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中心典型病例讨论会制度
- 格式:docx
- 大小:12.57 KB
- 文档页数:2
胸痛中心联合例会制度胸痛中心联合例会的意义和目的1.提高医疗质量2.促进知识共享3.加强患者护理4.推动科研进展胸痛中心联合例会制度的组成与层级会议形式•定期举行的联合例会•每次例会由一个胸痛中心承办•会议可以线下或线上进行参会人员1.胸痛中心的医生2.心血管科医生3.病房护士4.辅助人员(如影像科医生、实验室医生等)例会层级1.胸痛中心内部例会–主要讨论本中心的胸痛患者情况和治疗经验–每周或每月定期召开–由胸痛中心负责人主持2.医院内部联合例会–汇总各个胸痛中心的情况和经验–促进不同胸痛中心之间的学习和交流–每季度召开一次–由心血管科负责人主持3.地区范围联合例会–包括多家医院的所有胸痛中心参与–同步更新最新的胸痛诊断和治疗指南–每半年召开一次–由地区卫生主管部门和专家联合主持4.国家范围联合例会–包括全国范围的胸痛中心参与–分享各地区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推动胸痛治疗的科研进展–每年召开一次–由国家卫生主管部门和专家联合主持胸痛中心联合例会的议程与内容安排会前准备工作1.确定会议时间和地点2.联络会议参与人员3.分发胸痛患者病历和相关资料4.准备会议议程和讲演材料5.安排会议记录和汇报人员会议流程1.开场致辞–胸痛中心负责人对会议进行开场致辞,介绍会议目的和重要性。
2.行政通报–胸痛中心例会情况通报–相关政策和指南的通知和解读–人员变动和后续工作安排的说明3.学术报告–外部专家或本中心专家作学术报告,分享最新的科研成果和临床经验。
4.病例讨论–各中心轮流分享典型或难治性胸痛患者的病例–其他参会人员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5.学习交流–推荐经典案例的学习和讨论–介绍胸痛相关研究进展和新技术6.质控通报–上一阶段质控目标的完成情况汇报–发现的问题和改进方案的分享7.会议总结和下阶段安排–会议纪要和讲演资料的整理和分发–下一次例会的日期和议程安排会后工作1.胸痛中心负责人根据例会讨论结果,制定相关措施和工作计划。
胸痛中心典型病例讨论会制度胸痛中心典型病例讨论会制度胸痛患者在完成救治的过程中需经历胸部感觉不适和决定求医、途中转运、首诊接诊、病情诊断、专科处置和转归的最为基本的5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大量的专业质量改进和整体工作的指导。
例如,在胸痛起病阶段,如何使高危人群认识胸痛,及时呼救或就诊,如何建立社区的心血管急救体系等。
因此,胸痛中心的病例分析制度是其工作的核心内容,现制定胸痛中心典型病例会议制度。
(一)会议时间胸痛中心典型病例讨论会每月举行一次,时间为每月××时间举行(如时间有改变另行通知)。
(二)会议地点××××医院××××会议室。
(三)参加人员每周一次的典型病例会议:急诊科、心内科及胸痛中心委员会成员;每季度一次的典型病例会议:急诊科、心血管内科、胸痛中心委员会、急诊急救体系领导。
(四)会议内容1.介绍典型病例由质量监控人员或指定医生介绍典型病例的诊疗过程及相关客观资料及患者时间节点表。
由参与救治的相关人员介绍各个患者的救治情况,并将延误的环节进行说明并分析。
2.问题解决途径(1)涉及流程问题:全体讨论是否进行流程的修改,任何修订内容均需在胸痛中心记录在案,并及时组织与执行该流程环节相关的全体人员重新学习修改后的流程。
(2)涉及管理制度问题:胸痛中心管理制度的制定和修改由胸痛中心委员会负责,因此,若病例分析会上发现现行管理制度不合理,应将会议讨论的内容形成统一的文件提交胸痛中心委员会,并择期召开委员会议进行修订,技术总监或行政总监应在胸痛中心委员会上对修订的理由进行说明,并提出修订的具体意见供委员会讨论。
(3)涉及院外的问题:一般性问题由胸痛中心对外联络部负责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则由胸痛中心委员会组织并邀请相关单位领导参加联合例会进行沟通,协调解决。
胸痛中心联合例会制度
急性胸痛起病急,进展快,误诊率和死亡率高,其相关的致命性疾病有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和张力性气胸等。
为做好急性胸痛的诊疗工作,改进工作质量和流程,需要多学科、多部门共同协作。
根据工作要求,现制定胸痛中心联合例会制度。
1.胸痛中心联合例会至少每半年举行一次。
2.由行政总监负责组织召开。
3.参加人员为胸痛中心委员会全体成员(可根据议题决定参会人员)。
4.会议内容
(1)讨论本季度急性胸痛病例救治情况
(2)工作流程存在的问题、成功及失败的典型病例分析
(3)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科间协调情况。
(4)工作质量的改进和流程的修改。
(5)中心培训情况及下一步计划。
(6)胸痛网络点发展、培训及运行情况。
胸痛中心联合例会制度
胸痛中心联合例会制度是一个旨在促进胸痛中心之间沟通合作
的机制。
胸痛中心是专门为胸痛患者提供治疗的医疗机构,它们通过联合例会制度可以分享病例、交流经验、讨论技术和研究进展,从而提高胸痛患者的诊疗质量。
首先,胸痛中心联合例会制度的核心目标是促进胸痛患者的综合治疗。
通过例会,各个胸痛中心可以共同研究和讨论病例,分享治疗方案和临床经验。
这不仅提高了每个胸痛中心的诊疗水平,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更好的医疗结果。
其次,胸痛中心联合例会制度有助于推动胸痛领域的科研和学术交流。
例会期间,胸痛中心的医生可以互相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讨论前沿的诊疗技术和方法。
这种交流不仅有助于加深医生们对胸痛的了解,也为胸痛领域的科研进步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思路。
此外,胸痛中心联合例会制度还能够提高医院之间的合作和互信。
通过定期举行例会,不同胸痛中心的医生可以相互了解和认识,建立信任和合作的关系。
这样,当有需要时,各个胸痛中心可以更加顺畅地进行转诊、共同诊断和治疗,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最后,胸痛中心联合例会制度还可以加强胸痛中心之间的质量控制和
监督。
例会期间,医生们可以分享和讨论疑难病例,共同探讨最佳的治疗方案。
这有助于规范和提高每个胸痛中心的医疗质量,并通过相互监督和评估来推动整个胸痛中心领域的进步。
总之,胸痛中心联合例会制度是一个有益于促进合作、推动科研和提高诊疗质量的机制。
通过例会,不同胸痛中心之间可以分享经验、交流研究成果,提高胸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这一制度的建立和持续发展将进一步推动胸痛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胸痛中心管理制度一、胸痛中心会诊制度急诊胸痛患者到门急诊后,首诊医生若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不清、以及病情危重需要会诊者,应及时申请会诊。
一、心血管科内科会诊由经治医师结合患者病情及心电图表现,疑为心肌梗死或不能明确诊断,需要心血管内科医师会诊时,本人或通知急诊科护士电话急会诊。
心血管内科医师接到通知后必须立即前往,在10分钟内到位会诊,并按规定书写会诊记录。
二、重症医学科会诊对于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本人或通知急诊科护士电话请重症医学科医师急会诊,详细记录病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
重症医学科医师接到通知后必须立即前往,并在10分钟内到位会诊并按规定书写会诊记录。
三、其他相关科室会诊在对急性胸痛患者诊断不清,需要进行鉴别诊断时,需要请呼吸科、胸外科、消化科、皮肤科等其它相关学科时,及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应邀会诊科室医师接到会诊通知后10分钟内到位会诊并按规定书写会诊记录。
上述各项会诊,均应由申请会诊医师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工作,详尽病史及诊治经过,并全程陪同,做好会诊记录。
应邀会诊医师要深入了解病史、详细体格检查,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会诊意见。
申请会诊医师认真实施会诊意见。
二、胸痛中心时钟统一管理制度为贯切“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保证胸痛中心时钟统一管理规范、有效,特制定珲春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时钟统一管理制度。
1、时钟统一由卫星时间确定。
2、时钟统一由专人定期校对,由信息科负责,每2周校对一次,并有校对记录。
3、胸痛中心的总监每月对时钟统一进行监督检查,并进行总结、反馈。
4、时钟统一的校对人员绩效考评与检查结果挂钩。
三、胸痛中心培训制度胸痛中心要想建立高效的救治体系,其相关部门对胸痛中心的工作细则、体系、流程等必须完全了解,因此胸痛中心所涉及的各部门人员必须经过反复的教育及培训,知晓胸痛中心的主要目标和运作机制,明确自身的职责,这样才能整个胸痛中心正常运行,促使胸痛中心工作质量持续改进,最终达到提高区域性协同救治水平的目的。
综合医院胸痛中心典型病例分析会制度
典型病例分析会是提高胸痛中心工作质量的最有效的工作方式之一。
在质量分析会中发现问题,再将存在问题的典型病例选出来剖析,将所有与执行胸痛中心的流程相关的人员集中进行讨论和分析。
为此,某某市人民医院医院胸痛中心为病例分析会制定典型病例分析会制度。
一、典型病例分析会每季度一次,可与胸痛中心质量分析会一起举行
二、由医疗总监负责组织召
三、参加人员:胸痛中心医疗总监、有关职能管理部门负责人、协调员、急救医疗体系、急诊科和心内科相关医护人员、胸痛中心的质量控制和数据管理人员等。
四、病例分析会内容:
(一)会议由胸痛中心医疗总监主持
(二)质量控制人员汇报上次病例分析会以来胸痛中心的阶段性数据分析结果
(三)典型病例介绍:由病案主管医生介绍典型病例的诊疗过程和相关客观资料,需展示时间轴。
(四)相关责任人就时间轴的延误环节进行解释和说明,共同分析、讨论延误的原因是属于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因素所致。
(五)病例小结
- 1 -
(六)总结:对本阶段的典型病例进行概括性归纳,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并对胸痛中心的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某某市人民医院
20 年月日
- 2 -。
胸痛中心管理规定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胸痛中心管理制度一、胸痛中心会诊制度急诊胸痛患者到门急诊后,首诊医生若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不清、以及病情危重需要会诊者,应及时申请会诊。
一、心血管科内科会诊由经治医师结合患者病情及心电图表现,疑为心肌梗死或不能明确诊断,需要心血管内科医师会诊时,本人或通知急诊科护士电话急会诊。
心血管内科医师接到通知后必须立即前往,在10分钟内到位会诊,并按规定书写会诊记录。
二、重症医学科会诊对于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本人或通知急诊科护士电话请重症医学科医师急会诊,详细记录病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
重症医学科医师接到通知后必须立即前往,并在10分钟内到位会诊并按规定书写会诊记录。
三、其他相关科室会诊在对急性胸痛患者诊断不清,需要进行鉴别诊断时,需要请呼吸科、胸外科、消化科、皮肤科等其它相关学科时,及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应邀会诊科室医师接到会诊通知后10分钟内到位会诊并按规定书写会诊记录。
上述各项会诊,均应由申请会诊医师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工作,详尽病史及诊治经过,并全程陪同,做好会诊记录。
应邀会诊医师要深入了解病史、详细体格检查,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会诊意见。
申请会诊医师认真实施会诊意见。
二、胸痛中心时钟统一管理制度为贯切“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保证胸痛中心时钟统一管理规范、有效,特制定珲春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时钟统一管理制度。
1、时钟统一由卫星时间确定。
2、时钟统一由专人定期校对,由信息科负责,每2周校对一次,并有校对记录。
3、胸痛中心的总监每月对时钟统一进行监督检查,并进行总结、反馈。
4、时钟统一的校对人员绩效考评与检查结果挂钩。
三、胸痛中心培训制度胸痛中心要想建立高效的救治体系,其相关部门对胸痛中心的工作细则、体系、流程等必须完全了解,因此胸痛中心所涉及的各部门人员必须经过反复的教育及培训,知晓胸痛中心的主要目标和运作机制,明确自身的职责,这样才能整个胸痛中心正常运行,促使胸痛中心工作质量持续改进,最终达到提高区域性协同救治水平的目的。
胸痛中心联合例会制度胸痛中心联合例会制度一、目的和意义胸痛中心联合例会是为了促进各个胸痛中心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胸痛患者的诊疗水平和治疗效果而设立的例会制度。
通过联合例会,不仅可以分享临床经验和疗效,还可以共同探讨和解决遇到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实现协同创新,推动胸痛领域的发展。
二、会议内容1. 临床病例分享:参会胸痛中心可以准备并分享自己遇到的胸痛患者病例,包括病史、体征、检查结果等相关信息。
其他胸痛中心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共同探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2. 学术讲座: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学者做学术讲座,介绍最新的研究成果、技术进展和临床实践经验,提供更新的知识和信息。
参会人员可以就讲座内容进行讨论和提问,深入了解该领域的前沿动态。
3. 资源共享:参会胸痛中心可以分享自己的医疗资源,包括病例库、检查设备、治疗方案等。
通过资源共享,可以提高各个中心的整体治疗水平和效果,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资源。
4. 团队建设:组织专题讨论、案例讨论等活动,加强团队内部的沟通和合作,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
鼓励胸痛中心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联合科研项目的开展,共同提升胸痛诊疗的水平和质量。
三、会议安排1. 例会周期:每季度举行一次联合例会,每次会议持续一天。
2. 会议地点:轮流在各个胸痛中心之间进行,以便各个中心都能分担举办责任和提供展示机会。
3. 会议组织:联合例会由胸痛中心的主任或指定的负责人负责主持和协调。
具体组织工作由会议秘书处负责,包括邀请专家、制定议题、安排日程等。
四、会议流程1. 早上:开幕式和领导讲话。
2. 上午:临床病例分享和讨论。
3. 中午:午餐和休息。
4. 下午:学术讲座和互动讨论。
5. 晚上:晚餐和交流互动。
五、会议纪律1. 准时参会:所有参会人员应准时参会,不拖延时间。
2. 遵守会议纪律:保持严肃的学术氛围,不发表攻击性言论或涉及个人隐私的内容。
3. 尊重他人意见:尊重他人观点和经验,充分听取和讨论不同的意见。
深泽县医院会议记录内容:典型病例讨论会议时间:2017 年10月20 日地点:心内科医生办公室参加人员:曹彩生、贾克武、王士敏、杜晓光、宋玉龙、苑建房、赵伟强、许彦丽、张宏宇、王超、邸彦芝、魏亚敏、何维欢等参加科室:心内科、急诊科、急救120。
会议内容:曹彩生副主任医师(心内科)主持,讨论一个老年女性,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多脏器衰竭。
由苑建房主治医师汇报病例:1.老年女性,2.既往“冠心病”“2型糖尿病”病史,血糖控制不理想。
3.胸痛、胸闷3天,加重伴出汗4小时,由村卫生室行心电图检查后,网络微信上传,胸痛中心诊断心肌梗塞,立即回复后,立即通知120接诊,胸痛中心微信指导村卫生室立即给予阿司匹林300mg,同时向家属交代溶栓的必要性,120到达后给予氯比格雷300mg,建立静脉通路,绕行急性直达心内科。
查体:血压140/98mmHg神志清楚,痛苦面容,全身皮肤潮湿,四肢湿冷,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量湿性啰音,心率:60次/分,律齐,心音低顿,双下肢无浮肿。
复查心电图示: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有溶栓适应症,无绝对禁忌征,进入溶栓流程。
与家属沟通后给予积极溶栓,溶栓后胸痛、胸闷明显减轻,2小时复查心电图抬高ST段回落大于50%,提示溶栓有效。
向患者家属交代支架继续治疗,家属拒绝转上级医院行PCI治疗。
入院后第5天,患者活动后出现阵发性上腹部疼痛,每次持续10-30min,血压。
心率、呼吸较平稳、血糖:18.9mmol/L给予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血糖仍忽高忽低,请内分泌科会诊继续调整血糖,复查心电图。
心肌酶较前无加重,目前病情平稳,家属再次拒绝上级医院PCI治疗。
曹彩生副主任医师:此患者诊断明确,急性前壁心肌梗塞心力衰竭2型糖尿病诊断明确,村卫生室及时传输心电图,及时给予抗血小板口服,与家属沟通,120出车及时,患者得到了及时救治,看来我们下乡培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应该宣传、培训到每一个村庄。
让老百姓都认识到胸痛的危险性,及时拨打120,及时救治。
深泽县医院会议记录内容:典型病例讨论会议时间: 2017年10月20日地点:心内科医生办公室参加人员:曹彩生、贾克武、王士敏、杜晓光、宋玉龙、苑建房、赵伟强、许彦丽、张宏宇、王超、邸彦芝、魏亚敏、何维欢等参加科室:心内科、急诊科、急救120.会议内容:曹彩生副主任医师(心内科)主持,讨论一个老年女性,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多脏器衰竭.由苑建房主治医师汇报病例:1.老年女性,2。
既往“冠心病”“2型糖尿病”病史,血糖控制不理想。
3.胸痛、胸闷3天,加重伴出汗4 小时,由村卫生室行心电图检查后,网络微信上传,胸痛中心诊断心肌梗塞,立即回复后,立即通知120接诊,胸痛中心微信指导村卫生室立即给予阿司匹林300mg,同时向家属交代溶栓的必要性,120到达后给予氯比格雷300mg,建立静脉通路,绕行急性直达心内科。
查体:血压140/98mmHg神志清楚,痛苦面容,全身皮肤潮湿,四肢湿冷,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量湿性啰音,心率:60次/分,律齐,心音低顿,双下肢无浮肿。
复查心电图示: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有溶栓适应症,无绝对禁忌征,进入溶栓流程。
与家属沟通后给予积极溶栓,溶栓后胸痛、胸闷明显减轻,2小时复查心电图抬高ST段回落大于50%,提示溶栓有效.向患者家属交代支架继续治疗,家属拒绝转上级医院行PCI治疗.入院后第5天,患者活动后出现阵发性上腹部疼痛,每次持续10-30min,血压。
心率、呼吸较平稳、血糖:18。
9mmol/L给予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血糖仍忽高忽低,请内分泌科会诊继续调整血糖,复查心电图。
心肌酶较前无加重,目前病情平稳,家属再次拒绝上级医院PCI治疗. 曹彩生副主任医师:此患者诊断明确,急性前壁心肌梗塞心力衰竭2型糖尿病诊断明确,村卫生室及时传输心电图,及时给予抗血小板口服,与家属沟通,120出车及时,患者得到了及时救治,看来我们下乡培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应该宣传、培训到每一个村庄。
让老百姓都认识到胸痛的危险性,及时拨打120,及时救治。
胸痛中心会诊制度(一)在诊疗活动中,凡遇疑难病例,治疗上由困难或涉及其他专业问题时,应及时组织会诊。
会诊是集思广意,共同解决请人诊治问题的重要措施,因此会诊时必须做到认真负责、共同讨论。
(二)急会诊:1.急会诊指生命体征不平稳,本科室处理有困难,由经治医师填写会诊单,上级医师签字同意,并在会诊单上注明“急”字。
慢性病或择取手术病种,不得申请急会诊。
2.凡生命体征不稳定,已危及患者生命或突发事件,本科室处理有困难,可申请“特急”会诊,可先用电话邀请,后补填会诊单,或在会诊单上注明“特急”二字送到会诊医师手中。
3.受邀会诊科室接到急会诊通知后原则上由当班最高级别医师前往,必须于 10 分钟内迅速到达申请科室进行会诊,不得以任何理由延迟或拒绝。
4.会诊时患者的经治医师或值班医师应陪同受邀会诊医师,并详细介绍病情。
会诊医师应在病程记录上做好会诊记录,对尚未处理完毕或重危病人应负责随诊及交班。
5.对疑难、危重、抢救病人,会诊医师难以诊治时,应立即请示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参与会诊抢救。
6.急会诊应体现急、危、重的病情特点和医师迅速到位的责任心,确保会诊质量,否则追究当事医师责任。
(三)科内会诊:对象为本科疑难病例,由经治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本病区或本科有关医护人员参加,亦可结合疑难病例讨论会进行(四)科间会诊:对象为病人病情超出本科范围,需其他专科协助诊治者。
有经治医师提出,上级医师签字同意后填写会诊单送达会诊科室,会诊单上应写明病情及会诊目的和要求。
受邀科室医师一般应在24 小时内完成会诊。
门诊病人需要他科会诊者,门诊医师可直接将会诊要求,目的写在门诊病历上,由病人直接前往受邀科室门诊会诊,会诊医师应将详细检查情况和处理意见记录在门诊病历上,以便申请会诊医师参考。
(五)院内会诊:对象为诊治有特别困难的疑难病例或其它特殊病例,有科主任提出,经医务部同意,申请科室填写会诊单,写明病情、会诊目的和要求,并确定会诊时间,有医务部通知有关人员参加。
胸痛中心典型病例讨论会制度
胸痛患者在完成救治的过程中需经历胸部感觉不适和决定求医、途中转运、首诊接诊、病情诊断、专科处置和转归的最为基本的5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大量的专业质量改进和整体工作的指导。
例如,在胸痛起病阶段,如何使高危人群认识胸痛,及时呼救或就诊,如何建立社区的心血管急救体系等。
因此,胸痛中心的病例分析制度是其工作的核心内容,现制定胸痛中心典型病例会议制度。
(一)会议时间
胸痛中心典型病例讨论会每月举行一次,时间为每月××时间举行(如时间有改变另行通知)。
(二)会议地点
××××医院××××会议室。
(三)参加人员
每周一次的典型病例会议:急诊科、心内科及胸痛中心委员会成员;每季度一次的典型病例会议:急诊科、心血管内科、胸痛中心委员会、急诊急救体系领导。
(四)会议内容
1.介绍典型病例
由质量监控人员或指定医生介绍典型病例的诊疗过程及相关客观资料及患者时间节点表。
由参与救治的相关人员介绍各个患者的救治情况,并将延误的环节进行说明并分析。
2.问题解决途径
(1)涉及流程问题:全体讨论是否进行流程的修改,任何修订内容均需在胸痛中心记录在案,并及时组织与执行该流程环节相关的全体人员重新学习修改后的流程。
(2)涉及管理制度问题:胸痛中心管理制度的制定和修改由胸痛中心委员会负责,因此,若病例分析会上发现现行管理制度不合理,应将会议讨论的内容形成统一的文件提交胸痛中心委员会,并择期召开委员会议进行修订,技术总监或行政总监应在胸痛中心委员会上对修订的理由进行说明,并提出修订的具体意见供委员会讨论。
(3)涉及院外的问题:一般性问题由胸痛中心对外联络部负责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则由胸痛中心委员会组织并邀请相关单位领导参加联合例会进行沟通,协调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