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物理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 格式:doc
- 大小:250.00 KB
- 文档页数:4
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新课引入我们知道c=λf,由于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可以各不相同,所以用途也不同。
电磁波可以用来进行无线电通信,其中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就是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
有了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就把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的神话变成了现实。
有了移动电话使通讯更加方便。
那么怎样利用电磁波来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呢?我们先想想人们原来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学生回答:(1)烽火,人们在烽火台点燃火,用烟来传递战争(信息)。
(2)人们用鸽子传递信件(信息)。
(3)人们通过用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邮寄信件的方式来传递信息。
(多媒体播放图片)教师:从回答中我们看出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传递信息要有像烟、鸽子、马、火车、飞机等这些工具。
传递信息要有载体。
教师:对,那么无线电通信的载体是什么?学生回答:电磁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的知识。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活动1:电磁波传递信息又快又远,无线电通信就是利用它作为“载体”来传递信息,进行无线电通信。
它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呢?看屏幕(微机课件演示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
同学们通过看和讨论回答出:无线电广播信号是由广播电台发射的。
话筒把声音的信号变成音频信号(就相当于写信的人把信写好),但音频电信号不能用来直接发射电磁波。
载波发生器产生高频振荡电流(相当于能够运载信件的信鸽、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然后用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载波)上(类似于把信件装在了信鸽、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上)。
由发射天线发射电磁波(类似于装载着信件的信鸽、马、火车、飞机出发)。
信号的接收由收音机完成,并且要使用天线(相当于各站点)。
天线能接收传播过来的所有电磁波,而没有选择。
如把天线接收的电磁波全部变成声音,那只是一片嘈杂声,什么也听不清。
为了从众多的电磁波中选取我们所需要的某一频率的电磁波,必须使用“调谐装置”来完成。
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一、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1.如图甲所示的是无线电广播信号的过程,其中元件A是;如图乙所示的是无线电广播信号的过程,其中元件B是。
【答案】发射,话筒,接收,扬声器。
【详解】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由广播电台完成,话筒把播音员的声音信号转换成音频电信号,然后用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流上,再通过天线发射到空中,元件A是话筒。
无线电广播信号的接收由接收天线完成,然后经过放大、解调,还原为音频电信号,送入扬声器,引起纸盆相应的振动,就可以还原声音,元件B是扬声器。
2.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由完成,把声音信号转换成音频电信号,把音频电信号加载高频电磁波上,把载有音频电信号的电磁波发射出去。
【答案】广播电台,话筒,调制器,天线。
【详解】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是由广播电台完成的,话筒也叫麦克风把声信号转换成音频电信号,通过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上,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3.收音机通过接收无线电波,机内的电子电路从接收到的无线电波中把选出的音频电信号加以放大,再通过扬声器把转换成,这就是无线电广播的接收过程。
【答案】接收天线,电信号,声信号。
【详解】收音机是靠接收天线来接收无线电波的,通过天线接收高频信号,再经过一定的解调还原成音频信号,之后通过输出部件转变成音波,然后再播放出来。
电子电路将接收的无线电波中的音频电信号卸载下来并放大,扬声器将电信号转换为声信号,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4.某同学制作了一台简单的收音机,实验时发现这台收音机能同时听到许多杂乱的声音,那么这台收音机缺少的是()A.接收天线B.调制器C.振荡器D.调谐器【答案】D【详解】A.天线是用来发射和接收信号的;B.调制器是把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载波)上由发射天线发射出去的装置.C.振荡器是发射装置的组成部分;D.收音机的天线接收到各种各样的电磁波,转动收音机调谐器的旋钮,可以从中选出特定频率的信号,检波器是将调谐器筛选出来后的声音电信号从高频振荡电流中“检”出来送入放大器;综上所述,只有调谐器才是用来选择所需信号的设备;所以,这台收音机能同时听到许多杂乱的声音,是因为这台收音机缺少调谐器,故只有D符合题意.二、电视的发射和接收5.电视的发射,将图像转换成电信号,将电信号加载到频率很高的电流上。
一、教学内容1. 广播信号的发射与接收过程;2. 电视信号的发射与接收过程;3. 移动通信的原理与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理解电磁波在信息传播中的重要作用;2. 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现象,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难点:电磁波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应用和调制解调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无线电发射器、接收器等);2. 学具:笔记本、彩笔、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新闻报道,让学生了解这些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广播信号的发射与接收:讲解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过程,让学生理解广播信号的传输原理。
(2)电视信号的发射与接收:介绍电视信号的调制、传输和接收过程,使学生掌握电视信号的传播原理。
(3)移动通信的原理与应用:讲解移动通信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帮助学生了解移动通信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 实验演示:安排一个关于电磁波传播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应用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在生活中的应用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见解和经验,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概述;2. 电磁波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作用;3. 调制解调的原理与应用。
七、作业设计1. 简述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并举例说明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2. 画出电磁波传播的示意图,并标注出其主要组成部分;3. 分析调制解调在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中的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最新发展动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程标准】了解广播电视移动通信发射与接收工作过程。
【学习目标】1.了解无线电广播发射和接收工作过程.2.了解电视的发射和接收工作过程.3.了解移动电话的发射和接收收工作过程.【重点】重点是了解电视的发射和接收工作过程. 了解移动电话的发射和接收收工作过程.【难点】难点是无线电广播发射和接收工作过程.知识点1. 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无线电广播的发射由广播电台完成;接收部分主要由接收天线、调谐器、解调器和扬声器组成。
知识点2. 电视信号的发射与接收与无线电广播基本相同,只是发射部分多了摄像机,接收部分多了显像管。
电视用电磁波传送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
电视信号的发射由电视台完成,接收由电视机完成。
知识点3. 移动电话移动电话由空间的电磁波来传递信息。
移动电话机既是无线发射台又是无线电接收台。
移动电话的体积很小,发射功率不大,它的天线也很简单,灵敏度不高,因此,它和其他用户的通话要靠较大的固定无线电台转移,这种固定的电台叫基地台。
知识点4. 音频、视频、射频和频道由声音变成的电信号,它的频率跟声音相同,在几十赫到几千赫之间,叫做音频信号。
由图像变成的电信号,它的频率在几赫到几兆赫之间,叫做视频信号。
音频电流和视频电流在空间激发电磁波的能力很差,需要把它们加载到具有更好的发射能力的电流上,才能发射到天空中,这种电流的频率更高,这种更高频率的电流教做射频电流。
不同的电视台使用不同的射频范围进行广播,以免互相干扰;这一个个不同的频率范围就叫做频道。
【例题1】下列关于信息传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都可以用来传递信息B. 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广播和电视都是利用导线中的电流传递信息的C. 摄像机拍得的物体图象,直接通过发射天线发射传播信息D. 声、光和电磁波中,只有电磁波能传递信息【答案】A【解析】A.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都可以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故A正确.B.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广播和电视中,只有固定电话是利用电流传递信息的.故B错误.C.摄像机拍得的物体图象,不能通过发射天线发射电磁波来传播信息.故C错误.D.声、光和电磁波中,声、光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例题2】(江苏常州)2021年10月14日,我国成功发射“羲和号”探测卫星。
21.3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教案)初中九年级下册物理同步教学(人教版)教案:21.3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的基础上,能够分析实际问题。
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对电磁波应用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磁波在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2. 掌握电磁波传播的基本原理。
3. 能够分析实际问题,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磁波传播的数学表达式。
2. 教学重点:电磁波在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如手机通话,引出电磁波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2. 讲解:讲解电磁波传播的基本原理,包括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视。
4. 练习:让学生根据电磁波传播的原理,计算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电磁波传播的数学表达式。
2. 活动重点:电磁波在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案例引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
但在讲解电磁波传播的数学表达式时,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电磁波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无线电广播、卫星通信等。
同时,鼓励学生探讨电磁波传播的优化方法,提高通信质量。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1. 教学内容:a. 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b. 电磁波在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中的应用c. 电磁波传播的数学表达式2. 教学过程:a.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如手机通话,引出电磁波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b. 讲解:讲解电磁波传播的基本原理,包括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视。
d. 练习:让学生根据电磁波传播的原理,计算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际案例引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
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备课笔记
类比:①音频信号就相当于写信的人把信写好;
②高频振荡电流就相当于能够运载信件的信鸽、马、
③调制器的调制过程就相当于把信件装在了信鸽、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文件“无线电广播的原理和类比”
无线电广播的原理和类比(多媒体文件)
无线电广播信号是通过收音机接收的.天线把电磁波接收下来后,
把我们需要的电磁波挑选出来,这就是检波,即调谐选台,然后把这个电磁波所转变成的高频振荡电流再转回成低频的音频电流,即解调,再通过扬声器将电流
备课笔记
易错提示:
调制器应用在电磁波发射过程中,作用是把带有信号的电流加载到高频电磁波上;而调谐器应用在电磁波的接收过程中,作用是从各种电磁波中把需要的某一频率的电磁波选出来,并把它变成电流.
小组问题探讨:
1.无线广播、电视的工作过程是怎样的?
2.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2)电视节目的接收:电视机的接收天线把声音和图像信号同时接收到后,属于声音的高频电流信号再通过解调、放大等环节,通过扬声器变成声音;属于图像信号的高频电流信号通过解调后,通过显示器将电流信号还原成图像三移动电话
备课笔记
规律总结:
①手机要求既要发射电磁波又要能接收电磁波.
②话筒、听筒、调制、解调都要有.
③不应有很大的天线,体积尽量的小.
科学链接:
移动电话的原理
移动电话既是无线电发射台,又是无线电接收台;对手机讲话时,它将电磁波发射到空中;同时它又能从空中捕获电磁波,得到对方讲话的信息.为了方便,手机的体积还应比较小,为了安全,其发射功率也不大,它的天线也应很简单(有内置天线和外置天线).
由于其功率不大,就需要有一个基地台进行帮助,靠基地台把它微弱的信号放大,再与外界进行联系.
固定电话也能做小型基地台,与其所配的手机相连通,这样的电话称为无绳电话.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
备课笔记
规律总结:
电视信号的发射与接收的过程:
①电视用电磁波传递声音信号和图像信号.
②声音信号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跟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相似.
③图像信号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如下.
a.摄像机把景物反射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b.发射机把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流上.
c.天线把带有图像信号的电磁波发射到空中.
d.电视机的接收天线把这样的高频信号接收下来.
e.通过电视机把图像信号取出并放大,由显示器把它还原成景物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