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多媒体作品中的图形、图像
- 格式:ppt
- 大小:1.24 MB
- 文档页数:10
高中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模块知识点第一章多媒体技术应用概述1、多媒体的含义媒体一词源于英文Mediu,它是指人们用于传播和表示各种信息的手段。
通常媒体分为五种类:(1)感觉媒体:是指能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感觉器官,从而能使人产生直接感觉的媒体。
如语言、声音、图像、动画、文本等(2)表示媒体:是指为了传送感觉媒体而人为研究出来的媒体。
如文本编码、条形码等(3)显示媒体:是指为信息输入输出的媒体,用于电信号和感觉媒体之间产生转换。
如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
(4)存储媒体:是指用于存储表示媒体的物理介质,如硬盘、光盘、胶卷等(5)传输媒体:是指传输表示媒体的物理介质,如电缆、光缆等我们学习和使用的多媒体技术主要是感觉媒体。
媒体在计算机领域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用以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带、磁盘、光盘等;另一种指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中的多媒体指后者。
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征表现:可集成性、交互性、超媒体的信息组织形式、通信线路的可传播性。
多媒体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
多媒体的关健性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压缩和解压缩技术(2)大容量存储技术(3)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控制技术与专用芯片(4)多媒体同步技术(5)多媒体系统平台技术多媒体的相关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超文本与超媒体技术:传统文本是以线性方式组织的,而超文本是以非线性方式组织,超文本(超媒体)以节点为单位,节点之间以链连接而形成网络,其构成的三要素:节点、链、网络。
(2)多媒体网络与通信技术(3)智能输入与输出技术(4)多媒体软件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特点:多学科交汇顺应信息时代的需要促进和推动新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多领域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完善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环境智能多媒体技术将多媒体和通信技术融合到CPU芯片中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方向:高分辨率,提高显示质量高速度化,缩短处理时间简单化,便于操作高度思维化,促进理解和思维智能化,提高信息识别能力标准化,便于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2、多媒体应用各种各样的多媒体应用系统:多媒体信息咨询系统、多媒体信息管理系统、多媒体辅助教育系统、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多媒体远程诊医系统、远程教学系统、多媒体视频点播系统、交互式电视、数字化图书馆、多媒体邮件、多媒体宣传演示系统、多媒体训练系统、虚拟现实第二章图像、图像1、多媒体作品中的图形、图像-----作为一种视觉媒体图形、图像的视觉意义与特点:可以承载大量的信息、有生动直观的视觉特性。
多媒体技术图像处理知识点汇总一、图像的基本概念图像是多媒体技术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对现实世界中物体或场景的视觉表达。
首先,我们要了解图像的分类。
图像可以分为位图和矢量图。
位图也叫点阵图,是由像素组成的,每个像素都有自己的颜色和亮度信息。
优点是能表现出丰富的色彩和细节,缺点是放大后会出现锯齿和失真。
矢量图则是用数学公式来描述图像,由线条和曲线组成。
其优点是无论放大缩小都不会失真,文件体积通常较小,缺点是难以表现复杂的色彩和细节。
图像的颜色模式也有多种,常见的如 RGB 模式,通过红(Red)、绿(Green)、蓝(Blue)三种颜色的不同比例混合来表示各种颜色;CMYK 模式,用于印刷行业,由青(Cyan)、品红(Magenta)、黄(Yellow)、黑(Black)四种颜色组成;灰度模式,只有黑白灰的颜色层次。
图像的分辨率决定了图像的清晰度,单位通常是像素/英寸(dpi)或像素/厘米。
分辨率越高,图像越清晰,但文件体积也越大。
二、图像处理的基本操作在多媒体技术中,对图像进行处理是常见的操作。
图像的获取方式多种多样,比如使用数码相机拍摄、扫描仪扫描、从网络下载等。
获取到图像后,可能需要进行裁剪,以去除不需要的部分,突出主体。
裁剪操作可以通过选择图像中的特定区域,并删除其余部分来实现。
调整图像的大小也是常用的操作之一。
可以按照指定的尺寸或者比例来缩放图像。
在缩放时,要注意保持图像的比例,以免出现变形。
图像的旋转可以将图像按照一定的角度进行转动,比如 90 度、180 度等。
图像的翻转包括水平翻转和垂直翻转,能够产生独特的视觉效果。
三、图像的色彩调整色彩调整是图像处理中的关键环节,它可以让图像的颜色更符合我们的需求。
亮度和对比度的调整能够改变图像的明暗程度和颜色的差异。
增加亮度会使图像变亮,减少亮度则会使图像变暗。
增加对比度会让图像的颜色更加鲜明,减少对比度则会让颜色变得更加柔和。
色彩平衡的调整可以改变图像中不同颜色的比例,比如增加红色的比例,或者减少蓝色的比例,从而改变图像的整体色调。
《作品的需求分析》教案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课选自浙教版《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的第二章第一节《作品的需求分析》,本课对创作多媒体作品的需求分析进行剖析,是创作一个好的多媒体作品的基础,为学生能更好的完成多媒体作品创作做好铺垫。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的标准制定三维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多媒体作品设计包括哪些环节,作品的应用需求分析和创作需求分为哪几个部分②、掌握多媒体作品需求分析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对作品需求分析的任务,并掌握合作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分组合作完成多媒体作品需求分析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感悟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
3、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让需求分析的重要性深入学生的头脑中。
2)教学难点:多媒体作品的整体构思,如何在充分表现主题内容的基础上突出创意。
二.学情分析高中的学生具有求知欲强、爱探索、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等心理特点,他们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已经比较熟练,并且已经学习过了多媒体工具软件的基本操作,对制作多媒体作品有一定的认识。
三、说教法和学法1、教法: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以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
本课主要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和分组合作的方式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把时间尽可能多的留给学生探究问题,让学生在合作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合作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学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与小组成员合作的方式来掌握知识并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各小组间的竞赛来提高课堂的效率;通过分享交流来感悟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根据高中生的特点和教材的特色,本着“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设计本课的教学思路如下:导入新课新课教学(一)、佳作欣赏,激趣导入1、教师展示多媒体作品——《昂起头真美》,学生欣赏作品,进入学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