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唐代散文..
- 格式:ppt
- 大小:198.00 KB
- 文档页数:19
唐宋散文选读教案第一章:唐宋散文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唐宋散文的定义、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掌握唐宋散文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1.2 教学内容唐宋散文的定义与特点唐宋散文的历史背景唐宋散文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简介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唐宋散文的定义与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散文的概念。
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唐宋散文的历史背景。
学生通过阅读唐宋散文代表作品,了解唐宋散文的风格特点。
第二章:唐代散文家及其作品2.1 教学目标了解唐代散文家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分析唐代散文家的代表作品,理解其文学特点。
2.2 教学内容唐代散文家的生平简介唐代散文家的代表作品及其文学特点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唐代散文家的生平,引导学生了解其文学成就。
学生通过阅读唐代散文家的代表作品,分析其文学特点。
第三章:宋代散文家及其作品3.1 教学目标了解宋代散文家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分析宋代散文家的代表作品,理解其文学特点。
3.2 教学内容宋代散文家的生平简介宋代散文家的代表作品及其文学特点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宋代散文家的生平,引导学生了解其文学成就。
学生通过阅读宋代散文家的代表作品,分析其文学特点。
第四章:唐宋散文的比较研究4.1 教学目标了解唐宋散文的异同之处。
分析唐宋散文家的创作风格及其影响。
4.2 教学内容唐宋散文的异同之处唐宋散文家的创作风格及其影响4.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唐宋散文的比较研究,分析其异同之处。
学生通过阅读唐宋散文家的代表作品,了解其创作风格及其影响。
第五章:唐宋散文的鉴赏与批评培养学生对唐宋散文的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唐宋散文的批评性思考。
5.2 教学内容唐宋散文的鉴赏方法唐宋散文的批评性思考5.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唐宋散文的鉴赏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散文鉴赏。
学生通过阅读唐宋散文,进行批评性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六章:唐代散文的审美特色6.1 教学目标理解唐代散文的审美理念。
分析唐代散文的文学特色及其审美价值。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散文选修教案第一章:古代诗歌概说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的起源、发展和主要流派。
2. 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艺术手法。
3. 能够分析和欣赏古代诗歌的意境、情感和风格。
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起源和发展:介绍古代诗歌的起源,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2. 古代诗歌的流派:介绍主要的诗歌流派,如唐宋八大家、唐代边塞诗派等,并分析其特点和影响。
3. 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讲解诗歌的结构、韵律、对仗等基本特点,并示例进行分析。
4. 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讲解诗歌中的意象、象征、比喻等艺术手法,并示例进行分析。
5. 分析和欣赏古代诗歌:通过具体作品,指导学生分析和欣赏古代诗歌的意境、情感和风格。
教学活动:1. 讲座:教师对古代诗歌的起源和发展进行讲座,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诗歌流派的特点和影响,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交流。
3. 诗歌分析:学生分组分析具体的古代诗歌,从中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艺术手法。
4. 诗歌欣赏:学生分组欣赏不同的古代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作业与评估:2. 评估:教师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第二章:唐代诗歌教学目标:1. 了解唐代诗歌的背景和主要特点。
2. 掌握唐代诗歌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家。
3. 能够分析和欣赏唐代诗歌的意境、情感和风格。
教学内容:1. 唐代诗歌的背景:介绍唐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以及对其诗歌发展的影响。
2. 唐代诗歌的主要特点:讲解唐代诗歌的主题、形式、韵律等主要特点,并示例进行分析。
3. 唐代诗歌的主要流派:介绍唐代的主要诗歌流派,如初唐四杰、中唐八大家等,并分析其代表作品和特点。
4. 分析和欣赏唐代诗歌:通过具体作品,指导学生分析和欣赏唐代诗歌的意境、情感和风格。
教学活动:1. 讲座:教师对唐代诗歌的背景和主要特点进行讲座,引导学生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和主要特点。
填空题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二章《诗经》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305 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 ,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等十五“国风”,共160 篇。
5、《诗经》中的“雅”分大雅和小雅,前者有31 篇,后者有74 篇,共105 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周颂、商颂、鲁颂,它们分别有31 篇、5 篇和4 篇作品,共40 篇。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农事、宴飨、怨刺、战争徭役和婚姻爱情。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赋、比、兴的手法,句式和章法,风、雅、颂不同的语言风格等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和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赋、比、兴,它们和风、雅、颂合称为诗之“六义”。
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是“赋者,敷陈其事物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生民》、《公刘》、《绵》、《皇矣》和《大明》5篇。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5、《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
6《左传》描写的重大战争有城濮之战、崤之战、邲之战、鞌之战、鄢陵之战等。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1、《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是语录体。
2、《老子》的文学性主要表现于哲学表述中反映的情感和具有诗意的语言。
6、“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表达了庄子体认“道”的人生。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1、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源头的是楚辞。
唐代散文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唐代散文的产生与发展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繁荣的时期,文人墨客众多,文学创作活跃。
在唐代,诗歌、散文、文学评论等文学体裁都有纵横交织的风采,其中散文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也有了独特的发展。
唐代散文的产生与发展,与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变化息息相关。
在唐代初期,唐太宗推行了肃纪严刑的政策,多有禁诗令,这使得散文得以兴盛。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唐玄宗时期更是文学的鼎盛时期,这也为唐代散文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唐代散文的发展受到了先秦以来文化传统的影响,尤其是汉魏六朝时期的散文之风对唐代散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佛教的传入也为唐代散文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元素。
佛教经书的翻译、佛教思想的传播,使得唐代散文中充满了佛教的哲思色彩。
二、唐代散文的特点唐代散文虽然种类繁多、形式各异,但其整体风貌和特点是相对鲜明的。
1. 内容丰富多样唐代散文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有表现生活的日常散文,也有议论社会的政论散文;既有咏物叙景的游记散文,也有文学批评的杂记杂感。
其中,以杂记杂感最为典型,它对人物、风景、名胜、风俗等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文人雅趣和情感世界。
2. 文笔清丽、情感细腻唐代散文的文笔清丽,情感细腻。
在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时,往往运用细腻的笔触,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和艺术感染力。
例如,王勃的《滕王阁序》、韩愈的《师说》等作品,都展现了唐代散文的清丽文风和细腻情感。
3. 艺术表现手法多样唐代散文的艺术表现手法多样,包括用典、联想、比喻、夸张等各种修辞手法。
例如,《岳阳楼记》中运用了大量的对比和排比手法,展现了作者在对待人生的态度上的深刻思考。
另外,还有不少散文通过寓言、比喻等手法,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抨击。
4. 运用典故广泛在唐代散文中,运用典故是一种常见的手法。
唐代文人崇尚经典,善于引经据典,因此在散文中频繁运用典故,这既体现了文人的学识修养,也丰富了散文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5. 题材广泛唐代散文的题材也十分广泛,既有咏史记理、写风景物者,也有感怀过往、写心情者。
第八章唐代散文1.试叙韩柳古文理论对散文革新运动的推动作用。
(即韩柳古文理论有哪些观点)唐代古文运动之所以至韩、柳始成,主要是因为韩、柳在批判继承古文运动先驱之文论的基础上对儒道进行全面的清理,提出了许多反传统观念的新解,以文章内容的变革带动形式的变革,使“文以载道”说产生了实践意义,并在理论上趋于完善。
一.韩愈第一次提出“文以明道“的观念,在总结前人关于文章作为表现儒家思想体系的“道”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道”与“文”的关系。
1.从“明道”的要求出发,韩愈特别强调作家思想修养的重要性。
2.在具体的实践中,韩愈提出了“不平则鸣”的口号。
二.提出“唯陈言之务去”和“词必己出”的主张。
三.提出“文从字顺”要求文字的表达要流利。
四.“气盛则言”把文气与文章的语言表现联系起来,认为文章气势就是从语言的短长和声的高下而来。
柳宗元对于文体、文学语言的改革,他的意见也大体与韩愈相似。
2.试论韩愈古文成就的表现。
“古文”概念的提出始于韩愈,他把自己的奇句单行、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称为古文。
古文成就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一.韩愈的古文在各类文体的上都有创新。
1.碑志。
他的碑志虽然也有溢美隐恶的“谀墓”之作,但有不少作品巧于摹写,注意剪裁,把精辟的议论,真挚的感情运用于其中,加之善于刻画人物,突出中心,使其成为“一人一样”的生动传记文。
如《柳子厚墓志铭》形象鲜明,感慨深长,很有感染力。
2.赠序。
融抒情、记事和议论为一体的杂文问题。
如《送孟东野序》3.杂文中的“杂说”,短小精悍而内容丰富,行文尤为不拘一格。
如《杂说四》二.创作了一种简洁精辟,清晰流畅,富于美感的新型散文。
三.可以用各种体裁,在各种题目下,根据现实的需要和自己的意思自由地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
如《进学解》《祭十二郎文》四.语言接近口语化,通俗明白,能把口语推敲成新的词语。
提炼出一些生动的语言,如一些成语:“不平则鸣”、“落井下石”、“坐井观天”等。
唐代散文知识点归纳总结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璀璨的时期,文学成就辉煌。
唐代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不仅在成熟和发展了古代散文的体裁和风貌,而且使散文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
唐代散文具有广泛的内容和形式,涉及社会现实、哲学思考、文学创作等多个领域,因而对于其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也是一个非常庞杂的任务。
下面将按照内容主题对唐代散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唐代散文的发展历程唐代散文的发展历程主要包括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
前期是指唐初至贞观年间,中期是指贞观至天宝年间,后期是指天宝以后至盛唐时期。
唐代散文的前期,主要面临三大困难:一是社会政治动荡,民不聊生,文人无法专心创作;二是文坛受经义、佛教影响过重,造成散文学理论狭隘;三是没有形成独立的散文体裁。
唐代散文的中期,是散文发展的高峰期。
在唐文运动中,由于政局稳定,社会安定,文人得以专心创作,文学出现了繁荣的景象。
唐代散文在这一时期形成独特的风貌,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散文家和优秀的作品。
唐代散文的后期,主要是在安史之乱后,政治社会进入动荡时期,唐代散文的创作收到了一定的影响,但在危机中也有所突破,出现了一些新的题材和形式,标志着唐代散文的发展已经转入尾声。
二、唐代散文的主要特点唐代散文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包括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艺术手法成熟、思想性强等。
1. 题材广泛:唐代散文的题材非常广泛,包括社会生活、人物事迹、自然景色、历史事件、哲学思考等各个方面,对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反映。
2. 风格多样:唐代散文的风格多样,既有雄浑豪放的,也有细腻婉转的;既有严肃沉重的,也有轻快活泼的。
不同的作家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社会环境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写作风格。
3. 艺术手法成熟:唐代散文的艺术手法非常成熟,包括运用修辞手法、构思结构、修辞手法、叙事手法、描写手法等多种手法,使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4. 思想性强:唐代散文在思想内容上具有较高的深度和广度,涉及到哲学、宗教、伦理、政治等多个方面,探讨人生、社会、自然等诸多命题,思想性强。
(完整版)00538_中国古代文学史(一)_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1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 第一编 先秦文学第一章 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 第一节 上古歌谣 第二节 神话传说 第二章 《诗经》第一节 《诗经》的来源,分类和流传 第二节 社会政治诗 第三节 情爱诗 第四节 史诗及其他第五节 《诗经》的文学成就 第三章 先秦散文 第一节历史散文 第二节诸子散文 第四章 屈原和楚辞 第一节楚辞的产生 第二节屈原及其创作 第三节 《离骚》 第四节 屈原的其他作品第五节 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第二编 秦汉文学 第一章 秦汉散文 第一节 李斯与秦代散文 第二节 贾谊与西汉初期散文 第三节 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 第四节 东汉散文第二章司马迁与汉代史散文 第一节司马迁及其《史记》写作 第二节 《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 第三节班固《汉书》及东汉其他历史散文 第三章汉代辞赋第一节 贾谊,枚乘与汉初辞赋 第二节司马相如 扬雄第三节西汉中后期其他辞赋作家及东汉辞赋的承变 第四章汉代诗歌 第一节乐府民歌 第二节五言诗的起源第三节 《古诗十九首》及其他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章 建安风骨 第一节曹操与曹丕 第二节曹植第三节 建安七子及蔡琰 第二章正始之音第一节时代思潮与正始诗歌 第二节 阮籍诗 第三节 嵇康诗第三章两晋诗坛 第一节太康诗风 第二节 左思与刘琨 第三节游仙诗与玄言诗 第四章杰出诗人陶渊明 第一节陶渊明的生平及思想 第二节陶渊明的诗歌 第三节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完整版)00538_中国古代文学史(一)_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五章南北朝诗歌第一节南朝诗歌第二节北朝诗歌第三节南北朝乐府民歌第六章魏晋南北朝赋第一节建安赋作的繁荣第二节两晋赋坛的多样化倾向第三节精致化的南朝骈赋第四节北朝赋与庾信第七章魏晋南北朝散文第一节魏晋文章第二节南朝骈文第三节北朝散文第八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一节魏晋南北朝小说创作的繁荣第二节志怪小说与《搜神记》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第九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第一节魏《典论•论文》与《文赋》第二节刘勰《文心雕龙》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第三节钟嵘《诗品》及其他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第一节隋代文学第二节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第三节杜审言与沈,宋第四节陈子昂与张若虚等第二章盛唐诗歌第一节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第二节王翰,王昌龄,崔颢等豪侠诗人第三节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第三章李白第一节李白的生平和思想性格第二节李白的乐府歌行第三节李白的绝句第五节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影响第四章杜甫第一节杜甫的生平和思想第二节杜诗的“诗史”性质及写实手法第三节杜诗的沉郁顿挫和律体成就第四节杜诗的集大成和对后世的影响第五章大历诗坛第一节韦应物与刘长卿第二节大历十才子第三节顾况,李益第六章中唐诗歌第一节白居易,元稹等人第二节韩愈,孟郊第三节李贺第四节刘禹锡,柳宗元第七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第一节李商隐第二节杜牧,许浑第三节贾岛与姚合第四节皮日休,陆龟蒙,司空图等第八章唐代散文第一节唐代古文运动第二节韩,柳散文的杰出成就第三节晚唐的讽刺小品文第九章唐传奇与变文,俗讲第一节唐代传奇小说第二节敦煌变文与俗讲第十章唐五代词第一节早期的民间词与文人词第二节温庭筠,韦庄与花间词第三节冯延巳,李煜与南唐词(完整版)00538_中国古代文学史(一)_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识记:①《尚书·尧典》、《吕氏春秋·古乐》、《诗大序》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