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水貂毛色育种
- 格式:pptx
- 大小:269.58 KB
- 文档页数:20
怎样用杂交方法培育水貂优良品种?
怎样用杂交方法培育水貂优良品种??水貂为鼬科鼬属动物,有人曾促使水貂与黄鼠狼(鼬属77145.怎样用杂交方法培育水貂优良品种?水貂为鼬科鼬属动物,有人曾促使水貂与黄鼠狼)“结亲”,但未获成功。
水貂的种间杂交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种内杂交,可分为两类:一是以培育新品种和改良现有貂群为目的的杂交,二是以获得杂种优势为目的的杂交,培育新品种杂交: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品种或晶系进行杂交。
杂种后代再进行近交(育种学上称为“横交固定”),并根据新品种所要求的优良性状进行选择。
经过这样几代培育,就可以获得稳定的具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杂种的亲本应具有各自的优良性状。
例如,一个体型大,毛色美观,另一个毛绒质量好,毛色深,如果二者杂交,就能培育出具有综合优点的杂交种。
杂种的亲本,不能一方好,一方次。
否则,就达不到把优良性状综合在一起的目的。
更不能让任何一个亲本含有不良的有害性状。
改良现有貂群的杂交:目前,主要采用“级进杂交”。
方法是s第一年将引入的优良种貂同原来的质量较低的种貂杂交。
第二年,再把杂交一代回交引入的优良种貂(回交时要避免近亲交配)。
第三年,再把杂交二代回交引入的优良种貂。
经过这样反复回交,杂交后代的遗传性中优良种貂遗传性比例越来越大,故称作“级进”杂交法。
获得杂种优势的杂交:基本途径是,先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质量
优良的纯系或品种,把它们作为杂交亲奉。
其杂种后代就具有杂种优势。
水貂繁育原则与方式作者:洪学来源:《农业知识·科学养殖》2012年第09期育种是养貂业中一项最基本、最重要的长期性工作,对提高貂群生产性能和质量、育成新品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其育种方向应该是培育出毛皮品质好、适应性强、繁殖率高、生命力强、体形大的优良品种。
育种的具体做法必须贯彻“本品种选育”与“杂交改良”相结合的育种办法,把育种工作和改善饲料结合起来,把普及和提高结合起来。
小型饲养场和专业户也应重视貂种的选育,引种时应引入优良品种,保持品种不退化。
一、繁育原则确定公母种貂的个体交配关系,避免在配种期出现盲目的抓放公母种貂进行错误交配,如出现近亲交配、体形大小、品质优劣的错误交配等,将直接影响兽群的品质、繁殖力和成活率。
二、繁育要点包括全场种貂的血缘关系、公共优缺点、每只种貂的体形外貌鉴定分类等。
如按体形分为大、中、小型三类;按毛绒质量、毛色深浅、细度、长度、密度、光泽、背腹毛绒的差异,分为上、中、下三等;按繁殖力、成活率高低查看上年度的选配效果作参考,等等。
三、繁育选配方式1.血缘关系选配。
为防止出现近亲交配,根据系谱档案,一定要查清每只公母种貂的血缘代数情况,三代以内无血缘关系的公母种貂均可安排选配;有血缘关系的公母种貂决不能交配,即便能怀孕,也会产出死胎、弱仔、畸形的怪胎,出现品种退化。
2.体形关系选配。
为使所产后代体形得到改良、增大,在体形选配方面,体形大的公貂可选配体形较大的大、中型母貂,体形中等的公貂可选配体形大、中、小型母貂。
在生产中,体形大的公貂与体形小的母貂选配易出现误交,体形小的公貂选配体形大的母貂,难以达成交配。
体形小的公貂与体形小的母貂也不宜选配,以免影响遗传后代的体形发育。
3.兽龄关系选配。
为了顺利完成配种任务,在安排配种时,最好使配种能力强的老公貂交配当年留种的母貂。
如果上年度所选配的公、母貂交配,产仔多,仔兽品质优良,应当还安排其进行交配。
为了培训当年小公貂的配种能力,应当多搭配些性情温顺发情好的老母貂,在初期配种时有利于交配成功,同时也要搭配一些当年的小母貂交配。
水貂的纯种繁育纯种繁育就是在主要性状的基因型相同、表现型大部分相同的种貂群中,年复一年地选优去劣,把优良的个体留作种用,进行同类型的繁殖。
它能使貂群毛色、毛绒品质、体型、体质、繁殖力和适应性等不断得到改善。
当某种优良性状已基本达到育种指标时,无须再进行重大改良时,即可称得上纯种繁育成功。
其目的是为了保持和巩固已经获得的优良性状,并在不断选优去劣的情况下扩大貂群。
这是不断提高貂群品质和生产性能、防止退化的基本方法,也是培育新的良种的基础,所以在养貂生产中广泛应用。
如我国对从英国、丹麦、瑞士等国家引入的黑褐色标准貂的繁育,就属于纯种繁育。
从培育新品种的角度看,单纯进行纯种繁育是远远不够的;从保持某一品种的优良性状看,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因此,要培育新品种,也还必须有纯种选育提高的过程,这就是采用近亲繁殖手段,进行品系或品族繁育。
在进行品系繁育时,首选1只(或几只)性状品质和遗传力都是最优秀的公貂(或母貂)做系祖(或母祖),再选择几只与祖系类型相同、品质性能相近的优良母(或公)貂,和系祖一起作为育种的原始亲本。
以系祖为中心,与母貂亲本相交,可以得到与系祖相似的一群后代。
为了使系祖的优良性状基因得到纯合,并稳定遗传下去,就要在这一群后代中进行如半同胞之类的近交繁殖,可以得到更多的后代,形成品系(如以母貂为中心则形成品族)。
再进行品系之间的近交繁殖,这样到第四代至第五代,就能形成品质性状优良、遗传性能稳定,在数量上可以自群繁育的新品种。
在品系繁育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近交程度,一般采用半同胞近交,而不采用子亲近交,以防出现严重退化现象,并对出现的不良个体严格淘汰,同时对选留的群体给予优良的饲养条件。
纯种繁育不但适用于标准貂,而且也适用于彩貂。
如果有足够数量的种貂,彩貂最好也采用纯种繁育,就是用具有相同毛色培因型和相同毛色表现型的公母貂白群繁殖。
这样所得到的后代为纯合于,与双亲一致,有利于迅速扩大彩色水貂群和提高毛绒质量。
水貂优良品种的育种措施
为了达到预期的育种目的,种貂场应有明确的育种计划,首先对现有貂群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其优缺点。
然后在遗传学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育种指标,制定具体育种方案。
育种要与改善饲养管理相结合,给种貂创造良好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
水貂育种目前多采用近交和杂交两种方法。
(1)近交育种。
由同一祖先且亲缘关系较近的水貂进行交配为近亲交配,如子亲回交,垒同胞交配、半同胞交配、表亲兄妹交配等。
近亲交配会造成后代明显分离,在分离后的后代中,经若干代有目的地近亲交配选育,就能形成几个不同的品系(纯系)。
这种育种方法称近交育种,是育种工作中用来改良动物品质的一种有效手段。
虽然近交后代常伴有缺陷出现,但并不都是有害的。
现在的许多优良家畜品种都是用近亲繁殖的方法,通过大量淘汰不良个体培育而成的。
常用的近交育种方法是品系育种,具体做法是:选择1只或几只近亲的,具有优良性状的雄貂作为品系繁殖的基础貂,用几只在貂群中选择出来的优良雌貂与之交配,然后再在后代中选择优良个体进行近亲交配(以半同胞近交为最佳,可避免因近交程度增加太快而造成近亲衰退)。
在子二代中再选择优良种貂进行同质选配。
经过3~4代近交选育,即可获得与祖系(指各组品系基础雄貂)同样优良的,甚至超过祖系性状的种貂群。
由于近交繁殖的后代常伴有缺陷出现,甚至造成生活能力和生产性能
1。
【水貂养殖】水貂选种及适时引种一、水貂的选种1、初选(6-7月)对成龄公貂,根据其精液品质、配种能力;对成龄母貂,根据其产仔数量、泌乳量、母性及后代成活数量等选择优良个体;对仔貂,根据同窝仔貂数量、发育状况、成活情况及双亲的品质,在离乳时按窝选留。
初选要比实际留种数量多25%-40%。
水貂养殖:水貂要确保母肥仔壮2、复选(9-10月)根据生长发育状况、身体的轻重、体型的大小、体质的强弱、换毛的早晚、毛绒的质量及色泽等,对成龄貂和幼龄逐个进行选择。
复选留的数量要比实际留种数多10%-20%。
3、精选(11月)在打皮前,根据毛绒品质(包括光泽、长度、颜色、密度、细度、弹性及分布等)、体型的大小、体质类型、体况肥瘦、健康状况、繁殖能力、系谱及后裔鉴定综合指标,逐只详细观察鉴别,经反复对比观察后,采取选优去劣,淘汰复选阶段多留的10%-20%余额。
特别注意淘汰有遗传缺陷的个体,如针毛只在尖端色浓,毛被有暗影和斑点,腹部毛绒红褐、卷毛,后档缺毛等必须淘汰。
对选定的种貂,要统一编号,建立系谱,登记入册。
水貂养殖:仔貂哺乳期的管理要点种貂的性别比标准公母1:3.5-4,白彩貂1:3-3.5,其它彩貂1:3.5。
国外公母貂比例多为1:5-6。
我国亦应随着繁殖技术水平的提高和饲养条件的改善而提高性比。
这样有利于降低成本及提高貂群质量。
种貂的年龄比例因为成龄貂的繁殖力高,所以2-4岁的成龄貂应占70%左右,当年幼貂不宜超过30%,这样有利于稳定生产。
二、适时引种9月下旬,即秋分时节,此时黄道和赤道平面相交,黄经180度,太阳直射赤道,昼夜相等。
天气开始变凉,水貂饮食量增加,蓄积脂肪准备越冬,换夏毛长冬毛的时候,是引种的最佳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