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赏析课程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5
课程名称:建筑艺术鉴赏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对象:大学本科生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风格特点等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建筑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一、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1. 建筑的定义与分类2. 建筑艺术与实用功能的关系3. 建筑艺术的历史发展二、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1. 古代建筑艺术:古希腊、古罗马、拜占庭、中世纪、伊斯兰等2. 近现代建筑艺术: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三、建筑艺术的风格特点1. 建筑艺术的形式美2. 建筑艺术的材料美3. 建筑艺术的色彩美4. 建筑艺术的构图美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风格特点。
难点:建筑艺术的鉴赏方法与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建筑艺术相关书籍、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提前收集相关建筑艺术资料,进行预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建筑艺术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 学生分享课前收集的建筑艺术资料,激发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
二、讲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1. 建筑的定义与分类2. 建筑艺术与实用功能的关系3. 建筑艺术的历史发展三、案例分析1. 以古希腊、古罗马、拜占庭等古代建筑为例,分析其风格特点及历史背景。
2. 以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等近现代建筑为例,分析其风格特点及历史背景。
第二课时一、讲解建筑艺术的风格特点1. 建筑艺术的形式美2. 建筑艺术的材料美3. 建筑艺术的色彩美4. 建筑艺术的构图美二、案例分析1. 以中国故宫为例,分析其建筑风格、材料、色彩、构图等方面的特点。
2. 以法国巴黎圣母院为例,分析其建筑风格、材料、色彩、构图等方面的特点。
三、鉴赏练习1. 学生分组,针对课前收集的建筑艺术资料进行鉴赏。
《建筑艺术赏析》课程标准学时数:28学时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施工一、课程的性质《建筑艺术赏析》是面向一门选修课,它是一门将艺术性、实用性结合起来的综合性很强的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建筑艺术自身的发展历史与风格娉变,对大学生进行优秀文化教育、建筑艺术审美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建筑艺术审美情趣,提升大学生的建筑艺术赏析能力,补充和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大学生的人文品位、艺术修养和情感的陶冶等,具有重要价值。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坚持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人文素质与建筑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重视理论联系赏析实际。
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着重培养学生建筑艺术赏析实践能力。
3、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
4、倡导学生积极主动、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总目标: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对建筑艺术的赏析能力。
根据建筑艺术赏析项目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构建知识体系。
根据建筑艺术赏析项目要求确定能力模块。
实现目标的学习领域:建筑艺术与人类文化史、建筑艺术的风格特征、建筑文明的交流融合、世界建筑文化、世界建筑艺术作品的赏析等。
四、课程目标(-)总目标了解或掌握建筑艺术的基本知识、建筑艺术的历史发展及其审美赏析方法等,提高学生对建筑艺术作品的审美感受力和赏析能力。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创造思维,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分目标1、知识与能力1)初步了解建筑艺术发展的历史,了解建筑艺术与人类文化史的关系。
2)掌握主要风格特征建筑艺术的特点、成就及其影响,具有一定的赏析建筑艺术作品的能力。
3)运用建筑艺术审美经验迁移,提高学生对生活、艺术的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认识建筑艺术赏析的基本过程、方法和技巧,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赏析建筑艺术作品,提高对建筑艺术的审美层次。
2)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建筑艺术的学习,积极探索建筑艺术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3)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的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诠释。
建筑艺术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培养学生对不同建筑风格的欣赏能力;(3)提高学生对建筑艺术历史的认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建筑艺术的特点;(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3)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建筑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热爱和尊重;(2)提高学生对我国建筑艺术的自豪感;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不同风格。
难点: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念。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各类建筑艺术图片、视频等资料;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建筑艺术知识,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一幅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图片,引导学生关注;(2)提问:“你们认为这幅建筑有什么特点?它属于哪种建筑风格?”2. 自主学习:(1)学生根据预习内容,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学生分析不同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分享自己的观点。
3. 课堂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喜欢的建筑风格及原因;(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分享。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案例,如故宫、长城等;(2)学生分析这些建筑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5. 实践活动:(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观察身边的建筑,分析其特点和风格;(2)学生将自己的观察成果以报告、绘画等形式展示给大家。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建筑艺术的特点和价值。
五、课后作业1. 收集更多关于建筑艺术的相关资料,加深对建筑艺术的理解;2. 结合自己的生活,思考建筑艺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发展。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不同风格的掌握程度;2. 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3. 学生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历史价值和审美观念的提升。
《建筑艺术赏析》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专业)课程编码:总学时:32 总学分:2开课学期:第一学期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先修课程:一、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是一门公共选修课,通过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使学生初步掌握古今中外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建筑艺术风格和形式的基本特征,开拓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重点结合当今社会发展,认识和分析当前建筑艺术,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在各专业深造和开拓提供活力。
二、课程基本内容:第一章建筑艺术的特点教学目标:通过对建筑科学性和艺术性的讲解,理解建筑是空间的艺术,深入理解这建筑艺术的综合性。
教学内容:理解建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等内容,了解空间艺术的划分依据,掌握世界建筑体系。
教学重点: 建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教学难点: 空间艺术的划分依据和世界建筑体系。
第二章建筑与装饰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建筑与装饰的关系,装饰及其内容。
教学内容:了解建筑的渊源,理解建筑与装饰的关系,装饰及其内容。
教学重点: 建筑与装饰的关系。
教学难点: 装饰及其内容。
第三章建筑与材料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建筑用材的种类及发展,建筑用材的选择及运用。
教学内容:了解古今中外建筑用材的种类及发展,建筑用材的选择及运用,以及不同材料所形成的风格特征。
教学重点: 建筑用材的种类及发展。
教学难点: 建筑用材的选择及运用。
第四章建筑与结构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木构建筑和西方石构建筑。
教学内容:了解中国木构建筑和西方石构建筑的成因与发展。
教学重点: 中国的木构建筑。
教学难点: 西方的石构建筑。
第五章民居建筑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民居建筑与地域的关系,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特色,外国传统民居建筑特色。
教学内容:了解时代背景。
理解和掌握民居建筑与地域的关系,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特色,外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特色。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民居建筑与地域的关系。
建筑赏析教学大纲建筑赏析教学大纲引言: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场所。
建筑不仅仅是简单的房屋,更是艺术的结晶。
通过对建筑的赏析,可以加深对建筑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本文将介绍一份建筑赏析的教学大纲,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欣赏建筑。
一、建筑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建筑赏析的第一步是了解建筑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时期和地区的建筑风格,以及这些风格背后的文化和历史因素。
通过学习建筑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建筑的演变和发展。
二、建筑的结构与设计建筑的结构与设计是建筑赏析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学习建筑的基本结构与构造,了解不同结构对建筑的影响。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习建筑的设计原则和技巧,包括平面布局、立面设计、空间规划等。
通过学习建筑的结构与设计,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建筑的美学价值和功能。
三、建筑的材料与技术建筑的材料与技术是建筑赏析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学习不同材料的特点和应用,了解不同技术对建筑的影响。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习建筑的施工过程和技术要求。
通过学习建筑的材料与技术,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建筑的耐久性和实用性。
四、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是建筑赏析的重要视角之一。
学生需要学习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包括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生态环境等。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习建筑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包括城市规划、社会需求等。
通过学习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建筑的可持续性和社会责任。
五、建筑的地域与风格建筑的地域与风格是建筑赏析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学习不同地域的建筑风格,了解不同地域的建筑特点和风格特色。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习建筑风格的演变和影响。
通过学习建筑的地域与风格,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建筑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结语:建筑赏析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学生对建筑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
本文介绍的建筑赏析的教学大纲,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欣赏建筑。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大纲,能够培养学生对建筑的热爱和专业素养,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外建筑艺术赏析》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中外建筑赏析》是五年制高职建筑相关专业的艺术欣赏课程,是一门选修课程。
其任务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认识,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道德品格,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世界观、人生观,在开发学生心智、潜能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美术欣赏强调通过学生自己亲身的美术活动,来体验和感受活动的价值,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和价值观念。
美术欣赏是一项审美活动,它需要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如观察、判断和想象,并以此来感悟美术作品,这种活动更需要个人的审美感受和情感的体验。
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去欣赏美术作品。
二、参考学时72学时。
三、学分5学分。
四、课程目标学校美术教育,是在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学校教育体系中通过美术活动的方式去培养学生的学科,其目的不是培养专业美术家,强调通过学生自己亲身的美术活动,来体验和感受活动的价值,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和价值观念。
艺术欣赏是一项审美活动,它需要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如观察、判断和想象,并以此来感悟艺术作品,这种活动更需要个人的审美感受和情感的体验。
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去欣赏艺术作品。
而是通过美术教育让学生掌握美术方面的知识,去培养学生的种种美术方面的能力和品质。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艺术欣赏主要通过欣赏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不是掌握多少美术史论和多少美术技法理论,其根本目的是学会用一种美好的心态面对社会、面对未来。
五、设计思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工程项目课程体系。
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项目课程体系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艺术欣赏课程的教学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注重作品的文化情境,强调多元化。
以建筑装饰行业需求引领课程项目工作任务,以课程项目工作任务选择课程技能模块,以课程技能模块确定课程知识内容。
《建筑欣赏》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802348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执笔人:
适用学期:2013/2014第1学期审核人:
学时: 18 制(修)订时间: 2013.10
一、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建筑欣赏》是面向建筑技术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选修课,它是一门将艺术性、实用性结合起来的综合性很强的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建筑艺术自身的历史与风格,对大学生进行优秀文化教育、建筑艺术审美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建筑艺术审美情趣,提升大学生的建筑艺术赏析能力,补充和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大学生的人文品位、艺术修养和情感的陶冶等,具有重要价值。
二、课程目标
1.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建筑艺术审美经验迁移,提高自身对生活、艺术的审美能力。
2.知识目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建筑与人类文化的关系,熟悉世界著名建筑,掌握主要建筑的特点、成就及其影响。
3.素质目标
增加学生对世界建筑的了解,使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赏析建筑作品,提高对建筑艺术的审美层次。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四、教学评价
1.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非阶段性技能考核,考核学生对现象的分析能力。
五、建议使用的教材
使用教材:
《图说世界建筑文化》金桂秋编吉林人民出版社。
“建筑艺术赏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学时数:16学分数:1适用专业:全校学生先修课程:无考核方式:论文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美是优秀建筑的重要属性。
建筑艺术是欣赏建筑、了解建筑的主要内容。
“建筑艺术赏析”以建筑艺术为主线,对建筑的背景、功能和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为学生勾画出一条清晰的建筑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0建筑艺术概论(1学时)了解建筑艺术的特点、建筑艺术的规律、中西建筑艺术比较、浙江建筑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1 古西亚建筑艺术(1学时)了解苏美尔文明、波斯帝国的建筑。
2 古埃及建筑艺术(1学时)了解陵墓建筑、神庙建筑3 古希腊建筑艺术(1学时)了解谢里曼的考古发现、克诺索斯的米诺斯王宫、迈锡尼卫城的狮子门、古典时期的希腊建筑。
4 古罗马建筑艺术(1学时)了解罗马的万神庙、罗马的凯旋门、罗马大角斗场、罗马的卡瑞卡拉浴场、罗马的戴克里先浴场、罗马的巴西利卡。
5 拜占庭建筑艺术(1学时)了解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拜占庭对俄罗斯建筑的影响6 罗马风建筑艺术(1学时)了解罗马风建筑的特征、罗马风建筑实例。
7 哥特建筑艺术(1学时)了解法国哥特建筑的开端、盛期法国哥特建筑、德国科隆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
8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艺术(1学时)了解佛罗伦萨大教堂、罗马的圣彼得坦比哀多、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圆厅别墅、巴洛克风格的圣彼得教堂中厅和立面9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艺术(1学时)了解古典主义、洛可可风格。
10 古代伊斯兰教建筑艺术(1学时)了解挺拔秀美的清真寺、优美的宫殿与陵墓。
11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1学时)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概况、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中国乡土建筑。
12 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1学时)了解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折中主义。
13 探索新建筑(1学时)了解生铁和玻璃建筑、英国工艺美术运动、高迪、赖特的草原住宅。
14 现代主义建筑(1学时)了解路斯、贝伦斯、格罗皮乌斯与包豪斯、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赖特、现代主义其他名师名作。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建筑艺术欣赏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Appreciation of architectural art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小学编订:FoonShion教育建筑艺术欣赏第九册美术第一课“”教案课时: 一课时教学目标:建筑艺术欣赏1.通过对古今中外建筑艺术的欣赏,建筑艺术欣赏使学生对建筑艺术有初步的了解:2.通过本课建筑艺术欣赏教学,进一步认识我国的传统建筑艺术,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感情,3.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建筑艺术欣赏促进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设计思想,培养设计童识:重点难点:重点:以我国宫廷建筑和园林建筑为教学重点。
难点:了解不同建筑的艺术特点教学准备:建筑艺术欣赏,收集易于为学生接受的各类建筑的图片、幻灯片或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一. 什么是建筑艺术?建筑艺术欣赏是占据庞大空间的立体造型艺术,是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产物,是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二.下面对每件作品进行简要的介绍:1.北京故宫建筑群(明、清)建筑艺术欣赏——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旧城的中心。
始建于明成祖永乐五年(14xx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竣工。
设计者蒯样,人称蒯鲁班。
明清两代曾对故宫不断修建和扩建。
现存大部分建筑为清代所建,但总体布局仍保持着原来的面貌:故宫占地72万余平方米,纵深961米,横宽753米。
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屋宇有9000余间.故宫四周有高达10余米的宫墙,宫墙四角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组成一座森严的城堡。
宫殿建筑是皇权的象征。
明清故宫的设计思想也是如此.它的总体规划和建筑形制均体现了封建宗法制度和象征帝王的权威。
这一点要比实际使用功能更为重要;为了显示严肃齐整的气氛,主要建筑严格对称地布置在中轴线上,次要建筑则分布在中辖线的两侧。
整个宫城共分外朝、内廷两个部分,即前朝后寝: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主,是宫城的重心。
《建筑艺术赏析》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建筑艺术赏析
课程类别:课程属类:艺术类
课程学分:3学分计划课时:40
教学组织:适用范围:全院学生
先修课程:
课程部门:教研室:
制订人:批准人:
第一部分前言
建筑,是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奇迹和最古老的艺术之一。
建筑是无声的诗歌,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建筑艺术与其他造型艺术一样,它主要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感受。
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
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
建筑艺术语言造成的意境、气氛,或庄严,或活泼,或华美,或朴实,或凝重,或轻快,引起人们的共鸣与联想。
本课程期望学生通过学习,能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综合职业能力。
了解建筑艺术就是了解历史,了解建筑艺术就是了解世界,本课程期望学生通过建筑艺术这个窗口,站在历史巨人的肩上,汲取灵感,创新未来。
一、课程的性质
《建筑艺术赏析》是面向全院学生开设的一门院定选修课,它是一门将艺术性、实用性结合起来的综合性很强的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建筑艺术自身的发展历史与风格嬗变,对大学生进行优秀文化教育、建筑艺术审美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建筑艺术审美情趣,提升大学生的建筑艺术赏析能力,补充和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大学生的人文品位、艺术修养和情感的陶冶等,具有重要价值。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人文素质与建筑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重视理论联系赏析实际。
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着重培养学生建筑艺术赏析实践能力。
3、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
4、倡导学生积极主动、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总目标: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对建筑艺术的赏析能力。
根据建筑艺术赏析项目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构建知识体系。
根据建筑艺术赏析项目要求确定能力模块。
实现目标的学习领域:建筑艺术与人类文化史、建筑艺术的风格特征、建筑文明的交流融合、世界建筑文化、世界建筑艺术作品的赏析等。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了解或掌握建筑艺术的基本知识、建筑艺术的历史发展及其审美赏析方法等,提高学生对建筑艺术作品的审美感受力和赏析能力。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创造思维,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二、分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建筑艺术发展的历史,了解建筑艺术与人类文化史的关系。
2、掌握主要风格特征建筑艺术的特点、成就及其影响,具有一定的赏析建筑艺术作品的能力。
3、运用建筑艺术审美经验迁移,提高学生对生活、艺术的审美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认识建筑艺术赏析的基本过程、方法和技巧,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赏析建筑艺术作品,提高对建筑艺术的审美层次。
2、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建筑艺术的学习,积极探索建筑艺术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3、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的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诠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建筑艺术赏析学习,感受不同建筑艺术作品中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感受建筑艺术的辉煌灿烂,领略建筑艺术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风格,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培养学生审美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通过对建筑艺术赏析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努力追求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人生境界,确定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一、必讲内容
项目一:建筑文明的滥觞:史前建筑(约2学时)
1、西亚的早期人类聚居地遗址
2、地中海与西欧的史前巨石建筑
3、巨石阵
项目二:西亚的曙光:古代两河流域与波斯建筑(约2学时)
1、从苏美尔到古巴比伦
2、亚述
3、新巴比伦
4、波斯
项目三:永恒的法则:古埃及建筑(约2学时)
1、古王国时期
2、中王国时期
3、新王国时期
4、后期
项目四:佛陀的伟力:古代印度佛教建筑(约2学时)
1、早期印度河流域的建筑遗址
2、佛教与佛教建筑的兴起与繁荣
3、贵霜王朝:犍陀罗艺术
4、笈多王朝:建筑与艺术的黄金时代
项目五:早逝的文明:古代美洲建筑(约2学时)
1、印加文明
2、特奥蒂瓦坎的建筑与城市规划
3、玛雅文明
4、托尔特克与阿兹特克建筑
项目六:西方古典传统之源:古希腊建筑(约2学时)
1、爱琴文明
2、希腊古典柱式及早期神庙建筑
3、雅典卫城:古典建筑的黄金时代
4、希腊化建筑
项目七:权力与荣耀:古罗马建筑(约2学时)
1、传统与革新
2、共和国时期
3、帝国时期
4、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
项目八:传统的融合:古代晚期与早期中世纪建筑(约2学时)
1、早期基督教建筑
2、拜占庭建筑
3、早期伊斯兰建筑
4、西欧早期中世纪建筑
项目九:上帝之城:欧洲罗马式建筑(约2学时)
1、罗马式的特征及早期发展
2、法国与西班牙罗马式
3、诺曼底与英格兰罗马式
4、意大利罗马式
5、德国与斯堪的纳维亚罗马式
项目十:圣灵之光:欧洲哥特式建筑(约2学时)
1、哥特式的起源与法国哥特式
2、英国哥特式
3、德国与中欧哥特式
4、意大利哥特式
5、西班牙与葡萄牙哥特式
项目十一:东方景观:印度、东南亚及东亚建筑(约4学时)
1、印度中古建筑
2、印度建筑艺术的传播
3、朝鲜建筑
4、日本建筑
项目十二:伊斯兰建筑的繁荣(约2学时)
1、西班牙:阿尔罕布拉宫
2、中亚与伊朗
3、奥斯曼帝国
4、莫卧儿帝国
项目十三:秩序与和谐:文艺复兴建筑(约2学时)
1、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
2、意大利盛期文艺复兴
3、文艺复兴在欧洲的传播
项目十四:巴罗克的修辞(约2学时)
1、罗马巴罗克
2、意大利其他地区的巴罗克
3、意大利以外的欧洲巴罗克
项目十五:自然与理性:新古典主义建筑(约4学时)
1、新古典主义的起源与英国新古典主义
2、法国如画式园林与新古典主义
3、德国新古典主义
4、俄国新古典主义
5、美国新古典主义
项目十六: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世纪欧美建筑(约2学时)
1、浪漫主义传统与哥特式复兴
2、法国的“帝国风格”与多彩论争
3、后期新古典主义与希腊复兴
4、世纪下半叶:历史主义的最后阶段
项目十七:古文明与现代:中国建筑(约4学时)
1、中国古代建筑
2、中国近代建筑
3、中国现代建筑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建筑艺术赏析》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为创设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教师可根据自身的素质和教学的需要,灵活设计和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
2、课堂讲授与直观教学相结合,在内容上突出重点,深入浅出。
3、课内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适当要求学生在课外欣赏建筑艺术作品。
4、采用边讲边看的形式,增强学生的视听感受。
二、评价建议
(一)对学生的评价
采用课程考核和作业完成情况、日常出勤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1.评论:60%
2.出席率:旷课一次,扣总分2分(10%)
3.平时表现:30%
(二)对教师的评价
按照学校相关规定进行。
(三)对课程体系的评价
按照《课程建设工作条例》评价。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根据课程目标、课程要求、学生实际掌握的能力为需要,以及本课程理论与实践指导等特点,本课程的教学建设由课程教材、图片实例、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材等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为一体的配套教材,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支持与服务,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材的编写与使用建议
教材的编写要体现课程的性质、价值、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以及内容标准。
主要参考资料:
《建筑艺术赏析》,聂洪达赵淑红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年。
《永恒的辉煌--外国古代建筑史(第二版)》,王其钧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
《奇妙的大千世界丛书:人类建筑史上伟大的奇迹》,《人类建筑史上伟大的奇迹》编写组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