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线图题专题
- 格式:doc
- 大小:1.75 MB
- 文档页数:17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供求影响价格供求影响价格,使价格上下波动。
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供不应求,价格上升。
例1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的《三都赋》创作完成后,都城洛阳的人们都认为写得好,争相传抄,一下子使纸帛的价格贵了好几倍,这就是成语“洛阳纸贵”的由来。
若用S 、D 分别表示供给和需求曲线,下列图示正确反映“洛阳纸贵”的是( )A B C D答案:B 解析:材料中主要反映了《三都赋》写的特别有水平,人们争相传抄,一时间纸张供不应求,造成洛阳纸贵的现象。
A 、B 项,由题意可得,受供求关系的影响,纸的价格上涨是导致洛阳纸贵局面的原因,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由于供求关系不断变化,商品的价格有时高于价值,有时低于价值。
A 项中P1到P2价格是下降的,与题意不相符。
B 项P1到P2价格是上升的,符合题意,由教材价格调节生产的知识可知,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就会扩大生产规模,故B 项符合题意,故B 项正确,A 项错误。
C 、D 项,材料中洛阳纸贵主要是因为《三都赋》写的太好,一时之间洛阳人争相传抄,导致纸张需求量激增,短时间内远远超过供给量,最终导致纸张价格升高。
并未体现供给量的变化,C 、D 两项涉及的是供给量的变化,选项图示与题意不符,故C 、D 项错误。
【过关检测】2012年,某县农民种植的土豆产量大增,但市场没有相应扩大,农民不得不低价销售,收入不增反降。
下图的①②③④中,能够反映这种“丰产不丰收”经济现象的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B解析:本题以曲线图为背景,考查经济生活中有关价格与供求的关系。
在题中已提到“市场没有相应扩大”,说明需求没有变化,排除③④两项;材料中“某县农民种植的土豆产量大增”说明变化后的供给增加,导致供过于求,土豆的价格会下降,农民的收入会降低。
因此②符合题意。
①中变化后的供给减少,不符合题干要求。
2.价值规律: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019届高三政治备考:《经济生活》曲线图像题集锦1、(2018全国卷I、14)我国快递业竞争日趋激烈,快递服务平均单价连续6年下滑,2017年降至12.37元。
在此背景下,若其他条件不变,能引起快递市场供给曲线从S移动到S´(见图4)的是①放宽市场准入,吸引外商投资②工资成本上涨,管理费用增加③运用人工智能,提高劳动效率④网民人数上升,网购数量增加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18全国卷II、12)甲、乙、丙是三种相关商品,当甲的价格上升后,乙与丙的需求变动如图4所示。
①甲与乙是互补品②甲与乙是替代品③甲与丙是替代品④甲与丙是互补品⑤乙与丙是替代品⑥乙与丙是互补品A.①③B.②④C.②⑤D.④⑥3、(2018江苏、10)最低工资制度旨在保护低收入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最低工资应高于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时的工资水平。
2017年,我国有22个地区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图2中(P代表劳动力价格,Q代表劳动力数量,D、S分别代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P1、P2分别表示变化前后的劳动力价格)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是4、(2018海南卷、2)甲是市场上的一种畅销品。
随着技术发展,作为甲的替代品且性价比更高的乙商品面世。
若其他条件不变,下列图示中正确反映甲的价格变动的是()5、(2018全国卷I、15)我国2013~2017年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如图5所示。
①经济结构在逐步转型升级②全社会资本形成总额逐年下降③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断增强④经济增长逐渐由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2018全国卷III、13).我国2013~2017年全国日均新登记企业数如图5所示,据此可以推断出:A.民间资本投资逐年增长B.企业投资回报率逐年提高C.企业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D.新增就业人口与新增就业岗位缺口逐年加大7、(2018全国卷III、15)某国2013~2017年对外贸易差额变化如图6所示,下列措施中,有助于该国平衡总体贸易收支的是:①降低进口关税,扩大成套设备进口②制定配套政策,引进国外高新技术③完善产业体系,减少关键零部件进口④优化旅游环境,大力吸引海外游客A. ①②B. ①③ C. ②④ D.③④8.当个体或组织在一项任务中习得更多的经验,他们会变得效率更高。
初中生物坐标曲线题专题复习(含专题训练题和答案)生物学中的坐标曲线题需要认真观察和分析,理解曲线的起点、终点、转折点和交叉点等。
无论哪种题型,都需要学生将概念、原理与曲线之间实现信息的转换,即知识的迁移。
一、常见类型1.单曲线类型:在某范围内,纵坐标变量随横坐标变量增加而不断增加,超过某个值后,纵坐标变量随横坐标变量增加而趋于平缓。
例如,光合作用强度随CO2浓度的变化或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
在某范围内,纵坐标变量随横坐标变量增加而不断减少,纵坐标变量随横坐标变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
例如,种子萌发时的鲜重随萌发天数的变化,恒温动物耗氧量随温度的变化,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变化等。
2.双曲线常见类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捕食或共生),恒温动物、变温动物的耗氧量随温度的变化等。
二、解题方法1.识标:识别坐标图中纵坐标、横坐标所表达的变量,并利用所学的生物学基础知识联想、推理,找到纵、横坐标联系的“桥梁”。
例如,下图表示人体胸廓容积的变化,到b点时,肺泡内、呼吸道、外界气压的关系是()答案是C。
该曲线表示胸廓的容积随时间的变化。
到b点时,胸廓增大,表现为吸气状态,此时,肺泡内气压小于呼吸道内的气压,呼吸道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2.明点:明确特殊点,如曲线的起点、转折点、终点、曲线与纵横坐标以及其它曲线的交叉点等。
挖掘出这些特殊点隐含的条件或生物学含义,明确这些特殊点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典例:如图所示,曲线表示某植物在恒温30℃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已知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那么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曲线中Z点将向下移动B.曲线中X点将向下移动C.曲线中Y点将向右移动D.若光照强度长时间处于Y点,植物将不能生长解析】曲线中Z点为光合作用的饱和点。
在将温度调节到25℃的情况下,光合速率加快,呼吸速率减慢,因此Z点将向下移动,A正确。
中考化学重难专题完全突破专题五坐标曲线题类型一pH变化曲线①酸碱中和;图1:向碱性溶液中加酸性溶液,溶液pH不断增小,开始pH>7,B点恰好完全反应pH=7,最终pH<7;图2:向酸性溶液加碱性溶液,溶液pH不断增大,,开始pH<7,B点恰好完全反应pH=7,最终pH>7;②酸碱稀释图3:向碱性溶液中加水,起点pH>7,溶液pH不断减小(碱性逐渐减弱),最终将接近于7(但不能达到7),更不可能超过7;图4:向酸性溶液中加水,起点pH<7,溶液pH不断增大(酸性逐渐减弱),最终将接近于7(但不能达到7),更不可能超过7;类型二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变化曲线①反应物质量变化;图1: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质量不断减少,直至不变,反应物有剩余。
(不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图2: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质量不断减少,直至为零,反应物没有剩余,完全反应,反应结束);②生成物质量变化:图3: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物的质量达到最大,有一种反应物质量为零,此后生成物的质量不再随加入的反应物质量或时间发生变化(反应结束);图4:在反应过程中使用催化剂,不影响生成物的质量,只影响反应的速率,由图像的斜率可以看出,加入催化剂后反应速率明显加快,但生成物质量保持不变;图5:两种物质的混合物和一种物质发生反应,有一个反应(O-A段)优先发生(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第二个反应在第一个反应结束时开始,第二个反应(A-B段)的生成物质量曲线不从原点开始,而是从第一个反应结束时开始(即A点开始)。
(如将稀盐酸加到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稀盐酸和氢氧化钠优先发生反应(0-A段),反应结束后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从A点开始),产生气体,并且气体质量达到最大后(B 点),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增加。
③反应后剩余物质量变化;图6:固体物质与溶液发生反应时,消耗的固体物质质量比生成的固体物质质量大时,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质量增加。
《经济生活》曲线图选择题专题训练《经济生活》图表类选择题的解题流程例析《经济生活》图表类选择题拥有形式多样、覆盖面广、信息量大等特色,能够很好地查核同学们获得和解读信息、调换和运用知识等能力,因此被高考命题专家所喜爱,成为高考选择题常有题型之一。
因为此类试题对思想能力要求较高,因此也是同学们解题易错题型之一。
为提升解答此类试题的正确性,我们选择特别典型的题干为文字、题肢为图表的图表类选择题为例,从解题流程的角度来加以研究。
(例题)稳固粮价、保证供应是政府应尽的职责。
为此,国家依据粮食市场运转状况多次销售暂时储存粮。
以下曲线图能正确表达这一措施特色的是为帮助同学们吃透一道题、解决一类题,我们采纳以下的解题流程:第一步:解读题干文字信息,正确掌握题意我们将题干文字分解为三个小问题:①什么状况下需要销售储存粮?(提示:粮食求过于供、价钱上升)②销售储存粮为何能稳固粮价?(提示:增添粮食供应,促进供求均衡,使粮食价钱回落)③哪一幅曲线图能够说明这一道理?(提示:哪一幅曲线图能够表现“跟着供应量的增添、价钱降落”这一题意)第二步:转变题肢图表信息为文字信息为将四幅图表信息正确地转变为文字信息,需要对图表进行技术办理(以以下图所示):从办理过的图形中,我们不难归纳出以下信息:图表 A:跟着供应量的增添,价钱降落。
图表B:跟着需求量的增添,价钱降落。
图表 C:跟着供应量的增添,价钱上升。
图表D:跟着需求量的增添,价钱先涨后降。
第三步:对题肢图表能否切合试题企图作出判断。
至此,我们就能够正确地判断 A 切合题意, B、 C、 D 三项与题意不符合。
实践证明,经过这样谨慎的解题流程,能够防止同学们审题时的眼能手低、任意性大等问题,有效地提升此类试题的正答率。
为贯通融会、贯通融会,请同学们参按例题中的解题流程,解答以下试题。
1、( 10 年广东高考24.图 5、6 中商品甲、乙是两种互不关系的一般商品。
1当两商品的价钱P 均从 P1 同幅降落到P2 时。
溶解度曲线图试题题型总结standalone; self-contained; independent; self-governed;autocephalous; indie; absolute; unattached; substantive正确的说法:1、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2、甲、乙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升温。
而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降温。
3、t2℃时,甲、乙两种物质各5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质量都是140g。
4、t2℃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为达到饱和状态需要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
5、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6、若要将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在恒温条件下采用蒸发溶剂法。
7、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乙>甲>丙。
不正确的说法:1、t3℃时,甲、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
2、将乙的溶液由t3℃降低到t2℃,乙溶液中一定有固体析出。
3、t3℃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大于乙。
4、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2℃溶液中均有固体析出。
5、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6、t3℃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7、t3℃时,将47g甲完全溶于100g水中,得到甲的饱和溶液。
8、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40%。
9、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0℃,甲溶液饱和,乙溶液不饱和。
10、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相等质量的水后恢复到t3℃,析出溶质质量:丙>乙>甲。
11、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乙>甲=丙。
微专题2地租曲线图的判读1.读数值,明确范围和变化趋势根据上图中的数值可推知甲地的地租水平介于8 000~10 000元/m2之间,并根据数值变化可推出地租大致从市中心向四周降低。
2.读疏密,分析变化程度从上图中可知,东部地区地租等值线较西部地区密集,表示东部地区随着空间位置的变化,地租变化显著。
3.读弯曲、闭合,分析影响因素从图中可知,高速公路和城市主干线附近地租等值线向市区外弯曲(即向地租低的地方弯曲),说明交通沿线地租高于两侧,其原因是交通便利。
4.综合分析,确定功能区综合分析可知,甲处地租最高,可能是商业区;乙次之,可能为次一级商业区;丙处靠近公路,且介于甲、乙两商业区之间,地租较低,适合建仓储式超市或居住区等。
读“某城市地租等值线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等值线的数值(单位:元/m2)有1 000、1 500、2 000、2 500。
其中数值为2 000的等值线是()A.①线B.②线C.③线D.④线2.图中阴影部分应为()A.商业中心用地B.外围商业用地C.工业用地D.住宅用地答案 1.C 2.B解析第1题,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故2 000元/m2的等值线为③线。
第2题,阴影部分为通往市中心的公路与环城路交会处,地租较高,应为外围商业用地。
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扩展,城市内部结构会出现多核心。
下图为“土地价格与市中心距离的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8~20 km地区地价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与市中心距离和交通B.人口密度和环境C.与市中心距离和环境D.人口密度和交通4.仅从地价推测,该城市距市中心8 km附近()A.常住人口密度最小B.公交线路最多C.商业活动最频繁D.生活便利度最差答案 3.A 4.D解析第3题,图中与市中心距离8~20 km地区的地价变化是先上升后下降。
其主要原因是与市中心距离8~17 km之间地区,虽然距离市中心越来越远,但交通通达度提高(城市外围公路),地价升高;城市中心距17~20 km之间地区,随着距市中心距离的不断增加,交通通达度开始变差,地价下降。
这类题目都属于“以图求文”题,曲线图展示某一数值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动情况。
一般情况下,这类曲线图,以时间为自变量,相应的数值为因变量。
解题技巧:解决这类题目比较简单,可根据曲线图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趋势,对相应的数值如何变化(升或降、增加或减少等)做出正确的判断。
要熟练掌握供给法则、需求法则、互补与替代商品需求量变化等基础知识。
[例1]商品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比,P为商品价格,Q为需求量,二者存在如右图所示的关系。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有()①若该商品价格由P B向P A运动时,可能会导致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减少②若该商品需求量由Q A向Q B运动时,说明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有了大幅度增加③若该商品的价格由P A向P B运动时,会引起其替代品需求量的相应减少④若该商品需求量由Q B向Q A运动时,会引起其互补商品需求量的大幅度增加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解析]商品价格由P B向P A运动时,意味着该商品的价格提高,这会引起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减少,①可选;商品价格由P A向P B运动时,意味着该商品的价格降低,这会引起其替代品需求量减少,③符合题意;②观点不准确,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比较小;④表述不正确,商品需求量由Q B向Q A运动时,意味着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这会引起其互补商品需求量的减少,而不是增加。
[答案] B这类题目以曲线图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有以图求文类,也有以文求图类。
《经济生活》所涉及的基本数量关系不外乎两种:正相关(两个变量同方向变动)和负相关(两个变量反方向变动)。
解题技巧:解决这类题目,基础和关键在于对相应数量关系的断定。
不论是“以图求文”还是“以文求图”,关键的问题是弄清两个变量之间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即曲线的方向是从左下到右上,还是从左上到右下。
[例2]汽车需求量(Q)随着汽车价格(P)、汽车购置税(T)、汽油价格(E)、居民收入(I)的变动而变动。
题型一曲线坐标图题一、题型介绍经济生活曲线坐标图题(函数图像题)具有直观性、信息量大、新颖灵活等特点,不仅要求学生有比较高的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的能力,而且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经济与社会相关知识,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较好的体现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
二、命题趋势近几年高考中,结合当年现实生活中的热点,利用图形、图像考查经济生活中概念之间关系的试题明显增多,内容主要涉及供求与价格、收入与消费、投资收益与风险、效率与公平、税收与税率等。
三、命题角度(一)供给曲线(点移动)1.图像:2.经济涵义供给曲线是正相关曲线,表达了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价格升高,获利增多,生产规模扩大,供给增加;价格降低,获利减少,生产规模缩小,供给减少。
这种由商品价格本身的变动所引起的函数图像变动,表现为曲线上的点的移动,如上图Q1点到Q2点的变动,简称为“点移动”3.方法技巧方法技巧:供给曲线图像呈“斜向上”方向(这是判定供给曲线的依据),供给量Q的变化与价格P呈正方向变动。
(二)需求曲线(点移动)1.图像2.经济涵义需求与价格呈反向变动关系,这就是需求法则。
需求曲线是负相关曲线,表示的是价格变动对人们消费需求的影响。
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3.方法技巧需求曲线图像呈“斜向下”方向(这是判定需求曲线的依据),需求量Q的变化与价格P呈反方向变动。
(三)供给变动曲线(线移动)1.图像2.经济涵义表示在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其他因素(如国家的财政补贴、国家税率变化等)变动所引起的商品供给量的变动(增加或减少),表现为整个供给曲线的移动,简称“线移动”。
如上图,当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向右平移;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向左平移。
每一条供给曲线代表一种供给。
3.方法技巧判断时要注意三点:一是看曲线图像,判断是供给曲线还是需求曲线,排除需求曲线;二是看箭头方向,“线移动”箭头线是“平行”的,“点移动”是上升的或下降的,要把含有上升的或下降的箭头线的选项排除;三是要结合材料判断“平行箭头线”的指向是向左还是向右,向左表示供给量减少,向右表示供给量增加。
1. (多选)右图表示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1〜3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代表有关物质叙述正确的是(A • 1和3都具有双层生物膜B . 1和2所含酶的种类不同C. 2和3都能产生大量ATPD. 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2、图中为某植物细胞部分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a、b箭头表示的是02进出细胞的过程B. B.e、f箭头表示的是C02进出细胞的过程C. 以C18O2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在较强光照下,测得含180的呼吸作用产物的主要去向是图中的(ID. 以H218O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在较强呼吸作用下,测得含180的光合作用产物的主要去向是图中的b3、如图是绿色植物体内能量供应及利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有错误的是A. A中合成ATP的部分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B.B中的ATP用于还原三碳化合物C.A、C中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源相同D.D中能量的去向是用于耗能的生命活动4. 下图表示高等植物细胞的两个重要生理过程中C、H、0的变化,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A •甲为光合作用,乙为呼吸作用B. 甲中的H2O在类囊体薄膜上被消耗,乙中H2O的消耗与产生都在线粒体中C. 甲和乙过程中都有[H]的产生与消耗D .甲过程全在叶绿体中进行,乙过程全在线粒体中进行5.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下面物质代谢简图表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据图示分析回答:(1 )①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进行的,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的能量变化是(2)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④、⑤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所需要的外部条件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①〜⑤过程中,能产生ATP的过程是 (写代号)。
图像题专题复习南海一中丁恒端图像题又称图表信息转换题,近年高考试题中,图像题比例较大,题数多且分值又较高,成为能力测试题的主要形式。
图像题既有利于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又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如识图识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收集和整理数据资料的能力,比较、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值得师生在复习中高度重视。
一、解读生物考试说明考试说明内容第三点有与之相关的以下表述:3.获取信息的能力(1)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能用文字、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二、图像题的类型与解法常见的图像题有形态结构图、生理功能图、遗传图、进化图、生态图、实验图、流程图、综合图等。
解图像题的一般性原则是①关注“文→图表”、“图→表”、“表→图”间有关信息的阅读、提取和转换。
②理清知识点:该图解涉及哪几个知识点?是一个知识点?还是二个或以上知识点?③二个或以上知识点的图解要思考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相同与不同等。
④不同类型的图作不同的剖析。
其解题方法除了应用常规解题方法外(如细心通读;明确已知条件、求解什么;找出陷阱),还要摸索一些针对性强的方法。
下面从常见的图表题类型进行简单的分析:1、形态结构图描述生物体、器官、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示意图或模式图或部分图解。
如根尖示意图、病毒结构模式图、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突触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经过改造的综合结构图等。
解题原则:充分联想,脑中有全图。
如①结构→功能,②结构→成分,③显微→亚显微,④局部→整体(全面),⑤有形→无形(隐藏),⑥静态→动态(过程、趋势),⑦新情境→已有知识,⑧已有的→将要产生(消失)的,⑨植物→动物→微生物。
例:下图表示正常人肝组织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的液体成分。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A.肝细胞中含有胰岛素基因和血红蛋白基因B.液体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红蛋白C.胰岛素能促进肝细胞中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D.图中①②④构成了人体肝细胞的内环境变式:右图为某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⑴该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
⑵若该细胞被某病毒寄生,则合成病毒衣壳粒的场所是[ ] 。
⑶若该细胞能释放干扰素,则该细胞是由增殖分化而来。
⑷若该细胞是精巢中的某个细胞,即将进入分裂期,你将看到的染色体数目最多为 N。
⑸若该细胞是人体肝细胞,则接受胰岛素信号刺激的是 。
(答案. (1)细胞质基质(2)[12]核糖体 (3)T 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 (4)4N ⑸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2、过程示意图描述生命活动的动态过程或生物进化的过程。
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的染色体移动图、生理代谢过程图、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过程图、稳态调节过程图、个体发育过程图、生物进化过程图、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图等。
解题原则:①仔细识别图中各结构或物质的作用,理顺各部分的关系,按照由局部到整体的思维方式,理解图意;②要抓住动态过程中变化的主体,明确主体变化的特点、原因、意义等,特别要明确动态过程中相关“点”(特别是一些特殊点)及其顺序关系,还要注意动态过程中有关“量”的变化;③充分运用课本中相关的知识,快速进行知识迁移;④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利用图形准确作答。
例:下图为五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
据图回答:⑴图中A、D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______育种方式,ABC的途径表示______育种方式。
这两种育种方式相比较,后者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
⑵B 常用的方法为 。
⑶E方法所运用的原理是 。
⑷C 、F过程中最常采用的药剂是 。
⑸由G →J 过程中涉及到的生物工程技术有——————————和————————————。
思路分析:利用试卷题干信息,梳理知识,构建知识间联系,拓展思考与此相联系的知识点。
变式:下图为水稻某叶肉细胞的部分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表示气体进出细胞的情况,①是__,②是_。
(2)当阳光、温度等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在上图用箭头标出①②两种气体还会出现的扩散方向。
(3)在黑暗和缺氧的条件下,气体②从细胞的哪个部位产生(写标号)_。
并在上图标出气体扩散的方向。
(4)图中⑤经_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是__, ⑤生产有机物所需要的还原剂在哪一部位形成?____。
(5)影响⑤生产有机物的主要环境因素有——、——、——、——、——等。
(答案:(1)O 2 CO 2 (2)见下图 (3)⑥(略)(4)光合葡萄糖基粒或基粒片层 (5)阳光温度 CO:浓度水肥料(矿质元素) 3、研究方法图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其实验原理、方法步骤、结果、结论等的呈现方式有多种多样,而用图示图表方式表述更为直观明了。
实验研究方法的图像(表)包括实验装置图、操作方法图(表)、实验结果图(表)等。
解题原则:①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理解图中包含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材料用具、实验变量、反应变量、观察指标等;②用已掌握的常规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要领,结合图(表)作答;③比较分析表中数据,结合实验原理等,分析得出结论。
例:下图是用蒸腾计测定植物吸水和蒸腾速率的实验装置:(1)装置建成后,测定时间为20 h。
实验前后数字天平上的整个实验装置重量分别为346.2g和339.8g;刻度玻璃管读数分别为 5.6cm3和13.8cm3。
则枝条平均吸水速率为g.h—1,枝条平均蒸腾速率为 g.h—1。
(2)若在此装置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光照强度与植物蒸腾失水速率的关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玻璃刻度管100cm3植株200cm3大广口瓶水数字天平①根据图示实验装置,如何建立本实验的对照组(用文字说明)?对照组有何意义?②请指出实验过程中应控制恒定不变的环境因素是 (指出一项即可)。
③为什么说图示实验结果表明,实验过程中环境条件的恒定性控制得很好?④每一次在给定的光照条件下测定时,要等装置建成15min后再进行的理由是。
⑤在实验给定的温度条件下,实验植物气孔完全开放的最小光照强度是。
参考答案:(1)0.41 0.32 (2)①与图中装置相似,只是用一个塑料管(管壁带有很多小孔,直径与枝条的茎相同,顶端封闭)代替图中的枝条。
可以通过对照实验论证“植物失水是否包括非生命过程的蒸发和生命过程的蒸腾作用”这一实验假说;可以通过对照组的实验结果来随时调控环境因素的恒定性,即用对照组来监控实验组所处的环境条件是否恒定不变②温度、湿度、风速等③因为对照组的气体蒸发量一定是稳定不变的④让植物有充足的时间适应给定的光照条件,避免其它光照条件的影响,使实验更准确⑤30 klux4.绘图题含有绘图的题。
如重要细胞器结构图、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图、细胞分裂图、遗传图、生态图、实验图的绘制等。
如果要求画生物图,则应遵循下列原则:①用铅笔画图(据网上阅卷需要,也可用铅笔先勾出轮廓,再用0.5mm黑色签字笔仔细描清),所画线条应保持清晰、流利,最好一笔绘成,对浓稠或阴影部分,须用稠密有度的细点来表示,切忌涂抹;②要符合“题问”的要求,保证所画图形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结构的完整性,即“图”的结构不能任意删加,各部分位置、比例、布局要合理、科学,如: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图一般画成圆形,标出中心体,图注指示线要用直尺画,注释一般要写在图的右侧等;③要注意“静与动”的统一性、连续性、差异性和顺序性,如: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期的图形就既有连续性、顺序性又存在着差异性。
例:下图表示一株小麦叶片内C 3相对含量在一天24小时 内的变化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 ⑴__点出现的可能是由于白天该地区天气暂时由晴转阴造成的。
⑵G 点C 3含量极少,其原因是什么? ⑶请在坐标中画一条曲线,表示HI 段(15时至19时)小麦叶肉细胞中C5相对含量的变化趋势(设a 点为15时的C 3含量) 解题思路:答案:D ,气孔关闭,缺少CO 2,C 5不能转化成C 3变式:05天津卷 31、(1)限制性内切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 ↓GATCC —,限制性内切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 —。
在质粒上有酶Ⅰ的一个a切点,在目的基因的两侧各有1个酶Ⅱ的切点。
①请画出质粒被限制酶Ⅰ切割后所形成的黏性末端。
②请画出目的基因两侧被限制酶Ⅱ切割后所形成的黏性末端。
③在DNA 连接酶的作用下,上述两种不同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黏性 末端能否连接起来?为什么?(答案:(1)③可以连接。
因为由两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后所形成的黏性末端是相同的(或“是可以互补的”)。
5、坐标题坐标图大致可分为柱(条)形坐标图和坐标曲线图两种。
1)、柱(条)形坐标图“柱(条)形坐标图”是在坐标轴的平面上画出长方形(即柱形或条形)图像,内部可以填涂细点或条纹等,其最大特点是反映着某个“点”上的量的变化数值是多少。
解题原则:一是要看清二标,即横坐标与纵坐标;二是要弄清直方图所示的含义:如最大最多,最少最小,增大上升,减小下降等;三是要分析图示中各数量不同的原因,分析横坐标与纵坐标的关系。
然后再结合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构建原则:一是明确二标(横坐标与纵坐标)表达的含义、刻度和单位;二是抓准“点”,使“点”定位准确;三是抓好“形”,使“形”符合“柱(条)形坐标图”的画法要求和题目的要求。
例:(2005全国理综卷·III 第30·⑵题)(2)拟谷盗是危害粮食的一类昆虫,现将甲、乙两种拟谷盗等量混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同种面粉中。
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统计两种拟谷盗种群的数量(以两种拟谷盗数量总和为100%),结果如下表。
请根据表中数据,在下面提供的坐标中绘制湿冷、干温条件下拟谷盗数量百分比的柱形图。
2)、坐标曲线图坐标曲线题是借助数学方法来分析生命现象,从而揭示出生物体结构、生理代谢、生命活动及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等方面的本质特性。
内容广、变化多、类型多(单曲线、双曲线、多曲线、升曲线、降曲线、先升后处于平衡曲线、先升后降曲线、先降后升曲线;定性曲线、定量曲线等),如果能抓住坐标曲线的关键要素,掌握正用酶Ⅰ切割① —G ↓GATC C — —C CTAG ↑G — —G GATCC — —CCTAG G —用酶Ⅰ切割— GATC —……— GATC —— CTAG —……—CTAG —② —↓GATC —……—↓GATC —— CTAG ↑—……—CTAG ↑—目的基因用酶Ⅱ切割目的基因确的分析方法,坐标曲线题就会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①.升曲线:请说出以下升曲线可能代表的生物学含义(参考选项)(1)吸收矿质离子的速度与土壤溶液中氧气、矿质离子浓度的关系(2)随着叶片叶龄的增加,其矿质离子含量的变化(3)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与光照强度、CO2浓度和矿质离子浓度的关系(4)呼吸作用强度与氧分压的关系(5)ATP生成的速率与氧分压的关系(6)人体胃液PH值与其饮水量之间的关系(7)在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细胞的体积与其在水中时间长短之间的关系(8)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个体连续自交,所得的纯合子所占的比例(9)在食物链中,所浪费的能量与营养级别的关系②.降曲线:降曲线可能代表的含义:①小白鼠呼出的二氧化碳随环境温度变化②进行光合作用前,种子干重随其萌发时间的变化③蛙胚发育过程中,细胞体积与数目间的关系④处于30%蔗糖溶液中细胞含水量(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③.先增后减:④.先减后增⑤.增减不断变化无论曲线怎么复杂,其关键是数(点)和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