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超声检查
- 格式:ppt
- 大小:2.85 MB
- 文档页数:30
·医学影像·高频超声诊断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田庆丰(乌兰察布集宁区乌兰察布医专附院 超声科,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0 引言在婴幼儿中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dysplasia of the hip,DDH)属于常见的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其发病原因不明确,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羊水过少、白种人、母体雌激素过多以及臀位产等[1]。
由于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均存在差异,进而均可能导致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发生。
现对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婴儿行高频超声诊断的结果作研究。
1 基本数据与方法1.1 基本数据。
在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疑似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婴儿中选取58例,其中男34例,女24例;年龄在1-6个月,平均(3.02±1.03)个月。
纳入标准:经临床初步筛查存在臀纹不对称、肢体无力以及下肢活动受限等情况的婴儿。
本组研究内容均经伦理委员审核,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使用Philips iU22 彩色超声诊断仪对婴儿进行诊断,使用线阵探头对婴儿进行扫描,其频率设置为3-9MHz。
当婴儿处于睡眠、安静状态时进行检查,让其保持侧卧位,将髋关节调整为轻微屈曲、内旋后进行测定。
使用Graf法对股骨大转子处髋关节冠状动脉进行切面诊断。
以平直的髂骨影像图为基线,将骨性髋臼窝和髋臼窝内髂骨下缘的切线作为固定线,将骨缘转折点和关节盂唇中点相连接,将其作为软骨顶线。
对其固定线和基线的夹角进行测量,将其称为骨顶角,其主要表现为骨性髋臼发育情况。
软骨顶角与测量基线的夹角也称为骨顶角,其主要表现为软骨性髋臼发育情况。
使用超声仪器对髋关节测量,明确其股骨头外沿到内沿的距离,称为股骨头直径。
全部患儿均有同一个医者进行诊断,对所有患者均测量3次,得到平均值。
1.3 判定指标。
判定58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婴儿行高频超声诊断的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9.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计量资料使用s)形式表示,两组单独数据比较行t检验,重复测量资料使用(%)率形式表示,两组单独数据比较行卡方检验,组间数据差异性明显,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超声检查格拉夫法在0~6个月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筛查中的应用一、引言发育性髋关节异常是指由于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引起髋关节的不正常发育,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髋部不稳定、股骨头脱位等症状。
在0~6个月的婴幼儿中,这种情况尤为常见,甚至有一定的发病率。
如果不及时发现并进行干预治疗,将严重影响婴幼儿的正常生活及运动发育,甚至会引起长期的残疾和畸形。
及早筛查并发现患儿的发育性髋关节异常,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患儿的康复非常重要。
二、超声检查格拉夫法的原理超声检查格拉夫法是一种通过超声波对婴幼儿髋关节进行照射和检测的方法,旨在判断髋关节的正常或异常情况。
该方法主要通过对股骨头的形态、位置、骨盆的发育情况等方面进行检测,从而判断髋关节是否存在不正常的发育情况。
具体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对髋关节进行透视,能够清晰地显示出股骨头和髋臼的结构,从而判断髋关节的发育是否正常。
超声检查格拉夫法具有非侵入性、简便、快速、准确等特点,能够有效地帮助医生发现婴幼儿髋关节的异常情况,为及早干预提供重要的依据。
2. 准确性超声检查格拉夫法对髋关节的结构、位置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检测,能够准确地判断髋关节的发育情况。
尤其是对于一些轻微的髋关节异常情况,超声检查格拉夫法能够及时发现,从而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这对于及早干预和治疗患儿的发育性髋关节异常至关重要。
3. 安全性超声检查格拉夫法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对患儿的身体没有任何伤害,因此非常安全。
在进行检查时,医生只需将超声探头对准患儿的髋关节部位,通过超声波进行目视检测即可。
整个检查过程简便快速,非常适合0~6个月的婴幼儿进行髋关节异常筛查。
4. 重复性超声检查格拉夫法的检查结果是可以被重复的,能够对患儿进行多次检查,以确保髋关节异常情况的准确性。
0~6个月的婴幼儿骨骼发育尚未成熟,对髋关节的筛查需要多次进行,以确保准确地发现异常情况,并为患儿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观察超声诊断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可行性及诊断价值目的:深入探讨高频超声作用于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诊断中的综合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42例疑似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所有患儿的CT 检查结果和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经资料整合,本次研究所选取的21例对象(42髋),髋关节完全脱位15髋,髋关节半脱位7髋,髋关节发育不良6髋,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7.62%。
结论:在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诊断中,高频超声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值得在临床实践中予以借鉴。
标签: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超声诊断随着医疗卫生技术的整体发展,现发现超声对于软组织及软骨具有良好的分辨能力,并且该方法属于无创操作,不仅具有可反复操作的优势,还避免了对患者造成辐射[12],特别适合作用于年龄较小的患者。
基于此,本次研究将通过对实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的方式为研究切入点,通过与三维CT检查结果的比较,探讨高频超声在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现将研究过程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21例疑似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13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19.9±7.1)个月。
1.2 方法本次研究所选取的相关仪器为:GE Logic 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5~7MHz线阵探头。
首先,将受检患儿置于常规侧卧位,并将其膝关节和髋关节适当的弯曲,以准确获取其髋关节标准冠状切面,测量出α及β角,根据Graf标准[3]具体区分出髋关节完全脱位、髋关节半脱位、髋关节发育不良以及正常髋关节;在完成上述操作的情况下,同时对受检患儿进行三维CT扫描,为保证结果的科学性,要求由同一名放射科医师对所得图像进行分析,结果同样区分为髋关节完全脱位、髋关节半脱位、髋关节发育不良以及正常髋关节;将前面三种情况定义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然后就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
超声科进修医师读书报告,2012年8月20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超声检查超声科进修医师李志海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又称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过去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DH),是小儿最常见的髋关节疾病,也是超声首先在骨科成功应用的疾病之一。
包括发育不良性关节不稳定、半脱位和全脱位。
女孩较多,我国男:女为1:4.75,左侧较右侧多见。
主要病理改变为髋臼缘发育不良变浅,朝向异常。
不能完全覆盖股骨头,髋臼的盂唇肥厚向内翻入关节,臼内纤维脂肪组织增多,圆韧带肥厚,关节囊松弛,髂腰肌腱压在关节囊的前方,并档在股骨头与髋臼之间使中部狭窄(关节囊呈哑铃形),股骨头呈半脱位或全脱位状态,并在髋臼后上方髂骨翼处形成假臼。
临床表现:会阴部增宽,内收肌挛缩,站前患儿髋关节活动受限,屈髋外展50-60°,关节松弛患侧下肢常呈屈曲位,牵拉时虽可伸直但松手后又呈屈曲状。
肢体缩短,臀部及腹股沟皮肤皱褶增多、加深与健侧不对称,股骨大转子上移,屈膝、屈髋外展试验、Galeazzi 征、Barlow实验和Ortolani征阳性。
开始行走时间推迟,站立负重后单侧脱位,步态一侧摇摆陂行,双侧者站立时骨盆前倾,臀部后翘,腰部过度前凸,步行时呈鸭步,单足独站实验阳性。
开展新生儿普查工作是早期发现和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已被列入2002年我国公布的提高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及残疾的计划中。
髋关节超声检查已经在很多医学发达国家和地区被公认为早期诊断发育性髋脱位的首选方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没有放射性损伤、允许重复操作和可以跟踪观察等优点。
除在婴儿出生后3-7天、1个月对其进行髋关节超声检查外,出生后1年内每隔3个月均要进行一次定期检查;超声检查最佳时间为6个月前。
对于诊断为异常髋关节者(阳性),要制定更为详细的跟踪随访计划,甚至每个月复查一次。
严重的髋关节脱位,可以直接影响到儿童的行走能力,即便是儿童期没有明显症状的轻度髋关节发育不良,很多都与晚期髋关节的退化性病变有着密切的联系。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超声诊断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是小儿最常见的髋关节疾病。
本病最初的名称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ongenital hip dislocation,CDH)”,之后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一疾病有可变因素,并非仅是先天性,因而用“发育性”取代“先天性”,同时从病理学角度“发育不良”比“脱位”更为合适。
1992年北美小儿矫形外科学会将CDH正式更名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它是婴儿出生时就存在或者生后继续发育才表现出来的一系列髋关节异常的总称:包括髋臼发育不良的稳定髋关节、髋关节半脱位、髋关节完全脱位但可以复位、完全脱位且不能复位。
这些患儿如能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则预后良好;如延误诊断或错过最佳治疗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时间的推移,髋关节将会出现一系列严重的病理改变,造成不同程度的髋部功能障碍。
由于6个月内的婴儿及新生儿股骨头骨骺尚未骨化,髋关节主要由软骨构成,X线很难准确显示髋关节结构形态,且有放射性损害。
而超声可以很好地显示髋关节及周围软组织解剖结构以及股骨头与髋臼的相对位置,观察髋关节的软骨和骨性结构,评估髋臼发育情况及股骨头位置,成为婴儿髋关节检查的重要手段。
从1980年开始,随着奥地利医生Graf将超声技术引入髋关节检查,使众多的DDH患儿得到了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这项技术很快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得到了发展。
因其准确性高、无放射性损伤、可重复操作及跟踪观察等优点,目前在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早期诊断DDH的首选方法。
随着肌骨超声技术在我国的开展以及医务工作者对DDH认识的提高,近年来婴儿DDH的超声筛查技术也在逐渐推广和普及。
目前国内一些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已将DDH的超声筛查纳入了和新生儿计划免疫同等重要的地位。
Graf超声检查方法采用高频(>7.5MHz)或宽频线阵探头,让患儿平卧于检查床上或侧卧match于超声固定台中,下肢自然轻微屈髋内旋,探头置于股骨大转子处,并始终保持与骨盆的矢状面垂直,做股骨头与髋臼的冠状面扫查,切面应通过髋臼中心,以保证测得股骨头与髋臼的最大径,获得标准切面。
超声检查格拉夫法在0~6个月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筛查中的应用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超声检查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针对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筛查,超声检查格拉夫法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
本文将探讨超声检查格拉夫法在0~6个月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筛查中的应用。
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是指由于髋关节发育异常而导致髋关节脱臼、髋臼发育不全等疾病。
这类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发现和治疗,会给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带来严重影响,甚至导致关节功能障碍。
早期筛查和诊断至关重要。
传统的筛查方法主要是通过髋关节的体格检查和X线检查来进行,但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体格检查容易受到幼儿情绪、运动和韧带松弛的影响,而X线检查则存在辐射危险和对婴幼儿的不适应。
相比之下,超声检查具有无创、准确、方便等优势,因此在婴幼儿髋关节筛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超声检查格拉夫法是对髋关节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超声检查方法。
它主要通过测量髋臼的各项参数,来评估髋关节的成熟度和发育情况。
其中最主要的指标包括髋臼倾斜角、髋臼深度和髋臼覆盖率。
借助超声检查格拉夫法,可以及时发现髋关节的异常情况,提供早期治疗的机会。
在应用超声检查格拉夫法进行髋关节筛查时,医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需要选择专业的超声医生来进行检查,因为操作者的水平和经验会直接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要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检查。
一般来说,在生后2~3周进行初检,然后在发育的重要时期进行跟踪观察。
在进行检查时,家长也需要配合医生的指导,保持幼儿的身体放松,以确保超声探头可以充分接触到髋关节部位。
还应注意超声检查的操作规范和适当的清洁消毒工作,以确保检查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超声检查格拉夫法在髋关节筛查中的应用效果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研究表明,相比传统的体格检查和X线检查,超声检查能够更准确地评估髋关节的成熟度和发育情况。
通过该方法,不仅可以及时发现髋关节异常,还可以为早期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儿科医师如何解读超声检查?髋关节发育不良发生原因复杂,普遍认为与臀位分娩、宫腔狭窄、超期分娩、家族病史、早产等因素具有密切相关。
绝大多数新生儿均无法发现其髋关节发育不良症状,娩出后的髋关节弯曲-伸直测试中也鲜少能发现,随着新生入的发育,部分患儿可能在髋关节活动期间发生弹响,一般视为髋关节不稳定状态,此时患儿舒适度未见明显下降,故发生哭闹现象较少,此类患儿多无需进行治疗干预,随着骨关节的不断发育,其弹响症状随之改善。
但是,对于部分临床症状较为严重的患儿,可见其两侧下肢长度不一致,多表现为臀部、腿部皮肤褶皱不对称或两侧髋关节外展角度不一致现象。
1.髋关节发育不良概述髋关节发育不良属临床常见先天性疾病,是小儿常见病之一,女性发生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比例略高于男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亦称髋关节脱位症状,一般分为髋关节全脱位、半脱位及发育不良3种。
目前髋关节发育不良治病诱因尚不明确,但临床普遍认为与胎位、体位不正及先天因素具有密切关系,胎位方面,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一般分娩时多为臀先露胎位;体位不正是后天因素中最主要的原因,患儿长期保持在髋关节内收或内旋位置,极易其股骨头与髋臼之间解剖位置发生异常,长此以往发生髋关节发育不良比例较高。
2.儿科医师对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超声检查解读2.1Graf髋关节超声Ⅰ型分型Graf髋关节超声Ⅰ型即发育良好、成熟的髋关节,其骨性臼顶/骨顶角α角≥60°,骨性隆起边缘呈现出锐利或略圆状态,各个年龄段婴幼儿髋关节发育良好在超声检查中均体现为上述特征。
2.2Graf髋关节超声Ⅱ型分型Graf髋关节超声Ⅱ型可分为Ⅱa型、Ⅱb型与Ⅱc型,其中,Ⅱa型包括Ⅱa+型与Ⅱa-型,于12周以内婴幼儿发育期间,Ⅱa+型处于生理性发育不成熟范畴,但总体发育状况尚可,需进一步予以观察,其骨性臼顶/骨顶角α角在50-59°区间,其骨性隆起边缘呈现出圆顿形态。
6-12周婴幼儿发育请见,Ⅱa-型属生理性发育不成熟,其发育中存在缺陷,α角在50-59°区间,尚未达成该年龄段婴幼儿髋关节发育状态。
超声筛查,守护婴幼儿髋关节健康⊙湖南邵阳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超声医学科 李明君湖南邵阳市中心医院影像科 夏 欣★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 D H),又称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是儿童骨科最常见的髋关节疾病。
其包括髋关节脱位、半脱位和髋臼发育不良。
若未能及时干预,患儿髋关节不稳定、半脱位或脱位状况持续存在,则会影响其髋臼、股骨头及髋关节周围肌肉的发育,导致患儿患侧下肢缩短(长短腿)、跛行、鸭步、同侧膝关节问题、脊柱侧凸等一系列不可逆病理变化的出现。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早期可无明显临床表现而不易发现,部分早期发现的患儿经过医学干预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但由于多数患儿的确诊和干预不及时,导致其预后效果不佳,易出现继发性髋关节退化,最终只能通过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
目前,在对患儿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影像学技术是主要的方案之一,但X线诊断存在一定的放射性,对婴幼儿健康发育不利。
另外,软骨是构成髋关节的主要成分,男孩5~7个月、女孩3~5个月时,其股骨头尚未出现骨化中心,此时接受X射线检查意义不大,因此,6个月以内婴幼儿主要依靠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能够帮助临床早期发现该病的发生,为患儿获得充足的治疗时间,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有效促进髋关节正常发育,降低致残率。
其主要优点在于可以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二级预防原则。
超声检查在临床、尤其是婴幼儿疾病诊断中的优点非常明显:首先,特异性和敏感性高,检出率在90%以上,假阴性情况少;第二,全脱位、半脱位和髋臼发育不良等情况都可以通过超声获得较好的诊断效果;第三,能够对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治疗进行动态观察;第四,超声检查不存在放射损害,对于婴幼儿来说有更高的安全性。
在对婴幼儿进行超声扫查的过程中,需要对其髋关节的α角、β角及股骨头骨性髋臼覆盖率等进行测量。
检查前,家长要注意帮助婴幼儿保持侧卧体位,并将婴幼儿的髋关节部位弯曲30°左右,之后医生将超声探头置于患儿髋关节冠状切面部位及股骨大粗隆冠状面部位并对其进行扫查。
·综述·超声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诊断中的应用赵树樊王小艳程亚平DOI :10.3969/j.issn.0253⁃9926.2020.23.015作者单位:046000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超声科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evelopmental dysplasiaofhip ,DDH ),是小儿常见的骨关节疾病之一。
以往认为髋关节异常即为髋关节脱位,并且是先天性发生的疾病,因此将其命名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on ⁃genital dislocationofthe hip ,CDH )。
但是在后来的科研人员对这种疾病的进一步探究中发现,这种疾病的发病情况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种是在出生的时候就不具备稳定的髋关节,然后在后期的发育成长过程中又能够形成稳定的髋关节;第二种是在出生的时候具备稳定的髋关节,但是在后期的发育成长过程中由于某些病理因素导致髋关节形成半脱位到脱位性疾病,说明该病可以发生在出生前,也可以发生在出生后。
因此依照从上述的发病情况上可以将DDH 分为三大类:髋臼成长期的发育不良、髋关成熟期的节半脱位和全脱位。
换句话来说,对于DDH 病态分析和定义来说,需要从动态的角度去分析和定义。
在DDH 中进行检查的目的是既要预防未确诊的病例,又要进行较早的干预,以实现髋关节复位。
检查DDH 的一个困难是这些早期病理通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发解决。
DDH 如果不进行重点检查就难以识别,如果不加以治疗就会导致严重的残疾。
DDH 如果能在早期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大多数的病例都能够转归为正常的髋关节。
但是如果延误了治疗,则髋关节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将会受到影响,所以在早期发现症状时必须及早进行治疗。
1阅阅匀早期检查方法DDH 的检查方法包括临床检查、B 超、X 线、CT 和磁共振成像(MRI ),临床检查有助于发现高危儿,高危儿童的检测途径主要包括测量身体的上肢和下肢是否等长、弹入弹出是否正常以及外展活动是否会受到限制,但是在实验的结果和后续的病变情况得出,这种检测方式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会由于检验者经验不足导致误判。
早期筛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婴儿超声的价值发布时间:2021-11-25T02:42:25.504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9期作者:曾艳[导读] 各位宝爸宝妈,你们听说过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这个疾病吗?相信大家对这个疾病都没有认识或者重视,曾艳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超声科四川省攀枝花市617000各位宝爸宝妈,你们听说过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这个疾病吗?相信大家对这个疾病都没有认识或者重视,那么今天就给大家科普一下。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是婴幼儿骨骼系统最常见疾病之一,在过去也称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DDH的发生很常见,通常女婴高于男婴,女孩是男孩6倍左右;北方发病率比南方高,头胎特别是胎位为臀位产发病率偏高,左侧较右侧多见。
DDH越早诊断,治疗越早,疗效越好,同时家长配合和坚持程度越好,患儿的所受痛苦越少。
伴随年龄的增长,病理改变越来严重,治疗手术创伤更大,预后越差;如不及时治疗或处理不当,年老后可造成患者腰部和髋关节疼痛,可能导致髋关节相关性疾病,所以髋关节置换术也成为了 60岁以下患者选择的治疗手段。
综上所述,DDH的早期筛查并诊断,可以选择非手术治疗,早期诊断DDH,并使其复位,终止这一病理过程,可以在较短时间痊愈。
根据股骨头与髋臼关系,可以分为髋关节半脱位、脱位和髋臼发育不良三种情况。
一.病因DDH 的病因尚未明确,但有研究表明除先天因素外,后天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
其影响因素与家族史、遗传史、内分泌因素、胎位相关。
高危因素包括肌骨畸形,臀位妊娠、双胎妊娠等宫内因素。
宝宝出生后不恰当襁褓方式,不恰当包裹捆腿方式(如蜡烛包),也是发生DDH的病因。
二、临床表现DDH 患儿主要的表现阳性体征有:臀部及大腿内侧皮纹不对称,会阴部增宽,双下肢不等长,髋关节活动受限,喜屈曲。
体格检查外展实验受限、Barlow、Ortolani实验阳性等。
患儿不同的年龄时间段,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1.新生儿期:臀部或大腿内侧皮纹不对称;髋关节外展受限;关节弹响;双腿不等长。
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超声检查科普知识发布时间:2023-06-12T07:19:27.839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1月1期作者:姚茂碧[导读]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超声检查科普知识姚茂碧(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内江641000)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属于儿童中比较常见的骨关节畸形,主要代表出生的时候髋关节发育不全,在后续出现恶化髋关节发育异常病变情况。
若没有经过早期治疗与诊断,这一病变就可能发展为髋关节脱位、早期髋关节退行性变化,对人们的行走步态产生一定影响,还容易引发肢体短缩、慢性疼痛、骨关节炎、滑膜炎等,导致日常生活质量降低。
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简介正常人的骨盆、股骨之间有髋关节,股骨头会处于髋关节内正常活动,走路的姿势自然、大腿屈伸情况也比较灵活。
但如果髋关节脱位,就会导致股骨头无法正常留在关节中,会滑到关节外面,患者失去正常解剖关系,下肢正常活动受限。
而因为脱位的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可能分为以下几种:①半脱位;②完全性脱位;③单纯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表现为髋臼顶倾斜,可能直接发展为半脱位、完全性脱位。
大约有超过50%以上的髋关节脱位者到成年都会出现髋关节退行性病变的情况,若情况严重则需要置换髋关节。
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需要早期做出诊断,提出正确的治疗方案。
越早获得准确的诊断结果,后续治疗也更加容易,结果也更有效安全。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没有经过治疗的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病理也会随着年龄增长加重,导致后续治疗困难、疗效无法保证。
而在婴幼儿时期,进行有效及时的治疗,患者基本上都可以获得接近正常解剖关系的髋关节。
但是对于超过2岁的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来说,即便是得到了治疗,也可能发展为早期骨关节炎、髋关节残余畸形。
一般来说,如果进行早期保守治疗,可以持续到患儿2岁,在6岁之前完成全部手术治疗。
单侧病变能够将治疗年龄扩大到8-10岁,但随着年龄增加,容易导致其他继发病变发生,无法保障实际质量疗效。
超声检查在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超声检查在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入选对象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儿,入选例数100例,时间2021年3月~2022年12月,以随机抽签方式对患儿均分,一组行X线检查,即对照组,一组行超声检查,即观察组,比较其检查结果差异。
结果:两组的诊断符合率相比,观察组较高,P<0.05;在α角、β角及MR数值检查结果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有着明显差异,表现为α角、MR数值低,β角高,P<0.05。
结论:超声检查对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具有较高的诊断效果,结果可靠性强,诊断准确率高,值得使用。
关键词:超声检查;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诊断价值DDH属于儿科内科的常见疾病,该疾病将会影响患儿的运动功能,并降低患儿今后的生活质量[1]。
而临床要对患儿展开有效的治疗,就必须做出明确的病情诊断,以便于为治疗提供参考,确保医生能够详细准确的分析患儿病情[2]。
关于DDH的诊断方式,临床中包含了X线、超声检查、CT检查等多种方式,基于对操作性、经济性、安全性等几个方面的考虑,文章主要选取了X线、超声检查进行对比,并在2021年3月~2022年12月期间选取了100例患儿分组比较,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入选对象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儿,入选例数100例,时间2021年3月~2022年12月,以随机抽签方式对患儿均分,一组行X线检查,即对照组,一组行超声检查,即观察组。
在观察组,患儿年龄2~8个月,平均(5.23±0.34)个月,男31例,女19例;在对照组,患儿年龄1~8个月,平均(5.21±0.29)个月,男28例,女22例。
患儿经均为Allis征阳性,并且结合皮纹检查、肢体长短检查、Trendelendurg实验、影像学检查等,均可以确诊。
两组均不存在精神障碍,家属同意研究。
比较一般资料后,未见差异,P>0.05,可以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