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 相空间和玻耳兹曼分布律
- 格式:ppt
- 大小:344.50 KB
- 文档页数:17
玻尔兹曼分布定律是覆盖系统各种状态的概率分布,概率测量或频率分布。
当存在保守的外力(例如重力场,电场等)时,气体分子的空间位置不再均匀分布,并且在不同位置分子数密度也不同。
玻尔兹曼分布定律描述了在保守外力或保守外力场的作用下处于热平衡状态的理想气体分子的能量分布。
L. E. Boltzmann将麦克斯韦分布定律扩展到外力场的情况。
在相同的宽度范围内,如果E1> E2,则能量DN1大的粒子的数量少于能量DN2小的粒子的数量,并且状态是粒子优先占据较小的能量,这是玻尔兹曼的重要结果分配法。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传播,物理和化学界逐渐接受道尔顿的“原子分子模型”,但是原子和分子的确凿证据尚未得到发现。
这时,出现了更强大的科学成就,即热力学的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热力学原则上解决了化学平衡的所有问题。
1892年,物理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Ostwald)试图证明没有必要将物理和化学问题减少到原子或分子之间的机械关系。
他试图赋予“能量”与物质对象相同的状态,甚至使物质恢复能量。
他提出“世界上所有现象都仅由时空的能量变化构成”。
在统计中,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是一种特殊的概率分布,以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和路德维希·玻尔兹曼的名字命名。
它首先被定义并在物理学中用于描述(特别是在统计力学中)粒子在理想气体中自由移动而不与固定容器中的其他粒子相互作用的速度,除了粒子与其热环境之间的非常短时间的碰撞之外通过交换能量和动力。
在这种情况下,粒子是指气态粒子(原子或分子),并且假定粒子系统达到了热力学平衡。
当这种分布最初是从1960年的麦克斯韦启蒙运动中获得的时,玻尔兹曼对这种分布的物理起源进行了许多重要的研究。
粒子速度的概率分布表明哪个速度更有可能:粒子具有从分布中随机选择的速度,并且比其他选择方法更有可能处于速度范围内。
分布取决于系统温度和颗粒质量。
Maxwell Boltzmann分布适用于经典理想气体,这是理想的真实气体。
统计力学中的玻尔兹曼分布与平均能量统计力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的统计规律的学科。
玻尔兹曼分布是统计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在热平衡状态下,粒子在不同能级上的分布情况。
本文将介绍玻尔兹曼分布的基本原理,并探讨平均能量的计算方法。
在统计力学中,玻尔兹曼分布是描述粒子在不同能级上分布的概率分布函数。
它的形式可以由玻尔兹曼因子推导得出。
玻尔兹曼因子是指在热平衡状态下,粒子在不同能级上的分布比例与能级的能量之间的关系。
根据玻尔兹曼因子的定义,玻尔兹曼分布可以写成以下形式:P(E) = (1/Z) * exp(-E/kT)其中,P(E)表示粒子在能级E上的分布概率,Z是归一化常数,k是玻尔兹曼常数,T是系统的温度。
从上式可以看出,当能级的能量较高时,分布概率较低;当能级的能量较低时,分布概率较高。
这符合我们的直观认识,因为在热平衡状态下,粒子更倾向于分布在能量较低的状态。
玻尔兹曼分布在统计力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来解释气体的状态方程、热力学性质以及相变等现象。
例如,根据玻尔兹曼分布,我们可以计算出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气体的状态方程。
此外,玻尔兹曼分布还可以用来计算气体的熵、内能和自由能等热力学性质。
在统计力学中,平均能量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
它可以用来描述系统的热平衡状态。
平均能量的计算方法可以通过对玻尔兹曼分布函数进行积分得到。
具体来说,平均能量可以表示为以下形式:<E> = ∑ E * P(E)其中,<E>表示平均能量,E表示能级的能量,P(E)表示粒子在能级E上的分布概率。
通过对所有能级的能量乘以其对应的分布概率,并将结果相加,就可以得到系统的平均能量。
平均能量的计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系统的热力学性质。
例如,在理想气体模型中,根据玻尔兹曼分布和平均能量的计算方法,我们可以推导出理想气体的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这个关系被称为理想气体的内能定理,它表明理想气体的内能与温度成正比。
玻尔兹曼分布定律是一个描述一定温度下微观粒子运动速度的概率分布的定律,以奥地利物理学家路德维希·玻尔兹曼命名。
在物理学和化学中,这个定律被广泛应用于描述气体分子的速度分布。
任何宏观物理系统的温度都是组成该系统的分子和原子的运动的结果。
这些粒子有一个不同速度的范围,而任何单个粒子的速度都因与其他粒子的碰撞而不断变化。
然而,对于大量粒子来说,处于一个特定的速度范围的粒子所占的比例几乎不变,如果系统处于或接近处于平衡状态。
玻尔兹曼分布定律具体说明了处于任何速度范围的粒子数量与系统温度的关系,这个关系由一个数学公式表示。
这个公式表明,随着系统温度的升高,高速运动的粒子数量会增加,而低速运动的粒子数量会减少。
这个定律在物理学中有广泛应用,不仅限于气体分子的研究,还涉及到其他领域如电磁学、热力学等。
此外,它也为统计力学的理论框架提供了基础,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热性质和动力学行为。
统计物理学中的玻尔兹曼方程分析统计物理学是一门研究宏观物质性质和微观粒子行为之间关联的学科。
而在统计物理学中,玻尔兹曼方程是一种重要的工具,用于描述多粒子系统的宏观状态。
本文将重点讨论玻尔兹曼方程的分析和应用。
玻尔兹曼方程最初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路德维希·玻尔兹曼于1872年引入,它描述了粒子的分布函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化。
分布函数是一个在相空间中定义的函数,描述了不同位置和动量的粒子数目。
在热力学平衡下,粒子分布服从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律,而玻尔兹曼方程则描述了系统从非平衡态演化到平衡态的过程。
玻尔兹曼方程的形式可以表示为:$$\frac{\partial f}{\partial t} + \mathbf{v} \cdot \nabla_x f = \left(\frac{\partialf}{\partial t}\right)_{\text{coll}}$$其中,$f$是分布函数,$\mathbf{v}$是粒子速度,$x$是位置,$\nabla_x$是位置梯度算符,$\left(\frac{\partial f}{\partial t}\right)_{\text{coll}}$表示碰撞项。
这个方程的左侧描述了粒子在空间中的移动,右侧描述了由于碰撞引起的速度分布的变化。
在分析玻尔兹曼方程时,一种常用的方法是使用玻尔兹曼方程的一维简化形式,即Boltzmann equation in the relaxation time approximation (RTA),也称为Boltzmann equation with the BGK collision operator。
RTA假设碰撞实际上是一个粒子速度分布函数的指数衰减过程,通过引入碰撞时间常数,使方程更易求解。
玻尔兹曼方程的解决方案一般采用分布函数的累积方式,即将问题转化为求解分布函数的一组守恒方程。
这些守恒方程将分布函数的瞬态行为与宏观观测值联系起来,比如粒子数密度、动量和能量等。
玻耳兹曼分布律
玻耳兹曼分布律是描述气体分子速度分布的一种数学模型。
它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玻耳兹曼在19世纪末提出的,被广泛应用于研究气体动力学、热力学等领域。
玻耳兹曼分布律的基本假设是:气体分子的速度是随机的,且分子之间的碰撞是弹性碰撞。
在这种情况下,气体分子的速度分布服从玻耳兹曼分布律。
玻耳兹曼分布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f(v) = (m/(2πkT))^(3/2) * 4πv^2 * e^(-mv^2/(2kT))
其中,f(v)表示速度为v的气体分子的概率密度函数,m表示气体分子的质量,k表示玻尔兹曼常数,T表示气体的温度。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玻耳兹曼分布律与气体分子的质量、温度有关,速度越大的气体分子出现的概率越小。
此外,玻耳兹曼分布律还可以用于计算气体的热容、热传导系数等物理量。
在实际应用中,玻耳兹曼分布律可以用于研究气体分子的速度分布、
温度分布等问题。
例如,在研究气体分子的平均速度时,可以利用玻
耳兹曼分布律计算速度的平均值。
在研究气体的热传导性质时,可以
利用玻耳兹曼分布律计算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
总之,玻耳兹曼分布律是描述气体分子速度分布的一种重要数学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研究气体动力学、热力学等领域。
它的应用不仅有助于
深入理解气体分子的运动规律,还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的
理论基础。
《 热力学统计物理》复习提纲21、考试时间:120分钟2、考试题型有:简答题、单项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证明题、(或判断题)3、分数分布:25、20、25、18、12/124、复习思考题0、重点和难点:(六)近独立粒子的最概然分布:粒子运动状态的经典描述,量子描述,系统微观运动状态,三种分布。
(6学时)重点:三种分布。
难点:系统微观运动状态。
(七)Boltzman 统计:热力学量的统计表达式,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Maxwell 速度分布律,能量均分定理。
(6学时)重点:热力学量的统计表达式。
难点:Maxwell 速度分布律。
(八)Bose 和Fermi 统计:热力学量的统计表达式。
(2学时)重点:热力学量的统计表达式。
(九)系综理论:相空间,Liuvil 定理,微正则分布,微正则分布的热力学公式,正则分布,正则分布的热力学公式,巨正则分布,热力学公式。
(8学时)重点:微正则、正则和巨正则分布热力学公式。
难点:相空间。
(十)涨落理论:涨落的准热力学理论。
(2学时)重点:涨落的准热力学理论。
难点:布朗运动。
一、填空题1、根据费米分布,温度为T 时处在能量为ε的一个量子态上的平均电子数为 。
2、若过程进行的每一中间态都是平衡态,则此过程称为 过程。
3、最大功定理指的是 。
4、盐的水溶液、水蒸气和冰三相平衡共存时,=ϕ ,=f ,溶液的冰点和饱和蒸气压都取决于盐的浓度x5、理想玻色气体出现凝聚的临界条件为 。
6、盐的水溶液与水蒸气平衡时,=ϕ ;=f ,水蒸气的饱和蒸气压随温度和盐的浓度而变,说明只有温度T 和浓度x 两个独立变量。
7、双原子分子能量中,如果有五个平方项,当温度为T 时,则分子数为N 的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的内能=U ;定压热容量=p C 。
9、粒子在三维空间运动,它的自由度为 ,粒子的质量为m ,粒子在任一时刻运动的动量为xm p x =,y m p y =,z m p z =,则此自由粒子的动能:=ε 。
第一章1、与其他物体既没有物质交换也没有能量交换的系统称为孤立系;2、与外界没有物质交换,但有能量交换的系统称为闭系;3、与外界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的系统称为开系;4、平衡态的特点:1.系统的各种宏观性质都不随时间变化;2.热力学的平衡状态是一种动的平衡,常称为热动平衡;3.在平衡状态下,系统宏观物理量的数值仍会发生或大或小的涨落;4.对于非孤立系,可以把系统与外界合起来看做一个复合的孤立系统,根据孤立系统平衡状态的概念推断系统是否处在平衡状态。
5、参量分类:几何参量、力学参量、化学参量、电磁参量6、温度:宏观上表征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表示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7、第零定律:如果物体A和物体B各自与处在同一状态的物体C达到热平衡,若令A与B进行热接触,它们也将处在热平衡,这个经验事实称为热平衡定律8、t=T-273.59、体胀系数、压强系数、等温压缩系数、三者关系10、理想气体满足:玻意耳定律、焦耳定律、阿氏定律、道尔11、顿分压12、准静态过程:进行得非常缓慢的过程,系统在过程汇总经历的每一个状态都可以看做平衡态。
13、广义功14、热力学第一定律:系统在终态B和初态A的内能之差UB-UA 等于在过程中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功与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就是能量守恒定律.UB-UA=W+Q.能量守恒定律的表述:自然界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能量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在传递与转化中能量的数量保持不变。
15、等容过程的热容量;等压过程的热容量;状态函数H;P2116、焦耳定律:气体的内能只是温度的函数,与体积无关。
P2317、理想气体准静态绝热过程的微分方程P2418、卡诺循环过程由两个等温过程和两个绝热过程:等温膨胀过程、绝热膨胀过程、等温压缩过程、绝热压缩过程19、热功转化效率20、热力学第二定律:1、克氏表述-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2、开氏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完全变成有用的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造成21、如果一个过程发生后,不论用任何曲折复杂的方法都不可能把它留下的后果完全消除而使一切恢复原状,这过程称为不可逆过程22、如果一个过程发生后,它所产生的影响可以完全消除而令一切恢复原状,则为可逆过程23、卡诺定理:所有工作于两个一定温度之间的热机,以可逆机的效率为最高24、卡诺定理推论:所有工作于两个一定温度之间的可逆热机,其效率相等25、克劳修斯等式和不等式26、热力学基本微分方程:27、理想气体的熵P4028、自由能:F=U-FS29、吉布斯函数:G=F+pV=U-TS+pV30、熵增加原理:经绝热过程后,系统的熵永不减少;孤立系的熵永不减少31、等温等容条件下系统的自由能永不增加;等温等压条件下,系统的吉布斯函数永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