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参考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07.00 KB
- 文档页数:7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学习目标】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和电视的工作过程。
2.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3.通过学习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体会科学技术与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4.通过学习现代通信知识,了解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便利,提高学习科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学习难点】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
【学习用具】手机、无线电话、电视机、收音机。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
1.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收音机调频来收听新闻音乐节目和电视机调频收看电视节目,这些声音和图像是怎样传过来的?2.利用手机、无线电话进行通话,它们又是怎样接收到信息的?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两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一)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大家都知道电台的播音员对着话筒讲话,话筒把播音员的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但这个电信号频率低,不容易直接发射出去,怎么办?1.无线电广播的发射过程。
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由完成。
话筒把播音员的信号转换成信号,然后用调制器把加载到高频上,再通过发射到空中。
2.无线电广播信号的接收过程。
无线电广播信号的接收由完成。
收音机的天线接收到各种各样的,转动收音机调谐器的旋钮,可以选出特定的信号,收音机内的电子电路再把从中取出来,放大后送到扬声器里。
扬声器把电信号转换成,我们就听到广播电台的节目了。
3.载波发生器的作用:;调制器的作用:;调谐器(选台)的作用:;解调器的作用:。
(二)电视的发射和接收。
电视用电磁波传递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声音信号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跟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相似,下面我们只讲有关图像信号的工作过程。
电视中图像信号的工作过程:摄像机把图像变成,发射机把加载到的电磁波上,通过发射天线发射到空中,电视机的接收天线把这样的信号接收下来,通过电视机内的电路把信号取出来并放大,由把它还原成。
(三)移动电话。
1.移动电话工作原理:移动电话既是台,又是台,它靠空间的来传递声音信号,当你讲话的时候,它用把信号发射到空中;同时它又捕捉空中的,得到对方讲话的信息。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2.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便利,提高学科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原理。
课型:新授课。
教具:电磁波发射、接收演示器,PPT课件。
【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电磁波有了大致的了解。
今天,我们学习新课: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展示《教学目标》。
导入语:首先,我们通过一段视频了解一下古代的一种联系方式:飞鸽传书。
观看视频《深宫谍影》剧情安总管放飞信鸽。
二.新课讲授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由广播电台完成。
话筒把声音信号转换成音频电信号,载波发生器可以产生高频电磁波,通过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上,再通过天线把载有音频电信号的电磁波发射出去。
信号的接收一般由收音机完成,收音机都有天线。
收音机的天线接收到各种各样的电磁波,转动收音机调谐器的旋钮,可以从中选出特定频率的信号。
由调谐器选出的信号含有高频电流成分,需要通过解调将其滤去,将音频信号留下。
音频信号经放大后被送到扬声器里。
扬声器把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我们就听到广播电台的节目了。
拓展实验:演示简单的无线遥控接收电路安装电池后,发光二极管一直发光。
把发射电路的电池装好后,按住发射电路开关,则接收电路的二极管熄灭,让学生感受通过电磁波实现无线遥控的现象。
2.电视的发射和接收电视用电磁波传递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
声音信号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跟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相似。
图像信号的工作过程是:摄像机把图像变成电信号,发射机把电信号加载到频率很高的电流上,通过发射天线发射到空中。
电视机的接收天线把这样的高频信号接收下来,通过电视机把图像信号取出并放大,由显示器把它还原成图像。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2)了解电视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工作过程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2)通过对无线电波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无线电广播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2)电视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3)移动电话的工作原理。
2、教学难点(1)对电磁波的调制和解调过程的理解。
(2)对基站和交换机在移动通信中的作用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探究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收音机、电视机模型、手机模型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一段广播节目和一段电视节目,然后提问学生:“大家知道这些声音和图像是怎样传到我们的收音机和电视机中的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二)新课教学1、无线电广播的发射和接收(1)无线电广播的发射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无线电广播的发射过程。
首先,声音信号通过话筒转换成电信号,但这种电信号的频率很低,不能直接发射出去。
然后,需要用高频振荡器产生高频电磁波,将低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上,这个过程叫做调制。
调制后的电磁波通过发射天线发射到空中。
(2)无线电广播的接收教师讲解无线电广播的接收过程。
收音机的天线接收到各种各样的电磁波,通过调谐器从中选出特定频率的电磁波,然后经过解调器将高频电磁波中的低频电信号分离出来,再通过放大器放大,最后由扬声器将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
2、电视的发射和接收(1)电视的发射教师结合电视发射塔的图片,讲解电视的发射过程。
电视信号包括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图像信号是通过摄像机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声音信号通过话筒转换成电信号。
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一、教学目标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2.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移动通信。
难点: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等。
四、相关资源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课堂引入】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听广播、看电视、打电话,这些声音和图像信号是怎样传递的呢?【新知讲解】(一)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无线电广播是一种以无线电作为传输广播信号载体的广播方式。
那你知道,我们听广播的时候,无线电广播的声音是怎样从电台传过来的吗?如图,通常收到的无线电广播信号是由广播电台发射,再被收音机接收的。
主要分为发射和接收两个过程。
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由广播电台完成。
如下图所示,首先用话筒把声音信号转换成音频电信号,但音频电信号不宜直接用来发射电磁波;需要由载波发生器产生高频电磁波,通过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上,最后通过天线把载有音频电信号的电磁波发射出去。
无线电广播利用电磁波来传播声音信号,不同频率的电磁波有不同的应用,频率较低的中波、短波等用于无线电广播。
2.无线电广播信号的接收无线电信号的接收由收音机完成。
收音机都有天线,收音机的天线可以接收到各种各样的电磁波。
老式收音机的天线很长,而且要架在室外很高的地方,以获得更强的电信号。
现代收音机有很好的放大能力,天线可以隐藏在机壳内。
利用收音机调谐器的旋钮我们可以选出所要收听的频道。
如图所示,信号接收时,首先利用收音机的天线接收到各种各样的电磁波信号,并将其还原成电信号。
之后,利用调谐器,即收音机调谐器的旋钮,选出我们所需电台的载波信号,也就是特定频率的电磁波。
再通过解调器,从高频载波信号中还原出原音频的电信号,放大后送到扬声器。
最后,利用扬声器把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我们就听到广播电台的节目了。
可见,收音机负责信号的接收与还原。
(二)电视的发射和接收电视信号包括声音信号和图像信号。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人教2011版九年级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
2.知晓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优缺点,掌握不同传输方式的特点。
3.掌握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应用领域和相关技术,理解其对社会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4.培养学生的科学、生活常识和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概念和基本原理通过讲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定义、特点和分类,引导学生了解其基本原理。
2.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优缺点通过案例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优缺点,并使其能够从实际需求出发,选择恰当的通信方式。
3. 不同传输方式的特点通过展示图表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不同传输方式的特点,如无线传输、卫星传输等,探究其优缺点及应用场合。
4.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应用领域和相关技术通过案例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领域,以及对应的相关技术,加深其对通信产业发展的理解和认识。
5.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对社会的影响通过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探究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加强通信技术的管理和安全保护。
三、教学方法1.项目法: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设计项目,调动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讲解法:通过讲解、分析等方式,让学生理解通信技术的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
3.案例法:通过实际案例的讲解,引导学生弄清通信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战略地位,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利用通信技术。
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概念、特点、应用领域和影响分析。
2.教学难点:不同传输方式的特点及其优缺点研究,以及其在具体应用中的选择问题。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课堂听讲、参与讨论、笔记记录等(50%)。
2.课外作业评价:调研报告、小组项目等(20%)。
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知识与技能:(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过程。
(2)、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结现代生活的影响。
多谋体教学:教学过程:1、引入:我们日常中所要听的广播、看电视,那些图象和声音是如何传来?[需要素材:一些收音机、电视机、电脑等电器的图片]2、新课教学:一、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1、信号的接收:(1)、话筒的作用是把声音信号转换成音频电信号,但音频电信号不能用来直接发射电磁波。
(2)、载波发生器可以产生高频电磁波,通过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上。
(3)、通过天线把载有音频电信号的电磁波发射出去。
[需要素材:上述音频发射过程的动画效果图]2、信号的接收:(1)、利用放在电磁波里传播空间中的天线,可接收电磁波。
(2)、由于天线可接收很多频率的电磁波,如果把它们都转变成声音,那只是一片杂声,什么也听不清楚。
利用收音机调谐器可以选出我们所需要的某一频率的电磁波。
(3)、如果把调谐器选出来的频率很高的电信号直接送到耳机,不能使耳机发出声音。
需要从高频电信号中取出音频信号,放大后,送到扬声器里。
(4)、扬声器把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
[需要素材:上述接收信号的过程的动画效果图]二、电视的发射与接收1、电视信号的发射电视用电磁波传递图像和声音信号,声音信号的产生、传播和接收与无线电广播工作过程相似。
图象信号的工作过程是:摄像机把图象变成电信号,发射机把电信号加载到频率很高的电磁波上,通过天线发射到空中。
[需要素材:图象的动画效果传播过程]2、电视信号的接收电视机的接收天线把这样的高频信号接收下来,通过电视机把图象信号取出并放大。
由显象管把它还原成图象。
[需要素材:电视机接收图象信号的动画效果过程]三、移动电话1、打电话:移劝电话在打电话时相当一个无线电发射台,它通过电话把人的声音转换成高频电信号(电磁波)发射到空中,但由于它发射功率不大,灵敏度不高,因此要通过固定无线电台(基地台)转接,跟电话交换机相连。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2.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体验现代应用科技的价值。
【教学重点】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教学难点】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收集、整理的资料,收音机、电视机和移动电话各一台,教师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激趣诱思】利用多媒体展示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课件展示图片导入语:电视、电话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有了电视能让我们坐在家里了解世界,有了移动电话使通讯更加方便。
那么它们是怎样利用电磁波来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呢?【板书课题】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常用的电视、手机等图片引入电磁波的广泛应用,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观看多媒体课件;意识到电磁波的应用很广泛,怎样用电磁波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期待本节课的学习。
【合作互动探究新知】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过程2.无线电广播信号的接收过程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1.电视信号及其伴音的发送2.电视信号及其伴音的接收移动电话1.移动电话的工作原理2.无绳电话音频、视频、射频和频道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过程——广播电台[自学提纲]通过阅读课本154页,完成课件展示的内容:(时间3min)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分别由________和________来完成。
2.用________传递声音信号,需要把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加载到________上,再把载有这种信号的电磁波向外界发射出去,在接收处需要把加载在电磁波上的信号取出并放大,然后还原为________。
[精讲点拨]电磁波传递信息又快又远,无线电通信就是利用它作为“载体”来传递信息,进行无线电通信。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案1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 掌握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相关技术和应用。
- 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 能够分析和评价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优缺点。
- 能够利用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解决实际问题。
- 具备初步的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实践技能。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和信息传播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广播电视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广播电视的定义和分类- 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和重要里程碑2. 广播电视的技术原理和应用- 广播电视的传输方式和调制解调技术- 广播电视的节目制作和传播方式- 广播电视在新闻、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应用3.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移动通信的定义和分类-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和重要里程碑4. 移动通信的技术原理和应用- 移动通信的网络结构和通信技术- 移动通信的手机制式和协议- 移动通信在社交、商务、物联网等方面的应用5. 广播电视与移动通信的互动与融合- 广播电视与移动通信的互联网+战略-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的融合-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服务的创新与实践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相关图片、视频或实物,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并进行简要介绍。
2. 基础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或黑板,详细讲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技术原理和应用。
3. 讨论与互动: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优缺点、应用场景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观点。
4. 实践技能培养:提供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实践任务,如观看特定广播节目、阅读移动通信技术规范、使用手机拍摄视频等,引导学生实际操作并掌握相关技能。
5. 知识总结与拓展:由学生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结果,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案(精选合集)第一篇: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案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学习目标】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2.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4.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基础知识精讲】电磁波从1888年被赫兹发现到今天不过一百多年,在科学技术上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每天都发射强大的电磁波,它带着能量与信息传到各地,我们打开收音机和电视机,就听到声音,看到图像.这是怎样实现的呢?1.无线电广播的发射和接收要利用电磁波,必须有效地向外发射电磁波,无线广播的信号由广播电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并且发射的电磁波的波长从10 m到3000 m 间的范围,这种电磁波也叫无线电波.在电台,播音员的声音首先通过话筒转化成电信号,然后用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载波)上,再通过天线发射到空中,传向各地.这就如同将信缚到了鸽子身上,飞鸽携带信息飞向各地相似.这里无线电广播传递的是声音.在电台先要把声音变成电信号.如同家鸽只能缚上信纸而不能携带口信.(人可传话).但电信号较弱不能直接用来发射,所以要加到高频(载波)上,这样才能传播得远.高频载波携带信息传出是第一步,我们在家里打开收音机收听是第二步.信号的接收是由收音机完成.飞鸽飞到的目的地如同收音机,但仍要有人将信从飞鸽脚上取下,并读出来.收音机的天线,是接收电磁波的.收到各种各样的电磁波都变化成声音是嘈杂的,所以收音机要选台接听,转动收音机调谐器的旋钮,可以从中选出特定频率的信号.收音机内的电子线路再把“声音信号”从中取出,如同摘下飞鸽身上的信件,然后进行放大,送到扬声器里.扬声器把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这样我们就真正接收到了声音的信息.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可用下图表示.发射部分接收部分图9-6 2.电视的发射和接收电视台与广播电台相类似,是负责发射信号的,但是电视台的发射不仅有声音信号,而且还多了图像信号,因此电视台的发射装置多了,摄像机就是将图像信号变成电信号的装置.电视机与收音机相似,它是负责接收信息的装置,是接收声音与图像信息的装置,因此电视机比收音机先进.电视机的接收天线把接收到的信号接收下来,声音由收音部分完成转换,图像部分由显像管还原成图像.电视广播的工作过程图见课本85页.无线电及电视的发明,改变了旧的通讯方式,使信息传递的既快又准,使人类社会真正进入了信息时代. 3.移动电话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传递信息的工具也在快速发展着.在商店里,大街上,你一定看到过人用手持电话跟别人通话.移动电话不需要电话线,比固定电话更方便.这是怎样改进的?原来两种电话的工作原理基本一样,只是声音信息的传递方式不同,固定电话靠电流来传递,而无线电话(移动)靠空间的电磁波来传递.无线电波可以遍布空间的任何角落,所以可以随地接收.但固定电话的电信号只能通过导线传递,所以不能到处移动.而只会出现在导线的途径上.但手持电话由于体积很小,发射及接收的功率不大,因此,它需要借助“基地台”的帮助,即它跟用户通话时要靠较大的固定无线电台转接.这种基地台经常要建在高处,因此城市中高大建筑上常常见到它的身影.还有一种可以移动的电话,叫做无绳电话.无绳电话是普通电话和移动电话结合的产物,它的主机和手机(子机)上各有一个天线,它们之间通过无线电波来沟通.主机相当于一个小型基地台,手机如同移动电话,但基地台功率太小,所以离的不能太远,只能在主机附近大约几十米到几百米的范围内工作.【学习方法指导】科学与幻想学习物理的过程需要“幻想”,从信息的发展历程来看,许多“幻想”都得以实现了.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描述的“千里眼”“顺风耳”现在已经实现了,电视、电话的发明已经使人们能眼观全球,耳听八方.当人们“幻想”固定电话若能没有电线牵绊该多好,这是“无线电话”发明的起因,… 自古至今,“幻想”总会推动人类社会的进展,“若能像鸟一样飞行该多好”,到今天飞机已成为普通的交通工具,因此人需要大胆的“幻想”.有了大胆的幻想,加上奋斗不息的勇气,往往可以有很大的成功.发现电磁波的赫兹曾反驳过要用电磁波进行无线电通信,曾否认过电磁波的实用性,但马可尼却坚信可以,并持续实验最终成功,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远距离传递无线电波的人而载入史册.并且因此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拓展训练】1.当汽车过隧道时,收音机还能听到声音吗?如果隧道内没有装转播天线,则在其中行驶的汽车就不能收到无线电波,隧道为什么能隔绝外界的电波呢?原来电磁波是不能进入导体的,因为导体会感应出一个相反的电磁场,和原有的电磁波抵消.隧道是穿山而过,山是庞大的导体,而建筑隧道的钢筋如同导体网,故而普通的无线电无法进入隧道中,收音机不能在里面听到声音.这如同移动电话在电梯内收听效果很差道理相同.2.为什么收音机接收不到电视的伴音?不同的接收装置使用不同频道的电磁波.电视、收音机、无绳电话均使用不同频道的电磁波.电视是采用FM方式广播.若收音机以AM接收,不会有反应.若收音机以FM接收,是不是一定能收到电视的伴音呢?这要由收音机所能接收的频率范围而定.请你看看收音机调校板上的频率就可知道.通常所用FM收音机所接收的频率范围约为87 MHz至108 MHz,但电视广播的频率范围,则由470 MHz~790 MHz.由此可知,收音机和电视的频道,就像井水不犯河水,互不侵犯.除非特意改变线路以作适应,否则收音机就收不到电视的伴音.第二篇:广播电视移动通信广播电视移动通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物理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案物理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案物理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2、过程和方法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1、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教学器材:电脑平台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无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前面我们知道电磁波可以在真空、空气中传播,这节课我们学习电磁波的一些应用。
进行新课:1、无线电广播:大致过程:课本84页图示声信号→电信号→电磁波→发射→接收机→声信号但有两个问题:①信号弱②频率低,传递性差解决方法:①放大②加一载波,接收后再去掉例:声信号10000Hz+载波100000Hz=110000Hz发射接收后110000Hz-载波100000Hz=声信号10000Hz2、电视的发射和接收:对照课本85页图分析说明(传播过程与无线电广播基本相同,但多了图像信号,必须把图像转换为电信号,与声音一起发射)3、移动电话:即有发射功能,又有接收功能,(可以看做是广播电台与收音机的组合)无绳电话:阅读“科学世界”“STS”观看录像:3、达标练习:课本后89页“动手动脑学物理”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1、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2、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1、重点分析清楚一种就可以了,可以举一反三。
2、部分内容可以加入少量课外知识,但注意不要太多,太深,否则会起反效果。
物理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案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2、了解声音、图像信号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3、理解移动电话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应用科学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总结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新课引入我们知道c=λf,由于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可以各不相同,所以用途也不同。
电磁波可以用来进行无线电通信,其中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就是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
有了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就把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的神话变成了现实。
有了移动电话使通讯更加方便。
那么怎样利用电磁波来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呢?我们先想想人们原来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学生回答:(1)烽火,人们在烽火台点燃火,用烟来传递战争(信息)。
(2)人们用鸽子传递信件(信息)。
(3)人们通过用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邮寄信件的方式来传递信息。
(多媒体播放图片)教师:从回答中我们看出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传递信息要有像烟、鸽子、马、火车、飞机等这些工具。
传递信息要有载体。
教师:对,那么无线电通信的载体是什么?学生回答:电磁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的知识。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活动1:电磁波传递信息又快又远,无线电通信就是利用它作为“载体”来传递信息,进行无线电通信。
它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呢?看屏幕(微机课件演示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
同学们通过看和讨论回答出:无线电广播信号是由广播电台发射的。
话筒把声音的信号变成音频信号(就相当于写信的人把信写好),但音频电信号不能用来直接发射电磁波。
载波发生器产生高频振荡电流(相当于能够运载信件的信鸽、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然后用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载波)上(类似于把信件装在了信鸽、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上)。
由发射天线发射电磁波(类似于装载着信件的信鸽、马、火车、飞机出发)。
信号的接收由收音机完成,并且要使用天线(相当于各站点)。
天线能接收传播过来的所有电磁波,而没有选择。
如把天线接收的电磁波全部变成声音,那只是一片嘈杂声,什么也听不清。
为了从众多的电磁波中选取我们所需要的某一频率的电磁波,必须使用“调谐装置”来完成。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参考教案《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参考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参考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材分析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它们是现代无线电通信技术应用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生活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前面电磁波知识的扩展。
基于此,本节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具有如下特点: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应尽量安排为探究性的学习,主要安排了以下的探究活动:布置学生课前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本节的内容:(1)无线电信号是如何发射的?又是如何接收的?(2)电视的工作过程是什么?(3)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由于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目标要求很低,适宜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进行探究。
②不必过分要求学生深入地掌握某些知识.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只要求学生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而并不要求学生知道具体的技术细节,如器件的结构等。
③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知识同社会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是这一节的另一个特点.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它们是如何工作的?这个问题对学生充满了诱惑。
“理解社会生活中的科学技术,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新课程理念在本节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②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③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重点与难点①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②初步培养学生的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③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收集、整理的资料,实物投影仪,收音机、电视机和移动电话各一台,教师用多媒体。
全国初中物理资料群 437368455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无线电广播de大致工作过程.2.大概了解电视de工作过程.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de.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de工作过程,提高学生应用科学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概括总结de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de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de影响.●教学重点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电话是怎样工作de.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de工作过程.●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教具准备微机、投影仪、手机、无绳电话、VCD、电视机.●课时安排1.5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1.电磁波是如何产生de?(当导体中有迅速变化de电流时,会向周围空间发射电磁波)2.电磁波de波速怎么计算?(波速=波长×频率.c=λf)3.电磁波在真空中de传播速度是多少?(电磁波在真空中de传播速度是3×108 m/s)[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知道c=λf,由于电磁波de频率和波长可以各不相同,所以用途也不同.电磁波可以用来进行无线电通信,其中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de就是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有了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就把我国古代传说中de“千里眼”“顺风耳”de神话变成了现实.有了移动电话使通讯更加方便.那么怎样利用电磁波来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呢?我们先想想人们原来是如何传递信息de?[生甲]烽火,人们在烽火台点燃火,用烟来传递战争(信息).[生乙]人们用鸽子传递信件(信息).[生丙]人们通过用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邮寄信件de方式来传递信息.[师]从回答中我们看出什么?[生甲]传递信息要有像烟、鸽子、马、火车、飞机等这些工具.[生乙]传递信息要有载体.[师]对,那么无线电通信de载体是什么?[生]是电磁波.[师]电磁波传递信息又快又远,无线电通信就是利用它作为“载体”来传递信息,进行无线电通信.它是怎样传递信息de呢?看屏幕(微机课件演示无线电广播de工作过程).二、进行新课(一)无线电广播信号de发射和接收[板书][生甲](通过看和讨论回答出)无线电广播信号是由广播电台发射de.[生乙]话筒把声音de信号变成音频信号(就相当于写信de人把信写好),但音频电信号不能用来直接发射电磁波.[生丙]载波发生器产生高频振荡电流(相当于能够运载信件de信鸽、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然后用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载波)上(类似于把信件装在了信鸽、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上).[生丁]由发射天线发射电磁波(类似于装载着信件de信鸽、马、火车、飞机出发).[生戊]信号de接收由收音机完成,并且要使用天线(相当于各站点).[生己]天线能接收传播过来de所有电磁波,而没有选择.如把天线接收de电磁波全部变成声音,那只是一片嘈杂声,什么也听不清.[生庚]为了从众多de电磁波中选取我们所需要de某一频率de电磁波,必须使用“调谐装置”来完成.[生辛]选出de特定频率de信号,通过收音机内de电子电路再把音频信号检出来,进行放大,送到扬声器.扬声器把音频电信号换成声音,我们就听到广播电台de节目.[师]通过同学们de回答,我们知道了无线电广播de工作过程.那么电视是如何工作de呢?看屏幕(微机课件演示电视工作过程).(二)电视de发射和接收[板书](学生看完讨论得出结论)[生甲]电视用电磁波传递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生乙]声音信号de产生、传播和接收跟无线电广播de工作过程相似.[生丙]图像信号de工作过程是:摄像机把图像变成电信号,发射机把电信号加载到频率很高de电磁波上,通过天线发射出去.[生丁]电视机de接收天线把这样de高频信号接收下来,通过电视机把图像信号取出来并放大,由显像管把它还原成图像,所以从电视上就能看到图像.[师]我们知道怎么能看到电视de画面和听到它de声音,它们都要发射和接收不同de电磁波.移动电话和无绳电话又是怎样工作de(出示手机、无绳电话实物)?它们与固定电话有什么区别?(三)移动电话[板书][生甲]移动电话没有电线,也就是移动电话de声音信号不是由导线中de电流来传递.[生乙]移动电话de声音信号是由空间de电磁波来传递de.[师]移动电话de声音信号由电磁波来传递,它de发射台和接收台在哪里呢?[生甲]移动电话既是无线电发射台,又是无线电接收台.[生乙]对手机讲话时,它用电磁波发射到空中;同时它又能从空中捕获电磁波,得到对方讲话de信息.[师]手机de体积小,发射功率不大,它de天线也很简单(有内置天线和外置天线),灵敏度不高,它能直接发射高频电磁波和接收高频电磁波吗?[生甲]不能.[生乙]它跟其他用户通话要靠较大de固定无线电台转播,如移动公司和联通公司de 固定de电台,这些固定de电台叫做基地台.[师]我们知道了移动电话de工作过程.那么,(出示无绳电话机)无绳电话机是怎么工作de呢?[生甲]无绳电话机de主机和子机上各有一个天线,它们通过无线电波来沟通.[生乙]无绳电话de主机接在市话网上,相当于一个小型基地台.[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现在大家阅读课本“科学世界”,了解什么是音频、视频、射频和频道,并在VCD和电视机上找出音频和视频de插孔,用线连起来.(教师巡回检查学生连接)[师]我们天天看电视,你们想过没有,电视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阅读课本,并说出你de看法.三、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无线电广播、电视、移动电话de工作过程,结合投影中de图,小结本节内容.无电线广播de工作过程电视广播de工作过程四、布置作业五、板书设计第三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一、无线电广播信号de发射和接收二、电视de发射和接收三、移动电话。
0.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2、过程和方法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的大致工作过程器材准备:挂图,多媒体课件(一)教学过程复习回顾:1、电磁波是由于____________而产生的.2、电磁波的传递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介质,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______m/s 。
学习新知: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同学们阅读教材102页“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内容,并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有____________完成,信号的接收由___________完成.(2)声音信号的发射过程可由下列示意图来表示:声信号→→电磁波→发射→接收机→声信号2、电视的发射和接收:阅读课本103页内容“电视的发射和接收”部分,并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电视用电磁波传递______________信号和______________信号。
(2)、同学们小组讨论回答:声音信号与图像信号的工作过程是怎样的 。
(传播过程与无线电广播基本相同,但多了图像信号,必须把图像转换为电信号,与声音一起发射)3、移动电话:(1)工作原理:移动电话相当于是无线电台,它将用户的声音转变为高频电信号发射到空中,同时它又捕捉空中的电磁波,使用户接收到通话对方送来的信息。
电(2)设立基地台的原因:手持移动电话的体积很小,发射功率不大;它的天线也很简单,灵敏度不高。
因此,它跟其他用户的通话要靠较大的固定基地台转接。
3、无绳电话:阅读“科学世界”“STS”小结:(1)收获:(2)不足:(二)巩固提高1.无线电广播的发射过程是:在广播电台话筒把播音员的________转换成________,然后用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________(载波)上,再通过天线发射出去;无线电广播的接收过程是:收音机的天线接收到各种各样的________.转动收音机调谐器的旋钮,可以从中选出________的信号.收音机内的电子电路再把________从中取出来,放大后送到扬声器里转换成________,我们就听到广播了.2.电视中图像信号的工作过程是:摄像机把图像变成________,发射机把________加载到________电磁波上,通过发射天线发射到空中.电视机的接收天线把这样的________信号接收下来,通过电视机内的电路把________信号取出来并放大,由显像管把它还原成________.3、电视广播的工作过程示意图如图3—1所示,请你在示意图的方框内填上这些装置的名称.(三)检测反馈1.观察图回答,在音频、视频、射频三种信号中,频率最高的是()A.音频 B.视频 C.射频 D.一样高2.电磁波的发射装置中必须有调制器,调制器在发射过程中的作用是()A.将声音和振荡电流混合起来B.振荡出带有信号的高频振荡电流C.将不同的声音电流任意混合起来D.将低频声音信号加到高频振荡电流上3.电视信号包含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电视信号从电视台发射机到电视接收机的传递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信号是加载在电流上的,图像信号是加载在电磁波上的B.图像信号是加载在电流上的,声音信号是加载在电磁波上的C.声音信号和图像信号都是加载在电流上的D.声音信号和图像信号都是加载在电磁波上的4.收音机的接收天线收到各种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后,可通过下列哪一部分选出我们需要的某一频率的电磁波()A.天线B.解调器C.调制器D.扬声器5.调制器的作用是()A.将不同的电流任意混合起来B.使声音和振荡电流混合起来C.是高频电流随声音变化D.振荡出带有信号的高频振荡电流6.暑假期间,小芳同学应邀到某电视台做节目,已知小芳发出声音的频率约为1.1kHz,电视台的频率是720kHz,小芳的声音通过电视台向外传播发出的电磁波的频率是()A.721.1 kHzB.720 kHzC.718.9 kHzD.1.1 kHz7.将音频、视频信号“搭载”在射频信号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让射频电流的幅度随着音频电流变化,成为________;让射频电流的频率随着音频电流变化,成为________.8.家里的电视机收到的电磁波既载有__________信号,又载有__________信号,分别由________和_________还原成我们正常收看的节目.。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参赛教案设计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八年级2.学科:物理3.课型:崭新讲课4.课时:1课时5.课前准备工作:(1)教师准备工作: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有关资料。
(2)学生准备工作:复习教材,从网上查询有关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资料。
二、教学课题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三、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与技能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了解电视的工作原理;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提高学生应用科学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重新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践行掌控现代科学技术的意愿。
2.教学重点: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3.教学难点:无线电就是怎样升空和发送的?4.教学突破:用鸽子传信类比无线电传递信息,使学生更直观地体会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
四、教学方法讲解法、类比法、讨论法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1.提问:收音机、移动电话接收的信号是由什么传递的?它是怎样产生的?2.引课:我们晓得由于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可以各不相同,所以用途也相同。
电磁波可以用以展开无线电通信,其中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有关的就是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
我国古代传说中就存有“千里眼”、“顺风耳”之说道,而现在,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已经将这神话变为了现实,那么,怎样利用电磁波去传达声音和图像信号呢?(二)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电磁波就是怎样把信号传达至远方的?使我们先去看一看古代人们就是怎样展开鸽子新经典的?恳请学生思索后提问,并将学生描述的过程用框图画在黑板上。
特别强调:鸽子实际上就是当好传输工具,我们称作“载体”。
电磁波传递信息又快又远,无线电通信就是利用它作为“载体”来传递信息,进行无线电通信。
第三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郏县第一实验中学王晓峰●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2.大概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二、能力目标通过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提高学生应用科学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概括总结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微机、投影仪、手机、无绳电话、VCD、电视机。
●课时安排1.5课时●教学过程一、温故致新1.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当导体中有迅速变化的电流时,会向周围空间发射电磁波)2.电磁波的波速怎么计算?(波速=波长×频率。
c=λf)3.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知道c=λf,由于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可以各不相同,所以用途也不同。
电磁波可以用来进行无线电通信,其中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就是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
有了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就把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的神话变成了现实。
有了移动电话使通讯更加方便。
那么怎样利用电磁波来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呢?我们先想想人们原来是如何传递信息的?[生甲]烽火,人们在烽火台点燃火,用烟来传递战争(信息)。
[生乙]人们用鸽子传递信件(信息)。
[生丙]人们通过用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邮寄信件的方式来传递信息。
[师]从回答中我们看出什么?[生甲]传递信息要有像烟、鸽子、马、火车、飞机等这些工具。
[生乙]传递信息要有载体。
[师]对,那么无线电通信的载体是什么?[生]是电磁波。
[师]电磁波传递信息又快又远,无线电通信就是利用它作为“载体”来传递信息,进行无线电通信。
它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呢?看屏幕(微机课件演示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
二、分组自学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2、电视的发射和接收3、移动电话三、重点突破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板书][生甲](通过看和讨论回答出)无线电广播信号是由广播电台发射的。
[生乙]话筒把声音的信号变成音频信号(就相当于写信的人把信写好),但音频电信号不能用来直接发射电磁波。
[生丙]载波发生器产生高频振荡电流(相当于能够运载信件的信鸽、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然后用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载波)上(类似于把信件装在了信鸽、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上)。
[生丁]由发射天线发射电磁波(类似于装载着信件的信鸽、马、火车、飞机出发)。
[生戊]信号的接收由收音机完成,并且要使用天线(相当于各站点)。
[生己]天线能接收传播过来的所有电磁波,而没有选择。
如把天线接收的电磁波全部变成声音,那只是一片嘈杂声,什么也听不清。
[生庚]为了从众多的电磁波中选取我们所需要的某一频率的电磁波,必须使用“调谐装置”来完成。
[生辛]选出的特定频率的信号,通过收音机内的电子电路再把音频信号检出来,进行放大,送到扬声器。
扬声器把音频电信号换成声音,我们就听到广播电台的节目。
[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知道了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
那么电视是如何工作的呢?看屏幕(微机课件演示电视工作过程)。
2、电视的发射和接收[板书](学生看完讨论得出结论)[生甲]电视用电磁波传递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
[生乙]声音信号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跟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相似。
[生丙]图像信号的工作过程是:摄像机把图像变成电信号,发射机把电信号加载到频率很高的电磁波上,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生丁]电视机的接收天线把这样的高频信号接收下来,通过电视机把图像信号取出来并放大,由显像管把它还原成图像,所以从电视上就能看到图像。
[师]我们知道怎么能看到电视的画面和听到它的声音,它们都要发射和接收不同的电磁波。
移动电话和无绳电话又是怎样工作的(出示手机、无绳电话实物)?它们与固定电话有什么区别?3、移动电话[板书][生甲]移动电话没有电线,也就是移动电话的声音信号不是由导线中的电流来传递。
[生乙]移动电话的声音信号是由空间的电磁波来传递的。
[师]移动电话的声音信号由电磁波来传递,它的发射台和接收台在哪里呢?[生甲]移动电话既是无线电发射台,又是无线电接收台。
[生乙]对手机讲话时,它用电磁波发射到空中;同时它又能从空中捕获电磁波,得到对方讲话的信息。
[师]手机的体积小,发射功率不大,它的天线也很简单(有内置天线和外置天线),灵敏度不高,它能直接发射高频电磁波和接收高频电磁波吗?[生甲]不能。
[生乙]它跟其他用户通话要靠较大的固定无线电台转播,如移动公司和联通公司的固定的电台,这些固定的电台叫做基地台。
[师]我们知道了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
那么,(出示无绳电话机)无绳电话机是怎么工作的呢?[生甲]无绳电话机的主机和子机上各有一个天线,它们通过无线电波来沟通。
[生乙]无绳电话的主机接在市话网上,相当于一个小型基地台。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
现在大家阅读课本“科学世界”,了解什么是音频、视频、射频和频道,并在VCD和电视机上找出音频和视频的插孔,用线连起来。
(教师巡回检查学生连接)[师]我们天天看电视,你们想过没有,电视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阅读课本,并说出你的看法。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无线电广播、电视、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结合投影中的图,小结本节内容。
无电线广播的工作过程电视广播的工作过程四、课堂小结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2、电视的发射和接收3、移动电话五、中考链接1、从广播电台发射出去的电磁波是 ( )A.振荡器产生的高频电磁波B.随声音变化的低频电磁波C.经声音信号调制的高频电磁波D.经图像信号调制的高频电磁波2、用收音机收听无线电广播时,收音机中承担选台工作的是( )A.接收天线 B.调谐器C.检波器 D.扬声器3、调制器的作用是 ( )A.把声音信号变为电信号B.能接收电磁波C.能制造电磁波D.把电信号加到高频振荡电流上4、电磁波接收时,调谐器的作用是 ( )A.产生高频振荡电流B.发射电磁波信号C.接收电磁波信号D.选择需要的电磁波5、收音机“收音”的顺序正确的是 ( )A.调谐——检波——接收天线——喇叭B.调谐——接收天线——检波——喇叭C.接收天线——调谐——检波——喇叭D.接收天线——检波——调谐——喇叭6、(2012日照)我们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中,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电磁波不能发生反射C.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D.电磁波不仅能传递声音信号,也能传递图像信号7、(2011安徽芜湖)2010年9月22日,中央电视台“芜湖月·中华情”中秋晚会在芜湖成功举办,晚会通过CCTV—1、CCTV—4、CCTV—9三大频道同时并机直播,观众在家中选择不同频道观看电视直播时,实际上是在改变【】A.电视台发射的电磁波的波速B.电视台接收的电磁波的波速C.电视台发射的电磁波的频率D.电视台接收的电磁波的频率8、课外活动时间,有几位同学讨论无线电广播和电视信号的接收、发射时,有以下几种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无线电广播是光、电信号之间的相互转换B.电视信号的接收或发射是声、电信号之间的转换C.无论是无线电广播还是电视都是光、电信号的转换D.无论是无线电广播还是电视都有声、电信号的转换9、(2012•湖北宜昌)关于广播、电视、移动电话的信息发射和接收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它们都是靠电磁波传递信息的B.在发射时,它们都要把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流上C.它们都只有接受功能,没有发射功能D.移动电话既有接受功能,又有发射功能10、关于移动电话,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移动电话中的声音信号是靠导线中的电流来传递的B.移动电话中的声音信号是靠空间的电磁波来传递的C.移动电话机既是无线电发射合,又是无线电接收台D.移动电话间的通话要靠基地台转接11、(2013菏泽)黑龙江最大的火山湖镜泊湖,冬季捕捞创造过一网打鱼86万斤的记录。
捕捞时,在厚约1米的冰面上开一个进网口和一个出网口,两口相距1500米,捕捞所用的渔网,长约1500多米,宽约800米,网到冰下水中后,要在广泛的湖中展开,还要准确地在出网口收拢。
关于网头上的设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渔网在冰面下要按人的指挥运动,应该在网头装有遥控接收装置B.渔网在冰面下要按人的指挥运动,应该在网头装有遥控发射装置C.为了确定网头到达的具体位置,网头上应装有信号接收传感器D.为了确定网头到达的具体位置,人拿的指挥棒上应装有信号发射传感器12、(2013•沈阳)资料:检波调谐不同的电视频道接收不同频率范围的电磁波,如表所示,1号频道比6号频道所接收电磁波的波长______(选填“长”或“短”)。
答案:1、C2、B 3、D 4、D 5、C 6、 D 7、D 8、D 9、C 10、A 11、 A 12、长●板书设计第三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一、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二、电视的发射和接收三、移动电话●布置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③、④●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