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园林艺术赏析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4
摘要:建筑历史也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历史,不同时代的建筑反映了当时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不同方面的风貌与形态。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辉煌,在文学艺术领域更是如此,影响着唐代建筑的风格。
唐朝建筑的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开朗。
建筑发展到了一个成熟的时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
它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形体俊美,庄重大方,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舒展而不张扬,古朴却富有活力,正是当时时代精神的完美体现。
关键词:唐代建筑结构布局色彩装饰一、唐朝建筑赏析唐朝建筑具有风骨之美。
唐朝的统治者,多擅征战,崇尚运动和有生命力的东西,这种积极眼光的态度使得唐朝历代统治者对于前朝时期的消极、不济情绪有着抵触心理,认为宋齐梁陈时期的社会风貌过于“气骨不尽,刚健不闻”。
所以,在整个唐朝无论是文化还是美学上,都尽可能地在追求一种“风骨”。
唐朝社会经济繁荣,但是并不追求奢靡,“以势壮美”的思想在大明宫上显露无遗,符合了统治阶级树立威严统治人民的需要。
唐朝建筑风格多元化。
唐朝作为封建社会中一个承前启后的朝代,虽然有着自己灿烂辉煌的鼎盛时期,但是也并没有逃离朝代更迭的命运。
在“开元盛世”和“贞观之治”以后,唐朝的社会发展也开始从顶端的繁荣逐步走向没落,这种盛世文化的消退,使得当时的社会出现了一批郁郁不得志的文人,这些文人既传承了儒家的思想,同时又对现实环境的压迫,郁郁不得志产生了思考,各种积极、消极、独善其身的情绪交互碰撞,使得当时的社会思想也衍生了各种不同的状态。
在当时,既有以杜牧、白居易为代表的传统儒家思想的坚守者,也有一批向着屈原和司马迁靠近的思想反叛者,例如韩愈等,他们提倡应该大胆地具有独创精神,对传统的中规中矩的思想进行挑战,认为“怪、惊、惧”等较为夸张的美也应该存在并积极推崇。
唐朝建筑灵动华美。
唐朝的建筑,从工艺和材料的使用上来看,已经非常纯熟,唐朝建筑一个重要的风格就是材料简单,但是在结构造型和空间的处理手法上有叹为观止的效果。
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源远流长,延续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它们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更是独特的艺术形式,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与宇宙的理解和追求。
本文将从建筑结构、材料运用以及园林设计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的特色和魅力。
一、建筑结构与布局中国传统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以及独特的“悬挑”设计。
悬挑是指建筑物在柱子上方支撑起檐边的一种结构形式。
这种设计既能避免地震的破坏,又能为建筑提供更大的空间。
另外,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对称布局,一般以中轴线为基准,左右对称分布。
中轴线上一般由门、殿堂等重要构筑物组成,形成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二、材料运用中国传统建筑和园林艺术非常注重材料的运用。
其中最常见的材料之一是木材,尤其是柚木。
柚木质地坚硬,耐久性好,经过多年的使用仍然保持着原有的形态和纹理。
此外,中国传统建筑还使用砖、石和青瓦等材料。
瓦片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装饰元素,既能保护建筑物免受雨水侵蚀,又能增添建筑的美感。
三、园林设计中国传统园林以自然为主题,注重营造一种宜人的环境。
园林的设计包括:景色布局、建筑物布局、植物绿化等。
在景色布局方面,中国传统园林常常使用“远近有致”的原则,通过合理的摆放山石和建筑物,营造出一种层次分明,景色宜人的效果。
另外,水是中国传统园林的必备元素之一,常见的水景包括湖泊、池塘和流水等。
这些水景不仅可以增添园林的美感,还能让游客感受到水的清凉和声音的悦耳。
四、文化内涵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建筑物的设计和装饰常常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和意象,如龙、凤、麒麟等。
这些符号和意象在中国文化中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权力、尊贵和吉祥。
同时,传统建筑还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强调和谐共生的理念。
园林艺术中常常通过布局和景色展示了中国人对自然的追求和热爱,代表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人文合一”的思想。
总之,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美感,深深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古代中国的建筑艺术与园林设计中国的建筑艺术和园林设计在古代就已经达到了令人惊叹的高度。
凭借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设计被誉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
本文将探讨古代中国的建筑艺术和园林设计,并展示它们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一、建筑艺术的精髓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注重以天人合一的思想为指导。
它们从自然界中获取灵感,并将自然景观融入建筑设计中。
古代中国建筑强调物与人的和谐共生,注重呼应自然界的原则。
1. 传统建筑风格中国的传统建筑风格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
它们通常采用木材、瓦片和泥土等天然材料,建议结构稳定而且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传统建筑以其雄伟的规模和精美的雕刻而闻名。
2. 建筑构造古代中国的建筑构造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传统的木结构建筑以榫卯接头的方式进行拼接,形成稳定的结构。
此外,屋顶的设计也是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建筑常常具有独特的弧形屋顶。
二、园林设计的瑰宝中国的园林设计同样令人叹为观止。
这些园林通过创造独特而和谐的空间,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1. 四大名园中国古代存在着四大名园:苏州园林、扬州园林、杭州西湖和北京颐和园。
这些名园经过精心设计,表现了中国园林设计的巅峰之作。
它们以小巧精致的布局和具有意义的景观著称。
2. 文化意蕴古代中国园林设计融合了文化和宗教的元素。
园林中的建筑和装饰物常常与历史故事、诗歌和艺术作品相关联,传达着丰富的文化意蕴。
三、建筑艺术与园林设计的意义中国的建筑艺术与园林设计不仅仅是建筑与景观的创作,它们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和哲学内涵。
1. 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设计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它们通过创造独特的空间和景观,让人们与自然亲密接触,体验到平静与美的感受。
2. 文化传承中国的建筑艺术与园林设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它们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也传承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中国古代的建筑与园林艺术中国古代的建筑与园林艺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这些古代建筑和园林既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中国古代的建筑与园林艺术。
一、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丰富多样的形式和精湛的工艺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古代建筑包括宫殿、陵墓、庙宇、园林等多种类型,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1. 宫殿建筑古代宫殿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
以紫禁城为首的北京故宫是中国最著名的宫殿建筑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宫殿建筑注重规划和布局的和谐,建筑结构复杂,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彰显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华丽和庄严。
2. 陵墓建筑中国古代陵墓建筑丰富多样,其中最著名的是明陵和秦陵。
明陵是明代帝王的陵墓,以其规模宏大和精确的布局而著名。
秦陵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秦的始皇帝陵墓,其规模庞大且保护完好,是中国陵墓建筑的杰作。
3. 庙宇建筑中国庙宇建筑广泛存在于全国各地,其中最著名的是北京的天坛。
天坛是中国古代皇帝祭祀天地的场所,其建筑规划严谨,建筑材料讲究,是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学术和工艺水平的代表作。
二、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以其诗意和山水画般的美丽景观而闻名于世。
在中国古代,园林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表达主人情感和展示个人品位的载体。
1. 皇家园林中国古代的皇家园林以其宏伟壮丽的规模和精美绝伦的景观而著名。
颐和园是中国最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其园林设计巧妙,水与山相互交融,构成了和谐的自然风景。
2. 文人园林中国古代文人园林是以山水和人工构建的建筑物为主题,注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融合。
苏州的拙政园和丽水的天童山都是著名的文人园林代表。
这些园林以博物馆、亭台楼阁、花草树木等为特色,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怀和哲学思想。
三、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艺术的意义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艺术不仅仅是美的体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的建筑与园林艺术中国古代的建筑与园林艺术堪称世界上最为精致和独特的艺术之一。
它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展示了他们对自然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独特理解。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中国古代的建筑与园林艺术的特点和影响,以及这些艺术作品对今天的意义。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注重与自然的融合。
中国人认为自然是人与天地之间的纽带,因此他们希望通过建筑与园林来模仿自然,并且与自然和谐共存。
传统的建筑常常利用周围的山水、树木和湖泊等自然元素来辅助设计。
例如,中国古代的园林常常有人工湖泊,池塘和小溪等水体,这些水体既提供了水源,也起到了降温、净化空气的作用。
同时,园林中的假山、石桥和花架等都是根据山水风貌的特点建造的,以增加景观的层次和美感。
另一个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艺术的特点是注重空间的布局和功能的合理性。
中国人善于利用空间,将建筑和园林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如主室、次室、花园、假山等。
每个区域都经过精心设计,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例如,主室通常用于接待客人和举行正式活动,而花园则用于休闲和欣赏自然美景。
这种合理布局不仅使建筑与园林更加实用,也赋予了它们更深层次的意义。
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艺术对当今世界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它们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通过研究和欣赏这些艺术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并从中获得启迪和体验。
其次,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艺术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法对今天的建筑界仍有启发和借鉴的价值。
例如,中国古代建筑中使用的木构结构和屋顶设计,不仅能够提供良好的舒适度和耐久性,还具有独特的美感和审美价值。
因此,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受到中国古代建筑影响的项目。
此外,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艺术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园林艺术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倡导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
这种观念与今天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契合,提醒我们要学会珍惜和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为了自身的居住和其他方面的需要,逐步产生了审美意识,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
本章主要从中国和西方的典型建筑为例,来谈谈建筑艺术的鉴赏。
用来居住的建筑是最基本的建筑类型,出现最早,分布最广,数量最多。
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又称民居。
在特别重视血缘亲情的中国,住宅除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起居的需要外,它还是“家”的所在,还可能上升到称颂某种思想的高度,如体现尊卑之礼、长幼之序、男女有别、内外之分等宗法伦理思想。
由于中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不同,各地民居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
具有地方性和创造性,更具有自然质朴的性格。
人们利用当地产的材料,用最经济的方法,密切结合气候、地形和环境等因素将住宅镶嵌在自然中。
中国汉族地区传统民居的主流是规整式住宅,以采取中轴对称方式布局的北京四合院为典型代表。
北京四合院虽是中国封建社会宗法观念和家庭制度在居住建筑上的具体表现,它庭院方阔,尺度合宜,宁静亲切,花木井然,是十分理想的生活空间。
四合院是一般都是座北朝南,多有内外二院。
大门开在前右角即东南角,称“青龙门”,进入大门迎面有砖影壁一座,与大门组成一个小小的过渡空间。
影壁正面上书“福”、“禄”、“寿”等象征吉祥的字样。
也有一部分影壁,绘上吉祥的图案,如“松鹤延年”、“喜鹊登梅”、“麒麟送子”等等,给四合院内制造了一种书香翰墨的气氛。
也有的农家,采用“五谷丰登”、“吉祥如意”、“福如东海”的字样或图画。
由此西转入外院。
由外院向北通过一座造型玲珑、相当华丽的垂花门进入方阔的内院,即为全宅中心。
内院北面正房称堂,最大,用于供奉“天地君亲师”牌位、举行家庭礼仪和接待尊贵宾客;正房左右接出耳房,居住着家庭长辈。
北京四合院讲究绿化,院内种树种花,老北京爱种的花有丁香、海棠等等,树多是枣树、石榴树、夹竹桃、栀子等等,种石榴取石榴"多子"之兆。
老北京人讲究较多,如院门前不能种槐树,因以前槐树上会掉下来一种虫子,俗名吊死鬼,担心过路人说“这儿怎么这么多吊死鬼啊”,因桑树与“丧”同音,四合院边也不种桑树。
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中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历经千年沉淀下来的建筑和园林,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是民族精神和智慧的体现。
今天我们来一起了解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
一、传统建筑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形式,被誉为世界建筑史上的珍品之一。
它不仅是建筑与文化艺术的综合体,还与中国古代文明同源。
传统建筑的特点是造型优美、材料讲究、装饰繁复,以及讲究格局、占卜和风水。
1.造型优美中国传统建筑的造型优美,主要体现在建筑的规模和形状上。
古代中国建筑大都重视“大”、“高”、“重”,建筑规模宏大、高大精致,富于变化。
同时,建筑的形状也是多样化的,常见的包括四合院、歇山式、悬山式、攸式、庑殿式等。
2.材料讲究古代中国建筑材料的选用,非常讲究。
常见的材料有木材、石材、土坯、灰泥等。
其中,木结构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类型,木结构建筑在抗震和保温方面都具有很好的特性。
3.装饰繁复传统建筑的装饰手法讲究色彩、纹样和造型,常见的装饰有彩画、砖雕、石雕、木雕、壁画等。
这些装饰在建筑上的运用,不仅使建筑更加美观,更是向人们传递了丰富的文化信息。
4.讲究格局和风水格局和风水是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十分注重的方面。
传统建筑的格局常常与社会制度、宗教信仰、人文风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而风水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对建筑的选址、方向和布局都有严格的要求。
二、园林艺术中国传统园林是汉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园林史上的瑰宝之一。
传统园林主要有四大特点:即注重空间层次感、重视景点设置、建筑和园林相融合、强调意境和修养。
1.空间层次感传统园林的空间层次感主要体现在布局和景点设置上。
一个好的园林,需要从大局出发,先规划园林的整体格局,再根据景观特点设置不同层次的景点。
传统园林往往采用“东、西、南、北、中五向式布局”,即一个主楼或亭台,四周配上花草树木。
2.重视景点设置景点是传统园林的灵魂所在。
元朝的建筑与园林艺术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它也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时代,尤其是在建筑与园林艺术方面。
元朝的建筑与园林艺术在设计理念、建筑风格和景观布局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和创新。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探讨元朝的建筑与园林艺术。
一、设计理念方面元朝的建筑与园林艺术倡导了以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
在建筑方面,这种理念体现在布局的对称与和谐上,建筑的结构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上。
而在园林艺术方面,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创造亭台楼阁、湖泊河流以及山水等元素,营造出静谧、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
二、建筑风格方面元朝的建筑风格主要分为北方和南方两种。
北方建筑以大型建筑群、庭院与宫殿建筑为主,代表性建筑有北京的大都和内蒙古的忽必烈陵。
北方建筑注重宏大、庄严的气势,常常运用红色木饰、大门与高墙等元素。
而南方建筑则以园林、庙宇与寺院为主,代表性建筑包括苏州的园林和杭州的灵隐寺。
南方建筑更加注重精致、雅致的造型,常常运用雕梁画栋、曲水流觞等元素。
三、景观布局方面元朝的园林艺术独具匠心,注重景观的布局与呈现。
元代园林常常以山水为主题,通过布置山石与水池,构建出层次分明、曲径通幽的景观。
同时,元代园林注重创造变幻多样的空间感,通过布置花园、花坛、花廊等元素,打造出雅致、宜人的氛围。
四、建筑材料方面元朝的建筑与园林艺术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也体现了创新与多样性。
传统的木材、砖石和琉璃等材料依然得到广泛应用,但与此同时,元代还引进了新的建筑材料,如青砖、白砖、黄土等。
这些新材料使得元代建筑的色彩更加丰富多样,也丰富了园林中的景观效果。
五、影响与传承方面元朝的建筑与园林艺术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传承。
元代建筑风格的影响可以追溯到明、清两代,例如北京的故宫以及苏州的园林等均吸收并继承了元代建筑特点。
而园林艺术的影响则传承到了明代的苏州园林和清代的避暑山庄等,在后世影响深远。
总结起来,元朝的建筑与园林艺术在设计理念、建筑风格、景观布局和建筑材料等方面都有非常独特的特点。
谈谈建筑与园林的艺术建筑与园林素来是不可分割的艺术,在中国的园林发展中,建筑与园林始终是统一融合的。
在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影响之下,建筑园林以其独特的方式和符号显现出艺术的美感,创造古典园林的意境,阐释了中国建筑园林的美学内涵以及艺术的独创性。
标签:建筑;园林艺术;统一融合1 园林与建筑景妙何在?曰: 妙在知与不知之间。
知者,知其妙,悉其好恶;不知者,不知其所以然也。
一语道破了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所在。
无论是景观的构置还是意境的创造,中国园林构成中,建筑与园林是不可分割的。
建筑被誉为“历史年鉴”,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园林是建筑中的一个特殊现象,就定义说,园林与建筑是必然,相关联的; 就分类说,园林与建筑是混合的; 就形态本质说,园林与建筑是一个要义,亦是分离的;就历史的变迁说,园林与建筑艺术是一个系统的规划观; 就未来的生活导向与发展说,建筑、园林、城市是一个整体,都是为了人类的需求、生活和生存方式[1]。
2 中国建筑园林的发展建筑园林艺术的雏型,以殷周灵囿、狩苑形式的园林为标志,虽然起源已久,但真正可称之为规模园林的则从秦汉以后。
两晋、隋唐的铸就和积聚,南北朝时期出现以山水、植物和建筑相互结合组成的山水园之变革。
而中国园林由建筑宫苑演变到山水建筑宫苑则在隋朝。
以至发展到宋朝全景式地表现山水、植物和建筑之胜的山水宫苑。
到元明清时期,中国建筑园林达到顶峰,蔚为壮观[2]。
3 建筑与园林艺术融合3.1 建筑园林的权贵与奢华秦汉时代是中国社会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
始皇为了更好统治建立起的国家、政权和土地,调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和良材,在当时首都咸阳“作长池、引渭水,筑土为蓬莱山”,建造了一处处规模巨大、华美绝伦的宫苑群,集享乐与维护政权于一体。
3.2 建筑园林的精神抚慰与个性的显现随着朝代的更替与历史的演变,园林艺术形态既然占踞一方,拥有一段供人栖息的空间,引人步入或驻足,它必然带给人们一种普遍的触景生情的精神抚慰。
中国的古代建筑与园林艺术中国的古代建筑与园林艺术是其独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几千年来,中国人民通过创造华丽而宏伟的建筑和精心设计的园林,展现了他们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美的追求。
这些建筑和园林的设计原则以及保留至今的文化价值,使它们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古代建筑和园林之一。
一、建筑艺术中国的古代建筑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它的特点是追求几何形状的和谐和平衡。
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屋檐、柱子和内部空间的划分。
屋檐采用朝向的方式设计,使建筑物在不同季节和天气条件下都能为人们提供遮蔽和保护。
柱子则被赋予了重要的象征意义,象征着力量和纪律。
另外,建筑内部的空间被巧妙地分为多个功能区域,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中国的古代建筑还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传统建筑通常选址于山水之间,以利用周围的山川、河流或湖泊作为背景,增添景观美。
此外,建筑设计还非常注重创造和谐的对称性和平衡感。
同时,建筑师也注重让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使人们在其中感受到自然和谐的氛围。
二、园林艺术中国的园林艺术被誉为世界上最精湛的园林之一。
它起源于古代帝王园林,逐渐发展成为各种类型的园林。
园林的设计主要包括元素的合理布局、景观的错落有致以及人工和自然景观的巧妙结合。
中国的园林设计注重营造出一种宁静、平和的氛围,以及对自然美的追求。
园林中常常使用的元素包括假山、池塘、石桥、碑廊和花草树木等。
其中的池塘是设计中的重要元素,代表了水的能量和生命的源泉。
假山则像是大自然中的山岳,通过巧妙的设计使人们可以在园林中尽情欣赏到大自然的美景。
园林的设计也注重人的参与和互动。
园林中常常设置亭台楼阁和走廊,供人们休息和观赏。
此外,园林还在景观中引入了相对不高的自然和人工景观,以创造出几个景点之间的逐渐改变的视觉效果。
这使得人们在园林中流连忘返,享受和感受自然之美。
中国的古代建筑与园林艺术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
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和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展示出中国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界的敬畏。
建筑与园林艺术赏析课堂感想第一篇:建筑与园林艺术赏析课堂感想课堂感想选修这门课程带给我的知识和启迪还是很大的。
从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古希腊的人物事迹,建筑风格,艺术的形成以及影响到现代的建筑风格意义,我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感悟。
每一次在课堂上,从关上灯的那一刻起,老师发散式的讲述和高水平的摄影作品,都带给我视听上的享受,领着我们艺术的殿堂里畅游。
老师还展示了自己所到国家游玩的照片,展示了那里风格独特的建筑和人文景观,领略到了异国风情,这让我这个旅行爱好者对欧洲国家充满了向往。
上了“建筑与园林艺术赏析”这门课,带给我更多的是艺术上冲击以及心灵上的放松。
我个人还是对艺术比较有兴趣的,但由于现在所读的专业是计算机,所以很少有时间去欣赏一个建筑,或是认真了解某地的人文,选修这门课,我觉得非常值得也很享受,在这里我可以了解到许多艺术方面的知识,填补我的空白,暂时把我带出工科那种冷酷理性的思维环境……如果说以前的我只是单纯的喜欢和渴望了解艺术,现在的我对艺术又多了一分敬畏。
希望自己以后也能到世界各地,饱览风光,感受各种各样的艺术文化,提高自己对建筑和园林的艺术鉴赏能力。
第二篇:建筑与园林艺术赏析感想建筑与园林艺术赏析课后感想(原创)生物12-3 林楠在选课时参考学长学姐的建议,便选了建筑与园林艺术赏析这门在同学中呼声很高的课程,选的人特别多,最后能被选中,实在是很荣幸。
第一次上课,老师便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幽默风趣的谈吐,博学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游览经历,令人佩服的学历以及独道的授课方式。
当我知道这门课一年才会开设一次时,更觉得当初的选择没错。
老师不备课,却永远都有可说的东西,我本身对园林不是很感兴趣,老师着重讲建筑以及人类文明史就正和了我的心意,用一张世界地图做模板,从二维变三维,引出每一片土地的故事、历史和建筑。
老师让把灯都关了,在黑暗中欣赏那些图片更有意境、更有感觉,同学上课也更加专注了。
我觉得之所以老师讲课如此流畅,是因为多数的照片都是他亲自拍摄,多数的场景都是他亲身经历的,所以每一段才能记忆如此深刻,也能把自己真是的感受描述给我们,让我们也仿佛身临其境。
建筑与园林艺术赏析
课
程
感
想
建筑与园林艺术赏析课程感想
其实我的专业是电子商务,不管和建筑还是园林还是艺术都不太有关系,之所以选这门课,也不是因为对园林有兴趣之类,只是想在大三前把选修课修满。
不过说实在的,这门课的确让我很惊喜。
老师你上课的时候拉上窗帘这个习惯我特别的喜欢,虽然这样有时会让人想睡,但是拉上窗帘,整个教室里会有一种奇妙的氛围,像是在默默酝酿着什么好玩的事情一样,让人感觉是在某个巨大帐篷里围成一圈听故事。
再说这门课的课程内容,我个人是喜欢建筑胜于园林的,一座建筑在成为建筑之前,它是水泥是砖头是石块是木材,是碳氢氧氮磷钾钙钠镁锌,然而当它成为了建筑,就仿佛被赋予了活力,可以从当中看到美感,时间久了还能从中看到历史。
人类在睡觉时需要头顶上有一个遮盖来提供安全,建筑被设计出来是为了抵御外界的侵害,最初只是一个物质需求,而今建筑早已超出它最初被创造出来的意义,但不论是为了物质还是艺术,建筑始终能够传达出了设计者的思想,将一些无生命的材料,转变为一个能承载思想的事物,也算是人类一种了不起的本领了。
园林之于建筑,多变又好动,自然的力量是无法抗拒的,一片人工园林,假若不定期进行维护,很快就会变成植物自
己想长成的样子。
说实话,我个人比较喜欢植物本身的姿态,一片杂草丛生,枝桠斑驳的景色总是要比一座规整的园林更能感动我,自然生长的植物富有动感与生机,而人工园林总是庄重又规矩,自然园林集两者的优点,然而加以修饰就能够自成园林的天然风景却不可多得。
人喜欢把美丽的建筑和美丽的园林搭配在一起,很多园林中建筑也是其中的一部分,虽然两者都是静态的美,但园林中似乎暗暗孕育生机,似乎每一刻都不安分,柔和地伸展着,而建筑则是沉默又坚定的。
中国园林和外国园林风格迥异,欧洲那边的园林比较讲究对称,喜欢画个中轴线,再配上喷泉和绿草地。
中国园林则讲究意境,讲究抽象的美感,确实和中国长久以来的风格很搭,日本的园林风格深受中国影响,也是讲究意境,但是在日本本土文化的熏陶下,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我总是能在日本园林中感到“物哀”这种文化,似乎要比中国园林更加静谧与氐惆。
虽然都只在图片上见过,并没有刻意去观看过园林,但硬要说的话我喜欢日本的园林多一些,然而也不能排除是照片拍的比较好的缘故。
以上就是我对这门课程的感想,虽然我还是对建筑与园林没有过多的想法,但这个学期的上课是有趣的,能够了解到以前从未涉及过的领域也让人很开心,愉快的生活就应当是由一个个让人惊喜的邂逅组成的,希望以后的生活也能多
多去感受不曾感受的事物。
也许这个暑假应该去苏州看看园林吧。
祝老师愉快地度过每一天。