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基础第六章 护理安全与防护
- 格式:pptx
- 大小:1.30 MB
- 文档页数:15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是康复保健专业主干学科之一,是护理患者所必须掌握的一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满足患者清洁、舒适、休息活动、营养排泄等需要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用药知识与技能:常用抢救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护理事业的情感,掌握评估和满足患者各种基本需要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敏锐的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情景式模拟实验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护理程序科学化管理病人,满足服务对象整体护理的需要,为后期临床各专科护理的学习和临床护理实践打下重要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对病人的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各种注射术、病情观察、抢救技术等,使学生能结合患者生理、心理特点和治疗康复的要求,实施整体护理,以满足患者的心身需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确立以护理对象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运用护理程序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指导护理实践,能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技能操作,具良好的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和团结协助精神,在整体护理观的指导下,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护理实践技能及护理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护理对象服务。
三、教学内容结构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构成。
基础模块(不含*号部分)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号部分是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教学要求而设立的内容,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基础模块总的教学时数为130~144学时。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一)本大纲对教学要求的层次表述1. 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熟悉和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指对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
熟悉:在了解的基础上加深认识,知道得更加清楚。
护理学基础第06章护理安全与防护contents •护理安全概述•护理风险评估与预防•职业防护与感染控制•医疗设备与用药安全•护理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护理安全教育与培训目录CATALOGUE护理安全概述定义重要性护理安全的定义与重要性互为前提共同目标护理安全与病人安全的关系护理安全文化的定义建设方法重要意义护理安全文化与建设CATALOGUE护理风险评估与预防护理风险评估的方法与工具综述01常用评估方法02风险评估工具0301 02 03综述风险评估预防措施跌倒/坠床风险评估与预防压疮风险评估与预防综述预防措施CATALOGUE职业防护与感染控制生物性危害护士可能接触到药物、消毒剂等化学物质。
需正确使用防护装备,并定期检查和更换受损设备。
化学性危害物理性危害护士的职业暴露与防护标准预防措施手卫生重要性手卫生时机030201标准预防与手卫生锐器伤预防与处理锐器伤预防锐器伤处理疫苗接种与免疫增强CATALOGUE医疗设备与用药安全医疗设备安全使用与管理设备选择与评估操作规范与培训设备维护与保养用药错误预防与管理010203用药核对制度药品储存与管理患者教育与监督高警讯药物目录监测与报告专项管理制度高警讯药物管理与使用安全CATALOGUE护理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护理不良事件的定义与分类1. 立即处理2. 记录事件详细记录不良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患者信3. 报告上级4. 调查与分析5. 改进措施6. 反馈与跟踪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流程原因分析人为因素:如护士的疏忽、沟通不足、技能不熟练等。
系统因素:如设备老化、流程不合理、培训不足等。
改进措施提高护士培训:加强护士的职业技能和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工作责任心。
优化流程:不断优化护理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设立专门的护理质量监控部门,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检查与评估,确保护理安全。
建立监督机制改善环境CATALOGUE护理安全教育与培训提高安全意识降低事故风险提升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内容•护理安全规章制度:包括患者身份识别、医疗器械管理、药品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课程性质:专业课程适用专业:护理专业总学时:108学时;理论学时:54学时,实践学时:54学时一、课程地位《护理学基础》是高等职业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护士素质与角色、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相关理论、护理程序、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以及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等。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护理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确立以护理对象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掌握护理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和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操守,使之具备初步护理工作的职业能力,为临床护理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习目标掌握护士素质与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掌握护理基本知识,具备初步护理工作的职业能力;熟悉护理的基本概念,初步掌握护理的基本理论,确立以护理对象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并能应用护理程序理论指导实践;熟悉护理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护理法律意识;了解护理学的形成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具有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的观念,具备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具有规范、熟练的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具有分析和解决临床常见的护理问题的专业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具有良好的护士职业素质、行为习惯和职业道德修养。
三、学习内容项目一:绪论项目二:护士素质与角色项目三:护理学的基本概念项目四:护理相关理论项目五:护理程序项目六:护理安全与防护项目七:医院与住院环境项目八:病人入院和出院的护理项目九:病人卧位与安全的护理项目十: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项目十一:病人清洁的护理项目十二: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项项目十三:饮食与营养项目十四:排泄护理项目十五:药物疗法项目十六:静脉输液与输血法项目十七:冷热疗技术项目十八:标本采集项目十九:危重病人的护理及抢救技术项目二十:临终护理项目二十一:护理相关文件记录四、教学评价课程考核标准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试卷成绩占60%。
护理学基础第06章护理安全与防护本章主要介绍了护理安全与防护的相关知识。
护理安全是指在护理工作中,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病人、护士和其他医务人员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护理防护是指通过采用适当的防护措施,防止各种危险因素对护士及其他人员产生伤害。
本章首先介绍了护理安全的意义。
护理是一项高危、高压的工作,护士往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危险因素,如感染、误诊、误吸、跌倒等。
护理安全对于病人和护士来说都非常重要,因此,护士必须要具备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本章还介绍了护理安全的基本要求。
护理安全的实现需要护士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护士还需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此外,护士还需要严格遵守护理规范和操作规程,确保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本章还介绍了护理安全中的常见问题和应对措施。
例如,感染是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护士应该学会正确使用洗手液和消毒剂,掌握洗手的步骤和方法,并且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另外,误诊、误吸、跌倒等问题也是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危险因素,护士要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这些问题,保证病人的安全。
本章最后介绍了护理防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护理防护包括个人防护和环境防护两个方面。
个人防护主要是指护士自身的防护,包括佩戴口罩、手套和隔离衣等防护用品,正确使用洗手液和消毒剂,避免接触病人的体液和分泌物。
环境防护主要是指对护理环境的清洁和消毒,确保护理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总之,护理安全与防护是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护士需要具备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能够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通过加强自身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护士能够更好地保护病人和自己的安全。
同时,护士还需要遵守护理规范和操作规程,确保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护理安全与防护是护理工作的基础,也是保障病人健康的重要保障措施。
《护理学基础》3年制中专护理专业教学大纲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三年中专)《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护理系二〇一七年八月《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一、性质与任务课程的性质:基础护理学是高等院校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护理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
从概念、程序、和实践的角度出发介绍护理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通过对知识、技术程序和经验积累、以及人文关怀理念的整合,注重教学的整体优化,重点培养学生关怀和照顾病人的综合能力,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基础护理工作作为临床各专科护理的基础,贯穿于满足患者对健康需求的始终,是临床专业课程的先导。
为临床专科护理奠定基础。
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以后学习临床专业课程奠定基础二、目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遗传学的基本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护理学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试验研究方法、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熟悉近护理学学发展的新动向,并能解答和分析理论上和实践上遇到的护理学问题。
三、教学内容安排本课程总学时146学时,其中理论课64学时,实验课82学时。
各章学时分配如下:四、选用教材和参考书(1)《护理学基础》李小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第1版,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2)《护理学基础》:李小松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第2版,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3)《基础护理学》:李晓寒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第5版,全国医学高等医药“十二五”规划教材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1.与前修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前修课程主要包括文化课程、医学基础课程和护理人文课程等,前修课程的学习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与后续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为临床专科护理课程。
本课程的学习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了引导和促进作用,使护生在学习临床专科护理课程时能利用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运用护理程序、专科护理技术对各专科患者实施针对个案特点的整体护理,是连接岗位通用能力和专科护理能力的桥梁。
《基础护理学》(第五版)电子文字简版主编:李小寒、尚少梅适用范围:护理学本科专业章节:共十八个章节目的:提供电子简版,以备教师备课、撰写教案使用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环境第三章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第四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第五章患者的安全与护士的职业防护第六章患者的清洁卫生第七章休息与活动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第九章冷热疗法第十章饮食与营养第十一章排泄第十二章给药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第十四章标本采集第十五章疼痛患者的护理第十六章病情观察与危重患者的管理第十七章临终护理第十八章医疗与护理文件记录第一章绪论(回目录)一、课程的地位和基本任务(一)课程的地位1.是护理学科的基础2.是护理学专业课程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之一3.是护生学习临床专业课的必备前期课程4.为临床各专科护理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课程的基本任务1.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使护生树立整体护理的观念2.使护生掌握基础护理学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灵活地运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以履行护理人员的角色和功能二、课程的学习内容及学习目的1.获得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社会需求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认识自身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三、课程的学习方法及要求1.实践学习法:实验室学习、临床学习2.反思学习法第二章环境(回目录)第一节环境与健康一、环境概述1.定义: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环境的分类内环境:生理环境、心理环境外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二、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自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自然气候影响、地形地质影响、环境污染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社会经济、生活方式、文化因素、卫生服务三、护理与环境的关系护士需要了解环境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才能完成护理的基本任务:减轻痛苦、预防疾病、恢复健康、促进健康。
护士的职责:帮助发现环境中对人类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