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间质性疾病诊断治疗进展
- 格式:ppt
- 大小:1.95 MB
- 文档页数:23
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研究进展摘要:间质性肺疾病属于一组弥漫性疾病,它主要影响肺泡腔和肺间质,出现慢性炎症和肺间质纤维化。
近年来,间质性肺病的发病率有所增加,新的治疗方法的范围也有所扩大。
间质性肺病包括范围广泛的疾病,病因复杂,治疗方案有限。
间质性肺病包括范围广泛的疾病,病因复杂,治疗方案有限。
本研究回顾了治疗间质性肺病的临床进展,目的是有效和安全地治疗间质性肺病。
关键词:间质性肺疾病;治疗进展;肺康复;综述Abstract: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 are a group of diffuse diseases that primarily involve the alveolar cavity and interstitial spaces of the lungs and are characterised by chronic inflammation as well as interstitial fibrosis.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increasing incidence of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the scope for research intonew treatments for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has expanded.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nvolves a large number of diseases with complex etiologies and limited therapeutic options. This articlereviews advances in the clinical management of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with the aim of treating it effectively and safely.Keywords: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treatment advances;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review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 )属于一组异质性和弥漫性的疾病,主要侵犯肺泡单位和肺泡周围组织,主要影响肺间质。
间质性肺病治疗现状和进展一、间质性肺病治疗的现状不仅有许多种原因可导致弥漫性间质性肺病,而且其病理特征也有多种不同的表现。
因此,需临床医生根据不同的病因所引起的不同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类型等多面作出正确的诊断后,在实施相应的治疗"这样不仅增加了治疗的成功率,再很大程度上缩短了病程,同时又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等等。
目前根据不同间质肺病的种类采取的治疗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感染性间实质性肺炎以色列Krame在对45例免疫功能正常的弥漫性肺病患者进行开胸肺组织活检的临床研究发现,2例患者诊断为感染性肺疾病,占4.4%,结核和病毒感染各1例。
而3例免疫功能低下的弥漫性肺病患者的开胸肺组织活检结果显示,感染性肺疾病13例,占33.3%,感染病原包括结核、巨细胞病毒、腺病毒和其它病毒、曲霉菌、卡肺孢子虫等。
因此,对原因不明性弥漫性间实质性肺病来说,不论其时否伴有免疫功能低下,或在临床上是否有明确的感染征象,均有感染的可能在无确切诊断依据时,应经肺组织活检病理确定,明确感染病因后选择相应特异性治疗。
否则,可能因单一不适当应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产生严重后果。
2 非感染性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在确定因非感染性因素导致的弥漫性肺间实质性病变后,则可在综合评估病情后可考虑选择以下不同的治疗措施。
2.1糖皮质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在治疗非感染性弥漫性肺间质性疾病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主要用于肺泡或肺间质中有炎性渗出性、增殖性改变的大部分良性病理生理过程,包括特发性间质性肺炎、风湿免疫病所致的间质性肺病、药物所致的肺间质性改变、肺血管炎、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等。
而对肺部已形成的纤维化改变或其他不伴有炎性渗出性改变的疾病而言,则疗效甚微,有可能表现为以激素副作用为主的临床过程,如特发行肺间质纤维化晚期蜂窝肺、肺泡蛋白沉积症和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等。
由于非感染性弥漫性肺间实质性病变的病因种类繁多,下面以/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所选择的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方案举例说明。
间质性肺病治疗的研究进展何渝娇1,李风森2*(1.新疆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2.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摘要:间质性肺病的病因繁多病机复杂,患病率逐年升高,可因弥漫性肺部病变导致肺功能下降,呼吸衰竭,而导致死亡。
目前中医、西医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
本文总结归纳了该病中西医治疗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中西医治疗本病提供临床思路。
关键词:间质性肺病;中医治疗;西医治疗;研究进展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一组肺异质性疾病,包括200多个以肺实质广泛纤维化和/或炎性异常为特征的肺实质病变[1]。
发病原因是肺泡上皮细胞的异常修复造成细胞外基质的大量分泌,进而造成肺组织结构和功能的不可逆损伤,形成肺纤维化。
肺纤维化主要累及肺泡和肺间质的弥散性、致死性的肺部疾病,是所有ILD的终末期。
呼吸衰竭是ILDs晚期或急性恶化后的常见并发症,其预后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相对较差的。
目前对该病病因、诊断及治疗的研究也在增加,引起越来越多医者对该病的重视,但仍未给出明确指南。
近年来,由于环境恶化,ILD的发病率、患病率正在逐年增高[2]。
ILD其病因繁多病机复杂,分类及亚型多,其中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预后最差的,而结缔组织疾病相关的ILD(CTD-ILD)预后相对更好[3]。
尽管所有ILD患者急性呼吸衰竭的死亡率都很高,但与其他纤维化ILD患者相比,IPF因急性呼吸衰竭住院后的一年死亡率更高(分别为87%和71%)[4],其预计生存期为2~3年[5],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发作(AE-IPF)的中位生存期在22天至4.2个月之间[6]。
本文将对间质性肺病在国内外流行病学的发病特点、诊断的更新、中医及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等做一综述。
1间质性肺病在国内外的流行病学特点随着呼吸系统疾病谱的变化以及对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DILD)诊治水平的提高,肺间质纤维化的研究日益深入。
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间质性肺疾病是一组主要累及肺间质的复杂性肺部疾病。
其中包括了特发性肺纤维化、过敏性肺炎、结节病、以及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等。
近年来,随着相关研究课题和大型随机对照试验的不断涌现,一些有望改变间质性肺疾病治疗现状的新疗法已开始显现。
目前认为,对于某些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而言,其治疗的最好目标,可能仅仅是控制症状;但对另一些患者而言,则有可能实现其病情的稳定、甚至达到缓解。
为了对一些可提示为某种具体间质性肺疾病的特征性病史和体征加以总结,并为相关的非专科医生,提供一些间质性肺疾病诊断和管理方面的经验与建议,来自英国 Portsmouth 市 Alexandra 皇后医院的胸部放射科顾问医师Wallis 等,在近期的 BMJ 杂志上发表文章,综述了间质性肺疾病在诊断和管理方面的相关问题及研究进展。
间质性肺疾病的发病率特发性肺纤维化是最常见的间质性肺疾病。
据估计,其在英国、欧盟、和美国发病率,分别为每 10 万人口 7.44 例、23.4 例和 63 例。
特发性肺纤维化、过敏性肺炎、结节病、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是人们在临床实践中最常遇到的间质性肺疾病。
而其他的间质性肺疾病则较为罕见。
间质性肺疾病的分类间质性肺疾病是一组具有不同预后和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疾病。
其中,许多疾病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比如,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不足 3 年;急性间质性肺炎还可能使患者很快死亡。
但也有一些间质性肺疾病(如结节病),可以不治而愈。
将患者早期转诊给专科医生,对于间质性肺疾病的准确诊断、患者预后、及其适当管理策略的实施等,具有重要意义。
但一项针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队列研究显示,相关患者从呼吸困难出现到转诊至专家中心的中位数时间长达 2.2 年。
该研究还发现,转诊延迟与患者较高的死亡风险相关;而且,这种相关性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无关。
此外,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和分类,也会影响患者进入许多目前正在进行中的药物试验的可能性。
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合并快速进展性肺间质病变的诊治进展皮肌炎是一类以皮肤和肌肉受累为典型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合并其他内脏器官受累,其中间质性肺病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
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抗体阳性DM一类特殊的亚型,其特征是具有DM典型的皮损而无或仅有轻微肌肉受累,但高达50%〜100%的患者会出现ILD, 尤其是快速进展的肺间质病变病情进展讯速,死亡率高。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MDA5+DM合并RPILD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生物标志物、风险预测模型及治疗策略等展开了一系列研究,但总体死亡率仍居高不下,治疗仍充满挑战。
一、MDA5+DM-RPILD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1.概念关于RPILD的概念目前尚未达成普遍共识,主流文献一般参考美国胸科协会对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进行性肺纤维化的概念对其定义,即呼吸困难和影像学表现(CT) 在1个月内恶化,或在呼吸道症状出现后的3个月内进展为呼吸衰竭。
依据这一定义,MDA5+DM患者发生RPILD的比率为39%~78%02.病因MDA5+DM患者发生RPIL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推测可能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环境因素:MDA5是由IPIHl基因编码的视黄酸诱导基因I (RIG-I )样受体(RLRS)之一,是病毒dsRNA 的关键感应蛋白。
多种病毒,如甲型肝炎病毒、柯萨奇B病毒、肠道病毒和鼻病毒等均可通过产生I型干扰素和其他炎性细胞因子促进MDA5高表达。
Wang等报道抗MDA5抗体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C)VlD-19)患者中也普遍存在(132/274),且该抗体滴度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预后不良。
因此,有观点认为病毒感染可能是MDA5+DM发展的始动因素之一。
日本一项大型队列研究显示MDA5+DM 患者ILD主要发生在10月至次年3月居住在淡水附近的人群中,再次表明环境因素在诱发MDA5+DM-ILD中发挥一定作用。
间质性肺病诊疗报告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LD)诊疗报告一、定义与分类间质性肺病是一组影响肺部间质的疾病,表现为肺泡壁和肺间质的炎症和纤维化。
ILD可分为两大类:已知原因的ILD(如职业暴露、药物相关、结缔组织疾病等)和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如特发性肺纤维化、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等)。
二、临床表现1. 呼吸困难:活动后加重。
2. 持续干咳。
3. 胸痛。
4. 指(趾)甲床出现杵状指。
5. 呼吸急促、乏力。
三、诊断方法1. 病史采集:了解职业暴露史、药物使用史、家族史等。
2. 体格检查:听诊肺部是否有异常音。
3. 影像学检查:胸部X光或高分辨率CT(HRCT)。
4. 肺功能测试:评估肺通气和换气功能。
5.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炎症标志物、自身免疫抗体等。
6. 支气管镜检查:必要时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或活检。
7. 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活检获取肺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分析。
四、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抗炎药、免疫抑制剂、抗纤维化药物等。
2. 支持治疗:氧疗、肺康复、营养支持等。
3. 肺移植:对于严重且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4. 病因治疗:针对已知原因的ILD进行特定治疗。
五、预后评估ILD的预后因病因、病程、治疗反应等因素而异。
特发性肺纤维化等类型的ILD预后较差,而某些与结缔组织疾病相关的ILD可能通过治疗原发病而改善。
六、患者教育1. 鼓励戒烟。
2. 避免职业和环境暴露。
3. 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
4. 了解疾病信息,遵医嘱服药。
七、随访与监测1. 定期复查胸部影像学和肺功能。
2. 监测药物治疗的副作用。
3. 评估症状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请注意,本报告为模板性质,具体诊疗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