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第19课橡皮头铅笔(苏教版)完美版
- 格式:ppt
- 大小:1011.50 KB
- 文档页数:21
小学语文西师版三年级下期19橡皮头铅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橡皮头铅笔的发明经过。
2、理解叙述事件的基本要点:起因、经过、结果。
3、明示启发:懂得留心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按照叙事要素的要求,复述事件过程。
三、教学步骤:出示两种笔,(有橡皮头和没有橡皮头的)比不同。
抽生说:哪一支用起来方便?同学们看起来这么简单的橡皮头铅笔,发明过程却不简单,你们想知道吗?齐读课题,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简单,希望同学们能够自学自读,自悟其中的道理)。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请同学们选择喜欢方式读文,要求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自学课文完成学习清单第一题3、抽生汇报,展示学习清单完成情况。
(三)精读课文和词语,理清事件脉络。
1、认真阅读第3自然段,小组讨论交流完成学习单第二题。
2、用自己的话来讲讲李浦曼是如何发明橡皮头铅笔的(抽生汇报)(四)学了这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完成学习单第三题(五)课外拓展:阅读短文(梳理发明锯子的起因、经过、结果)锯的发明有一次,鲁班奉命建造一座宫殿,工程规模浩大,工期却要求很短,而且干到中途,木料又用完了。
所有的人都不得不停下来,赶去采木料。
鲁班也亲自起早贪黑地带领徒弟们一边上山砍木头,一边加紧施工,生怕耽误了工期。
鲁班在用斧子砍树时,觉得又费力,速度又慢,斧子用不了多久就钝了,还要去磨,能不能造出一种工具来代替斧子呢?这个想法一向萦绕在鲁班的心头。
有一天,他去山上砍木料,山路很陡,他用力抓住两边的杂草,吃力地向前行进。
当他松开手时,一片茅草叶从他的手指间轻轻滑过,带来一阵剧痛,他仔细一看,手上留下了一条口子,鲜血正从伤口中渗出。
一片又轻又软的小草叶,竟能把手指划破!鲁班留意地摘下那片茅草叶,仔细地观看,发此刻叶子的边缘有一排又细又尖的细齿。
他试着用叶子在斧柄上拉过,叶子软软地歪到一边了,可还是在斧柄上留下了一条印迹,这给了鲁班以启发。
他兴奋得转身就向山下跑,也顾不得身边的杂草,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回了工地。
第19课《橡皮头铅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自主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其实不然”“专心致志”、“竟然”、“放弃”、“耽误”等词语,并能选择其中两个造句,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2.过程与方法:理解词语,了解橡皮头铅笔的发明经过,复述画家发明橡皮头铅笔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关键词句的品读去体会语言美,去感受一个穷画家变成发明家的执著追求,培养学生爱发明,学发明的意识情感。
重点难点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了解橡皮头铅笔的发明经过,并能复述画家发明橡皮头铅笔的经过自主技能好词佳句。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所受的启发,可多角度自由感悟。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工具书,橡皮头铅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展实物,出示有橡皮头和无橡皮头的铅笔,让学生比较,提问:这是什么?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交流)2.揭课题,设悬念。
在铅笔上加个橡皮头,就成了使用方便的橡皮头铅笔,可就这看起来很简单的一件事,却经历了很不简单的一个过程。
你们知道这小小的变化后面发生了什么事吗?(学生自由交流)3.教师简单小结,导入课题。
(板书课题:橡皮头铅笔)二、诵读课文,初步探究。
1.同学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在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下作上记号。
2.检查生字自学情况:同学齐读生字词卡片,正音。
3.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内自主读文,互相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
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讨论解决。
4.同学自由发言提问,筛选有共性的问题。
老师将重点探究的问题展示出来。
(1)你读懂了什么?(美国有个叫李浦曼的画家,生活相当困苦,是个穷画家。
为了节约时间,节省开支发明了橡皮头铅笔……)(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发言,师适时点拨:美国的画家李浦曼为了节约时间,接省开支,发明了橡皮头铅笔的事。
)(3)课文中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第1自然段:讲使用方便的橡皮头铅笔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
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九课一、生字词。
1. 会认的字。
- “滨”(bīn):海滨,水边。
- “鸥”(ōu):海鸥,一种海鸟。
- “胳”(gē):胳膊。
- “臂”(bì):手臂。
注意“臂”是一个多音字,在“胳臂”一词中读bei轻声。
- “睬”(cǎi):理睬,对别人的言语行动表示态度。
- “凰”(huáng):凤凰。
- “榕”(róng):榕树,一种南方常见的树木。
- “凳”(dèng):凳子。
- “逢”(féng):相逢,遇到。
- “除”(chú):除法,消除。
2. 会写的字。
- 滨:左右结构,左边是“氵”,右边是“宾”。
书写时注意左边部分要写窄,右边部分要写紧凑。
- 灰:半包围结构,笔顺是横、撇、点、撇、撇、捺。
- 渔:左右结构,左边是“氵”,右边是“鱼”。
“鱼”字最后一横变成提。
- 遍:半包围结构,先写“扁”,再写走之底。
“扁”字里面的“户”要写得端正。
- 躺:左右结构,左边是“身”,右边是“尚”。
注意“身”字做偏旁时,撇不出头。
- 载:半包围结构,笔顺是横、竖、横、横、撇折、竖、提、斜钩、撇、点。
这个字也是多音字,在“载重”中读zài,在“记载”中读zǎi。
- 靠:上下结构,上面是“告”,下面是“非”。
- 栽:半包围结构,共10画,笔顺是横、竖、横、横、竖、撇、捺、斜钩、撇、点。
- 亚:独体字,共6画,笔顺是横、竖、竖、点、撇、横。
- 夏:上下结构,上面是“”,下面是“夂”。
书写时注意上下部分的比例。
- 除:左右结构,左边是“阝”,右边是“余”。
3. 词语。
- 海滨:海边,沿海地带。
- 街道:旁边有房屋的比较宽阔的道路。
- 交界:两地相连,有共同的疆界。
- 来来往往:指多次来和去交往。
- 渔民:以捕鱼为业的人。
- 遍地:到处,处处。
- 远处:距离很远的地方。
- 汽笛:轮船、火车等装置的发声器。
- 船队:很多船组成的队伍。
- 满载而归:装得满满地回来,形容收获很大。
《橡皮头铅笔》学案一、学习目标1. 了解并能复述画家发明橡皮头铅笔的经过。
2.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所受的启发,可多角度自由感悟。
二、预习过程(一)自主学习。
1. 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 同桌互读生字,比一比谁读得好!说说自己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3.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4. 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李浦曼的生活相当困难?从哪里看出他是一个热爱画画的人?5. 默读课文,用直线画出描写李浦曼发明橡皮头铅笔经过的语句,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 在课文中找出一个词形容他画画很认真,并解释这个词。
7. 他发明铅笔为什么耽误了不少时间?他想了哪些方法,最后结果怎么样?(二)探究学习。
1. 穷画家为什么无意中变成了发明家?2. 李浦曼取得了橡皮头铅笔的专利,这个专利可是值五十五万美金的巨款,你想对他说什么呢?3.平常你们有什么发明创造吗?说一说,与大家分享。
4. 学完课文后受到了什么启发?(三)当堂训练。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有趣的小刺猬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
它的身体活像一只老鼠,只是比老鼠大多了。
它的头尖尖的,眼睛和耳朵很小,牙齿非常锋利,门牙特别长。
刺猬的四(肢枝)很短,跑起来很快。
它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那么有力。
除了腹部,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又短又密。
遇到强敌时,它就把身体蜷(quán juǎn )成一团,成为一个可怕的刺球,连凶猛的野猪也拿它没有办法。
刺猬不仅用硬刺(保护保卫)自己,还用它来搬东西呢!夏天,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它悄悄地从洞中爬出来,趁着月光,窜到瓜地里,用它那锋利的牙齿把瓜柄咬断,然后在地上打个滚,把硬刺扎进瓜皮,一翻身就背(bēi bèi )着瓜溜走了。
1.选择()里正确的读音或字词。
用“√”表示。
2.文章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划出来。
3.根据短文填空。
刺猬的头( ),眼睛和耳朵( ),牙齿( ),门牙( )。
它们四肢( ),跑起来很快。
【課文】在鉛筆上加個橡皮頭,就成了使用方便的橡皮頭鉛筆。
這看來十分簡單,其實不然。
美國佛羅里達州有個畫家,叫李浦曼。
他是個窮畫家,生活相當困苦,窮得連畫布、畫紙都買不起,手頭的筆和畫架,以及所用的畫具都是些破爛貨。
然而,他並沒有放棄自己的藝術追求,每天堅持作畫,常常畫到天亮。
有一天,李浦曼正在專心致志地畫一幅素描。
他僅有的一支鉛筆已經削得很短了,他必須捏著這支鉛筆頭把畫作完。
畫著畫著,他發現畫面要修改一下。
於是,他放下筆,在淩亂的工作室裏尋找他僅有的一塊小橡皮。
他找了好久,才找到那塊比黃豆大不了多少的橡皮。
他把需要修改的地方擦乾淨後,發現那支活見鬼的鉛筆頭又失蹤了。
他找了這個,丟了那個,找來找去,耽誤了不少時間。
一氣之下,他決定把橡皮和鉛筆綁在一起,叫它倆誰也跑不掉!於是,他找來一根絲線,把橡皮縛在鉛筆的頂端。
這樣,鉛筆似乎長了一些,用起來方便多了。
可是,沒用幾下,橡皮掉了下來。
窮畫家發了狠心,一定要把這淘氣的橡皮牢牢地固定在鉛筆頭上。
為此,他竟然連畫也不畫了,發著倔勁幹了好幾天,想了種種方法固定這塊橡皮頭……最後,他終於想出了一個好辦法:用一小塊薄鐵皮,把橡皮和鉛筆的一頭包起來。
這就是今天人們所使用的帶橡皮的鉛筆。
不久,一家知名的鉛筆公司用五十五萬美元的鉅款買下了這個專利。
【教學設計】教學目的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復述畫家發明橡皮頭鉛筆的過程。
3.讓學生各抒己見,說出自己所受的啟發。
重點難點1.瞭解並能復述畫家發明橡皮頭鉛筆的經過。
2.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所受的啟發,可多角度自由感悟。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魯班發明鋸子掛圖,現代少兒科技作業資料等。
教學過程一、實物引入,直觀形象1.展實物,出示有橡皮頭和無橡皮頭的鉛筆,讓學生比較,說說它不同之處和利弊。
2.揭課題,設懸念。
在鉛筆上加個橡皮頭,就成了使用方便的橡皮頭鉛筆,可就這看起來很簡單的一件事,卻經歷了很不簡單的一個過程。
你想知道嗎?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1.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导语】《橡⽪头铅笔》是⼀篇⿎励⼈们善于从⽣活中获得发现的⽂章,介绍了橡⽪头铅笔是怎样发明的。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橡⽪头铅笔》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三年级语⽂《橡⽪头铅笔》原⽂ 在铅笔上加个橡⽪头,就成了使⽤⽅便的橡⽪头铅笔。
这看来⼗分简单,其实不然。
美国佛罗⾥达州有个画家,叫李浦曼。
他是个穷画家,⽣活相当困苦,穷得连画布、画纸都买不起,⼿头的笔和画架,以及所⽤的画具都是些破烂货。
然⽽,他并没有放弃⾃⼰的艺术追求,每天坚持作画,常常画到天亮。
有⼀天,李浦曼正在专⼼致志地画⼀幅素描。
他仅有的⼀⽀铅笔已经削得很短了,他必须捏着这⽀铅笔头把画作完。
画着画着,他发现画⾯要修改⼀下。
于是,他放下笔,在凌乱的⼯作室⾥寻找他仅有的⼀块⼩橡⽪。
他找了好久,才找到那块⽐黄⾖⼤不了多少的橡⽪。
他把需要修改的地⽅擦⼲净后,发现那⽀活见⿁的铅笔头⼜失踪了。
他找了这个,丢了那个,找来找去,耽误了不少时间。
⼀⽓之下,他决定把橡⽪和铅笔绑在⼀起,叫它俩谁也跑不掉!于是,他找来⼀根丝线,把橡⽪缚在铅笔的顶端。
这样,铅笔似乎长了⼀些,⽤起来⽅便多了。
可是,没⽤⼏下,橡⽪掉了下来。
穷画家发了狠⼼,⼀定要把这淘⽓的橡⽪牢牢地固定在铅笔头上。
为此,他竟然连画也不画了,发着倔劲⼲了好⼏天,想了种种⽅法固定这块橡⽪头……最后,他终于想出了⼀个好办法:⽤⼀⼩块薄铁⽪,把橡⽪和铅笔的⼀头包起来。
这就是今天⼈们所使⽤的带橡⽪的铅笔。
不久,⼀家知名的铅笔公司⽤五⼗五万美元的巨款买下了这个专利。
2.⼩学三年级语⽂《橡⽪头铅笔》教案 教学⽬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2、复述画家发明橡⽪头铅笔的过程。
3、让学⽣各抒⼰见,说出⾃⼰所受的启发。
重点难点 1、了解并能复述画家发明橡⽪头铅笔的经过。
2、⿎励学⽣⼤胆说出⾃⼰所受的启发,可多⾓度⾃由感悟。
教具准备 ⽣字卡⽚,鲁班发明锯⼦挂图,现代少⼉科技作业资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