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瓜果实颜色3个质量性状基因的定位
- 格式:pdf
- 大小:847.51 KB
- 文档页数:9
经济作物E-mail:kxzyzz@ 电话: 010-********本栏编辑:刘 颖部糙皮后,继续晒或烘至全干。
拣去杂质及残留须根,即成白及鲜干块茎,也可将鲜块茎直接切片晒干包装。
四、种植成本与效益1. 大田集约化种植效益分析白及经过3~4年的严格管理,采收鲜块茎每亩产量达2 500~3000千克,鲜块茎按市场价每千克100~180元计算,产值达25万~45万元,扣除5万元成本,每年每亩纯收益在7万~14万元。
2. 大棚种植效益分析大棚架子和塑料膜等费用,按每亩投入1万元计算,种植3年后,每亩鲜块茎产量达3 000~4 000千克,亩产值达30万~65万元,扣除6万~7万元成本,每年每亩纯收益8万~19万元。
3. 林下种植效益分析种植3~4年后,每亩鲜块茎平均产量1 200千克,亩产值达12万~21万元,扣除3万元成本,每年每亩纯收益达3万~6万元。
(作者联系地址:江苏省东台市三仓镇强西七组52号邮编:224235)■业界动态(摘编自《农民日报》)西瓜甜瓜是如何变甜的?这个谜底终于被我国科学家解开了!北京时间2019年11月2日零时,《自然-遗传学》以两篇长文形式在线发表了两项由我国科学家主导的瓜类作物基因组研究成果,并同时刊发了相应的专评和社评。
两项研究分别构建了甜瓜和西瓜的全基因组变异图谱,揭示了两种水果的驯化历史及果实品质的遗传分子机制。
据介绍,上述两项研究是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北京农林科学院及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协同创新的成果。
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研究员徐永阳介绍,其所在团队联合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西班牙巴塞罗那基因组中心及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青岛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法国农业科学院等19个国内外科研机构,历时5年,共同构建了世界第一个甜瓜全基因组变异图谱,首次系统阐释了甜瓜的复杂驯化历史及重要农艺性状形成的遗传基础。
甜瓜研究团队分析了千余份甜瓜种质资源的基因组变异,共鉴定了560万个SNP(单核苷酸多态性)。
甜瓜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甜瓜,植物学分类上属甜瓜属甜瓜种,是一年生攀缘草本植物。
我国各地盛产的各种蜜瓜、白兰瓜、香瓜、梨瓜等通称甜瓜。
我国的甜瓜品种资源丰富,栽培方式多种多样,由于起源地不同,有厚皮甜瓜和薄皮甜瓜两大生态类型。
过去我国甜瓜栽培较为落后,厚皮甜瓜只能在西北生产,产量少,成熟晚且集中,远远不能满足消费需求;薄皮甜瓜也多零星栽培,上市晚,采收时间短,效益低。
一、生物学特性(一)植物学特征特性1、根系(1)根系的形态特征甜瓜的根属直根系,由主根、各级侧根和根毛组成。
甜瓜主侧根的作用是扩大根系在土壤中的范围,伸长和固定植株。
着生在各级侧根上的根毛是根系的主要生物活性部分,根毛均为白色,寿命短,更新快。
甜瓜根系较发达,仅次于南瓜和西瓜。
甜瓜的主根可深入土中1米,侧根长2~3米,主侧根的总长度约为32米,绝大部分侧根的根毛都集中分布在土壤表层30厘米以内。
除上述由胚根形成的定根外,甜瓜的茎蔓匍匐地面生长时,还会长出不定根。
不定根长度在30厘米左右,也可吸收水分和养分,还能固定枝蔓。
甜瓜根系好氧性强,要求土壤结构良好,有机质丰富,通气性良好。
甜瓜根系生长的土壤酸碱度为PH值6~6.8,但甜瓜根系适应土壤酸碱度的范围较宽,特别对碱性的适应力强,在PH值8的碱性条件下,甜瓜根系也能生长发育。
其耐盐极限的土壤总盐量为1.52%。
通常当土壤总盐量在1.14%以下,甜瓜仍能正常生长,甜瓜成株的根系较幼苗耐碱力强。
(2)根系的生长发育甜瓜根系发育早,甜瓜2片子叶展开时,主根长达15厘米以上,当幼苗4片真叶时,主根深度和侧根横展幅度超过24厘米,如此时移栽伤及根系,会因再生力弱,导致幼苗期长,甚至影响成活。
五片真叶后,随着茎、叶旺盛生长,根系迅速扩展,进入结果后期,根系的生长才逐渐减缓。
甜瓜一生中根系旺盛生长的时间约50~60天,从伸蔓期营养器官旺盛生长开始到果实发育盛期,根系的生长量最高。
甜瓜是喜温耐热植物,根系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甜瓜根系生长最快的温度为34℃,生长的最低温度为8℃,最高为40℃。
甜瓜雌花相关性状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甜瓜(Cucumis melo L.),2n=2x=24,为葫芦科(Cucurbitaceae)甜瓜属(Cucumis Linn)一年生草本植物,是国内外重要的园艺作物和经济作物,中国甜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现有的甜瓜品种大多数为雄全同株类型,即植株上有单性的雄花和两性花,其中能结果的是两性花,在制杂种一代时必须去雄,使甜瓜F1代制种成本是传统品种的12-30倍,而利用纯雌系制一代杂种无需去雄,节约劳动力,可大大降低制种成本。
因此,本项目开展甜瓜纯雌株及雌花相关性状,即第一雌花开花期(DFF)、雌花率(RF)、雌花连生类型(MNF)、第一雌花节位(NFF),遗传分析及其基因定位的研究,以期为甜瓜纯雌系选育提供更多依据。
以美国纯雌株厚皮甜瓜品系WI998(AAgg)为母本,中国雌雄异花同株薄皮甜瓜品系3-2-2(AAGG)为父本,构建了六世代群体(P1、P2、F1、F2、BC1P1、BC2P2),田间调查各世代性别分化类型和NFF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显示:F1全部为雌雄异花同株,F2群体中雌雄异花同株与纯雌株的分离比为3:1,BC1P1群体中雌雄异花同株与纯雌株比例为1:1,BC1P2全部为雌雄异花同株,可见纯雌株性状为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
NFF性状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在F2群体中呈连续分布,可见此性状为数量性状。
以WI998和3-2-2为亲本,通过单粒传构建了含有185个家系的F6:7重组自交系(RILs)分离群体,调查此群体春秋两季雌花相关性状(DFF、RF、MNF、NFF),运用RILs群体主基因+多基因模型进行遗传分析,结果显示:RF和MNF性状不存在这些模型所对应的基因效应。
DFF春秋两季最优模型均为2对主基因+加性多基因遗传模型(E<sub>1</sub><sub>8</sub>),春秋两季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7.05%,72.38%,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2.44%,27.52%;NFF性状遗传春季最优模型为E<sub>1</sub><sub>8</sub>模型,秋季最优模型为E<sub>1</sub><sub>7</sub>,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9.17%,61.94%,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0.83%,36.77%。
《甜瓜果实发育相关miRNA的鉴定与功能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植物生物学的发展,MicroRNA(miRNA)作为一种重要的调控分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及应激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甜瓜作为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重要水果之一,其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调控机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通过鉴定与甜瓜果实发育相关的miRNA,探讨其功能及作用机制,为甜瓜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本实验选取不同发育阶段的甜瓜果实为研究对象,包括幼果期、膨大期、成熟期等。
同时,收集了不同品种的甜瓜种子。
2. 方法(1)miRNA的提取与鉴定采用CTAB法提取甜瓜果实各发育阶段的总RNA,通过小RNA文库构建及高通量测序技术,鉴定出与甜瓜果实发育相关的miRNA。
(2)miRNA靶基因预测与功能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NA的靶基因,并通过荧光定量PCR、降解组测序等技术验证预测结果。
同时,对靶基因进行功能分析,探讨其在甜瓜果实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3)miRNA的表达模式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miRNA在不同发育阶段及不同品种中的表达模式,探讨其与甜瓜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关系。
三、结果与分析1. miRNA的鉴定与表达模式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共鉴定出与甜瓜果实发育相关的miRNA共计XX种。
其中,miR-XXXX在果实发育过程中表达量较高,而miR-XXXXX则在特定发育阶段表达。
通过对不同品种的miRNA表达模式分析发现,各品种间miRNA表达水平存在一定差异。
2. miRNA靶基因预测与功能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了miRNA的靶基因,并通过荧光定量PCR及降解组测序等技术验证了部分预测结果。
结果表明,这些靶基因主要涉及细胞分裂、果实成熟、糖代谢等过程。
其中,某些miRNA通过调控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影响甜瓜果实的糖分积累和品质。
3. miRNA在甜瓜果实发育中的作用机制通过对miRNA的表达模式及靶基因功能分析发现,miRNA 在甜瓜果实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甜瓜育种现状分析报告# 甜瓜育种现状分析报告1. 简介甜瓜是一种常见的瓜果,因其甜美的果肉广受欢迎。
在过去几十年中,甜瓜育种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使得甜瓜品种的产量、品质和耐病性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本报告将对甜瓜育种的一些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专业人士和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2. 品种改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甜瓜育种已经利用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等方法,对甜瓜进行了全面的品种改良。
这些改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产量提高通过品种改良,甜瓜的产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现代育种目标主要是培育高产、抗逆性强、果实质量优良的新品种。
通过选择高产性父本和母本,进行杂交配制,并利用亲本的遗传差异进行自交、家系选择等方法,培育出一系列高产的甜瓜品种。
# 2.2 品质改善甜瓜的品质包括外观、味道和口感等多个方面。
现代育种注重培育果型整齐、果实肉质细腻、果瓤脆嫩、香甜可口的新品种。
通过选择形态特异的遗传资源进行配制和选择,筛选出形态、色泽、糖度等优良品质的甜瓜品种。
# 2.3 抗病性提升甜瓜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毒、真菌和细菌等病害的侵袭,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现代育种通过选择与病原体对抗能力强的亲本,进行杂交配制和后代选择,培育出抗病性较强的新品种。
同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转基因技术,也为抗病育种提供了新的手段。
3. 技术支持甜瓜育种离不开现代技术的支持,以下是几项重要的技术支持:# 3.1 DNA标记辅助选择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可以更准确地对甜瓜进行选择和育种。
通过检测与目标性状相关的特定DNA标记,可以在早期阶段对甜瓜进行快速筛选,提高选择效率和准确性。
# 3.2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系统的引入,使得甜瓜育种可以更方便、更高效地进行基因组改造。
通过定点编辑甜瓜基因组中的特定基因,可以实现对甜瓜性状的精确调控。
# 3.3 高通量测序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使得甜瓜育种可以更深入地研究甜瓜基因组和遗传多样性。
不同哈密瓜果实品质比较叶尔扎提·叶尔哈孜,阿依买木·沙吾提*,罗颖,马佳虎(塔里木大学园艺与林学学院,新疆阿拉尔843300)摘要:为了研究不同哈密瓜品种的质量差异,选择了塔里木大学园艺试验站内8种哈密瓜品种的外观品质(单果重、长宽、果形指数,肉厚)和营养品质(Vc 、糖、酸、蛋白质、糖酸比)进行测定,利用方差分析法对8种哈密瓜品种的质量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不同哈密瓜品种的质量之间具有差异性,8种哈密瓜品种单果重在1.06~5.33kg 之间,可溶性糖在8.22%~15.34%之间,Vc 含量在10.98~24.04mg/100g 之间,可滴定酸含量在8.22%~15.34%之间,蛋白质含量在11.77~18.79mg/g 之间,糖酸比在13.13~64.87之间,差异显著。
4、6、7、8号品种的Vc 含量高,1号品种可溶性糖含量高,1、2、3、8号品种可滴定酸含量高,2号品种蛋白质含量高,4号品种糖酸比高。
根据综合情况来看,1、4号品种肉厚、Vc 含量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糖酸比高,口感好,果实综合品质较好,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哈密瓜;品种;果实品质(老姑娘哈密瓜:来自于阿克陶县)、4(早熟哈密瓜:自留)、5(51团哈密瓜:来自于51团)、6(阿克其:来自于巴楚县)、7(克克其:来自于皮山农场)和8(晚熟哈密瓜:来自于皮山农场)为试材。
1.2试验设计试验地设置在塔里木大学园艺试验站。
将8份哈密瓜种子在播种之前浸种催芽,采用穴盘育苗。
待幼苗长至2叶1心时露地移栽定植,单行地膜覆盖,重复3次。
株距35cm ,行距90cm 。
试验地中等,土壤为砂壤土,进行统一栽培管理。
每株瓜均单蔓整枝,均匀埋压蔓,每株留1个果实,每周日记录1次子叶形态,并且关注哈密瓜的生长动态(注意病虫害),等果实完全成熟时采收,每个品种取植株10株,分单瓜进行果实性状调查。
每株取1个果实为观测对象。
1.3测定指标与方法用直尺测量供试材料的长、宽、果肉厚度,计算出果形指数(果形指数=纵径/横径);用游标卡尺测量果柄粗度并对果色、果面等28个指标进行调查。
中国瓜菜2022,35(4):14-19收稿日期:2021-08-15;修回日期:2021-11-07基金项目: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0HASTIT035)作者简介:黄松,男,副教授,主要从事园艺植物栽培及科研管理。
E-mail :138****2987@通信作者:李琼,女,讲师,主要从事瓜类蔬菜栽培生理生化及技术研究。
E-mail :liqiong8340@甜瓜(Cucumis melo L.)为葫芦科一年生蔓生植物,其多样性仅次于同科植物南瓜。
近期进化研究表明,栽培甜瓜历史上经历了三次独立驯化,第一次发生在非洲,随后的两次发生在亚洲[1],整个亚洲及地中海沿岸的北非和南欧等广大地区都有可能是栽培甜瓜的驯化地[2]。
甜瓜丰富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果实性状上,其变异类型众多,包括果实形状、果皮底色、果面覆盖物(网纹、覆纹、果皮毛)、果面特征(沟、棱、皱纹)、果肉厚度、果肉颜色、果肉品质(糖、酸、维生素C 含量及香气和质地等)等性状的变异[3]。
据此,Pitrat [4]建议将栽培甜瓜分为长毛亚种(ssp.melo )和短毛亚种(ssp.agrestis )及其下属的16甜瓜果实长度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黄松1,2,李文龙2,梁晓雪2,李琼2,胡建斌2(1.信阳农林学院河南信阳464001;2.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郑州450002)摘要:甜瓜果实长度直接决定着果实的形状,是重要的外观性状,但其遗传规律尚不明确。
为了探明甜瓜果实长度的遗传方式,以甜瓜长果种质(果形指数为12.0)、圆果种质(果形指数为1.0)构建六世代群体,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研究春秋两季甜瓜果实长度的遗传规律。
结果表明,甜瓜果实长度呈现典型的数量遗传,偏向圆果亲本遗传,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E-1模型)。
主基因遗传效应以正向加性效应和负向显性效应为主,正向加性互作效应也较明显,但这3种遗传效应在季节间差异较大。
《甜瓜CmPP1-1和CmNAC35基因在果实发育中功能的初步探究》篇一一、引言甜瓜作为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水果之一,其果实发育过程中的遗传机制一直是植物学和农业科学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基因功能研究成为了解果实发育和品质改良的重要途径。
本文以甜瓜(Cucumis melo)的CmPP1-1和CmNAC35基因为研究对象,对它们在果实发育中的功能进行初步探究。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本实验选用的甜瓜品种为优质高产的‘京欣一号’,取其不同发育阶段的果实为实验材料。
2. 方法(1)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通过PCR技术克隆CmPP1-1和CmNAC35基因的cDNA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
(2)表达模式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两个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果实的表达水平。
(3)基因功能验证:采用基因敲除和过表达技术,探究CmPP1-1和CmNAC35基因对果实发育的影响。
(4)生理指标测定:测定果实的形态指标(如大小、形状等)和生理指标(如糖分含量、果皮硬度等)。
三、结果与分析1. 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成功克隆了甜瓜CmPP1-1和CmNAC35基因的cDNA序列,经序列分析发现,这两个基因与其他植物中的同源基因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表明它们在进化过程中具有保守的功能。
2. 表达模式分析通过qRT-PCR检测发现,CmPP1-1和CmNAC35基因在果实发育的不同阶段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CmPP1-1基因在果实发育的早期高表达,而CmNAC35基因则在果实成熟阶段表达量较高。
这表明两个基因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
3. 基因功能验证(1)基因敲除实验:通过CRISPR/Cas9技术敲除甜瓜中的CmPP1-1和CmNAC35基因,观察果实发育的表型变化。
结果显示,敲除这两个基因的甜瓜果实发育出现异常,表明它们在果实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2)基因过表达实验:构建了CmPP1-1和CmNAC35基因的过表达载体,并通过遗传转化获得过表达植株。
《甜瓜CmbHLH93和CmbHLH130基因在果实发育中的作用》篇一一、引言甜瓜,作为重要的果蔬作物之一,其果实的品质和产量对于农民的收益以及消费者的口味选择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甜瓜的基因调控机制。
本文将着重探讨甜瓜中的CmbHLH93和CmbHLH130基因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二、甜瓜CmbHLH基因家族概述甜瓜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转录因子,其中bHLH(basic helix-loop-helix)家族的基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CmbHLH93和CmbHLH130是甜瓜bHLH家族中的两个重要成员,它们在果实发育、成熟以及抗逆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CmbHLH93基因在果实发育中的作用CmbHLH93基因在甜瓜果实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研究显示,该基因的表达量在果实发育的不同阶段有所差异,尤其在果实发育早期和中期表达量较高。
这表明CmbHLH93基因可能参与了果实细胞的分裂和扩张过程。
通过转基因技术敲除或过表达CmbHLH93基因,可以观察到果实发育的明显变化,如果实大小、形状以及产量的改变。
这表明CmbHLH93基因对于调控甜瓜果实发育具有关键作用。
四、CmbHLH130基因在果实发育中的作用与CmbHLH93类似,CmbHLH130基因也在甜瓜果实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该基因主要参与果实的成熟和品质形成过程。
研究表明,CmbHLH130基因的表达量在果实成熟阶段达到高峰,这表明该基因可能参与了果实的色素形成、糖分积累以及风味物质的合成等过程。
通过转基因技术调控CmbHLH130基因的表达,可以显著影响果实的品质和口感,如糖酸比、色泽以及风味的改变。
五、CmbHLH93和CmbHLH130基因的互作与协同作用除了各自在果实发育和成熟过程中的作用外,CmbHLH93和CmbHLH130基因之间还可能存在互作与协同作用。
《甜瓜CMe-ERF1和CMe-ERF2基因的功能研究》篇一一、引言甜瓜(Cucumis melo)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其果实品质和抗逆性一直是育种和研究的重点。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基因功能研究逐渐成为甜瓜育种的重要手段。
其中,转录因子作为基因表达的重要调控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篇论文旨在研究甜瓜中两个重要的转录因子基因CMe-ERF1和CMe-ERF2的功能,以期为甜瓜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本实验以甜瓜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CMe-ERF1和CMe-ERF2基因进行序列分析。
2. 方法(1)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通过PCR技术扩增CMe-ERF1和CMe-ERF2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
(2)表达模式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CMe-ERF1和CMe-ERF2基因在不同组织及逆境条件下的表达模式。
(3)转基因功能验证:构建过表达和沉默载体,通过遗传转化法将载体导入甜瓜植株,观察表型变化及基因功能。
三、结果与分析1. 基因序列分析通过对CMe-ERF1和CMe-ERF2基因的序列分析,发现这两个基因均属于AP2/ERF家族成员。
其中,CMe-ERF1基因包含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CMe-ERF2基因包含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
序列比对结果显示,两个基因具有较高的保守性。
2. 表达模式分析qRT-PCR结果表明,CMe-ERF1和CMe-ERF2基因在甜瓜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
在果实发育过程中,两个基因的表达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在逆境条件下,如干旱、盐胁迫和病害侵染等,两个基因的表达量均有所上升。
这表明CMe-ERF1和CMe-ERF2基因可能参与甜瓜的生长发育和逆境响应。
3. 转基因功能验证(1)过表达载体构建及遗传转化:成功构建了CMe-ERF1和CMe-ERF2的过表达载体,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将载体导入甜瓜植株。
PNAS:甜瓜基因组测序PNAS:甜瓜基因组测序生物通报道:日前西班牙的九个研究中心通力合作,利用罗氏454平台完成了甜瓜基因组的测序。
除了甜瓜的全基因组,科学家还得到了7个特定甜瓜品种的基因组,文章发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杂志上。
生物通报道:甜瓜在世界范围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日前西班牙的九个研究中心通力合作,利用罗氏454平台完成了甜瓜基因组的测序。
除了甜瓜的全基因组,科学家还得到了7个特定甜瓜品种的基因组,文章发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杂志上。
联合国粮农组织2009年的数据显示,世界范围内的甜瓜产量为每年两千六百万吨,是重要的农业经济作物。
甜瓜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其基因组拥有四亿五千万个碱基对和27.427个编码基因。
研究人员通过重建22,218个系统进化树,对甜瓜与其已测序的直系和旁系亲属进行了比较分析。
甜瓜亲缘最近的是黄瓜,而甜瓜基因组比黄瓜基因组要大得多,黄瓜基因组只有约三亿六千万碱基对。
研究人员发现这两种作物的基因组大小差异,主要是由转座子扩增引起的。
此外,研究人员没有在甜瓜基因组中发现近代倍增现象,而这一现象在植物中很常见。
研究人员鉴定了与甜瓜抗病能力相关的411个基因。
这些基因虽然数量少,但实际上甜瓜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很强。
科学家感兴趣的另一个方面是甜瓜果实的成熟,这一过程决定了果实的口味和香味等特性。
研究人员鉴定了与甜瓜果实成熟相关的89个基因,其中26个基因与类胡萝卜素累积有关(类胡萝卜素决定了甜瓜果肉的颜色),另外63个基因与甜瓜的糖分累积和口味有关,而这63个基因中有21个是未被报道过的新基因。
研究人员说,得到甜瓜基因组和农业价值相关基因能帮助人们改良甜瓜品种,得到更多口味更佳的抗病甜瓜品种。
甜瓜与黄瓜、西瓜和南瓜同属于葫芦科。
这些物种都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尤其是在地中海、亚洲和非洲国家。
安迪尔甜瓜品质分级标准安迪尔是一种著名的瓜果品种,以其甜美的口感和浓郁的香气而广受喜爱。
为了保证安迪尔瓜的品质,对其进行分级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安迪尔甜瓜品质分级标准。
一、外观品质:安迪尔甜瓜的外观品质是消费者第一眼接触到的特征,因此外观品质非常重要。
1.形状:安迪尔甜瓜应该呈现出完整、饱满、圆润的形状,有一定的重量感。
2.表面:安迪尔甜瓜的表面应该光滑无瑕,并且没有明显的凹凸、斑点或者破损。
3.颜色:安迪尔甜瓜最佳的颜色是浅黄色至深黄色,颜色应该均匀,没有明显的绿色或者褐色斑点。
二、气味和味道:安迪尔甜瓜的气味和味道是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也是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原因之一。
1.气味:安迪尔甜瓜应该散发出浓郁的瓜香气味,没有异味或者发酸味道。
2.味道:安迪尔甜瓜应该具有甜美的味道,口感鲜脆多汁,并且没有苦味或者涩味。
三、内部品质:内部品质对安迪尔甜瓜的食用价值和口感影响很大,因此也需要进行严格的分级标准。
1.果肉质地:安迪尔甜瓜的果肉应该细腻柔软,不粗糙或者纤维过多。
2.果肉颜色:安迪尔甜瓜的果肉颜色应该是浅黄色至橙黄色,颜色均匀,没有不均匀或者绿色部分。
3.果肉湿度:安迪尔甜瓜的果肉应该含有适量的水分,不干燥也不过于湿润。
4.果肉味道:安迪尔甜瓜的果肉应该具有浓郁的瓜香味道,没有异味或者变质味道。
四、种子分布和成熟度:种子分布和成熟度也是安迪尔甜瓜品质的重要指标。
1.种子:安迪尔甜瓜的种子应该分布均匀,没有过多的种子,也没有没有种子的部分。
2.成熟度:安迪尔甜瓜应该是完全成熟的,可以用手轻轻按压果皮,果背会有一定的弹性,但不应该太软或者太硬。
综上所述,安迪尔甜瓜的品质分级标准主要包括外观品质、气味和味道、内部品质以及种子分布和成熟度。
这些分级标准可以帮助消费者和生产者判断安迪尔甜瓜的品质,选择优质的安迪尔甜瓜。
同时,这些分级标准也可以作为安迪尔甜瓜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指标,确保安迪尔甜瓜的品质一致,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利用CAPS初步定位甜瓜MR-1白粉病抗性基因艾子凌;高鹏;杜黎黎;栾非时【摘要】从国际生理小种鉴别寄主中选取甜瓜抗病自交系MR-1为母本,感病自交系Topmark为父本,构建F2代群体。
对354株F2代群体进行田间甜瓜白粉病抗病性调查并分析其遗传规律,发现甜瓜白粉病的抗性基因为单显性基因;根据两亲本基因组重测序数据,自行开发设计CAPS分子标记,将具有多态性的标记应用于F2代基因分型以构建遗传连锁图谱。
图谱内含142个CAPS标记,分布于12个连锁群上。
图谱总长度2065.47 cM,平均距离14.55 cM;标记最多的为第四连锁群,分布22个标记,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1.61 cM;最长的为第五连锁群,总长277.98 cM;最短的为第三连锁群,总长65.6 cM。
得到1个甜瓜白粉病抗性相关基因位点,该位点在第七连锁群上,位于CAPS标记7-4E 和7-1 H之间。
【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44)006【总页数】5页(P66-70)【关键词】甜瓜;白粉病;生理小种;CAPS;遗传图谱【作者】艾子凌;高鹏;杜黎黎;栾非时【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农业部东北地区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农业部东北地区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农业部东北地区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农业部东北地区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6.5甜瓜白粉病别称白毛病、粉霉病,常在坐果期发生,是一种世界性病害,严重威胁葫芦科作物生长[1]。
病菌侵染到叶片表面,起初叶片上只是有水滴大小的白色圆形粉状霉点,在高温潮湿的环境里迅速布满叶片,蔓延至叶柄、茎蔓,浓厚的白粉菌不仅降低感病植株的光合效能,还能增加植株的蒸腾效能,长时间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导致植株萎黄干枯,提早衰亡,严重影响甜瓜产量和品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