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行性腰椎侧凸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48.14 KB
- 文档页数:3
退变性腰椎侧凸椎体终板Modic退变分布及其相关因素作者:王荣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3年第12期[摘要]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椎体终板Modic退变情况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断治疗的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97例,分析其影像学资料,并对患者腰痛进行评级,分析Modic改变与疼痛的关系,分析其与性别、体重指数之间的关系。
结果 97例患者中54例出现终板Modic退变,占55.7%,终板Modic退变患者腰痛评分显著高于无终板Modic退变的患者(P < 0.01)。
女性的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体重超重患者显著高于Ⅰ级和Ⅱ级(P < 0.01)。
超重的患者Modic退变Ⅲ型显著高于体重正常和超重的患者。
结论退变性腰椎侧凸椎体终板Modic退变以Ⅱ型最多,性别和体重均与退变的发生有关,而体重还与分型有关。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侧凸;椎体;终板;Modic改变[中图分类号] R681.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2-0064-03退变性腰椎侧凸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机制是椎间盘和关节突的退行性变导致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症状主要为腰背部疼痛,下肢神经压迫。
骨性终板是椎体上下面骨骺板骨化停止后形成。
软骨性终板是指椎体终板的中央的透明软骨。
Modic退变是1988年Modic等首先定义的,指脊柱退变性疾病的患者在MRI检查中,常可发现与椎间盘相连的终板及终板下的骨信号发生改变。
Modic退变的发病机制是反复的力学负荷导致终板显微损伤[1]。
Modic退变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有研究认为Modic退变Ⅰ型与腰痛有明显的关系。
本文主要是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椎体终板Modic退变的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临床的预防、诊断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断治疗的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97例。
退行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观察赵伟峰;李波;周焯家;丁一;吴兴林【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3(42)21【摘要】目的退行性腰椎侧凸多并发于腰椎间盘突出、椎间关节退变及椎管狭窄等,是临床常见的脊柱畸形,进一步分析了解其临床特点,从而讨论其手术治疗方案。
方法收集该科2003年8月至2010年8月的48例患者,通过了解其临床表现,分析影像学资料特征,从而探讨临床治疗方案。
结果在了解退行性腰椎侧凸的基础上,根据病例不同特点而设计个性化治疗方案,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结论重新认识退行性腰椎侧凸,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变节段、椎管狭窄状况、椎体旋转程度、腰椎侧凸角度及腰椎失稳情况评估手术疗效,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Objective 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 is frequent clinic spine malformation ,and it is complicated by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joint of lumbar vertebra cataplasia and lumbar spinal stenosi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study surgical therapeutic regimen for analyzing clinic feature of 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 .Methods We comprehended symptom and analyzed imageology feature for lumbar spinal stenosis through reviewing 48 cases of operation from August 2003 to August 2010 ,and then approached its therapeutic principle and regimen .Results There were good therapeutic effect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ding 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 and designing different treatment plan by different case feature .Conclusion Ii is need to know 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again ,in order to work out individual therapeutic regimen based on clinic feather ,process segment ,state of spinal stenosis , angle of lumbar scoliosis ,degree of vertebra rotation and lumbar destabilizing .【总页数】3页(P2481-2483)【作者】赵伟峰;李波;周焯家;丁一;吴兴林【作者单位】贵州省人民医院骨科,贵阳550002;贵州省人民医院骨科,贵阳550002;贵州省人民医院骨科,贵阳550002;贵州省人民医院骨科,贵阳550002;贵州省人民医院骨科,贵阳550002【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后路短节段减压固定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疗效观察 [J], 张;白玉;张万标;于建伟;母心灵2.退行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 [J], 邬春虎;何剑星;徐清平;张笑峰;3.经后路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伴退行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疗效 [J], 张俊辉4.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椎管狭窄伴退行性腰椎侧凸的疗效观察 [J], 魏琛5.经后路长节段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成人脊柱退行性侧凸疗效观察 [J], 马维理;陈国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十一章腰椎间盘退变模型研究进展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侯筱魁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病理变化是椎间盘的退变。
退变蕴涵了两方面的涵义:一方面为组织衰老,即随年龄而出现的改变的积累;另一方面,退变是指随着细胞或组织的退行性病理改变而出现的生物化学的改变,进而引起组织物理特性的衰变,并最终表现为功能的破坏和丧失。
在今天,对腰椎间盘退变及由其而引起的下腰痛的关注,已不仅仅局限于医学领域,更逐渐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据统计,70%的成年人在一生当中都经历过下腰痛的折磨。
目前已知许多因素都与椎间盘退变有关,包括遗传、环境、年龄、慢性长期负重、强体力劳动、肥胖、吸烟、酗酒、糖尿病等等,都被发现能够加速椎间盘的退变。
此外,退变也可继发于某些外科操作,如脊柱内固定、长节段融合、后路突出髓核摘除,经皮融核或激光减压有时也会诱发腰背痛和神经症状。
最近的实验研究焦点已经把目光放在了对未来的退变性椎间盘疾病的处理上。
建立一种可靠而容易重复的椎间盘退变模型而实现对其的系统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本章通过对文献的复习和归纳,对于目前的腰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建立方法和相关研究做一总结。
第一节实验动物的要求及选择首先,医学科研中应用的实验动物应该具备以下完整的资料:①品种、品系及亚系的确切名称;②遗传背景或其来源;③微生物检测状况;④合格证书及合格的饲育条件等。
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应当选择相应的合适的实验动物。
人类属于陆生脊椎动物门,相应的脊椎疾病动物模型的选择也必然局限于此范围内。
椎间盘退变的模型动物应该具备类似人类脊椎的解剖和生理特点,建立的模型应该与人类的椎间盘退变相似和具有可比性。
而模型的可重复性和能够模拟再现人类疾病的客观规律也是基本要求。
目前已经使用并证实效果确切的椎间盘退变模型动物包括鼠、兔、羊、猪、狗、猴等。
鼠尾椎间盘常被用以制作退变模型,缘于其操作容易,对动物的损伤不大,但其对于人类的腰椎间盘疾病的代表性尚需商榷。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作者:张兆振杨豪郭会卿李沛郑福增来源:《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年第06期【摘要】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简述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多种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归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规律。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药;现代医学;综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退行性变或外力作用,使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血管、脊髓、马尾神经等而产生以腰痛、下肢放射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属中医学“腰痛病”范畴。
本病好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约占发病患者总数的82%,男性多于女性,下腰部椎间盘为本病的好发部位,约占发病患者总数的97%。
其中,第4,5腰椎之间的椎间盘突出约占65%,第5腰椎与骶骨之间的椎间盘突出次之。
1 认识方面1.1 传统医学《素问·脉要精微论》载:“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也。
”提出肾与腰部疾病的密切关系。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言:“肾者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腰以下冷痛,腹中如带五千钱,干姜呤术汤主之。
”论述了寒湿腰痛的发病、症状与治法。
《七松岩集·腰痛》指出:“腰痛有虚实之分,所谓虚者,是两肾之精神气血虚也,凡言虚者,皆两肾自病耳。
所谓实者,非肾家自实,是两腰经络血脉之中,为风寒湿之所侵,内肭挫气之所碍,腰内空腔之中为湿痰瘀血凝滞,不通则痛,当依据脉证辨析而分治之。
”《张氏医通》《杂病源流犀烛》总结历代医家对腰痛的论述,归纳为风腰痛、寒腰痛、肾虚腰痛、气滞腰痛、瘀血腰痛等。
1.2 现代医学椎间盘退行性变是造成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的基本原因,急性或慢性损伤为发生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外因;另外,司机在驾驶过程中,长期处于坐位及颠簸状态,使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增大,腰椎穿刺、遗传、年龄等亦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纤维环破裂时,突出的髓核挤压神经根,是造成腰腿痛的根本原因,出现腰腿痛的机制,王衍全等[1]认为有3种学说[1],①神经根机械受压学说:机械压迫神经根是引起腿背痛、坐骨神经痛的主要原因。
微创脊柱外科手术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的临床应用进展袁建军;刘岩;张权;任志帅;李广;田融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
【年(卷),期】2022(33)11
【摘要】微创脊柱外科手术是当前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ADS)的新发展方向,
当前常用技术包括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MIS-TLIF)、微创椎弓根椎体截骨术(MIS-PSO)、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OLIF)、微创前柱松解重建技术(MISACR)、微创腰椎前路椎体间融合术(MIS-ALIF)、环状微创技术(CMIS),均存在一定优劣势。
基于此,总结上述手术方式用于ADS患者的治疗效果,总结具体优势和不足之处,为
临床制定有效手术方案提供依据,仅供参考。
【总页数】3页(P1604-1606)
【作者】袁建军;刘岩;张权;任志帅;李广;田融
【作者单位】天津市人民医院脊柱脊髓病诊疗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2.3
【相关文献】
1.侧入路椎体间融合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如何以证据来评价?
2.微创脊柱手术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和成人脊柱侧凸矫形的应用进展
3.分期微创手术治疗
成人重度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中远期临床研究4.微创脊柱外科手术治疗成人退行性
脊柱侧凸的研究进展5.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在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治疗中的应
用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年人退行性腰椎侧凸的个性化手术治疗刘瑾;黄杰;郭虎兵;陈立启;谈敬忠;盛俊东;于新福;黄于峰【期刊名称】《实用骨科杂志》【年(卷),期】2014(000)009【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退行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er scoliosis,DLS)的个性化手术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个性化手术治疗方案治疗 DLS 患者56例,其中男23例,女33例;年龄55~75岁,平均65.3岁。
术前常规行 CT 和 MRI 检查、拍摄腰椎正侧位和伸屈位 X 线片,根据患者下肢症状行全椎板或半椎板减压,神经根管扩大,椎间融合、椎旁或外侧植骨融合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
对所有患者行术前、术后JOA 评分,并随访腰椎骨性融合情况。
结果获得完整随访资料者56例,术后平均随访6~96个月,平均24.8个月。
JOA 评分术前最高者10分,最低者5分;术后出院时最高者16分,最低者13分,比术前平均提高了8.67分。
术后临床症状改善率最高者85%,最低者25%。
随访期间影像检查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植骨融合时间平均为10.5个月。
结论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融合、椎旁及后外侧植骨融合等个性化手术治疗方案,能矫正畸形,恢复脊柱稳定性,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治疗 DLS 安全有效。
【总页数】4页(P835-838)【作者】刘瑾;黄杰;郭虎兵;陈立启;谈敬忠;盛俊东;于新福;黄于峰【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一科,甘肃天水 741000;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一科,甘肃天水 741000;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一科,甘肃天水 741000;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一科,甘肃天水 741000;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一科,甘肃天水 741000;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一科,甘肃天水 741000;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一科,甘肃天水 741000;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一科,甘肃天水 7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7【相关文献】1.退行性腰椎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J], 吴建红;徐卫星;赖松军;王健;卢笛2.经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症 [J], 官建3.经后路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伴退行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疗效 [J], 张俊辉4.后路有限减压短节段固定融合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侧凸的临床疗效评价 [J], 唐林;梁斌5.腰后路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并椎管狭窄疗效分析 [J], 张圆;权正学;欧云生;罗小辑;李杰;蒋电明;安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退行性腰椎侧凸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探讨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两者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取2006年6月~2010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DLS患者58例及对照组(非腰椎侧凸的腰痛患者)58例,对DLS组Cobb’s角进行测量,并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检测两组患者腰椎(L2~L4)、股骨颈、股骨粗隆和Ward’s三角区骨密度T值,分析患者年龄、Cobb’s角与骨密度T值的相关性。
结果DLS组平均骨密度T值为-2.7±1.8,合并OP 45例,发病率为77.59%;对照组平均骨密度T值为-1.3±1.0,合并OP 8例,发病率为13.7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关分析显示,DLS患者T 值与年龄呈正相关(r=0.318,P<0.01),与侧凸Cobb’s角无关。
结论OP是DLS发病的危险因素,同时年龄越大OP程度越重,但与DLS进展程度无关。
临床DLS治疗时要考虑到OP的影响。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and osteoporosis(OP).Methods From Jun 2006 to Jun 2010,58 patients with DLS and 58 patients with no DLS(control group)were choosen. The bone density of lumbar,femoral neck,troehanter,Ward’s triangle regions in both groups were measured with 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The T-scores of different ages and Cobb’s angles were observed and their correlations was analyzed. Results In DLS group,the average T-score was -2.7±1.8,45 cases combined with OP,the incidence was 77.59%;In control group,the average T-score was -1.3±1.0,8 cases combined with OP,the incidence was 13.79%.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DLS group and control group(P<0.05). The T-score existe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age,and no corelation with Cobb’s angle.Conclusion OP is a risk factor for DLS,and the severity of OP has no correlation with the progress of DLS,but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of age. The influence of OP should be considered for DLS treatment.[Key words] 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Osteoporosis;Bone density;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Correlation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慢性腰背疼痛,甚则畸形、骨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骨量减少性疾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