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 基因与人体性状
- 格式:ppt
- 大小:7.99 MB
- 文档页数:26
第2章第3节(第3课时)染色体、基因与性状
一、设计意图
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基因在染色体上,是DNA的片段。
这些知识比较抽象,也远离学生的生活。
因此,本课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染色体图,并结合图片讲解,让学生了解基因与性状决定有关。
再进一步演示染色体的结构图,让学生明确染色体、DNA、基因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知道基因与染色体、DNA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分析图片,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认识基因与染色体、DNA、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中国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的贡献,激发爱国情感。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与染色体、DNA的关系
难点:基因的含义
四、教学准备
图片、介绍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资料,电脑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第2章第3节(第1课时)性状与遗传
一、设计意图
遗传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
遗传的概念是学习遗传规律的基础。
性状是表示遗传现象的指标之一.因此,通过举例、现场调查、分析讨论和归纳,了解性状、相对性状和遗传的概念,以及性状的普遍性.教师可以用实物、图片、标本等手段,引导学生思考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引入性状的概念。
再利用已有的资料引导学生知道相对性状的概念及其应用,遗传的概念也就能顺利引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性状、相对性状和遗传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分析人体及其它生物的形态特征,知道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
②通过归纳同种生物体性状的异同,知道遗传的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生物体的性状,初步体会生物体的丰富多彩,学会关爱生命.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性状、遗传的概念
难点:相对性状的概念及其应用
四、教学准备
图片、实物、电脑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第2章第3节(第5课时)基因与人体性状一、设计思路人体的内环境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基础,内环境的稳定依赖于各系统功能的协调,而各系统功能的协调则依赖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
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否正常,与该个体的基因组以及发育环境有关。
《生物的变异》是本章第3节第3课时的内容,本节主要内容包括变异、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概念,引起变异的原因,变异的应用。
教学过程中,首先从学生看全班的集体照,认一认照片中的学生引入,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得出变异的概念;再由学生例举身边生物变异的事例认识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然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讨论引起变异的原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 p63“思考与讨论”麦粒的变异能否遗传,认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生命科学问题的能力;最后利用本节拓展视野中提供的和学生收集的资料,介绍我国运用杂交和转基因技术改变生物性状的实例,让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体会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变异及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②知道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③知道变异的意义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举例认识变异。
②通过分析讨论认识变异的原因。
③通过交流介绍我国在生物变异方面取得的成就,知道人类利用生物变异为自身服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了解我国在生物变异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②体会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及其应用。
难点: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及其应用。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的制作学生准备:收集我国运用生物变异为自身服务的视频资料(袁隆平—杂交稻之父、太空育种、转基因大豆、胎儿筛选等)、实物(如玉米、辣椒等的变异品种)五、教学过程附录:实验方案。
第2章第3节(第2课时)观察人体的几种性状
一、设计意图
人体的性状多种多样,有很多性状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
学生通过照镜子观察自己与同学,学会观察和确定人体常见的一些(相对)性状,以便于在课后利用课堂所学的知识分析、了解自己与父母在这些性状表现上的异同,从而初步学会如何观察人体的性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观察并确认人体的某些性状。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照镜子和同学间的互相观察,学会观察人体的某些性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自己和其他同学的性状,学会正确认识自我,认同自我。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人体某些性状的辨别
难点:人体某些性状的辨别
四、教学准备
小镜子、图片、人体性状调查表、电脑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第2章第3节(第4课时)人类的性别决定
一、设计思路:
人的性别决定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性别这一性状是多个性状的综合体现。
它主要由人的性染色体决定。
在此课中,学生通过摸棋子的游戏活动,填写活动内容,分析自己活动的结果,归纳分析出生男生女的原因和机会相等的规律,进一步理解性状与染色体和基因的关系,学会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类的性别决定与性染色体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摸棋子的游戏活动,知道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生男生女的奥秘,学会认同自我,关爱他人。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常染色体,性染色体,人类的性别遗传
难点:人类的性别遗传规律
四、教学准备:
围棋子,信封,活动表,实物投影仪,电脑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附活动及表格:
1.活动:
①每组同学准备两个信封,一个信封上写“父亲”,另一个信封上写“母亲”。
每个信封内装两颗围棋子,写有“父亲”的信封内装一个白子,一个黑子,白子代表含X染色体的精子,黑子代表含Y染色体的精子,而写有“母亲”的信封内放两个白子,都代表含有X染色体的卵细胞。
②两个同学一组,两人分别从两个信封内随机各抽取1个棋子,放在桌面上,如果是1个白子和1个黑子,代表生出的是个男孩。
如果是2个白子,代表生出的是个女孩。
在表格内记录实验的结果并将棋子放回信封中。
③交换信封,重复步骤②。
④将整个活动重复三次,并将结果记录在下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