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沟通》第二章第三节人际认知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4.65 MB
- 文档页数:46
第二章人际认知许多刚接触心理学的人都有一种误解,认为学习心理学能帮助人猜透对方的心思,从而对心理学抱有极大的神秘感和极高的期望值。
听说心理实验室有不少仪器,于是首先打听有没有测谎仪。
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认为,解释别人的行为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基本爱好,即使是对陌生人甚至虚构人物也不例外。
因为这样做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预测我们的社会世界,在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里面,人们更渴望能准确地把握交往对象的行为动机,准确地定位双方的关系,这样我们才知道做出什么样的交往行为才是得体的,才能对他人的言行做出适宜的反应。
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所以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一双慧眼,不被他人的表面行为所迷惑,这就需要由较高的人际认知能力。
第一节人际认知概述知人者智,知己者明。
所谓明智之人就是能够清楚地认识自己、他人及自己与他人关系的人。
能准确认识自己,需要发展水平较高的自我意识;能清楚地认识他人及自己的人际关系,则需要良好的人际认知能力。
一、人际认知的含义在社会心理学中,人际认知也被称作人际知觉、社会认识或社会知觉、对人认知、对人知觉,等等。
概念解释也是各执一词,界定不一。
我认为,从认识形式上看,“认知”与“知觉”都属于认识范畴。
“认知”包含了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诸多认识形式,而知觉只是其中一个认识形式,主要是对事物整体的感性的反映。
从反映对象看,“社会”范围最大,应该包含对自我、他人和彼此关系的反映;“人际”次之,指对他人及彼此关系的反映。
在众多定义中,对“知觉”和“认知”的范围应用在社会心理学时有没有区别,学术界有两种看法:有学者认为社会知觉是社会认知的下位概念,原因是普通心理学中的概念体系;也有人主张二者并无实质性区别,原因是社会认知属于对人知觉,在知觉同时也常常自动化地完成了其他认知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从人际关系心理学的角度使用“人际认知”来表达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中的认识活动是比较合适的。
对自我的认识归属于人格心理学范畴,属于对个体心理的研究。
人际沟通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基本理论(一)人际认知理论1.人际认知认知是指人的认识活动,人际认知则是指个体推测与判断他人的心理状态,动机或意向的过程。
个体与个体之间正是通过相互认知而实现情感互动的。
人际认知包括对他人的仪态表情、心理状态、思想性格、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认知。
2.认知效应心理学将人际认知方面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相互作用称为人际认知效应。
(1)首因效应亦称第一印象,是指人在与他人首次接触时,根据对方的仪表、打扮、风度、言语、举止等所做出的综合性判断。
日常生活中的“第一印象”或“先入为主”的效果在社会认知过程中对人的认知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在第一印象中,外表是影响第一印象的主要因素,同时一个人在言谈举止中表现出的性格特征也在形成第一印象中起着重要作用。
(2)近因效应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往往会比较重视新的信息,而相对忽略陈旧的信息。
此种在人际认知中,因最近或最后获得的信息而对总体印象产生最大影响的效应即为近因效应。
(3)社会固定印象亦称刻板印象,是指某个社会文化环境对某一社会群体所形成的固定而概括的看法。
如社会的固定印象为:商人精明、知识分子文质彬彬、女性温柔等。
一般社会固定印象往往不以直接经验为根据,也不依据可靠的事实材料为基础,而是以习惯的思维为基础形成固定的看法,这种固定的印象可导致对他人认知的偏差。
(4)晕轮效应亦称月晕效应或光环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对一个人某种人格特征形成印象后,以此来推测此人其他方面的特征,从而导致高估或低估对方。
晕轮效应可分为正晕轮和负晕轮,正晕轮是指将对方的好印象向其他方面扩大、推广,高估对方;负晕轮则是指将对方的不良印象向其他方面扩大、泛化,低估对方。
(5)先礼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向对方提出批评意见或某种要求时,先用礼貌的语言行为起始,以便对方容易接受,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先礼是一种让对方建立人际认知的过程,因为先礼体现善意和诚恳,便于对方接受批评、意见或要求。
人际沟通学第一章人际交往论第一节人际交往的概述一、人际交往的概念♦交往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形式♦是社会成员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人们应用语言符号系统和非语言符号系统相互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主观:思想、情感、态度客观:物质、能量、信息♦二、人际交往的本质♦1、人们对爱和友谊的体验只能通过人际交往才能实现。
♦这种需要的最重要一点是平等、一致和认同,即无差别化。
2、人际交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3、交往是个体发展的必要条件人际交往的本质就是信息交流的过程三、人际交往的意义与功能1、交往是获得信息、有利成才的环境因素“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2、交往能使人的感情需要得到满足同家人交往能使你享受到天伦之乐;同恋人交往能使你品尝到爱情的甘甜;孤独时候,交往会给你带来安慰;忧愁的时候,交往会使你得到快乐。
3、交往有助于丰富人的阅历和社会知识♦人际交往的功能♦1、信息沟通功能一个苹果~一个苹果==一个苹果一个思想~一个思想==两个思想♦2 、心理保健作用♦3 、自我认识功能人以他人为镜参照他人的评价♦4 、人际协调功能♦四、人际交往要素♦交往主体;----从事交往活动的人;是先决条件♦交往媒体;----语言符号系统与非语言符号系统;是交往的神经系统♦交往情景;----主客观条件的总和《心境,时间,环境和物质条件》五、人际交往的尺度与原则1、自尊与尊人自尊是可贵的,人的自尊心不能太弱,但也不能只尊已不尊人,“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2、信赖与轻信人与人之间应该是肝胆相照、互相信赖。
信赖决不是轻信,轻信就是盲从,即对人事不加观察分析,没有自己的主见,人云亦云。
3、坦诚与轻率♦人与人之间要坦率诚恳,立身处世要刚正不阿,为人办事要诚心诚意,做到言之有物,行之有理。
♦坦诚并不等于简单轻率,信口开河。
♦如果只图一时痛快,凭主观想象断言;不看对象,不讲方式方法,不分场合地点,不顾后果乱说,就不会搞好人际间的交往。
4、律已与待人♦对已严,对人宽.“君子宽以待人,严于责已”♦以宽容的态度待人,是以理解为基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