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医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临床医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临床医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临床医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科学学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身心健康,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在本专业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和动向;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具备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和熟练的实验技能;能够从事本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高层次临床医学专门人才。要求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有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籍和文献,以外文写作科研论文,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二、研究方向

(一)内科学

1.肾脏病学:1)肾小球疾病发病机制,诊断及其治疗;2)糖尿病肾病发

病机理及治疗;3)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危重疾病救治中的理论及实

践;4)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防治;5)肾移植免疫及免疫抑制剂的研究

2.内分泌疾病:1)糖尿病的发病机理;2)胰岛素抵抗;3)自身免疫性甲

状腺疾病的免疫治疗;4)肥胖症发病机理

3.消化系疾病:1)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理(基础研究);2)难治性炎症性

肠病的治疗(临床研究);3)消化道反流性疾病的研究;4)内镜下消化

道肿瘤的治疗;5)胰胆管疾病的内镜下治疗

4.呼吸系统疾病:1)弥漫性疾病基础和临床研究;2)支气管哮喘的基础

和临床研究;3)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诊断和治疗;4)肺部感染的临床和

实验室研究

5.血液病:1)恶性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相关的基础及临床研究;2)

重症自身免疫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相关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6.心血管病:1)心血管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2)介入心脏病学研究;3)心

脏电生理研究。

7.风湿病:1)系统性红斑狼疮造血干细胞的基础和临床研究;2)系统性红

斑狼疮发病机制的研究

8.传染病:1)病毒性肝炎的基础免疫与细胞治疗;2)细菌耐药性机制研

究与监测;3)巨细胞病毒DNA疫苗的基础实验研究

(二)儿科学

1.临床医疗技能训练与研究

2.呼吸道和肠道病毒的研究

3.儿童肾脏病基础与临床研究

(三)神经病学

1.脑血管内介入治疗

2.脑血管疾病

3.神经损伤的修复与再生

4.神经科临床技能

5.变性性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

(四)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1.临床医疗技能训练与研究

2.抑郁症和焦虑障碍

3.精神药理

4.精神疾病的功能影像

(五)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1.神经影像诊断

2.体部影像诊断与微创介入治疗

3.医学影像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4.三维影像技术与神经导航技术的应用

(六)临床检验诊断学

1.临床免疫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2.血脂分析与心脑血管疾病

3.病原微生物的实验诊断

4.分子生物学实验研究

(七)外科学

1.泌尿外科:1)泌尿系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2)男科学基础及临床研究;3)泌尿系结石;4)器官移植的基础研究

2.普外:1)胃肠外科;2)临床营养支持;3)肠,胰移植;4)腹腔感染;

5)胃肠肿瘤;6)肝脏移植;7)肝胆肿瘤

3.胸心外:1)体外循环脏器损伤与保护;2)心脏移植和心肺联合移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3)生长激素释放肽对慢性心衰心室重构的影响;4)左室减容血流动力学临床研究;5)心肌骨髓干细胞移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4.神经外科:1)脑血管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2)颅内肿瘤,重点是垂体腺瘤的基础研究;3)颅脑创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5.骨外:1)脊柱外科;2)骨关节病

6.整形外科:1)同种异体全头皮、面颈部、双耳廓复合组织移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2)同种异体全头皮、面颈部、双耳廓复合组织移植的免疫抑制剂的研究;3)皮肤软组织扩张后的分子生物学研究;4)血液净化对危重烧伤后炎症因子的影响

7.皮肤与性病学:1)深浅部真菌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2)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研究;3)色素性皮肤病的研究;4)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的研究

(八)妇产科学

1。母胎医学

2.生殖医学

3.妇科微创医学

4. 妇科肿瘤

(九)眼科学

1.临床医疗技能训练与研究

2.白内障、青光眼、屈光

(十)耳鼻咽喉科学

1.鼻-鼻窦炎的发病机理研究

2.内窥镜鼻窦外科

3.呼吸道变态反应疾病研究

4.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发病机理及临床治疗

5.儿童听力学与耳聋基因诊断,小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研究(十一)肿瘤学

1.肿瘤靶向与个体化治疗

2.抗肿瘤中药的研究

3.肝、胆、胰肿瘤外科

4.肿瘤精确放疗

(十二)麻醉学

1.临床麻醉学

2.心肺脑复苏

3.疼痛生理疼痛治疗

4.麻醉药理

5.围手术期重要脏器生理功能调控

(十三)急诊医学

1.心肺脑复苏

2.多器官功能衰竭

3.急性中毒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三、学习年限

3年

四、课程设置

科课程3-4门约6—8学分)。其中A类:全校公共外语、政治理论等学位课

程,7学分;B类:以临床医学一级学科为基础的公共学位课,1—2门,6学分;C类:以各二级学科为特色的专业学位课,2—3门,6—8学分,如本专业课程不能完成学分要求,可由导师指定修读本二级学科其他专业或其他二级学科课程;D类:各系(院)开设的公共选修课,13-16学分,其中跨二级或一级学科选修的硕士课程不少于3—4学分。基础医学开设的C、D类课程(见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其它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开设的C类课程均为本专业的的公共选修课程.A、B、C类为必修课内容.

五、培养方式

1.第一阶段:集中学习理论和实验课程,由学校统一组织教学.

2.第二阶段:主要进行临床基础训练,同时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临床教学

能力,查阅和综述专业文献.

3.第三阶段:进行专科定向培养,包括专科病房临床训练,专业理论专业知识

学习,实验室训练,课题研究,撰写论文,毕业答辩与临床教学等。

研究生在学期间,需要参加教研室和院校组织的临床病例讨论及学术讲座,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六、考核方式

1.全校必修课和公共必修课以笔试为主,由有关教研室负责考核工作。

2.专业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以笔试为主,由主讲教师负责考核工作,以了解

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开题:在第二学期末进行开题。由教研室组织导师检查研究生的文献综述

能力,考核课题设置情况。

4.中期考核:在第三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由同一学科导师组成的研究生中

期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学位课程,论文进展情况以及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小组本着公正、负责、实事求是态度对研究生作出评价,评定成绩。对成绩不合格获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培养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一般应以临床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为研究目标.学位论文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改进医疗技术方法,提高医疗水平,培养研究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选题力求和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国家攻关项目、863高科技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及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开发研究项目接轨。确定论文题目后由系组织专家审议研究生的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确定后,应拟定学位工作计划,包括各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位论文计划由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拟定,经系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送交研究生院备案。

八、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

硕士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硕士学位论文应在答辩前请2人,至少1人为校外的教授、副教授或相当专业职务的专家评阅论文,写出评阅意见。评阅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

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不含导师)3人组成,其中正高职称专家至少1人。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其学位论文进行考核,根据答辩的情况,就是否授予学位作出决议,经不记名投票表决,方可提出建议是否授予硕士学位的评定意见。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校学位论文评定委员会根据答辩委员会的意见及院学位评定委员会的意见并按照有关规定作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

申请硕士学位者至少在正式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一篇论著(第一作者),发表成果必须以南京大学医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署名单位前后排列的,排在前面的为第一署名单位;署名单位上下排列的,排在上面的为第一署名单位。如在答辩时尚未完成,必须在毕业后一年内补充。

九、质量监测

对在校研究生全面实行中期考核,建立研究生个人教学档案.

对毕业研究生进行不定期追踪调查,以正确判断其能否满足现代医学科研和临床发展的需要。

研究生学习期间主要事项表

注:申请学位的发表的论著必须见刊后方能获得学位。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附件1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 培养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七部门《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3〕56号)及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教研〔2014〕2号)精神,不断完善我国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建立适应临床医学特点的人才培养制度,促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衔接,更好地服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事业发展,特制定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第一条培养目标与要求 一、培养热爱医疗卫生事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的临床医师。 二、掌握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临床分析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表达能力与医患沟通能力。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常见多发病诊治工作。 三、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临床研究能力和临床教学能力。

四、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和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 第二条招生对象与入学方式 一、招生对象。为符合医师资格考试报考条件规定专业的应届或往届本科毕业生。对于已经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人员原则上不得报考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二、入学方式。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并达到规定要求,着重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 第三条学习年限与培养原则 一、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为3年。在规定时间内未达到培养要求者可以延期学习年限,具体由学位授予单位根据有关文件自行规定。 二、培养原则。培养采用理论学习、临床轮转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以临床轮转为主。培养过程应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进行,同时重视学位课程学习、以及临床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全面培养。 第四条课程学习与考核 一、课程设置。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政治、外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应根据硕士生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开设课程,学位课程应满足学位授予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 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内容应涵盖人文素养、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计划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计划 本专业属于医学学科门类中的二级类(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 本专业代码:100301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业务培养要求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初级医师,这种素质确保其毕业后作为医生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安全有效的医疗实践,保证他们有适当的基础能够进行终身学习和在医学某一学科领域内进一步深造。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掌握从事医疗实践工作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态度,为毕业后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的态度、知识和技能: 态度目标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愿为医学科学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2.树立关爱病人观念,尊重病人人格,保护病人隐私;坚持以预防疾病发生、减轻和驱除患者的病痛为己任,认识到提供临终关怀的道德责任。 3.充分认识医患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并积极与病人及病人家属进行交流,使其充分理解和配合诊疗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4.树立成本效益观念,注重合理用药,选择合理的诊治方案,充分掌握公平有效分配和合理使用有限资源的原则,充分利用可用资源达到康复的最大效益。 5.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充分认识到不断自我完善和接受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6.树立正确的医学伦理观念,尊重个人信仰,尊重每一个人,理解其人文背景及文化价 值。 7.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超出自己的业务能力而不能有效安全处理的医疗活动,主动寻求其他医师的帮助。 8.始终将病人及社区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9.具有创新精神和敢于怀疑、敢于分析批判的精神,具有为新知识产生、新技能的发现做出贡献的意识。 10.尊重同仁,树立团队意识。 11.树立依法行医的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权益。 知识目标 1.基本掌握生物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关知识和方法,并能够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2.掌握生命各阶段人体的正常结构、功能和心理状态。 3.掌握人体各阶段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包括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认识到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及行为心理因素对疾病形成与发展的影响,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4.掌握人体各阶段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 5.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6.掌握正常的妊娠和分娩、产科常见急症、产前和产后的保健原则,以及计划生育的医学知识。 7.掌握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和筛查的原则,掌握缓解与改善疾患和残障、康复以及临终看护的有关知识。 8.掌握临床流行病学的有关知识与方法。 9.掌握常见急症的诊断、急救处理原则。 10.掌握祖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特点,了解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

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教案

临床医学专业课程- - - - 临床医学专业课程 医学科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其任务在于使医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特征、位置毗邻、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功能意义,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2.局部解剖学学时 内容简介:局部解剖学是在人体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人体各局部由浅入深的组成结构、形态特点及其层次和毗邻关系的解剖学,是临床医学特别是外科学、妇产科学等手术学科和影像诊断学科的重要基础学科,是人体解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组织学与胚胎学学时内容简介:组织学与胚胎学是相互关联的两门学科,习惯列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组织学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胚胎学主要是研究从受精卵发育为新生个体的过程及其机理的科学,其研究内容包括生殖细胞发生、受精、胚胎发育、胚胎与母体的关系、先天性畸形等。 内容简介:生理学是研究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课程,属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总任务是使学生学习人体各器官的基本功能,认识机能与结构的联系,机体的整体统一性及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其内容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基本功能及其功能调节。 内容简介: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理论与方法,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总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其内容包括蛋白质与核酸化学、维生素、酶、生物氧化、物质代谢及其调节、肝脏生化和酸碱平衡等。 内容简介: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和原理的一门科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药理学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原理,称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应);另一方面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影响,称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其总任务是通过药效学和药动学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临床合理用药的理论知识。 内容简介: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包括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变)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其目的是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8.预防医学学时内容简介:预防医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与健康、常见疾病防制、预防保健策略和措施、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和人群健康研究的流行病原理和方法。 内容简介:医学免疫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科学。主要内容包括免疫学发展简史、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免疫系统的生理功能--免

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企业管理(120202) 本学科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依托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会计系和企业管理研究所、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包括教授8名,副教授10名,其中博士10名,其中,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2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名。先后承担和完成60多项纵向与横向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省科技攻关项目和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等一批重要课题。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社科成果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2项,省教育厅奖多项。本学科在浙江省有较大的影响,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管理学基础理论,具备较高的企业管理理论水平、比较全面的专业素养、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高层次企业管理人才。要求能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与本学科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能独立地承担和组织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语。 二、主要研究方向 根据培养应用型、开拓型、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的需要,结合学术带头人深厚的科研基础与相关成果,本着学术梯队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以体现企业管理学科的优势与培养特点。企业管理专业设7个研究方向: 1、价值评估与决策技术。研究现代企业价值评估理论、无形资产评估、现代决策理论、项目管理、决策方法以及知识管理中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等。

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是以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培养为主,以培养临床高级专业人才为目的。具体要求如下: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团结协作,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事业而献身。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3.继承和发扬中医专家的临床经验,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现代医学知识,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和某些疑难病症,能独立承担本学科临床医疗工作,在临床医疗技术上达到临床高级专业人才水平。 4.结合临床实践,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能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开展临床科学研究,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 5.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的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二、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为3年。 三、研究方向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疾病的临床研究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疾病的临床研究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老年病的临床研究 (五)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 (六)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免疫疾病的临床研究 (七)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 (八)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疾病的临床研究 四、培养方法及要求 课程学习集中半年时间,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不少于36学分。 (一)学位课程 1.公共必修课20学分 自然辩证法3学分(54学时)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36学时) 外国语(英或日) 6学分(216学时) 医学统计学3学分(54学时) 计算机应用与网络基础4学分(68学时)

最新最全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长沙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较坚实的医学科学基础、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基本技能,较强的实践能力,积极创新精神,面向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应用型医学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 1.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2.珍视生命,诚信关爱,防病治病,搞好健康教育,健康宣传,入户寻访,预防为主,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将提供临终关怀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将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3.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追求卓越,具有在医学某一学科领域内进一步深造的基础。 4.具有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交流的意识,使他们充分参与和配合治疗计划。 5.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真理,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医疗问题,应主动寻求其他医师的帮助或转送上级医院处理。 6.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主动获取各专业信息、适应能力及分析批判的精神。 7.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权益。 8.履行医德义务。在职业活动中重视医疗的伦理问题,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人格。(二)专业知识目标 1.掌握与医学相关的数学、计算机、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2.掌握生命各阶段的人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正常的心理状态。 3.掌握生命各阶段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原因,认识到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及行为心理因素对疾病形成与发展的影响,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4.掌握生命各阶段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 5.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的原则。 6.掌握正常的妊娠和分娩、产前常见急症、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的知识。 7.掌握全科医学基本知识,掌握疾病预防、康复、临终关怀以及流行病学、循证医

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201214LY1]宁波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说明:培养方案中出现红色字体的地方是有问题的地方。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扎实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医疗及预防等方面工作,并具有一定科研和创新能力的临床医学高级专门人 才。 二、培养基本规格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方面的基本训练。要求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从事临床医学工作的崇高职业道德,具有对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深入认识的能力。毕业后能从事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 三、核心课程 1、学位课程 病理学、诊断学、外科学 2、主要课程 临床医学方向模块: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病理学、预防医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医学等。医学影像学方向模块: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病理学、预防医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中医学、放射诊断学、超声诊断学、CT诊断学、影像技术学、 核医学等 四、学制与毕业要求(学制:5,最低学分:224) 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224学分方能毕业(其中4个创新创业训练 计划为免费学分)。 五、授予学位及要求 医学学士。要求符合宁波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学士学位授予有关规定。 六、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要求

临床医学概述,主修课程

临床医学概述,主修课程 概述: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人体健康的科学。 业标务培养目: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医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对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作出分类鉴别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础医学中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常见病名发病诊断处理的临床基本技能 3.具有对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能力; 4.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5.掌握医学文献检索、资料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人体寄生虫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心理学、细胞生物学、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预防医学、手术学、医学伦理学、医学遗传学、医学影像学、诊断学、局部解剖学、儿科学、妇产科学、核医学、内科学、外科学、中医学、传染病学、耳鼻喉科学、精神病学、皮肤性病学、神经病学、眼科学 主要是实践性教学环节:毕业实习安排一般不少于48周。 修业年限: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相近专业: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放射医学视光学康复治疗学精神医学医学技术听力学医学实验学医疗美容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医学检验技术法医学 想学好临床医学,上学期间要努力培养ASK能力。 第一要有A,A是指态度,做一个医生首先必须要知道怎么尊重人,也就是说要有医德。 第二要有S,S就是能力,技能,也就是我刚才讲的各种各样的能力,要有解决问题,能够治病,能够救死扶伤的能力。 第三是K,K是知识,知识就是你是某一专科的,那你要懂得这个专科所有国内外最新进展都很熟悉。 如果有色盲的人不太适合报考临床医学。另外视力非常差的话也不行。

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培养计划_1

---------------------------------------------------------------最新资料推荐------------------------------------------------------ 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培养计划 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 培养计划 () 同济大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行八年一贯,本、硕、博融通,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培养模式。 通过八年的培养,学生将在等方面协调发展,能够向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经济,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医疗服务,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的第一阶段要求的临床水平。 一、学习年限及时间分配 (一) 学习年限为八年。 (二) 时间分配: 医学预科阶段: 主要为通识教育和生命科学课程教学 2 学年(14 学期) ;基础医学阶段: 主要为基础医学课程教学 1. 5 学年(57 学期) ;临床医学阶段: 主要为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课程教学 1. 5 学年(810 学期) 以及临床医学实习 1 学年(11-12 学期) ;二级学科培养及学位论文训练: 二级学科培养 2 学年(1316 学期) ;学位论文在培养后期完成,时间不超过 20 周。 自临床实习起,原则上不安排寒暑假。 1 / 11

二、业务培养目标培养科学基础宽厚,专业技能扎实,发展潜力大,综合素质高的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 具体培养要求: (一)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科学的世界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崇高的敬业精神;有优良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医德医风;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强烈的团结协作精神,有基本的伦理和法律意识。 (二) 有较广泛的社会人文、行为心理科学知识基础,较宽厚的自然科学知识基础;有坚实的基础医学理论知识,扎实系统的临床医学知识,有基本的预防医学、循证医学、康复医学、传染病及祖国传统医学知识,掌握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知识。 (三) 有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开拓创新、向高、精、尖领域拓展、分化和深化的发展潜力,掌握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从事医学科学研究的能力;有较强的自我知识更新能力。 熟练掌握英语,有一定的第二外语(首选德语) 的基础;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信息管理和应用能力;养成终身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身心健康,适应医学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需要。 三、主要课程 1、通识教育课程: 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数学、物理、化学、大学英语、德语、计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方案 (201611模板-与2013版相比,主要项目应有适度调整与优化) 一、专业名称、代码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100201K 二、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基础扎实、素质良好、实践能力强,具备接受和获取继续医学教育的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和奉献精神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医学人才。 三、培养要求 (一)思想道德与职业要求 1.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2.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将提供临终关怀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将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3. 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 4. 具有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交流的意识,使他们充分参与和配合治疗计划。 5. 在职业活动中重视医疗的伦理问题,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人格。 6. 尊重患者个人信仰,理解他人的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 7. 实事求是,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医疗问题,应该主动寻求其他医师的帮助。 8. 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开展卫生服务工作的观念。 9. 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权益。 10. 在应用各种可能的技术去追求准确的诊断或改变疾病的进程时,应考虑到病人及其家属的利益,并注意发挥可用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 11. 具有科学态度、创新和分析批判精神。 12. 履行维护医德的义务。 (二)知识要求 1. 掌握与医学相关的自然科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2. 掌握生命各阶段人体的正常结构、功能和心理状态。 3. 掌握生命各阶段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原因,认识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及行为心理因素对疾病形成与发展的影响,认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100201K)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具备较坚实的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基本技能,以及较高人文素养的应用型医学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培养目标2: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 培养目标3: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完善自我,不断追求;具有科学态度、创新和分析批判精神。 培养目标4:尊重患者个人信仰、隐私和人格,理解他人的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树立沟通意识。 培养目标5: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态度。 培养目标6:掌握与医学相关的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培养目标7: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培养目标8:熟悉国家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培养目标9:掌握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和筛查的原则,掌握缓解与改

善疾患和残障、康复以及临终关怀的有关知识。 培养目标10:具有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安全有效的医疗实践的基 本能力。 培养目标11: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 判性思维能力; 培养目标12: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具有良好的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 . 培养目标13:能够对病人和公众进行有关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 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 培养目标14: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临床医疗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初步掌握临床医疗的基本技能。学生毕业时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毕业要求1: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对临床医学学科的性质有正确的认知;关爱生命,平等、博爱,体现人道主义精神和救死扶伤的专业精神。 毕业要求2:将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权益;有良好的医德。毕业要求3: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勤奋务实,追求卓越,具备在医学某

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总体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一)总体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面向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能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总体培养要求: l、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自我继续教育能力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和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接受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心健康,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二、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一)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面向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毕业后能够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工作及医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始终以防病治病、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为己任。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维护人民和社区健康利益,较好利用可用资源达到康复的最大效益。 3、具有较强人际交往能力,善于与病人、家属、同事等沟通,相互学习,善于合作。 4、树立终生学习观念,追求卓越,并具有在医学某一学科领域内进一步深造的基础。 5、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真理,并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医疗问题,应主动寻求其他医师的帮助。 6、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主动获取信息、适应能力及分析批判的精神。 7、掌握医学伦理学原则。 专业知识要求: 1、掌握医学相关的数理化等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 2、掌握生物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疗实践。 3、掌握人体各阶段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正常的生理及心理状态。 4、掌握人体各阶段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 5、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6、掌握正常的妊娠和分娩、产科急症、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知识。 7、掌握疾病预防、保健、康复、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关知识和方法,并对公众进行宣传教育。 8、掌握传染病发生发展传播的基本规律及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原则。 9、掌握一般危急重症的诊断、处理知识。 10、了解中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特点和辨证施治原则。 11、了解科学实验在医学研究中的作用。 专业技能要求: 1、具有全面、系统、正确采集病史的能力。 2、具有系统、规范、准确进行查体及规范书写病历的能力。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培养方案

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依据我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校发【2011】36号)等文件精神,为保证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结合本专业实际,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团结协作,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作出贡献而奋斗。 (二)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临床检验诊断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疑难问题,能对下级技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或基本达到主管技师的临床工作水平。 (三)掌握临床检验诊断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临床检验专业知识。 (四)具有从事临床检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五)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临床检验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和写作能力。 二、学制和培养方式 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为3年。基础理论课学

习时间半年,临床检验诊断学相关临床专业理论及诊疗技能训练为一年半,培养方向专门研修(含论文工作)为一年。 三、研究方向 (一)临床免疫学检验 (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三)临床血液学检验 (四)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五)临床输血检验 (六)临床分子诊断学 四、课程体系设臵 (一)公共必修课: 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单位 1.自然辩证法 18 1.5 社会科学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3 社会科学部 3.英语 144 12 外国语言学系 4.统计学及SPSS软件应用 70 5 公共卫生学系 (二)核心课程 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单位 1.检验与临床 30 2 医学检验系 2.临床实验室管理 30 2 医学检验系 (三)专门课程 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单位 1.临床免疫学检验研究进展 30 2 医学检验系 2.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研究进展 30 2 医学检验系 3.临床分子生物学诊断原理与实践 30 2 医学检验系 4.临床血液学检验研究进展 30 2 医学检验系

哈工大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哈尔滨工业大学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REQUIREMENTS OF MASTER TRAINING PROGRAMMES 研究生院 2015-09

前言 研究生培养方案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指导性文件,是制定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完成培养工作各个环节和衡量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随着我国科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我校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都进入了新的阶段。2013年为使我校硕士研究生教育更好地适应发展形势的需要,为在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中进一步明确定位、保证质量,学校组织各硕士学位授权点对我校硕士生培养方案进行了重新修订。我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工作进一步深化,全校25个一级学科开展了培养模式改革工作,分别制定了学术研究型和应用研究型培养方案。 新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对具有一级学科授权的学科,是按照一级学科或“一级学科学位课平台+方向模块”制定的;对于目前没有一级学科授予权的单位,是将二级学科进行有机的整合后,在所属一级学科范围内制定的。 新的培养方案以“宽口径、厚基础”为基本原则,从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需要出发,科学、系统地设计了课程学习、科学研究、论文工作和学术交流等培养环节。在课程设置上既注重基础性,又体现宽广性和实用性,保留了反映当代学科发展趋势和前沿性最新成果的专题课程,为拓宽研究生的视野,加强研究生综合业务素质的培养创造了条件,为了培育国际一流课程体系,在部分一级学科还特别增设了一批与国际高水平学者合作共建的课程。 新修订培养方案覆盖全校38个一级学科、7个专业学位类别、16个专业学位领域,总共64套。共设置课程1766门,其中学位课675门,选修课717门,专题与实践课307门,含实验课程326门、补修课67门。新修订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凝聚了我校各院(系)、各学科专家和研究生导师以及相关管理人员的智慧和经验。新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实施将更为有效地推进我校研究生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 本方案为2014年修订版本,供2014年9月以后入学研究生使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2014年8月

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方案

刑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专业简介 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学科。它属于部门法学的范畴,是法学中最重要的二级学科之一。广义的刑法学不仅研究刑法本身和实体的刑法规范(刑法解释学),也研究刑法规范的哲学基础(刑法哲学)、刑法历史(刑法史学)、犯罪的原因与对策(犯罪学)以及刑罚的执行(监狱学)等内容。刑法学的研究能够为国家治理犯罪问题献计献策,因此刑法学的命运是和国家的法治进程紧密相关的,刑法学在国家的法治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个人培养目标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品质良好,积极为社会主义服务。 2、坚实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刑法学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刑法学研究、教学工作或司法实际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该门外语阅读刑法学外文专业文献。 3、具有健康的体魄。 三、个人研究方向简介 中国刑法学:中国刑法学立足中国实际,研究我国刑法的基本理论、原则、制度、体系以及重点、难点等问题。 四、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不超过4年。不延长学习年限;如确需延长学习年限,本人将提出申请,填写《华中师范大学博(硕)士研究生延期毕业申请表》,经导师和所在院系主管研究生负责人同意,报研究生处审批。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硕士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制,要总学分36~38学分,本人将努力完成。 六、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或司法实践。教学实践的形式可以是讲授本专业课程若干章节、专题或主持课堂讨论,也可以是协助主讲老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或指导本科生课程论文设计和毕业论文。教学实践在第2学年进行,时间为四周左右,至少完成4个学时的讲授工作或相当于此量的其它工作,并填写《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考核表》。司法实践在导师指导下采取集中或者分散的方式进行,在假期或第五学期进行,到城乡进行法律咨询或法律服务或是到政法机关或者律师事务所协助办案。 参加本学科的学术活动8次以上,其中1次是校外学术活动,每次都要有1000字以上的学习报告(由导师和导师组规定具体要求),并填写《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 (一)专业名称:临床医学 (二)专业代码:630101 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 (一)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 (二)学历层次:大专 三、招生对象与学制 1、招生对象:招收普高毕业生及同等学历者 2、学制:全日制三年 四、培养目标及方向 (一)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基层,具有现代医学理念,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毕业后能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和社区从事医疗及预防等方面工作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临床医学专门人才。 1、专业基本能力 (1)社会能力:社会能力包括职业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礼仪修养、人际沟通、行为气质、组织和执行任务的能力都较强。与人交流能力,如接受权威、谈话技巧、合作行为能力;与自我有关的行为能力:如情感表达、道德行为、对自我的积极态度等能力;与人合作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参与行为、任务的完成、遵循指导等;解决问题能力等。 (2)方法能力:方法能力包括现代化办公能力、运用网络能力、计算数值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审美与设计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实施学习计划,选择自主学习方式、利用网络高效学习;信息处理能力:获取信息,阅读法、询问法搜寻信息;选择信息内容、收集信息能力;数字应用能力:获取数据、数据整理、数字运算等能力。 (3)专业能力:①掌握临床医学专业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

有防治多发病、常见病、地方病的实践技能,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以及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后能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从事临床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②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③熟悉医学文献检索、资料调查的基本方法。④基本掌握一门外语,要求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本专业的外语书刊。⑤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2、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核心课程及核心能力) a.全面、系统、正确地采集病史的能力。 b.系统、规范地进行体格及精神检查的能力,规范书写病历的能力。 c.较强的临床思维和表达能力。 d.内、外、妇、儿各类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处理能力。 e.一般急症的诊断、急救及处理能力。 f.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合适的临床技术,选择最适合、最经济的诊断、治疗手段的能力。 g.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能力。 h.具有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 i.具有与医生、护士及其他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交流的能力。 j.能够对病人和公众进行有关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 k.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能开展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疗服务,可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如县及县以下各级医院、各级康复保健单位、医药企业和公司就业,从事临床医疗、医技、社区卫生保健及医务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五、课程设置 (一)课内教学进程计划及时间分配表(见表一)

兰州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

兰州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开设于1933年,至今已有80余年的历史。本专业依托兰州大学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平台优势,按照“精英教育追求卓越”的办学宗旨,“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注重素质、激励创新”的教育理念,为社会培养适应医药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需要的,具有岗位胜任能力的创新型专业医学人才。本专业主要培养单位为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本专业属于医学学科,毕业后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一、专业的培养定位与目标 定位:本专业培养适应医药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岗位胜任能力的创新型专业医学人才。 目标:培养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素养、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一定的预防医学知识的毕业生。具有医疗、教学和科研的岗位胜任能力、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后能够在各级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医学院校从事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 二、专业的基本要求 (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 1. 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2. 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将提供临终关怀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将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3. 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 4. 具有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交流的意识,使他们充分参与和配合治疗计划。 5. 在职业活动中重视医疗的伦理问题,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人格。

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00201K 专业名称:临床医学 Clinical Medicine ????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初步临床工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进一步深造基础,能在各级卫生保健机构在上级医师的指导监督下,从事安全有效的医疗实践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接受临床技能、沟通技能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初步的医疗、健康宣教、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 1、掌握医学相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和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与医学实践; 2、掌握基础医学相关知识,即生命各阶段人体的正常结构、功能和心理状态,掌握各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包括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 3、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和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4、掌握正常的妊娠和分娩知识、产科常见急病处理方法、产前及产后的保健原则以及计划生育的医学知识; 5、掌握临床流行病学的有关知识和相关科学实验方法,掌握健康教育、疾病预防与筛查的原则,掌握缓解与改善疾患和残障、康复以及临终关怀的有关知识; 6、掌握中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特点,了解中医的辩证诊治等原则; 7、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及传播规律,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原则; 8、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和临床操作的基本技能,具备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处理能力,具备一般急症的诊断、急救及处理能力; 9、掌握临床思维分析方法,能够运用循证医学,预防医学原理指导医学实践; 10、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结合临床实际,独立利用图书馆和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医学问题和获取信息,能够用一门外语阅读医学文献; 11、具有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有与医生、护士及其他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交流沟通的能力,能够对病人和公众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 12、熟悉与医学相关的数学、化学、行为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 13、熟悉医疗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理解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政策; 14、了解医疗相关专业领域的最新前沿进展; 15、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四、核心课程、主要专业实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核心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医学影像学。 主要专业实验:大学化学实验(二)、医学形态学实验,机能学实验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临床医学基本技能训练、临床医学专科技能训练、毕业实习等。 五、修业年限:基本学制五年 六、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七、毕业条件 1、具备良好的思想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

临床医学专培养计划

临床医学专业培养计划 一、学制 五年制本科。 二、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一定的人文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三、业务基本要求 通过五年培养,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职业道德。主要学习医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对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作出分类鉴别的能力。 四、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常见病、多发病诊断处理的临床基本技能; 3、具有对急、难、重危病症的初步处理能力; 4、熟悉国家医疗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5、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的初步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五、主干学科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六、主要课程 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免疫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医学等 七、主要实践环节 劳动、军训、医学社会实践、临床学科实习等 八、相近专业 口腔医学、预防医学 九、毕业与授予学位 本专业学生须按培养计划要求修读各类课程,总学分达到248学分,方可毕业。本专业所授学位为医学学士。 十、教学安排一览表 见表一 十一、实践环节安排表 见表二 十二、学时、学分汇总表 见表三 十三、课外安排一览表 见表四。 十四、有关说明 1、课程性质代号: 通识教育课程代号A1(必修)、A2(限选)、A3(任选); 基础课程代号B1(必修)、B2(限选)、B3(任选); 学科基础课程内学院或专业大类平台课程代号C1 (必修)、C2(限选)、C3(任选); 学科基础课程内跨学科基础课程代号D1 (必修)、D2(限选)、D3(任选); 专业特色课程内专业基础课代号E1(必修),E2(限选),E3(任选); 专业特色课程内专业课代号F1(必修),F2(限选),F3(任选)。 2、各类选修课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