅的美学思想、比较文学思想的重要文章。
6.“社会相”是对鲁迅杂文的形象概括。
体现出鲁迅杂文是一部活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社会史,更是对社会各种现象洞幽烛微的精辟见解的诠释。
7.精神胜利法“是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中主人公阿Q最突出的思想性格特点。
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国民劣根性的揭露和批判。
8.“超人”哲学是指鲁迅早期曾接受过的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哲学主张。
其理论鼓吹所谓超人是人的生物进化的顶点,一切历史文化都是由他们创造的,而普通群众则是低劣的庸众。
9.“中间物”是鲁迅自己的说法。
他在《坟》的后记中说,在进化的链条中,一切都是中间物。
这是鲁迅对自己身在传统与现代之中的体验,也是他自我否定意识的体现。
10.“油滑” 即“古今杂揉”的手法,鲁迅称之为“油滑”的手法,是直接从中国传统戏剧里借用来的既为作品真实地展现的古代人物、环境、生活所吸引,又因现代语言情节、细节不断插入,提醒而冷静思索作品的现实意义,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作品所描写的一切。
从而使小说获得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
11.“媚态的猫” ,是鲁迅杂文中社会相的一种。
“媚态的猫”实际上是以物喻人,不仅指现代评论派的资产阶级文人,也勾勒了一切反动黑暗势力的共同特征。
12.“民族魂” 是对鲁迅的崇高评价。
鲁迅研究试题的答案【篇一:0404鲁迅研究自考试卷】ss=txt>鲁迅研究试题课程代码:00812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叭儿狗”2.“精神胜利法”3.“油滑”4.“过客”5.“中间物”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鲁迅小说________________,由于“表现的深刻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
2.祥林嫂是鲁迅小说________________中所塑造的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形象。
3.杂文是鲁迅一生________________中的主要艺术形式。
4.《阿q正传》是鲁迅要写出一个沉默的、现代的国民“________________”,暴露国民弱点的小说。
5.“________________,我以我血荐轩辕”诗句是广为流传的鲁迅名言。
7.鲁迅评价“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是“立意在反抗,旨归在动作”。
8.“________________”是鲁迅美学思想的基本特点。
9.鲁迅说“________________”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消灭给人看。
”10.鲁迅一向主张“________________”的路子要宽,一是选材不宜过严,二是批评要慎重。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题2分,共20分)1.在《摩罗诗力说》中,鲁迅通过介绍摩罗诗人的创作,竭力鼓吹〔〕。
c.挖苦幽默〔〕〔〕的形象。
4.鲁迅说,《故事新编》是“〔〕00812#鲁迅研究试题第 1 页共 3 页d.叙事小品 b.思理 d.联想 b.哀而不伤 d.乐而不淫 b.《华盖集》 d.《热风》 b.现实主义 d.象征主义 b.辩证的进化的 d.挖苦幽默 b.富国强兵 5.天物、思理、美化等因素在艺术美创造中,鲁迅特别重视〔〕〔〕。
a.婉而多讽 c.笑中多苦,幽默含讥 a.《坟》7.主要收入“五四”时期“随感录”的杂文集是〔〕。
高自考《鲁迅研究》【填空题】1. 鲁迅的创作:1)前期创作:现实题材小说集《呐喊》《彷徨》;抒情散文集《野草》;叙事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2)后期创作:历史题材小说集《故事新编》,杂文集《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准风月谈》《南腔北调集》《花遍文学》《且介亭杂文》。
3)鲁迅一生共创作杂文700多篇,结为16集,约135万字,在其170万字的全部著作中,占将近百分之八十。
2.《摩罗诗力说》1.鲁迅也是中国比较文学的伟大先驱,他的《摩罗诗力说》被认为是比较文学的不朽之作。
2.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写道:“有作至诚之声,致吾人于善美刚健者乎?”3.《摩罗诗力说》介绍英国的两位浪漫主义诗人是拜仑(裴伦) 和雪莱(修黎)。
4.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一文中提出:“首在审己,亦必知人,比较既周,爰生自觉”5.《摩罗诗力说》介绍英国的两位浪漫主义诗人是__拜仑__和__雪莱__。
6.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一文中提出:“首在审己,亦必知人,比较既周,_爰生自觉_”。
7.鲁迅的《摩罗诗力说》是中国近代第一篇系统评介西方文艺思潮的论著。
8、鲁迅的长篇论文《摩罗诗力说》写于留学日本时期,后收入哪部作品中?(《坟》)9.(《摩罗诗力说》)被认为是中国比较文学开创时期的杰出之作。
10.在《摩罗诗力说》中,鲁迅通过介绍摩罗诗人的创作,竭力鼓吹(浪漫主义)。
11.(《摩罗诗力说》)一文是鲁迅早期美学思想的价值表现。
12.(《摩罗诗力说》)被认为是中国比较文学开创时期的杰出之作。
13.在《摩罗诗力说》中,鲁迅通过介绍摩罗诗人的创作,竭力鼓吹(浪漫主义)。
14.(《摩罗诗力说》)一文是鲁迅早期美学思想的价值表现。
3.《野草》:1.鲁迅曾说他的哲学都包括在他的“(《野草》”里面。
2.在《野草》中,和战斗的人生哲学相背离的另一种人生态度是(奴才哲学)。
3.鲁迅曾称《野草》是“废弛的地狱边沿”的“惨白色小花”。
鲁迅研究模拟题(二)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鲁迅式思维”的特点,最主要的体现为思维的()A.开放性B.反叛性C.包容性D.逻辑性答案:B解析:“鲁迅式思维”的特点,最主要的体现为思维的反叛性。
这种思维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怀疑”。
2.鲁迅精神首先体现为()A.韧性的战斗精神B.自我牺牲的精神C.自我批评的精神D.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答案:D解析:鲁迅精神首先体现为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
他呼吁人们“取下假面,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
”3.鲁迅去南京求学的时间是()A.1895年B.1896年C.1897年D.1898年答案:D解析:鲁迅,姓周,幼名樟寿,字豫才,于1898年在南京求学时改名树人。
4.提倡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与《语丝》站在一条战线,向旧势力、旧文明发起攻击的杂志是()A.《新青年》B.《未名月刊》C.《莽原》D.《现代评论》答案:C解析:《莽原》提倡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与《语丝》站在一条战线,向旧势力、旧文明发起攻势。
5.1935年,瞿秋白英勇就义,为了悼念他,鲁迅全面负责编校装帧他的遗著,并将其定名为()A.《海上述林》B.《赤都心史》C.《鲁迅杂感选集》D.《多余的话》答案:A解析:1935年6月,瞿秋白在福建长汀罗汉岭前英勇就义,鲁迅万分悲痛,为了哀悼这位殉难的知己,他全面负责编辑、校对、装帧瞿秋白翻译的遗著,并将这部译稿定名为《海上述林》。
6.在鲁迅著作中最早提到“国民”的是( )A.《文化偏至论》B.《摩罗诗力说》C.《斯巴达之魂》D.《“友邦惊诧”论》答案:C解析:鲁迅最早是在《斯巴达之魂》(1903年)中,提到“国民”。
7.鲁迅通过“老莱子娱亲”、“郭巨埋儿”两件事来抨击中国封建道德的虚伪性的文章是()A.《五猖会》B.《狗·鼠·猫》C.《二十四孝图》D.《琐忆》答案:C解析:鲁迅在《二十四孝图》一文中曾举“老莱子娱乐”、“郭巨埋儿”这两件事来抨击中国封建道德的虚伪性。
一、单选题(共 40 题,40 分)1.在小说创作方面,鲁迅提出的方法是()A:反向化B:大众化C:典型化D:民族化2.《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的作者是()A: 鲁迅B:梁实秋C: 胡适D:周作人3.鲁迅称自己的哪部作品是“神话、传说和史实的演义”()A:《阿 Q 正传》B:《故事新编》C:《狂人日记》D:《朝花夕拾》4.鲁迅从西方文化中“拿来”的最重要的先进文化是()A:自由与浪漫B:民主与科学C:创新与发展D:务实与求真5.翻译史密斯的《中国人的特性》的中国作家是()A: 鲁迅B:潘光旦C:涩江保6.《孔乙己》用的是第几人称来叙述的()A:第一人称B:第二人称C:第三人称D:第四人称7.写伯夷、叔齐兄弟二人“义不食周粟”而饿死在首阳山的故事的作品是()A:《补天》B:《铸剑》C:《奔月》D:《采薇》8.《故事新编》收入的小说篇数为()A:6B:7C:8D:99.鲁迅曾经把他的小说称作()A:自由文学B:遵命文学C:浪漫文学D:现实文学10.1927 年的命文学运动,鲁迅进行了严正的论争,这次论争的积极成果,是()A:右翼作家联盟的成立B:论语派的成立C: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D:同盟会的成立11.鲁迅翻译的苏联小说是()A:《浮士德与城》B:《铁流》C:《毁灭》D:《静静的顿河》12.鲁迅用警句式的杂感来揭露现实,而且还借古讽今的杰作是()A:《可恶罪》B:《小杂感》C:《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D:《黄花节的杂感》13.下列不属于鲁迅弃医从文后的第一批思想成果的是()A:《人之历史》 B:《科学史教篇》C:《文化偏至论》D:《狂人日记》 14.《我之节烈观》批判的思想是()A:夫权B:神权C:教权D:父权15.下列不属于鲁迅小说民族风格的特色的是()A:地方色彩的描写上B:对真理的追求C:对意境的追求D:白描、“画眼睛”手法的运用16.下列不属于鲁迅小品或随笔的作品的是()A:《导师》B:《论雷峰塔的倒掉》C:《说胡须》D:《马上日记》17.“有感于文人学士们帮助军阀而作”的鲁迅的散文诗是()A:《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B:《这样的战士》C:《淡淡的血痕中》D:《复仇》18.鲁迅说“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是一条路;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也是一条路。
名词解释1“匕首”、“投枪”——这是鲁迅对杂文的社会作用的认识,他认为杂文应该针砭时弊批判现实社会的黑暗,具有独特的战斗性。
2.“过客”——这是鲁迅在散文诗《野草》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
他是鲁迅反抗黑暗,反抗绝望的精神象征。
3.“吃人”——这是鲁迅在小说《狂人日记》中对中国历史所作的形象化的总结,其内涵是指封建专制统治对人的精神控制和毒害。
4.真的猛士——这是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所提到的。
一种“敢于正视现实、正视人生”的人生态度,也是鲁迅的理想人格的精神象征。
5.《摩罗诗力说》—。
这是鲁迅早期撰写的一部介绍外国文化、文学的论文,从中反映了鲁迅对外国文化、文学的基本态度,是研究鲁迅的美学思想、比较文学思想的重要文章。
6.“社会相”是对鲁迅杂文的形象概括。
体现出鲁迅杂文是一部活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社会史,更是对社会各种现象洞幽烛微的精辟见解的诠释。
7.精神胜利法“是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中主人公阿Q最突出的思想性格特点。
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国民劣根性的揭露和批判。
8.“超人”哲学是指鲁迅早期曾接受过的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哲学主张。
其理论鼓吹所谓超人是人的生物进化的顶点,一切历史文化都是由他们创造的,而普通群众则是低劣的庸众。
9.“中间物”是鲁迅自己的说法。
他在《坟》的后记中说,在进化的链条中,一切都是中间物。
这是鲁迅对自己身在传统与现代之中的体验,也是他自我否定意识的体现。
10.“油滑”即“古今杂揉”的手法,鲁迅称之为“油滑”的手法,是直接从中国传统戏剧里借用来的既为作品真实地展现的古代人物、环境、生活所吸引,又因现代语言情节、细节不断插入,提醒而冷静思索作品的现实意义,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作品所描写的一切。
从而使小说获得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
11.“媚态的猫”,是鲁迅杂文中社会相的一种。
“媚态的猫”实际上是以物喻人,不仅指现代评论派的资产阶级文人,也勾勒了一切反动黑暗势力的共同特征。
12.“民族魂”是对鲁迅的崇高评价。
2010年《鲁迅研究》第一次作业1、提出著名的"铁屋子”比喻的是鲁迅的()。
A:《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B:《呐喊?自序》 C:《灯下漫笔》 D:《坟?后记》正确答案:B2、鲁迅曾把我国二三十年代的各种文学主张归结为四大派,他自己属于()。
A:为艺术而艺术派。
B:为人生而艺术派 C:英美绅士派 D:旧式消闲派正确答案:B3、曾著有《庄子与鲁迅》的是()A:唐弢 B:冯雪峰 C:郭沫若 D:胡风正确答案:C4、鲁迅发表在《新青年》上的《梦》属于()。
A:杂文 B:白话诗 C:小说 D:旧体诗正确答案:B5、1908年,鲁迅和周作人合译了欧美的一些短篇小说,次年结成集子,名为()A:《域外小说集》 B:《呐喊》 C:《彷徨》 D:《故事新编》正确答案:A6、“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
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这段名言出自鲁迅的()A:《复仇》 B:《这样的战士》 C:《墓碣文》 D:《秋夜》正确答案:C7、鲁迅和学衡派论争的著名文章是()。
A:《青年必读书》 B:《打到孔家店》 C:《文化偏至论》 D:《估〈学衡〉》正确答案:D8、《尝试集》的作者是()A:鲁迅 B:周作人 C:俞平伯 D:胡适正确答案:D9、以张勋复辟作为背景的小说是()A:《药》 B:《狂人日记》 C:《风筝》 D:《风波》正确答案:D10、未完成的《汉文学史纲要》是鲁迅讲授中国文学史课程的讲义,这时鲁迅任教于()。
A:北京大学 B:厦门大学 C:中山大学 D:西北大学正确答案:B第二次作业1、“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
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这段名言出自鲁迅的()A:《复仇》 B:《这样的战士》 C:《墓碣文》 D:《秋夜》正确答案:C2、1903年,鲁迅接连发表了《斯巴达之魂》、《说?》、《中国地质略论》等表现其强国健民、崇尚科学之思的论文,它们发表在()A:《河南》 B:《新生》 C:《浙江》 D:《浙江潮》正确答案:D3、鲁迅早期的白话诗发表在()。
(0360)《鲁迅研究》网上作业题及答案1:[论述题]一、名词解释1、乡土文学2、启蒙主义3、“青年必读书”事件4、学衡派5、“左联”6、“鲁迅风”二、问答:1、简述鲁迅的新文学批评。
2、简述鲁迅杂文的文学史意义。
3、为什么说“立人”是鲁迅启蒙思想的中心任务。
4、简述《故事新编》的艺术特色。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乡土文学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一文里,鲁迅花了将近两千字的篇幅详细评述了“五四”前后在北京兴起的乡土文学。
他首先对于“乡土文学”做了这样的界定:“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来的人们,无论他自称为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从北京这方面来说,则是侨寓文学的作者。
2、启蒙主义启蒙在英语中为“enlightenment”这个词,它的词根是“light”,即光亮、明亮的意思,启蒙一词的原意也就是“照明”、“照耀”的意思,启蒙运动即以理性的启迪和科学之光去照亮人们的头脑,摆脱神学和封建统治的黑暗。
在欧洲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又一次“人的发现”和“人的解放”。
用“启蒙”一词作为英语“enlightenment”的翻译,可谓比较准确,在汉语中“启蒙”就是“开发蒙昧”或“使人们摆脱愚昧和迷信”的意思。
3、“青年必读书”事件1925年1月间《晨报・刊》刊出启事,征求“青年爱读书”与“青年必读书”各十部的书目,鲁迅的答卷是“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这段话常常被用来作为鲁迅是激烈“反传统”的证据,鲁迅此语在当时社会上引起广泛的争议乃至漫骂,直至今天也常常饱受非议,这就是所谓的“青年必读书”事件。
4、学衡派因1922年1月在南京创办《学衡》月刊而得名。
主要代表人物有梅光迪、胡先?、吴宓等。
他们以“昌明国萃,融化新知”为宗旨,极力抵制以白话代文言,反对新文化运动。
其思想的根底在美国新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白壁德,学衡派的主要成员梅光迪、胡先啸、吴宓同后来的梁实秋都曾经师从过这位文化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
《鲁迅研究》知识类练习(2012年11月)[填空练习]1、作为笔名的“鲁迅”最初用于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的小说《狂人日记》;就在同一期的《新青年》上,作为新诗写作者的鲁迅所使用的笔名则是唐俟。
2、鲁迅曾以“宴之敖”作为自己的笔名,其中的特别含义是“被家中一个日本女人所驱逐”。
3、“隋洛文”是鲁迅所使用的笔名之一,其含义是对当年国民党浙江省党部所谓“通辑堕落文人鲁迅”的挖苦与抗议。
4、鲁迅是现代中国乡土小说的奠基人,不少乡土小说作家深受他的影响。
王鲁彦就是其中的一位,鲁迅曾戏称他是“吾家彦弟”。
5、鲁迅对青年作家特别关爱,无私提携,小说《幸福的家庭》其副标题为“拟许钦文”就是典型的例子。
6、鲁迅的长孙名字叫周令飞,内含鲁迅曾用过的一个笔名。
7、鲁迅曾在一篇文章中评论他自己的一篇小说的结尾“分明留着安特莱夫的阴冷”,这篇小说是《药》。
8、“只见四铭就在她面前耸肩曲背的狠命掏着布马褂底下的袍子的大襟后面的口袋”这一细节描写出自小说《肥皂》。
9、“这一定不是的。
”女乙说,“有人说老爷还是一个战士。
”“有时看去简直好像艺术家。
”女辛说。
上面这段描写出自鲁迅的作品《奔月》。
10、“像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中嗥叫,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哀。
”这段描写出自鲁迅的小说《孤独者》。
11、有一灯谜,谜面是“全国戏曲汇演”,打鲁迅的一个作品集名,这部作品集是《社戏》。
12、鲁迅在为自己的杂文集起名时,很讲究对仗艺术,《伪自由书》与《准风月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13、散文诗集《野草》不但语言充满奇峻的变异,而且表现手法也极具创新意识,其中《过客》一篇就体现了明显的戏剧化倾向。
14、鲁迅早年撰写有《摩罗诗力说》一文,其中提出了如下救国主张:“诚若为今立计,所当稽求既往,相度方来,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
”15、在《文化偏至论》一文中,鲁迅基于进化论思想表述了如下“立人”主张:“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16、“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段话出自鲁迅的作品《故乡》。
17、“不过在戏台上罢了,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讥讽又不过是喜剧的变简的一支流。
”这段话出自鲁迅的作品《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18、鲁迅在一篇杂文中曾把中国的历史概括为如下的循环:“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这篇杂文是《灯下漫笔》。
19、1932年11月,鲁迅收到两位青年作家的来信,鲁迅回复以《关于小说题材的通信》发表在《十字街头》第三期上,内有著名的“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之语。
这两位青年作家是沙汀和艾芜。
20、左联诗人较著名的是殷夫,鲁迅称其诗作“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
”该诗集的名称是《孩儿塔》。
21、融贯中西的学者林语堂认为鲁迅在中国的出现是非常珍贵难得的,把鲁迅比喻为“白象”。
22、鲁迅写的用洛文署名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的一副对,表达了鲁迅对瞿秋白的深厚友情。
23、在《诗歌之敌》一文的开头,鲁迅写到:“大前天第一次会见‘诗孩’,谈话之间,说到我可以对于《文学周刊》投一点什么稿子。
”其中“诗孩”是指孙席珍。
24、“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这段话出自鲁迅的杂文《热风》。
25、鲁迅颇推崇冯至的抒情诗,称之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
(请注意,以下26至35题为完成句子。
)26、“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27、“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28、“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29、“好,……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欢喜谁就是谁。
”30、“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
”3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32、“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33、“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34、“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与悲哀,为子君,为自己。
”3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单项选择练习]1、下列人物中谁译述的《天演论》影响了鲁迅早期进化论思想的形成?( ④)①林纾②蔡元培③梁启超④严复2、《鲁迅全集》里收录有鲁迅亲笔所画的一幅画,此画见于( ③)中。
①《且介亭杂文》②《故事新编》③《朝花夕拾》④《集外集》3、鲁迅曾戏称他的一段学习生活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这具体指的是( ④ )。
①三味书屋期间②南京求学期间③东京求学期间④仙台求学期间4、鲁迅的《呐喊·自序》里曾提到过一位“金心异先生”,这实际上指的是五四时期的著名人士( ④)。
①胡适②陈独秀③刘半农④钱玄同5、下列有关鲁迅生平的事件中,近年来引起学术界质疑的一项是( ②)①幻灯画片事件②兄弟失和③恋爱生子④曾在厦门大学任教6、鲁迅在其思想发展过程中,曾经深受( ④ )学说的影响。
①泛神论②安那其主义③自然主义④进化论7、《伤逝》这篇手记体小说在具体行文中通过空一行以作为手记体的标识,因此,它实际上是由( ①)节手记组成的。
① 18 ② 19 ③ 20 ④ 218、下列鲁迅小说中,运用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原理的一篇是( ③ )。
①《药》②《祝福》③《肥皂》④《伤逝》9、小说《明天》的女主人公是( ④ )。
①长妈妈②祥林嫂③爱姑④单四嫂子10、下列鲁迅小说中,没有涉及到人物偷窃品行的一篇是( ③ )。
①《故乡》②《孔乙已》③《明天》④《阿Q正传》11、从“民族寓言”的角度解读鲁迅作品的国外学者是( ②)。
①夏志清②李欧梵③普实克④弗·詹姆森12、下列学者中,从“看/被看”二项对立模式解读鲁迅小说叙事模式的一位是( ③)。
①刘再复②王富仁③钱理群④叶舒宪13、在《故事新编》中,所谓“油滑”写法首先出现于( ① )一篇中。
①《补天》②《奔月》③《理水》④《出关》14、《记念刘和珍君》中的“刘和珍”是哪次惨案中的遇害者?(①)①“三一八”②“四一二”③“一二九”④“五卅”15、在鲁迅杂文中,用“细腰蜂”来比喻统治术的篇目是( ① )。
①《春末闲谈》②《灯下漫笔》③《爬和撞》④《沙》16、下列杂文集中,不属于鲁迅前期的一部是( ④)。
①《坟》②《热风》③《华盖集续编》④《三闲集》17、下列作品中,哪一部不是鲁迅的杂文集?( ③ )①《华盖集》②《花边文学》③《尝试集》④《而已集》18、下列作品中,不属于《野草》中的一篇是( ② )。
①《腊叶》②《夜颂》③《好的故事》④《影的告别》19、《中国新文学大系》中,鲁迅编选并作序的一集是( ② )。
①《小说一集》②《小说二集》③《散文一集》④《散文二集》20、鲁迅离开北京最后定居上海前执教的大学是( ④ )。
①厦门大学②南京大学③广州大学④中山大学21、“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会安汉,木兰从军就可以保隋;也不信妲己亡殷,西施沼吴,杨妃乱唐的那些古老话。
我以为在男权社会里,女人是决不会有这种大力量的,兴亡的责任,都应该男的负。
”上述这段话出自鲁迅杂文(④)。
①《娜拉走后怎样》②《关于女人》③《女人未必多说谎》④《阿金》22、“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
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
……这人肉的筵宴现在还排着,有许多人还想一直排下去。
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这段话出自鲁迅的哪篇作品?( ②)①《看镜有感》②《灯下漫笔》③《从胡须说到牙齿》④《论睁了眼看》23、在鲁迅的散文《我的第一个师父》中,“和尚没有老婆,小菩萨那里来!?”这句所谓“狮吼”出自(④)①师父之口②大师兄之口③二师兄之口④三师兄之口24、“她两肩微耸,四顾,倾听,似惊,似喜,似怒,终于发出悲哀的声音,慢慢地唱道:‘奴奴本是杨家女,/呵呀,苦呀,天哪!……’”上述这段描写出自鲁迅散文(③)。
①《无常》②《五猖会》③《女吊》④《阿金》25、“满心‘婆理’而满口‘公理’的绅士们”这一形象概括出自下列哪篇作品?( ②)①《“碰壁”之后》②《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③《“公理”的把戏》④《并非闲话》26、“在现在这‘可怜’的时代,能杀才能生,能憎才能爱,能生与爱,才能文。
”上述鲁迅这段话出自下列哪篇作品?( ④)①《马上日记之二》②《无花的蔷薇之三》③《“题未定”草(五)》④《七论“文人相轻”――两伤》27、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边城》、《李有才板话》等作品的写作都与槐树有关,不妨称之为“槐树效应”,鲁迅有一篇小说亦属于这种“槐树效应”,这篇小说是哪一篇?( ①)①《狂人日记》②《在酒楼上》③《理水》④《社戏》28、鲁迅曾经特别关注的两位同乡诗人是( ③)。
①刘半农和汪静之②冯雪峰和冯至③徐志摩和徐殷夫④王独清和穆木天29、现代中国武侠文学从鲁迅这里延伸出的一条脉络是( ④)。
①鲁迅→王度庐→余华②鲁迅→金庸→古龙③鲁迅→黄易→凤歌④鲁迅→宫竹心→梁羽生30、在台湾言论界,曾自诩“反鲁先锋”的人士是( ①)。
①苏雪林②梁实秋③柏杨④余英时31、近年来发表了带点“戏谑”色彩的《为豆腐西施翻案》一文的外国学者是( ②)。
①[捷克]普实克②[英]卜立德③[日]丸尾常喜④[捷克]高利克32、鲁迅拒绝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事情发生于( ②)。
①1923年②1927年③1930年④1936年33、1981年鲁迅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做首席讲话的人是( ②)。
①邓小平②胡耀邦③邓颖超④周扬34、下面关于《鲁迅大全集》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③)。
①2011年9月初版②采用分类编年的方式③套装共32卷④分为创作、译文、学术、美术四大编35、鲁迅文化基金会成立于(④)。
①1981年9月②1991年9月③2001年9月④2012年9月[判断是非练习]1、《怀旧》是鲁迅早年所作的一篇文言小说。
[对]2、鲁迅因祖父的“科场案”而终于决定弃医从文。
[错,仙台事件]3、《两地书》是鲁迅与母亲、许广平的书信合集。
[错,只有许广平的书信]4、“苟奴隶立其前,必衷悲而疾视,衷悲所以哀其不幸,疾视所以怒其不争”。
这段话出自鲁迅的文章《摩罗诗力说》。
[对]5、鲁迅晚年生活在半是租界半是华界的上海“四马路”的奇特环境里,为了表达对这种畸形社会的愤慨,他不无幽默地给自己的杂文作品集命名为《花边文学》。
[错,《且介亭文集》]6、“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的这段话评论的是长篇小说《金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