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卧位与安全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5.80 MB
- 文档页数:54
患者卧位与安全护理教案5则范文第一篇:患者卧位与安全护理教案第十章患者卧位与安全护理第一节舒适一、概念舒适(comfort)是指个体身心处于轻松自在、满意、无焦虑、无疼痛的健康、安宁状态时的一种自我感觉。
也是患者最希望能通过护理而得到满足的基本需要之一。
不舒适(discomfort)是指个体身心不健全或有缺陷,生理、心理需求不能全部满足,或周围环境有不良刺激,身体出现病理改变,身心负荷过重的一种自我感觉。
二、不舒适的原因(一)身体因素1、个人卫生2、姿势或体位不当3、保护具或矫形器械使用不当4、疾病影响(二)心理社会因素1、焦虑或恐慌2、角色适应不良3、生活习惯改变4、自尊受损5、缺乏支持系统(三)环境因素1、不适宜的社会环境2、不适宜的物理环境三、护理不舒适患者的原则(一)预防为主,促进舒适(二)加强观察,去除诱因(三)采取措施,消除或减轻不适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关系是提供心理护理的基础。
对因心理社会因素引起不适的患者,护理人员可采用不作评判的倾听方式,取得信任,使患者郁积在内心的苦闷或压抑得以宣泄。
通过有效的沟通,正确指导患者调节情绪,并及时与家属及单位取得联系,使其配合医务人员,共同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第二节卧位一、概念卧位(lying position)是指患者休息和适应医疗护理需要时采取的卧床姿势。
临床上常根据患者的病情与治疗需要为之调整相应的卧位。
正确的卧位对增进患者舒适、治疗疾病、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及进行各种检查等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二、卧位的分类根据卧位的平衡性,可将卧位分为稳定性卧位和不稳定性卧位。
在稳定性卧位状态下,患者感到舒适和轻松;反之,在不稳定性卧位状态下,大量肌群处于紧张状态,容易疲劳,患者感到不舒适。
根据卧位的自主性可将卧位分为主动卧位、被动卧位和被迫卧位三种。
1、主动卧位(active lying position)即患者身体活动自如,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随意改变体位,称主动卧位。
卧位和安全的护理一、病人的卧位卧位是病人卧床的姿势。
卧位与论断、治疗和护理有密切的关系,正确的卧位对减轻症状、治疗疾病、预防并发症均起到良好的作用。
(一)卧位的性质1.主动卧位病人在床上自己采取最舒适的卧位。
2.被动卧位病人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者,如意识丧失或极度衰弱的病人,必须由护士帮助更换卧位。
3.被迫卧位由于疾病的影响或治疗的需要所采取被迫的卧位。
(二)常用的几种卧位1.仰卧位(1)去枕仰卧位病人去枕仰卧,头偏向一侧,两臂放于身体两侧,双腿伸直,将枕横立置于床头。
适用于昏迷或全麻未清醒病员,可防止呕吐物流入气管而引起窒息及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用于脊椎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的病人,可预防脑压减低而引起的头痛。
(2)休克卧位抬高头胸部约10°-20°,抬高下肢约20°-30°,适用于休克病人。
抬高头胸部,有利于呼吸;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血回流。
(3)屈膝仰卧法病人采取自然仰卧,头下垫一枕头,两臂放在身体两侧,双腿曲屈,使腹肌放松,适用于胸腹部检查。
2.侧卧位病人侧卧,两臂屈肘,一手放于胸前,一手放于枕旁,下腿稍伸直,上腿弯曲;必要时两膝之间、背后、胸腹前可放置一软枕。
用于灌肠、肛门检查。
侧卧与平卧交替可预防褥疮。
3.半坐卧位病人卧床上,以髋关节为轴心,上半身抬高与床的水平成40°-50°(自动床、半自动床、或手摇床),再摇起膝下支架。
放平时,先摇平膝下支架,再摇平床头支架。
若无摇床可在床头垫褥下放一靠背架,将病人上半身抬高,下肢屈膝,用中单包裹膝枕垫在膝下将两端带子固定于床两侧,以免病人下滑,放平时应先放平下肢,再放平床头。
半坐卧位适用于以下情况:(1)用于心肺疾患所引起的呼吸困难的疾病。
由于重力作用,部分血液滞留在下肢和盆腔脏器内,可使静脉回流量减少,从而减轻肺部瘀血和心脏负担;半坐卧位可使膈肌位置下降,有利于呼吸肌的活动,能增加肺活量,有利于气体交换,改善呼吸困难。
病人卧位与安全的护理更换卧位病人的卧位与安全的护理在医疗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
正确的卧位调整可以帮助病人避免并发症和减轻疼痛,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病人卧位的目的、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安全措施。
一、病人卧位的目的卧位调整是为了帮助病人保持舒适并减轻身体的压力。
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1.避免压力性溃疡:卧位调整可以减少身体特定区域的长时间压力,从而减少压力性溃疡的发生。
比如,长时间保持同一卧位会导致坐骨部位压力过大,进而引发溃疡。
2.促进血液循环:定期更换卧位可以帮助病人的血液循环,避免血液静滞导致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3.减轻疼痛:合理的卧位调整可以减轻病人的疼痛,比如通过选择恰当的枕头或调整腰椎弯曲角度来减轻背痛。
4.骨骼防止变形:长时间保持同一卧位不仅会导致压力性溃疡,还可能引起骨盆和关节畸形,增加病人康复的难度。
二、病人卧位的方法1.仰卧位:这是最常见的卧位。
病人平躺在床上,腰部轻微向下凹陷。
头部可以稍微抬高,使呼吸更顺畅。
2.侧卧位:适用于需要减轻背部压力的病人,比如患有脊柱问题的患者。
将病人向一侧滚动,使他们的下肢和上肢成一个90度的角度。
为了保持脊椎的正确位置,可以在腰下、腰上或肩胛骨上放置一个枕头。
3.半卧位:适用于需要减轻腰部压力的病人,比如患有痔疮、骨盆炎或坐骨神经痛的患者。
将病人抬高一半,膝关节呈90度弯曲,可以在腰部下方放置一个枕头。
4.头低脚高位:适用于心功能不全或有肺水肿的病人。
床头抬高,仰卧位保持不变,让血液更容易回流至心脏和肺部。
三、病人卧位的安全措施1.固定床栏杆:在调整卧位时,确保床栏杆已固定好,以防止病人从床上摔下。
2.警惕患者:当卧位调整时,需要提醒病人配合并移动他们的肢体,以避免不必要的摔倒。
3.适当使用辅助工具:如果病人需要卧床休息比较长的时间,可以使用合适的辅助工具来提供额外的支撑,如床垫、枕头和护具等。
4.定时更换卧位:根据病人的病情和需要,定时更换卧位以保持舒适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卧位和安全的护理(一)卧位的性质1.主动卧位病人自主采取的卧位。
2.被动卧位病人自身无改变卧位的能力,躺在被安置的卧位,如昏迷、极度衰弱、瘫痪等病人。
3.被迫卧位病人意识清晰,有改变卧位的能力,由于疾病、治疗的原因,被迫采取的卧位,如支气管哮喘病人发作时,因呼吸困难而采取端坐卧位。
温馨提示:被动卧位主要是病人无变换卧位的能力,而被迫卧位是病人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由于疾病的需要而被迫采取某种卧位。
(二)常用的卧位1.仰卧位⑴去枕仰卧位1)要求:病人去枕仰卧,枕头横立于床头。
2)适用范围:①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病人,防止呕吐物流入气管引起窒息;②椎管麻醉或腰椎穿刺术后6~8小时的病人,用于防止颅内压降低所引起的头痛。
⑵中凹卧位1)要求:病人头胸抬高10°~20°角,下肢抬高20°~30°角。
2)适用范围:休克病人。
⑶屈膝仰卧位1)要求:病人仰卧,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膝屈起并稍向外分开。
2)适用范围:①腹部检查的病人,腹肌放松,利于检查;②导尿的病人。
2.侧卧位⑴要求:病人侧卧,两臂屈肘,一手放于枕旁,另一手放于胸前,下腿伸直,上腿弯曲。
⑵适用范围1)灌肠、肛门检查,配合胃镜、肠镜检查。
2)臀部肌内注射(下腿弯曲,上腿伸直)。
3)预防压疮。
3.半坐卧位⑴要求:摇床:摇起时,先摇床头支架呈30°~50°角,再摇膝下支架,以防病人身体下滑;放平时,先放平膝下支架,再放床头支架。
⑵适用范围1)心肺疾患引起呼吸困难的病人。
原因:①在重力作用下,膈肌下降,胸腔容量加大,肺活量增加;②部分血液滞留在下肢和盆腔,回心血量减少,减轻肺部淤血和心脏负担,改善呼吸困难。
2)胸、腹、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病人。
原因:①腹腔渗出液可流入盆腔,使感染局限化;②防止感染向上蔓延引起膈下脓肿。
3)腹部手术后病人。
原因:减轻腹部切口缝合处的张力,缓解疼痛。
4)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病人。
患者卧位和安全的护理概述一、患者卧位的原则和目的1.正确的患者卧位有助于维持患者的体位平衡和舒适感,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恢复。
2.卧位有助于促进患者的体液循环和呼吸功能,防止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3.卧位对于一些具有特定病理条件的患者来说,还可以防止错误的体位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二、常见的患者卧位类型1.仰卧位(背卧位):患者仰卧于床面上,适用于需要休息和睡眠的患者。
2.俯卧位:患者俯卧于床面上,适用于需要进行背部操作或背部伤口护理的患者。
3.侧卧位:患者侧卧于床面上,适用于需要减轻压力或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患者。
4.半卧位:患者上半身直立或呈45度角,适用于需要减轻胃肠压力或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患者。
三、患者安全的护理1.床边护理:将床栏设置在适当的高度,确保患者在床上的安全性。
2.防滑措施:在床边和患者走动的地方使用防滑垫,确保患者的行动安全。
3.防跌倒措施:在床边或需要患者离床的时候,及时将床栏提起,并在患者身边陪伴或使用辅助设备。
4.防压疮措施:及时更换患者体位,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使用防压疮垫、抗菌垫等。
5.不同标志:在入院时,对特殊病患如失智患者、中风患者等要贴上不同的标志,以方便识别和照顾。
四、患者卧位和安全护理的注意事项1.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健康状况,根据医嘱和患者的需要确定合适的卧位。
2.在患者卧位之前,先确认床垫的干燥和整洁,并做好床单、被罩的平整工作。
3.在转移患者的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护理人员参与,保持良好的沟通和配合,以减少患者的不适和伤害。
4.患者在卧位期间,需要保持适当的体位,避免长时间的压迫和固定,以减少肌肉萎缩和血液循环障碍的发生。
5.定期更换患者的卧位,避免长时间处于同一体位导致的皮肤损伤和关节僵硬。
6.在给患者进行卧位时,需做到动作轻柔、缓慢,避免过度用力或突然转位,以免引起患者的不适或身体损伤。
7.注意患者的指示和反应,在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的感受,避免不必要的疼痛和恐惧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