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阿帕替尼不良反应机制处理ppt课件资料共60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5.22 MB
- 文档页数:60
甲磺酸阿帕替尼的临床不良反应及处理对策摘要:通过临床观察及查阅文献,总结甲磺酸阿帕替尼临床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对策,其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高血压、蛋白尿、手足综合征、出血、乏力、消化系统损害等。
通过对阿帕替尼临床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总结,为临床医生的实践工作提供参考借鉴,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阿帕替尼;不良反应;对策甲磺酸阿帕替尼(apatinib,阿帕替尼)是小分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高度选择性抑制细胞内VEGFR-2的ATP结合位点,阻断下游信号传导,抑制肿瘤组织血管生成,通过与VEGFR-2结合,阿帕替尼能够抑制和阻断VEGF/VEGFR-2的结合与VEGFR-2的自身磷酸化。
本文主要就阿帕替尼临床中的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并讨论其对策,现总结如下。
1 高血压阿帕替尼的副作用中,高血压是最易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约40%[10-11]。
阿帕替尼引起血压升高的机制可能是:血管内皮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O)减少、血小板分泌前列环素(PGI2)下降、引起毛细血管密度下降,导致外周阻力增加,引起血压升高[1],此外,晚期肿瘤患者精神压力大,引起交感神经活性亢进、血浆儿茶酚胺浓度增高和小动脉收缩等,也是导致血压升高的因素。
因此在阿帕替尼治疗过程中,应全程监测血压情况,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2 手足综合征阿帕替尼引起手足综合征的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通过竟争细胞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VEGFR-2)的ATP结合位点,阻断下游信号传导,损害了真皮的血管及其修复过程,残留在皮肤组织中的药物过量导致黏膜受损有关[2]。
手足综合征多在服药后3周左右发生,研究表明阿帕替尼出现手足综合征症状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84% [16]。
主要表现为手足的麻木感、烧灼感、红斑肿胀、皮肤变硬、起疱以及脱屑,具有手指或足趾弯曲部位皮肤角化的特征,通常为双侧性,主要发生在手掌和足底,受力区往往症状更为显著。
阿帕替尼用概述及不良反应防治阿帕替尼(Apatinib)是一种新型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用于治疗晚期或转移性肿瘤。
它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的激活,从而阻止肿瘤血供和抑制肿瘤生长。
阿帕替尼被广泛应用于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肺癌等多种癌症的治疗。
阿帕替尼主要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手足综合征和蛋白尿等。
高血压是阿帕替尼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研究表明患者中高血压的发生率约为53.6%。
高血压的严重程度与阿帕替尼剂量相关,剂量越高,发生高血压的风险越大。
为了预防和纠正阿帕替尼引起的高血压,患者在用药期间需要进行血压监测,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药物调整或联合其他抗高血压药物治疗。
手足综合征是阿帕替尼的常见不良反应之一,研究表明患者中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约为42.2%。
手足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手掌和脚底出现红、肿、疼痛、起泡和脱皮等症状。
为了减轻手足综合征的症状,患者需要采取一些预防和治疗措施,包括保持手足清洁,避免过度摩擦和压迫,使用保湿剂和局部皮质类固醇等。
此外,阿帕替尼还可能引起其他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头痛和乏力等。
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医生需要及时了解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对不良反应进行评估和处理。
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严重的高血压、休克、应激性胃溃疡等,需要立即停药,并给予相应的抢救措施。
总体而言,阿帕替尼是一种有效的抗肿瘤药物,但它也可能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
为了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患者在用药期间需要密切监测并按医嘱进行处理。
此外,医生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剂量调整和联合治疗,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阿帕替尼(阿帕替尼在结直肠癌中的Ⅱ期临床试验目前已完成,但未见相关研究结果发表。
目前尚无阿帕替尼与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及其他抗肿瘤疗法联合应用方面大型的研究结果报道。
本研究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关于阿帕替尼在治疗肿瘤甚至某些非肿瘤性疾病方面的研究成果综上所述,阿帕替尼是一种有前途的口服小分子抗肿瘤新药,研究已证实该药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可控,且该药的临床研究已显示出其在胃癌、乳腺癌等肿瘤中可观的疗效及生存获益)1.适应证阿帕替尼适用于晚期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三线及三线以上治疗,且患者接受阿帕替尼治疗时一般状况良好。推荐剂量用法阿帕替尼850 mg qd,口服,餐后半小时以温开水送服。2.注意事项:对于体力状态评分ECOG≥2、四线化疗以后、胃部原发癌灶没有切除、骨髓功能储备差、年老体弱或瘦小的女性患者,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性和提高依从性,可以适当降低起始剂量,先从500 mg qd开始服药,服用 1~2周后再酌情增加剂量3.作用机制阿帕替尼是一种新型口服小分子抗血管生成制剂,可高度选择性地结合并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VEGFR-2),从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生长,竞争性结合该受体胞内酪氨酸ATP结合位点,高度选择性地抑制VEGFR-2酪氨酸激酶活性,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合后的信号传导,从而强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VEGFR-2主要表达于内皮细胞,在调节细胞有丝分裂、血管生成及增强VEGF的弥散中起重要作用。
因此,VEGFR-2被认为与肿瘤血管生成关系最为密切 .VEGFR-2当被VEGF激活后,其羧基末尾及激酶插入区域发生自动磷酸化,从而引发一系列信号转导级联反应以及随后的细胞增殖、迁移、弥漫及内皮细胞存活效应。
阿帕替尼通过与VEGFR-2结合,来竞争性抑制VEGF与VEGFR-2结合及后来的VEGFR-2自动磷酸化,从而发挥强有力的抗肿瘤作用.推荐阿帕替尼Ⅲ期临床研究的剂量为850 mg qd4.常见的不良事件(AE)包括血液系统(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下降)和非血液系统(高血压、蛋白尿、手足皮肤反应、乏力、食欲减退和腹泻)。
阿帕替尼副作用阿帕替尼(Apatinib),是一种针对晚期胃癌的靶向药物,可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减少肿瘤的供血,从而阻断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虽然阿帕替尼在抗癌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它也存在一些副作用。
首先,阿帕替尼可能会引发一些消化道方面的副作用,例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这些副作用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导致营养不良。
因此,在使用阿帕替尼的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自身的消化道反应,并及时与医生沟通,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其次,阿帕替尼还可能引发一些皮肤反应。
患者在使用这种药物的期间,常常会出现皮肤瘙痒、疼痛、红肿等症状,甚至出现皮疹。
虽然这些皮肤反应通常是暂时的,但在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导致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因此,在使用阿帕替尼期间,患者需要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刺激,如多晒太阳等。
同时,也要及时向医生报告任何皮肤变化,以便做出相应的处理。
此外,阿帕替尼还可能影响患者的心血管系统。
在一些病例中,使用阿帕替尼的患者出现了高血压、心动过速、心衰等症状。
这些副作用可能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在使用阿帕替尼的过程中,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自己的血压和心率,并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合理调整用药剂量。
最后,阿帕替尼还可能对肝脏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一些患者中,使用阿帕替尼后出现了肝功能异常的情况,如肝酶升高等。
这些副作用可能会对患者的肝功能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在使用阿帕替尼期间,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测,并与医生密切合作,确保用药安全。
综上所述,阿帕替尼在治疗胃癌的过程中,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抗癌效果,但是其副作用也不可忽视。
在使用阿帕替尼的过程中,患者需要加强自身的观察和保健,及时与医生沟通,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用药方案,以减少副作用的发生,提高疗效。
同时,医生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以保障患者的安全。
服用阿帕替尼,出现这些不良反应怎么办?2个病例告诉你,阿帕替尼不良反应的应对策略。
作者丨宋芳华来源丨医学界肿瘤频道阿帕尼替是我国自主生产的分子靶向药物,能够高选择性的抑制VEGFR-2 酪氨酸激酶活性,阻断 VEGF 结合后的信号传导,从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在我国已批准用于晚期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三线及三线以上治疗,并在肝癌、乳腺癌等肿瘤的临床试验中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在临床工作中,为了更好的应用药物,减少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我们应当充分的认识药物的不良反应。
今天,我们通过两个病例来认识一下该药的部分不良反应和应对措施。
病例一:男性患者, 60 岁,胃癌晚期,腹腔及腹壁转移,不完全肠梗阻,无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无呕血及黑便,便潜血阴性。
三线应用阿帕替尼治疗,用量为 500 mg /日。
用药前详细了解患者病史,行体格检查及生活质量评分,并行心电图、心脏彩超、胸片、凝血功能、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血离子、影像学、肿瘤标记物等检查。
治疗过程中,每用药周期( 4 周为 1 周期)第 2 周检查一次血尿便常规、凝血功能,每用药周期第4 周检查一次心电图、血尿便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离子等。
用药1 周期后检查影像学、肿瘤标记物评价疗效。
——患者口服阿帕替尼第2 日,患者血压升至180/100 mmHg,心率 40 次/分(基础心率 50-60 次/分,无 QT 间期延长),患者无心慌、胸闷、乏力,神志清楚,问答合理。
治疗方案:患者出现3 级高血压,窦性心动过缓。
停止口服阿帕替尼,并予卡托普利降压治疗。
此后患者血压逐渐恢复正常,心率增加。
患者再次服用阿帕替尼,心率略有减慢,但患者未出现相关的不适症状,坚持服用卡托普利,血压控制良好,未再出现停药指征,继续应用阿帕替尼 250 mg/日。
——服用阿帕替尼接近 1 个月时,患者出现黑便,每日排便近 10 次,每次排便量少,凝血六项未见明显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