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世纪至7世纪的波斯建筑艺术 (1)
- 格式:pdf
- 大小:3.63 MB
- 文档页数:8
西方艺术流派整理(上)14—18世纪1。
国际哥特主义(12th)在美术史上,人们把12世纪后,以建筑样式的变化而开始的艺术风格称之为“哥特式风格”。
“哥特"一词本源于西欧的一个民族“哥特人”,有野蛮、怪异的意思,但哥特艺术并非哥特人所造,它出现的时候,“哥特人”早已溶化在西欧其他民族之中了。
因此哥特式艺术决不能说是“粗野"的.哥特式艺术包括建筑、雕刻,在建筑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确切的说,哥特式的建筑艺术是指中世纪最后300年——12至14世纪流行的一种新的建筑(包括其中的雕刻绘画)艺术样式。
法国则是它的故乡。
2。
文艺复兴(14th)文艺复兴式艺术风格指发源于意大利,在14至16世纪影响遍及全欧的一种富有革新精神的人文主义艺术风格。
“文艺复兴" 一词来自法文,原意为“重新出生”,在此指'古典文化的再生”.文艺复兴艺术的开端,可追溯到14世纪初期意大利人比萨诺父子的雕刻、契马部埃的绘画及其弟子乔托的绘画和建筑设计。
他们的作品开始突出“人本主义”的思想,在内容上大胆肯定人生与自然,在形式和技巧上注重对人与自然的科学研究,并借“回到古代去”之口号来摄取古希腊罗马的建筑、雕刻和绘画经验,在风格上则体现出哥特式艺术与古典艺术的结合及在此基础上的新突破。
3。
巴洛克艺术(17th)巴洛克艺术是指17世纪风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
“巴洛克"一词源于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的“变形的珍珠”。
巴洛克艺术潮流对当代艺术设计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波及到雕刻、绘画、家具、服装、音乐等领域。
其代表作家作品有普杰的《克罗托那的米罗》、卡拉瓦乔的《埋葬基督》、卡尔德隆的《人生如梦》等。
巴洛克艺术的特点主要有:1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2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3运动与变化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4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5综合性,巴洛克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此外,巴洛克艺术也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6浓重的宗教色彩;7大多数巴洛克的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如在一些天顶画中,人的形象变得微不足道,如同花纹一般。
古代阿拉伯世界的文化交流与传承古代阿拉伯世界涵盖了现在的中东、北非和一些亚洲地区,其文化交流与传承卓然可见。
阿拉伯世界是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科学发达的地方,具有较高的交通和文化传播能力,并在现代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古代阿拉伯世界的文化交流与传承。
一、文化交流1. 波斯出版业的传承公元3世纪至7世纪之间,波斯出版业取得了很大发展。
在那个时期,波斯的出版业将印刷机发扬光大,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本书。
这些书籍包括诗集、历史、哲学、医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书籍,并在它们的传播过程中渗透了伊斯兰文化。
波斯的出版业一直维持着这种高水平,直到布哈拉成为伊斯兰世界最重要的出版中心之一,许多基于波斯文化的书籍在那里被印刷和传播。
2. 希腊思想的源头古代阿拉伯世界从希腊获得了大量的哲学和科学知识,包括亚里士多德逻辑思想、欧几里得几何和托勒密地理学等。
这些知识被翻译成阿拉伯语,并在整个阿拉伯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对阿拉伯世界的文化和科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阿拉伯世界,这些知识被重新解释和开发,找到了新的应用和新的目的,促进了该地区的科学和哲学的发展。
3. 亚洲文化的融合在古代阿拉伯世界,亚洲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紧密结合,共同发展。
在这种文化交流中,阿拉伯世界得到了印度、中国和中亚的艺术、文学、音乐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影响。
例如,中国和印度的医学和数学被阿拉伯世界广泛运用。
阿拉伯世界还通过亚洲的贸易网络来获得这些文化的影响。
二、文化传承1. 伊斯兰文化的传承伊斯兰文化是阿拉伯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基于《古兰经》和《圣训》的信仰和文化系统。
在整个阿拉伯世界范围内,人们通过讲故事、学习朗诵古兰经,继承着这一文化。
伊斯兰艺术和建筑也是伊斯兰文化的重要部分,包括针织、织物、染色、陶瓷制作等领域。
这些传统技术和手艺在现代仍得以保留。
2. 史诗文化的传承古代阿拉伯世界是一个重视连续性和传统的社会,史诗文化就是适应这一特点而生的。
中国古代史历史选择题精选100题(附答案)中国古代史历史选择题精选100题1975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云梦县发掘了12座战国至秦汉的古墓。
在第11号墓中出土地大量秦代竹简,其中一些竹简上刻着内容具体的《田律》。
据此回答 1-3题1.秦代竹简上的文字,应该是( a)A.小篆 B.楷书 C.金文 D.隶书2.《田律》规定(大意):从春季2月开始,不准进山砍伐林木;不准堵塞林间小道;不到夏季不准入山采樵,烧草木炭;不准捕捉幼鸟或捣鸟卵;不准毒杀鱼龟;不准设臵诱捕鸟兽的网罩和陷阱,以上禁令,到7月才能解除。
《田律》为我们提供的历史信息是( c)A.战国秦汉时期的法律非常严酷B.封建君主力图把山林湖泊占为己有C.战国秦汉时期人们已经意识到人与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D.《田律》中的规定是不科学的,说明人们还不尊重客观规律3.《田律》的颁布,证实了下列那句史料记载的正确性( b) A.“(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B.《史记》:“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始。
”C.《诗经》:“七月亨葵及稻。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D.“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川壅而溃,伤亦必多,民亦如之。
”一位外国史学家认为:“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成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但这一潜在的可能从未实现,……宋朝时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的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据此回答4—5题:4.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由汉唐陆路贸易为主转为宋元海上贸易为主的原因,不包括( c)A.北方战乱,殃及丝绸之路 B.南方相对稳定,经济重心南移C.封建王朝实行闭关政策 D.造船及航海技术的提高5.中国在古代未能成为“海上强国”和“商业革命”未能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影响的共同原因,包括①封建制度阻碍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的发展②封建政府采取闭关自守和压制贸易发展的政策,限制了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③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未成为新的社会经济基础④封建剥削沉重,影响对外贸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a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每一时期的思想、文学和艺术都是以当时现实生活为源泉的,是以那个时代经济和政治为基础的。
1.洞窟艺术代表:法国南部的拉斯科洞和西班牙北部的阿尔塔米拉洞。
2.埃及古王国时期的主要代表:吉萨金字塔群。
(库夫、哈佛拉、门考乌拉)3.印度古代佛教艺术第一批有影响的佛教艺术遗址:阿育王四狮柱头、桑奇大塔、犍陀罗艺术。
4.希腊艺术风格分为四个时期:几何风格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
5.希腊瓶画风格分为两种:黒绘式和红绘式。
6.希腊建筑柱式的三种风格:多利安柱式、爱奥尼亚柱式、科林斯式。
7.希腊古典时期(雕塑黄金时期):(1).古典初期:①爱吉那岛的雅典娜神庙和奥林匹亚的宙斯神庙。
②.独立圆雕:德尔菲的驭者、海神波赛冬、米隆的掷铁饼者。
(2)古典盛期:①、雅典卫城:巴特农神庙:雅典娜像和装饰雕刻命运三女神。
②.雕刻家:波留克莱特斯(铜雕大师)提出人体比例1:7,著有理论《论法规》,作品《荷矛的人》和《束发的运动员》(3)古典后期:①、普拉克西特列斯:赫尔美斯和幼年酒神、尼多斯的阿芙洛蒂特。
②.斯柯帕斯:醉酒女神美德勒、尼奥贝群像。
③.留西波斯:提出新人体比例1:8,作品《刮汗污的运动员》。
8.希腊化时期的代表作品:(1)希腊本土:《米洛斯的阿芙洛蒂特》、《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像》(2)培尔加蒙:《垂死的高卢人》、《自杀的高卢人》、《宙斯祭坛》(饰带、浮雕)(3)罗德斯岛:《拉奥孔群像》(4)亚历山大里亚:《抱鹅的小孩》、《努比亚少年》、《舞女》9.古罗马艺术建筑类型:10.基督教建筑各类型及代表:(1)拜占庭:第一繁荣时期:圣索菲亚教堂、圣维塔尔教堂第二繁荣时期:圣马可教堂(2)罗马式:法国的圣赛尔宁教堂、英国的杜汉姆大教堂、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德国的斯比约尔教堂(3)哥特式: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夏特尔教堂、亚眠大教堂,英国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沙利斯堡教堂,德国的科隆大教堂,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11.文艺复兴(名解):14-16世纪兴起于意大利流行于欧洲,以人文主义为思想基础,弘扬科学与理性,以人为本,反对神权,以人性为本,反对神性的一场思想运动。
浅析波斯细密画的装饰特征波斯细密画是波斯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艺术特色的一种装饰绘画形式。
它起源于7世纪,是一种风格独特、用线条勾勒出图像,再填色的技法,其图案和色彩十分丰富,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波斯细密画以纯粹的艺术形式表现了伊斯兰文化的艺术风格,以及其所倡导的文化内涵,展现了波斯复杂而丰富的视觉想象力与艺术表现的独特魅力。
1、填色丰富鲜艳在波斯细密画中,填色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画家采用了广泛而鲜艳的颜色,如洋红、银色、金色和鲜红色等,这些鲜艳的颜色代表了波斯文化的繁荣和充盈,同时也寄托了画家的情感和精神追求。
填色技术的运用,让图案线条得到了生动的表现,给人以视觉上的强烈冲击,更加突出了画面的美观和艺术效果。
2、形态优美,富有变化波斯细密画的图案非常丰富多变,从简单的几何图案,到复杂的阴影与色彩交织的花卉、动物和人物描绘,无所不包。
画家使用线条和颜色的变化,细致入微地描绘出每一个图案,从而展现出波斯文化和艺术的独特性。
在形态上,波斯细密画遵循伊斯兰教的教义,忠实于准确的图案和元素,以保持其代表性和专一性。
3、细节表现精细波斯细密画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细节,它独特的技巧和小心的处理方法是其它绘画形式无法比较的。
以细微的线条表现更细致、更丰富的图案,形成了波斯细密画的独特风格。
每一幅画都有一个细腻的纹理,每一个碎片都是筛选过的,以表现出它的独特性和精益求精的态度。
人物形象中的脸部、发型、手部的细节,如衣物的褶皱和花卉的纹理等都表现得十分精细,成为波斯细密画的重要特征之一。
4、美的和谐统一波斯细密画注重图案、色彩的和谐统一,以及整幅画的协调美感。
通常情况下,波斯细密画中的图案和色彩都是对称的,并且在整齐的排布中,呈现出真正的美感。
波斯细密画所呈现的文化背景和建筑结构也经常呈现出这种和谐统一的特点,从而让人们感受到一种古老而优美的审美享受。
综上所述,波斯细密画作为波斯文化的一大代表艺术形式,具有填色丰富、形态优美富有变化、细节表现精细和美的和谐统一等特点。
七、古代伊朗古代伊朗是丝绸之路西段最重要的大国。
波斯人所创立的宗教体系和伟大的文明对于整个丝绸之路,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波斯帝国疆域辽阔,其文化融合了从地中海到中亚草原、从黑海到波斯湾广大地区的各民族文化。
古波斯、萨珊波斯的金属工艺和他们的种种图案在辽阔的亚洲大陆四处传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种种印记。
第一节上古伊朗的历史文化概述一、古代伊朗的历史(一)、雅利安人的大迁徙公元前二千纪中期,生活在遥远西伯利亚大草原的印欧语系雅利安人的部落共同体解体,开始向南迁徙。
公元前13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次大陆与伊朗高原,形成印度-雅利安人与伊朗-雅利安人。
伊朗-雅利安人包括了米底亚和波斯人等部族。
(二)、米底亚时代(前8世纪-前550)公元前700年左右,米底亚人(Media)在伊朗北部建立米底亚王国,为伊朗历史上第一个雅利安人的统一国家,版图从中亚延伸到小亚细亚中部。
公元前550年,米底亚灭于它的属国波斯。
米底亚王国加速了各民族的同化过程,为波斯大帝国的建立铺平了道路,并为波斯文化奠定了基本风格。
(三)、古波斯帝国(前550-前330)波斯人不以波斯(Persia)自称,Persia系希腊人对他们的称呼,具有“放马的人”之意,他们自称雅利安(Arya)或伊朗(Iran),意思是“高贵的”。
公元前550年,居鲁士二世(Cyrus II)灭米底亚王国,建立阿契美尼德王朝(Achaemenid),即古波斯帝国。
在文化上,居鲁士大帝实行宽容的宗教政策,保有了丰富的文化多元性。
在米底亚版图基础上,波斯帝国继续扩张,其疆域最大时,西起爱琴海和欧洲,东到阿姆河上游与印度西北部,北至高加索,南抵埃及和波斯湾。
大流士一世(Darius I)、薛西斯一世(Xerxes I)等国王不断扩张,并驱使各民族能工巧匠为其建造壮丽的宫殿。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其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波斯文明。
公元前5世纪,大流士一世入侵希腊,挑起希波战争(前492-前449)。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考常考试题(含答案)第一单元古代世界第1课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1.小明暑假到世界文明古国旅游,他可能经历的是( A )A.沿尼罗河而上,观赏雄伟的狮身人面像B.驻足西亚两河流域,欣赏了古印度的异域风光C.游南亚印度河,感受《汉谟拉比法典》的古老D.在黄河漂流,品味河姆渡遗址的沧桑2.它被称为金字塔的国度,曾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孕育这一文明的母亲河是( C )A.黄河B.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C.尼罗河D.印度河3.如图古代巨型建筑群,至今仍然矗立于尼罗河西岸。
它是( C )A.华夏文明成果B.古印度文明成果C.古埃及文明成果D.两河流域文明成果4.有学者指出:“埃及人是在岩石上砍凿出他们的艺术的。
”以下史实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A )A.建造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B.发明楔形文字C.建造巴黎圣母院D.建造白马寺5.下列有关古埃及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B )A.古埃及强盛时地跨亚非两大洲B.约公元前3500年,美尼斯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王朝C.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D.狮身人面像是人类文明杰出的成就6.“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叙事诗是关于苏美尔英雄的赞歌。
”“赞歌”赞颂的是哪一地区( C )A.古代埃及B.古代印度C.两河流域D.古代中国7.(教材素材改编题)历史老师带着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讲解员指着一历史文物介绍:“石柱上的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你认为该历史文物出自( B )A.古埃及B.古巴比伦C.中国D.古代印度8.(南京六合区)“古巴比伦王颁布了……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
”上述歌词中的内容与下列哪一项有关( B )A.金字塔B.《汉谟拉比法典》C.种姓制度D.奴隶主民主政治9.(深圳龙岗区)如图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其揭示的实质是( A )A.维护奴隶主的统治B.维护奴隶的利益C.表示人人平等D.代表公平正义10.美英联军曾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造成了伊拉克古文明的极大破坏。
宁波市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考与选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中国考古学家曾在湖北郧县发掘出3个头骨化石和300多件石制品,距今约100万年。
其中,2022年发掘的“郧县人”3号头骨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好的古人类头骨化石。
由此可知,“郧县人”()A.头骨最为完好,最早迈进文明时代B.从事渔猎和采集,成为食物生产者C.过着群居生活,进入氏族公社阶段D.使用打制石器,处于旧石器时代2.“汉家天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这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茂陵》中的诗句,描述了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的景象。
该景象的出现缘于()A.汉武帝设中朝B.张骞出使西域C.汉设西域都护府D.甘英出使大秦3.据《北京历史地图集》记载,金中都城从南门——丰宜门向北,过龙津桥、宣阳门(丹凤门)、千步廊御道,直抵宫城南门——应天门;过应天门,便进入宫殿群,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大安门、大安殿、宣明门、仁政门、仁政殿、昭明宫、昭明门,一直到宫城北门——拱辰门;出拱辰门外又是一条笔直的大街,一直通向中都城北门——通玄门。
由此推断,金中都城的“轴线”()A.体现女真族吸收中原王朝文化B.具有行政、防御、商业的功能C.适应女真族草原迁徙生活习俗D.成为元、明两朝北京的中轴线4.有史家认为,及至清代,总督、巡抚成为省级正式的行政长官,几经调整后定型为18行省,8总督、15巡抚的格局。
细密画与波斯细密画:精美的贵族艺术作者:房昱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6年第01期摘要:波斯细密画是一种精细刻画的小型绘画,其最大特色在于画面细节的精致、细腻,是伊朗传统艺术最重要的门类之一。
细密画在公元13世纪起开始有显著的波斯风格,在15和16世纪达到顶峰。
目前世界各国博物馆、图书馆、私人收藏的细密画绝大多数是拜占庭、波斯、加洛林、奥托、尼德兰的手抄和小型木板蛋胶画。
关键词:细密画;波斯细密画;贵族艺术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03-0055-01细密画是为少数人服务的艺术,本质上是贵族艺术,并没有在民间普遍流传。
在中世纪的欧洲上流社会和波斯伊斯兰教哈里发宫廷中,细密画被视为珍品而互相赠送、收藏和玩赏。
细密画的画师多数集聚在宫廷中。
随着活字版印刷术和照相术发明与普及,细密画形式也逐渐消失,但细密画的艺术风格仍对现代的艺术继续产生影响。
一、初识细密画与波斯细密画细密画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公元3世纪至7世纪波斯帝国的萨珊王朝时期。
萨珊波斯艺术中用自然主义手法描绘动物形象和变形手法创作装饰及抽象图案的双重倾向,也作为波斯细密画的传统保持下来。
细密画发展过程中又分别受到西方和中国绘画的影响,这些因素被波斯文化同化和吸收,形成了不同的阶段和流派。
细密画是波斯(伊朗)艺术的重要门类,始于《古兰经》的边饰图案。
主要用作书籍的插图及封面和扉页上的装饰图案。
随着时代的变化,它们有的画在羊皮纸上,有的画在纸上,也有的画在书籍封面的象牙板或木板上,形式不一。
多数采用矿物质颜料绘制,甚至把珍珠、蓝宝石磨成粉当颜料。
公元前16世纪埃及新王朝法老陪葬品中发现的插图卷物被认为是最早的细密画。
留存的古希腊罗马时代细密画很少。
目前所存大多为拜占庭、波斯、加洛林、尼德兰的手抄和小型木板蛋胶画。
1433年尼德兰林堡兄弟所作10幅《祈祷文插图》最为著名,它用珍贵颜料画于羊皮纸上,极精美。
【导语】⾼效的学习,要学会给⾃⼰定定⽬标(⼤、⼩、长、短),这样学习会有⼀个⽅向;然后要学会梳理⾃⾝学习情况,以课本为基础,结合⾃⼰做的笔记、试卷、掌握的薄弱环节、存在的问题等,合理的分配时间,有针对性、具体的去⼀点⼀点的攻克、落实。
本篇⽂章是⽆忧考为您整理的《初三上册历史必背复习提纲》,供⼤家借鉴。
1.初三上册历史必背复习提纲 第⼀课⽂艺复兴 1、时间:14—17世纪 最早兴起的国家:意⼤利 2、核⼼:⼈⽂主义 3、主要代表⼈物: ⑴但丁:①地位:⽂艺复兴先驱 ②代表作:《神曲》(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⑵达?芬奇:①地位:意⼤利最画家.多才多艺的⽂化巨⼈ ②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⑶莎⼠⽐亚:①地位:英国最的⽂学家 ②代表作:《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四⼤悲剧” 4、性质:是资产阶级叩近代社会⼤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5、意义或作⽤:推动了欧洲⽂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奠定了思想⽂化基础 第⼆课新航路开辟 1、时间:15-17世纪 2、条件:⑴欧洲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 ⑵欧洲⼈对地球的了解(相信地圆说) ⑶罗盘针、航海知识与地理知识在欧洲传播 3、哥伦布主要活动: ⑴坚信地球是圆的,认为从欧洲出发,⼀直向西航⾏能到达东⽅。
⑵⽬的:寻找通往印度和中国的航路 (3)活动:1492年从西班⽛出发,横渡⼤西洋,光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地.所到的中、南美洲(除巴西)⼴⼤地区、都成为西班⽛殖民地.(他称美洲⼟著故为“印第安⼈”.加勒⽐海上的岛屿为“西印度群岛”). 4、影响:P11 第三课英国资产阶级⾰命 1、时间:1640-1688 2、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3、⽃争两⼤阵营:以国王为主的封建势⼒和以国会代表的新贵族 4、⽃争焦点:围绕限制王权和保证国会权⼒ 5、经过:⑴1640年资产阶级⾰命爆发 ⑵1649年1⽉,处死查理⼀世,封建统治被*,英国进⼊“共和时代” ⑶1653年,克伦威尔实⾏独裁统治 (4)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5)1688年,光荣⾰命,詹姆⼠⼆世流亡法国 (6)1689年,国会制定并批准《权利法案》。
伊朗的萨珊王朝波斯文明的巅峰伊朗的萨珊王朝是波斯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该王朝在公元3世纪至7世纪间统治着波斯地区,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萨珊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波斯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政治成就1.改革行政制度萨珊王朝对行政制度进行了改革,建立了以君主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并设立了各级官员来管理地方事务。
这种高效的行政制度使得王朝能够更好地统一和管理国家。
2.发展法律制度萨珊王朝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保护国家和人民的权益。
这种法律制度着重于公平和正义,为波斯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对外征服萨珊王朝积极扩张领土,征服了包括罗马帝国在内的多个地区。
这使得王朝的疆域大大扩展,影响力逐渐壮大,成为波斯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
二、经济成就1.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萨珊王朝重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农田和水利设施,并促进农民生产力的提高。
同时,王朝也鼓励手工业的发展,使得波斯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手工业中心之一。
2.贸易的繁荣萨珊王朝通过修建道路和运河,促进了贸易的繁荣。
同时,王朝还改革货币制度,统一了货币单位,方便了商业交流,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3.科技和文化的进步萨珊王朝注重科技和文化的发展,建立了一系列的学院和图书馆,培养了大量的科学家和学者。
波斯的科学、哲学、医学等方面的成就,在当时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三、军事成就1.强大的军事力量萨珊王朝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装备精良,战斗经验丰富。
他们充分利用地理优势,采取了有效的战略和战术,取得了多次军事胜利,保卫了国家的安全。
2.军事技术的进步萨珊王朝在军事技术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步,发明了许多新的武器和战争装备。
其中最著名的是兵器“火焰箭”,它的使用使得萨珊王朝的军队具备了很强的攻击能力。
3.对外征战的胜利萨珊王朝在对外征战中取得了多次胜利,包括击败罗马帝国,重夺失地。
这些胜利不仅巩固了王朝的势力范围,也提升了波斯在地区格局中的地位。
外国文化史第一章原始文化1.完全形成的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
2.原始艺术保存最好最完整的无一例外是造型艺术。
1940年发现的距今2万年的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17世纪90年代发现的距今1万5千年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
3.原始宗教产生于旧石器中期早期智人阶段,包括法术、仪式、巫术等;原始宗教的崇拜仪式中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是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图腾”一词出自印第安语,意为“他的亲族”,图腾崇拜集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和灵魂崇拜于一身。
4.氏族社会后期,父权制代替了母权制,出现了“奥林匹斯神话系统”。
第二章古代两河流域文化1.两河流域:主要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其希腊语文原意是“河间之地”,史称“肥沃的新月地带”。
2.苏美尔人是两河流域的最早居民,最早发明了楔形文字,阿拉伯人称之为“钉头文字”。
3.公元前19世纪中叶,奴隶制国家古巴比伦王国建立,巴比伦人首先简化苏美尔楔形文字。
4.古埃及的图画文字经象形文字逐渐演化为类似字母的24个单音符号,在其影响下,腓尼基出现了以22个辅音字母书写的文字,并通过航海经商的途径将之流传到希腊,间接成为西方各国字母和文字的源头。
5.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腓尼基(叙利亚)的字母文字都直接或间接的收到楔形文字的影响。
据说腓尼基文字是世界字母文字的发端。
6.苏美尔人创立了正规学校的教育制度。
7.收藏泥板文书的图书馆主要有:神庙图书馆、王室或国家图书馆和个人图书馆。
最著名图书馆是亚述巴尼拔图书馆。
8.苏美尔文学堪称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记录的文学,比古希腊的书面文学早2千多年,比中国商代的甲骨文卜辞也早了大约1700年。
9.巴比伦的创世史诗《艾努玛·艾利什》是两河流域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由多神崇拜逐渐向一神崇拜的过渡。
10.苏美尔人运用十进制,同时兼用罕见的六十进制,他们算出圆周率为3,勾股定理对他们来说也已经不是秘密。
11.苏美尔人首先根据月亮盈亏规律编制成太阴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