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参考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07.00 KB
- 文档页数:7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学习目标】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和电视的工作过程。
2.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3.通过学习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体会科学技术与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4.通过学习现代通信知识,了解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便利,提高学习科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学习难点】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
【学习用具】手机、无线电话、电视机、收音机。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
1.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收音机调频来收听新闻音乐节目和电视机调频收看电视节目,这些声音和图像是怎样传过来的?2.利用手机、无线电话进行通话,它们又是怎样接收到信息的?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两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一)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大家都知道电台的播音员对着话筒讲话,话筒把播音员的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但这个电信号频率低,不容易直接发射出去,怎么办?1.无线电广播的发射过程。
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由完成。
话筒把播音员的信号转换成信号,然后用调制器把加载到高频上,再通过发射到空中。
2.无线电广播信号的接收过程。
无线电广播信号的接收由完成。
收音机的天线接收到各种各样的,转动收音机调谐器的旋钮,可以选出特定的信号,收音机内的电子电路再把从中取出来,放大后送到扬声器里。
扬声器把电信号转换成,我们就听到广播电台的节目了。
3.载波发生器的作用:;调制器的作用:;调谐器(选台)的作用:;解调器的作用:。
(二)电视的发射和接收。
电视用电磁波传递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声音信号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跟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相似,下面我们只讲有关图像信号的工作过程。
电视中图像信号的工作过程:摄像机把图像变成,发射机把加载到的电磁波上,通过发射天线发射到空中,电视机的接收天线把这样的信号接收下来,通过电视机内的电路把信号取出来并放大,由把它还原成。
(三)移动电话。
1.移动电话工作原理:移动电话既是台,又是台,它靠空间的来传递声音信号,当你讲话的时候,它用把信号发射到空中;同时它又捕捉空中的,得到对方讲话的信息。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2.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便利,提高学科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原理。
课型:新授课。
教具:电磁波发射、接收演示器,PPT课件。
【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电磁波有了大致的了解。
今天,我们学习新课: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展示《教学目标》。
导入语:首先,我们通过一段视频了解一下古代的一种联系方式:飞鸽传书。
观看视频《深宫谍影》剧情安总管放飞信鸽。
二.新课讲授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由广播电台完成。
话筒把声音信号转换成音频电信号,载波发生器可以产生高频电磁波,通过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上,再通过天线把载有音频电信号的电磁波发射出去。
信号的接收一般由收音机完成,收音机都有天线。
收音机的天线接收到各种各样的电磁波,转动收音机调谐器的旋钮,可以从中选出特定频率的信号。
由调谐器选出的信号含有高频电流成分,需要通过解调将其滤去,将音频信号留下。
音频信号经放大后被送到扬声器里。
扬声器把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我们就听到广播电台的节目了。
拓展实验:演示简单的无线遥控接收电路安装电池后,发光二极管一直发光。
把发射电路的电池装好后,按住发射电路开关,则接收电路的二极管熄灭,让学生感受通过电磁波实现无线遥控的现象。
2.电视的发射和接收电视用电磁波传递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
声音信号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跟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相似。
图像信号的工作过程是:摄像机把图像变成电信号,发射机把电信号加载到频率很高的电流上,通过发射天线发射到空中。
电视机的接收天线把这样的高频信号接收下来,通过电视机把图像信号取出并放大,由显示器把它还原成图像。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2)了解电视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工作过程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2)通过对无线电波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无线电广播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2)电视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3)移动电话的工作原理。
2、教学难点(1)对电磁波的调制和解调过程的理解。
(2)对基站和交换机在移动通信中的作用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探究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收音机、电视机模型、手机模型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一段广播节目和一段电视节目,然后提问学生:“大家知道这些声音和图像是怎样传到我们的收音机和电视机中的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二)新课教学1、无线电广播的发射和接收(1)无线电广播的发射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无线电广播的发射过程。
首先,声音信号通过话筒转换成电信号,但这种电信号的频率很低,不能直接发射出去。
然后,需要用高频振荡器产生高频电磁波,将低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上,这个过程叫做调制。
调制后的电磁波通过发射天线发射到空中。
(2)无线电广播的接收教师讲解无线电广播的接收过程。
收音机的天线接收到各种各样的电磁波,通过调谐器从中选出特定频率的电磁波,然后经过解调器将高频电磁波中的低频电信号分离出来,再通过放大器放大,最后由扬声器将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
2、电视的发射和接收(1)电视的发射教师结合电视发射塔的图片,讲解电视的发射过程。
电视信号包括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图像信号是通过摄像机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声音信号通过话筒转换成电信号。
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一、教学目标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2.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移动通信。
难点: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等。
四、相关资源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课堂引入】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听广播、看电视、打电话,这些声音和图像信号是怎样传递的呢?【新知讲解】(一)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无线电广播是一种以无线电作为传输广播信号载体的广播方式。
那你知道,我们听广播的时候,无线电广播的声音是怎样从电台传过来的吗?如图,通常收到的无线电广播信号是由广播电台发射,再被收音机接收的。
主要分为发射和接收两个过程。
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由广播电台完成。
如下图所示,首先用话筒把声音信号转换成音频电信号,但音频电信号不宜直接用来发射电磁波;需要由载波发生器产生高频电磁波,通过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上,最后通过天线把载有音频电信号的电磁波发射出去。
无线电广播利用电磁波来传播声音信号,不同频率的电磁波有不同的应用,频率较低的中波、短波等用于无线电广播。
2.无线电广播信号的接收无线电信号的接收由收音机完成。
收音机都有天线,收音机的天线可以接收到各种各样的电磁波。
老式收音机的天线很长,而且要架在室外很高的地方,以获得更强的电信号。
现代收音机有很好的放大能力,天线可以隐藏在机壳内。
利用收音机调谐器的旋钮我们可以选出所要收听的频道。
如图所示,信号接收时,首先利用收音机的天线接收到各种各样的电磁波信号,并将其还原成电信号。
之后,利用调谐器,即收音机调谐器的旋钮,选出我们所需电台的载波信号,也就是特定频率的电磁波。
再通过解调器,从高频载波信号中还原出原音频的电信号,放大后送到扬声器。
最后,利用扬声器把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我们就听到广播电台的节目了。
可见,收音机负责信号的接收与还原。
(二)电视的发射和接收电视信号包括声音信号和图像信号。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人教2011版九年级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
2.知晓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优缺点,掌握不同传输方式的特点。
3.掌握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应用领域和相关技术,理解其对社会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4.培养学生的科学、生活常识和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概念和基本原理通过讲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定义、特点和分类,引导学生了解其基本原理。
2.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优缺点通过案例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优缺点,并使其能够从实际需求出发,选择恰当的通信方式。
3. 不同传输方式的特点通过展示图表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不同传输方式的特点,如无线传输、卫星传输等,探究其优缺点及应用场合。
4.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应用领域和相关技术通过案例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领域,以及对应的相关技术,加深其对通信产业发展的理解和认识。
5.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对社会的影响通过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探究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加强通信技术的管理和安全保护。
三、教学方法1.项目法: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设计项目,调动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讲解法:通过讲解、分析等方式,让学生理解通信技术的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
3.案例法:通过实际案例的讲解,引导学生弄清通信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战略地位,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利用通信技术。
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概念、特点、应用领域和影响分析。
2.教学难点:不同传输方式的特点及其优缺点研究,以及其在具体应用中的选择问题。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课堂听讲、参与讨论、笔记记录等(50%)。
2.课外作业评价:调研报告、小组项目等(20%)。
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知识与技能:(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过程。
(2)、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结现代生活的影响。
多谋体教学:教学过程:1、引入:我们日常中所要听的广播、看电视,那些图象和声音是如何传来?[需要素材:一些收音机、电视机、电脑等电器的图片]2、新课教学:一、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1、信号的接收:(1)、话筒的作用是把声音信号转换成音频电信号,但音频电信号不能用来直接发射电磁波。
(2)、载波发生器可以产生高频电磁波,通过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上。
(3)、通过天线把载有音频电信号的电磁波发射出去。
[需要素材:上述音频发射过程的动画效果图]2、信号的接收:(1)、利用放在电磁波里传播空间中的天线,可接收电磁波。
(2)、由于天线可接收很多频率的电磁波,如果把它们都转变成声音,那只是一片杂声,什么也听不清楚。
利用收音机调谐器可以选出我们所需要的某一频率的电磁波。
(3)、如果把调谐器选出来的频率很高的电信号直接送到耳机,不能使耳机发出声音。
需要从高频电信号中取出音频信号,放大后,送到扬声器里。
(4)、扬声器把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
[需要素材:上述接收信号的过程的动画效果图]二、电视的发射与接收1、电视信号的发射电视用电磁波传递图像和声音信号,声音信号的产生、传播和接收与无线电广播工作过程相似。
图象信号的工作过程是:摄像机把图象变成电信号,发射机把电信号加载到频率很高的电磁波上,通过天线发射到空中。
[需要素材:图象的动画效果传播过程]2、电视信号的接收电视机的接收天线把这样的高频信号接收下来,通过电视机把图象信号取出并放大。
由显象管把它还原成图象。
[需要素材:电视机接收图象信号的动画效果过程]三、移动电话1、打电话:移劝电话在打电话时相当一个无线电发射台,它通过电话把人的声音转换成高频电信号(电磁波)发射到空中,但由于它发射功率不大,灵敏度不高,因此要通过固定无线电台(基地台)转接,跟电话交换机相连。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2.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体验现代应用科技的价值。
【教学重点】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教学难点】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收集、整理的资料,收音机、电视机和移动电话各一台,教师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激趣诱思】利用多媒体展示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课件展示图片导入语:电视、电话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有了电视能让我们坐在家里了解世界,有了移动电话使通讯更加方便。
那么它们是怎样利用电磁波来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呢?【板书课题】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常用的电视、手机等图片引入电磁波的广泛应用,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观看多媒体课件;意识到电磁波的应用很广泛,怎样用电磁波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期待本节课的学习。
【合作互动探究新知】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过程2.无线电广播信号的接收过程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1.电视信号及其伴音的发送2.电视信号及其伴音的接收移动电话1.移动电话的工作原理2.无绳电话音频、视频、射频和频道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过程——广播电台[自学提纲]通过阅读课本154页,完成课件展示的内容:(时间3min)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分别由________和________来完成。
2.用________传递声音信号,需要把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加载到________上,再把载有这种信号的电磁波向外界发射出去,在接收处需要把加载在电磁波上的信号取出并放大,然后还原为________。
[精讲点拨]电磁波传递信息又快又远,无线电通信就是利用它作为“载体”来传递信息,进行无线电通信。
第三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郏县第一实验中学王晓峰●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2.大概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二、能力目标通过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提高学生应用科学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概括总结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微机、投影仪、手机、无绳电话、VCD、电视机。
●课时安排1.5课时●教学过程一、温故致新1.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当导体中有迅速变化的电流时,会向周围空间发射电磁波)2.电磁波的波速怎么计算?(波速=波长×频率。
c=λf)3.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知道c=λf,由于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可以各不相同,所以用途也不同。
电磁波可以用来进行无线电通信,其中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就是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
有了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就把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的神话变成了现实。
有了移动电话使通讯更加方便。
那么怎样利用电磁波来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呢?我们先想想人们原来是如何传递信息的?[生甲]烽火,人们在烽火台点燃火,用烟来传递战争(信息)。
[生乙]人们用鸽子传递信件(信息)。
[生丙]人们通过用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邮寄信件的方式来传递信息。
[师]从回答中我们看出什么?[生甲]传递信息要有像烟、鸽子、马、火车、飞机等这些工具。
[生乙]传递信息要有载体。
[师]对,那么无线电通信的载体是什么?[生]是电磁波。
[师]电磁波传递信息又快又远,无线电通信就是利用它作为“载体”来传递信息,进行无线电通信。
它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呢?看屏幕(微机课件演示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
二、分组自学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2、电视的发射和接收3、移动电话三、重点突破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板书][生甲](通过看和讨论回答出)无线电广播信号是由广播电台发射的。
[生乙]话筒把声音的信号变成音频信号(就相当于写信的人把信写好),但音频电信号不能用来直接发射电磁波。
[生丙]载波发生器产生高频振荡电流(相当于能够运载信件的信鸽、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然后用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载波)上(类似于把信件装在了信鸽、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上)。
[生丁]由发射天线发射电磁波(类似于装载着信件的信鸽、马、火车、飞机出发)。
[生戊]信号的接收由收音机完成,并且要使用天线(相当于各站点)。
[生己]天线能接收传播过来的所有电磁波,而没有选择。
如把天线接收的电磁波全部变成声音,那只是一片嘈杂声,什么也听不清。
[生庚]为了从众多的电磁波中选取我们所需要的某一频率的电磁波,必须使用“调谐装置”来完成。
[生辛]选出的特定频率的信号,通过收音机内的电子电路再把音频信号检出来,进行放大,送到扬声器。
扬声器把音频电信号换成声音,我们就听到广播电台的节目。
[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知道了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
那么电视是如何工作的呢?看屏幕(微机课件演示电视工作过程)。
2、电视的发射和接收[板书](学生看完讨论得出结论)[生甲]电视用电磁波传递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
[生乙]声音信号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跟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相似。
[生丙]图像信号的工作过程是:摄像机把图像变成电信号,发射机把电信号加载到频率很高的电磁波上,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生丁]电视机的接收天线把这样的高频信号接收下来,通过电视机把图像信号取出来并放大,由显像管把它还原成图像,所以从电视上就能看到图像。
[师]我们知道怎么能看到电视的画面和听到它的声音,它们都要发射和接收不同的电磁波。
移动电话和无绳电话又是怎样工作的(出示手机、无绳电话实物)?它们与固定电话有什么区别?3、移动电话[板书][生甲]移动电话没有电线,也就是移动电话的声音信号不是由导线中的电流来传递。
[生乙]移动电话的声音信号是由空间的电磁波来传递的。
[师]移动电话的声音信号由电磁波来传递,它的发射台和接收台在哪里呢?[生甲]移动电话既是无线电发射台,又是无线电接收台。
[生乙]对手机讲话时,它用电磁波发射到空中;同时它又能从空中捕获电磁波,得到对方讲话的信息。
[师]手机的体积小,发射功率不大,它的天线也很简单(有内置天线和外置天线),灵敏度不高,它能直接发射高频电磁波和接收高频电磁波吗?[生甲]不能。
[生乙]它跟其他用户通话要靠较大的固定无线电台转播,如移动公司和联通公司的固定的电台,这些固定的电台叫做基地台。
[师]我们知道了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
那么,(出示无绳电话机)无绳电话机是怎么工作的呢?[生甲]无绳电话机的主机和子机上各有一个天线,它们通过无线电波来沟通。
[生乙]无绳电话的主机接在市话网上,相当于一个小型基地台。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
现在大家阅读课本“科学世界”,了解什么是音频、视频、射频和频道,并在VCD和电视机上找出音频和视频的插孔,用线连起来。
(教师巡回检查学生连接)[师]我们天天看电视,你们想过没有,电视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阅读课本,并说出你的看法。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无线电广播、电视、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结合投影中的图,小结本节内容。
无电线广播的工作过程电视广播的工作过程四、课堂小结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2、电视的发射和接收3、移动电话五、中考链接1、从广播电台发射出去的电磁波是 ( )A.振荡器产生的高频电磁波B.随声音变化的低频电磁波C.经声音信号调制的高频电磁波D.经图像信号调制的高频电磁波2、用收音机收听无线电广播时,收音机中承担选台工作的是( )A.接收天线 B.调谐器C.检波器 D.扬声器3、调制器的作用是 ( )A.把声音信号变为电信号B.能接收电磁波C.能制造电磁波D.把电信号加到高频振荡电流上4、电磁波接收时,调谐器的作用是 ( )A.产生高频振荡电流B.发射电磁波信号C.接收电磁波信号D.选择需要的电磁波5、收音机“收音”的顺序正确的是 ( )A.调谐——检波——接收天线——喇叭B.调谐——接收天线——检波——喇叭C.接收天线——调谐——检波——喇叭D.接收天线——检波——调谐——喇叭6、(2012日照)我们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中,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电磁波不能发生反射C.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D.电磁波不仅能传递声音信号,也能传递图像信号7、(2011安徽芜湖)2010年9月22日,中央电视台“芜湖月·中华情”中秋晚会在芜湖成功举办,晚会通过CCTV—1、CCTV—4、CCTV—9三大频道同时并机直播,观众在家中选择不同频道观看电视直播时,实际上是在改变【】A.电视台发射的电磁波的波速B.电视台接收的电磁波的波速C.电视台发射的电磁波的频率D.电视台接收的电磁波的频率8、课外活动时间,有几位同学讨论无线电广播和电视信号的接收、发射时,有以下几种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无线电广播是光、电信号之间的相互转换B.电视信号的接收或发射是声、电信号之间的转换C.无论是无线电广播还是电视都是光、电信号的转换D.无论是无线电广播还是电视都有声、电信号的转换9、(2012•湖北宜昌)关于广播、电视、移动电话的信息发射和接收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它们都是靠电磁波传递信息的B.在发射时,它们都要把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流上C.它们都只有接受功能,没有发射功能D.移动电话既有接受功能,又有发射功能10、关于移动电话,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移动电话中的声音信号是靠导线中的电流来传递的B.移动电话中的声音信号是靠空间的电磁波来传递的C.移动电话机既是无线电发射合,又是无线电接收台D.移动电话间的通话要靠基地台转接11、(2013菏泽)黑龙江最大的火山湖镜泊湖,冬季捕捞创造过一网打鱼86万斤的记录。
捕捞时,在厚约1米的冰面上开一个进网口和一个出网口,两口相距1500米,捕捞所用的渔网,长约1500多米,宽约800米,网到冰下水中后,要在广泛的湖中展开,还要准确地在出网口收拢。
关于网头上的设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渔网在冰面下要按人的指挥运动,应该在网头装有遥控接收装置B.渔网在冰面下要按人的指挥运动,应该在网头装有遥控发射装置C.为了确定网头到达的具体位置,网头上应装有信号接收传感器D.为了确定网头到达的具体位置,人拿的指挥棒上应装有信号发射传感器12、(2013•沈阳)资料:检波调谐不同的电视频道接收不同频率范围的电磁波,如表所示,1号频道比6号频道所接收电磁波的波长______(选填“长”或“短”)。
答案:1、C2、B 3、D 4、D 5、C 6、 D 7、D 8、D 9、C 10、A 11、 A 12、长●板书设计第三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一、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二、电视的发射和接收三、移动电话●布置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③、④●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