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 第三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2
- 格式:ppt
- 大小:3.03 MB
- 文档页数:26
《第三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2、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3、了解移动电话时怎样工作的。
4、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预习案】I.教材助读一、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1.无线电广播:(1)发射话筒把声音信号转换成_______,然后用_______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_________上,再通过天线发射到空中。
(2)接收天线接收各种各样的电磁波,转动收音机的_______旋钮,从中选出特定频率的信号,通过解调把_____信号留下,经过放大,送到扬声器把_____电信号转换成声音。
2.电视:(1)信号种类:电视信号包括_____信号和_____信号。
(2)发射:图像信号发射时,_______先把图像信号转换成电信号,_______把电信号加载在_______________上,由发射天线发射到空中。
(3)接收:图像信号接收时,接收天线接收_____信号,通过电视机把图像信号取出并放大,由显示器把它还原成图像。
3.移动电话:既是无线电_______又是无线电_______。
它用_______把信息发射到空中;同时它又能在空中捕捉_______。
【探究案】◆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探究点二:电视的发射和接收探究点三:移动电话【检测案】1.关于无线广播、电视、移动电话的信息发射、传递、接收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它们都是靠电磁波传递信息的B.在发射时,都要把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上C.它们的发射、接收过程类似D.移动电话和电视、收音机一样,只有接收功能,没有发射功能2.有一款不用充电的新型手机,其核心技术是利用了通话时声波的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这种手机具有把声能转化为电能的功能B.手机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的C.电磁波的频率越高,它的波长越长D.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3.正常工作的手机传递信息时利用的是()A.微波B.可见光C.超声波D.次声波4.电视机换台时,实际上是在改变()A.电视台的发射频率B.电视机的接收频率C.电视台发射的电磁波的波速D.电视机接收的电磁波的波速5.手机广泛运用于现代生活,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通信工具,下列有关手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接手机时能根据对方语言音色来判断对方是谁B.手机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唯一通信设备C.手机来电振动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D.手机的话筒是将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装置6.以下关于电话交换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程控交换机是利用电脑按照输入的程序“见机行事”的B.一台程控交换机只能同时转接两部长途电话C.打电话“占线”说明对方的话机一定在通话中D.电话上的“来电显示”是由用户手机设定的,不需要程控交换机去完成7.小明、小红、小云、小月四位同学在一块儿议论移动电话的话题,他们有以下几种说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每一个移动电话都是一个无线电台,可发射无线电波B.每一个移动电话都能接收空中的无线电波C.甲与乙可以直接通话,说明移动电话甲发射的无线电波直接传到了乙处D.移动电话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手机8.对下列设备的工作原理解释错误的是()A.移动电话--利用电磁波传输信息B.雷达--利用超声波确定物体的位置C.声呐--利用回声定位的原理D.遥控器--利用红外线实现遥控9.收听广播节目时,通过旋动一个旋钮来进行选台,这实际上是在选择()A.电磁波的波速和频率B.电磁波的波速C.电磁波的频率D.电磁波的强弱10.下列有关各种家用电器的性能作出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A.微波炉的功率很大,所以消耗电能一定很多B.看电视换台实际是改变电视机的接收频率C.手机不仅可以接收电磁波,还可以发射电磁波D.固定电话在交换机和家庭间的线路上,还是在使用模拟信号11.电磁波的应用方便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如果我们生活的空间中不能传播电磁波,会出现什么结果?请你写出2个合理的场景.12.当你使用手机和远在北京的朋友通话时,你说话的声音通过__________传播到手机,手机接收到信息后,将它转化成__________信号传递给设在附近的基站,再通过基站的设备传输到朋友的电话,从而引起电话中发声体__________,朋友就听到了你的声音.13.我国是世界上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手机是通过__________波来传递信息的.14.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如图所示是表示音频、视频和射频三种信号波形图,其中频率最低的是__________信号.15.我们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中,移动电话(手机)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发射电磁波,紫外线和可见光都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电磁波.答案解析预习案1、(1)电信号调谐器高频电流上(2)调谐音频信号音频 2、(1)声音图像(2)摄像机发射机高频电流上(3)高频电信号 3、发射台接受太电磁波电磁波1.D2.C3.A4.B5.B6.A7.C8.B9.C10.A(1)手机无法使用;(2)无法收看电视节目.(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也是正确的)11.空气;电磁波;振动12.电磁13.3.0×108;音频14.能;是。
教案:21.3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的物理教材,具体章节为第21章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本节课主要介绍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包括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和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对物理现象的探究兴趣。
3. 帮助学生掌握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提升他们的科技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和特点。
难点: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电磁波发生器、接收器等)。
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视频,引发学生对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应用的兴趣。
2. 讲解:(1)介绍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讲解电磁波在这些技术中的应用。
(2)讲解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如波动性、反射、折射等。
3. 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磁波的传播现象,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和特点。
2. 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
3. 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和特点。
2. 请解释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
3. 请描述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答案:1.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和特点:广播利用电磁波传递声音和图像信息;电视利用电磁波传递视频和音频信息;移动通信利用电磁波实现无线通信。
2. 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电磁波在广播、电视、移动通信等领域中传递信息。
3. 电磁波的传播特性: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反射、折射等特性,可以在空气、真空等介质中传播。
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一、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1.如图甲所示的是无线电广播信号的过程,其中元件A是;如图乙所示的是无线电广播信号的过程,其中元件B是。
【答案】发射,话筒,接收,扬声器。
【详解】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由广播电台完成,话筒把播音员的声音信号转换成音频电信号,然后用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流上,再通过天线发射到空中,元件A是话筒。
无线电广播信号的接收由接收天线完成,然后经过放大、解调,还原为音频电信号,送入扬声器,引起纸盆相应的振动,就可以还原声音,元件B是扬声器。
2.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由完成,把声音信号转换成音频电信号,把音频电信号加载高频电磁波上,把载有音频电信号的电磁波发射出去。
【答案】广播电台,话筒,调制器,天线。
【详解】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是由广播电台完成的,话筒也叫麦克风把声信号转换成音频电信号,通过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上,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3.收音机通过接收无线电波,机内的电子电路从接收到的无线电波中把选出的音频电信号加以放大,再通过扬声器把转换成,这就是无线电广播的接收过程。
【答案】接收天线,电信号,声信号。
【详解】收音机是靠接收天线来接收无线电波的,通过天线接收高频信号,再经过一定的解调还原成音频信号,之后通过输出部件转变成音波,然后再播放出来。
电子电路将接收的无线电波中的音频电信号卸载下来并放大,扬声器将电信号转换为声信号,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4.某同学制作了一台简单的收音机,实验时发现这台收音机能同时听到许多杂乱的声音,那么这台收音机缺少的是()A.接收天线B.调制器C.振荡器D.调谐器【答案】D【详解】A.天线是用来发射和接收信号的;B.调制器是把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载波)上由发射天线发射出去的装置.C.振荡器是发射装置的组成部分;D.收音机的天线接收到各种各样的电磁波,转动收音机调谐器的旋钮,可以从中选出特定频率的信号,检波器是将调谐器筛选出来后的声音电信号从高频振荡电流中“检”出来送入放大器;综上所述,只有调谐器才是用来选择所需信号的设备;所以,这台收音机能同时听到许多杂乱的声音,是因为这台收音机缺少调谐器,故只有D符合题意.二、电视的发射和接收5.电视的发射,将图像转换成电信号,将电信号加载到频率很高的电流上。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②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③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教材分析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它们是现代无线电通信技术应用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生活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前面电磁波知识的扩展。
基于此,本节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具有如下特点: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应尽量安排为探究性的学习,主要安排了以下的探究活动:布置学生课前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本节的内容:(1)无线电信号是如何发射的?又是如何接收的?(2)电视的工作过程是什么?(3)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由于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目标要求很低,适宜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进行探究。
②不必过分要求学生深入地掌握某些知识.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只要求学生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而并不要求学生知道具体的技术细节,如器件的结构等。
③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知识同社会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是这一节的另一个特点.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它们是如何工作的?这个问题对学生充满了诱惑。
“理解社会生活中的科学技术,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新课程理念在本节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重点与难点①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②初步培养学生的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③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收集、整理的资料,实物投影仪,收音机、电视机和移动电话各一台,教师用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多媒体投影)第三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一、电磁波是传递信号的载体二、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三、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四、移动电话1工作原理:移动电话相当于是无线电台,它将用户的声音转变为高频电信号发射到空中,同时它又捕捉空中的电磁波,使用户接收到通话对方送来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