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版】斑贴试验
- 格式:ppt
- 大小:6.68 MB
- 文档页数:73
斑贴试验技术【适应证】用于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诊断,查找可疑接触变应原;用于化妆品皮炎的诊断并查找可疑致敏化妆品或其可疑过敏成分;用于新化妆品使用前的安全性测试。
【术前准备】向就医者交待检查的目的、意义、方法及注意事项,用75%乙醇消毒背部皮肤。
【操作要点】1)基本设备及试剂市售斑试器、低敏胶布、记号笔、市售专用标准筛选变应原。
2)方法:准备试剂:将标准变应原从注射器或小瓶内挤出,置斑试器内,量以能够使变应原接触到皮肤又不溢出斑试器为度。
液体变应原需先在斑试器内放置一滤纸片,然后滴加1或2滴变应原。
贴敷:受试者坐直,上背部皮肤消毒,待自然干燥后,将加变应原的斑试器贴敷于上背部,压紧后用低敏胶布粘贴。
用记号笔做好标记。
3)结果判读:采用两次判读法。
在贴敷后48小时,去除斑试器,20-30分钟后,做第1次判读;48-96小时后,做第二次判读(判读方法如下表)。
斑贴试验结果判读记录方法【注意事项】本试验应由经过专门训练的医护人员进行;变应原应低温、密闭保存,但不可冰冻;容易引起反应的变应原,应分开置放,不可集中在一起;测试部位首选上背部,也可选上臂外侧,勿选前臂;贴敷后应告知就医者勿搔抓、勿洗澡、勿做剧烈运动以减少出汗;如贴敷过程中有疼痛或烧灼感应立即就医;皮炎急性期不宜测试;孕妇不宜做测试;就医者如内服或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应停药2周以上方可做本试验;抗组胺类药物应停用3天以上方可做实验(如服用阿司咪唑则需停用3周);就医者暴晒后4周内勿做本试验;非标准变应原的斑贴试验应慎重。
其浓度选择必须参照已有文献进行,无文献参考者,一般可自0.1%浓度开始,在密切观察下测定。
皮肤活检及皮肤肿物切除技术【适应证】用于具有一定特异性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皮肤病的诊断,如皮肤肿瘤、某些感染性皮肤病、皮肤血管炎等;皮肤良性或恶性小肿物。
【禁忌症】无绝对禁忌症,下列情况应特别注意:瘢痕体质;出血倾向;精神病;严重内脏疾患;白癜风活动期;全身或局部明显感染。
儿童过敏原检测的检查方法儿童过敏原检测的检查方法可分为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
那么关于儿童过敏原检测的检查方法是怎样的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儿童过敏原检测的检查方法,希望大家喜欢!儿童过敏原检测的检查方法一一:体内试验1.皮内试验:通过皮内注射过敏原,经过一定时间后观察皮肤的反应,根据皮肤反应的情况确定是否对这种过敏原过敏。
2.点刺试验:点刺试验可视为一种特殊的皮内试验,其方法是先将点刺皮试液滴在皮肤上,然后用点刺针穿过液滴,刺入皮内。
皮肤的点刺液仅为皮内试验的万分之一,安全性较高。
由于皮损小,患者无痛苦。
我科采用的是国际标准化抗原--德国阿罗格点刺液。
a.吸入性过敏原包括螨虫、霉菌、艾蒿、榆柳杨树、动物皮毛、花粉等。
b.食物性过敏原包括鱼虾蟹、猪牛羊肉、奶、蛋、豆、花生、调味品等。
均为15分钟出结果。
【原理】:当有某种变应原进入皮肤时,对某些物质有速发型过敏反应的患者,立即特异性地引起皮肤内的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活性物质,导致局部毛细血管扩张(红斑),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水肿、风团),阳性者表示对该抗原过敏。
【操作方法】:先将点刺皮试液滴在皮肤上,然后用点刺针穿过液滴,轻轻刺入皮内。
3.斑贴试验:斑贴试验主要用于接触性皮炎的检查。
【方法】:将试剂贴在皮肤上观察一段时间后,根据皮肤对接触物的反应判断是否对这种物质过敏。
采用欧洲标准化斑贴试剂,检测精确。
包括药物、橡胶制品、护肤品、防腐剂、玩具、家装材料、染发剂、印刷品、纺织染料、漂白剂、金属饰品、香料等工农业及日化产品等二十大类数百种小类的过敏原。
【原理】将可疑致敏物质敷贴于患者皮肤上,通过皮肤或粘膜进入机体后由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淋巴细胞,使特异性T淋巴细胞活化,诱发炎症反应。
适应症:a.接触性皮炎、湿疹、职业性皮肤病等因接触某些物质引起的变态反应发生的皮肤病。
b.当病因不明或有数种物质接触,需要寻找病因时,可做斑贴试验。
具体方法:将试剂贴在皮肤上观察一段时间后,根据皮肤对接触物的反应判断是否对这种物质过敏。
斑贴试验受试物阳性结果的临床意义(供医生诊断参考)本诊断试剂盒中一种或数种物质呈现明确的阳性反应,就给医生及患者提供了一条有用的线索,有助于回顾确定患者是接触了何种化学物或其类似的物质后导致的皮炎湿疹。
必须指出,在呈现阳性反应的斑试物与导致患者皮炎湿疹的致敏原之间并不一定能划等号,有时呈现阳性反应的斑试物可能是使现有皮炎湿疹加重的因素,而不是原发因素,有时则可能不是现有皮炎湿疹,而是以往皮炎湿疹的发病原因,有时则可能与现有皮炎湿疹的发病无关。
因此根据斑贴试验结果,判断患者致敏原还有赖于临床医生丰富的知识与临床情况综合的能力。
基于这种判断,医生就可以指导患者:⑴需避免接触哪些致敏物,⑵该致敏物可能出现在那些日常用品或其他用品中,⑶避免接触这些致敏物及其相应物品的方法,⑷如有可能,应提供患者非致敏性替代物的名称。
因此,正确使用该诊断试剂盒,合理解释所出现的结果,将有助于皮炎湿疹患者病因的确定,从而有助于预防及治疗。
一. 苯唑卡因是一种常见的致敏原,其应用广泛:凡见标签上为“麻醉剂(anesthetic)”或“卡因(caine)”的液态喷雾剂、霜膏或软膏,应怀疑含苯唑卡因的可能。
可见于镇咳剂、收敛剂、止痛剂及运动员足、鸡眼飞胼胝和疣等治疗药物。
少数对苯唑卡因过敏者可能与普鲁卡因(丁卡因)、环甲卡因等有交叉反应。
对苯唑卡因过敏者,并不与利多卡因发生交叉反应。
二.橡胶添加剂(2号、4号、12号、14号)天然橡胶不会引起变态反应。
在橡胶变态反应中,常见的致敏原是橡胶添加剂,在本试剂盒中Ⅰ、Ⅱ、Ⅲ、Ⅳ级橡胶中含有11种橡胶添加剂,主要为促进防老剂。
橡胶主要用于运输业,如轮胎,其他见于乳胶、橡胶手套、热水袋、胶鞋、橡胶传送皮带、水管,电线电缆、粘结剂、避孕套、松紧带、胶布等。
由于已有成百种橡胶添加剂在应用,所以同时对实际应用的橡胶做斑贴试验是重要的。
三.咪唑烷基脲(极美115)(3号)是一种释放甲醛的防腐剂,广泛用于化妆品工业中,多用于润肤露、霜、发胶、洗发香波和防臭剂等中。
皮肤斑贴试验编辑斑贴试验是测定机体变态反应的一种辅助诊断方法。
根据受试物性质配制适当浓度的浸液、溶液、软膏或直接用原物作试剂,将试液浸湿4层1cm2大小的纱布,或将受试物置于纱布上,置前臂屈侧,其上用稍大透明玻璃纸覆盖,四周用橡皮膏固定,经48小时取下,可诱发局部皮肤出现反应,于72小时根据局部皮肤表现判读结果。
斑贴试验是测定机体变态反应的一种辅助诊断方法。
根据受试物性质配制适当浓度的浸液、溶液、软膏或直接用原物作试剂,将试液浸湿4层1cm2大小的纱布,或将受试物置于纱布上,置前臂屈侧,其上用稍大透明玻璃纸覆盖,四周用橡皮膏固定,经48小时取下,可诱发局部皮肤出现反应,于72小时根据局部皮肤表现判读结果。
意义:检测接触过敏原的经典试验。
部位:前臂屈侧或背部。
时间:急性期后二周,试验前1周停服皮质类固醇,试验前2天停用抗组胺药物。
方法:用4层1cm2小纱布或市售斑贴铝制小室,涂上要试验的物质,贴敷后24-48小时除去,观察皮肤反应,结果有(-)至(+++)。
区分刺激反应或变态反应。
结果判定“-”阴性:受试部位无任何反应;“±”可疑:皮肤出现瘙痒或轻微发红;“+”弱阳性:皮肤出现单纯红斑、瘙痒;“++”中度阳性:皮肤出现水肿性红斑、丘疹;“+++”强阳性:皮肤出现显著红斑、丘疹及水疱。
[1]斑贴试验原理:斑贴试验(Patch Test)是确定皮炎湿疹患者的致敏原一个简单、可靠的方法。
当患者因皮肤或粘膜接触致敏原产生过敏后,在同一致敏原或化学结构类似、具有相同抗原性物质在接触到体表的任何部位,就将很快在接触部位出现皮肤炎症改变,此即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
斑贴试验就是利用这一原理,人为地将可疑的致敏原配置成一定浓度,放置在一特制的小室内敷贴于人体遮盖部位(常在后背、前臂屈侧),经过一定时间,根据有否阳性反应来确定受试物是否系致敏原(即致敏物质)。
如能从中查到引起机体过敏的物质,就能更早的预防和治疗。
斑贴试验在面部接触性皮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宗扬勇;朱海飞;朱爱娟【摘要】目的:探讨斑贴试验在面部接触性皮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门诊就诊的接触性皮炎患者,采用斑贴试验进行过敏原筛查检测.结果:91例面部接触性皮炎患者中,83例斑贴试验呈阳性反应.常见过敏原包括芳香混合物、对苯二胺、松香、硫酸镍、氯化钴、重铬酸钾等.结论:斑贴试验可协助面部接触性皮炎的诊断治疗,为患者寻找确切的过敏原,防止病情的反复发作.【期刊名称】《甘肃医药》【年(卷),期】2018(037)011【总页数】2页(P1006-1007)【关键词】接触性皮炎;过敏原;斑贴试验【作者】宗扬勇;朱海飞;朱爱娟【作者单位】如皋市中医院, 江苏如皋 226500;如皋市中医院, 江苏如皋 226500;如皋肤康医院, 江苏如皋 226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1接触性皮炎是皮肤科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是皮肤或者黏膜单次或多次接触外源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甚至以外的部位发生的炎性反应。
其好发部位主要见于面部、手部、足部以及脐周等,能引起接触性皮炎的物质很多,主要有动物性、植物性和化学性三种,而化学性物质是接触性皮炎的主要病因。
斑贴试验是诊断接触性皮炎最简单的方法[1]。
为了解本地区面部接触性皮炎患者常见的过敏原,对临床就诊的91 例面部接触性皮炎患者进行斑贴试验检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91 例接触性皮炎患者来自2016 年10 月至2017 年9 月来院就诊患者,其中男性33 例,女性58 例,年龄8~69 岁,平均48.7 岁。
病程为3 天至5 年。
91 例患者均无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恶性肿瘤,肝肾功能均正常。
1.2 检测方法斑贴试验诊断试剂盒由福建三明和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检测。
患者均在非急性期进行检测,在检测前两周及检测期间均未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和抗组胺类药物。
附录A皮肤封闭型斑贴试验操作程序和方法A.1 目的本试验是为了明确患者的皮肤病是否与化妆品引起的迟发型变态反应有关,试验物及其成份是否为引起患者皮肤病的原因。
适用于怀疑与化妆品有关的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化妆品色素异常性皮肤病、化妆品甲病、和变应性接触性唇炎等。
A.2 试验材料试验材料包括:受试者知情同意书、试验物、赋形剂、斑试器、低敏胶布、抗水记号笔、斑试标尺、放大镜和皮肤封闭型斑贴试验记录表。
A.3 试验物浓度和赋形剂试验物必须是患者所用化妆品或是同一批号化妆品。
试验物的试验浓度和赋形剂,应根据实际使用浓度和方法而定,不能直接用化妆品原物来试验的种类及其推荐试验浓度见表B.1。
化妆品中常见致敏原斑贴试验浓度及赋形剂见表B.2。
表A.1 皮肤封闭型斑贴试验试验物推荐浓度及赋形剂表种类推荐浓度(%)赋形剂护肤类膏霜剂50或100 白凡士林(油包水型化妆品)或蒸馏水(水包油型化妆品)免洗类护发素50或100 蒸馏水洗面奶 1 蒸馏水面膜原物——香波 1 蒸馏水沐浴液(泡沫浴剂、浴油、浴皂) 1 蒸馏水清洁剂 1 蒸馏水发胶原物,自然干蒸馏水发蜡原物,自然干蒸馏水清洗类护发素 1 蒸馏水发用漂白剂 1 蒸馏水染发剂 2 蒸馏水剃须膏 1 蒸馏水剃须皂 1 蒸馏水须后水原物,自然干——睫毛膏50,自然干——眼线原物,自然干——眼部卸妆水原物,自然干——唇膏原物,自然干——甲油类原物,自然干——种类推荐浓度(%)赋形剂香水原物,自然干——古龙水原物,自然干——除臭剂原物,自然干——注:烫发水和脱毛剂产品不宜进行封闭型斑贴试验A.4 操作程序B.4.1 受试者准备请受试者认真阅读知情同意书,以了解整个试验目的、方法、操作程序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
让受试者按照要求认真配合,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试验前,医师应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判定是否有影响其皮肤病的潜在性因素存在,以及斑贴试验是否会引起某些医学方面的改变,任何有关的信息都必须详细地记录在皮肤封闭型斑贴试验记录表上。
DB22/T 396.12—2017保健用品毒理学评价程序与检验方法 第12部分:人体皮肤斑贴试验警示——使用本标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
本标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得安全问题。
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
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保健用品毒理学人体皮肤斑贴试验评价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保健用品毒理学人体皮肤斑贴试验检验方法。
2 人体皮肤斑贴试验目的检测受试物引起人体皮肤不良反应的潜在可能性。
3 试验基本原则3.1 选择合格的志愿者作为试验对象。
3.2 应用特制的斑试材料进行人体斑贴试验。
3.3 根据保健用品的不同性质,斑贴试验时可选用保健用品原物、或将其稀释成不同浓度作为受试物。
3.4 要求先完成动物多次皮肤刺激试验并出具书面证明, 然后方可安排人体斑贴试验。
3.5 受试者的选择3.5.1 选择18~60岁符合试验要求的志愿者作为受试对象,人数不少于30例。
3.5.2 不能选择有下列情况者作为受试对象:a)近一周适用抗组胺药或近一个月内使用免疫抑制剂者;b)近两个月内受试部位应用任何抗炎药物者;c)受试者患有炎症性皮肤病临床未愈者;d)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e)正在接受治疗的哮喘或其它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f)在近6个月内接受抗癌化疗者;g)免疫缺陷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h)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i)双侧乳房切除或双侧腋下淋巴结切除者;j)在皮肤待试部位由于疤痕、色素、萎缩、鲜红斑痣或其它瑕疵而影响试验结果的判定者;k)参加其它的临床研究者;l)体质高度敏感者;m)非志愿参加者或不能按试验要求完成规定内容者。
4 试验方法1DB22/T 396.12—20174.1 皮肤封闭性斑贴试验4.1.1 选用合格斑试材料,将受试材料放入斑试器内,用量约为0.03 g(固体)或0.03 mL(液体,可滴加在斑试器所附的滤纸片上置于斑试器内)。
受试物为稀释后的保健用品时,对照孔为空白对照(不置任何物质),对照孔内使用该保健用品的稀释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