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件】显微镜使用和临时装片制作
- 格式:ppt
- 大小:771.50 KB
- 文档页数:31
学生:科目:时间:教师:周振庭课题显微镜临时载片的制作和显微镜观察生物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临时装片的制作。
2.会调节、使用显微镜。
3.熟练掌握动植物细胞的区别。
重点、难点临时装片的制作和观察现象的分析。
考点及考试要求显微镜的使用和显微镜下观察生物。
动植物细胞的区别。
教学内容课前复习显微镜的结构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玻片标本按存放时间分:永久的、临时的的种类按材料分:切片、涂片、装片临时装片制作的一般步骤:擦片→滴水→放标本→盖片→染色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质:内有液泡(含细胞液)、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核:储存遗传物质动物细胞----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动物细胞没有上述结构1、显微镜的使用:取镜→安放→对光→压片→观察→收放。
植物细胞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细胞的结构和生活练习使用显微镜(1)低倍镜使用:(观察任何标本都必须先用低倍镜,且标本应透明)(2)高倍镜使用:先使用低倍镜确定目标→移动装片,使目标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调焦(转动细准焦螺旋)(视野较暗,可调反光镜或光圈)2、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1)成像特点:放大倒立的虚像。
(2)放大倍数计算: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的长或宽。
(3)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
(4)低倍镜下成像特点:物像小、细胞数目多、视野亮。
高倍镜下成像特点:物像大、细胞数目少、视野暗。
(5)物镜和目镜的判断方法:物镜有螺纹,目镜无螺纹。
(6)放大倍数的判断方法:目镜:镜头长放大倍数小,镜头短放大倍数大。
物镜:镜头长放大倍数大,镜头短放大倍数小。
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距离近放大倍数大,距离远放大倍数小。
(7)显微镜的有关性能参数。
最重要的性能参数是分辨率,而不是放大倍数。
3、高倍镜的使用时注意(1)低倍镜使用过程中,下降镜筒时必须双眼侧视镜筒,防止镜头撞到玻片。
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装片的制作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2)显微镜的成像①光源(天然光或人工光源)→反光镜→光圈→物体→物镜(凸透镜)→在镜筒内形成物体放大的实像→目镜→把经物镜形成放大的实像进一步放大②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3)高倍显微镜的使用①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取镜与安放:a.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b.显微镜放在实验台的前方稍偏左。
对光:a.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b.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境,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能看到自亮的视野。
低倍镜观察:a.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b.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实验者的眼睛应当看物镜镜头与标本之间,以免物镜与标本相撞)。
c.左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像为止,再稍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②高倍镜观察a.移动装片,在低倍镜下使需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动到视野中央。
b.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转换为高倍物镜。
c.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
d.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③注意事项a.使用显微镜一定要严格按照取镜→安放→对光→压片→观察的程序进行。
b.下降镜筒时,一定要用双眼从侧面注视物镜,使之接近装片,但又要防止镜头触及装片。
否则会压碎装片和损坏物镜(l0x物镜的工作距离为-1 cm)。
c.有必要使用高倍物镜时,必须先在低倍物镜下将目标移到视野的中心,然后换用高倍物镜。
因为在低倍物镜下看到的物像放大倍数小,但看到的标本实际面积大,容易找到目标;与低倍物镜相比,高倍物镜下看到的物像人,同样的视野面积看到的标本的实际面积小,在装片不动的情况下,高倍物镜看到的只是低倍物镜视野的中心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