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教案教材汇总材料
- 格式:doc
- 大小:10.03 MB
- 文档页数:42
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电工技术基础》教材第三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元件的介绍以及简单电路的分析。
重点讲解电路的串联、并联特性,以及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了解电路元件的作用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2. 使学生掌握电路的串联、并联特性,并能够运用这些特性分析简单电路。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能够正确使用电工工具和仪器进行电路搭建和测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电路的串联、并联特性分析,以及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的工作原理。
重点: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元件的作用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工教材、电路图、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电阻、电容、电感、导线、电源等)。
学具:笔记本、教材、实验报告册、电工工具(如螺丝刀、剥线钳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元件的作用。
2. 理论讲解:(1)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如电流、电压、电阻等。
(2)讲解电路元件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1)指导学生搭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观察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分析电路特性。
(2)让学生动手测量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的参数,了解其工作原理。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使学生掌握电路分析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电路分析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电路的基本概念、元件及其作用。
2.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性。
3. 电阻、电容、电感元件的工作原理。
4. 典型例题和随堂练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电路的基本概念,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等。
(2)分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性,并举例说明。
(3)计算一个简单电路中各元件的参数。
2. 答案:(1)电路的基本概念: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单位为安培(A);电压是电势差的表示,单位为伏特(V);电阻是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单位为欧姆(Ω)。
电工技术基础及技能教案全套教案一:电压和电力基础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压和电力的概念和基本特性;2.了解电压的测量方法;3.掌握计算电力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电压和电力的概念和基本特性;2.电压的测量方法;3.计算电力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引入:通过实例引入电压和电力的概念;2.电压的概念和基本特性;3.电压的测量方法;4.计算电力的方法;5.讲解电力损耗的原因和减少电力损耗的方法;6.课堂练习。
四、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成绩;2.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教案二:电路和电路安全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分类;2.掌握电路安全的基本知识;3.能够识别常见的电路安全隐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分类;2.电路安全的基本知识;3.识别电路安全隐患。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引入:通过实例引入电路的概念;2.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分类;3.电路安全的基本知识;4.常见的电路安全隐患;5.讲解电路安全的注意事项;6.课堂练习。
四、教学评估:1.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教案三:电工工具和仪器一、教学目标:1.了解常用的电工工具和仪器;2.掌握电工工具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3.能够正确使用电工工具和仪器进行简单的测量和修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常用的电工工具和仪器;2.电工工具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3.简单的测量和修理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引入:通过实例引入电工工具和仪器的概念;2.常用的电工工具和仪器;3.电工工具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4.简单的测量和修理方法;5.讲解电工工具和仪器的维护方法;6.课堂练习。
四、教学评估:1.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教案四:电路图和接线图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路图和接线图的概念和基本符号;2.能够读取和绘制简单的电路图和接线图;3.能够根据电路图和接线图进行电路的搭建和故障排除。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电路图和接线图的概念和基本符号;2.读取和绘制简单的电路图和接线图;3.电路的搭建和故障排除。
《电工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及组成;(2)掌握欧姆定律、功率公式及电能的计算;(3)学会使用万用表、电流表、电压表等电工测量工具;(4)能够分析并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演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2)运用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电工技术的兴趣和爱好;(2)增强学生安全意识,遵守用电规则。
二、教学内容1. 电路的基本概念及组成(1)电路的概念:电流、电压、电阻;(2)电路的组成: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
2. 欧姆定律及功率公式(1)欧姆定律:I = U/R;(2)功率公式:P = UI。
3. 电能的计算(1)电能的单位:焦耳(J)、千瓦时(kWh);(2)电能的计算公式:W = Pt。
4. 电工测量工具的使用(1)万用表:电压、电流、电阻测量;(2)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3)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
5. 简单电路的分析与解决(1)串并联电路的特点;(2)串并联电路的计算;(3)故障诊断与维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电路的基本概念及组成;(2)欧姆定律、功率公式及电能的计算;(3)电工测量工具的使用;(4)简单电路的分析与解决。
2. 教学难点:(1)欧姆定律、功率公式的应用;(2)电工测量工具的选用与操作;(3)串并联电路的计算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公式及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2. 实验法:进行电路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电路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4. 问题解答法: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和指导。
五、教学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课件;2. 实验器材:电路实验套件、万用表、电流表、电压表、导线、开关等;3. 参考资料:电工技术相关书籍、网络资源。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第一章:电工基础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电工基础的基本概念和电工元件。
2. 掌握电路的基本定律和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1. 电工基本概念: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电能等。
2. 电工元件: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
3. 电路的基本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电路的功率定律等。
4.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节点分析法、回路分析法、叠加原理、戴维南-纳恩定理等。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动画和图片等形式直观展示电工元件和电路。
2.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工知识。
3.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电工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电工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二章:直流电路教学目标:1. 掌握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2. 学会使用万用表等工具进行直流电路的测量。
教学内容:1. 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直流电源、直流电阻、直流电流等。
2. 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等。
3. 直流电路的测量工具:万用表、示波器等。
4. 直流电路的测量方法:电压测量、电流测量、电阻测量等。
教学方法:1. 结合实物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直流电路的知识。
2. 进行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室实践中的表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交流电路教学目标:1. 了解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和测量技巧。
教学内容:1. 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交流电源、交流电压、交流电流等。
2. 交流电路的特点:周期性、频率、相位等。
3. 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等。
电工基础说课教案第一章:电工基础知识1.1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1.2 欧姆定律的应用1.3 电路的基本元件1.4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第二章:直流电路2.1 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2.2 直流电路的测量工具和仪器2.3 直流电路的基本定律2.4 直流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第三章:交流电路3.1 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3.2 交流电的最大值、有效值和瞬时值3.3 交流电路的测量工具和仪器3.4 交流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第四章:磁路和电磁感应4.1 磁路的基本概念4.2 磁通量、磁感应强度和磁场强度4.3 电磁感应定律4.4 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第五章:变压器和电动机5.1 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5.2 变压器的接线组别和变压比计算5.3 电动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5.4 电动机的分类、特性和应用第六章:电气照明和节能6.1 照明设备的选择和安装6.2 照明电路的设计和敷设6.3 节能照明技术及其应用6.4 照明电路的故障排查和维修第七章:电工测量7.1 电工测量基本仪器仪表的使用7.2 电压、电流、电阻的测量方法7.3 电功率、电能的测量与计算7.4 电工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第八章:安全用电和保护装置8.1 人体触电的危险性及防护措施8.2 安全电压和安全接地8.3 低压电气设备的保护装置8.4 电气火灾的预防与扑救第九章:电气控制技术9.1 继电器及其控制电路9.2 接触器及其控制电路9.3 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与调试9.4 可编程控制器(PLC)的基本原理与应用第十章:电工实验与实训10.1 基本电路实验10.2 电工测量实验10.3 照明电路设计与安装实训10.4 电动机控制电路实训10.5 综合实训项目与考核重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工基础说课教案,包括十个章节的内容。
重点章节有:一、电工基础知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欧姆定律的应用,电路的基本元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
二、直流电路: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直流电路的测量工具和仪器,直流电路的基本定律,直流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图1-2 手电筒的电路原理图 第一章 电路基础知识教学重点:1、电路的基本组成及三种工作状态。
2、掌握电流、电压、电位、电动势、电阻、电功率、电能等基本概念。
3、掌握电阻定律、欧姆定律、焦尔定律,了解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教学难点1、了解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特点。
2、理解理想元件与电路模型、线性电阻与非线性电阻的概念。
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的三种基本状态和电器设备的额定值的意义。
2、理解电流产生的条件和电流的概念,掌握电流的计算公式。
3、了解电阻的概念和电阻与温度的关系,掌握电阻定律。
4、掌握部分电路和全电路欧姆定律。
5、理解电功与电功率的概念,掌握焦耳定律以及电功、电功率的概念。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教学课时:6课时(计划教时)注:实际教时将根据具体情况会有所实时微调。
§1—1 电流和电压一、课堂导入:复习初中所学的有关电路、电阻、电流、电功等概念。
二、引入新课的教学:(一)、电路的基本概念 课本P.1-21.什么是电路电路:电路是有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等组成的闭合回路,叫做电路。
电路的作用是实现电能的传输和转换2.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的基本组成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 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变成为电能的装置叫做电源。
(如电池、发电机等)。
(2) 用电器:把电能转变成其他形式能量的装置叫做用电器。
(如灯泡等用电器)。
(4) 导线:连接电源与用电器的金属线叫做导线,它把电源产生的电能输送到用电器,(如各种铜、铝电缆线等)。
(3) 开关:控制电路工作状态的器件或设备。
3.电路的状态(1) 通路(闭路):电路各部分连接成闭合回路,电路中有电流通过。
电气设备或元器件获得一定的电压和电功率,进行能量转换。
(2) 开路(断路):电路断开,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
又称为空载状态。
(3) 短路(捷路):当电源两端或电路中某些部分被导线直接相连,这时电源输出的电流不经过图1-1 简单的直流电路载,如没有保护措施,电源或电器会被烧毁或发生火灾,所以通常要在电路或电气设备中安装熔断器、保险丝等保险装置,以避免发生短路时出现不良后果。
电工基础教案模板(共7篇)第1篇:电工基础教案课题1-3电阻教学目标了解电阻的概念和电阻与温度的关系,掌握电阻定律。
教学重点电阻定律教学难点R与U、I无关;温度对导体电阻的影响。
教学过程及内容一.组织教学准备教案,检查出勤情况二.复习提问1、什么是电流?2、电流的计算公式三.新课讲解第三节电阻一、电阻1.导体对电流所呈现出的阻碍作用。
不仅金属导体有电阻,其他物体也有电阻。
2.导体电阻是由它本身的物理条件决定的。
例:金属导体,它的电阻由它的长短、粗细、材料的性质和温度决定。
3.电阻定律: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长度成正比,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并与导体的材料性质有关。
R = ρ l S4.结论:电阻率的大小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好坏,电阻率愈大,导电性能愈差。
导体:ρ < 10-6 Ω⋅m绝缘体:ρ > 107 Ω⋅m半导体:10-6 Ω⋅m < ρ< 107 Ω⋅m二、电阻与温度的关系1.温度对导体电阻的影响:(1)温度升高,自由电子移动受到的阻碍增加;(2)温度升高,使物质中带电质点数目增多,更易导电。
随着温度的升高,导体的电阻是增大还是减小,看哪一种因素的作用占主要地位。
2.一般金属导体,温度升高,其电阻增大。
少数合金电阻,几乎不受温度影响,用于制造标准电阻器。
3.超导现象:在极低温(接近于热力学零度)状态下,有些金属(一些合金和金属的化合物)电阻突然变为零,这种现象叫超导现象。
ο4.电阻的温度系数:温度每升高1C时,电阻所变动的数值与原来电阻值的比。
若温度为t1时,导体电阻为R1,温度为t2时,导体电阻为R2,则α =即 R2-R1 R1(t2-t1)R2 = R1 [ 1 + α ( t2 - t1 ) ]οο例:一漆包线(铜线)绕成的线圈,15C时阻值为20 Ω,问30C时此线圈的阻值R为多少?四.课堂练习五.课堂小结六.布置作业教材习题第4大题第(3)题。
第2篇:电工基础教案第8章线性电路中的过渡过程 8.1 换路定律与初始条件各位评委: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换路定律与初始条件》,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程序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电工基础教案范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电工基础》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为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元件的识别及电路图的绘制。
主要围绕电路的基础知识,对电路的组成、电路图的表示方法以及基本电路元件的特性和应用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理解电路的组成及其作用。
2. 学会识别常见电路元件,并能正确绘制电路图。
3. 培养学生运用电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电路图的绘制,电路元件的识别。
重点: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元件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路元件实物,电路图挂图,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电路元件识别卡片,绘图工具(铅笔、橡皮、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电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活动:学生观察电路实例,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2. 知识讲解:(1)电路的基本概念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电路的定义、分类及作用,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2)电路元件的识别教学活动:教师展示电路元件实物,学生对照教材和识别卡片,学会识别并了解各元件的作用。
(3)电路图的绘制教学活动:教师讲解电路图的表示方法,示范绘制步骤,学生跟随教师练习绘制电路图。
3. 例题讲解: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讲解一个简单的电路图绘制例题。
教学活动:教师逐步分析解题思路,学生跟随教师思路,完成例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个简单的电路图绘制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教学活动: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电路的基本概念2. 电路元件的识别3. 电路图的绘制方法4.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一个简单电路图,包含电源、开关、电阻、导线等元件。
答案:见附件。
2. 作业要求:正确识别电路元件,清晰绘制电路图,标注元件符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电路元件的识别和电路图的绘制掌握情况较好,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电路元件的作用理解不够深入。
电工基础教案范例教案名称:电工基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电工技术》教材的第四章第一节,主要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元件。
具体内容包括:电路的定义、电路的种类、电路的基本元件(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以及电路的符号表示。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电路的种类。
2. 掌握电路的基本元件及其作用。
3. 学会阅读电路图,并能简单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的基本元件及其作用。
难点:电路的符号表示、电路图的阅读与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路图、实物电路元件。
学具:笔记本、彩笔、电路图学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家用电器电路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电路的组成,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讲解电路的定义、电路的种类、电路的基本元件(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以及电路的符号表示。
3. 例题讲解:通过分析一个具体的电路图,讲解电路图的阅读与分析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给定的电路图,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电路的工作原理。
5. 知识拓展:介绍一些常见的电路元件及其作用。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的基本元件及其作用、电路的符号表示。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用彩笔绘制一个简单的电路图,并标注出电路的各个组成部分。
2. 分析给定的电路图,描述电路的工作原理。
答案:1. 根据教材,自行绘制一个简单的电路图,并标注出电路的各个组成部分。
2. 根据教材,分析给定的电路图,描述电路的工作原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路的组成,再通过知识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知识拓展和课堂小结等环节,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电路的基本元件。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
拓展延伸:在学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电路的基本元件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学习电路的符号表示和电路图的阅读与分析方法,为后续的电工技术学习打下基础。
''电工基础教案樊书林2014年第一章电路基础知识§1-1 电流和电压教学目的:1、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电路的基本状态;2、注意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及物理意义;3、掌握电路基本物理量的数值确定;教学重点:1、电路的基本组成;2、电路的基本物理量;教学难点:电动势、电位(电势)的物理意义;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复习1、力的三要素(由力引申到电的性质,也需要几个量来确定)2、任何物体的移动都要经过某一路径,电也不例外。
(二)新课引入:电路的基本物理量一、电路和电路图电路----电流所流过的路径1、电路的组成-----电源,用电器(负载),控制装置,导线说明各组成部分的作用,种类,符号等2、电路图----用国家(国标)统一规定的的符号来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的图叫做电路图最简单的电路图和实物图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又称为闭路,电路构成闭合回路,有电流流过。
开路:又称为断路,电路断开,电路中无电流流过短路:指电源未经负载而直接由导体构成闭合回路。
此时电源输出电流将比允许的通路工作电流大很多倍,电路会因为短路而损耗大量能量。
通常不允许短路。
短接:有用的短路。
二.描述电路的几个物理量1、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是电流强度的简称。
电流强度是描述电流强弱的物理量,是指在单位时间(一定时间)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的多少,用I 表示即 I =tQ单位:安培(A ) 1A=103mA=106µA电流的测量: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可用电流表(安培表)进行测量。
测量时应注意几点为:对交、直流电流应分别使用交流电流表和直流电流表。
电流表必须串联到电路中。
直流电流表表壳接线柱上标明的“+”、“-”记号,应和电路的极性相一致,不能接错,否则指针要反转,影响正常测量,容易损坏电流表。
合理选择电流表的量程。
电流的方向:电流是一个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习惯上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应此,自由电子和负离子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将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称之为稳衡电流。
简称直流; 将大小和时间都随时间作相应变化的电流,称为交变电流,简称交流。
i tOitO电流密度:当电流在导体的截面上均匀分布时,该电流与导体横截面积的比值。
J =SI单位:A/m 导线允许的电流密度随导体横截面积的不同而和同3、 电压电压又称电位差,是衡量电场力作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U AB =W AB /Q现将一电场中的电荷Q 由A 点移到B 点,电场力做工为W AB单位:1伏(V )=1焦耳(J )/1库伦(C )电路中电压的大小,可用电夺表(伏特表)进行测量,串联在电路中。
测量时应注意几点为:对交、直流电流应分别使用交流电压表和直流电压表。
电压表必须并联到电路中。
直流电压表表壳接线柱上标明的“+”、“-”记号,应和被测两点的电位相一致,即“+”端接高电位“-”接低电位,不能接错,否则指针要反转,影响正常测量,容易损坏电流表。
合理选择电流表的量程。
电压与电流一样,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
规定电流流进端为电压的正端,电流流出端为电压的负端。
电压的方向由正指向负。
如图,电流有负载的a 端流向b 端,则a 端为正,b 端为负,用U ab表示+-EIUab参考正方向:任选一个方向作为参考正方向。
3、电动势衡量电源转换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在电源内部,非静电力(电源力)作功,不断将正电荷由负极送到正极所作的功。
WE=Q电动势方向:在电源内部由负极指向正极(电动势只存在于电源内部)4、电位物理学中的电位又称为电势。
在电路中任选一点为零参考点,则某点的电位就为该点到零参考点之间的电压。
一般取大地为参考点,电子线路共公点(机壳)Uab=Ua-Ub计算电位:从该点出发,沿着任选的一条路径“走”到零电位点,该点的电位就等于“走”这条路径所经过的全部电位降(电压)的代数和。
1)、若电路中没有已知的接地点,则可任选取一个零电位点。
2)、标出电源和负载的极性。
3)、求A点电位时,就选定一条从A点到零点的路径。
可选择不同路径到达零电位点。
例如图所示:负载两端的电压为U ab=V a-V b,由于b点接地,V b=0.所以U ab=V a课堂小结:一、电路及电路图二、描述电路的几个物理量1、电流2、电压3、电动势4、电位作业P23 1、2§1-2 电阻教学目的:1、掌握导体电阻的计算公式及电阻率;2、了解导体电阻值跟温度关系;3、熟悉用万用表测导体电阻;教学重点:导体电阻的计算公式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复习:电路的几个基本物理量;(二)新课引入:实际中任何物体运动都会遇到阻力,在空气中称为空气阻力,在水中有水的阻力。
同样,带电粒子在导体中运动也会遇到阻碍作用,我们把这种阻碍作用称之为电阻。
电阻用R或者r表示,单位:欧姆(Ω)单位换算:常用单位还有千欧(KΩ)、兆欧(MΩ)1 MΩ=103 KΩ=106Ω注意!电阻是任何一种导体都客观存在的,它不随导体两端的电压变化而变化,即使导体两端没有电压(即没有接入电路),导体中的电阻仍然存在。
实验证明:当温度一定时,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长度成正比,跟到提的粗细成(横截面积S)反比,并且与导体的材料性质有关。
L即R=ρs式中,ρ为导体的材料性质的量,成为电阻率或者电阻系数。
单位是欧米(Ω·m)。
根据图1-19不同材料,电阻率是不同的。
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通常来说,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增加而增加,;电解液、半导体和绝缘体相反;而有些合金,几乎不变化。
热敏电阻使用万用表的注意事项;小结1、电阻的计算公式及电阻率 21万用表测量电阻 作业§1-3欧姆定律1.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电路中欧姆定律的基本概念。
2.教学重点: 欧姆定律在电路中的应用 4.教学内容:一、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内容:在不包含电源的电路中,流过导体的电流与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I=RU二、 全电路欧姆定律电源内部的电路成为内电路,电源内部电阻称为内阻;电源外部的电路称为外电路,外电路的电阻称之为外阻。
在全电路中电流强度与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整个电路内、外电阻之和成反比。
I =rR E几个重要的公式:①在闭合电路中电源电动势等于U 内与U 外之和:E=U 内+U 外 ②电源端电压与电源电动势的关系为:U=E-Ir 可见:当电源电动势E 和内阻r 一定时,电源端电压U 讲随负载电流I 的变化而变化,我们讲这种关系称之为外特性,起关系曲线称之为电源的外特性曲线IO三、 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开关SA 接到位置“3”处,I =rR E电源特性曲线.当电源电动势与内阻一定时,端电压随输出电流的增大而下降。
同窗把通过大电流的负载称为大负载,反之······开路:开关接到位置“2”时,I =0,相当于R →∞或者电路中某处导线断开,此时电路中电流为零,内阻压降为零,U=E-Ir ,即电源的开路电压等于电动势短路开关SA 接到位置“1”时,相当于电源两级被导线直接相连,此时I 短=E/r,由于电源内阻很小,所以I 极大,禁止!损坏电源小结:电路的欧姆定律 作业:P23 3§1-4 电功与电功率教学目的:1·了解电功2·理解电功率的意义 3·负载的额定值4·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 教学重点:1·电功率的含义2·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 教学难点: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 教学过程及内容:一、电功:电流所做的功称之为电功W=UIt 单位:焦耳(J )1千瓦时=1度=3.6×106J二、电功率:衡量电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或者说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用字母P 小时,单位为瓦特(W )P=tW=UI=I 2R=U 2/R 注意:通用情况为纯电阻电路,因为后两个式子有欧姆定律推导,而欧姆定律是针对纯电阻而言。
当负载电阻一定时,由P =UI 可知,电功率与电流的平方或电压的平方成正比当流过负载的电流一定时,由P =I 2R 可知电功率与电阻值成正比。
当加在负载两端的电压一定时,由P=U2/R可知,电功率与电阻值成反比。
三、负载的额定值将电气设备安全工作时所允许的最大值称为额定值(额定电流、电压、功率)满载:额定功率下的工作状态轻载,超载四、焦耳-楞次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使导体发热的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Q=I2Rt四·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当负载电阻与电源内阻相等时,即R=r.此时,最大功率为P max=E2/4r五、负载的额定值1、最高容许温度电气设备连续工作时,不使设备的绝缘老化(损坏)所能承受的最高容许温度。
稳定温度:电气设备连续工作时,单位时间内设备所产生的热量与发出的热量相等,温度不再升高的温度。
2、额定电流:电气设备长时间连续工作,稳定温度达到最高容许温度时的电流。
3、额定电压:电气设备长时间连续工作时,承受的电压。
4、额定功率:电气设备安全工作时所允许的最大功率课堂小结第二章直流电路§2-1串联电路1.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电路中电阻的串联。
2.教学重点:电阻的串联应用3.教学过程及内容:1、电阻串联的特点:⑴同一串联电路各元件通过相同电流。
I=I1+I2+`````⑵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串联元件上电压和。
U=U1+U2+…``⑶串联电路总电阻(等效)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R=R1+R2⑷各串联电阻上分配的电压与该电阻成正比。
⑸各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与该电阻成正比。
举例在实际工作中,电阻串联有如下应用:用几个电阻串联以获得较大的电阻。
采用几个电阻串联构成分压器,使同一电源能供给几种不同数值的电压。
当负载的额定电压低于电源电压时,可串联电阻的方法将负载接入电源。
限制和调节电路中电流的大小。
扩大电压表的量程。
例2-1 (教材P27)小结:电阻串联计算§2-2并联电路1.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电路中电阻的并联。
2.教学重点:电阻的并联应用3.教学过程及内容:一、电阻的并联电路1、并联电阻的特点:⑴各并联支路两端承受同一电压U。
⑵总电流等于各并联支路电流之和。
I=I1+I2+…⑶并联电路等效电阻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倒数之和。
⑷并联电路中各并联电阻上分配的电流与电导成正比。
⑸各并联电阻上消耗的功率与该电阻成反比。
举例在实际工作中,电阻并联有如下应用:凡是额定工作电压相同的负载都采用并联的工作方式每个负载都是独立的回路。
采用几个电阻串联获得较小的电阻。
扩大电流表的量程。
小结:电阻并联计算§2-3混联电路一、电阻的混联一般分析计算电路步骤如下:⑴按照电阻串、并联关系逐步化简电路,求出整个电路等效电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